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岭南造园之趣

时间:2019-05-13 09:37: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感悟岭南造园之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感悟岭南造园之趣》。

第一篇:感悟岭南造园之趣

感悟岭南造园之趣

摘要:岭南园林主要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分布,包括两广、福建和台湾地区。岭南的社会历史和地理气候孕育了岭南园林具有独特地域风格和鲜明地域色彩的造园艺术。岭南造园以清新旷达、朴素生动取胜,在园林的总体布局、空间组织、建筑造型、色彩运用、叠山理水和花木配置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形成了不似北方园林之壮丽,也不似南方园林之纤细的一种轻盈典雅、通透开朗的岭南格调。

关键词:岭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叠山,建筑,细部,植物

Abstract: the garden of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mainly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as the center of distribution, including Guangdong, Fujian and Taiwan area.South of the Five Ridges's social history and geography and climate gave birth to the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gardens have a unique style and distinctive local color art.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gardening fresh broad-minded, simple vivid win, in the garden of the overall arrangement, space organization, architectural style, use of color, mountain and water allocation and flowers and trees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formed not like northern landscape of magnificent, also do not like the South Garden slender a light and elegant, transparent and bright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style.Key words: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private gardens, garden art, piling, construction, details, plant

中图分类号:J5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正文:

一、清代岭南私家园林之背景概述

清代乾隆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历史上最后一个繁荣时代,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多民族的统一大帝国最终形成。[1]从乾隆到清末,民间的私家造园活动遍及于全国各地,其数量之多就必然导致会出现不同地域风格的私家园林,从而诞生出不同的造园艺术。就全国范围而言,最为成熟的是江南、北方、岭南三大风格。它们的特点显著,造园艺术水平较高,完整保留下来的园林也很多。其他地区的园林或多或少会受到这三大风格的影响,从而又出现了很多亚风格。[1]当然,无论什么风格的园林,都应该是结合于不同地区的人文条件和自然条件而顺势形成的,具有浓郁的乡土色彩。

岭南,泛指我国南方的五岭以南的地区,古称南越。其境域主要涉及福建南部、广东全部、广西东部及南部,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边缘,处于低纬。北有五岭为屏障,南濒南海,多山少地,河网纵横,受着强烈阳光的照射和海陆季风的影响,具有优良的气候条件。北回归线横贯境内,由于受惠于季风的调

节,这里仍然是山清水秀,植物繁茂,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呈现出一派典型的亚热带和热带自然景观,被誉为南国风光而驰名中外。[5]岭南这种独特的地域环境条件就促使了岭南园林形成了一种自己独特的造园艺术风格,无论是园林布局、空间组织,还是水石的运用、花木的配置,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也正是如此,岭南园林在众多园林之中脱颖而出,自成一派,成为与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方风格之一。

清初,岭南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文化亦相应繁荣,私家造园活动开始兴盛,逐渐影响及于潮汕、福建和台湾等地。到清中叶以后而日趋兴旺,岭南私家园林特色日趋明显。[1]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禹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号称粤中四大名园,它们都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可视为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品。

二、名园赏析——领悟岭南私家园林之造园艺术

1、梁园——领悟叠山技法

梁园是佛山梁氏园地总称,包括“十二石斋”、“寒香馆”、“群星草堂”、“汾江草庐”四部分,分别由嘉、道年间岭南著名书画家梁蔼如及其侄梁九华、梁九章、梁九图死人精心营建。

梁园是清代岭南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素以湖水萦回、奇石巧布著称岭南。其布局精妙,总体规划的特色就在于宅第、祠堂与园林三者巧妙合理的组合,浑然一体,从一般宅园之中脱颖而出。此外,变化叠出的空间,不拘一格的造园组景,富于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以及园内的特色观赏植物,都使得梁园散发出一种独特的园林韵味,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最为突出的是,我从梁园中群星草堂前的石庭领悟到了岭南园林的叠山艺术。中国人对奇石的喜爱体现了崇尚自然的审美观念。掇山叠石艺术是中国造园的独特传统。[3]相传梁园奇石达四百多块,有“积石比书多”的美誉。[2]群星草堂前地石庭,由若干形象各异的单块石头的特置而构成。它讲究一石成形、独石成景,在岭南私家园林中独树一帜。造园者通过对独石、孤石的整理,突显个体特性,表达了对人的个性和自由人格的追求。园内巧布太湖、灵璧、英德等地奇石,在庭园中或立或卧、或俯或仰,极具情趣。其中的名石有“苏武牧羊”、“童子拜观音”、“美人照镜”“追月”等。[2]

“叠山理水”几乎是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的代名词,而梁园的山不是“叠”出来的,而是与整个造园质朴的风格是相统一的,不求恢宏的气势而求石的神态韵味。此外,小型叠山或石峰特置与小型水体相结合而成的水石庭、水局,尺度亲切而婀娜多姿,乃是岭南园林之一绝。[1]清代岭南私家园林的这一造园艺术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群星草堂为梁氏家族庆会的场所,其南之庭院分别为石庭、水庭、山庭鼎列,最能体现岭南园林的神韵。

2、可园——领悟建筑艺术

可园,在东莞城郊博厦村。始建于雍正年间,该园东临可湖,平面呈不规

则的三角形状。园内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间房,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洲„„,其建筑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砖结构。[6]纵观可园整体布局,是由建筑物围合而成的。园林的主体建筑是“亚字楼”及“可楼”。

