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现利率市场化的真实障碍与前景

时间:2019-05-13 09:58: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实现利率市场化的真实障碍与前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实现利率市场化的真实障碍与前景》。

第一篇:中国实现利率市场化的真实障碍与前景

中国实现利率市场化的真实障碍与前景

2005-12-27

摘要: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商品领域的价格改革,到 90年代中期基本完成。资金领域的价格改革(利率改革)则整整晚了10年,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制约利率市场化的有些障碍已不复存在或影响很小,有些制约仍然存在。最为突出的是国有企业不再是利率市场化的制约因素。、长期以来的一个基本认识是,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不良债务比例高,实行利率市场化,必然导致银行对国有企业信贷利率高企、规模紧缩。同时,国有企业的产权虚置还使它具有很高的道德风险,即国有企业对利率不敏感,多高的利率也敢借。事实已不是这样。中国现在省以下已很少有国有企业,国务院国资委所管理的189家中央企业成为国有企业的主体。国有企业改制后,大量的国有控股企业对成本(利率)相当敏感,特别是相当多的大企业的财务部门已不再仅仅是成本部门,而是一个利润中心;民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更是如此。实践中,国有控股企业往往为几个点的利差而与多家银行博弈。在国有企业的高负债率情况下,微小的利率变动足以增加巨大的财务成本。在香港上市的中资股平均负债比率在2003年为26%,现为20%左右。总之,企业产权改革不到位已不能成为阻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借口,长期以来所谓企业改革与利率改革孰先孰后的争论也应休止了。真正制约进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是商业银行。现在,中央银行放开贷款利率上浮限制和把住下浮限制以及存款利率限制,也证明问题出在商业银行这一边。

第二篇:关于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报告

关于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报告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现从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所取得的成就及发展方向、存在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这五个方面简单的介绍一下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1、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1997年6月放开银行间债券回购利

率.1998年8月,国家开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首次进行了市场化发债,1999年10月,国债发行也开始采用市场招标形式,从而实现了银行间市场利率、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发行利率的市场化.2、1998年,人民银行改革了贴现利率生成机制,贴现利率和转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的基础上加

点生成,在不超过同期贷款利率(含浮动)的前提下由商业银行自定.再贴现利率成为中央银行一项独立的货币政策工具,服务于货币政策需要.3、2004年1月1日,人民银行在此前已二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基础上,再次扩大

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同时,进行大额长期存款利率市场化尝试。

4、--积极推进境内外币利率市场化.2000年9月,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和300万美元(含300万)

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仍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2002年3月,人民银行统一了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2003年7月,放开了英镑、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的外币小额存款利率管理,由商业银行自主确定.2003年11月,对美元、日圆、港币、欧元小额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商业银行可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变化,在不超过上限的前提下自主确定.银行可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变化,在不超过上限的前提下自主确定.二、中国利率市场化所取得的成就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的改革,在宏观上推动了融资的规模和效率,为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初步建立了以Shibor为基础的市场利率体系。

在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中,Shibor的发展和完善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从长远看,Shibor最终要替代官定利率成为市场存贷款利率定价的基准;其次,Shibor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一头连接着市场,一头连接着商业银行内部转移定价,是商业银行经济化管理的重要依据;再次,Shibor还是其他许多产品和制度安排的基准;最后,Shibor的发展和完善还关系到中国货币、债券市场的纵深化发展,从而成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建立中央银行利率间接调控体系的前提条件。从目前的情况看,在人民银行的大力推动下,Shibor的定价及应用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培养和促进了金融机构定价机制的建设。

在市场化环境中,定价能力是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扩大利率浮动

区间),在一定程度上为商业银行自主定价提供了空间。同时,在人民银行的积极推动下,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在过去几年中有了长足的进展。截止到目前,各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已基本建立起根据贷款成本、风险等因素区别定价的利率管理制度,有条件的商业银行还加强了利率定价系统和内部转移定价体系(FTP)的建设,沟通了市场利率与存贷款利率间的传导与反馈机制,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强化了以资本收益为核心的现代银行经营管理机制,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3、融资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利率市场化使银行可以通过利率的差异来甄别客户和覆盖风险,这不仅可以提高融资的效率,也促进了融资规模的扩大。从过去几年的经历来看,利率市场化对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三、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方向

