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的典型营造手法

时间:2019-05-13 09:37: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典园林的典型营造手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典园林的典型营造手法》。

第一篇:古典园林的典型营造手法

古典园林意境的典型营造手法

古典园林的造园过程中,一般要通过三个创作境界。即“生境”、“画境”和“意境”.首先是“生境”,生境就是自然美。园林的模山范水,取局部之景而非缩小。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相通,全园生动。其次是“画境”,所谓画境就是艺术美。即将自然和生活素材通过取舍、概括,经过艺术加工,使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最后是“意境”,即使用多种艺术手法,从“生境”和“画境”升华,感受到美的境界。在传承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上的典型手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咫尺山林,小中见大--有限的空间创造无限的意境

计成《园冶》说:“多方胜景,咫尺山林”;文震亨《长物志》也说过:“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咫尺山林式的园林造景其实就是把大自然的精华浓缩在有限的空间中,用以追求无限的意境。小中见大,则是调动景物与诸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反衬等手法的运用,造成视觉上的错觉和联想,合理利用比例和尺度等形式法则来构建空间,以达到在感官上扩大有限空间的效果。中国画的创作中经常使用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手段,这同样也是体现园林意境的重要手法。中国山水画以“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给园林创作以极大启示。通过把大地山川等自然景色浓缩在园林中,创造出无限的意境。园林中的大小是相对而言的,即以有限的面积,创造无限的空间。园林中常常利用空间组合关系的变化来造成“小中见大”的错觉,如采用园中园的方式来创造和扩大空间:通过园林建筑、园墙、假山、植物等分隔空间;利用多种题材进行组景,使空间愈见其大。陈从周先生指出:“中国园林,往往在大园中包小园„„它们不但给园林以开朗与收敛的不同境界,同时又巧妙的把大小不同,结构各异的建筑物与山石树木,安排的十分恰当„„耐人寻味。”

欲露而藏,含蓄有致--藏露得宜,平中见奇

在园林中,不论是近景还是远景,高大的楼台还是小巧的亭榭,全部袒露,一览无余总不如半藏半露显得含蓄、深远。我国古典园林吸收了中国画含蓄有致的创作方法,反对一览无余,主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愈露先藏的抑景手法。它介于隔和透之间,园内景物之间互为联系,同时又互为掩映。这样,就能构成层次丰富、境界深幽、情趣无穷的城市山林胜景。如苏州拙政园,其藏露得宜,平中见奇。进门是一座假山,挡住视线是为藏。穿过山洞,至远香堂南的山池,主景隐约可见,是半藏不露。至远香堂,主景映人眼帘,是为露。这样就能使园内景观层次丰富、意趣无穷

实中求虚、虚实相生-建筑布局虚实相生,有助于意境的提升

中国画家常用“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来说明疏密、虚实关系在绘画构图中的重要性。园林景物的布置,也要注意有疏有密,有虚有实,使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空间处理上,闭合是实,开敞是虚。虚虚实实,变幻莫测,可以加强艺术效果。如颐和园的前山建筑较为密集,是为实;后山建筑疏落,是为虚;这就使全园疏密有致。杜甫草堂陈列馆一带建筑密集,而树林内水池边仅点缀亭榭,建筑相对疏落,也形成了虚实对比。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经常采用实中有虚的艺术手法,来造成视觉上较大的景深。如在狭窄的天井侧面,隔断和粉壁墙前,种植芭蕉等绿色植物,搭配假山奇石,使之构成一幅立体画面,用来打破视野上的局促感。另一种即景墙开窗,透过墙内观看,墙外景色半隐半露,被引入了园内,加强了景深的空间感。再有假山留洞或者在墙上做一个假门,造成别有洞天的错觉,取得特殊的效果。

比德畅神、人化景物--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深化园林意境

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大树上的一颗硕果,它和我国古代哲学、美学思想以及伦理道德等密切相关。因此,一些文化典故、神话传说便很自然地反映到园林之中,成为园林主人表达他们人生理想和道德情操的手段。“比德”说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自然审美观点。所谓“比德”,即将人的道德情操比附于自然山水,使自然景物的属性人格化,人的德行操守客观化。在此,“比”即为比附、比拟、象征之意,“德”意为伦理道德、品行操守、思想品性。“比德”就是将自然山水所具备的某些自然特征和规律,比作人应借鉴的优良品德,即把山水美与人的良好品德等同起来。两者相互比拟,通过这种相互比拟使主观和客休交融在一起,从而使审美者在欣赏山水美景中得到思维上的陶冶,获得美感。所谓“畅神”,实际上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就是指欣赏者凭借自然山水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精神方面和思想角度得到满足和放松,使主客体之间达到高度融合,纯粹达到情感的抒发和精神的畅游。文人们在园林里堆山理水、栽植花木,不仅仅是为了创造完美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在园林景观中“比德”,保持君子清净高洁的品格,以山水木石的高洁品性自喻;他们要在其间“畅神”,让自然的飘逸之气充溢内心,使之超脱尘俗,以实现“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的“大我”.水,生命之源,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要素。古人称水为园林的“血液”.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无园不水”之说。水,晶莹剔透,柔媚且强韧,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想象,是园林中最富有生气的因素。园林无水则不活,无论走进哪个园林,人们只有看到水,才会真正体会到园林之美。有水,园林就更有生机;有水,园林就更显意境。园林中的水寄托着我国古圣先贤的思想,也启发陶冶着我们后来者的心智,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水,因其形而彰显其美。园林之水,贵在曲折,形曲则意深。曲水流觞是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一种别具风格的形式,指古代文人们聚会于曲曲弯弯的水溪旁,以羽筋盛酒其中,任其在曲溪中漂游,人们沿溪而坐,当酒杯停在谁的座旁则饮酒作诗,有作诗饮乐的意境。“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灌吾足”,君子处世,遇治则仕,遇乱则隐。用水清灌缨比喻明世则仕,用水浊灌足比喻昏世则隐,意思是劝屈原大夫随波逐流,不必过于执着,意欲可见一斑。水之意还体现在她的生机无限、孕育生命。水而植荷,生意盎然。一方面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调;另一方而体现水融万物,生生不息的意境。天地之美,园林概之;园林之美,理水载之。理水浓缩自然,有美、有德、有情、有意,大美不言,尽在理水之中。

