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查封房产的财产保全错误,如何承担赔偿责任?
查封房产的财产保全错误,如何承担赔偿责任?
因错误申请财产保全而引发的损害赔偿纠纷。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对财产保全申请是否错误?责任主体为谁?涉讼的房产被保全后,产生了哪些损失,这些损失应当如何计算?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造成的房价涨跌应否作为损失确定的参考因素等问题均有争议,一、二审及再审判决对上述问题也有不同的观点和处理。本案纠纷类型新颖,其所确认的责任认定原则及损失计算原则对于同类案件的审理无疑具有启示作用。
因财产保全错误导致申请人赔偿损失的前提必须是申请有错误。同时,本案实质上属侵权之诉,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确定,一般应以受害人遭受的实际财产损失为依据,故本案争议焦点主要涉及两个问题:
1.国泰天津公司申请财产保全过程中有无错误行为,与德城公司的明珠花苑被查封有无因果关系?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90条规定,法院可在两种情况下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一是依当事人申请并提供担保,二是在必要时依职权采取。《民事诉讼法》第94条还规定,财产保全限于请求的范围,或者与本案有关的财物。第96条规定,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错误的,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此所遭受的损失。本案的财产保全措施是海南高院依据国泰天津公司的申请而采取的,因此,国泰天津公司在财产保全申请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行为,其行为与德城公司的房产被查封有无必然联系,是国泰天津公司在本案是否应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关键问题。从国泰天津公司在海南债务清偿纠纷案的一系列诉讼行为:
(1)国泰天津公司在起诉时将赛格公司同意以上海明珠花苑房产抵偿欠款作为诉状事实;
(2)国泰天津公司在申请保全赛格公司财产时未能提供该公司财产情况;
(3)国泰天津公司提出财产保全申请后又请求追加世达公司为被告的申请书中再次提到赛格公司、世达公司愿意以上海明珠花苑抵债的事实,并认为这应视为世达公司的担保行为;
(4)国泰天津公司持有的、世达公司在诉讼前向其出具的、预计在1998年8月31日前赴上海办理房产过户手续的证明;
(5)国泰天津公司在明珠花苑被查封后变更诉讼请求要求直接将明珠花苑判归其所有等事实人手分析后可以认定,国泰天津公司在明知明珠花苑的房屋产权尚未过户到赛格公司或世达公司名下时,希望并追求发生明珠花苑被查封的结果,具有明显的主观过错。再审中又查明,在海南债务清偿纠纷案案卷的“诉讼保全材料”中存有盖有国泰天津公司公章的德城公司明珠花苑房屋产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该节事实进一步印证、补强了原二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及分析意见。据此,国泰天津公司在申请财产保全过程中曾经将其明知非被申请人所有的明珠花苑保全财产的线索提供给法院,其行为具有过错,且与明珠花苑被查封之结果的发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侵犯了德城公司的财产所有权,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明珠花苑被查封是否有损失?损失如何计算?
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确定一般应当以受害人遭受的实际财产损失为依据。被查封的房屋在查封期间,依法被禁止出售、出租等,房屋所有权人无法完整行使对房屋的占有、使用、处分、收益权,必然发生经济利益上的损失。明珠花苑是已建成的、主要用于销售并通过销售而获取房地产开发利润的房屋,由于被查封,房屋不能销售,德城公司作为开发商不能及
时回笼售房款,同时还要负担投资成本的贷款利息,因此,德城公司的确存在财产利益的实际损失。现德城公司以其投入明珠花苑的实际成本为基数,按查封期间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为依据,主张损失赔偿数额,并无不当。申请再审人否认德城公司存在利息损失没有依据。
但是,赔偿责任的大小要与造成损失的大小相适应,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损害赔偿的“填平原则”。明珠花苑被查封期间(1998年9月15日至2001年2月26日)正值上海房地产市场低迷时期,明珠花苑中未被查封的其他3幢房屋在此期间的销售情况不佳,故按常理推断,涉案房屋即使不被查封,也难以在此期间尽数售出。解封后,恰逢上海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扬,明珠花苑的销售也难免获益。
因此,德城公司主张的被查封房屋的全额利息损失也不尽合理。根据本案的实际情况,原二审判决申请再审人承担的全部赔偿责任可予酌情减少。
(编写人: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朱 伶
责任编辑:郎贵梅)
【案例索引】
一审: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1]沪民二中经初字第177号(2001年9月14日)二审: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2001]沪高经终字第397号(2002年4月8日)
