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时间:2019-05-13 09:2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第一篇: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冰山在融化》读后感

前段时间,在企管部的组织下,我阅读了《冰山在融化》这本书,读这则寓言故事让我明白了以下几个道理:

第一,你经常观察和思考吗?习惯了一种工作或生活状态,很多人都会深陷其中、不愿改变,对很多东西也都会习以为常,丧失了敏锐的观察力。当你发现问题或从别人那里知晓问题的时候,又是如何面对的呢?是根本不相信还是选择逃避?是想象出一大堆的困难吓倒自己?还是像故事中的弗雷德那样,去向爱丽丝这样的关键人物寻求帮助?此外,在呈现问题的时候,选择一种合适的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就像弗雷德做的那样,带爱丽丝去水下看看冰山,让她亲身感受一下问题的严重性,而不是只是用枯燥的数据说话;在一个玻璃瓶子里灌满水,放在冷风里吹,过上一夜,看它有何变化。因此最重要的是,应

该拥有一颗变革之心,就算自己不能发现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但在别人提出问题的时候,能迅速理解并做出行动,而不像故事中的非也那样处处阻挠、制造事端、影响问题的解决。第二,如何解决问题?很多时候都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这绝不是一句空话!构建一个优秀的团队,团队中的每个人不可能尽善尽美,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团结协作,团队就能发挥最大的力量。无论多么优秀,单只企鹅是抓不到鱿鱼的!除了核心团队,还有一个更大的团队,那就是身处问题中的每一个人。当出现重大问题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让所有的人都参与进来。

在企鹅的身上,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多读几遍书,多经历一些事,可能会从中悟出更多的道理。这些理论不仅是企业的变革良方,同样也可以应用于所有发生变革领域的我们的工作、家庭和生活。变革对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如若只是一味地沿袭老传统、旧黄历,不知改变,把之前的定理定论都视作可以永世流传、沿用的法宝,那必然会被过去所束缚,无法寻求创新,无法在多变的社会中立足。

第二篇:教学反思_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_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在最近这段时间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我也在积极地去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心态。

第一个是有的学生数学基础很差,非常简单的推公式会卡在数学问题上,物理知识大体上没有问题,但是只要出现推公式的题就不会,刚开始会很仔细的去讲数学的问题,随着次数的增多,我也很气愤,不知道怎么解决才好,便去请教指导老师,与老师交流后,我更深刻的理解了现在学生处于的阶段,因为初二大家刚接触物理,上半学期计算上的问题很少,这学期的难度跨度很大,大家刚开始数学物理只是结合,很多学生不能很好的运用数学知识去解答物理问题,需要时间让学生慢慢适应。

第二个问题是很多学生急于去做题,知识基础打得不牢固,计算上的难题不会出问题,反而概念上的简单问题有很多。我也发现了这种孩子很很容易因为一个很小的问题被绊住,解题思路并不清晰。我思考了很久,也和物理组的其他实习教师还有指导老师进行了讨论。指导老师先告诉我的是孩子好学是好事情,不能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再来解决问题。最后我总结了大家的建议并开始改进讲题的方式。不再直接把整个思路和答案教给学生,而是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思路,用思路来代替直接的答案,并且通过提问侧面的来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学生是哪一部分的知识出了问题并适时提醒他们去仔细阅读课本复习相关知识。

第三个问题是随着教学的进行,从开始压强到浮力的过程,知识的难度在慢慢加大,计算中用到的物理量越来越多,包括上一学期学到的密度,这一学期学到的压强、重力、浮力、受力分析,上一次强调受力分析已经过去了将近半个月,学生们开始忽略这个力学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很多孩子反馈题中的已知量越来越少,需要求的未知量越来越多,思路就很容易乱。我认为问题出在学生学了知识,但是不会运用,碰到实实在在的题的时候无从下手,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突破。请教了指导老师,也结合了我做学生的时候的经验,总结出了大题的解决方案,从需要求的量入手,求它需要什么量,然后一句一句读题,题上从来都没有没用的信息,一句一句一个点一个点推出中间信息,最后求出未知量。强调后大家的反馈情况有好转。

最近一段时间的教学收获很多,很开心与学生一起成长!