楹联题记、点景明志-“文因景成,景借文传”

我国古代造园大师一般都具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他们非常重视在主要建筑物和山石景点上题名点景,以文学艺术的形式最终对园景进行画龙点睛式的勾勒和总结。其重要性可用《红楼梦》第十七回中,贾政道出的一段话来说明:“若干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非常明确的指出,园林中的山石泉流和楼台亭榭等形式自身,在表情达意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以楹联题额等文学艺术形式来表达,能比较恰当地表现出造园家及园主的精神境界和审美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文题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突出园林的主题。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突出整体园林的主题,代表性较强的有网师园、拙政园等。网师园取名“网师”,是由于园主人“宋宗元以‘网师’自号,并颜其园,盖托于渔隐之义,亦取巷名音相似也”.第二方面是点景。拙政园中部景区的荷风四面亭,悬额“荷风四面”,亭柱上书有对联:“四壁菏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亭中观赏荷叶·垂柳,清风徐来,荷香沁人,无比贴切;苏州留园的“闻木裤香轩”位于假山之上,旁边遍植桂树,中秋时节,月桂香飘四方,故取名“闻木裤香轩”,上书对联:“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读后似乎令人感受到桂花清新的香气,点明此处奇石·香桂的迷人景象。这些都是通过题咏、楹联等对园林意境起到点题的效果。苏州拙政园西部池岛转角处的扇面亭,其景名题点可称点景抒情的题名杰作。这个池边小亭,背衬青翠的小山,隔岸与凌波浮水曲廊相对,是常见的临水亭榭。但是由于题名”与谁同坐轩“,注人了特定含义,使意蕴得到了大大深化。此题名,源自苏轼《点绛唇·杭州》中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来表达园主与明月清风为伍的高雅情操,同时也包含了对苏东坡的崇敬之情。使这个极普通的水边景点意境顿生。

第二篇:浅析江南古典园林的空间手法

浅析江南古典园林的空间手法

在中国园林史的漫漫长河之中,江南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集大成者,凝聚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蕴涵着儒佛道的哲学以及中国传统山水诗画的艺术,抒发着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而在江南古典园林中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哲学与艺术的,无疑就是它那变化多端,层次丰富,引人入胜的空间了。在此,我将对其丰富多样的空间手法进行浅析。

欲扬先抑——在进入园中和主要景区之前,先用狭小、晦暗、简洁的引导空间把人们的尺度感、明暗感、颜色的鲜明度压下来,运用以小衬大、以暗衬明、以少衬多的手法达到豁然开朗的效果。江南古典园林就通过这一系列的对比手法,在空间上造成丰富的变化,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就如同我们从城市的街道进入园林,首先必须进入的是园林的建筑,往往几经曲折才进入园林的主体空间。这是空间上的抑扬顿挫,建筑在这里是一个从城市环境到自然环境的过渡空间,它为豁然开朗打下了基础。

曲折萦回——观赏路线不作捷径直趋,而是从曲折中求得境之深、意之远。各园都采用沿周边布置主游线的方法,如同在一幅山水长卷迂回辗转地逐个勾勒美景,采用多空间、多视点和连续性变化的空间组织方式,以发挥小园空间的最大观赏效果。

隔而不塞——各景区之间虽分隔而不闭塞,彼此空间流通,似分似合,隐约互见,形成丰富的层次和幽深的境界,这就是空间的延伸——小空间理景的重要法则。空间的延伸对于为有限的园林空间获得更为丰富的层次感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意味着在空间序列的设计上突破场地的物质边界,能有效地丰富场地与周边环境之间的空间关系,即“流动空间”。江南古典园林主要通过对空间的分隔与联系的关系进行处理,将其内部空间按照功能关系划分区域和院落,其中包含了若干个空间层次和主要景物。空间的延伸与渗透就使得分隔空间用的院墙、影壁、廊桥等与园林的其他部分融为一体。

远借邻借——借园外景物补园中不足,这是十分讨巧的扩大空间与景域的手法,如水池不种荷花,露出水面反映白云、彩霞、明月,这是俯借;芭蕉、残荷听雨声,则是应时而借;把远山、远塔引入视线,是为远借;作高视点俯瞰邻园景色,是为邻借。

尺度得当——将建筑体量化整为零,使建筑造型空透、轻盈,亭榭小巧,厅堂空灵,花木以单株欣赏为主,讲求杆、枝、叶、花、果都有可观。石峰置于庭院,盆景置于室内,都显示了对景物的环境烘托和空间尺度关系的成熟处理。得当的尺度可以给人塑造各种丰富的空间,或亲近,或疏离,或典雅,或静谧。

