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营城市”理念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3 09:36: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经营城市”理念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经营城市”理念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

第一篇:以“经营城市”理念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

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标志。加快小城镇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问题,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格局的现实的有效途径。如何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本人结合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把“经营”理念融会贯穿于城镇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是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一环

(一)要树立规划编制中的“经营意识”,强化规划的经济效益。目前各地规划编制一般请相应的规划院实施,从平时工作接触中感触最深的是,那些规划专家们在编制规划时对各项城镇功能的技术规范要求较为注重,而对今后实施中的经济承受力往往比较忽略;对各项功能外形的协调美观及社会效益较注重,而对各功能间能发挥的经济效益往往很少提及。这样就很容易出现规划实施时间不长就要修改的情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规划“刚性”不强。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至少其中有一个问题目前往往容易被忽视,即在规划编制结束后,缺乏对规划实施的经济可行性评估,规划的“刚性”往往敌不过经济效益这块跳板。所以编制规划不但需要专业性的技术水平,同时更需要对它进行经济测算,即在“技术规划”结束后,要对它的实施算一笔大帐,就像我们研究设计一件产品,如果不计算它的生产成本和消费承受力,其设计结果注定是要失败的道理一样简单。所以,我们改进规划工作,就必须注重强化规划的经济性,无论是整规还是详规都要时刻绷紧效益这根弦,力求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使各种资源要素得到最优配置,城镇的整体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树立规划实施的过程即是“经营”过程的思想,强化规划的财富功能。城镇建设,规划先行,规划是建设的龙头,一个经算过“大帐”而编制成功的规划,已对建设用地的即期价格和远期开发价值作了预先的预测,在规划中明确了城镇大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等区块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对属经营性建设项目的地级的预期增值和土地资本效益的最大化的追求,是每个规划实施主体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政府部门通过牢牢抓住规划的龙头,适当超前投资配置一些公建项目,为那些经营性的项目造好势,叫人能看得到增值的潜力,然后在适当的机会推出,对最大限度地筹集城镇建设资金,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其效果将会大相径庭。所以说,规划不仅仅是对城镇的空间、功能和审美形态的合理界定,更为重要的是使各种资源合理的聚合和重现,以期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必须强化规划的财富功能,用规划创造财富,能有效地解决城镇建设资金不足的突出问题。

二、以“经营”理念,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支撑

(一)工业园区筹建是否需要“经营”?当前,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和加快工业向园区集聚,作为提升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和推进城市化的主要抓手,已成为各级、各部门的共识和工作重点。在新一轮的“园区热”中,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大投入如何得到大产出?人、财、物的投入量怎样配置才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即投入是否能达到预期的回报目标?资金投入的速度和规模控制的合理性即有限资金投入的侧重点和方向等等问题。要正确~地回答这些问题,仅靠行政管理的思路显然是无法解决的,只有借助于经济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对每个问题进行科学的评估和测算,才能避免投资决策的盲目性,使园区建设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所以园区筹建的决策过程其中包含了“经营决策”的过程,园区筹建既需要“行政决策”,也需要“经营决策”,两者互为前提,互相依存。

