第一篇:创新苏州工业园区的成长之路
创新,苏州工业园区的成长之基
2008年09月12日 14:06来源:中国经济网
本网记者 李佳霖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要合作项目,开发建设14年来,始终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30%左右,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超7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51万个,城镇职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超过3.3万元和1.35万元,率先全面达到江苏省高水平小康考核指标,综合发展指数在国家级开发区名列前茅。该区积极争当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排头兵,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模式,成为展示我国对外开放成果的重要窗口和全球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典型园区。
金鸡湖畔——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夜景
“更为可贵的是,苏州工业园区还创造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财富,通过学习借鉴新加坡经验,积极开展先行先试探索,大胆创新体制机制,在亲商服务、物流通关、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多领域创造多个全国“第一”和“唯一”,很好地发挥了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功能。”苏州市委书记王荣说。
“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江苏省、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03年园区经济规模达到了开发之初苏州全市水平,等于十年再造了一个新苏州。目前,园区以占苏州市4%左右的土地和人口、7%的工业用电量以及1%的SO2排放量、2%的COD排放量,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5%左右的注册外资、到账外资和进出口总额”。谈及园区,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工委书记马明龙如数家珍。
今年以来,面对各种严峻挑战和复杂局面,苏州工业园区坚持好字优先、又好又快的鲜明发展导向,动员全区干部群众争当解放思想的先行军、科学发展的排头兵,较好地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平安和谐稳定。1—8月,全区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05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8.2亿元,分别增长22%和28.2%,全年GDP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有望分别达到千亿元和百亿元。
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一切从零起步,没有模式可以借鉴和照搬,所以大胆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自始至终体现在园区发展的各个方面。
——从最初的开始规划,园区就基本构建了科学、严格的规划建设管理体系。该区系统引进并全面借鉴了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从而在国内开发建设领域首推“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即“两先两后”的科学程序。园区规划建设局秦筱靖局长认为,科学超前、先进合理的规划,已成为园区促进资源整合、凝聚开发合力、保障开发水平、增强开发区持续竞争力的基础和前提。“规划先行”、“规划即法”是园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最值得推广的园区发展理念之一。
——坚持全球定位,创新招商方式,不断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园区始终突出招商工作的龙头地位,积极拓展招商思路,构建招商网络,创新招商方式。该区倡导“择商选资”理念,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基地型、旗舰型项目作为招商重点,瞄准世界500强及相关联项目。近年来,根据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和产业转移新变化,园区坚持内资项目与外资项目招商并举,统筹兼顾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更加注重招商资源向科技项目、服务业项目、税收型项目转移,加快从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和招才引智转变。现在,已有77家世界500强企
业在区内投资了122个项目,全区投资上亿美元项目95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欧美项目占比达49%。并在IC、TFT-LCD、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创新活力显著增强。加大政策资金重点聚焦力度,科技三项经费连续三年翻番增长,R&D投入占GDP比重每年提高0.5个百分点、达3.4%,专利申请在前两年翻番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增长75%,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达57%。在宝时得机械(中国)有限公司采访,副总裁吴晓冬介绍了一组数字:最近4年,公司新产品研发费用已近2.5亿元人民币,目前,各项国内外专利已累计超过1300件。
