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创新团队管理暂行办法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科研创新团队管理暂行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增强我校的科研创新能力,提高我校的创新水平,鼓励和支持我校教研人员团结协作,积极从事自然科学应用技术研究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多出高层次、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从体制和机制上保证创新团队从事开拓性研究,提升我校科研创新和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一、创新团队建设目标
瞄准具有发展前景和可预期产生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研究成果的学科领域或研究方向,力争通过科学研究创新团队的建设,培育一支在相关研究领域能取得重大科研成果、产生重要影响的科研创新队伍。
二、创新团队的申请条件
1.创新团队的学术带头人应为本校在职的优秀中青年专家或学校特聘教授、泰山学者等,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思想;近三年曾主持过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至少1项或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至少2篇;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治学严谨;一般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年龄不超过55岁。
2.创新团队成员应具有比较集中的研究方向或共同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创新团队原则上以学校拟订的重点学科、现有的非实体研究所及科技创新平台(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领域)为依托,具备一定的工作条件。
3.创新团队成员应具有努力探索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相关研究领域已取得较突出的研究成果,或在相关研究领域显示出明显的创新能力和研究优势。创新团队的核心成员一般以3-5人为宜(不少于3人),有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提倡学科交叉。鼓励在校学生参与研究工作。
4.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符合国家和我省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属于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领域;研究范围包括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与集成、工程化研究、新产品开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沿研究等,研究课题具有可预期的学术创新价值或应用价值,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
5.创新团队应是在合作基础上自然形成的研究集体,具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共同关心的科学问题和良好的科研合作基础。对简单拼凑的“团队”不予支持。
6.创新团队所在单位有良好的支撑环境,学术带头人和研究骨干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三、创新团队申报与审批
1.学校原则上每年组织一次创新团队的申报工作。
2.根据学科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实践的需要,由学校确定重大研究领域或重点研究方向,或由学术创新团队申报人自选研究方向。
3.由申报组建创新团队的学术带头人向科研处提交书面申请,具体内容包括:
(1)创新团队人员构成与科研能力;
(2)创新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建设目标;
(3)创新团队的研究思路和工作计划。
4.科研处对申报的创新团队名单进行资格初审,对符合申报基本条件的,将其申报材料送校内外专家进行评审。必要时,可组织创新团队的申报人进行评审答辩。经评审或答辩后,由专家组提出候选创新团队名单。
5.学校审议并最终确定拟资助组建的创新团队名单。
四、创新团队运作与经费资助
1.创新团队是教研人员自愿组织的科学研究团队,不享有任何独立行政机构编制和人员编制。创新团队依托某一二级学院或研究机构开展研究活动,可以由同一教研部门的人员组成,也可以由不同教研部门的人员组成,鼓励无界化组建团队。
2.对获准组建的属于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的创新团队,学校给予4万元的研究经费资助;属于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创新团队,学校给予6万元的研究经费资助。
3.创新团队资助经费分三期拨付。对属于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的学术创新团队,第一期(启动时)拨付30%,第二期(中期考核后)拨付30%,第三期(期终考核后)拨付40%。对属于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创新团队,第一期(启动时)拨付40%,第二期(中期考核后)拨付30%,第三期(期终考核后)拨付30%。
4.对于确实在所属领域具有重大学术突破、开展原创性科学研究的创新团队,依据创新团队的原创性研究价值的高低,学校将对其加大