(二)如何“经营”好工业园区?我认为主要是这样几方面:一是要有一个灵活的经营主体和一帮有经济头脑的经营者。主体问题容易解决,成立一个“园区有限公司”就能展开,关键是园区的筹建者必须要使用那种有经济头脑、又善于经营的人,把园区筹建同其他行政性筹建的用人标准区别开来。要注重加大人才尤其是资本运作方面人才的引进、使用力度,以人力资本激活和放大园区经营资本,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最优的效益。二是要确立“软环境”也是“经营资本”的思想。当前,园区招商引资的竞争可以说是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现在,苏南地区的招商引资走在全国前列,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他们先进的招商理念即是其中之一。表面上看,各地招商引资打的都是基础设施的“硬件”招牌,其实关键还是软环境之间的竞争,软环境不好,硬件建设最好也没有用。目前,一些国家级的开发区提出的几通几乎都是软环境方面的“通”和“平”建设,对本地投资环境向外界作出较多承诺,而把硬件设施建设作为最基本的要素。因此软环境也是园区建设中的经营资本,而且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经营资本。三是要注重园区的特色经营。由于各地的产业基础、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不同,我认为镇级工业园区建设的主攻方向应该是建成为区域特色工业集聚,实行专业化生产,具有一定产销规模的特色工业园区,有特色的园区才是成功的园区。园区建设一定要以整合提升当地特色产业为目标,就象改革开放初期我市发展块状经济时的“一镇一品”一样,每个园区都要立足当地产业基础,强化个性,形成自身特色,以特取胜,切忌盲目攀比,相互仿效,搞成农村工业的简单迁徙和拼凑。四是要关心和培植工业经济中的“弱势群体”。我市工业经济较为发达,但尚有很大一部分小企业和家庭作坊式的企业存在,这其中不乏有优秀的企业和经营者,小企业中的一部分很有可能成长为今后的中企业或大企业。目前我市用地紧张,对这些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构成了很大制约,而城镇化过程中又需要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因此,园区建设中应有关心和培植这些“弱势群体”的政策和措施,而这些政策和措施正是工业园区经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园区建设既要吸引规模企业进入,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平台,又要为中小企业创造条件,有步骤地建设一批标准厂房,把分散的、不成规模的、个体作坊式的企业引导到园区经营,为规模企业协作配套,缩短产业半径,延长产业链,真正成为本地优势特色产业的集聚高地。

三、以“经营”理念,加快中心村的建设和集聚,是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手段和措施

(一)中心村建设也需要有一个市场化运

第二篇:以“经营城市”理念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

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标志。加快小城镇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问题,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格局的现实的有效途径。如何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本人结合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把“经营”理念融会贯穿于城镇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是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一环

(一)要树立规划编制中的“经营意识”,强化规划的经济效益。目前各地规划编制一般请相应的规划院实施,从平时工作接触中感触最深的是,那些规划专家们在编制规划时对各项城镇功能的技术规范要求较为注重,而对今后实施中的经济承受力往往比较忽略;对各项功能外形的协调美观及社会效益较注重,而对各功能间能发挥的经济效益往往很少提及。这样就很容易出现规划实施时间不长就要修改的情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规划“刚性”不强。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至少其中有一个问题目前往往容易被忽视,即在规划编制结束后,缺乏对规划实施的经济可行性评估,规划的“刚性”往往敌不过经济效益这块跳板。所以编制规划不但需要专业性的技术水平,同时更需要对它进行经济测算,即在“技术规划”结束后,要对它的实施算一笔大帐,就像我们研究设计一件产品,如果不计算它的生产成本和消费承受力,其设计结果注定是要失败的道理一样简单。所以,我们改进规划工作,就必须注重强化规划的经济性,无论是整规还是详规都要时刻绷紧效益这根弦,力求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使各种资源要素得到最优配置,城镇的整体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树立规划实施的过程即是“经营”过程的思想,强化规划的财富功能。城镇建设,规划先行,规划是建设的龙头,一个经算过“大帐”而编制成功的规划,已对建设用地的即期价格和远期开发价值作了预先的预测,在规划中明确了城镇大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等区块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对属经营性建设项目的地级的预期增值和土地资本效益的最大化的追求,是每个规划实施主体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政府部门通过牢牢抓住规划的龙头,适当超前投资配置一些公建项目,为那些经营性的项目造好势,叫人能看得到增值的潜力,然后在适当的机会推出,对最大限度地筹集城镇建设资金,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其效果将会大相径庭。所以说,规划不仅仅是对城镇的空间、功能和审美形态的合理界定,更为重要的是使各种资源合理的聚合和重现,以期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必须强化规划的财富功能,用规划创造财富,能有效地解决城镇建设资金不足的突出问题。

二、以“经营”理念,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支撑

(一)工业园区筹建是否需要“经营”?当前,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和加快工业向园区集聚,作为提升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和推进城市化的主要抓手,已成为各级、各部门的共识和工作重点。在新一轮的“园区热”中,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大投入如何得到大产出?人、财、物的投入量怎样配置才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即投入是否能达到预期的回报目标?资金投入的速度和规模控制的合理性即有限资金投入的侧重点和方向等等问题。要正确~地回答这些问题,仅靠行政管理的思路显然是无法解决的,只有借助于经济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对每个问题进行科学的评估和测算,才能避免投资决策的盲目性,使园区建设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所以园区筹建的决策过程其中包含了“经营决策”的过程,园区筹建既需要“行政决策”,也需要“经营决策”,两者互为前提,互相依存。