余意不尽——采用联想手法,拓宽景域的想像与感受:或把水面延伸于亭阁之下,或由桥下引出一弯水头,以诱发源头深远、水面开阔的错觉;或使假山的形状堆成山趾一隅,止于界墙,犹如截取了大山的一角,隐其主峰于墙外:或将进深甚浅的屋宇作成宏构巨制的局部。联想的空间手法,可以给人以丰富且独特的空间感受,本无其境,却有其感,是为一种极高明的空间手法。

第三篇:古典园林

山和水在人类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有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审美观。仁者何以乐山呢?因为山的稳重高大象征了人的憨厚,智者乐山在于水的清澈象征了人的明智。人类对山水的认识是园林观念形成的基石,借用老子对物质分类的认识,一种是原始自然物质,一种是以气为概念的人化物质,而园林建筑就是两者之间的产物,是一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再水一方。伊人在水,在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这又被称为西子的一湖碧水,自古以来留下了多少名媛,多少才女的身影。每当“月上柳梢头”的时候,人们就会想起生长在杭州的朱淑真,每当眺望“藕花深处”人们也会想起“词名远播”的李清照。(当然)栖身于西湖之畔的江南才女苏小小,更是让后世文人多发临水平吊之声。西湖园林作为江南古典园林的杰作,它既是爱情的多发地段,也是传奇的集散之区。

到底何为中国古典园林?其最初的形式是怎样呢?请看千古流传的古典园林。

一、千古流传的古典园林

(一)古典园林的界定

陈从周先生在《说园》中提到中国古典园林的概念:“中国古典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有人做,宛自天开”的境界。”

(二)古典园林的历史

1.殷商

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就有园圃囿等字,但这时的“园”或“圃”,则是蓄养禽兽的地方,逐渐成为帝王贵族的玩乐场所,如《史记》中记载:商纣王“后赋税以识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诗经》描述周文王有一个方圆几十里的灵囿,内有高台、池沼,灵囿内饲养了各种珍贵的动物、灵异的禽鸟。商纣王的鹿台是昏庸骄奢的代表,而周文王的灵囿是仁爱亲民的典型。

2.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周室衰微,各地诸侯纷纷割据称霸,建宫设囿以图游乐享受 1 的风气盛极一时。园林的营造,也开始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自然山水主题正式萌芽。而且在园林中勾亭建桥,种植花木,如《述异记》记载:吴王夫差“筑姑苏台”、“作海灵馆”、“建梧桐园”等,规模宏大,“崇饬土木”。吴王夫差为哄得美人开心,为西施修建姑苏台。为了增加情趣,夫差命人修建天池,池中放龙舟,舟上歌舞声辉。

3.秦汉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在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为神仙居住,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秦始皇迷信于传说,派人去寻找“长生不老之药”。之后历代的帝王都有这样的梦想,而这种迷信的心理慢慢的成为帝王营造园林的一种精神追求,开拓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构思。秦代建造园林,以模仿自然山水,开池置岛,布置出理想中的东海仙山。汉武帝在都城长安建造建章宫时,在宫中构筑太液池,在池中堆筑三座岛屿,并取名为“蓬莱”、“方丈”、“瀛洲”,以模仿仙境。此后这种布局成为帝王营建宫苑时常用的布局方式,中国园林中一池三山的模式由此确立,由此中国园林中“一池三山”模式开始确立。

4.魏晋

著名的西晋石崇修建的金谷园,园内珍宝无数、美女如云。绿珠是他最喜欢的歌妓,苏秀仰慕绿珠已久,有一天苏秀到金谷园做客,与石崇商量:“能否把绿珠让给我呢?”石崇没有答应,等到苏秀得势的时候,有一天帅大军把金谷园围围得水泄不通。石崇对绿珠说:我今天是因你而获罪啊!”绿珠说:“妾当孝死君前。”说罢纵身一跃,坠楼而去。唐代诗人杜牧经过金谷园时触景生情,写下《金谷园》一诗: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早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花落犹似坠楼人。

5.南北朝

寒山寺始建于南朝梁代,位于苏州古城的枫桥镇。听钟声烦恼清,寒山钟声名扬中外。传说唐代诗人张继落榜之后,途径枫桥,月落无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6.唐宋

唐宋时期是文人荟萃的时代,文人园林在唐朝开始兴起。成都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 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辗转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他的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筿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

7.明清

始建于清代的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汲取江南造园手法和意境修建而成,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二、古典园林的类型及构景技巧

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皇家园林的园主为帝王,私家园林的园主则为贵族、官僚、文人、商贾等。寺庙园林主要是用于宗教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

(一)类型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的营造,反映出统治者正事之余追求奢侈极欲的物质和精神享受。“移天缩地于君怀”,或朱珠碧瓦,以满足帝王统一的思想;或一池三岛,以沉溺于海外仙山的幻想。例如,颐和园、圆明园、避暑山庄、故宫四大花园。

2.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的功能主要是满足官僚、文人、富商的生活享受而建的,私家园林则创造一种暗香盈袖、月色空庭的闲适安宁,体现山林隐逸的意趣和远离尘嚣的追求。例如,沧浪亭、拙政园、沈园、留园、耦园。

3.寺庙园林

寺庙园林突破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分布上的局限,可以广布在自然环境优越的名山胜地。正如宋赵抃诗道:“可惜湖山天下好,十分风景属僧家”。也如俗谚所说:“天下名胜寺占多”。寺庙园林的选址多在自然环境优越的名山胜地,自然景色的优美,环境景观的独特,天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高度融合。例如,苏州狮子林、曲阜孔庙、寒山寺。

4.公共游豫园林

公共游豫园林指的是具有天然景观特点,并逐渐开发建设成为有大量著名游览点,带有公共性质的游憩场所,在性质和风格上与皇家 园林和私家园林异趣,又与纯粹的天然风景有区别。例如,西湖园林、上海豫园。