展望“十二五”,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将是坚持以债务工具发展及债务工具利率市场化,来促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只有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渐进式的改革,才能实现最终的利率完全市场化。

(一)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中央银行制度

一是要进一步扩大人民银行的自主决策权。利率市场化成功以后,人民银行将不再直接决定和管理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而是将参考宏观经济的变化来制定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通过这些手段来控制和影响市场利率的水平,这就要求人民银行要建立起决策程序和独立的决策机构。

二是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水平。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可以帮助中央银行实行货币政策目标,另一方面对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率市场化后,利率将不再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而成为一种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此时,中央银行将会面对更多的货币政策工具,要想灵活的运用这些工具,人民银行就必须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的能力,加大对金融市场利率的分析和监测,适时调整基准利率。

(二)加快存款保险制度建设,有效防范金融市场风险

为了能够有效防范市场化利率条件下储户面临的金融风险,应该尽快出台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和加快制定金融机构的破产条例制定,从而防范银行出现挤兑风险。存款保险制度的制定主要是用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特别是一些小额存款人的利益,提高社会公众对银行的信心,保证银行体系能够平稳运行。一旦利率市场化后,我国的所以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都将面临着同样的市场风险,而且如果银行业的信息产生不对称,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现象。因此,为了降低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稳定,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一项必做的“功课”。

(三)建立和健全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合约机制

为了有效防范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银行所面临的金融风险,还应建立和健全银行间的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机制。我国的信用衍生产品市场面临的状况与国际市场不太一样。欧美市场是发展过度,而我们却是发展不足,主要表现在产品种类不全、市场规模小、创新机制不完善,并不能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推出,极大扩展了直接债务融资的规模,改善了市场的融资结构,增加了定价有效性和避险的手段,对促进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定价功能和风险管理功能,以及宏观调功能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加强市场基础利率(Shibor)建设

一是完善Shibor 生成机制,提高Shibor 定价基准公信力。二是完善Shibor 传导机制,提高Shibor 的定价基准渗透力。进一步发展货币市场,完善Shibor 的形成基础。扩大Shibor 的基准定价范围,提高基准利率的传导效率。扩大Shibor 基准在票据贴现、短期融资、商业银行内部转移定价、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定价中的应用和推广。三是改善Shibor 的运行环境,消弱Shibor 定价基准噪音干扰。建立激励与约束机构,促进成员自律。进一步弱化股市、汇率对Shibor 的干扰。进一步大Shibor 的宣传力度,增强基准利率的告示效应。四是以债市为突破口推进利率市场化。债券市场是利率市场化的关键环节,由于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有赖于高效稳定的债券市场,未来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债券市场仍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真正实现利率的市场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我国而言,整体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有企业的改革不彻底等因素制约了金融的深化,不利于进一步地实现利率的市场化,另外,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平衡、金融监管的滞后,金融企业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稳定等因素就成为我国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难点。

1、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

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低会导致市场主体间的竞争的非充分性,就有可能出现利率市场化后,市场利率并不是完全均衡性的。同时,我国的商业银行受政府的制约性较强,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彼此间缺少有效的竞争,导致金融中介的运行低效率,以及资金的非价格性配给。另外,国有企业面临的依然是预算软约束,这就可能导致在利率放开后,国企不考虑资金利用成本的贷款饥渴给银行系统带来更大的风险;而大量的高效率的私有企业却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这些都会造成资金使用的低效率,并不能实现利率市场化后预期的经济的高增长。

2、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金融监管手段滞后

尽管这几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还远未成熟。尽管这几年,金融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监管效果有所提高,但仍缺乏深度和广度。