受地域和文化影响,岭南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且多数是宅园,一般为庭院和庭园的组合,建筑的比重较大。[1]岭南造园比较周密地考虑了气候的因素,非常注意朝向、通风条件和防晒。由于岭南地区位于低纬,受强烈的阳光照射,为了适应炎热气候,建筑的组合比江南园林更加密集、紧凑,往往连房广厦型以取得遮阴的效果,同时也能便于雨季的内部联系。

可园的规划就体现了这一特色。可楼高约13米,四层,为全园的构图中心。楼内外均设阶梯,外阶梯从楼旁之露台旋转而上,凭栏俯瞰全园,远眺城郭,景色俱佳。[1]

总观可园的规划,建筑占较大职称论文发表比重,其布局呈不规则的连房广厦的庭院格式,这就体现了岭南园林的建筑之美。这种建筑之美体现在其强大的功能之上,既在炎热的天气下起难道遮阴之功效,又能在阴雨天气起到方便交通之功效,此外,还能防御台风袭击。虽然,大比重的建筑在传统园林中不被认可,但是,在特定的地域气候条件下,这种具有强大功能性的建筑应该是经得起时代的考验的。在岭南这种亚热带炎热多雨的气候中,就应运而生了这种形式的建筑。

为了适应这种气候条件,岭南造园中庭院的布局常见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前疏后密型,如顺德清晖园,另一种是连房广厦型,如可园。

3、余荫山房——领悟细部之趣,中西合璧

余荫山房在广州市郊番禺县南村,园主人为邬姓大商人。此园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完整保留至今,是粤中四大名园之一。

余荫山房在建筑的局部、细部的表现上很精致,尤以装修、壁塑、细目雕工见长,而且多有运用西方样式的,如栏杆、雕饰以及建筑装修。园内的建筑内外畅透,雕饰丰富,尤以木雕、砖雕、灰雕最为精致。主要厅堂的露明梁架上均饰以通花木雕,如百兽图、百子图、百鸟朝凤等题材多样。[1]如一入门,经过一个小天井,左面植腊梅花一株,右面穿过月洞门以一幅壁塑作为对景。

西方文化对岭南建筑园林有着很大的影响。余荫山房由两个规整形状的水池并列组成水庭,水池的规整几何形状也是受西方园林的影响。西半部是一个方形水池,东半部面积较大,是一个八方形水池,有水渠穿过亭桥,与西半部的方形水池沟通,如图所示。八方形水池的正中建置八方形的“玲珑水榭”,八面开敞,可以环眺八方之景。

4、纵观名园——领悟植物之意

“四季繁花,热带风光”八字概括岭南园林中的植物恰到好处。无论是怪石嶙峋的梁园,还是连宇成片的可园,亦或是局部造诣精湛的余荫山房,置身于之中,我们都能因其中美丽的植物而驻足观望,流连忘返。如梁园堂前的月

台左右各植炮仗花树一株,古藤缠绕,花开时宛如红雨一片。

老榕树大面积覆盖遮荫的荫凉效果尤为宜人,堪称岭南园林一绝。[1]在林本源园林中,几株大榕树的杈桠美姿,给园林增添了生气,巨大的遮荫效果使得游人虽在炎夏,却暑气全消。大榕树不仅提供了一派自然景色的赏心悦目,也作为园内消夏纳凉的理想场所。

三、综述清代岭南私家园林之造园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是典型的自然山水园,是人工与自然结合的产物。神州大地,山川形胜,景象万千,成为造园创作的蓝本和不竭的源泉。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背景孕育出的自然观对中国古典园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4]

中国园林产生的背景即为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清代岭南私家园林的产生亦是依托于此。岭南的地域环境特征很自然地造就了岭南私家园林独特的造园艺术。炎热多雨的气候使得岭南园林的建筑连宇成片,庭院和庭园的组合更加密集、紧凑,特别重视建筑内外空间的通透与联系,以及植物带来的阴凉。园中叠山多用姿态嶙峋、皴折繁密的英石包镶,形成水云流畅的形象。[2]最具地方风格化的还是要提及园林植物的丰富性与独特性。岭南地处亚热带,这里的植物丰富多样且独具特色,这种地域的优越性为岭南园林增色不少。园内一年四季花团锦簇、绿荫葱翠。一些乡土树木与花卉是江南和北方所没有的。老榕树的大面积遮阴效果,也是岭南园林景观中的一朵奇葩。地方风格的普遍化,园林风格的乡土化,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造园技巧长足发展的结果。

四、感悟

中国园林世界一绝,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中国人那样倾注大量的精力,表现出非凡的智慧营造园林。他们太热爱大自然了,不但出远门游览河山,还把春色美景移到围墙之内欣赏。

通过对岭南私家园林的深入学习了解,我更加深刻体会到,造园活动是深受当地自然坏境影响的,古人在造园时大多就近取材,尤其是植物景观。在岭南私家园林中,大部分的植物是土生土长的,这种园林艺术就使得园林地域性更鲜明的被表现出来了。这样,既能体现出乡土气息,同时也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

我想,一个没有以地域文化作为设计背景的园林只是一个躯壳而已,经不起时代的考验。同时,园林艺术的兼容性也深深感染了我。造园艺术不是单一的一门学科,它是与许多复杂的建筑、工程、工艺,以及植物栽培与养护技术等相结合而生的。它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它本身也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文化。园林可以抒情,寄怀,可以养心,韬光养晦„„