(二)构景技巧

虚并不意味着无,与“无为而为”一样,“非实而实”的虚,所产生的意境,给人更为广阔、幽远的遐想。园林中若以亭、台、轩、榭、栏杆、廊椅等代表为实景,那么影、帘、屏等则象征着虚。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相衬,从而产生更完美的结合。

1.实景

(1)亭

亭,在古时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

亭即停止,是供游人休息、纳凉、避雨与观赏四周美景的地方。亭不设门窗,有顶没墙,四面迎风、八面玲珑。其形态千态百姿,丰富多彩,其形象婷婷玉立,可使山水增色。

亭在园林中必可立足观景,在选址时,它四周必有颇具特色的美景,且所选的观赏角度、观赏距离也是最佳的,故亭素有“园林之眼”的美称。

“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释名》)园中之亭,应当是自然山水或村镇路边之亭的“再现”。水乡山村,道旁多设亭,供行人歇脚,有半山亭、路亭、半江亭等,由于园林作为艺术是仿自然的,所以许多园林都设亭。但正是由于园林是艺术,所以园中之亭是很讲究艺术形式的。亭在园景中往往是个“亮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山水之间,有亭可憩,方能渐入佳境,苏轼说:“唯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张宜诗云:“江山无限景,都在一亭中。”在江南一座亭可能就是一部传奇。在岭南,至今还能看见十里长亭,长亭外,古道边,芳

草碧连天。

(2)台

用土筑成的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筑,台,观四方而高者。――《说文》岭南潮州,明代有凤凰台,夏日里,登高而歌,朗吟独酌,江风阵阵,无限快意。成为观赏韩江风光绝佳之地。琼花台在佛山梁园,至今仍作为粤剧的舞台,频频演出。都说人生如戏,这戏又演给谁看呢?还是放翁说的好:人间万事消磨尽,唯有清香似旧时。

(3)轩

有窗的长廊或小屋等。轩与亭不同的地方是:轩内设有简单的桌椅等摆设,供游人歇息,一般来说,园林中的轩多为诗人墨客聚会之所,要求环境安静,造型朴实,并多用传统书画、匾额、对联点缀,能给人以含蓄、典雅之情趣。轩也多作赏景之用。

归有光的项脊轩实际上是一间破屋: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这样一座漏洞百出的老屋,却倾注了归有光的无限的眷恋。在他的眼里月光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4)榭

水边的敞屋称水谢。其特点:在水边架一平台.一半伸入水中,一半架于岸边,上建亭形建筑物,四周柱间设栏杆或美人靠,临水一面特别开敞。水榭的主要功能是用来点缀水景,供游人观赏水景,在旅游中亦常作茶室之用,游人在此一方面可休息纳凉,另一方面还可品茗观景,一举多得,所以它是驻足观赏水景的理想之地。

东莞可园中,有擘红小榭,这是可园的园主张敬修与宾客游园品尝荔枝的地方。张敬修虽行伍出身,却是品味极高的艺术家。荔枝乃岭南佳果,被誉为“果中之尤物也”,与红颜知己相携与荔枝树下,月在荔枝梢,人行香花间。可是,执手相看荔枝,擘红挽绿,那个美人是谁呢?张敬修有极高的艺术修养,可命运却让他带兵打仗,镇压红巾军时,兵败,被撤职,身负重伤,回可园。在广西征战途中,他认识一位红颜知己,此女颇具才情,做了张敬修的幕僚,张敬修负伤后,她也回到了可园。当时张敬修的慕客写词一首,词云:可人如玉,雪海香天金作屋。卷上珠帘,豆蔻梢头月子纤。平蛮幕里,记得羽书留粉脂。细马驮将,5

谁识参军是女郎。

2.虚景

(1)影

影在不同的环境中可以幻成不同的感触。在中国园林中,够景有虚实,而影则是虚景中的主要角色,看影可以使人产生幻想,留连其中,朱自清的作品从《背影》到《荷塘月色》中稀疏的美丽的倩影,能引人思考。

(2)帘

“花影压重帘”,帘在建筑中起到“隔”的作用,且是隔中有透、实中有虚、静中有动,因此帘后的美人可以引人入画。记得在“文革”中失去的数十封女作家凌叔化写给徐志摩的信中画的则是“帘影双燕”,毛笔小楷出之,文情令人销魂。

(3)屏

“屏”一般称为“屏风”,在空间中给人一种似隔非隔的感觉,从前女子的房中,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通道与视线。杜牧的《秋夕》 “银竹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十分令人向往。

三、古典园林的意境

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构成因素。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格》中有“三境”之说:物境、情境、意境。讲的是审美的过程,即由客观的“物境”进入主观的“情境”,然后在创造出理想的“意境”。人在审美的过程中心与物、情与景、意与物的交融。中国园林是含蓄的、自由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更有伤心之感。西方园林,更中规中矩,注重悦目之感。可见,“意境”则是心灵上的一种感染。

(一)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狮子林是苏州现存唯一一座始建于公元十四世纪中国元代的园林,它是由一位禅师为纪念他的老师而建造的。园内假山众多,各种造型奇特的太湖石遍布其上,其中有很多形状酷似狮子,因为佛经中如来佛主传经说法被称为“狮子吼”,故而这座由佛门弟子创造古典园林便有了“狮子林”这样一个名称。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叠石为山是模仿自然的主要手法之一,但像狮子林这样以假山为主来点缀 6