再审: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2003]沪高民二(商)再终字第5号(2004年6月3日)
第二篇:申请财产保全发生错误是否必然承担侵权责任
申请财产保全发生错误是否必然承担侵权责任
宋绍青
对于错误申请财产保全造成的损害赔偿,仅存在错误申请财产保全以及损害结果并不足以使申请人承担赔偿责任,被申请人或其他受害人还应当证明错误申请财产保全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否则驳回其要求申请人赔偿的请求。
【案情】
2006年6月10日,原告东营市绿源水泥加工有限公司与东营市银龙水泥加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龙公司)签订买卖合同一份,约定需方购买供方20万吨水泥生产线全部设备,合同标的额为1532244元。该合同主要条款有:“设备拆卸前需方预付设备总额的30%,设备安装后,达到设计能力之日,付至设备总额的80%”,“合同签订后,两个月内开始拆卸,4个月内安装完毕”,“供方如不能按期将设备运至需方指定地点,承担违约金30%,需方如不能按期付款,承担违约金30%。
2006年7月5日,利津县人民法院受理了刘同雯与王玉刚、东营市绿源水泥加工有限公司股东权转让合同纠纷一案。本案被告在诉前提出保全申请,要求查封本案原告的生产设备一宗。利津县法院经审查认为申请符合法律规定,于2006年7月5日作出裁定,就地查封本案原告所有的球磨机一部、脉冲式布袋除尘器三台,同时允许本案原告正常使用以上设备,但禁止其变卖、隐匿、毁损。
法院裁定书送达后,本案原告及银龙公司均没有对裁定书提出复议申请。
2006年12月4日,利津县人民法院审结该起股东权纠纷,判令王玉刚向本案被告支付股权转让金90万元、赔偿经济损失99000元,判令本案原告不承担民事责任。王玉刚不服提出上诉,经二审审理,2007年3月19日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07)东民三终字第29号民事判决,判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审判决生效后,本案原、被告均没有提出解除查封的申请,(2007)利民保字第8号保全裁定书已于2007年8月4日失去法律效力。
因原告违约,2007年7月2日,原告向银龙公司支付违约金40万元。
从保全裁定作出后至2007年8月4日,所查封的设备一直在进行生产经营。
【分歧】
关于本案有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的行为构成侵权,原告因其错误的保全行为而遭受40万元的经济损失,对此被告应当予以赔偿。第二种意见认为,被告申请保全的行为虽然对原告的财产处分权在一定时期内造成了妨碍,但被告并无侵害原告合同利益之故意,其行为与原告所遭受的经济损失之间亦不具有因果关系。原告要求被告赔偿该40万元的经济损失,理由不当,不应支持。
【审判】
利津县人民法院认为,被告申请对原告的生产设备采取保全措施,法院判令原告不承担民事责任事实清楚,可以认定被告申请保全的主体错误。本案需要处理的问题是被告在申请保全时主观上是否明知原告与银龙公司签订了买卖合同即是否有侵害原告合同利益的故意,该保全申请与原告遭受经济损失之间有无因果关系。
关于被告是否有侵害合同利益的故意。被告在2006年股东权转让纠纷中要求原告承担责任的原因是被告认为原告公司的性质是一人公司,应当对支付股权转让金承担支付责任。而根据查明,原告是有限公司而非一人公司,据此本院判令原告不承担责任。但可以认定,被告将原告列为诉讼当事人主观上没有滥用诉权,仅是对事实认识错误。被告提起诉前保全是为了保障自己的权利,并无恶意保全之目的。如被告知道原告与银龙公司签订有买卖合同,与申请查封设备程序繁琐、权利实现漫长相比,显然会申请保全合同的价款。另外,合同具有相对性,被告作为第三人很难了解原告的交易情况。故被告没有侵害原告合同利益之故意。
关于被告申请保全与原告遭受经济损失之间有无因果关系。首先,原告遭受经济损失40万元的根本原因,是其自己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明确规定,当事人对财产保全或者先予执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作为买卖合同的当事人,在法院下达裁定查封合同标的物时,原告应当向法院提出异议并要求进行复议,并完全可以通过复议由法院保全合同价款而继续履行合同,但原告却没有进行复议。可以认定,是原告自己的行为导致其违约,也是其遭受经济损失的根本原因。
其次,被告申请保全的行为,是原告遭受经济损失40万元的条件而非原因。原告遭受经济损失的根本原因是其没有进行复议,被告的错误申请只是为原告遭受经济损失提供了条件,而不是原因。
最后,被告的错误申请行为这一条件不是适当条件,因而不构成相当因果关系。可以认为,被告的行为不是原告遭受损失的不可缺条件,被告的申请行为在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发生相同的结果。被告的行为对原告遭受损失只是一般条件,而非适当条件,不具有因果关系。
综上,被告申请保全的行为虽然对原告的财产处分权在一定时期内造成了妨碍,但被告并无侵害原告合同利益之故意,其行为与原告所遭受的经济损失之间亦不具有因果关系。原告要求被告赔偿该40万元的经济损失,理由不当,不予支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判决驳回原告东营市绿源水泥加工有限公司的诉讼请求。
【评析】
本案是一起错误申请财产保引起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对于错误申请财产保全引起的财产损害赔偿,现有的唯一明确的法律依据是《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该条规定财产保全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但是何种情况才算申请有错误?如何正确认定因财产保全遭受的损失?法律都没有作进一步的规定,从而使此类案件在实践操作中存在很大困难,不利于法律规定的落实。