创新资源日益丰富,国际科技园、生物纳米园、创意产业园、中新生态科技城、独墅湖高教区等创新载体建设集群推进,总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其中建成面积150万平方米,形成了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等9大国家级创新基地。创新功能加快完善,建成了IC设计、软件评测、生物医药、动漫影视等10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集聚各类创投机构达52家,创投资金规模超160亿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风险创投、产业投资、融资担保资金扶持体系。创新主体快速集聚,拥有各类研发机构116个、高新技术企业384家,中科院创新工程三期——中科纳米所揭牌投运,全国第三个国家级创新园——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挂牌成立,100余项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在区内实施,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均以每年50%以上速度增长,创业激情与创新活力得到全面迸发。
——创新体制机制,不断营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园区紧密结合国情和发展实际,建立了符合国际惯例和市场机制、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园区特点的管理体制和开发运行机制。
按照“小政府、大社会”要求和扁平化管理模式,坚持“精简、统一、高效”原则,整合归并政府职能,减少管理层次,坚持授权管理与授权开发分开,简化事前审批(行政许可),强化事后监督,重视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管理效率。所有公务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分期、分批赴新加坡培训,一专多能,交叉兼职,并实行绩能考核、末位淘汰和动态管理。苏州工业园区累计派出2000多人次赴新加坡学习培训,先后编制实施了80余项新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园区提出“亲商”服务理念,建立“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亲商服务体系。一是建立以“一站式服务”为核心的公共服务平台。二是创新建立了更符合园区发展实际的新型海关监管体系。包括进出口陆路口岸以及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首创电子报关和空陆联程通关模式,设立虚拟国际空港功能,进出口货物可直接在园区一次性办理通关手续,形成在国内、国际领先的海关监管机制。据苏州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总裁陆志刚介绍,今年以来,综合保税区累计监管货值289亿美元,同比增长23%。三是建立“无处不在、无微不至”的亲商服务机制,形成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
高起点、不断创新的发展路径,使苏州工业园区的转型发展初显成效。如今,先进产业高度集聚,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园区大力实施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三大计划”,积极推进“腾笼换凤”、“优二进三”、“退低进高”工程,连续三年新增科技项目与服务业项目超过制造业项目,近两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每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去年分别达到28.4%和60%。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
司商务拓展经理朱启慰告诉记者,仅三星公司在园区就设立了8家企业。可见园区绿色物流体系的吸引力之大。
国际知名品牌服务业项目日益增加,形成了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综合保税区等一批新的功能亮点。发展质量持续提高,万元GDP能耗0.36吨标准煤,万元GDP的COD、SO2排放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8和1/40,资源集约、生态环保等走在了全国开发区的前列。
当前,苏州工业园区按照建设“全国水平最高、竞争力最强园区”和创建“生态、科技、物流、服务外包四个示范区”的要求,积极开展“实践科学发展、塑造国际品牌”的主题大讨论和创建活动,始终高举中新合作“一面旗帜”,突出新型工业化和城市现代化“两大主题”,加快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环金鸡湖金融商贸区、东部高新产业区“三个主阵地”建设,深入实施国际化、信息化、人才强区、区域协调“四大战略”,始终坚持总量增加、增量优化、质量提升并举,始终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并进,始终坚持政府效能、服务效率、社会效应并重,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生态型、创新型新城区。
苏州工业园区正在成为苏州市由制造业大市向现代服务业大市转型的先行军。
(责任编辑:秦宇雯)
第二篇:苏州工业园区优惠政策
税收及特殊工时优惠
● 技术先进型服务业企业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