第三篇: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案

量沙(数学)设计思路:

沙是幼儿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它的可塑性、流动性常常会使孩子激动不已:他们会用沙堆高山、做蛋糕等;会把沙当成米、糖等做游戏;会在沙里种上一棵小树或小草;会在沙坑里挖个洞做小动物的家。。。他们喜欢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来玩沙,相互比着各自沙的多与少,常常争执不下。(因为大班幼儿对于长度、高矮有一定的测量经验,但对于沙、米类的量的测量,幼儿缺乏经验。)针对他们在玩沙过程中碰到这样的实际问题,我设计了《量沙》这一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引导幼儿两两合作、实验、记录,集体统计、比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科学的量沙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幼儿操作记录中的数据作用。量沙活动始终结合在运沙游戏中,游戏性与探索性恰当地结合,使幼儿探究既有兴趣,又有目标。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沙的科学方法。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3、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记录单、铅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运沙游戏,你想用什么工具来运沙?

2、幼儿第一次运沙。

(1)提出要求:两人一组轮流运沙,并记录运沙的总次数。

(2)出示统计表格,记录每组幼儿运沙次数,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每组两人使用一个工具运同一堆沙,为什么次数不一样)

(3)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运沙:每一次要运得一样多,通过讨论、示范明确运沙的具体操作规则(满杯后用工具刮平)

3、幼儿第二次运沙,验证。

第四篇: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解决问题

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具体来说,教学反思主要有如下特征:

第一,教学反思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也就是说,反思不是一般地回想教学情况,而是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设计、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向更合理的方向努力.第二,教学反思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性质,不过,这种研究并不等同于纯理论的教育学研究,而是主要针对自身教学中情境性、具体性、个别性的问题展开研究。而且,教学反思的成果主要表现为研究过程的体验、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个人实践知识的增长等,而不仅仅表现为研究文本。仅就文本形态来说,也与专家学者的论文、报告有所不同,它重在描述分析案例,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记录自己的反思及改进教学的历程等。第三,教学反思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它既有教学内容的反思,也有教学方式方法的反思,如,教学中怎样处理“对话”与“独白”的关系?在历史学习方面,多媒体资讯及互联网如何与课堂讲述紧密结合?“神入”一词,近年由西方介绍到我国,被认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教学中的实际效果究竟怎样?既有常规课的反思,也有研究性学习专题活动的反思.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确定校本教研目标

当新课标数学教材首次呈现在教师眼前的时候,老师们的第一感觉是新奇,打开书就像一幅幅连环画,图文并茂。其次就是教师的感慨:编者花费这么大的心血编出的教材,我们一定要用好。教师带着新奇与惊喜开始了新教材的使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老师们发现:新教材中众多的不确定因素使自己越来越难于驾驭课堂。教师反映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不到位,由于教学的开放,课堂上难以控制,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经常有完成不了教学任务的时候。

其实,这些问题不是单独存在的,对教材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把握,课堂教学的实践映射出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这一切的一切要求教师不可能再循规蹈矩,新的教育思想,必然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产生;新的教育观念,也只有在教育教学实验的探索之中逐步确立。必须在教学中反思研究,在反思研究中实践。

为了使教师在实践中运用好新教材,我们把校本教研的总体思路定位于“以教师自己教学中的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同伴互助为助推器,邀请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构建了“问题――行动――反思”的校本教研开展模式。开始了校本教研的探索之路。制定策略,实践研究。

1、三省一课值千金,课程改革的最终实施者是教师,课程改革的主要实施地是课堂。所以,可以说课改成败,系于教师。而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要使教师的行动研究取得成效,达成教师持续的发展,就要使教师自身提高觉悟、主动开展行动研究,形成自我反思意识。所以,我们提出了教师“一课三省”制度。即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