笔者认为,错误申请财产保全造成他人损失的行为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侵权行为,属于《民法通则》规定的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人身,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追究申请人的侵权民事责任,需认定其具备侵权行为的构成必须具备的四项条件,即损害、损害与行为人行为间的因果关系、过错及行为的违法性。
本案中,被告因申请保全的主体错误造成原告受到经济损失,事实清楚,可以认为,被告的行为侵犯了原告的财产权益,被告对结果的发生具有过错,同时其行为也具有违法性,但被告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还要考察被告的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有无因果关系。
损害与行为之间存因果关系是行为人对该损害结果或不法事态负民事责任的必备条件之一。对于错误申请财产保全造成的损害赔偿,仅存在错误申请财产保全以及损害结果并不足以使申请人承担赔偿责任,被申请人或其他受害人还应当证明错误申请财产保全与损害结果之间
具有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就是错误的申请行为与损失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关联性是承担民事责任的普遍要求。如果被申请人遭受的损失并非由于申请人错误申请财产保全,就不能归责于申请人。如何认定错误申请财产保全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笔者认为应结合错误申请财产保全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必要性、充分性和关联性三个角度进行考察,并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予认定。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本案中被告的行为与原告遭受损失不具有因果关系。首先,被告申请保全主体错误是被告遭受损失的条件,而非原因,原告遭受经济损失的根本原因是其没有进行复议,被告的错误申请只是为原告遭受经济损失提供了条件,而不是原因。同时该条件不是不可缺条件,即被告的申请行为在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发生相同的结果,其行为对原告遭受损失只是提供了一般条件,非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因而不构成相当因果关系。其次,原告遭受经济损失40万元的原因,是其自己的行为所致。在法院下达裁定查封合同标的物时,原告应当向法院提出异议并要求进行复议,并完全可以通过复议由法院保全合同价款而继续履行合同,但原告却没有进行复议。可以认定,是原告自己的行为导致其违约,也是其遭受经济损失的根本原因。第三,被告没有侵犯原告权利的故意,被告申请保全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原告在股东权纠纷中隐匿、转移财产,并无恶意保全之目的,如被告知道原告与银龙公司签订有买卖合同,与申请查封设备程序繁琐、权利实现漫长相比,显然会申请保全合同的价款。另外,合同具有相对性,被告作为第三人很难了解原告的交易情况。可以认为,被告没有侵害原告合同利益之故意。
综上,被告虽申请保全错误,但其行为与原告的损害结果之间无因果关系,故应驳回原告要求被告承担侵权责任的诉求,笔者认为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
第三篇:财产保全续行查封申请书
财产保全续行查封申请书
申请人:。法定代理人:。被申请人。
申请事项:依法续行查封被申请人位于xxxxx小区的房产。
事实与理由:xxxxx公司与被申请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申请人申请了强制执行。现被申请人被查封的财产查封期限即将届满,申请人特依据法律规定申请续行查封。
此致 Xxxxx人民法院
申请人:
二〇年月日
第四篇:代理词(保全错误赔偿)
代 理 词
审判长、审判员:
受本案被告XX市九洲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委托作为其诉讼代理人,现提出如下代理意见:
一、申请财产保全错误,在法律关系性质上应归属于民事侵权行为,申请人对此应承担一种民事侵权责任。由此可见,认定申请财产保全是否错误,申请人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则应当分析是否同时具备民事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即加害行为、损害结果、损害结果与加害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以及申请人具有主观过错。具体到本案本代理人认为:
(一)被告主观上没有过错。原告诉称被告是恶意诉讼、恶意保全舟山永翔海运有限公司(以下称永翔公司)名下财产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首先,在被告和永翔公司没有发生货物运输合同关系之前,被告和永翔公司并无任何利益瓜葛,因此没有恶意诉讼的基础。其次,被告与永翔公司双方存在一个基础诉讼,即原告与永翔公司之间的货物运输合同纠纷。在该案中,由于永翔公司没有按双方合同约定将被告所要运输的货物完好地送达到指定地点,被告基于其违约行为起诉要求永祥公司承担违约责任是正当的,是法律上的正当权利。被告系基于现有事实和证据提出诉讼请求,并确实尽到了一个普通人的合理注意义务,即使法院判决最终没有支持其诉讼请求,也不能认定被告是恶意诉讼或者滥用诉权。被告在并非明知诉讼请求得不到法院支持的情况下,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的目的是为了保障自己的权利,并没有恶意保全的目的,从而也不构成侵权。被告即使因财产保全而受有损失,申请人也不承担责任。