○ 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 当年提取并实际使用的职工教育经费,在不超过当年企业工资总额8%以内的部分,可以据实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特殊工时制
对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中能够独立承担软件设计、技术研发和实行年薪制的中级管理岗位人员,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后,可试行不定时工作制;对于其它适合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工作岗位,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后,可试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进口设备
为履行国际服务外包合同而进口的货物,实行保税监管。
● 所有服务外包企业离岸外包业务收入,免征营业税。
资金扶持
● 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总部可同时享受服务外包和总部优惠政策。
● 鼓励大中型服务外包企业的资产重组、收购兼并和海内外上市。
● 积极支持国内有技术、有项目、有资源的创业者和留学生来园区开办服务外包企业。● 积极支持国内有技术、有项目、有资源的创业者和留学生来园区开办服务外包企业。● 推进银行和担保公司的授信配对,促进担保公司和金融机构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 符合条件的新设立服务外包企业及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专业服务的培训机构享受购房、租房补贴。
● 鼓励服务外包企业通过CMM/CMMI、PCMM、ISO27001等服务标准国际认证。对当年获得国际认证或认证升级的,给予相应的认证费用补贴。
● 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参加由园区管委会或上级政府部门指定的国际招商推介会和专业展会,并给予相应补助。
● 对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发生的国际通信专线费用给予一定补贴。
● 服务外包企业向境外提供外包服务的,按实际出口收汇额给予一定奖励。
● 获得省级以上政府部门或知名国际组织评选的服务外包相关荣誉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
● 鼓励和支持多元经济共同参与建设用于服务外包的专业载体,规划建设一批功能错位的服务外包功能园。对符合条件的功能园,给予相应扶持。
第三篇:苏州工业园区发展
园区办公楼市场发展因素分析
(一)园区开发建设重心转向湖东
1、园区行政中心迁至湖东
行政中心的东移表明了政府大力开发湖东的信心和决心,除了建屋企业天地这个首个启用的商务楼外,行政中心内,园区管委会所在的现代大厦在2005年年底投入使用,园区公安、检察院、法院办公楼在2005年第四季度投入使用。此外,人力市场、房产市场所在的市场大厦建设进展顺利,在2006年投入使用。
园区湖西地区已初步建成,园区的开发建设重心向湖东转移。高建筑标准的国际甲级写字楼的启用,带领苏州城市迈入了东进时代。随着园区行政中心的东迁和商业的逐步繁荣,未来湖东地区将发展成一个以服务业为龙头、多元产业结构共同发展的新兴区域。
园区金鸡湖东商圈人气渐旺、磁力凸显,在大型社区、邻里中心、主题餐厅等相继建成、开放后,2005年7月,湖东首座高科技智能商务楼宇――建屋企业天地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首批入驻的10家中外企业包括中国银行、东芝电器、太保财险、安华物流等。这个位于园区湖东行政中心的商务楼与其他大型商业设施一起构成了湖东多元化的超级商办区,也为湖东的商贸商务发展增添了新的砝码。“建成苏州CBD”是园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该区在金鸡湖湖西、湖东3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了1000万平方米的商业设施,重点发展金融、证券、中介机构、地区销售总部、商务楼、宾馆、大型百货超市等商业形态。
湖东商务区的规划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以高档商业购物中心、百货商场、时尚精品、星级宾馆和大型餐饮为主的商业街区、文化产业街区和国际会展街区。其中现代广场、金鸡湖广场等大型商业设施目前已初具形态,首个落户现代广场的主题餐厅墨西哥餐厅已顺利开张,金鸡湖商业广场在迎来了韩国休闲娱乐城后又将有日本最大的百货公司“三越百货”、全国知名家居企业“百强家居”等加盟。
2、湖东九龙仓成苏城新地标
市规划建设一直走在全市前列的苏州工业园区又有率先之举:2008年起园区中新合作区内
精装修商品房比例不低于50%,其中高层、超高层商品住宅原则上全部要精装修。园区此举意在推行绿色建材和绿色装修,进一步减少建筑垃圾和噪音污染。
轨道交通1号线园区段建设紧锣密鼓地启动,同时园区还将同步推进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开发工程。而最近刚更名为金鸡湖大道的原机场路和星港街也将实施拓宽改造。为了加速园区与周边地区的“沟通”,区内外路桥对接工程包括园区与昆山道路对接工程、港田路跨青秋浦大桥建设工程也将于今年开建。
园区CBD即苏州CBD,为了将这重要的城市标志性地域尽早展现风貌,2008年园区CBD的建设步伐也前所未有地加快了,共有二十大“商贸工程”建设围绕CBD展开。这二十大“商贸工程”均为园区CBD已拍卖地块建设工程,位于湖西的有润华环球大厦、恒宇国际中心、、康都商业大厦、尼盛万丽综合楼、海天广场、天翔国际大厦、佳敏综合大楼、东方之门等工程。位于湖东的则有九龙仓超高层建筑、新鸿基商业大厦、晋合洲际酒店、晋合凯悦酒店、晋合酒店公寓、乐嘉实业、兄弟综合大楼、宜必思酒店、迈锦酒店、招商银行大厦、东吴农村商业银行大楼以及望湖角四季酒店工程。其中湖西的东方之门将成为未来园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而湖东的九龙仓超高层建筑预计建筑高度420米,总高度可能突破450米,将成为苏城第一高楼。