(二)如何“经营”好工业园区?我认为主要是这样几方面:一是要有一个灵活的经营主体和一帮有经济头脑的经营者。主体问题容易解决,成立一个“园区有限公司”就能展开,关键是园区的筹建者必须要使用那种有经济头脑、又善于经营的人,把园区筹建同其他行政性筹建的用人标准区别开来。要注重加大人才尤其是资本运作方面人才的引进、使用力度,以人力资本激活和放大园区经营资本,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最优的效益。二是要确立“软环境”也是“经营资本”的思想。当前,园区招商引资的竞争可以说是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现在,苏南地区的招商引资走在全国前列,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他们先进的招商理念即是其中之一。表面上看,各地招商引资打的都是基础设施的“硬件”招牌,其实关键还是软环境之间的竞争,软环境不好,硬件建设最好也没有用。目前,一些国家级的开发区提出的几通几乎都是软环境方面的“通”和“平”建设,对本地投资环境向外界作出较多承诺,而把硬件设施建设作为最基本的要素。因此软环境也是园区建设中的经营资本,而且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经营资本。三是要注重园区的特色经营。由于各地的产业基础、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不同,我认为镇级工业园区建设的主攻方向应该是建成为区域特色工业集聚,实行专业化生产,具有一定产销规模的特色工业园区,有特色的园区才是成功的园区。园区建设一定要以整合提升当地特色产业为目标,就象改革开放初期我市发展块状经济时的“一镇一品”一样,每个园区都要立足当地产业基础,强化个性,形成自身特色,以特取胜,切忌盲目攀比,相互仿效,搞成农村工业的简单迁徙和拼凑。四是要关心和培植工业经济中的“弱势群体”。我市工业经济较为发达,但尚有很大一部分小企业和家庭作坊式的企业存在,这其中不乏有优秀的企业和经营者,小企业中的一部分很有可能成长为今后的中企业或大企业。目前我市用地紧张,对这些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构成了很大制约,而城镇化过程中又需要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因此,园区建设中应有关心和培植这些“弱势群体”的政策和措施,而这些政策和措施正是工业园区经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园区建设既要吸引规模企业进入,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平台,又要为中小企业创造条件,有步骤地建设一批标准厂房,把分散的、不成规模的、个体作坊式的企业引导到园区经营,为规模企业协作配套,缩短产业半径,延长产业链,真正成为本地优势特色产业的集聚高地。

三、以“经营”理念,加快中心村的建设和集聚,是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手段和措施

(一)中心村建设也需要有一个市场化运

作的主体。在现有的条件下,单凭政府的支持和村级有限经济的投入是不太可能推进中心村的集聚和建设速度的,只有思路和政策适当超前,才能加快中心村的建设速度。确立中心村建设的主体,同时还可避免两种现象:一是把中心村建设等同于一般房地产的开发;二是把中心村建设等同于农民个人建房的简单组合。现实表明,推进中心村建设,政府的行政促动仅仅是外在的推动力,确立市场运作主体,才能为中心村建设真正营造内在的、自发的源动力,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中心村建设也需要市场化运作。一是中心村的一些服务经营性项目可以实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实施市场化操作;二是中心村的一些基础设施和优美环境的创建也可以先期投入、合理分摊、市场化运作;三是对一些没有条件进入中心村的村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确定一些事项,按市场化运作的方法收取一定数量的公用设施建设补偿金等,以加快中心村的集聚。

(三)中心村建设经营的前提是加强农村宅基地的管理。要切实改变居民农民建房“二元化”的现象,使中心村的建设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实施有关规定,用足、用活、用好现有政策,加快中心村建设步伐。

四、以“经营”理念,利用土地资源筹集建设资金,是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后盾和保障,利用城镇土地资源来筹集城镇建设资金的政策和方法已日趋成熟,这里不再过多阐述。

总之,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最主要的环节是搞好城镇规划、工业园区建设和中心村的集聚,而利用土地资源融集建设资金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抓手。如果我们在平时工作中能多一份“经营”意识和理念,多一份“经营”手段和措施,我们的城镇化进程一定会走得更快更好!