3、金融企业制度不完善,缺乏合理的利率定价机制

虽然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但是金融企业依然存在着行政管理色彩浓厚,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业务制度不健全;信贷资产质量不高,违规经营时有发生等不足之处,这不利于金融中介市场主体的发挥和市场化利率的形成。另外,当前我国的利率管制基本上还是国家控制型,这种利率管制和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利率传导机制,使得人民银行主观确定的利率水平难以真正体现市场均衡,也很难准确估价每次利率调整所产生的效 果,使利率失去了灵活反映资金供求状况的传导功能,从而降低了利率的宏观调控效能。

4、宏观经济环境有待改善

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放开利率管制,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基本前提。从财政的角度而言,我国目前的财政赤字比率在 1%左右,财政状况良好,对宏观经济环境来说,主要的问题是通货膨胀。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 2008 年上半年的 CPI 是 7.9%,实际利率是为负值的,人们为了实现财产的保值和增值,必然减少持有货币和银行存款,更多地持有黄金等实物资产。这样就无法吸纳高额的存款,从而也就不可能为高速经济增长提供所需的大量投资。一旦放开利率管制,就可能会出现利率的大幅度攀升,给整个经济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波动。

五、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主要措施

第一,发展市场经济,构筑必要的微观基础。

我国要尽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逐步摆脱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的产业模式,努力构建创新导向的发展战略,完善市场基础建设,实现我国市场经济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另外,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多样化国企的股权结构,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同时,增强国企的经营自主性,实现其硬预算约束,使其资金需求对利率富有弹性。

第二,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

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是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基础设施。我国金融市场改革虽已取得很大进步,但在市场建设上仍存在薄弱环节,下一步要提高市场监管的有效性和运行效率,为金融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增加金融交易品种等。当前的分业监管体制与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趋势存在着矛盾,特别是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三大监管机构的有效沟通不够。在下一步的深化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要创新金融监管手段和工具,摆脱行政的过多干预,增强监管机构的独立性。

第三,完善金融企业制度,健全利率形成机制。

完善我国金融企业制度,开辟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来源渠道,提高资本充足比率。进一步强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以效益为中心优化国有商业银行的组织管理体系,树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同时,改革现有的利率形成机制,由建立一个以货币市场利率为基准,市场供求发挥基础性作用,中央银行通过各种市场化的政策工具来间接调控货币市场利率,逐步形成以上海地区各银行间的同业借利率为基准利率的利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票据市场利率以及市场化产品的定价机 制,合理反映期限和信用风险。提高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利率定价能力,落实利率市场化改革政策措施。完善市场利率监测体系,提高利率政策的调控效果。

第四,维护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

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能够确保实行利率市场化所需要的稳定的价格水平和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可以实现正的实际利率对存款的吸纳效应。但是我国目前存在着通货膨胀。要解决当前的通货膨胀,稳定宏观经济环境,一方面要从总量上控制货币投放量,紧缩银根;另一方面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消化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来控制物价的传导。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是一个长期的复杂地过程,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正在向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的市场利率管理体系的目标迈进。

第三篇:浅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解读[模版]

浅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摘要】从1978年以来我国开始推出一系列的利率改革措施,我国的利率市场化道路也在不断的探索之中。我国央行目前推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选择的是渐进模式,并以货币市场和外币作为改革的突破口。1996年,国家在上海建立了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放开了同业拆借率,将交易利率交由市场决定;与此同时,国债发行也引入市场机制,由承销商竞价确定发行价格。其次是贷款利率和保险公司大额存款利率,1998年10月和1999年9月,央行两次扩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1999年7月,央行放开外资银行人民币借款利率,同年19月又进一步放开对保险公司期限5年以上、存款金额3000万元以上的人民币大额协定存款利率。然后是外币利率,2000初,央行明确提出了“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思路,并从2000年9月21日起放开外币贷款利率,由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动情况以及资金成本、风险差异等因素,自行确定各种外币贷款利率及其计结息方式。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300万美元以上或等值其他外币的大额存款,其利率水平有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外币利率市场化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先声,标志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式拉开序幕。

