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智能数学教学交流之幼儿常规习惯的培养与养成
幼儿智能数学教学交流之幼儿常规习惯的培养与养成(一)2011年7月5日晚上八点至九点,我们展开了幼儿智能数学教学交流的群讨论,本次讨论和交流的主题是:幼儿常规习惯的培养与养成。
当时间跨入七点半的时候,老师们已经迫不及待的在群里开始发言了,但是为了遵守约定时间,我们还是坚持到八点准时开始。尽管看着已经来了的园长和老师,自己有些着急了,害怕因为时间的漫长而降低大家交谈的激情。主题式的交流活动,这还是我们第一次在群里展开,心里颇有些打鼓。新的尝试展开后必然会面临很多挑战,也会有很多问题相继产生。但是,我相信,这些挑战和问题对于各位热爱教育事业的、并辛勤工作在教育一线的园长和老师们而言,都不是最大的阻力。无论什么事情,只有亲自去尝试了、亲身去经历了并为之而努力了,才能不留遗憾给可爱又可敬的生命,所以,在前行的路上,我们要勇往直前,不畏艰难。有句话说得特别好,你的时间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每天我们只需要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幼儿教育方面的交流与探讨,在思维和情感的相互碰撞中,我们产生的不仅是来自于教育的豁然开朗,还有人生的感悟,更有一份真诚的友谊在其中。只要你愿意踏上这个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我们就能携手共创佳绩,共同成长在这条通向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昨天的讨论进行的很激烈,讨论过后,大家都普遍反映思维跟不上,速度也跟不上,这个问题刚想好怎么回答,下个问题就又来了。其实,实不相瞒我在中间也是几经努力才插上了几句话,看到园长和老师们的踊跃发言,自己从心底里高兴、快乐,因为这至少表明园长和老师们还是很愿意打开心扉,与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的。原本害怕冷场的我,也开始不再害怕了。而是专心致志地盯着聊天屏幕,一边准备出击,抓住话筒;一边寻找插话的合适时机,争取发言的机会。积极、主动、大胆地发言是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常常会放在心里并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它暗含着新《纲要》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发展的一个目标。我们常常在要求孩子这样做、那样做的时候,自己却又是另外一种做法,使得外人看来,我们的某些行为和我们的教育常常是背道而驰的。群里的每个园长和老师,我相信你们在儿童教育方面都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方法,也相信你们都熟知幼儿教育中孩子语言教育的发展目标,更相信你们一直在为之而努力。社会学家班杜拉认为,孩子最初的行为都是通过模仿得来的。观察学习不仅是低幼儿童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且也是我们成人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所以,通过共同的交流,共同的探讨,我们可以观察和了解到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通过经验和方法的切磋,我们可以找到和发现许多我们原本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以及今后可能创新的地方。我们教育孩子要积极、主动、大胆地发言,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身体力行,率先示范,为孩子建立一个可供学习和模仿的榜样,然后通过各种方法使之形成习惯,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你积极主动,你教育的孩子也将积极主动)。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们大半是依据他的意向而思想,依据他的学问与见识而谈话,而其行为却是依据他们的习惯。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自身行为对孩子习惯形成的影响,也必须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与养成。好的习惯不单单能够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还能帮助自己走向成功的彼岸。而不良习惯的形成和发展则会从不同程度上去影响和阻碍个人的发展。
旧的学期即将结束,新的学期即将到来,新的一页也即将翻开,面对刚刚入园的幼儿,帮助他们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加入集体活动,培养与养成他们良好的常规习惯是各个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一项首要任务,所以本期讨论的主题就锁定在了幼儿常规习惯培养与养成的方法上了,尤其是希望可以给新老师和带小班的老师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和方法,也希望可以给园长的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新方向。
本次讨论从河北胡老师的一句感慨开始,“说实话一个班有个好的常规不容易,但养成好
常规之后老师干工作会很轻松的!” 从胡老师的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她对幼儿常规习惯的培养与养成的重视,并从中体验到了快开了,有过累,有过苦,有过无奈,但是最后还是走了过来,她的经验或许可以这样总结,“痛并快乐着”。相信许多带过小班的老师都会有这种感受和经历。陪着孩子走过成长的岁月,共同建立那些美好的回忆,见证成长的足迹,是每个做教师的人的骄傲和荣耀。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因为我们在将爱进行传递,将知识洒遍人间。