资助力度。对属于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的创新团队最高资助经费10万元;对属于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创新团队最高资助经费20万元。
5.创新团队经费管理使用办法参照学校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但创新团队经费用于“接待费用”的支出,不得超过5%,且不得提取任何劳务酬金。
6.创新团队带头人要在每学期初向学校主管部门提交本学期本团队的工作计划,并在学期末上交团队工作总结。
五、创新团队业绩考核与奖励
1.创新团队按申报方向和研究计划自主开展科学研究和队伍建设活动,学校对其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创新团队的建设周期为四年,在第二年末进行中期考核,在第四年末进行期终考核。
2.创新团队在前两年内同时完成以下科研任务,中期考核评价为合格。
(1)在国家级重点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在国家级一般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
(2)获准立项有经费资助的省级课题1 项;或获准立项市(厅)级课题2项;或立项横向合作课题3项,自然科学类总经费达6万元以上,人文社会科学类总经费达3万元以上。
3.创新团队在四年内同时完成以下科研任务,期终考核评价为合格。
(1)初步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有较强研究能力,学术研究特色明显,达到或接近国内该研究领域前沿水平,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研究队伍。
(2)在国家级重点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或在国家级一般刊物(核心)上发表学术论文4篇以上。
(3)获准立项有经费资助的省部级以上课题1 项;或获准立项有经费资助的市(厅)级课题2项;或立项横向合作课题3项,自然科学类总经费达10万元以上,人文社会科学类总经费达5万元以上。
(4)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至少4人次以上。在校内做学术报告2次以上。
4.创新团队科研成果按以下规定确认:
(1)只有围绕创新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并以团队成员集体署名(不少于3人)合作完成的科研成果,方可认定为创新团队取得的成果。同时,创新团队成员的科研成果必须是在团队成立之后完成,并且在考核周期内公开发表的,才计入创新团队考核周期内的成果。
(2)学术刊物级别以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SCI收录中国期刊目录》为准(新版公布半年内仍按原版核准,半年后按新版核准)。
(3)若学术论文被国际检索系统检索,只有发表在有刊号的学术刊物上的论文被SCI(光盘版)《科学引文索引》、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国际检索系统检索的论文才被视为国家级重点刊物,而发表在有刊号的学术刊物上的论文被SCI(网络版)、A&HCI《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R《科学评论索引》、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检索的论文,只视为国家级论文。若同一篇论文被多次检索,只计一次;若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的论文被同级别检
索系统检索,只计同级别论文一次。
5.对中期考核为合格的创新团队,下拨第二期资助经费;对考核为不合格的创新团队,扣发第二期资助经费的50%。对期终考核为合格的创新团队,下拨第三期资助经费。如有第二期资助经费被扣发情况,则予以补发;对期终考核为不合格的创新团队,停发第三期资助经费。
6.创新团队在期终考核合格后,可继续申报新一轮的创新团队资助。
六、其他
1.本办法由科研处负责解释。
2.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2-5-16
第二篇: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评审暂行办法
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评审暂行办法
来源: 广东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处
发布日期: 2009-10-3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大力引进我省急需的创新科研团队,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粤发„2008‟15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评审工作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用人单位为主、政府引导支持为辅。
第二章 评审对象和组织机构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的引进对象是指世界一流、对我省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能带来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创新科研团队;国内顶尖水平、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科研团队;国内先进水平的创新科研团队。