(二)即使存在损失,损害结果与加害行为之间应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针对本案,原告(永翔公司、孙国祖)的所谓损失是由于自身原因造成的,与被告的保全行为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首先,被告在向法院申请保全时并没有申请保全案外人孙国祖名下的财产,因此并不影响孙国祖自由处分其占“同顺6”轮40%的股份。第二、根据原告向法院提交的第三组证据之一《船舶股份转让合同》,永翔公司、孙国祖将“同顺6”轮90%的股份转让给舟山同顺燃料有限公司(以下称同顺公司)是一种拒不执行法院裁定的违法行为,作为永翔公司明知“同顺6”轮其60%的股份被查封,在查封期间不能办理所有权转让,却仍然与同顺公司签订股份转让合同,此行为造成的损失理应由永翔公司自己承担,而和被告的申请保全行为无任何必然的因果关系。第三、就孙国祖而言,其是占“同顺6”40%股份的船东,在签订《船舶股份转让合同》之前,孙国祖也是知道永翔公司所属“同顺6”轮被查封不能转让的事实,但孙国祖仍然将自己的“同顺6”40%的股权和永翔公司50%的股权放一起与同顺公司签订《船舶股份转让合同》,致使合同无法履行,其造成的损失也应由他本人承担,而和被告的申请保全行为无任何必然的因果关系。
(三)被告申请保全的行为,只是原告(永翔公司、孙国祖)对同顺公司违约的条件而非原因。同时该条件不是不可缺条件,即被告的申请保全行为在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发生相同结果,其行为对原告的违约只是提供了一般条件,而非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因而不构成必然因果关系。
(四)原告(孙国祖)向同顺支付的违约金680400元,依法均不是必然发生的损失,在对方没有向法院起诉确定其支付的情况下原告(孙国祖)不但不加以抗辩反而擅自支付,就算造成了损失也与被告无关。
二、关于原告主张的1200000元利息损失的问题,代理人认为,该案的案由是海事保全申请错误赔偿纠纷,原告的诉讼主体资格是基于孙国祖向其转让债权而取得的,因此原告在本案中所主张的也应围绕着孙国祖的所谓权利,很显然孙国祖并没有此项利息损失,进而也就没有向被告要求赔偿利息损失的权利。如本案原告周良海认为本身有利息损失需要被告赔偿,那也应另案起诉。
三、作为财产保全错误赔偿对方损失案件,一般情况下所发生的损失必然经过司法机关以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给予确认才能认定,因为合同当事人双方协商赔偿问题如果不涉及第三人利益则双方认可就行,如果涉及到第三人利益即所谓损失最终要由第三人承担则应当由法院或者仲裁机关进行处理,否则合同当事人双方的协商结果则有可能因恶意串通而损害第三人的利益。从本案来说,永翔公司、孙国祖没有拿出让人信服的理由解释为什么要签订《船舶股份转让合同》。孙国祖既是“同顺6”轮的船东,又是同顺公司的控股股东,因此我们有理由怀疑《船舶股份转让合同》、原告提供的第四组证据《协议书》等证据内容的真实性。
综上,原告(永翔公司、孙国祖)因签订的《船舶股份转让合同》违约造成的所谓损失均是其自身原因,与被告的申请保全行为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原告起诉要求被告赔偿所谓损失理由并不充分,建议法院驳回其诉讼请求。
江苏常信律师事务所 樊立新
2011年7月16日
第五篇:错误申请财产保全的损害赔偿责任研究
错误申请财产保全的损害赔偿责任研究
王 辉 发布时间:2007-11-29 13:43:29
论文提要:保全程序系一种简易诉讼,只需声叙,不需证明;固然可以迅速确保债权人权利将来之实现,但在错误申请财产保全的情形,亦可能对债务人造成不 可期待之不利益。在我国,错误申请财产保全的损害赔偿责任仅在民事程序法中有简略规定而未被列入民事实体法的范畴。笔者认为,错误申请财产保全不仅滥用诉 权,更是一种借助司法程序进行的侵权行为。本文就该种行为的性质、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和损害赔偿范围以及错误申请财产保全的损害赔偿程序进行分析和论证,认为,错误申请财产保全的损害赔偿责任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该种赔偿责任的要件包括:错误申请财产保全的行为、对被申请人或案外人造成了损失、错误 申请财产保全与被申请人财产损害有因果关系;损害赔偿的范围应当包括被申请人和其他受害者(包括案外人)因财产保全遭受的全部直接经济损失;错误申请财产 保全的损害赔偿程序可视情况不同采取反诉或另案起诉;错误申请财产保全的受害人在申请人提供担保的情形,有权就该担保优先受偿。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借鉴德 国和我国台湾关于因保全程序而生之损害赔偿责任的学说和立法,根据危险行为理论、公平正义的原则和民法保护弱者的思想,提出了提出与国内通说相反的意见,认为,错误申请财产保全的损害赔偿责任是一种无过错责任,同时创新性的提出,对于因错误申请财产保全给受害人造成的损失,受害人可就申请人提供的担保享有 优先受偿的权利,笔者将这项权利界定为法定担保物权,并对它的效力和期限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全文共9505字。
关键词: 财产保全 损害赔偿 归责原则 优先受偿权