每一个园林的设计与建造,都应有效利用自然和人文资源,将功能与艺术密切地结合起来,以创造出个性化、本土化并具时代特征的园林作品。正如岭

南园林,在独特的地理环境下,就顺势形成了不似北方园林之壮丽,也不似南方园林之纤细的一种轻盈典雅、通透开朗的岭南格调。正是这种求同存异的思想,使得岭南园林脱颖而出,自成一派。我们应向古人学习,不能盲目追求视觉上的冲击与震撼,更重要的是结合地域文化并体现出其强大的功能。这样的园林作品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岁月的摩擦,才会被大众所接受。如果一味地追求经典,追求视觉上的享受而弃园林真谛之不顾,那么园林都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中国传统园林,本与自然,高于自然,这是永恒的主题。高于自然,必须合乎自然之理,方能体味天成知趣,否则就显得矫揉造作了。

通过对岭南园林的深入了解,我更加体会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岭南私家园林的这种独到的造园艺术,值得我们好好研读,并从中汲取精华,五、结论:

园林史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其发展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化艺术发展的进程的影响,并反映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意识和精神面貌,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清代岭南私家园林便是如此。关于岭南私家园林,我们需要学习研究的还有很多很多,它的文化之博大精深,造园艺术之精湛细腻,都是我们值得研读的,这是古人给予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李路红.园林艺术——情感与自然的交融,安徽美术出版社

3.曹林娣.中国园林艺术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唐鸣镝,黄震宇,潘晓岚.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旅游教育出版社

5.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9417209.htm

6.http://baike.baidu.com/view/491919.htm

第二篇:浅析岭南文化与岭南造园艺术

浅析岭南文化与岭南造园艺术

论文摘要:岭南造园艺术,有独特的地域风格和非常鲜明的地域色彩。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既由它形成的历史条件和自然环境,同时也受到岭南文化思想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岭南文化、兼容性、岭南文化影响、岭南造园艺术

一、岭南文化的形成I、兼容海内三大文化体系

古代,由于交通工具落后,限制了广东与中原的沟通,南海又将广东与大洋彼岸隔开,因而,其封闭性和落后性是可想而知的。在封闭条件下形成的百越文化便是岭南文化的底本,比起中华民族各先进的文化体系来说,实在是底薄本微,于是渴望吸收其他文化来充实自己。

秦以前,岭南属楚地,荆楚文化正是不囿中原礼制传统,开放地博采众长,富于创新的文化,非夷非夏,亦夷亦夏。无羁的想象和浪漫的激情,飘逸流畅的动态。岭南与荆楚山水相连,历来交往密切,岭南从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方面,都吸取荆楚文化。荆楚文化对岭南文化的影响,胜过中原文化对岭南文化的影响。

三国时,岭南与吴越同属东吴,吴越自古是中华富庶地,文化发达,对岭南的语言、艺术、园林、建筑等方面都产生相当影响。

秦汉以来,中原文化凭自身的先进和中央集权的推力向全国辐射。随着秦汉、晋、南北朝和南宋4次中原人口向岭南的大迁徙,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至宋、元时,中原文化与先后融入的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和作为底本的百越文化,共同构筑起岭南文化体系。

2、吸收海外诸类文化

东吴时,佛教传入广东;南朝梁代,禅宗始祖达摩来广州传播印度佛教文化,后来在潮汕和徐闻形成两大佛教中心。唐代,阿拉伯商人传入伊斯兰教文化;明、清时,西方传教士将天主教、基督教传入岭南。这些外来的宗教文化在岭南比较顺利地传播和发展,建起了许多寺院、教堂,将各自的宗教建筑形式、雕塑、图案、彩画等艺术随之传进来。

可见,岭南文化是土著文化、各个时期的移民文化以及海外文化在交流、碰撞、激荡、整合的过程中形成的。这样的大融汇,必然以兼容精神为前提,是兼收并蓄的结果。正是由于岭南文化能对各种不同的文化流派甚至异质文化保持较为开放的态度,敢于和善于吸收各种文化的养分以丰富自己,所以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和发展。也正是因此,岭南文化虽然是一种年轻的文化形态,却能够在古老而壮观的中华文化大系统中展示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辉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兼容性是岭南文化的生命所在,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二、岭南文化对岭南造园艺术的影响

岭南造园以清新旷达、素朴生动取胜,造园构意新颖,布局平易开朗,较少江南园林那种深庭曲院的空间构设。在园林的总体布局、空间组织、建筑造型、色彩运用、叠石理水和花木配置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形成不似北方园林之壮丽、也不似南方园林之纤细的一种通透典雅、轻盈畅朗的岭南格调,成为与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方风格之一。

1、儒家美学思想与岭南园林

在岭南文化的研究中,许多学者认为由于岭南远离中央集权,受北方儒家思

想影响较少,因此导致岭南文化具有远儒性。其实早期岭南文化受先秦儒家思想和楚文化的影响都很大,特别是孔子美学思想和屈原楚骚思想。孔子及儒家“文之以礼乐”的美学思想,一方面是指对人而言,通过美育对人的提升,是本质上的升华;另一方面是指对物,通过对物的美饰,反过来又作用于人,同样使人得于美育的熏陶。在岭南的建筑及园林中,最能体现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就是孔子美学思想和屈原楚骚思想中的“文”饰和“好修”。例如广州的陈家祠,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的手法,前后三进,包括9座厅堂、10座东西斋、6个庭院,建筑群主次分明,虚实相间,庭院与建筑紧密结合,体现出传统四合院建筑严谨规整的整体美感。祠堂中大量运用木雕、砖雕、石雕、陶雕、灰塑、铁铸、铜铸、壁画以及书法对联等艺术装饰,各种装饰工艺充分发挥了材料的性能特质,给人以巧夺天工之感。还有广东四大名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东莞可园和顺德清晖园的园林建筑的装饰同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道家“朴素自然观”与岭南园林