明智的教师都知道,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他们学会独立生活的本领和方法。要学会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唯一的办法就是动手去做。保护孩子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掌握独立生活的本领,养成良好的习惯。众所周知,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学会良好的技能需要更长的时间,也需要我们老师更多的耐心和正确方法的引导。在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的过程中,我们或许要明白和确定我们该以什么样的角色出现,以什么样的价值观作为主导,这都是一个有待认真考虑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作为教师,不管是幼儿阶段的启蒙教师还是更高阶段的教师,我们在教育孩子时,都应该是作为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一个支持者、指导者、引导者的身份和角色出现,给予孩子最大的尊重和理解以及支持,从而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生活和学习。
讨论中浙江的葛老师曾提到,“现在的小孩凶也不是,好点不听你的”,针对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是正确的?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在线的园长和老师们又展开了精彩的讨论。从分析教学活动设计的合理性到教师的教学技能再到孩子自身存在的个体差异性,老师们最终认为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关注和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允许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犯错,给他们成长的时间和空间。每一次跌倒后的再爬起,都是孩子成长的见证,孩子经验的积累和建立,我们要试着去理解生命之初勇于探索、勇于尝试的宝宝们,为他们提供我们所能达到的最好的教育。
一辗转的功夫,我们又从个体差异性谈到了教师,陕西同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么样能使老师在组织活动中始终保持着愉快的心情呢?”老师们的回应焦点从一开始的心理调适方法到快乐传递循环(孩子开心——老师开心——园长开心——家长高兴、满意)再到园长工作。新疆李园长帮我们总结出了这样一个快乐传递的循环系统,“园长开心,老师开心,孩子开心她们是相互关联的。”并提到“园长一定是幼儿园的情绪调节器,做好了不容易”这样一种观点,得到了群里老师的积极回应,“幼儿教师的工作累、苦、不受重视,还得不到园长的谅解”这是老师们闹情绪的一个原因所在,为此作为园长,我们“要善于找到老师的闪光点(新疆李园长)”,重视教师,体谅教师,并发挥自身的作用及时数到教师的情绪。当然作为教师,我们也要理解园长,体谅园长的工作安排,帮助园长搞好幼儿园的教育,为此,就需要园长和教师之间能有一个良性的沟通途径和沟通方式。做到相互理解,相互体谅,我们的工作幸福感才能倍增。最后李园长还有一个非常谦虚的建议:“亲爱的园长们要想使自己心情愉快,首先要让老师们自信,老师的自信来自于您对他的评价。尝试着去欣赏我们的老师吧。老师们一定会带给您惊喜的。呵呵,不一定正确。可以与大家探讨。”
讨论最终回到我们的主题上,面对新生入园,我们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培养孩子的常规习惯,帮助他们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河北胡老师建议,小班老师嘴要勤,多说,多指导,多提醒孩子,孩子最终会形成好的常规的。还有老师提到“怎么样能使孩子在2到3天就适应他们的新老师?”另有老师问道“为什么有些老师让孩子们做好就做好,为什么有些老师用任何办法孩子都做不好?”关于这些问题,我们再一次展开讨论,站在园长角度,新疆李园长说道“开学前可对全园教师进行团队打造,很有效果的,可增加幼儿园的凝聚力”,广东的黄园长说道,“新老师要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在孩子面前展示。如:跳一段舞蹈或者讲一个精彩的故事来吸引孩子,得到第一印象很重要。”园长们的建议都很好。站在教师角度,老师们也是不甘示弱,提出了他们建议和方法,比如:家长开放日、集体活动、家访、送礼
物等等。园长和老师们的建议以及方法都是一个不错的执行方案,关于幼儿常规习惯的培养和养成,我们认为这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而是需要我们长期耐心的督促与指导。这让我想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流传在教育界的至理名言。习惯也如此,因为良好习惯的养成要比良好技能的掌握难得多。一个小时的讨论时间很快就过去了,非常感谢各位园长和老师们的积极参与,使得我们的第一次讨论圆满成功。尽管我们的主题似乎并未深入展开,讨论时间就到了,有些不是很尽兴,不过没关系,我们要在前进中不断地摸索前进的方法,寻找更好的成长途径,只要努力,就有进步。只要进步,总有空间。我相信我们,也相信各位园长和老师,愿意与大家一同分享自己的学识和快乐。有分享的地方就有快乐,因为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有了分享,才变得绚丽多彩。列夫·托尔斯泰说:神奇的爱,会使数学法则失去平衡。两个人分担一个痛苦,只有一个痛苦;两个人分享一个幸福,却可以拥有两个幸福。因为爱迪生的分享,光照亮了整个人类;因为梵高的分享,梵高的朋友更在“向日葵”里感知燃烧的友情。他们用传奇的经历证明了分享可以改变世界。我相信,懂得分享的我们成功路上不会孤单,分享让你我不再孤军奋战,分享让我们凝结团队的温暖和力量,朝着梦想前进。分享,是心与心的交换;分享,是情与情的传递!分享,让我们从此多了一个世界,让我变成我们。你哭的时候,有人分担;你笑的时候,有人分享。