3、湖东商办楼定位长三角
一条观前街,已经无法承载现代新苏州对于大型购物中心的日益急迫需要。然而,受观前的辐射,石路、南门商圈也不具备成为与观前分庭抗礼的第二大商圈。而园区作为城市副中心,缺乏综合性购物中心,精品百货的空缺,致使园区中高端客源外流。苏州园区,非常适合长三角地区高级员工的工作与居住,但是没有与其相匹配的商业配套,会阻碍其发展。
《苏州市市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明确提出:“古城内不再新建、改建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场。”有关人士指出,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政府有意引导购物中心布局避开居民住宅区和交通负荷太大的地区,向都市圈层人口密度不高、但日后交通条件会较好的园区分布的意向。园区湖东距苏州主城区较远,在传统观前商圈的覆盖范围之外,居住人口消费能力较高;拥有成为精品百货商圈的条件。
园区商业总体规划能够满足的消费人口规模是100万人。因此,园区商业将不仅用于满足苏州本地的消费市场,更意图借助长三角“一小时经济圈”的拉动,吸引周边城市的高端消费群体。园区之于苏州,好比沙田之于香港;苏州之于上海,又好比深圳之于香港。一个城市的商业辐射与它的经济辐射能力和文化旅游辐射能力都有关系。而苏州兼具了两者。苏州轻轨的开工和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将长三角城市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围绕休闲度假而展开的一系列消费行为将成为苏州园区的又一大命题。李公堤二、三期的建设、阳澄食街、月光码头等项目的启动,将日益完善苏州工业园区的度假休闲娱乐等延伸商业服务。按照园区商业的布局规划,园区将出城市生活最美的风景线,这一魅力足以吸引全苏州乃至长三角的目光。
面对园区湖东商务楼宇的热租、面对国际科技园等众多外包服务载体的日趋成熟,站在制造业高地上的园区人看清了未来发展的全新定位:“世界工厂”要变身为“世界办公室”,而从工厂到办公室,改变不仅仅体现在蓝领变白领。
(二)湖东商办楼开发得政府支持
《苏州市总体规划(2004-2020)纲要》明确指出,园区与昆山上海连片发展,设苏州东部新城,将建设苏州市现代化新中心城区和苏州中央商务区。截止2007年6月,苏州工业园区吸引了包括66家世界500强跨国企业在内的外商投资企业2600多家,成为中国发展的奇迹园区。与此同时,园区正在进行从工业园区向人居天堂的转型。根据发展规划,园区规划居住人口为60万人,其中湖西10万,湖东50万。中国一线品牌开发企业在此云集,连续3年区域住宅成交总量遥遥领先,园区毫无争议地成为苏州未来居住的新版图。有居住就有消费,有人气便有商业。苏州与上海相比,一直以来商业地产的比重相对偏低,与苏州在长三角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园区也呈现有居住而无商业的现状。这让众多资本看到了机会,闻风而动了。
2007年4月,苏州市政府宣布,将在两年内投入28亿元发展工业园区的商业地产项目。以苏州工业园区环金鸡湖商圈开发为核心,未来环金鸡湖3平方公里区域将成为整个苏州的中央商务区。
(三)实力开发商逐鹿商办楼市场
直属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的圆融集团担负着园区主要商业地产项目开发建设的任务,该公司未来两年将有60万平方米商业地产的开发规模,涵盖了商务办公、购物、娱乐、餐饮、健身、休闲等多种业态,时代广场将是园区最为重要的标志性商业项目。
2007年6年,新加坡仁恒置地集团以21.63亿巨资拿下园区双湖版块的37.5万方商业地块。10月12日,第一太平戴维斯物业顾问促成韩国SK证券以6.7亿元人民币收购时代广场两栋写字楼。而2006年年底,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在以与苏州本土企业美田房地产、今日置业合资的方式获得园区24号地块。该地块将成为仅次于湖东时代广场的园区第二大商业广场。各路资本在苏州新旧商业布局的切换中寻找机会,认定园区无疑是蛰伏过久的“商业富矿”。
(四)借机轻轨建设向地下要资源
轨道交通工程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已经开工的轨道交通一号线将穿越苏州市核心CBD——金鸡湖东西两岸中央商务区,借着轻轨站点建设的契机,工业园区已规划并将着手建设城市发展地下空间。昨日下午,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副局长徐国平向记者透露,园区将与一号线站点同步建设6万平方米的公共地下空间,而在未来,以园区CBD为中心,公共地下空间将达到35万平方米,同时将与区域内几乎所有高楼的地下室打通。地下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尚属起步阶段,苏州城市发展向地下要资源无疑走在了前面。园区打造的公共地下空间未来将具备三大功能:其一,将轨道交通与周边商贸等三产紧密联系起来;其二,形成以轻轨站点为核心的地下商业业态;其三,为形成多种交通方式的换乘枢纽提供空间,其中包括了大型的地下停车场。
轨道交通一号线由东向西在地下穿越工业园区腹地,共设9站,其中有7个站点在CBD区域内,分别是星明街站、星海街站、星港街站、会展中心站、华池街站、星湖街站和南施街站。在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之初,园区规划部门就提出了与CBD区域公共地下空间相协调的设想,一号线园区区域内的两处车辆调度点也为此移至CBD区域内。结合一号线站点施工,园区首期建设的6万平方米公共地下空间将分别位于湖西的星海街至星都街之间,湖东的华池街至星湖街之间。这两处都是CBD的核心区域,两处地块上在建及即将建设的高层建筑密集,其中包括了东方之门、九龙仓等数幢标志性的超高建筑。打造出的地下空间将把轨道交通站点与这些高层建筑的地下室相互连通,形成有机的地下整体。在未来,甚至市民坐轻轨至星港街站可以不出地面由地下空间来到金鸡湖畔。
借机轻轨站点建设,打造地下发展空间实为一种有效的办法。面积3平方公里的园区CBD,规划建设30多幢超高层建筑,高楼总建筑面积达1千万平方米。同时,35万平方米的地下公共空间将打通绝大多数的高层建筑地下空间,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空间资源。