道家崇尚自然之旨,对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和园林建筑等方而都有巨大影响。在园林上表现为崇尚自然山水,沉醉其中达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境界。虽然山水创作不是道家才有,但园林审美的自然观则是道家的总结:“人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岭南的自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岭南人喜欢户外生活,居住场所常选择既生活方便而又景色优美的环境,所以,山水环境的格局成为生活空间的首选。粤西肇庆城的城市布局将七星岩湖光山色和西江小三峡连成一片,比起桂林来也好不逊色。在岭南传统园林发展进程中的南汉造园时期,就将园林景观与城市的自然环境形态结合起来了,古代广州城的布局是“青山半入城,六脉皆通海”[2],北面为山,南面为海(江)。城内的白云山、与城北明代城墙相连的越秀山、城墙外的番山、禺山、东山、西山,使广州古城内融入相当面积的青山绿地。

3、岭南园林造园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具有实际性与实用性。

岭南园林受商业实利思想的影响,强调生活的跟进性,园林的布局构成和造园立意受某一阶段的社会思想潮流影响很大,因此园林的变动性较大。岭南造园的思想立意与北方、江南园林有所不同,虽然也叠山理水,但园主人并不刻意追求山水,也并不完全陶醉于山水园林的享乐中,在岭南人眼中,园林生活只是全部生活的一小部分,所以,不刻求园林某些细部的精雕细琢,不居于某一园的终生享用,而强调园林的随见性和环境的怡人性。因此,园林不仅存在于私园,也存在于城市公共活动区域之中,如惠州西湖、潮州西湖和荔枝湾等,以及公建园林,如酒家、茶楼、戏园园林等。

4、岭南园林造园结合岭南的地理气候特点。

岭南造园比较周密地考虑了气候的因素,非常注意朝向、通风条件和防晒。其中庭园布局比较特别的是粤中庭园,常见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前疏后密型,以顺德清晖园为代表。清晖园的前部(南面)布置庭园,后部是密集的建筑群,通过庭园、天井院落、巷道以及敞厅等形式来组织自然通风,夏目的主导凤,无论从平面布局或纵面的设计布置,都能吹到后院的每个角落。另一种是连房广厦型,以东莞可园、广州小画舫斋为代表。岭南园林喜用庭园或庭院的园林布局方法,除了岭南地处丘陵地区、农耕地少、土地价贵而造成园林用地狭小之外,最为重

要的原因是受气候条件的影响,用建筑围合而成的庭园或庭院可利用建筑的楼宇和廊墙来减弱强风暴雨对园林的侵袭,将强风对园林景观植物的破坏尽可能地减少。

5、西学东渐的思想,中西合璧的审美观念。

西方文化对岭南近代建筑园林有着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建筑的外观造型和园林的造园手法上。民国以后,留学回国的工程师、建筑师日渐增多,广州开始出现中西风格融合的一般建筑和高层建筑,20世纪初,由于广州开始开辟马路,西方古典建筑中的券廊等形式与广州传统形式相结合,演变成广州的“骑楼”建筑。“骑楼”是跨人行道而建的,建筑之间互相连接形成有遮蔽的人行道长廊,适合亚热带气候,方便行人,成为广州商业区街景的主格调。位于商业中心的各大茶楼,其外观形式无论偏重传统特色还是模仿西洋古典风格,但多以折衷糅合为主,形成岭南饮食文化市井风情的特有形式。立园的水池造型,也是采用西方几何形的喷泉池形式,水池四周用栏杆围合,这与中国传统造园的山石池岸做法大相径庭。岭南建筑除了外观造型外,建筑细部、装饰装修等方面业吸取外来建筑形式河技术,如拱形门窗、外廊式阳台、铁枝花纹栏杆等等。

三、小结

岭南造园艺术深受岭南文化的影响。从岭南园林造园所体现的美学思想看到,它是个多方面的有机综合体,既有孔子“文之以礼乐”的儒家思想,又有老庄“原天地之美” 的道家思想,因此岭南园林在造园环境的取向上崇尚自然,追求山水田园风光,园林建筑的表现上则突出“文”饰的人工艺术性。明代以后,对着

商业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经世致用的造园理念和西学东渐的造园手法也融入到了岭南园林造园之中。所以,岭南园林既有北方、江南园林的影子,也有极强的地域特征。国外文化和国外园林的影响下,许多外来的建筑符号和造园手法也被用在岭南园林中,在各处岭南园林的造园艺术中,既有其共性特征,也有很强的个性特点,同时造园既有一定的严谨性,也有很大的随意性。

由此可见,岭南地区所创造出的这种具有极强地域特征的文化体系,和开放、兼容、多元、创新等文化特征,将使岭南园林的造园能不断求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李锦全等编.岭南思想史.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

3.[清]黄佛颐编.广州城坊志.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

4.刘管平. 岭南古典园林. 建筑师(2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5.张家骥. 中国造园史.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

6.陆琦.岭南造园与审美.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O05

第三篇:岭南传统园林造园特色

摘要:本文认为岭南传统园林有几个较为显著的特点,就是采用连房广厦的设计手法,通过船厅、高楼、连廊等园林建筑构成观景点,突出临水建筑并用各种叠石造景形成富有特色的石景艺术。

关键词:岭南 传统园林 造园手法 特色连房广厦宅中园

南汉以后,岭南较少大规模治园,到了明清,园林逐渐趋向私家造园发展,像今天保留下来的四大名园——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东莞可园和番禺余荫山房,就是当年私家园林的代表。私家园林来源于民居,民居庭院一旦得到扩展,并赋予一种意境,园林便应运而生。私家园林的布局,通常有两种形式:

一种为园林包围着建筑,这类园林的特点是:造园面积较大,追求人格化的自然山水,建筑在园林中只是起陪衬、点缀作用。此种园林主要以江南园林为代表。江南私家园林常常是民居与园林分开设置,在宅居建筑群旁设园,像苏州的网师园、吴江县同里镇的退思园等。或者干脆另寻地方辟园,园林和住宅各自独立设置,宅居作为园林主人归隐逸世的去处。私家园林布局的另一种形式,是建筑包围着园林,而这类园林的特点是以建筑空间为主的庭园造园,宅居和园林融为一体,表现在园主人追求日常生活中的实在,庭园设置不在乎大与全,而在于实用。

这两种造园的形式和指导思想,也就是岭南庭园和江南园林本质上的区别。

岭南庭园由于占地面积小所以常将建筑物沿外围边线成群成组地布置,用“连房广厦”的方式围成内庭园林空间,使庭园空间与日常生活空间紧密结合起来。造园用地虽然不多,但园内石沼桥廊、古木花藤,布置得幽深别致,形成独特的造园风格:“满院绿荫人迹少,半窗红日鸟声多。”„„

(转自“园林学习网”)

第四篇:读书之趣

读书之趣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的情有独钟。其实,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

我爱读书,无论诗歌、散文还是小说,都那样吸引着我。我读了《张爱玲散文集》、《人生》、《平凡的世界》„„偶有所得,常常产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我发现,读书之趣千千万。

读书之趣在音乐之美,更在风韵之美。我爱婉约之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花影弄月,让人见凋花而伤春,望落叶而悲秋;我也爱豪放之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才有巾帼不让须眉,“谁言女子非英雄”的气慨。

读散文之趣在意境之美,也不乏思想之美。我钟爱散文,为“她的崇高,磨练我的意志,她的坦荡,舒展我的胸怀,她的严谨,启迪我的智慧,她的神秘,激发我的追求”。散文,犹如一首首委婉柔和的古典音乐,犹如一首首凄清的民谣,让我陶醉其中。

读小说之趣在悬念之美,也富有人情之美。我钟爱小说,为小说曲折离奇的故事而惊叹,为人物的悲惨身世而忧伤,为相爱者历经艰辛终于花好月圆而高兴。

快乐的日子,听着《阳春白雪》和着乐曲低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哀伤的日子,把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的词句记于日记中,流下无泪的印痕。夜晚孤灯独影,心随三毛穿越撒哈拉大沙漠,与冰心一起品味《人生的感悟》……

读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畅游在粒子、生命和星体的处境中,感受智慧的光泽,犹如攀登高山一样,瞬间眼前呈现出仿佛九叠画屏般的开阔视野。于是,便像李白在诗中所写到的“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对于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而言,读书便是最佳的润滑剂。面对苦难,我们苦闷、彷徨、悲伤、绝望,甚至我们低下了曾经高贵骄傲的头。然而我们可否想到过书籍可以给予我们希望和勇气,将慰藉缓缓注入我们干枯的心田,使黑暗的天空再现光芒?

读罗曼·罗兰创作、傅雷先生翻译的《名人传》,让我们从伟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更让我们明白: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罗曼谛克式幻想的苦难;唯有克服苦难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当起命运的磨难。读海伦·凯勒一个个真实而感人肺腑的故事,感受遭受不济命运的人所具备的自强不息和从容豁达,从而让我们在并非一帆风顺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勇,做命运真正的主宰者。在书籍的带领下,我们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而我们的心灵也将渐渐充实成熟。

读书能够荡涤浮躁的尘埃污秽,过滤出一股沁人心脾的灵新之气,甚至还可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读陶渊明的《饮酒》诗,体会“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那种置身闹市却人静如深潭的境界,感悟作者高深、清高背后所具有的定力和毅力;读世界经典名著《巴黎圣母院》,让我们看到如此丑陋的卡西莫多却能够拥有善良美丽的心灵、淳朴真诚的品质、平静从容的气质和不卑不亢的风度,他的内心在时间的见证下折射出耀人的光彩,使我们在寻觅美的真谛的同时去追求心灵的高尚与纯洁。读王蒙的《宽容的哲学》、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以及古人流传于世的名言警句,这些都能使我们拥有诚实舍弃虚伪,拥有充实舍弃空虚,拥有踏实舍弃浮躁,平静而坦然地度过每一个晨曦每一个黄昏。

于是,在不知不觉中,我在成长的道路上迷恋上了读书,竟到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地步。我发现,只有书,才是我心灵的家园,才能让我感到无穷的乐趣。它让我读到了种种神奇,读出了无数坎坷,读明了世间哲理,读懂了万种奥秘,读懂了人生真谛。

书伴着心静如水的我,品味人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此,我大声呼吁:同学们,让我们用心去读每一本好书吧~!