第二篇:中班幼儿常规习惯培养
中班幼儿常规习惯培养
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因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要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
常规习惯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教育。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育中的重要内容,常规教育也是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在幼儿园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那么常规教育是必要的。常规就是需要经常遵守的规则和规定。一些学者对常规的理解各有不同。有的人认为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而有的则将“常规”视为规定,认为幼儿应该遵守各种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及顺序的排列,基本上每天的作息时间是不变的,什么时间上课,什么时间睡觉,幼儿每天进行着相同的生活习惯,习惯了,老师就好带班了,教学任务便会很顺利的完成。
如何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的教育
在一个班上如果没有很好的生活常规,这个班将会是乱哄哄的,同时在这个小细节上也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每当一个幼儿在家过了一个暑假以后,回到班上就会肆无忌惮,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在后面提醒着他们,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你想要他们完完全全地去遵守幼儿园的常规生活,那是不大现实的。因此,我们只有在不同情况下对孩子进行不同的方法让他们慢慢改变。
(一)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是指对幼儿的良好品行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巩固其良好品行的教育方法。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
(二)引导法
故事引导法实际上也是一种榜样教育,但这种教育方法主要是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启发幼儿向文艺作品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教师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比如:我们为了培养幼儿爱惜粮食,在餐前活动中向幼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我们经常采用幼儿最喜爱的形式(讲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我发现班上幼儿扔饭菜的行为明显减少了。为了强化教育效果,我们有时还组织幼儿模仿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使幼儿在游戏的模仿实践中学习和养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品质。
(三)生活体验欣赏法
生活体验欣赏法是指经常组织幼儿进行生活方面的自我服务活动,在活动达到目的之后,组织幼儿观赏和评价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从中欣赏规范生活的美感和进行良好的情绪体验。当幼儿能够正确欣赏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时,不仅会对生活常规教育要求产生迎合的心理,而且能够使幼儿获得成功感,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比如:秋天到了,幼儿盖的已经转换为毯子了,我们就利用这个时候让幼儿自己在起床之后学会整理床铺,将毯子叠好,当幼儿通过自己的小手把毯子叠整齐,使休息室变得整洁时,我们再组织其他班级的幼儿来参观,使班上幼儿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自豪感。这种良好的生活体验欣赏教育对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巩固法
行为巩固法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在行为巩固教育时,教师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