第四篇:苏州工业园区规划背景范文
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附件二 :
规 划 背 景
.1.附件二:
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 划 背 景
区位 1
原规划编制过程 1 规划调整的原因 2 规划调整思路 2
规划调整指导思想及园区发展目标 2
总体布局调整主要内容 2
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和目标 3
中新合作区总体规划图 5 中新合作区道路交通规划图 6
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 划 背 景
一、区位
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西距苏州市中心约15公里,东距上海约75公里,包括一区、二区、三区三个组成部分,由西向东顺序展开。本规划的范围为其中二、三两区,位于中新合作区东部。
二、原总体规划、建设指导详细规划编制过程
1994年—1995年,中新双方合作编制完成《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三区总体规划》,该规划于1995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1994—1996年,中新双方合作编制完成了《苏州工业园区二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苏州工业园区三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 初步报告》(二期、三期的用地总范围即为第二区、三区的用地范围,二期用地在二区、三区北部,三期用地在二区、三区南部)。
总体规划、建设指导详细规划与以后陆续编制的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修建性详规等组成了完整的规划系列,对园区建设起到重要指导作用,被实践证明是一个高水平的规划。
1995年版总体规划图
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附件二 :
规 划 背 景
.2.1995年版二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
1995年版三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
三、规划调整的原因
1、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来自周边地区激烈的竞争,促使园区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重新审视自身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调整其空间发展结构,进一步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
2、苏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对园区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要求,促使园区在区域协调和自身功能完善等方面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3、经济快速发展,招商形势迅猛,园区发展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近两年园区土地批租速度明显加快,在项目选址、建设控制等方面极易对规划产生冲击;另一方面,新进项目数量多,投资额高、用地需求大,对园区建设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
4、园区首期建设基本完成,二、三区开发已全面启动,一些近期建设项目逐步明确,急需规划的宏观把握和详细指导。
5、根据《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备忘录》的要求,每5—10年应调整或修订一次规划。
四、规划调整思路
立足宏观背景的思考,在深入分析园区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园区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同时,在对首期规划全面检讨的基础上,调整总体布局规划,进而完善园区的功能结构、交通体系、绿地系统以及基础设施规划等。
五、规划调整指导思想及园区发展目标
1、规划指导思想:
体现“总体框架不变”的原则,反映整体协调的规划思路,坚持空间布局规划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理念,强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突出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2、园区发展目标: 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园区 有吴文化底蕴的现代化新城区 有水乡特色的生态化园区
六、总体布局调整主要内容
1、进一步确立园区作为苏州市现代化新城区的功能定位,积极拓展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发展空间,承担起苏州市部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职能,进而提升园区的国际
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附件二 :
规 划 背 景
.3.知名度。