第三篇:以“经营城市”理念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标志。加快小城镇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问题,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格局的现实的有效途径。如何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本人结合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把“经营”理念融会贯穿于城镇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是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一环

(一)要树立规划编制中的“经营意识”,强化规划的经济效益。目前各地规划编制一般请相应的规划院实施,从平时工作接触中感触最深的是,那些规划专家们在编制规划时对各项城镇功能的技术规范要求较为注重,而对今后实施中的经济承受力往往比较忽略;对各项功能外形的协调美观及社会效益较注重,而对各功能间能发挥的经济效益往往很少提及。这样就很容易出现规划实施时间不长就要修改的情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规划“刚性”不强。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至少其中有一个问题目前往往容易被忽视,即在规划编制结束后,缺乏对规划实施的经济可行性评估,规划的“刚性”往往敌不过经济效益这块跳板。所以编制规划不但需要专业性的技术水平,同时更需要对它进行经济测算,即在“技术规划”结束后,要对它的实施算一笔大帐,就像我们研究设计一件产品,如果不计算它的生产成本和消费承受力,其设计结果注定是要失败的道理一样简单。所以,我们改进规划工作,就必须注重强化规划的经济性,无论是整规还是详规都要时刻绷紧效益这根弦,力求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使各种资源要素得到最优配置,城镇的整体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树立规划实施的过程即是“经营”过程的思想,强化规划的财富功能。城镇建设,规划先行,规划是建设的龙头,一个经算过“大帐”而编制成功的规划,已对建设用地的即期价格和远期开发价值作了预先的预测,在规划中明确了城镇大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等区块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对属经营性建设项目的地级的预期增值和土地资本效益的最大化的追求,是每个规划实施主体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政府部门通过牢牢抓住规划的龙头,适当超前投资配置一些公建项目,为那些经营性的项目造好势,叫人能看得到增值的潜力,然后在适当的机会推出,对最大限度地筹集城镇建设资金,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其效果将会大相径庭。所以说,规划不仅仅是对城镇的空间、功能和审美形态的合理界定,更为重要的是使各种资源合理的聚合和重现,以期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必须强化规划的财富功能,用规划创造财富,能有效地解决城镇建设资金不足的突出问题。

二、以“经营”理念,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支撑

(一)工业园区筹建是否需要“经营”?当前,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和加快工业向园区集聚,作为提升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和推进城市化的主要抓手,已成为各级、各部门的共识和工作重点。在新一轮的“园区热”中,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大投入如何得到大产出?人、财、物的投入量怎样配置才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即投入是否能达到预期的回报目标?资金投入的速度和规模控制的合理性即有限资金投入的侧重点和方向等等问题。要正确圆满地回答这些问题,仅靠行政管理的思路显然是无法解决的,只有借助于经济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对每个问题进行科学的评估和测算,才能避免投资决策的盲目性,使园区建设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所以园区筹建的决策过程其中包含了“经营决策”的过程,园区筹建既需要“行政决策”,也需要“经营决策”,两者互为前提,互相依存。

(二)如何“经营”好工业园区?我认为主要是这样几方面:一是要有一个灵活的经营主体和一帮有经济头脑的经营者。主体问题容易解决,成立一个“园区有限公司”就能展开,关键是园区的筹建者必须要使用那种有经济头脑、又善于经营的人,把园区筹建同其他行政性筹建的用人标准区别开来。要注重加大人才尤其是资本运作方面人才的引进、使用力度,以人力资本激活和放大园区经营资本,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最优的效益。二是要确立“软环境”也是“经营资本”的思想。当前,园区招商引资的竞争可以说是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现在,苏南地区的招商引资走在全国前列,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他们先进的招商理念即是其中之一。表面上看,各地招商引资打

第四篇:加快土地制度改革以推进新型城镇化

加快土地制度改革以推进新型城镇化

发布时间:2014-4-4信息来源:凤凰财经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组

201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3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同时明确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高房价,而政府过分依赖卖地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房价,阻碍了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