行为巩固法有定期检查、评比、值日生活动等等。定期检查有每日的晨检,在检查中对常规行为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对常规行为较差的孩子个别帮助。评比可以每日一次,也可以每周一次,对评比中行为表现突出的儿童在墙报上贴上五角星,使其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以激励其他幼儿学习。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家园合作的关系,让每位家长极力配合好我们的工作,这种合作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幼儿在园一天,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组织、有计划的学习、游戏,而每次活动都有具体的要求,是幼儿在园内动静交替,轻松愉快的度过一天,而幼儿一旦离园,在家长的呵护下,往往会忘记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等等。总之,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方法很多,以上这些方法是从繁多的教育方法中提炼出来的,并经过许多幼教工作者的实验,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和较大的推广价值。
第三篇: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如何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同步教育
小一班
一、家长应走出家教误区。
首先,家长要明确教育孩子的责任,明确家庭教育是终生的,幼儿园教育是暂时的,更要明确幼儿期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有家长会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无论孩子的身心发展或行为习惯培养都应由幼儿园负责,极少甚至从不过问孩子在园的行为表现,还有的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都推给幼儿园。要知道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行、态度,都在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其次,家长要明确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必须严爱有度和严爱结合,科学地爱孩子。在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上,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严厉苛求,对孩子的差错对辄训斥;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无理要求百依百顺,无原则地迁就,过分溺爱放纵,这都会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和习惯。要知道爱不能代替教育,严格要求是爱的体现,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有些人过分严格,有些人过分迁就,这两种情况都应当避免。”再次,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勿只重知识,轻个性行为发展。
二、家长要积极配合,与幼儿园教育同步。
首先,家长要密切、主动地配合班里教师实施教育计划,正确要求和教导孩子,创造条件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促进,巩固教育成果。如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上的要求,要家园一致,给孩子明确的生活准则,培养其良好的习惯。其次,家长要多与班里教师联系,主动沟通,不但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也把幼儿在家的表现如实地反映给老师,共同协调配合,针对孩子的优缺点,及时给予表扬或纠正。
幼儿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
小一班
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不可避免
地就会出现一些娇惯与溺爱的现象。有的家长过多地强调“利己”与“学习”,却忽略了“有才无德行不远”的道理,从而导致了大部分幼儿养成霸道、自私的个性,这样对孩子是一种伤害。毕竟孩子要独立,要步入社会,要有自己的生活范围,如不能礼貌地与人交往,就得不到一个和平友爱的生活环境。因此,我们认为礼貌教育要从小抓起,将文明礼貌的行为渗透在一日生活中,这样对幼儿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是非常必要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具体做法:
幼儿的生活范围不仅是幼儿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环境就是家庭,我们
不能忽略家庭环境的影响。教育家朱庆澜先生把家庭环境称之为“家庭的气象”,认为只有把全家所有成员都教好劝好,整个家庭形成一个“好样子”,幼儿自然就会学好,可见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在一个和谐、友善、礼貌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具有优良的个性品质。这就要求家长首先要做到、做好讲话和气、文雅、谦逊,不讲粗话、脏话,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总之,培养孩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品质,必须长期坚持,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渗透,给孩子创造一个文明礼貌的优雅环境,从而实现对幼儿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
第四篇:幼儿常规培养