第四条 省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创新科研团队的引进工作,负责确定引进创新科研团队的评审标准,审定引进目录和工作计划,审批引进名单,制定和落实政策措施,研究解决引进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 成立“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专项办公室”(简称“专项办”),负责引进创新科研团队的各项日常事务。专项办成员由省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组成,具体工作由省委组织部牵头,省科技厅承办。
第六条 专项办综合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后,制定创新科研团队引进目录和工作计划,报省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审定后,多渠道向省内外公布引进需求。
第七条 评审工作采取随时受理、集中评审的方式,专项办一般每年组织1至2次评审工作。
第三章 申报和推荐
第八条 申报评审的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必须具备良好的工作基础,有特色鲜明的核心研究方向和明确的研究目标,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由带头人和若干名核心人员组成,在国内外科研机构或重大项目稳定合作3年以上,遵纪守法,学风正派,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学术水平在本领域内具有明显优势,已取得突出成绩或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
第九条 用人单位是创新科研团队引进和使用的主体,负责提出引进需求、推荐拟引进人选、建设工作平台、安排岗位职务、落实配套政策等具体工作。
第十条 用人单位根据需求,物色拟引进的创新科研团队,进行接洽并签订初步引进协议后,经各主管部门、各地级以上市的党委组织部门和科技部门进行真实性审核后签署推荐意见,上报专项办。中直驻粤单位和省直单位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可在真实性审核后直接上报专项办。尚未有承接单位的创新科研团队可以采取自荐方式直接向专项办申请,专项办在商有关部门和单位后按程序办理。
第十一条 申报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必须填报《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申报书》(附件),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第四章 评审
第十二条 初审。
(一)初审工作由专项办负责;
(二)专项办对拟引进创新科研团队的工作基础、学术水平、创新能力、研究方向、项目建设目标进行审核,并提出初审意见。
第十三条 匿名函审。
(一)匿名函审工作由专项办根据团队研究的专业领域,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国内外同行顶尖专家组成,对每个团队进行匿名函审的专家应不少于9名。
(二)该阶段重点是对拟引进创新科研团队的学术水平进行评判,由抽取出来的同行顶尖专家对通过初审的拟引进创新科研团队进行函审,匿名函审未达到半数同意的,不得进入下一评审阶段。
第十四条 现场评审。
(一)现场评审工作由专项办组织科研、技术、管理、财务投资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负责对拟引进创新科研团队进行现场评审。专家委员会由11位专家组成,省外专家所占比例不少于50%,根据实际情况可邀请外籍专家参与。
(二)现场评审采取拟引进创新科研团队陈述、专家提问、口头答辩、小组讨论、无记名投票等形式。现场评审后形成书面推荐和资金资助意见。
第五章 报批和公示
第十五条 专项办综合匿名评审和现场评审意见,形成推荐名单报省人才工作协调工作小组审批。
第十六条 省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审批后,一般应在省内一定范围新闻媒体上予以公示,公示期为15天。
第十七条 公示无异议的,经省政府审议批准后下达资金资助计划。专项办同时通知有关部门落实相关政策。引进创新科研团队的手续按原有引进渠道办理。
第六章 管理和考核
第十八条 签订协议与责任义务。
(一)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与专项办签订协议。引进的创新科研团队必须与专项办签订工作期限5年以上的合作协议。合作协议必须就合作项目、资金使用、工作待遇、知识产权归属等问题进行明确规定。引进人才发表、出版与本资助有关的论文、著作、学术报告,以及申报成果奖励、专利等,均应标注“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计划资助”字样。
(二)引进人才与用人单位签订工作合同。引进国内创新科研团队,团队成员应将人事关系及档案转至用人单位,全职在单位工作。引进海外创新科研团队,团队成员应保证每年至少累计有6个月时间在用人单位工作。引进的创新科研团队完成约定的项目和任务后,可由原单位续聘,也可重新选择单位。
(三)用人单位与专项办签订协议。用人单位要严格执行相关资金管理规定,对省财政资助经费要单独建账,专款专用。各单位不准在资助经费中提取管理费,单位和个人不得以各种理由克扣和挪用资助经费。
第十九条专项经费下达。原则上引进的创新科研团队正式到位后首次发放经费总额的30%,剩余的70%按项目计划从第3年起逐年支付,每年的年终检查合格后,在下一年的第一季度下达。如引进的创新科研团队,因工作需要有特殊要求的,专项经费的下达可通过协商后,以适当方式发放。
第二十条专项经费管理使用。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对专项经费的管理。专项经费主要用于项目研究、与项目相关的仪器设备购置、改善科研条件和对个人补助等,不得用于其他与创新科研团队无关的开支,确保经费使用效益。专项经费由创新科研团队与用人单位联合制定详细的经费使用方案,报省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审批,经批准后由省财政厅按照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程序下达。