一、什么是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决定权交由市场,由市场资金状况决定市场利率,市场主体可以在市场利率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金融交易的特点,自主决定利率。但是,利率市场化并不排除国家的宏观间接调控,即政府可以利用经济手段在市场上间接影响资金供求状况来影响利率水平,从而形成一个以中央银行利率为上下限、以同业拆借和短期国债利率为市场基准利率、由市场供求决定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利率市场化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金融活动不外乎是资金盈余部门和赤字部门之间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金融交易主体应该有权对其资金交易的规模、价格、偿还期限、担保方式等具体条款进行讨价还价。

2、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应由市场自发选择。同任何商品交易一样,金融交易同样存在批发与零售的价格差别,与其不同的是,资金交易的价格还应该存在期限差别和风险差别。利率计划当局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对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进行科学的测算。相反,金融交易的双方应该有权就某一项交易的具体数量(或规模)、期限、风险及其具体利率水平达成协议,从而为整个金融市场合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利率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

3、同业拆借利率或短期国债利率将成为市场利率的基本指针。显然,从微观层面上看,市场利率比计划利率档次更多,结构更为复杂,市场利率水平只能根据一种或几种市场交易量大、为金融交易主体所普遍接受的利率来确定。

4、政府(或中央银行)享有间接影响金融资产利率的权利。利

率市场化并不是主张放弃政府的金融调控,正如市场经济并不排斥政府的宏观调控一样。但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政府(或中央银行)对金融的调控只能依靠间接手段,例如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资金供求格局,从而间接影响利率水平;或者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影响商业银行资金成本,从而改变市场利率水平。

二、为什么要推行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的关键,也是我国加入WTO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有利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有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利率自由化是历史发展趋势,市场经济学说告诉我们,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价格反映供求关系,为资源流动提供信号,最终引导资源的优化配置。现代市场经济学说则将利率看作最重要的价格。因为利率是资金的价格、资本的价格。资金作为一种投资、生产、消费等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使用的生产要素,其价格机制影响的不是某一局部市场的供求平衡,而是整个社会的供求状况和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微观经济运行起着不可替代的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利率具有调节国民经济结构,引导资金投向,调节社会储蓄与投资,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等重要功能。利率升高时,储蓄收益增加、投资和消费收益减少(因为获得资金的成本增加了),市场主体对资金的需求随之减少,经济过热就会缓解。当资金需求过淡,资金市场供大于求,供给方又会降低利率,从而激发资金需求再度增加,投资和消费随之兴旺。世界主要的市场经济国

家无一例外地将利率政策作为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甚至在许多国家,利率几乎是唯一经常运用的宏观调控手段。

三、利率市场化对国有银行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改革蕴藏着风险,也孕育着机遇。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留给中资银行的过渡期已为数不多,而能否用活利率杠杆,能否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银行资金,也是中资银行能否在未来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金融企业来说,利率市场化可能产生多方面的风险,它对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对国有银行经营的重大影响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有利于促进完善的金融市场的形成,为国有银行创造比较规范的经营环境。

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培育金融市场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化的过程,最终形成完善的金融市场:融资工具品种齐全、结构合理;信息披露制度充分;赋有法律和经济手段监管体制;金融市场主体充分而赋有竞争意识。这些都将为国有银行的经营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促进了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变革。

利率市场化有利于落实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自主权,进一步确立银行的自主经营地位,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同时,利率市场化会使银行间、乃至金融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只有银行的预算约束强,内部风险、成本控制制度健全,定价科学合理才能适应利率市场化,这将迫使银行的经营机制发生根

本性变革。

(三)银行利率风险和利率管理的难度加大。

利率市场化将引起银行利率风险的扩大。利率变化对银行是有利还是不利主要是看资产和负债对利率的敏感程度,但是不管利率上升还是下降,利率缺口必然伴随着利率风险。进一步说,利率变动的风险要求银行能够对其进行控制,而银行控制风险能力的强弱又产生了对利率的控制风险。利率风险是金融风险的一种,是指由于利率的波动,致使资产收益与价值相对于负债成本和价值发生不对称变化而造成银行损失收入和资产的风险。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众多,利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大大提高,利率的期限结构也更复杂,与利率管制下相比,市场利率的波动对于银行经营的影响更大,利率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更难。