“假扣押、假处分,系为迅速救济国民权利之重要制度。”财产保全具有弥补诉讼事后救济不足的功能,对有效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发挥着其他制度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如同其他诉讼资源一样,申请保全的权利一旦被滥用,就会对被申请人或其他被害人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害。
在我国,由于对财产保全申请大多采取的是一面书面审理,即:不仅只是依据一面申请而不是通知对方当事人进行对席审理,而且一般情况下也只是根据当事人的 书面申请直接作出裁定,而没有就申请状的有关事实和证据对有关当事人进行必要的口头询问,这种一面书面审理的方式不仅令诉讼保全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却也 使得被申请人乃至案外人财产权利更容易为不当的保全程序所侵害。这使得错误申请财产保全引发的损害赔偿案件日益增多,错误申请财产保全的损害赔偿责任愈加 彰显其研究之必要。
错误申请财产保全不仅是对诉权的滥用,更是一种借助司法程序进行的侵权行为,然而,对该种侵权行为如何规制,对其造 成的损失如何填补,我国法律仅《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对此作出了极为简略的规定,对于“财产保全申请有错误”如何认定,被申请人或其他受害人(包括案 外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如何界定,损害赔偿范围如何确定,法律均无明确规定。笔者不辍浅陋,试就以上问题,求教于方家。
一、错误申请财产保全的性质
诉权是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一项主要权利,申请财产保全则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一项具体诉讼权利,为诉权之一种。权利是一把双刃剑,行使权利固然可使本人受益,同时也可能使他人受损。权利不得滥用是法律的一项重要原则。当事人在行使诉权时,不得恶意行使,滥用诉权。
所谓滥用诉权,是指不当行使法律赋予的各项诉讼权利,不合理的增加法院和对方当事人的讼累,使得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行为。从形 式或途径上看,滥用诉权采取的是表面上合法的诉讼形式;从实质或结果上看,滥用诉权通过诉讼程序达到了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目的。因此,滥用诉权具备侵犯对 象的双重性和违法性质的双重性,同时构成对权力和权利的双重侵犯以及程序和实体的双重违法,一方面,滥用诉权通过侵犯司法权这一公权的途径实现了侵犯了对 方当事人或第三人的合法私权的目的,通过使法院和法官陷入行为人设定或希望的错误结局来实现其非法目的,司法成为违法者有效的挡箭牌和利用的工具。另一方 面,滥用诉权最终目的是达到实体法上的侵权,行为人可能承担实体法上的侵权责任,但这种实体侵权却又是通过诉讼程序、通过表面合法的行为来实现的,所以它 不仅具有程序上的违法惩罚性,同时也具有实体上的赔偿可诉性,属于实体法和程序法共同研究和应对的范围。
申请财产保全作为一项具体的 诉权,也不得滥用。当事人错误申请财产保全,不当启动保全程序,使被申请人或案外人财产受损,构成对诉讼资源的滥用。因此,错误申请财产保全,是滥用诉权 的一种表现形式,纠其实质则是一种利用司法程序(公权力)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私权利)的侵权行为。因错误申请财产保全产生的损害赔偿责任,当属侵权法范 畴。
二、错误申请财产保全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
错误申请财产保全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依照国内学者观点之通说,以过 错责任为其原则,多数学者认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规定的“申请错误”等同于“申请人主观上有过错”,其主要理由:其一,我国侵权责任体系以 一般侵权责任为原则,以特殊侵权责任为其例外,一般侵权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特殊侵权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对于错误申请财产保全的损害赔偿责任,我 国法律并无特殊规定,当属一般侵权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其二,对财产保全申请人科以无过错责任,不合理的加重了申请人责任,从而不利于保全制度发 挥其应有的功效。对于此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规定的“申请错误”只是一个事实判断,不论申请人有无故意或过失,只要保全申请错误,造成他人财产损失,申请人都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一)归责原则二元化是损害赔偿责任大势所趋
依照传统侵权法理论,侵权责任因其构成要件不同而分为一般侵权责任与特殊侵权责任,一般侵权责任适用过错原则,其构成以行为人有过错为要件;而特殊侵权责 任适用的是无过错原则,其构成仅以损害事实与行为人的行为有因果关系为要件,而行为人有无过错均不影响侵权责任的构成。行为人承担责任以过错为原则而以无 过错为其例外。然今日之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并非建立在单一的过错责任原则及一些基于特别理由而形成之例外之上。相反,现行损害赔偿法,系建立在过错责任与 无过错责任二项价值相等的基本原则之上。
(二)申请人承担无过错责任的理论依据
基于无过错而发生的损害赔偿之债就其内容分析可归为三项责任原则:一是由特定危险事务享受利益,就此危险所生之损害赔偿责任;二是基于法律特许,利用他人物品所生损害赔偿责任;三是基于法定担保义务,有其因自己行为创造之信赖条件,而产生之损害赔偿责任。