2、从区域空间整体协调发展出发,进一步优化中新合作区布局结构,合理调整用地构成,以适应园区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3、强化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思路,积极培育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合理安排研究生城、软件园、信息产业园、生命科学园等教育研发基地及高科技产业基地的布局和设施配套,进一步提高园区的科技竞争力。
4、强调建设生态园区的目标,构筑与区域生态环境相呼应的园区绿地系统,大幅度增加绿地面积,丰富绿化层次,营造优越的园区环境。
5、延续原城市设计的思路和手法,进一步强化以“湖”为景观核心的构思,重视中心轴线景观塑造,营造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体系,形成独特的江南水城与现代化园区相得益彰的城市风貌。
6、进一步加强园区道路交通与周边大交通的密切联系,在高速公路的走向与接口、快速干道系统的确定、轨道交通的预留等重大问题上,与城市交通系统充分衔接,优化园区交通条件。
7、园区道路系统框架不作大的变动,道路结构、等级适当调整,以适应企业规模扩大的地块要求。同时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设施规划,重视客运中心、轨道交通、公交站场、停车场及物流中心等客物流交通设施的布局规划,并为可能出现的主要交通集散点、换乘枢纽等预留用地。
8、进一步加强市政公用设施与城市系统的衔接,实现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的区域共享。
主要图件:
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总体规划图(附件二第4页)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道路规划图(附件二第5页)
七、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和目标
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参照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的内容和方式,借鉴新加坡城市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经验,紧密结合园区的建设特点和新的发展要求,重点贯彻和深化
总体规划的设计意图,对各项用地和各项专业规划进行细化,对道路、河流及各类设施用地准确定位,并对各类用地提出建设指导意见和城市设计要求。
本次规划的任务和目标:
1、贯彻园区总体规划的意图,落实总规所确定的用地布局、总体城市设计、市政公用配套设施,指导二三区的开发建设行为合理有序地进行,并为具体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筑设计、市政设计等提供依据。
2、对用地进行地块细分,明确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绿地及缓冲带、建筑高度、配套设施、出入口方位、土地兼容性以及市政公用设施的定量、定点、定规模、定环境等规定性和指导性的控制要求。强化规划的可操作性,为规划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3、吸纳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的成功经验,采用直观、明晰的表达方式。
4、对近年已经编制城市设计、详细规划的地区,包括文化水廊地区、中心区、2万人居住组团、软件园、信息产业园、出口加工区等,从城市设计的整体角度进行归纳整合,使之符合新的控制体系和控制要求。
第五篇: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工商行政管理局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工商行政管理局
争创“红盾消费维权示范岗”公开承诺书
为充分发挥消保维权职能,更加积极有效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深入推进“红盾消费维权示范岗”创建活动,我局现承诺如下:
1、文明服务、热情服务。
全体工作人员仪表端庄、行为规范、礼貌热情、用语文明、业务娴熟、解答耐心、处理用心,为消费者提供全心全意全方位的真诚服务。
2、多渠道受理,快速流转。
12315受理平台线路通畅,消费者可以来信、来访、传真、政务网等多渠道进行的消费申诉举报,对分流到的申诉、举报件,我局将在一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
3、加速调解,提高效率。
建立健全基层消费维权快速调解和应急处置机制;12315指挥中心转办的消费者申(投)诉能当天解决的当天解决,当天解决不了的疑难申(投)诉在30个工作日内办结(需立案调查或送检取证的除外),力求消费者申(投)诉处理率达100%。
4、广泛宣传,引导消费。
广泛开展消费教育活动,向消费者提供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大力宣扬放心消费理念和科学消费知识,提升消费者自我保护、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引导消费者安全、理性、文明消费,依法理性维权。
5、延伸网络,方便群众。
加快推进12315进商场、进超市、进市场、进企业、进学校,已建立的消保维权组织规范服务、高质量运行,把大部分消费纠纷解决在企业、解决在社区、解决在基层,降低群众消费纠纷解决成本。
6、注重实效,实现民意。
以群众支持不支持、群众拥护不拥护、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准绳,推行诉调对接和人民调解制度,提升消费维权服务质量和效果,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实现消费者对申(投)诉处理满意率达90%的目标。
以上承诺,请广大群众予以监督。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工商行政管理局
二〇一一年三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