(1)、课前反思

上面提到,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编排体系和内容选择上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思想,为教师备课和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之所以难以驾驭课堂,究其原因之一,就是备课前对教材理解不深入,教材内涵挖掘不到位,凭以往经验教学。所以,我们提出:参透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我们实验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主抓教学的主任利用学校每天下午半小时的教研时间,深入到教研组,听取教师对将要进行教学的教材理解和处理方式。和教师一起反思教案设计。并对课前反思提出具体要求。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深入理解教材,思考教材的编排意图。

教材的理解,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没有对教材的深入理解,根本谈不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所以,我们要求教师备课的时候,首先要深入的理解教材,思考教材的编排特点,准确把握编者的编排意图。

比如:一年级上册6-10的加减法,开始的孩子放风筝情景图,情景图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信息,如:风筝的起落,风筝的颜色,孩子的性别,孩子的穿着,远处的树木等等。一位老师在课前说课时提到,讲课时必须先让学生提出“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吗?”,我马上意识到这位老师对教材的理解还没有到位。于是我问他“假如你是学生,你会先提出什么问题?”他说:“学生的关注点可能集中在风筝上,所以可能提出关于风筝的问题。比如:一共有几只风筝?空中或地下还剩几只风筝?”我又问:“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就不能进行本课教学了?非得等到学生提出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他恍然大悟:“我明白了,教材中给出的两个问题只是例子,并没有要求我们非得讲这两个例子,上课时我们应该抓住学生的回答随机的进行教学,在引导学生多发现数学信息,多提数学问题,数学问题的提出没有先后之分。”至此,他明白了教材的编排意图,教材中的两个问题只是教学的参照,不是问题的全部,也不是必须按照这个问题的顺序教学。而应认真研究教材,教师首先尽可能的发现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课上因势利导,这样的备课才有实效。

第二、挖掘教材内涵,大胆升华教材。

教材中为老师提供的情景图,有好多是一种结果图,因为教材不可能展现知识形成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只有在教师的课堂上才能得以充分的展示。所以,我们要求教师在基本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挖掘教材内涵,在备课中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赋予教材生命,展示教材活力,促进学生有效地参与,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比如: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视图知识出现在一年级使传统教材所没有的,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是本课两个重要的目标。记得上学期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一位老师找到我,想借一下学校的数码相机。我问他做什么用。他说,观察物体这一课的第二个情景图――摄影展览,我想搞一个真实的场景,让学生先猜测,然后实践,用数码相机拍摄,在大屏幕上展示、验证。我听了非常高兴,教材中提供的是一个静止的场景,一个问题,让学生来回答。老师能将教材进行升华,使问题的解决变成动态的猜想、实践、验证的过程。这不正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表现吗?

(2)、课中反思

深入透彻的理解教材,形成自认为比较适用性的教案,可以到课堂上常常被学生突如其来的问题搞得不知所措。这使课改初期教师上课经常出现的问题。如何处理好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教师上课时遇到的又一个难题。

预设,顾名思义,是预测与设计的意思。是教师课前根据教材情况、学生情况以及本地实际对一节课教学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生成,含有生长与建构的意思。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它往往是不可预测的。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生成”是永恒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师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在学习、交流过程中,不可能按老师设计好的方案一成不变的进行。教学过程不应该成为无视学生存在、教师执行教案的过程,应该是在预设与生成中交互发展的过程。正如教育家布卢姆所说的:“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所以,当今的课堂不应该是封闭的,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生成的过程,师生都是这个过程中的主体。这样的教学过程因为教师的预设将被打破。所以,我们要求老师教学时,面对课堂上的突发问题,随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于学生的“突发问题”加以引导,巧妙利用,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寻求教学的新的平衡。使整个教学过程从有序(预设),到无序(生成),再到有序(采取相应的对策)。