现有土地制度方面的掣肘,导致土地使用效率低下,农村土地闲置状况比较严重,农地质量下降,建设用地供应不足,土地财政问题突出,大量征地与被征地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越来越困难。新型城镇化形势下需要加快土地制度改革,改革目标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解决城镇化融资问题。

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大幅扩大城镇建设用地规划。改变严守耕地红线的思路,从保证实物耕地总量红线转向保证以产量加权的土地当量红线,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占补平衡。建立土地“当量”制度,包括土地“当量”评估、交易和投融资体系是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

改革建设用地供地方式。在当前建设用地供给模式下,政府直接参与征地、卖地,一方面导致土地价格高企,房地产价格上涨;另一方面政府财政过度依赖土地收入,政府行为被土地“绑架”。本报告提出三个改变供地方式的方案,一是改革土地招投标拍卖制度为零地价或低成本价供地;二是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归中央;三是政府退出征地过程,实现建设用地供给的市场化。初期可以考虑允许不同地区选择不同方案进行试点,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步优化趋同。

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在城市政府财政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政府购置和开发土地的支出可以通过发行市政债筹集,其偿付能力即土地开发项目未来所带来的现金流。从长远看,应尽快修订《预算法》,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

征收房地产税。从国际经验看,市政债的还款来源是使用者付费和财产税等专项税收,以房产税为主的财产税是相对适宜的地方主体税种。在房地产税具体设计上,可采取新老划断方式,也可对存量、增量房产统一征收房产税,可以允许不同地区选择不同方案进行试点。从更深层次考虑,我国应尽快研究建立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适应的地方税收制度体系,启动新一轮分税制改革。

提高农地和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效率。鼓励耕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发展农业科技和农业金融产品,加大水利工程等农田整治力度,更加集约利用农业土地,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地产出。通过转变政府观念、提高管理高密度人口能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屋建设技术水平等提高建设用地容积率。同时,推动盘活城镇低效用地和农村闲置建设用地。

转变粮食自给观。当前我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从国际经验看,粮食自给率维持在90%以上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可将扣除大豆进口后的粮食进口量与国内粮食总产量的比例控制在10%以下作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在此基础上,扩大农业国际贸易与投资。

加强环境保护。可考虑拿出城镇化收益的一部分用于环境保护。一是加快排污权、碳排放权等交易市场建设。二是积极发展绿色资本市场,建立改善环境的投融资体系。三是逐步开征环境保护税。

保障失地农民利益。改变现有土地征用收益分配格局,使土地增值充分反哺失地农民和土地综合占补平衡。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社会保障制度配套安排的重要性,把促进“农转非”人口的社会保障、就业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纳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予以整体考虑。

上述措施要相互配套,允许和鼓励地方选择配套改革,而不能只选其中一项或两项,把地方政府有积极性的改革与地方政府没有积极性的改革结合起来,配套推进。例如,如果地方政府想尝试市政债,就可要求其同时推动房地产税、供地方式改革、土地当量、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改革,整体推进,形成合力,推动实现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我们应充分吸取国际经验,实现有动能、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尊重特大型城市和功能性城市的自身发展规律,对城镇化不搞一刀切。城镇化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使更多的人享受到城市生活的便利。

(课题组成员包括:白重恩、蔡洪滨、黄海洲、李波、马骏、魏加宁、徐林、袁力、周诚君、周汉华等<按姓氏音序排列>。本文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2013年内部重大课题《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一揽子方案》之子课题《土地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的报告摘要)

第五篇:诸城市以以人为核心加快推进城镇化

诸城市以“以人为核心”加快推进城镇化

诸城市依托农村社区平台,围绕“人的城镇化”发展理念,把新型农村社区作为推进城镇化发展,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实现农民就地市民化,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重要平台,统筹整合资源要素,优化城镇发展布局,着力构建基础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逐步拉起了以1个中心城区龙头带动,3个城市副中心协调推动,10个重点镇、30个生态小区全面支撑的新型城镇化格局,走出一条“诸城路径”。