(四)加大了银行的竞争压力和经营压力,利差缩小。

利率市场化将加大银行的竞争压力,将导致市场份额的重新分割。银行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对客户资源的简单争夺,而是扩展到与存款与贷款以及相关的中间业务领域。银行的实力、信誉、存贷款利率报价水平、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能力将成为银行竞争的关键。最近这几年,国内银行间的竞争加剧,地方性银行和国有银行已经展开了“贷款营销”,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来争夺客户成为最重要的一种竞争手段,许多大企业成为各家银行争夺的焦点,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的利差持续下降,经营收入减少。

(五)有利于商业银行推出新的金融工具、产品和服务,促进商业银行

业务的发展。

利率市场化将导致银行传统主导业务的萎缩和非利差型业务的发展。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为争夺存款,存款利率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涨,而为了争夺优质客户,其贷款利率又会趋于下降,银行传统主导业务的比重将会逐渐下降。与此同时,必然会有大量的新型金融产品出现,那些不受利率波动影响和不占用银行自身资金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将获得较快的发展。利率市场化的主要意义在于促进金融创新,所有的经济主体都会得到创新带来的好处。利率市场化后,一方面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定价权加大,商业银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定价自主权,这在客观上为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大大上升,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这在客观上对商业银行从事金融创新产生了强大的动力和压力。商业银行只有通过持续有效的金融创新行为才能规避利率风险,为资产提供增值、保值的机会。

(六)有利于商业银行优化客户结构。

利率市场化促使国有银行经营管理部门自觉关注贷款市场的运行趋势,根据客户与银行所有业务往来可能带来的盈利、客户的经营状况、银行提供贷款所需的资金成本、违约成本、管理费用等因素综合确定不同的利率水平,在吸引重点优质客户的同时对风险较大的客户以更高的利率水平作为风险补偿,推动银行客户结构的优化。

四、商业银行如何去应对这场竞争

我国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

下进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必然有别于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进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商业银行是影响市场化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作为利率体系的中枢,商业银行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因此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能否成功应对改革显得至关重要。一是要尽快建立以效益为中心、高效协作的金融产品定价体系,包括准确预测利率走势、确定商业银行定价原则、严格内部授权和利率体系、提高对外谈判能力和建立快速反映和决策机制;二是要建立利率风险防范机制,包括建立利率风险预警机制、利率风险分散机制和利率风险转移和补偿机制,提高利率风险管理水平;三是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研究客户金融需求的变化,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四是要加强金融产品定价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

五、我国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机已经日益成熟

(一)、宏观经济运行日趋稳定

从西方经验来看,很多国家都是在市场经济相当成熟的条件下放开利率的,这是因为相对有效的市场机制有利于烫平利率放开后宏观金融领域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波动。

(二)、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方面的间接调控能力大大增强

(三)、货币市场建设日趋完善

(四)、金融稳定机制建设得到发展

这是一项牵动整个经济运行全局的改革,所以必须稳步推进,慎重行事,绝非一蹴而就,不可操之过急.利率市场的开放,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与整个经济开放的进程相吻合,同汇率、资本项目等 的开放联系起来考虑;利率市场的开放,要逐步探索,选择合适的品种和有利时机,应是有理论指导、有政策规范、有实施步骤的开放。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原则上应遵循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后小额的步骤。目前,外币存贷款利率、同业拆借利率和银行间国债市场利率已经放开,放开农村存贷款利率的改革正在试点。不久的将来,央行将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规定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等过渡方式,最终建立市场利率体系,实现利率市场化。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四篇: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意义与改革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意义与改革