园林几乎是一个孤立,因而又有了“假山王国”之美誉。狮子林将山川的壮丽融入苏州古典园林特有的秀美独树一帜。和其他园林一样狮子林深居于闹市之中,从这个角度看去,可以明白苏州的古典园林为何又被称为城市山林。相传几百年前僧人们在这里打坐、修禅,而在园林主人的眼中,一座座奇峰如同名悬高势,更多的时候他们会点燃一炷高香,在群峰环绕之中参悟着俗世间的生老病死,天堂里的转世轮回。

1.景点欣赏

(1)燕誉堂

此厅是苏州园林中较为著名的鸳鸯厅。所为鸳鸯厅就是一座大厅内用屏门、挂落隔成南北两部分,从内部看似两厅相连,但布置相异,装饰、家俱、陈设各不相同,在功能上,前厅常为招待贵宾,内“堂”为密友聚谈,女眷欢聚的地方。

(2)立雪堂

堂中置落地圆光罩(俗称“一根籐”地罩,此罩似迷宫图案,苏州园林中有两只,此为其中之一)。堂名出自禅宗典故“慧可见达摩”。意在尊师重道。

(3)小方厅

东西两侧墙上有呈矩形的砖砌月洞,东窗外是素心腊梅,西窗外是称为城市山林的假山和林木。以窗洞、门洞为画框,观赏外面景色,称为框景。两幅“框景”,如两幅山水画,尽现造园主人的匠心,意境深远。

(4)指柏轩

两层楼建筑,指柏轩来自“赵州指柏”的典故。另一说源于宋代朱熹的诗句“前揖庐山,一峰独秀”;指柏轩体态高大,四周围廊,有栏杆围合。轩前古柏数株,并与假山石峰遥相呼应,为狮子林主景之一。

(5)见山楼

取晋代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意,故取次名。二楼有直通假山的通道,可谓依山建楼。见山楼的面积仅为指柏轩 的十分之一,既衬托出指柏轩的高大,又不与假山争高低,可谓匠心独具。

(6)花兰厅

面水而筑,前有平台。厅南14扇落地长窗,刻有唐诗各一首,厅北6扇长窗均刻有山水人物故事。厅内步柱不落地,柱端雕刻成花篮形状及梅、兰、竹、菊。厅中间设屏门4扇,南刻松寿图,北雕王同愈撰汉代仲长统《乐志论》。此为夏天赏荷的好地方。

(7)湖心亭

湖心亭有曲桥通东西两岸,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故又名“观瀑亭”。亭下四周,假山林立,树木森森,亭伫立水中央,池鱼跃波,垂柳拂水,生机一片,在此可环视全园景色。

(8)古五松园

院前用峰石遮蔽视线,使建筑半隐半现,展露头角,视线随人行转入院内顿觉开朗。清康熙时狮子林内有五棵参天古松,故狮子林又名五松园。

(9)真趣亭

亭内装饰金碧辉煌,绘有凤穿牡丹图案,雍荣华贵。还饰有“秀才帽”图案,寓意“秀才本是宰相苗”,鼓励认真读书,奋发向上,三面设吴王靠,饰有木刻狮子。在此小坐,可悉心欣赏湖心亭、九曲石桥、石舫、飞瀑和连绵的假山远景。

(10)石舫

人称“不系舟”。系二十世纪20年代最后一任园主所建,中、后舱均为两层。石舫四周安有86扇镶嵌彩色玻璃的和合窗。在设计上学习了西方,运用了圆柱,玻璃。从内部看出去,每个窗户都采用了框景的设计手法。

(11)暗香疏影楼

楼依湖而建,一层为通道。上楼南面可欣赏到园景大部,与问梅阁、五叠瀑布、听涛亭及400年的古银杏树组成园西部景区,古朴而幽静。

(12)飞瀑亭

此亭为卷棚歇山顶方亭亭南有瀑布自山顶飞流直下,亭中有石桌与四只石鼓墩座此可听水流飞溅声,但因山石树木阻挡,并不能看到瀑布故亭内悬额“听涛”,与湖心亭“观瀑”互相呼应。

(13)问梅楼

名字出自禅宗公案,是西部园景的主体建筑。筑于土山之上,阁前遍植梅树。(14)双香仙管

长方形单檐亭,屋顶与廊共用,三面围木制栏杆,亭内设汉白玉石台。此处,冬闻腊梅香,夏亦可闻荷花香,绿荫浓浓、古意盎然。

(15)扇子亭

扇亭:外形象折扇的扇面。扇形月洞,扇形吴王靠,扇形石台。置身其中,可饱览园景。

(16)文天祥亭碑

文天祥碑亭:亦名正气亭,亭内碑刻是文天祥狂草手迹“梅花诗”:静虚群动息,身雅一心清;春色凭谁记,梅花插座瓶。寓意:洁身自守的崇高品格

(17)修竹阁

跨涧而筑,方砖铺地,南北两侧有挂落、坐槛,设吴王靠,阁内北望,可见小溪蜿蜒于山间,曲折幽深,南望则见曲折错落的石岸围住湖水一泓,似山中小湖,颇含野趣。

(18)卧云室

凸字形,两层,上、下各6只戗角飞翘,造型奇特,苏州园林中独此一“室”。楼阁周围空间极狭,似在石壁重重的山坳中,“卧云”出自元好问诗句。

(2)造园手法

狮子林虽缀山不高,但洞壑盘旋,嵌空奇绝;虽凿池不深,但回环曲折,层次深奥,飞瀑流泉隐没于花木扶疏之中,古树名木令人叫绝,厅堂楼阁更是精巧细致,无愧为吴中名园。园以叠石取胜,洞壑宛转,怪石林立,水池萦绕。依山傍水有指柏轩、真趣亭、问梅阁、石舫、卧云室诸构。