错误申请财产保全的损害赔偿责任当属上述第一种情形,与产品责任和高危作业一样,应适用严格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它与后者的区别仅仅在于,申请财产保全的 危险来源于保全程序启动时权力状态的不确定性。在事实尚未最终查明,权利状态尚未终局确定之前,法律一方面允许当事人依其申请启动保全程序确保将来生效判 决得以实现,但一方面在请求权被驳回或保全行为被撤销时,申请人应负担因保全行为所生损害之赔偿责任。虽然申请保全行为为法律所许可,申请人之行为不具备 违法性,但由于权力状态尚未终局确定,一旦请求权被驳回,则其所为之执行结果与现在确定之权利状态不一致,申请人应就申请保全这项危险行为造成的损失负责。《民事诉讼法》之所以规定诉前财产保全必须提供担保,就是基于诉讼尚未进行,权利状况不明,一旦请求权被驳回或保全被撤销,被申请人或案外人因保全所 受损失,就可以从担保财产中优先受偿。
同时,获得利益,负担责任,系公平正义之要求。申请人既从保全行为中获益,则当保全不当而被撤销之时,自应赔偿他人因此所受之损失。
另外,就错误申请财产保全的性质来看,当事人错误申请财产保全,不当启动财产保全程序,致使被申请人或他人财产受损,形式上是滥用诉权,实质上是一种运 用司法程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侵权行为,由于该种侵权行为以行使诉权为其外观,以借助司法程序为其途径,以公权力介入为其表征,较之以一己之私力而为之侵 权行为更具危害性。虽然申请人或许并无过错,但受害人则更加无辜。受害人在因保全而生的损害赔偿法律关系中处于弱者之地位,更应受到法律的保护。令申请人 承担无过错责任对受害人而言更为公平,同时也能督促申请人审慎行使申请权。
(三)申请人承担无过错责任的法律依据
我 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 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民事诉讼法》九十六规定:“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该条规定的“申请有错 误”仅仅是对申请行为进行的判断,而不要求审查申请人主观是否有过错,只要保全申请有错误,不论申请人是否有过错,均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民事诉讼法》 第九十六条可以视为《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三款规定的“没有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情形。
(四)其他国家关于申请人承担无过错责任的规定
德国民事诉讼法第九百五十四条和我国台湾民事诉讼法第五百三十一条均规定:假扣押裁定因自始不当而撤销,债权人应赔偿债务人因假扣押或供担保所受之损害,不论其有无故意或过失。
三、错误申请财产保全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一)申请财产保全有错误
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行为构成侵权,向对方当事人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其前提条件是其申请行为被认定为有错误。正确认定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是否有错误,对于准确确认该当事人应否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般而言,具备以下三种情况之一者,就可以认定为申请保全有错误。
1、申请保全的前提有错误
当事人申请保全的目的是保证将来生效的判决得以实现,因此,诉讼请求是申请保全的前提和基础。而诉讼请求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要由法院最终生效的判决予以确 认。如果申请人的诉讼请求最终得不到判决的支持,不论是部分不支持还是全部不支持,那么保全对方当事人的财产就失去了合法的依据,要么是保全了不应当承担 责任的被申请人的财产,要么是多保全了被申请人的财产。因此,财产保全申请人应当在其诉请的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否则,申请人应就其申请财产保全而给 被申请人造成的损失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2、申请保全的对象有错误
申请保全的对象有错误是指申请人错误的保全了不该保 全的对象,本来应该保全甲的财产确保全了乙的财产。从财产保全的目的来看,申请人申请财产保全的对象应为可能承担实体责任的当事人,只可能是诉讼中的被告 或是承担实体责任的第三人。而申请人错误的申请保全了与本诉无关的,根本不可能承担实体责任的无辜的案外人的财产,从而侵犯了受害人的合法权利,应对所造 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3、申请保全的金额有错误
申请金额错误系申请人申请财产的金额超过了其诉请金额。我国的民事 诉讼实行的是不告不理的诉讼制度,人民法院仅在原告的诉请范围内审理案件,被告或可能承担实体责任的第三人仅可能在原告诉请范围的内承担责任。申请人申请 财产保全,是为了保证被申请人到时有足够的财产可供执行。因此,申请财产保全的范围不应当超出诉请范围,否则系权利过度行使,侵犯了被申请人应有之权利。
(二)错误申请财产保全致使他人受到损害
申请人实施了错误申请财产保全行为,并且因此给被申请人或案外人造成了 损害,申请人才负有赔偿责任;如果申请人申请财产保全后,虽然诉讼的结果是败诉,但并有因申请财产保全而给被申请人造成损害,即实际上并没有发生损害事 实,那么该申请人仅承担败诉所产生的责任,而不发生对申请财产保全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问题。