利率市场化是指国家控制基准利率,其它利率基本放开,由市场即资金供求关系确定。它不仅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而且要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各种利率保持合理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我国的利率改革应该走市场化的道路,这是由我国市场经济本质所决定的,也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它的方向就是国家控制基准利率,其他利率则基本放开,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以基准利率为中心、多层次的、充分体现和反映市场经济特点及要求的利率控制系统。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是顺利实施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在要求,是我国金融间接调控的关键,也是完善金融机构自主经营机制提高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因此,结合我国实际,提出进一步深化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我国推行利率市场化的意义

1、有利于形成比较规范的金融市场环境。我国金融市场尚处于发育和形成之中,全国统一的金融市场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由于我国金融市场总体规模不大,市场主体单一,融资工具少,市场机制不健全,运转效率低下,造成金融市场的垄断和分割,资金不能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银行之间以及各金融子市场之间有效进出和自由流动。特别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分割与脱节,打断了资金在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有效循环,造成金融资源的刚性配置、结构性失衡和寻租行为。在加快我国金融统一市场建设,促进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中,利率的市场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有利于促进国有银行经营机制的根本性转变。我国资金流通和运作的中心是银行,银行改革的成功与否对整个金融改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我国银行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商业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这就要求在银行体制改革方面合理界定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职能,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构建相应的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使商业银行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在银行经营机制转换方面强化中央银行对金融业的宏观调控,实现由行政管理向市场导向管理的转变,推动银行经营理念、经营目标、经营行为、经营方式创新,以效率最大化为目标,以市场化 08保险3班陈玥 40805144

发展为导向。在这种情况下,利率对银行的特殊重要性更加明显

3、有利于完善货币政策的微观传导机制。金融机构参照中央银行基准利率掌握一定的存款利率浮动权是货币政策顺畅传导的条件之

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是以经济手段为主的间接调控,其中又主要依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作来实现的。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和经济杠杆,对国家有效行使宏观调控职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利率市场化,就不可能真正形成连接个人、企业、银行、财政等金融市场主体的有效途径,也不可能产生利率的形成机制、传导机制和反馈机制,利率的杠杆作用就会完全失效,政府很难获得真正的市场价格信号,任何间接的宏观调控政策都可能遭受失败。

4、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加入WTO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根据WTO金融服务协议的要求,WTO各成员方都要按照市场准入、非歧视性、公平竞争和扩大透明度的原则开放金融服务市场,实行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我国对加入WTO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做出了具体承诺和开放时间表,“入世”后两年我国将对外资银行放开所有人民币公司业务、五年后放开所有人民币零售业务。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和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国外银行的现代管理水平和资金技术实力必然会给我国银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为了尽快实现国内金融业的转轨,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有效对接,客观上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二、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对策

实现利率市场化目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要与金融机构治理结构与内控机制的完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建设和金融监管能力相协调。

1、坚持正利率原则、渐进性原则和次序性原则,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完善央行利率调控体系。利率是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渠道,应强化中央银行利率引导市场利率的作用,而且要通过货币政策工具间接影响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改变直接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调控方式。

2、理顺目前利率体系中存在的扭曲关系。由于目前利率决定方式的多样化,利率关系扭曲现象存在,要通过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完善,建立全国统一的债券市场,进一步规范和发展股票市场,使资金能够在资本市场上有效流动,使利率水平和结构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以便利率政策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3、完善货币市场,提高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灵敏度。统一竞争的货币市场有利于商业银行和各金融机构的利率定价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货币当局的货币控制能力。银行间市场的交易主体以商业银行为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交易份额较小;且交易主要表现为国有商业银行向其他机构提供资金,交易主体单一,难以形成真正的货币市场,货币市场利率的市场性自然降低,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灵敏度自然难以增强。

4、继续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提高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就是要以建立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形成机制为目标,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先大额后小额的步骤,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存款利率市场化是对市场影响最大的一项利率制度改革,是利率市场化的关键。因此,要进一步推进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利率形成机制中的非市场化走向市场化,最终实现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化利率。

5、加快建立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之后,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一些新兴的中小型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都将同样面对市场风险和自身的经营风险。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必须建立与利率市场化配套的存款保险制度。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存款人对金融机构的信心,有效防止挤兑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在商业银行经营失误时,也能减轻其倒闭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提高金融体系的信誉和稳定性。