常规是指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以及要求孩子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所以常规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常规教育的重要性。那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常规呢?
本班存在常规的问题:
1.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活动中都表现出很强的参与热情,自我约束能力还要进一步的提高,从日常的学习生活观察,还不能从始至终地坚持良好的表现,经常出现控制不住自己的现象。如:急跑,不能认真倾听,说话嗓门大等缺点。
2.集体意识不强。由于全班绝大多数的常规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非常地疼爱,许多时候都是自己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导致孩子不会为别人着想,不考虑自己的行为会对同学或集体带来什么,没有自我约束的动力。
3.在区域活动和桌面游戏,规则比较死板。自选游戏中,则要保证给与幼儿充分的自由选择、自由探索、自由思考、自由表达的权利。
常规教育的目标:
发展学习适应能力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我们要尤其注意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1、晨间接待(1)
教师在活动室门口热情接待家长。询问幼儿在家情况,叠放好幼儿衣物;接待孩子和家长要热情。如在室活动,教师要在活动室门口迎接孩子,不做与晨间接待无关的事情。
(2)教育幼儿有礼貌并使用礼貌用语。如问:“老师早上好,爸爸或妈妈再见。”
2、区域活动常规:能安静地参加活动区活动,能实现同伴间的交流合作,并有次序的收放玩具。
3、早操
(1)按时出操。
(2)教师精神饱满,不穿裙子,不穿高跟鞋(3)幼儿有良好的做操秩序,动作整齐、规范。
4、饮水
(1)幼儿新陈代谢旺盛,保育教师应提供幼儿随时饮水的条件。保温桶应始终有适宜温度的开水。
(2)
随时关注班级饮水桶内水量和水温,保证幼儿随时饮用水,每次消毒前,应将机动的杯子取出供幼儿随时饮用水。
5、坐的常规
(1)会搬椅子,一手握椅背,一手托椅身,轻拿轻放,转椅子时要拿起椅子摆好再坐下。放椅子时不能有声音,知道爱护桌椅。
(2)上课坐姿:双脚自然并拢平放。双手自然摆放,长时间坐着可以轻轻靠在椅背上。
(3)绘画、写字坐姿:上身与桌子保持适当距离,双脚自然平放,上身不歪斜,眼物距离适当。
(4)、避免不正确坐姿:斜靠椅背;斜趴桌子;坐时翘脚;驼背坐。
6、卫生常规
(1)正确使用餐具,一手扶碗,一手拿勺,会使用勺进餐。
(2)一口菜、一口饭地进餐,不把菜全部倒入碗里,不急也不慢,不剩饭菜,不洒饭菜,保持桌面、地面的清洁。
(3)安静、专心地进餐,不东张西望,不大声讲话,不讲长话。
(4)用餐巾擦嘴,轻拿椅子坐到指定地点。安静活动,不影响他人进餐。
7、离园
高度负责,把每一位幼儿安全交给家长,不准出现幼儿自己离园、离班被陌生人接走的现象,有陌生人接幼儿时,首先与家长取得联系,确实得到家长同意,并请陌生人在交接记录上签字后,方可把幼儿交给陌生人,慎重对待有特殊家庭背景的幼儿离园。
具体措施
1、及时发现及时利用谈话时间对幼儿进行节约用水等勤俭教育,督促幼儿及时关紧水龙。通过与家长交流探讨,家园共同配合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走路习惯,在平时活动中,利用值日生,时常督促幼儿慢走。
2、小桌长监督,组织本组幼儿评选当日吃得好的幼儿,并给表现突出的组加奖红旗,看哪组的红旗多就可得到“流动红旗”。
3、家园配合,让幼儿形成家园一致的饮食习惯,通过评选“小红花”“小红点”,逐步提高幼儿的饮食速度,改正幼儿的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
4.每周五组织幼儿评选“本周之星”,激励幼儿遵守班级各项常规。5.自理能力培养:让每个孩子知道自己很能干,自己的事自己做,并向幼儿进行友爱、谦让的教育。
6、继续进行课堂常规培养: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见解,声音响亮;不随意与旁边幼儿说话.7、让幼儿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绘画、剪纸、书写等活动,主要是使幼儿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并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以利于孩子以后能适应上课的时间要求。又如,多给幼儿讲一些故事、童话、诗歌等文学作品,养成静坐、倾听的习惯,为入学后进行正规系统的学习打好基础。
(六)家园共同,共抓通例 幼儿教育是家园两边面结合的教育,通例教育亦是云云
1、背景 幼儿教育是根蒂根基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一个人受教育起首就应是从幼儿期间开始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不仅要教授给幼儿丰富的知识;更应该塑造幼儿规范的言行,使他们养成杰出的日常行为规范拥有一颗年轻心的我,永恒充满了夸姣的胡想,会把教育学中学到的知识都运用到现实工作中,谨记一句“不克不及伤害孩子,要尊敬他们”于是,对孩子就缺乏了要求,半日活动下来不仅本身很累,而且成效不好
一个班的通例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社团一日活动的质量通例教育对于包管幼儿健康和杰出的情绪,使幼儿学会适应生活并具备初步独立生活能力,形成杰出的行为、进修习惯,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是通例没有建立好,幼儿没有办法形成杰出的习惯,教师也因在社团各环节活动中要分离精力去维持顺溜而影响活动的质量以是,通例培养是教育历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出格是对于刚入园的幼儿,尤其重要