第二十一条检查。创新科研团队工作2年后,从第3年开始,每年要对全年工作进行总结,撰写《工作进展报告》。由专项办和用人单位对引进创新科研团队的职责履行情况、项目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不合格者,提出警告和整改措施,专项经费停发,连续2年检查不合格者,终止发放专项经费。
第二十二条期满评估验收。项目期满后,由专项办组织专家对项目完成情况、经费使用管理等进行期满评估验收。验收合格,继续发放剩余工作经费。对项目执行效果差的,视情况要求其退回剩余经费或全部经费。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实施本评审暂行办法的工作经费由省财政安排解决。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专项办负责解释。
第三篇: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评审暂行办法
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评审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大力引进我省急需的创新科研团队,根据《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粤发〔2008〕15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评审工作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用人单位为主、政府引导支持为辅。
第二章 评审对象和组织机构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的引进对象是指世界一流、对我省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能带来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创新科研团队;国内顶尖水平、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科研团队;国内先进水平的创新科研团队。
第四条 省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创新科研团队的引进工作,负责确定引进创新科研团队的评审标准,审定引进目录和工作计划,审批引进名单,制定和落实政策措施,研究解决引进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 成立“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专项办公室”(简称“专项办”),负责引进创新科研团队的各项日常事务。专项办成员由省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组成,具体工作由省委组织部牵头,省科技厅承办。
第六条 专项办综合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后,制定创新科研团队引进目录和工作计划,报省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审定后,多渠道向省内外公布引进需求。
第七条 评审工作采取随时受理、集中评审的方式,专项办一般每年组织1至2次评审工作。
第三章 申报和推荐
第八条 申报评审的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必须具备良好的工作基础,有特色鲜明的核心研究方向和明确的研究目标,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由带头人和若干名核心人员组成,在国内外科研机构或重大项目稳定合作3年以上,遵纪守法,学风正派,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学术水平在本领域内具有明显优势,已取得突出成绩或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
第九条 用人单位是创新科研团队引进和使用的主体,负责提出引进需求、推荐拟引进人选、建设工作平台、安排岗位职务、落实配套政策等具体工作。
第十条 用人单位根据需求,物色拟引进的创新科研团队,进行接洽并签订初步引进协议后,经各主管部门、各地级以上市的党委组织部门和科技部门进行真实性审核后签署推荐意见,上报专项办。中直驻粤单位和省直单位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可在真实性审核后直接上报专项办。尚未有承接单位的创新科研团队可以采取自荐方式直接向专项办申请,专项办在商有关部门和单位后按程序办理。
第十一条 申报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必须填报《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申报书》(附件),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第四章 评审
第十二条 初审。
(一)初审工作由专项办负责;
(二)专项办对拟引进创新科研团队的工作基础、学术水平、创新能力、研究方向、项目建设目标进行审核,并提出初审意见。
第十三条 匿名函审。
(一)匿名函审工作由专项办根据团队研究的专业领域,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国内外同行顶尖专家组成,对每个团队进行匿名函审的专家应不少于9名。
(二)该阶段重点是对拟引进创新科研团队的学术水平进行评判,由抽取出来的同行顶尖专家对通过初审的拟引进创新科研团队进行函审,匿名函审未达到半数同意的,不得进入下一评审阶段。
第十四条 现场评审。
(一)现场评审工作由专项办组织科研、技术、管理、财务投资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负责对拟引进创新科研团队进行现场评审。专家委员会由11位专家组成,省外专家所占比例不少于50%,根据实际情况可邀请外籍专家参与。
(二)现场评审采取拟引进创新科研团队陈述、专家提问、口头答辩、小组讨论、无记名投票等形式。现场评审后形成书面推荐和资金资助意见。