第五篇:《中国的利率改革与利率市场化》 读后感

《中国的利率改革与利率市场化》读后感

文章讲述了中国利率政策的变革历程,从政府对利率实行管制到逐步向实现利率市场化目标前进过程中的得与失。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的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利率管理制度,利率是官定利率,全国只有一家银行,而且在银行利率体系中,利率档次很少,不同的档次之间的利差很小。种种原因导致了中国市场的利率水平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而当中国政府实行改革开放之际,所面临的首要市场经济问题就是如何改革调整过去以来长期的低利率水平状态。

利率工具可以调节市场经济,对于低利率,则有利于市场投资的扩大,这是一个经济学上的基本原理。实行低利率制度,可以使得市场流通中货币量的扩大,从而获得经济上的增长,这也是经济学上关于货币价值的基本原理。但过剩的流动货币却会造成经济过热,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一系列问题,这时候需要国家力量的宏观调控,对经济进行调整。一般来说,抑制经济过热就需要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那就需要用政府出台的货币政策进行调控,从而抑制通货膨胀,压制物价上涨,保障民众生活,其中最常见的货币政策就是调整利率,增加利息率。

政府要实行宏观调控,市场会作出相应的反应,此时,市场就具备了一定的可控性。而在1978年以前,中国的经济市场却是缺乏这一特性的,原因是当时市场上只有官定利率,利率工具的变动对市场产生不了相应的影响,发挥不了利率调控的作用,政府在操纵着市场,市场经济是计划性的经济,未达到市场化的经济,低利率无起到加大投资,拉动经济的作用,一系列因素阻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在实行了几个五年计划后发展逐渐缓慢,甚至到了停滞的地步。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大地吹起了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经济在经历了过去的黑暗时期后迎来发展的新浪潮。此时活跃的经济自然地联系到调控的种种政策,政策向着经济看齐,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其中不乏有利率改革的政策。经过了23年的变革,我国经济已经是名列世界前茅,GDP更是跃居世界第二,然而,利率改革方面却是收效甚微。改革开放初始,在过去利率管制制度下,中国市场的利率水平很低,在掀起第一次改革浪潮时,经济学家就意识到改革利率的必要,他们普遍认为高利率对筹集资金与改善企业经营有利,从1979年到1985年,中国人民银行就连续5次提高了银行的存款利率,这是中国第一次在改革利率中的尝试,也是一种敢于实践的态度,而其中的利与弊将在日后的经济发展中逐渐暴露出来。

由于一直以来,利率水平的制定都是国务院决定的,这次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利率的调整,表明从1982年起,中国利率形成机构开始有所松动,而国务院则允许中国人民银行有20%的利率浮动调控权。从这个现象可以看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中国利率形成已出现背离计划体制的态势,更表明这就是中国利率放开的起点。

1988—1989年间,中国逐步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市场对此前利率调整过快的反应。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压低物价,减少投资,中国政府先后两次出台调控利率的政策,并由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两次调高利率,此次的利率调控虽然最终也是成功抑制了通货膨胀,但这个调控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却引起的社会一连串对经济增长与利率调控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和思考。就比如说利率名紧实松的问题,利率的提高影响不足,表明利率工具的存在力度不足,即使利率提高,对经济产生一定有限度的影响,我们依然不能据此就确定中国执行了严格紧缩政策。虽说利率提高是紧缩政策的重要动因,也是货币政策的一种重要操作手段,但我国的利率调控却是大大不同于西方国家对利率调控的定量。西方国家的利率是市场利率,货币当局无法直接控制,而中国利率仍是近似于官定利率,利率与调控目标之间缺乏稳定的相关性,导致利率工具只能作为货币当局操纵的目标,而此问题在改革初始到现在就一直没有改变,一直在延续。1992年,经济的复苏带来大量的投资额,中国经济再次出现过热现