(三)被申请人或案外人所受损害与申请人错误申请财产保全的行为存在因果关系
被申请保全的财产发生损失,申请人应否承担赔偿责任,取决于该损失是否由错误申请保全行为引起的,这就是取决于错误申请财产保全行为与被保全财产损失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一般情况下,被保全财产的损失,是由于错误申请保全行为造成的,是一因一果。但是,有时被保全财产损失的结果,并非是错误申请财产这单一原因引起的,可 能还有其他原因的作用,是多因一果。在这种情况下,要区别情况根据原因力大小处理损害后果,不能由申请人承担全部损失的赔偿责任。
同时 应当注意的是,法院在财产保全中承担着形式审查义务,在法院未尽到形式审查义务的情况下,应对财产保全错误承担相应的责任。法院的形式审查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第一、保全主体审查,即审查申请人是否为诉讼中的原告或是反诉原告。第二、保全对象审查,即审查申请人申请财产保全的对象是否为诉讼中的被告或可能承 担实体责任的第三人。第三、保全金额审查,即审查申请人申请财产保全的金额是否在其诉请范围以内。第四、保全担保审查,即审查申请人是否提供了合格的财产 保全担保。经过法院的形式审查后作出的财产保全,法院已经尽到了形式审查的义务,对可能出现的财产保全申请错误不承担任何责任。相反,如果由于法院没有尽 到形式审查的义务,致使本不应当发生的财产保全错误出现,法院对于被申请人或其他受害人的损失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如果申请人申请财产保全并无过错,而法院在进行财产保全过程中或保全了非被申请人的财产、或超额保全了被申请人的财产、或对法院保管的保全财产未尽到谨慎管理义务造成他人损失的,应由法院 承担赔偿责任。此类损失在法律属性上并不属于错误申请财产保全,而是与法院错误依职权采取保全措施同属于法院违法执行职务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 失,应当通过国家赔偿程序予以救济。
四、错误申请财产保全的损害赔偿范围
(一)错误申请财产保全的损害赔偿内容
错误申请财产保全损害赔偿的范围应当包括被申请人或其他受害人因错误申请财产保全造成的损失。实践中,因错误申请财产保全造成损失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申请人对被申请人的资金实物申请保全措施,或被申请人用于提供担保的资金实物被冻结查封,影响被申请人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使其在利润上遭受损失。
2、由于财产保全,扣押、查封了被申请人的某项财物或产品,使得被申请人不能履行与他人的合法合同,而致其承担违约责任遭受损失。
3、申请人申请对某项特定物进行财产保全,使被申请人无法从事某项特定活动而造成的损失。
4、因错误申请财产保全,致使被申请人在商业信誉、企业形象上遭受的损失。
5、申请人对被申请人的股票债券实物等进行保全措施,使被申请人在市场价格波动的情况下无法出售,造成的跌价损失。
6、申请人对被申请人的债权等采取保全措施,请法院予以划扣,造成被申请人的利息损失(此处所指利息损失包括两种可能:一是在法院划扣款的情况下,一般 不予计息,被申请人无法按同期同类存款利率享有利息;二是由于被申请人无法使用被划扣款,向金融机构贷款或是向民间借贷,由此所支出的合理贷借款利 息。)。
7、申请人对被申请人的实物申请财产保全措施,造成的保管费用支出。
8、申请人对被申请人的实物进行保全,由于实物无法长期保存或自然损耗造成的损失等其他情况。
被申请人或其他受害人因申请人错误申请财产保全造成的以上任何一项损失,只要有确切证据证明,都应当得到充分赔偿。
(二)被申请人防止损失扩大的义务
对于错误申请财产保全造成的损害,被申请人或其他受害人有防止损失扩大的义务,否则对损失扩大部分不享有受偿权。对于扩大部分的损失被申请人本可采取措 施避免,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原因没有尽到防止损失扩大的义务,致使这部分不应发生的损失出现,被申请人自行承担。如申请人请求法院对被申请人的原材料进行保 全,被申请人本有能力另行购进或借用却有意不予作为,造成停产,使得非必然出现的损失人为出现了;又如申请人请求法院对被申请人的房产进行保全,致使被申 请人无法履行与他人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被申请人完全有能力提供其他等值财产以供保全或提供担保,但被申请人既不通知法院或申请人,又不采取相应措施,造 成其承担了本不应承担的违约责任。对被申请人或受害人未尽此义务而使损失扩大的,由申请人负举证责任。
五、错误申请财产保全之损害赔偿的处理程序及诉讼时效的计算
(一)对诉前财产保全的申请人未在法定期间内起诉的处理程序
诉前财产保全是在紧急情况下应利害关系人的申请而采取的临时性强制措施,其目的的保证将来提起诉讼的案件在实体判决后能顺利执行。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 第三款规定:“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十五日内不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如果申请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起诉,说明并不紧急或已发生变 化,诉前财产保全也就失去了意义。此时,因诉前措施的采取,可能已经给被申请人造在了一定损害。被申请人可以直接向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提起侵权之 诉。诉讼时效从被申请人收到财产保全解除裁定之日起算。
(二)申请人虽然起诉但被驳回的处理程序
人民法院依利害关系人或当事人申请采取了财产保全措施,但立案后又发现起诉不符合受理条件的,裁定驳回起诉。由此造成被申请人损失的,申请人理应赔偿。被申请人可以向采取该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提起侵权之诉。诉讼时效从被申请人收到裁定之日起算。