第五章 报批和公示
第十五条 专项办综合匿名评审和现场评审意见,形成推荐名单报省人才工作协调工作小组审批。
第十六条 省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审批后,一般应在省内一定范围新闻媒体上予以公示,公示期为15天。
第十七条 公示无异议的,经省政府审议批准后下达资金资助计划。专项办同时通知有关部门落实相关政策。引进创新科研团队的手续按原有引进渠道办理。
第六章 管理和考核
第十八条 签订协议与责任义务。
(一)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与专项办签订协议。引进的创新科研团队必须与专项办签订工作期限5年以上的合作协议。合作协议必须就合作项目、资金使用、工作待遇、知识产权归属等问题进行明确规定。引进人才发表、出版与本资助有关的论文、著作、学术报告,以及申报成果奖励、专利等,均应标注“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计划资助”字样。
(二)引进人才与用人单位签订工作合同。引进国内创新科研团队,团队成员应将人事关系及档案转至用人单位,全职在单位工作。引进海外创新科研团队,团队成员应保证每年至少累计有6个月时间在用人单位工作。引进的创新科研团队完成约定的项目和任务后,可由原单位续聘,也可重新选择单位。
(三)用人单位与专项办签订协议。用人单位要严格执行相关资金管理规定,对省财政资助经费要单独建账,专款专用。各单位不准在资助经费中提取管理费,单位和个人不得以各种理由克扣和挪用资助经费。
第十九条 专项经费下达。原则上引进的创新科研团队正式到位后首次发放经费总额的30%,剩余的70%按项目计划从第3年起逐年支付,每年的年终检查合格后,在下一年的第一季度下达。如引进的创新科研团队,因工作需要有特殊要求的,专项经费的下达可通过协商后,以适当方式发放。
第二十条 专项经费管理使用。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对专项经费的管理。专项经费主要用于项目研究、与项目相关的仪器设备购置、改善科研条件和对个人补助等,不得用于其他与创新科研团队无关的开支,确保经费使用效益。专项经费由创新科研团队与用人单位联合制定详细的经费使用方案,报省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审批,经批准后由省财政厅按照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程序下达。
第二十一条 检查。创新科研团队工作2年后,从第3年开始,每年要对全年工作进行总结,撰写《工作进展报告》。由专项办和用人单位对引进创新科研团队的职责履行情况、项目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不合格者,提出警告和整改措施,专项经费停发,连续2年检查不合格者,终止发放专项经费。
第二十二条 期满评估验收。项目期满后,由专项办组织专家对项目完成情况、经费使用管理等进行期满评估验收。验收合格,继续发放剩余工作经费。对项目执行效果差的,视情况要求其退回剩余经费或全部经费。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实施本评审暂行办法的工作经费由省财政安排解决。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专项办负责解释。
第四篇:中山引进建设创新创业科研团队暂行办法
中山市引进建设创新创业科研团队暂行办法
中山科发„2016‟288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山市委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培养引进紧缺适用人才的意见》(中委„2010‟7号),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推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评审暂行办法》、《珠江人才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统筹创新创业科研团队(以下简称“团队”)引进工作,审定引进名单,研究解决引进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市委组织部负责指导协调团队引进的实施工作。
市科学技术局具体负责团队引进公告发布、受理评审、公示签约、监管和验收等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审核专项资金安排计划,按照规定办理资金拨付手续,监督检查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对资金使用进行绩效评价。
各镇区负责辖区内团队引进的组织推荐、日常管理和跟踪服务工作。
第三条 团队引进资助经费从“中山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列
2第九条 申报推荐。市科学技术局拟定团队引进申报公告并在中山科技信息网发布,明确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填写申报资料,经所在镇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推荐后提交市科学技术局。
第十条 受理评审。团队申报采取统一受理、集中评审的方式,一般每年组织一次,分为形式审查、专业评审和综合评审等三个环节。
(一)形式审查
市科学技术局负责或委托机构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对团队申报资格、申报资料的完整性和合规性等进行审核。
(二)专业评审
市科学技术局根据团队的专业领域,组织技术专家对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资料进行专业评审,重点评价申报团队的整体实力和研发水平、团队项目先进性、可行性和产业化能力。各组别专家应不少于5名(单数)。专业评审获专家过半数通过的申报团队可进入综合评审。
(三)综合评审
1.市科学技术局会同市委组织部组织技术、财务专家(单数,不少于7人)对通过专业评审的申报团队进行综合评审。