2、案例描述场景一:讲授活动已开始,可班里的孩子照旧很浮躁,最外在的体现就是没有平静“倾听”的好习惯比如:操作活动时,幼儿争先恐后抢本身喜欢的质料,个别没有达到目的孩子会开始争端;教师出示图片后马上声音细小私语如许,就导致其余同伴没有办法听清楚,造成活动中通例混乱对于这个现象,我很焦炙在思考过往后,我在活动中更注重对幼儿进行“倾听”习惯的培养,并在一日活动中设计了些小游戏来培养孩子平静倾听的好习惯天天我请五个孩子分别来和教员说一句悄悄话,之后由教员或者可以由幼儿本身来演出哑语,用动作和口型来让大家猜他说的是一句什么话在旁人演出的时辰,教室里平静患上鸦雀无声,孩子们都听的出格当真,看的出格仔细,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字眼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小环节,他们把它当做了一个平静的游戏,在这个游戏里,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了分享和倾听的乐趣场景二:桐桐小伴侣是我们班一位伶俐、令人喜爱的女孩子她性情非常非常的倔,每次睡觉的时辰总是不脱鞋子,其实她不脱鞋子的首要缘故原由是不想睡觉一天,又到了昼寝时间,望着小桐桐,我灵巧的心思一动,于是对小桐桐说:“桐桐,你看你的小鞋子走了大半天了,疲劳了,跟你一样到时间睡觉了,我们让它也睡觉好吗?”小桐桐惊讶地望着我,恋恋不舍地将鞋子脱下来,谁知,她一脱下鞋子就把鞋子拿住不放,并把鞋子带到了睡间,无论我怎么哄也无济于事第二天又到了睡觉的时间,我看到桐桐小伴侣很自觉地将鞋子脱了下来,并跑过来对我说:“潘教员,潘教员,我把鞋子脱了,让它苏息了”于是我乘机表扬道:“桐桐,你真棒,可是小鞋子睡觉之处在外面,瞧,其它小伴侣的小鞋子都放在外面,我们也一起来把你的小鞋子排列队,好吗?”没想到,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桐桐很爽直患上答应了,并将本身的小鞋子放到了外面
三、分析幼儿杰外出为习惯的培养应从日常小事抓起,以上情景的呈现分析缘故原由有以下几点:
案例
(一)中我采用了迁移法 我设计了一个“悄悄话”游戏,这个小细节不仅可以调治好他们的游戏后兴奋的情绪,吸引她们的注重力,也是培养他们倾听习惯的一个小细节案例
(二)中我给孩子充实的、重复实践的机会充实的、不停重复的实践是建立杰出班级通例的关键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分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进修活动,此中包孕口腹、睡眠、盥洗、游戏、进修和来往等内部实质意义,从而获患上“在什么时辰、什么情况下该如何做,不应如何做”的认知体验,慢慢形成一系列正确的行为体式格局,并在重复的实践中患上到巩固,进而慢慢养成杰出的班级通例
四、反思 家喻户晓,要弄好一个班级,起首就应建立杰出的通例杰出的通例不是一旦一夕的教说就能养成的,需要持之以恒需要我们教师精心肠引导,发现疑难题目及时处理完成,如许才能制止一些不良行为的呈现,杜绝类似情况的重复呈现幼儿的通例培养应渗入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下面我结合本身现实的工作体会,就小班幼儿杰生人活通例的培养,谈谈本身的一些心患上,供大家一起会商
(一)要乞降规则应切合孩子现实
各班的通例要求应从孩子的春秋独特之处起航,分阶段提出9月份孩子刚入园,可要求孩子在教师的示范提示下初步进修按教员的指令(如铃声)进出活动室,收放皮球(如某一段琴声)告诉幼儿活动要开始了,赶快回到本身的位置上去另外,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吃完本身的一份饭菜10月份,要求幼儿习惯于听铃声干工作;把失在地上皮球捡起来;脱离活动室特殊情况把本身的小椅子轻轻摆放到本身的位置上,会用小勺吃完本身的一份饭菜,乐意在班上昼寝,不依赖某种物品睡着等等每项规则,一点儿一滴,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略到复杂,由边教边帮到慢慢学会独立完成(二)建立平等的师生瓜葛
在通例建立时,起首教师应从长期自居的“领导者”、“批示者”的王座上走下来,从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的束厄局促中走出来,不要板着面貌“发圣旨”,给孩子以平等、公允、合理的受教育环境教师可把对孩子的要求在一个平等融洽的环境中提出与孩子们共同会商
(三)让孩子参与通例的制定
要让幼儿主动进修,最重要的就是让幼儿主动思考让幼儿参与通例制定的历程现实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历程例如:昼寝前要叠衣服,有的孩子在床上、地上叠衣服,很不卫生捉住抵牾,可以社团幼儿会商:应该在哪儿叠?怎样叠?由于是幼儿认识的工作,他们纷纷划策想办法,并要求到前面示范以是说,幼儿本身出的主意比教员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四)给孩子充实的、重复实践的机会
充实的、不停重复的实践是建立杰出班级通例的关键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应尽最大的起劲创造条件,为孩子供给重复操练的机会,无论在态度上照旧体式格局要领上,都要有足够的耐心,万万不要抱有“教你做,等你做太烦、太慢,不如本身做来患上快、省事”的设法,不自觉地褫夺孩子们进修生活的机会
(五)模范的示范作用