例如:前一段学校的汇报课,一年级一位老师讲的是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20以内的加法第一课时,计算一共有多少块表:12+3=?教材编排留给了孩子们广阔的思维空间。当老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时,有的学生就大声说出等于15。老师因势利导,谁能说出你是怎么想的?老师对学生的可能回答作了充分的估计,满怀信心的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大部分学生的说法和教材中列举的一样,可是一个小男孩的算法让老师不知所措:他说:我是用加5减凑的算法算出12+3=15的。老师听了一愣,你能不能再说一遍?学生又重复了刚才的话。老师没有听明白,于是说,你的算法老师也没有听懂,下课咱们在一起讨论好吗?这个问题就这样过去了。上完课,他的第一件事就是问我:加5减凑是怎么回事?我首先对老师的坦率与真诚予以鼓励。因为课堂上出现教师解决不了的问题是很自然的现象。我给了他两个回答:

1、当时你为什么不给孩子时间让他说一说呢?让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得更清楚一些?也就是:把你的问话“你能不能再说一遍”改为“你能不能具体的给同学们讲一讲你的算法?”

2、加5减凑来自于幼儿园的珠脑心算,不仅有加5减凑,还有加10减补。这个问题的出现,使老师意识到:第一,预设要尽可能的充分,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预设全面,因为新的课堂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新教材赋予了学生开阔的思维空间。第二、课堂上对于师生生成的问题把握不到位,当学生的活动打破自己的预设时,惊慌失措。仍然回到自己的预设上来。所以,教师在对课中的不断反思中是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的有效方法。

(3)、课后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是一次教学的集中反思,我们要求教师每节课都有课后反思。记录在教师用书的教师札记中。课后反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既可反思教学中的成功做法,也可反思教学的失败之处;既可反思教师教学中的灵光一现,也可反思学生的“节外横枝”,既可反思教学中的某一个环节,也可反思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无论何种反思,其目的都是为了,发现问题,分析教训,思考对策,总结经验,用以指导以后的教学。

2、三人结伴力断金

随着课改年级的增加,担任课改年级教学的不可能都是经验丰富的青年教师。单凭教师个人反思和教导主任的力量是无法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的。所以同伴互助是我们校本教研的又一个策略。同伴互助早有人提出过,它是校本教研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师专业成长重要渠道。但如何使同伴互助真正落到实处,集中同伴的智慧用好新教材,践行新理念是我们苦苦思考的问题。也就是说如何才能创设一种教师之间互相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校园文化氛围呢?

我校学生人数多、教师数量相应也多、每个年级至少有4个平行班,这三多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我们要发挥校园优势,利用这三多资源,使同伴互助发挥最大的效力。我校教师的年龄结构基本呈正态分布,老年教师和年轻教师各占15%左右,有近70%的教师的年龄结构集中在30-40岁之间。老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从思想上很难接受课改理念;年轻教师有着对教育的热爱,接受新生事物较快,但缺乏教学经验;大部分中青年教学经验丰富,对教育教学肯钻研。所以,我校提出了“以中间带两头”的教研策略。即:每一位中青年骨干教师都要和同学科的一位老年教师、一位年轻教师结成对子。这样,每一位教师都有与自己不同年龄段的两个同伴。老中“轻”三结合,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力量,带动老年教师和年轻教师,老年教师从中青年教师那里吸收科研的精神,从年轻教师那里吸收先进的思想和新鲜的做法;年轻教师从老年教师那里吸收教学经验。老中“轻”三代教师互为师徒,唤起老年教师的童心,激起年轻教师的信心,培养中年教师的恒心,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一起反思,取长补短,共同成长。