2.综合评审采取实地考察、会议评审等方式,重点评估用人单位的配套能力、经营状况和申报团队的建设基础和产业化条件等。评审专家独立打分并提出书面评审意见,确定拟推荐名单和团队层次。
第十一条 专家抽取。评审专家从省、市专家库随机抽取产生。技术专家须具备正高级职称。
第十二条 团队层次。根据团队整体创新水平、项目先进性和产业化水平等综合因素分为A、B、C三类:
(一)A类:团队整体科研实力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主要成员的行业影响力大;项目的创新性强、自主知识产权程度高、产业化基础好。成员中具有博士学位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在国内外知名企业担任中高层技术职务的人数占70%以上。
(二)B类:团队整体科研实力达到或超过国内领先水平;主要成员具有较大的行业影响力;项目的创新性较强、自主知识产权程度较高,产业化基础较好。成员中具有博士学位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在国内外知名企业担任中高层技术职务的人数占50%以上。
(三)C类:团队整体科研实力达到或超过国内先进或省内领先水平;主要成员具备一定的行业影响力;项目自主知识产权清晰、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产业化基础。成员中具有博士学位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在国内外知名企业担任中高层技术职务的人数占50%以上。
第十三条 优先支持:
(一)团队带头人全职在岗或所有成员全职在岗。
(二)排名前三的成员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863”、“973”重大科研项目成员;
6第二十一条 经费使用。团队用人单位必须按照所适用的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严格根据经费预算和合同规定支出范围使用专项资金。资助经费主要用于项目研究、与项目相关的仪器设备购臵、改善科研条件和个人补助等,不得用于其他无关的开支,确保经费使用效益,并接受科技、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财政经费具体可支出科目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人员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外部协作费、单位管理费和其他支出等方面,并符合以下要求:①外部协作费支出总额最高不超过资助经费总额的10%;②单位管理费支出总额最高不超过资助经费总额的2%;③其他支出总额最高不超过资助经费总额的2%。人员费、劳务费具体使用按照国家、省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自筹资金配套保障。我市对团队项目的财政资助遵循“用人单位投入为主,政府财政资助为辅”的原则,要求用人单位具备良好的项目自筹资金配套能力,且当项目申请资助额度未获足额批准时,缺口部分由用人单位配套补足。
第五章 团队建设与管理
第二十三条 报告。合同期内团队须主动提交书面执行报告,对工作进展、阶段性成果、经费使用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以及人员到岗情况等进行自评总结,经所在镇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核准后报市科学技术局。
第二十四条 日常管理。市科学技术局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组织实地考察,了解团队项目实施进度、项目管理、研究成果、经费使用情况和存在问题等。
第二十五条 项目变更。经评审入选后,团队带头人、成员和用人单位以及研究项目,原则上不得变更。团队带头人发生变更时,资助计划自动终止。团队个别核心成员或部分项目研发内容目标因特殊情况确需改变的,须报市科学技术局同意后方能实施。
第二十六条 中期检查。市科学技术局牵头组织专家对团队的项目实施、资金投入及资助经费使用和管理等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有关结果报市委组织部备案。中期检查不合格的团队,暂缓市财政专项经费的后续使用,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期一般为6个月。整改完毕后,用人单位可重新提交申请,经检查仍不合格的,相关部门终止共建合同并有权追回已拨经费。
第六章 验收与结题
第二十七条 用人单位在建设期满或完成合同规定的任务后六个月内向市科学技术局提出验收结题申请。延期验收的,用人单位须在合同到期前3个月内向市科学技术局书面提交延期验收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市委组织部、市科学技术局负责解释。原《中山市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实施意见》(中山组发„2014‟2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4单独招生技能测试商务管理考试大纲
2014年商务管理专业职业技能测试内容及要求
一、测试时间
约6分钟。
二、测试形式
面试。
三、测试内容
(一)面试考核:仪容仪表(25分)、语言表达(30分)、文化素养(25分)、专业潜质(70分)四部分。
1.仪容仪表(25 分)
仪容大方,仪表端庄,仪态自然协调,礼仪得体。精神饱满,表情自然,面带微笑,文明有礼,举止大方。
2.语言表达(30分)
普通话标准,音色温润, 语言流畅,语言组织得体,运用娴熟。
3.文化素养(25分)
知识视野宽广,情感态度积极,道德修养高尚,对题目的回答有独到见解,论据充分,思路清晰,阐释到位。
4.专业潜质(70 分)
综合考察学生,运用自身知识和技能,在专业认知、职业发展规划、人际沟通、社会实践、危机处理等方面,对问题进行认知、态度抉择、问题处理和危机公关的能力。
(二)创业潜质测试
根据专业测试软件进行测试,得分不计入考生成绩。
创业潜质测试为上机测试,测试开始时间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