孩子的仿照性强,思维具体型象,教师、家长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都是他们进修和仿照的模范孩子感触感染着四周所发生的一切,他们不仅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还会像镜子一样在步履上一板一眼地体现出来是以,在起居中,我们必须不时、事事、处处规范本身的言行,检点本身的举止,要求孩子做到的,本身起首必须作到,起劲做孩子的表率同伴间的影响力对孩子的发展具备不可揆度的作用有时捉住起居中的点滴小事,驾驭好教育时机,让孩子想、孩子进修、孩子教孩子,这也是通例培养中的有用要领教师要与家长加强接洽,宣传班上的通例轨制及其意义,让家长在家要求幼儿像在园一样,规范本身的言行,并任何时间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体现,使幼儿在家、在园言行相符具体的作法可采用“家园接洽簿”、“家长信箱”、“召开家长会”等等来紧密亲密家园的接洽,增强家园共同不然,幼儿在园刚形成好的行为习惯,一回到家里又不坚持,如许一紧一松,很难达到教育目的 心理学家研究表白,人的一生中一些最重要的习惯、态度、偏向往往是在六岁前培养起来的 “三岁定六十”,这句话通俗地说了然这个原理培养幼儿杰出通例习惯势在必行,教师应按照幼儿自身的独特之处,要从点滴开始,周而复始、按部就班的进行用我们的爱心、细心、耐心、恒心去催化他们,运用种种孩子乐于接管的要领,把通例转化为他们的自觉生活习惯,从而形成杰出的通例,使幼儿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第五篇:幼儿智能数学
《幼儿智能数学》特色课程介绍
一、课程特色
吸收了国内外数学教育的精华,浓缩了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精髓,将幼儿数学95%以上的数学知识点实现了全程操作和师生有效互动,最大限度的挖掘幼儿数学思维的潜能,更好的促进孩子逻辑思维发展,让孩子轻松走进数学殿堂,为入小学乃至终身的学习奠定扎实基础,是我们和家长共同追求的目标。
1.让孩子在玩中学。在操作游戏过程中,通过听、拿、拼、摆、插、组合、拆分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手口一致能力。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2.让数学更直接、形象、具体、直观。解决了幼儿形象直观的认知特点和抽象性、逻辑性强的数学特点之间的矛盾,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在感知中理解,在理解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创造。从根本上解决了幼儿数学难教难学的问题。
3.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智能数学》通过各种游戏操作,让孩子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让孩子愿意学。让他们开开心心学习,在快乐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4.让孩子的思维更广阔。在操作游过程中将孩子的思维发展到最大化,体现多学科渗透,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发展。
5.锻炼孩子学习能力。充分体现“低、慢、多、高”的教育原则,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6.提高孩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操作游戏过程中,孩子主动地就会想出各种办法让游戏更有趣精彩,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用书与教具
与幼儿用书配套。每册为教师精心设计了每个知识点的活动安排。每个活动安排可分为: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小结、活动延伸、活动提示、生活中的数学7个部分。叙述准确、指导性强,是老师教学的好帮手。
三、幼儿用书与学具
《智能数学》共分3个年龄段(3-4岁,4-5岁,5-岁),每个年龄段分为上下学期。教学目标指向明确,难易程度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画面生动,贴近幼儿生活。《智能数学》学具包含计数板和棋子,棋子共160颗,整齐排放在塑料盒子中。分有6种颜色,圆形,其中一面是动物、植物、交通工具图案和常见的数学符号。盒面上印有数字1-100,为数字表,作用是:认识数字,10以内点数、倒数等等。
四、教学指导光盘
教师入门指导光盘(一张):初如本门课程者可严格按本盘指导入门,可以取代教师初级培训。示范课光盘(三张),给每位老师以智慧启迪。
五、培养了幼儿必备的基本技能
1、会听:学会倾听,感受快乐,培养兴趣。(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2、会看:学会观察,乐于观察,发现规律,对周围事物感兴趣。(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3、会想:愿意动脑,培养好奇心。(训练孩子的思维反应能力)
4、会说: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述简单的事情。(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5、会做:学会按规律操作,培养动手兴趣。(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
6、会用:能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应用能力)
7、会收:协调动作,学会整理材料、用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六、课程优势
1、有利于幼儿全程操作学习;
5、有利于幼儿大脑的发育和潜能的开发;
2、有利于幼儿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
6、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3、有利于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
7、有利于数学的幼小衔接。
4、有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