3、三备三讲三反思

我校每个教研组的教师至少有4人,多的6人,他们教着相同的课程。这是每一位教师的又一个同伴群体。这个群体有着相同的教学任务,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主要渠道。教研组互助我们提出了“一课三备三讲三反思再验证”的教研策略,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研究攻关。具体的讲就是:根据教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自己解决不了问题,每位教师每学期确定一个主讲课题,写出自己的教学设想,同组教师共同讨论,确定讲课方案,由主讲教师在自己的班级授课,同组教师听课;然后,坐下来一起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参与是否积极,问题是否得以解决,发现其中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主讲教师再完善自己的设计,用另一个班级再讲。反复循环三次,教研组达成一致,形成实用性较强的设计方案。由其他教师在剩下的班级中实行验证性讲课。这样,将个案研究与问题相结合,在反复的反思、实践中使问题得到解决,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升华,教育艺术得到提高。

4、三级研训方式新

教师个人行动研究,同伴互助解决了教师使用教材过程中的许多疑难问题。但人员大都集中在学校内部,研究大都是集中在实践层面上。要真正提高教师运用教材的能力,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所以,要使校本教研走向深入,离不开专业引领。借助专业引领使教师论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关于专业引领,经常聘请专家到学校指导对于专家和学校来讲都是不现实的。我们提出:能者为师的观点。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就是专家。我们走出校园寻找专家。教师理论知识缺乏,就请区教研员带领大家解读数学课程标准、学习课改理论;教师(尤其是数学教师)好的教学经验一落到纸上就支离破碎,就请区文化馆人员帮助老师们整理自己使用教材的经验,形成条理清楚的文字;数学老师和12345打交道久了,上课总不如语文老师那样充满激情,就请区广播电视局主持人培训教师如何运用语言调动参与者的热情,使教师把在数学知识中融入真挚的感情;这样,使教师在理论上、课堂语言上、资料写作上都可以得到高人的指点。提高教师教学的综合能力

5、三个WWW来联姻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校本教研提供了又一条交流的空间。它既可以看作使同伴互助的扩展,也可以看成是专业引领的资源。我们虽不能天天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但可以天天与专家在网上见面。我们鼓励教师人人在播种者社区注册,定期在网上交流。和众多的教师、专家交流自己在教材使用中的经验、困惑和疑难。老师们自己的体会时说:什么是专业引领?我看播种者社区就是专业引领,我在社区中学到了理论,习得了经验,我的疑难和困惑得到了解决。

这五个 “三”策略是我校校本教研工作的一点做法,欢迎各位多提宝贵意见,不妥之处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第五篇:提升党员领导干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言材料

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提升党员领导干部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会议安排,围绕批评与自我批评,下面我作简要发言。

一、正确认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意义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秀作风之一,勇于和善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也是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指导原则。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具体规定。全会公报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必须坚持不懈把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用好。

(一)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秀传统,是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我们党能够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最根本的原因固然是其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但与此同时,还因为我们党源于扎根群众,有着最广大的民众基础。在残酷的斗争环境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极其复杂的条件下,为了党的奋斗目标和整体利益,以党的原则、纪律为标准,老一代共产党员就是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支点,勇于解剖自己,敢于批评一切有害于党的利益、形象的人和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才铸就成为一支所向披靡的政治力量,团结带领全 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

(二)正确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法宝。正确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使我们党从上到下保持了纯洁性和不断向前发展的蓬勃生命力,是我党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腐朽思想腐蚀、纠正本身错误、化解内部矛盾、保持肌体健康的有力武器。有助于提高党员素质,切实履行《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共产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有助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尤其是在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上,在密切联系群众,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助于我们解决当前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斩断腐败的根源,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三)正确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实现个人能力素养提升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发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用,强调“无论批评还是自我批评都是一剂良药,是对同志、对自己的真正爱护”,要“大胆使用,经常使用,使之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谁都不会十全十美,共产党员也是人,是人就不可避免也会犯错误。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自己觉察不到的时候,别人提出善意的批评,敢于“揭短”,不仅有利于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防止问题的进一步扩大,也能使自己积累更多的工作、学习、生活经验,使自己汲取教训,少走弯路,还能够让自己敢于正视问题和树立解决问题的决心,是党员领导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