狮子林的古建筑大都保留了元代风格,为元代园林代表作。园以叠石取胜,洞壑宛转,怪石林立,水池萦绕。主厅燕誉堂,结构精美,陈设华丽,是典型的鸳鸯厅形式;暗香疏影楼、扇亭等均各有特色,耐人观赏。

园内四周长廊萦绕,花墙漏窗变化繁复,名家书法碑帖条石珍品70余方,9

至今饮誉世间。

(3)堆山理水

游人穿洞,左右盘旋,时而登峰巅,时而沉落谷底,仰观满目迭嶂,俯视四面坡差,如入深山峻岭。洞穴诡谲,忽而开朗,忽而幽深,蹬道参差,或平缓,或险隘,给游人带来一种恍惚迷离的神秘趣味。

园内水体聚中有分。聚合型的主体水池中心有亭伫立,曲桥连亭,似分似合,水中红鳞跃波,翠柳拂水,云影浮动,真是“半亩方塘一镜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水源的处理更是别具一格,在园西假山深处,山石做悬崖状。一股清泉经湖石三叠,奔泻而下,如琴鸣山谷、清脆悦耳,形成了苏州古典园林引人注目的人造瀑布。

(4)植物配置

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基调是以落叶树为主,常绿树为辅。用竹类、芭蕉、藤萝和草花作点缀。通过孤植和丛植的手法,选择枝叶扶疏、体态潇洒、色香清雅的花木,按照作画的构图原理进行栽植,使树木不仅成为造景的素材,又是观景的主题。

许多树木的种植与园林建筑和诗词匾联、人物典故相呼应,喻情于草木。暗香疏影楼和问梅阁推窗可见三、五株梅,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尤其问梅阁中桌椅、吊顶都是梅花形,窗纹用冰梅纹,书画内容亦与梅有关,与地上“冰壶”古井共同构成一幅思乡的画卷。

(二)诗情画意的景观

红阑杆畔,白粉墙头。桥影媚,橹声柔。清清爽爽,静静悠悠,最爱是苏州,一个有古典园林,又有水巷临居的苏州,素来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称。

在星罗棋布的苏州园林中,有一座风格自然、朴素开朗,又富有文艺和书卷气息的名园,它就是被誉为江南园林之首的拙政园,为明代进士御史王献臣所建。建园期间,王献臣请江南才子文徴明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疏通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在文徴明看来,拙政园是园主以物寄志,以史寓志的最佳表现,10

即所谓“人在山林,志存高远”。归隐后的王献臣把自己对政治国事的抱负一泻如注地放到了园林上,“筑室种树、浇园鬻蔬、逍遥自得、享闲居之乐”。

园林,既然寄托了主人的政治抱负,必然就有与众不同之处,就像中国文人的归隐是为了出世,王献臣在造拙政园时仍然保留着一条充满苏州民居特点的中轴线,而居于中轴线上的建筑就是这座“远香堂”,站在金碧辉煌的“远香堂”向上下眺望,北以水面做背托展开,东西南北都能够纵容之观赏,我们在这里似乎看不到中国传统建筑的对称,却能感受到一种略带威严神圣又具有文人式的傲骨之气。小沧浪为拙政园奇特一景,早期的小沧浪仅为水边小亭一座,而到了晚清时期,这里已形成一组水院。小沧浪的北面为旱船,其上楼下坞三面伸向水中,酷似一艘凌波而行的船,在静止的空间中展现飞动之态。“荷风四面亭”置于一片水乡半岛中,从亭中四面望远,却能感受天地风烟之变化,而人在亭中又融于这风烟变化之中,最终达到风烟由此亭而出,由我胸怀而出的境界。

康熙皇帝于公元1703年大兴土木,疏浚湖泊,建造了行宫避暑山庄,山庄宫殿区布局严谨、建筑朴素,宫殿与天然景观和谐的融在一起,达到了回归自然的境界,实现了“理朝所政”和游戏娱乐功能上的高度统一。在避暑山庄的银湖中有一座小岛,岛上就有模仿苏州狮子林的文园狮子林,这里怪石嶙峋,湖石假山与古建筑交相映衬,成为避暑山庄模仿江南造园手法的典型。康熙曾夸耀说:“天然风景胜西湖”,这种说法并非夸张。在湖区中央,有一座楼阁,名叫“烟雨楼”。据说当年乾隆皇帝在烟雨楼下小憩,午后喝了些酒便睡着了,他梦见一个亭亭玉立的美人斜倚着栏杆,独自凭栏远眺。乾隆皇帝的这种烟雾迷蒙,美人凌波微步、款款而来、时隐时现的感觉正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魅力美学起点,然而江山的稳固是不容虚幻的。

乾隆皇帝以“既具湖山之胜概,能无亭台之点缀乎”的感慨,通过理水、叠山、莳花、选石筑造了清漪园,也就是现今的颐和园。清漪园于公元1750年开始兴建的,以万寿山和昆明湖为依托,在原有真山真水的基础上,进行了精心地整形改造,其景致几乎可以与杭州西湖的一一对应。昆明湖虽然尺度略小于西湖,但两者平面轮廓基本一致。西湖有苏堤,清漪园有西堤,两者都已六桥串联,南 11