第五篇:岭南文化学术之传统

内容摘要:

一、岭南学术之本色

中国 学术文化,本起于黄河流域,东晋而后,始南移于长江流域,一、岭南学术之本色

中国 学术文化,本起于黄河流域,东晋而后,始南移于长江流域,故在宋元以前,岭南尚无学术文化之地位。虽然唐时有张九龄,宋时有 崔与之、李昂英、余靖,均一时人杰,然亦仅如沙漠中之水泉、之嘉木,异族侵凌,中原板荡,而至大规模移民之外,其与岭南文化有绝大关系 者,则为历代之谪宦。

自六朝以来,流徙岭南之显宦,多不胜书,如南朝谢灵运之流徙广 州,唐朝宋之问之贬钦州,李邕之贬钦州,韩愈之贬阳州,贬潮州,刘 禹锡之贬连州,牛僧孺之贬循州,李德儒之贬潮州,贬崖州,宋朝寇准 之谪雷州,曾布(曾巩弟)之谪廉州,郑侠之徙英州,秦观之徙雷州,姚铉之贬连州,苏轼之贬惠州,贬琼州,苏辙之贬雷州,李纲之徒雷州,张浚之徙连州,赵鼎之徙潮州,岳飞家属之徙岭南,明朝高攀龙之谪揭 阳,汤显祖之贬徐闻,均为其最著者。诸人流徙南来,虽时间久暂不同,(其中暂者一来即去,久者如张浚,居连州20年,赵鼎居潮州8年,李 纲一再流滴,居琼州8年,)然无论如何,对当地均有极大影响。如三 国时之虞翻,以忤孙权,流徙来岭南,虽处于罪放之中,而讲学不倦,居岭南十余年,门徒常至数百人,后来之光孝寺,相传即虞翻故宅;又 如姚铉,贬连州,尝采唐代文章,编为文粹,好事者于县中建楼,以贮 其文稿,官属多遣胥吏抄录;又如郑侠,以绘流民图著名,贬英德,英 德人民无论富贵贫贱,皆加以敬事,遣子弟从学,皆其一例。至于韩愈、苏轼二人,在谪宦中与岭南关系最深,影响极广。

由移民与谪宦之两重关系,可知当时岭南之所谓教化,完全起于一 班羁人谪宦与孤臣遗老,而施被之于山陬海滨之野民。岭南各书院各祠 宇所奉祀之先贤,最普遍者为苏轼、韩愈、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可见他们对于岭南教化之影响。此种教化,吾人无以名之,姑名之曰“ 遗民教化”。所谓遗民教化,即羁人谪宦与孤臣遗老之文化产物,经海 滨野民接受之后,从而产出之一种学术。此种学术,亦 自然 而然有一种 异样色彩。此种色彩与 理学 最接近,故岭南学术,经过一番遗民教化孕 育之后,即结晶于理学。吾人曾言,岭南在宋元以前,无学术之可言。岭南有学术,且足以树立,实始于明代,始于理学。而明代理学之柱石,在岭南则为陈白沙与湛甘泉两位先贤。

明代理学,最初承程朱之旧,无甚创获。几位大儒,无非恪守宋人 之说,未尝反省理会,推见至隐。此种理学,不过宋儒理学之遗绪耳。明代理学之真能卓然树立,第一是陈白沙之功,第二则为王阳明之功。黄梨洲云:“有明儒者,不失其矩yuē@①者亦多有之,而作圣之功,至 先生(白沙)而始明,至文成(阳明)而始大。”又言:“有明之学,至白沙始入精微,至阳明而后大。”又言:“先生(白沙)学宗自然,而要归于自得„„独开门户,超然不凡。”(见《明儒学案》)。即此 数语,已足见陈白沙在明代理学上之地位。白沙最初就学于吴康斋。康斋为有明一代之大儒,一禀宋人成说。以白沙之天才,自不能恪守师传,一成不变。故其自述学问造诣之最精 要处,完全由一己摸索得之,而青出于蓝,至其后另成一白沙学派。据 张东所(白沙门人)述白沙为学云:“先生自见聘君(康斋)归后,静 坐一室,数年未之有得,于是迅扫夙习,或浩歌长林,或孤啸绝岛,捐 耳目,去心智,久之然后有得焉,盖主静而见大矣。由斯致力,迟迟至 20余年之久,乃大悟广大高明,不离乎日用,一真万事,本自圆成,不 假人力,无动静,无内外,大小精粗,一以贯之。先生之学,自博而约,由粗入细,其于禅学不同如此”。

白沙主静,其教人亦以静,言为学须从静坐中养出个端倪来,方有 商量处。以其主静,故主自然自得。黄梨洲云:“先生之学,以虚为基 本,以静为门户,以四方上下往古来今穿纽凑合为匡郭,以日用常行分 殊为功用,以勿忘勿助之间为体认之则,以未尝致力而应用不遗为实得。远之则为曾点,近之则为尧夫„„”,可见其推尊之至。至如何可以“ 自得”,则须有觉悟。人只争一个觉字。才觉便我大而物小,物尽而我 无尽。然如何能觉悟,则在能怀疑,故特别提出一个疑字,此为其见解 胆识过人之处。据其所言,疑而后问,问而后知,知之真则信矣。故疑 者,进道之萌芽也。又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章初学时也是如此,更无别 法也。其对门人陈秉常,示以自得之学,云:“我否子亦否,我然子亦 然。然否苟由我,于子何有焉?”可见其不独富于怀疑精神,而且以此 种精神,灌输于其门弟子。