(三)被申请人对财产保全裁定申请复议成立的处理程序
人民法院财产保全裁定一经作出,就立即开始执行,若被申请人对财产保全的裁定不服,可以申请复议一次,但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如果被申请人申请复 议,人民法院发现裁定不当,作了新的裁定变更或者撤消原裁定,而申请人因错误申请给申请人造成的损失应由其予以赔偿。被申请人可向采取该保全措施的人民法 院提起侵权之诉,也可在申请人提起本诉后提起反诉。法院可将本诉反诉合并审理。合并审理便于查明事实,提高诉讼效率,及明解决纠纷,顺利执行生效判决,并 利于降低法院和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同时,被申请人要求申请人承担民事责任的请求,实质上是一个独立的诉讼请求,被申请人当然也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单 独另案起诉。诉讼时效从被申请人收到复议裁定之日起算。
(四)申请人自愿解除保全措施的处理程序
财产保全一般是由利 害关系人或当事人提了申请并提供有效财产担保后,由人民汉院依法采取的。一方面,为权利人权利的实现提供可靠的保障;另一方面,申请人也承担着因申请错误 给被申请人造成损失而应向被申请人赔偿损失的风险,因此,即使是申请人主动申请解除财产保全的,也无法免责。被申请人仍然可以提起反诉或向采取保全措施的 人民法院(或其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另案起诉。诉讼时效从被申请人收到解除财产保全的裁定之日起算。
(五)申请人申请撤诉并被人民法院准许的处理程序
在诉讼过程中,如果申请人主动向人民法院申请撤诉并被依法准许,则采取保全措施的目的和意义已不复存在,但如果因错误申请财产保全已给被申请人造成损 害,即使法院及时地解除了保全措施,也不能免除申请人所应承担的赔偿。被申请人可以向采取该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或其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侵权之诉。诉 讼时效从被申请人收到准予撤诉的裁定之日起算。
(六)申请人部分败诉或全部败诉的处理程序
人民法院依当事人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或被申请人提供担保后,经过审理,判决申请人败诉,而被申请人却因此前的财产保全而受到了损害。被申请人可以向采取该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或其他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侵权之诉。诉讼时效从被申请人收到判决之日起算。
六、错误申请财产保全之受害人的优先受偿权
(一)错误申请财产保全之受害人优先受偿权的性质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规定:诉前申请财产保全,“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第九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在诉讼中采取保全措 施,“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的主要目的,旨在保障可能因申请人申请错误而给被申请人造成的损失的 赔偿得以实现。实践中法院通常要求当事人提供物的担保,笔者认为事实上赋予了错误申请财产保全的受害人一种法定的担保物权。
(二)错误申请财产保全之受害人的优先受偿权的效力
这种法定的担保物权,其效力有三:
其一,在财产担保为第三人所提供的情形,受害人在向人民法院提起错误申请财产保全侵权之诉时,可将第三人作为共同被告。
其二,一旦法院认定申请财产保全错误,侵权行为成立,判令申请人赔偿其因错误申请财产保全给被申请人或其他受害人造成的损失,而申请人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没有履行赔偿义务时,受害人可以向法院申请以担保财产优先受偿。
其三,在申请人破产的场合,受害人的债权未获清偿之前,担保财产不列入破产财产,除非受害人放弃优先受偿权。
(三)错误申请财产保全之受害人的优先受偿权的期间
基于以上效力,因错误申请而进行的财产保全被撤销的一定期限之内,申请人提供的担保不宜解除。或者至少在解除之前法院应当告知受害人,其可就因保全程序 所受损害对申请人提供的担保物享有优先受偿权,若其在法定期间放弃对申请人的诉权,或在此期间内明示放弃该担保物权,申请人提供的担保方可以解除,否则,该法定担保物权的效力及于受害人诉权的诉讼时效期间。受害人应当在诉讼时效期间行使该担保物权,未行使的,担保解除,对受害人的优先受偿权人民法院不再予 以保护。
结语
财产保全是把双刃剑,一面保护申请人确保将来生效判决得以实现,一面也可能使被申请人因保全而遭受损 失,如何平衡保护双方当事人权益,亟待建立错误申请财产保全的损害赔偿制度。关于错误申请财产保全的损害赔偿责任国内论者寥寥,笔者总结了各位大家和前辈 关于错误申请财产保全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赔偿范围和处理程序的理论,借鉴德国和我国台湾关于因保全程序而生之损害赔偿责任的学说和立法,根据危险行为理 论、公平正义的原则和民法保护弱者的思想提出,错误申请财产保全的侵权行为应当适用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对于因错误申请财产保全给受害人造成的损失,受害 人可就申请人提供的担保物享有优先受偿权,这项权利应视为一种法定担保物权,其与普通的担保物权具有相同的效力,权利的期限及于错误申请财产保全侵权之诉 的诉讼时效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