北遥相呼应。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灵,水是中国园林脉络气韵的根源。清漪园以“衔山抱水”的形态建园,正所谓“山不能动以水缭绕之”。水的环绕伏脉龙蛇,势通万里,尽造化之真意。“层楼雅号画中游,四面云山画景收”,乾隆皇帝用诗句描绘了诗情画意的中国皇家园林,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座园林是十九世纪末年从新修过的清漪园,一位叫做叶赫那拉.慈禧的老人将园林的名字改为“颐和园”。

(三)凄美回味的爱情

一个宋朝的园林能够一代代传下来,到今天依然有名,也许只有绍兴的沈园了。沈园的出名却是由一曲爱情悲剧引起的。诗人陆游和表妹唐婉在园壁上提写的两阙“钗头凤”是其中的热点,陆游也许是宋朝最好的一个诗人,但肯定不是一个值得唐婉为他而死的人。表妹唐婉是在一个秋天为她忧郁而逝的,临终前她还在念着表哥那阙被后人传唱的钗头凤。

这是南宋的春天,年迈的陆游再次踏进了沈园,在斑驳的园壁前,诗人看到了自己四十八年前提写的旧词,“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在临终的日子里,一遍遍回想自己和表哥那段幸福的岁月,陆游二十岁时初娶表妹唐婉,两人诗书唱和、绣花扑蝶,就像旧小说中才子佳人的典型故事,可惜这样的日子太短,唐婉只记得有一天婆婆对她说:“你们两个太相爱了,就会荒废儿子的学业,妨碍功名的。”唐婉至死都没有想通相爱也会是一种罪名,不过她更没有想通的是那个据说在大风雨之夜出生在淮河一条船上的诗人,后来又横戈跃马、抗击金兵的表哥,竟然维不了父母之命,在一纸休书上签下了羞答答的大名。

陆游四十八年后重游沈园,发现了园壁间一阙褪色的旧词,也叫“钗头凤”,这是唐婉的词迹:“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尝试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旬问,咽泪妆欢。瞒瞒瞒!”在南宋的春天,陆游没能握住风中的一双红酥 12

手。

第四篇:江南古典园林叠山理水手法浅析

江南古典园林叠山理水手法浅析

摘要:在自然风景中,山因水而幽,水依山乃活,二者往往相辅相成。同样道理,人工山水园的叠山与理水也是紧密结合,相得益彰的。水池一般都濒临着假山,或以水道弯曲而折入山坳,或由深涧破山腹而入于水池,或山峦拱伏而曲水潆流。凡此种种,都合于“山脉之通按其水境,水道之达理其山形”的画理。江南古典园林遵循自然之道,地形之势,叠山理水手法多变,适宜地形,彰显内涵,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精髓,其手法源远流长,值得后世借鉴发扬。

关键词:江南古典园林叠石造山园林理水形式处理引言: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物被覆作为装点。山水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但中国园林绝非一般地 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再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这就是中国园林的主要特点之一—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个特点在平地起造的江南人工山水园林的叠山﹑理水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

江南地区的古典园林占地面积一般不大,这对园林的建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能否合理恰当地利用园林周围环境和天然资源,也是决定园林精致与否的客观条件。

大自然形态万千﹑变化多端,江南古典园林不可能在有限的地域空间﹑物质条件下对大自然原样照搬,而是有意地﹑重点地﹑有针对性地对自然中的某已构成要素加以突出表现,在不悖于客观的条件下,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出一个高度概括﹑典型化的人工自然。江南古典园林中的山水,绝对不是自然山水的复制品。同绘画一样,基于自然﹑再现自然,又高于自然。模拟的原则是忠于客观,但又不完全照搬,重在神韵﹑气质的相似而非单纯地具体形态的相像。从江南古典园的动机或目的来看,不同的园

林类型模拟的具体内容不同。但总体而言,也无外乎是对自然界中的真山真水形态的描摹再现。这里面又可分出叠山和理水两个不同的语支。叠石造山

自然界的山岳以其丰富的外貌和广博的内涵而成为大地景观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应,在人工山水园林的地形整治工作中,叠山便成了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历来造园都极为重视。叠山造石作为一门造园艺术,在园林造景中非常重要。它的重要性表现在山体高大的体量和宏阔的气势,是人们对理想品格的赞美和向往。所谓的“虚怀若谷”正是把人类宽大的心胸比作深邃旷达的山谷。

1.1 假山种类

就叠山艺术和技术而言,手段越多越好。但万变不离其宗,有假有真,做假成真,是江南园林叠山的创作宗旨。从这些异彩纷呈的个体形象中仍可归纳出其中的一些共性和规律,再根据他们的共同点进行分类,江南园林中的假山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1.1 写实性假山

同古代绘画一样,园林中写实假山也是对客观物象的实际描述,其特点是强调物象的自然特性和本身气质的渲染。受江南园林空间的限制,即便是写实假山也不会照搬不动的以真山的尺度营建构筑,而是对真山进行概括﹑提炼后的浓缩形式。

这类假山既有既有山的形态和气势,又有石的变化和趣味,山含石性,石在山中,雅俗共赏。既有景可供静观,又能引人发思,把人的思维无限扩展到国外,有景,有境,这就是写实性假山的艺术所在。例如,苏州环秀山庄内的假山石,为清代叠石名师戈欲良所作。

1.1.2 写意性假山

写意是相对写实而言的,绘画中写意手法要求通过简练的笔墨,写出物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想要的意境。由此可推知,写意性假山重在意象的表达而非自然界物象的摹写。

模仿真山具体形态,又要以传神为佳,借山石抒发情趣。宋代山水画家

在《林泉高致》中对山石有这样的描绘:“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江南古典园林的叠山手法正是把这种绘画理论应用到山石堆叠的形态上,创造出具有传情作用的山石景观。