一、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引导农民聚合居住

农民进城,农民市民化,是当前城镇化工作的核心和难点。诸城市将聚合居住区建设作为推进农村城镇化的重要途径,立足以人为核心的和谐社区建设理念,加快建设宜居宜业新型农村生活共同体,有效改善社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坚持规划引领。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集约发展”的原则,诸城市合理布局社区聚合居住区、养殖区和大型农机具存放点,科学设计户型,提升聚合居住区建设水平,增强吸纳功能。

规范工作程序。把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放在工作首位,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受益权。具体操作过程中,坚持做到“六公开”、“五通过”、“四要件”、“三申请”。“六公开”:公开规划布局、安置户型、评估折价、拆迁补助、施工和监理单位招投标、回迁安置;“五通过”:建设方案必须举行听证、论证,分别由镇街党委政府联席会、社区党委会、全体党员会、居民代表会、全体居民会通过;“四要件”:每户一封明白信,签订搬迁同意协议,签订评估后的正式搬迁合同,签订安置入住后义务权利承诺书;“三申请”:社区向镇街农居整治办提出申请,镇街农居整治办向市农居整治办提出申请,市农居整治办向市农居整治领导小组提出申请,促进聚合居住工作稳妥有序进行。

引导农民聚合居住。创新四种建设模式,加快聚合居住步伐。“增减挂钩”模式:选择有发展潜力的中心村规划建设聚合居住区,利用“增减挂钩”政策,推动周边村庄农民向“中心村”聚集。城中村和城边村改造模式:结合旧城改造,广泛吸引社会资源介入,对城中村、城边村进行整体拆迁、整合改造,变集体土地为国有土地,变农民为市民。镇街驻地建设提升模式:坚持镇域化带动,修订完善镇域规划,高起点规划设计聚合居住区,吸引周边居民入住,加快城镇化进程。产业发展带动模式:依托工业园区、大企业,规划建设聚合居住区,引导居民到园区、企业周边集中居住,使更多的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加快群众增收致富步伐。

完善配套设施。按照现代化城镇的标准,配套完善聚合居住区基础设施,以推进城乡供水、供气、供热、环卫一体化为突破口,实行与主体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目前,聚合居住区全部达到“五化”“八通”标准。

二、构筑基本公共服务共享平台,管理实现“全覆盖”

实现“人的城镇化”的根本在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诸城市将推行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推行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站室,把政府公共服务送到农民身边,让广大农民近距离享受到与城市基本相同的公共服务,有效整合了政府公共服务资源,确保公共服务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加强综合服务。在社区综合服务厅设立社区志愿服务联络站,党务事务及群团组织服务,为社区群众直接办理或代理劳动保障、环境卫生、农业技术、社会保障救助等方面服务事项。建立健全社区综合服务厅与市、镇街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联网运行机制,对三级为民服务厅实行分层、分类、分级管理,引导社区群众就近就地办理服务事项,实现“小事不出门,大事政府管”。

强化医疗卫生服务。在每个社区建设一处标准化的农村社区卫生室,建立涵盖所有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在所有农村社区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设立新农合报销点,实行即时报销,农村社区基本药物报销比例提高到50%,新农合报销的重大疾病病种增加到57种,封顶线提高到30万元。

提升社区就业保障水平。社区服务窗口与市人力资源市场、镇街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中心实现网络连接,实现农民求职与企业招工的有效对接,使社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了解到企业招工信息;依托社区日用品超市设立慈善超市,困难群众可直接持卡到超市选取自己需要的生活必需品。

统筹推进社区教育。在每个农村社区建设1所标准化幼儿园,同时调整优化城乡中小学布局,努力实现就近就学。在每个社区成立社区教学站,面向广大农村党员群众进行专业培训。

完善群众工作网络。在每个社区建立群众工作站,形成市、镇街、社区、居民小组四级群众工作网络体系,组织全市1.4万干部职工与全市31万城乡居户结对,每季度至少一次上门联系服务,及时掌握群众需求诉求。

三、发展社区特色经济,推动农民家门口就业

诸城市立足资源条件和产业优势,规划建设社区特色产业园区,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有效承接城镇二、三产业转移,培育壮大社区经济,引导原来局限于一村范围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向社区内周边村辐射延伸,带动更多的农民群众走上致富路。