象,通货膨胀死灰复燃,金融市场处于混乱的状况中,利率工具等无效用问题突出,虽然政府屡次调整,收效却不见所在,金融工具不适应市场的缺陷再次暴露。迫于压力,政府决定改革调整利率,此次目的也就在于启动经济,缓解大中型国有企业的经营困局,刺激股市。有西方经济学派认为,消费倾向,储蓄倾向都与利率相关,投资方面更是离不开利率收入。据此,可以理解政府对利率改革的决心和动力。

市场化利率,所引出的关于利率改革该条还是该放的争论,尽管中国理论界争议不断,政府方面依然坚持以调为主路线,其中却也包含了相当一部分放开的“特例”,例如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国债市场利率等,均开始实行放开利率调控的策略,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利率市场化的曙光。

关于现阶段全面放开利率的说法,我持有慎重的看法,觉得还是应该以调为主,部分放为辅的策略,因为中国市场经济还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国有部门占绝对比重,在发展经济,实行调控时,更应该协调市场主体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对接,而整个经济体系中,由中国银行体系乃至整个金融机构体系都不能很好的与市场经济接口,这时候就需要通过重构机制才达到有利于实行利率市场化的目标。目前,中国还不允许私人开办金融机构,股份制的银行虽然有不少,但却不能体现出股份制企业的特色。以上的原因明确地指出只有改革金融机构构成,才能逐步解除金融部门财政职能,并最终实现全面的金融自由化。

在改革进程中,中国采取渐进的方式,同时面对关键的问题,“改革的具体步骤应如何确定?”根据官方的说法,中国利率市场将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先大额后小额。”的利率改革顺序进行,时间为3年。而金融评论家则指出我国利率改革放开顺序应为:1,彻底放开直接金融工具的利率;2,放开银行贷款的利率;3,银行存款利率逐渐放开。

由上述诸多观点中思考,我觉得所谓渐进式改革,应该注意不仅仅是某种利率工具的放开,更是整个金融工具层面的放开,中央政府再逐渐放开的同时,应通过适时的调整,使中国官定利率逐渐向市场化利率靠拢。

下载中国实现利率市场化的真实障碍与前景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实现利率市场化的真实障碍与前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景展望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景展望 一、进一步拓展货币市场的深度和广度 竞争有序、品种丰富、统一高效的货币市场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基础。为此,在未来几年要采取有力措......

    C14055中国利率市场化模式选择及前景分析第二套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央行传统数量型中介目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金融脱媒使得M2高估了实际的货币增速。 B. 央行以M2作为中介目标,但M2无法反应真实的资金......

    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关系探讨

    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关系探讨 近期以来,我国境内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改革的呼声较强,尤其是认为利率市场化程度不足制约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作为一项顶层设计应尽快推进。甚......

    利率市场化与存款保险制度[五篇范文]

    利率市场化与存款保险制度 人民日报 2013年12月10日 第07版/理论 张金宝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这对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现状和展望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现状和展望 一、背景 首先了解什么是利率市场化?较为一致的观点有两种:一是政府放开对存贷款利率的直接行政管制,解除对银行存贷款利差的保护,靠市场供求......

    合时代:P2P网络借贷基本实现利率市场化

    合时代:P2P网络借贷基本实现利率市场化 2014年5月30日《2013中国网络借贷行业蓝皮书》(以下称《蓝皮书》)在上海发布。《蓝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我国网络借贷平台贷款余......

    中国梦与我的梦实现的可行性及障碍

    中国梦之我的梦实现的可能性与障碍 摘要:中国梦,流淌在岁月里。那是中国遥遥五千年的故事。从黄帝开创历史到如今的我们诵读历史,我看到太多太多的事迹,每个中国人都拥有着同样......

    中国梦之我的梦实现的可能性与障碍(5篇可选)

    中国梦之我的梦实现的可能性与障碍 摘 要:梦想是美丽的,它是心底最美的期望,所以美梦成真也成了我们长久以来的信仰;梦想是阳光的,它使人们由浮躁走向踏实,由彷徨走向坚定,并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