白沙门弟子大都能禀承师说,以虚静自然为宗。门弟子中,最著者 为湛甘泉,当时与王阳明齐名,旗鼓相当,彼此均为崇仁(吴康斋)之 再传弟子。(甘泉学于白沙,阳明学于娄一斋,均为崇仁门人。)甘泉 与阳明,本极相善,其后讲学,各立宗旨。甘泉门人,虽不及阳明之盛,然王湛两家,互通声气,当时学于甘泉者,或卒业于阳明,学于阳明者,或卒业于甘泉,亦犹朱熹与陆象山之门下,互有出入(见《明儒学案》)。阳明讲学宗旨,为“致良知”;甘泉讲学宗旨,则为“随处体认天理”。王湛之学,各立门户,由是甘泉门人,亦分为二派,一派为吕巾石等,反对王学;另一派为唐一庵等,调和王湛,谓天理即良知也,体认即致 也。当时王学声势极盛,然与之颉颃者,除南方湛甘泉之外,北方尚有 吕泾野一派,成鼎峙三分之势。甘泉门人,不限于岭南,从游者殆遍天 下(学案语)。所以阳明之门人,亦由姚江而达于闽粤。粤中王门嫡派 为方献夫与薛中离,而尤以中离为最著。中离虽非甘泉门人,然极尊崇 白沙,曾上疏请以白沙从祀孔庙。甘泉对于白沙之学,鞠躬尽瘁,先后 任南京吏部礼部兵部三部尚书,精神又健,岁九十犹作南岳之游,生平足迹所至,必建书院以祀白沙,凡南京、扬州、贵池、衡山、罗浮、西 樵、广州、增城,无处不有其所建之书院,故岭南之理学,十之八九为 白沙甘泉之学。

至于诗文,亦不免受理学之影响。明初,岭南之文风,起于南园之 五子。所谓五子者,一为孙@②,一为王佐,一为王哲,一为李德,一为赵介。最初由孙@②与王佐为之倡,结诗社于广州城南之南园,开抗风轩,以延罗一时之名士。此五子者,孙@②(仲衍)即为理学 家,承宋人之旧,究天人性命之理,濂洛闽之学。李德(仲修)本为经 生,晚年亦以理学为归宿,潜心伊洛,足见南园诗社中,理学气味之重。自孙@②等于洪武间结社南园,开粤中一代风雅,其后复有黎民表(惟敬)、吴旦(兰皋)、李时行(少偕)、梁有誉(公实)、区大任(祯伯),重振诗坛于南园,称后五子,与前五子后先辉映。此后五子均 出于黄佐(泰泉)之门,而李时行则并出于湛甘泉之门。当时粤中理学,风气极盛,湛王之学,分门立户,各设书院,珠江流域传白沙之学,由 甘泉主之;韩江流域传阳明之学,由薛中离主之,而势力则以前一派为 最大。于此两派之外,复有黄泰泉一派。泰泉之学,承宋人之旧,以程 朱为宗,惟对于理气之说,独持一论,教人以博约为宗旨。其时阳明方 欲尽洗闻见之陋,归并源头一路。泰泉与阳明讨论知行合一之旨,几次 辩难,故与阳明不合。泰泉之学,在粤中理学,可称别派,故在明儒学 案内,列入诸儒学案之中。其时甘泉、泰泉,讲学东南,远近从游者极 众。李时行先后及门,而其他四子,均出泰泉之门。足见南园后五子,其理学气味,又比前五子为重。总之,自白沙、甘泉而后,粤中文士,几无一不受理学之熏陶,而所谓理学,又自然大部分为白沙之学,此种 影响,直至清中叶而未已。

明亡,岭南学术似有一转变,然其实只为一时之表现不同,非完全 脱离理学。广州城北之白云山,有云淙别墅,建于陈子壮。当时陈子壮 以礼部侍郎,投疏南归,特辟此别墅。名流区怀瑞、曾道唯、高赉明、黄圣年、黎邦jiān@③、谢长文、苏兴裔、梁佑达、陈子升、区怀 年、黎遂球共12人,吟咏其中,修复南园旧社,此为后五子之后,南园 诗坛之重振。明亡,陈子壮与黎遂球死事最烈,所以后来之岭南诗人,如邝露(湛若)、屈大均(翁山)、陈恭尹(元孝)、王邦畿(说作)、吴猷(呈伟)、梁观(器甫)、伍瑞隆(铁山)、赵@④夫(裕子)、梁观(yóng@⑤若)、薛始亨(刚生)、彭睿guàn@⑥(竹本)、高俨(望公)、张穆(铁桥)、陶璜(甄夫)、王应华(园长)等,激越 苍凉,为当时之最著。

屈翁山为岭南最伟大之诗人,曾一度剃发为僧,国亡后,行径更为 奇特,忽儒忽释,往来荆楚吴赵燕齐秦晋之乡,遗墟废垒,揽涕而过。性固任侠,故其诗汪洋浩瀚,格调远在清初诸家之上。岭南之有屈翁山,犹吴赵之有顾亭林、黄梨洲,不过翁山为诗人,而顾黄则为学àn@⑦修 独行,其作风大约与王船山、孙夏峰、李二曲、傅青主诸人,较为相近。此外,尚有陈元孝,为陈邦彦之子,即世人所盛称之独漉先生。yán@⑧ 野(邦彦)之学,本为岭南所宗,前后受业者凡数千人,影响一代文风,至为巨大。其后yán@⑧野尽忠,独漉之诗,自然满纸国家之痛,其吊崖 山之作:“海水有门分上下,崖山无地限华夷”之句,至今犹为人传诵。

由此,可见明亡以后,岭南诗人大都为民族诗人,终清一代,岭南 虽未掀起大文学狱,如胡中藻、戴名世、曾静、吕留良诸人之案,然民 族精神之表现于文字上、艺术 上,则不能掩。此又为遗民文化之一种表 现,直接间接均与理学有关。士大夫平时则谈理学,国破之时则讲复仇。理学在平时则讲语默言动,天命理性,至国破之时则讲舍生取义,慷慨 成仁。此为一体之两面,其一为常态,又其一为变态。