科学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坚持四化同步协调发展,修订完善社区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工业型、商贸服务业型、现代农业型、文化旅游型等特色产业社区。全市已培育起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社区112个,占农村社区总数的53.8%。

大力推进三产融合发展。统筹整合社区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规划建设社区特色产业园区,承接市镇产业延伸和转移。目前,全市农村社区产业园区入驻企业1229家,15万社区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48%,土地流转面积35.7万亩,实现了“离土不离乡、就地城镇化”。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统筹推进龙头企业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和土地流转,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生产基地,广泛推行“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社区居民”、“社区+合作社+社员”等经营模式,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2012年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0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492家,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9个,高效农业面积达到74万亩。

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在撤行政村建社区的基础上,把原行政村的集体资产转换为成立经济联合社, 在不改变原行政村对集体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受益权的前提下,由经济联合社对集体资产进行管理和运营。联合社内选举设立社管会和社监会,原来的村民成为“社员”。推进社区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资产变资本、农民变股民。

四、创新社区管理,提升基层社会管理水平

在社区管理上,诸城市积极构建社区化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通过强化政策支持、完善工作机制等措施,加快农民聚集融合步伐,改进了传统农村生活方式,提高了综合管理效能,推动了全市新型城镇化体系建设。

增强镇街管理服务功能。将108项审批管理权限下放到镇街,增强了镇街、社区管理服务功能;调整市镇财政分配体制,市镇财政每年投入5100多万元逐月发放农村社区干部岗位补贴报酬,投入730万元作为社区工作运转经费。将城镇建设、社区化发展列入镇街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制定出台鼓励科学发展暂行办法,从税费、土地、信贷等方面,加大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支持,充分调动镇街加快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施行网格化管理。以社区为单元确立管理网格,每个自然村、驻区单位作为二级网格,各设1名网格长,30户左右为一格,将综治维稳、安全生产、环境整治、民生保障等工作沉到社区、纳入网格,实现了基层社会管理无缝隙、全覆盖。目前,全市共划分235个社区单元网格,设立了1738个网、8736个格,建立起10468人的信息联络员队伍。

强化党支部带动作用。组织社区服务型党支部与城市社区、企业、市直部门单位跨区域建立城乡联建党组织244个,引导20多个城市社区、100多家企业将生产链条延伸到农村社区,实现组织联建、经济联合、以城带乡。社区党委(总支)规划建设特色产业园区200多个,组织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经济合作组织480多个,按“有偿、微利”原则,为农民及企业提供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指导等服务,年实现服务创收980多万元。

加强信息化建设。依托全市统一的公共信息数据中心,建立集行政审批、综治维稳、民生保障等功能为一体的社会管理服务综合应用系统,实现市、镇街(部门)、社区三级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大大提高了社区管理效率。

下载以“经营城市”理念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经营城市”理念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营城市理念 加快城市建设(城建调研)

    经营城市理念 加快城市建设在城市的规划、建设、投入、管理等方面有了一个全面的提高,一大批骨干性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还有一些在建工程正在实施,实现了一年一个样、......

    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

    农村城镇化建设分析三农”问题历来是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基本问题,从 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历史选择上分析,“三农”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重点、排序和......

    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

    农村城镇化建设是我镇发展的当务之急目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不仅可以有效的吸收返乡农民工,缓解失业与城市压力,加快城市工业的转型,同时......

    浅论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

    [论文摘要]通过对我国城镇化的内涵、特征及其战略地位的论述,文章基于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探讨并揭示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推进我国农村城镇化......

    浅析经营城市的理念

    浅析经营城市的理念一次,我乘坐的飞机在幕色中缓缓降落,漆黑的大地上出现了一个亮点,那亮点越来越大,迅速变成一大片,像黑暗中的一堆金子,飞机飞越了城市,城市网状的街道和一座座的......

    以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城镇化

    以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城镇化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谈城镇化问题。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温家宝在......

    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跨越发展学习心得

    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跨越发展学习心得 一、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推进城镇化进程,有利于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

    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坡头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以打造休闲、宜居、旅游、生态的中心城区为目标,以招商引资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