二、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提升党员领导干部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党性,本着对自己、对同志、对班子、对党高度负责的精神,大胆使用、经常使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使之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以此促进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促进党内生活的严格规范,促进党性原则基础上的团结,切实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养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坚持正确立场,树立正确态度。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无论知识多么渊博,工作经验如何丰富,工作中总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正视自己,请别人剖析自己,总结自己,才能在工作、生活中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做到事半功倍。敢于亮丑,严于解剖自己,是自我觉悟的表现,是进步的开始,真正的共产党人是从来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因此,要坚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高标准、严要求自我检查剖析,查清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找准和抓住自己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世界观、人生观上查找深刻的思想根源。对别人提出的批评意见,要豁达大度,虚心接受,做到闻过则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批评别人要出于公心,坚持一切从工作出发,一切从党的事业出发,敢于说短亮丑,承担责任,真正做到原则问题不让步,非原则问题不纠缠,着眼于提高认识,共同进步。

(二)坚持“切中要害”,聚焦问题核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有的放矢,将焦点放到主题上,围绕主题谈问题、查根源、提对策。不能偏题,拈“轻”怕“重”,净挑一些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问题用力讲;不能跑题,避开“四风”问题搞批评,顾左右而言他,说了等 于没说;不能漏题,遇到问题绕开走,遇到矛盾溜边走,有意识地进行选择,涉及实质性、原则性问题闭口不谈。要对己对人负责,把主要精力放在谈重点问题上。要明白一个人有缺点毛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以致“小疾”拖成“大病”,甚至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古人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只有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经常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虚心地接受批评,才能不断地改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三)坚持求新求变,顺应时代发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赢得革命胜利,实现改革发展新局面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更是今后不断提高党解决自身问题能力的有力武器。全体党员干部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充分认清面临的新局面、新情况、新问题,用好用活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才能找准问题症结、对症下药,不断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但求新求变不是一味的崇洋媚外、不知取舍,而是要根据我们的社会发展实际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在充分认识我们的不足,查找出存在问题的基础止,通过技术加工,找出一条符合实际的解决路径。

三、切实提高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实现自我完善,自我革新

善意的批评于人于己都是一种真正的关爱,是一种难得的“苦口良药”。个人缺点错误,就好比脊背上的污垢一样,往往自己看不见,而旁观者就看得比较清楚,批评就如同“洗澡擦背”,只有请人擦除污垢,肌肤才能健康。下步,我将从以下方面努力,切实提高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实现自我完善,自我革新。一是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思路、改进方式、提升服务,切实解决认识不足、办法不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的能力素养。二是时刻铭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深入开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通过面对面、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听群众意见,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让群众帮助查摆问题、开出良方,使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支武器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途径。三是加强党性修养,提升党性。批评和自我批评难以正常开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党性原则不强,为私心所扰。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有了坚实的基石,就有了勇气和自觉,就会打破情面,有话讲到当面,不护短、不遮掩、不怕丑、不怕痛。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的发言到此结束,如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下载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有数学家提出:精湛的教育艺......

    “解决问题”与“问题解决”

    “解决问题”与“问题解决”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是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而《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的课程目标则从......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品社课教学模式[五篇范例]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品社课教学模式 新教材思想品德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小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同学们认识和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特......

    财务报表中发现问题

    如何从企业财务报表中发现问题? 财务报表主要有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一定日期所拥有的资产、需偿还的债务,以及投资者所拥有的净资产的情况) 损益表(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1. 一位老红军准备拿出9900元救助失学儿童,他首先拿出了900元救助了2名失学儿童,照这样计算,余下的钱还可以救助多少名失学儿童?2. 小明期末考试,语文、数学、外语三科......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主备人:方敏云 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小数除法单元的一小节,让学生学习用小数乘、除法计算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教学单元得到扎扎实实的......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教学课程标准》中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本节课从学生的生......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在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这一内容中,课本设置了三个例题。学生对这三个例题所呈现的各个量的关系并不陌生。因为在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出现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