慷慨复仇,舍生取义,此种情绪,只有在特别环境中方能表现。至 环境变迁,事成过去,此种情绪,即又归于静止。所谓俯仰之间,已成 陈迹。至其时,天命理性,存养省察,语默言动之理学功夫,又复出现。如是,岭南在清一代,遂又继承前明一代之理学系统。白沙甘泉,一脉 相传,延绵不绝。由明初以至于清中叶以后,五六百年间,岭南文化,完全呼吸于理学氛围之中。而所谓理学,又十之八九为白沙精神所支配。

至此,吾人须一谈清代岭南在学术上之位置。事实上,除明成化以 至明亡之一段,又除白沙、甘泉二人之外,岭南在学术上实无地位,不 过在清一代,益显其落后与贫瘠而已。查中原各地,自顾炎武、胡渭、阎若璩诸人之提倡,再加以惠栋、戴震诸人之开拓,百余年间,学术彪 炳一时,此真可称为中国学术之复兴,经学、史学、天算地理、音韵、训诂,任何方面,均有开创,其间大儒,多至不胜枚举。即舍经学而言 文章,其中古文家如桐城阳湖诸人,亦声华赫赫,足与经学大师旗鼓相 当。而返观岭南,则对此一若毫无关系,始终处于学术圈外。此一二百 年间,广东既无大师,亦无巨著,直至阮元来粤,开学海堂,提倡朴学,然后风气为之一变。

何以广东如此落后,如此贫乏,其中最大原因,当为地理关系。盖 其僻处五岭以外,南北隔绝,为中原文风所不到,自有史以来,即已如 此。此外,尚有一真正原因,关系非小,吾人绝不能忽视。此则为理学 之关系。而今试再谈理学(主要为白沙理学)。

贾朴跋《明儒学案》云:孔孟之学,自秦汉以来,穿凿支离,汩没

于训诂章句之间,赖有大儒辈出,求之于心性之际,而证其所为独得者,在宋则有周程张朱五君子,在明则有康斋白沙姚江诸儒,冥搜静悟,宗 旨炯然,其间虽不无异同之见,而其求至于圣道,则一也。此数语已足 说明理学之宗旨。理学家所惟一注意者在于心性,欲由心性之学,以进 于圣贤。而其方法则为冥搜静悟,以“观天人之微,究圣贤之蕴”,“ 还以握造化之枢机”(白沙学案语)。至于训诂章句,则为理学家所鄙 弃,认为穿凿支离,不足以学。故白沙弟子林缉熙云,所谓闻道者,在 自得耳。读尽天下书,说尽天下理,无自得入头处,终是间也。(言塞 而未通也)。此为其以道(心性)为重,以学问书本为轻之旨。此外陈 时周(亦白沙弟子)亦云,儒者有向上功夫,诗文其土苴耳。至于李大 yá@⑨(甘泉而外,白沙之最得意弟子)亦有句云,莫笑老慵无著述,真儒不是郑康成。凡此,均足见对学问不甚重之态度。诸儒绝非鄙弃学 问,不过认定学问之最终目的,在完成其人格,使人格无缺,成为完人,俯仰无愧,而可以与天地自然相合。诸儒之所谓学问,即此种学问,除 此之外,一切学问均非学问。不然,秦桧、严嵩、钱谦益、阮大铖之流,亦何尝无学问,所差者,只在方寸之间耳。所以,考据之学,在清代百 余年间,风靡一时,而在岭南,则若漠不相关。其故:第一,因岭南文 风闭塞,事事落后;第二,一辈读书人,濡染白沙之教,对于此种训诂 章句之学问,实不易接受。

下载感悟岭南造园之趣word格式文档
下载感悟岭南造园之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冬之趣——(xiexiebang推荐)

    冬之趣 一年之中,我最爱冬。在我眼里,冬之景比过春,冬之果赛过秋,冬之趣更是超过了其它三个季节。 冬之代表作——雪。我喜欢看那一片片白茫茫、洁净的雪。她是那么的美丽!在阳光......

    冬之趣诗歌

    (一)快乐雪狐雪是我的名字雪是我的舞姿我是一只小小的快乐的雪狐一道白色灵光,闪出深深浅浅的画图是我的音符追着风跑随着雪飘所有的白归我拥有白色山峦白色雪莲白色的月光之禅......

    《相约岭南》 之 追忆大学

    相约岭南人物:甲(在下)、乙(达达)、主持人(小不点) 地点:舞台 时间:晚会现场 音乐响起,主出场 主:人生如梦,岁月如歌。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相约岭南》栏目,我是栏目的主持人郑春燕。在......

    北京五行之韵生态文化艺术造园有限公司(合集)

    五行之韵生态文化艺术造园有限公司 北京五行之韵生态文化艺术造园有限公司是中国生态主题餐饮顶级营造者,在旅游策划、主题公园、游乐园、温泉养生、生态餐饮、度假休闲、主......

    让教科研之花在求是创造园永远盛开

    让教科研之花在求是创造园永远盛开 徐州市求是小学校长周少华新世纪,新时代,新社会,新理念。在新年到来之际,我们求是小学作为最后的一站迎来了全区“教育科研年专项课题研讨现......

    阅尽岭南人物感悟岭南文化

    阅尽岭南人物感悟岭南文化 在古代,中原文化处于主流文化地位,岭南是南蛮之地,文化处于边缘地位,也就是说中原文化属于强势文化,岭南文化属于弱势文化。可是到了近代,岭南板块中的......

    书之趣作文[合集五篇]

    书之趣作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

    书之趣作文(推荐五篇)

    书之趣作文5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