扬州个园便是基于这样的创作思想,选用笋石﹑太湖石﹑褐黄石和宣石,分别叠成春夏秋冬四季山景,并且按春是开篇,夏为铺展,秋到高潮,冬作结尾的顺序,将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山水画理运用到个园假山叠石之中。以山势﹑山石﹑山型的变化反映出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过程,并把季相的变化所带给人们的不同心理感受通过对山体的构筑修饰表达出来,从而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拉近了人与山之间的距离,给人以亲切感,有想象和品位的余地。

1.1.3 贴壁山

贴壁山,也称峭壁山,是以墙壁嵌叠而成。有的嵌于墙内,有的贴墙而筑,远远看去,犹如浮雕。计成在《园冶》中说:“峭壁山者,靠壁理也。借以粉墙为纸,以石为绘也。理者相石皴纹,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宛然镜游也。”这就是说,山后的墙壁要白,石峰要峭,是要有纹理与平整、洁白的墙面形成对比,叠成山形后应按照古人绘画的审美要求,于山上植松柏、疏梅、修竹,使其更富古韵。最好在山对面的墙上或建筑上开圆形漏窗,把山景收入窗内,从而构成一幅立体的图画。以墙为背景,使山体有所依托,而不致形成突兀孤立的形象。扬州何园的登楼贴壁山堪称其中的典范之作。

1.2 叠石手法

叠石须先打坚固基础。临水叠石须先打桩,上铺石板一层,再叠造石岸或绝壁。叠造石峰、石洞,也应先将泥土夯实,铺以较宽基石,再自下而上次第叠造。其手法有:

1.2.1 石壁

用湖石叠造的石壁,方式多样。如用无洞灰青色石块叠成,石层略近水平,表面微有出进,远望凹陷处有阴影若洞状,苏州艺圃假山便是如此;如苏州怡园水池西北角上部,石面不作鼻隼形,也没有垂直凹槽,但在形体较大的石块上有若干小洞,风格较为雄浑;如苏州环秀山庄的石壁,主要模仿

太湖石,涡洞相套的形状,涡中错杂各种大小洞,石面光滑,洞的边缘多数作圆角,比较自然,山的西南角石壁向外斜出,砌时将石卷做成斜涡形,承受上部壁体;如苏州环秀山庄东南角石壁,与山上枫树南侧,用垂直凹槽为主,与小洞相配合的方法,而凸起处高低不平;如苏州狮子林的石壁,既无皱与涡,而石洞较大,洞的边缘多作尖角,且有不少自壁面挑出的石块,或上翘,或下垂,奇矫零乱。

1.2.2 石洞

在现存江南古典园林中的石洞,不外两种。一种是类似一般地洞穴,又有旱洞与水洞之分,通常多为一洞。仅苏州恰隐园以水洞与旱洞相连,是唯一的孤例。另一种是蜿蜒如隧道形状,在江南诸园中也较普遍,其中一部分则与第一种洞相结合使用。苏州狮子林的假山洞,多属这一种。

1.2.3 谷

江南园林中,唯苏州环秀山庄的谷,以峭壁夹持,如一线天,曲折幽静,有夹谷气氛。苏州耦园东部假山也有一小段,称为“邃谷”,但两壁较低,只能以一般山道看待。

1.2.4 蹬道

假山无论高低,其蹬道的起点两侧,每用竖石,一高大,一矮小,以产生对比作用。竖石的形状,忌尖瘦,轮廓以浑厚为好。蹬道转折处,其内转角用同样方法处理。苏州留园中部假山,有一处用斜立的湖石,较为生动。

1.2.5 石峰

石峰配置的地点,除罗列在山上外,厅前、院内、道侧及走廊旁,均可单置,或与其他湖石组合配置。苏州的瑞云峰配置于小池中,周围以湖石假山组合和花木陪衬,能配合石的形状,发挥其特点。留园的冠云峰,高耸如展,极嵌空瘦挺之妙,清秀阴柔浑朴;以其挺秀俊奇而冠于世;隔沼与鸳鸯厅相望,成为极好的对景,左右又有瑞云与岫云两峰陪衬作伴,是江南古典园林中峰石最为集中的一景。

1.2.6 土坡叠石

土坡上置石,一为散置,见于苏州残存的遂园;二为组合屏立横列于坡上,留园西部土山是例证;三为不规则横列,虽斜正错杂,仍留意组合方式,以苏州拙政园雪香云蔚亭南侧和环秀山庄东北角为代表作品;四为苏州狮子林西侧土山上,建平行的石岸三层。

在园林的景观构成中,山和水的组合构成了园景的主要结构骨架,也可以说是江南古典园林风格形成的决定因素。今天造园中经常使用的“山因水活,水随山转,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随地作低平”等语言规范和郭熙的“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画论是同出一源的。当代园林理论家陈从周先生关于园林山水的关系变化有自己的独到的解释:“园林叠山理水,不能分割言之,亦不可以定式论之,山与水相辅相成,变化万方。山无泉而若有,水无石而意存,自然高下,山水仿佛其中。”园林理水

水体在大自然的景观构成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既有静止状态的美,又能显示流动状态的美,因而也是一个最活跃的因素。理水是中国造园艺术的传统手法之一,也是园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南古典园林中的山水元素布置的平面布局,很难找到几个棱角分明、轴线明确的几何形水面。看似圆形的,却又在池岸划出硬朗的直线;状如方形的,又有意无意地突出一角,总之,用一些特征明显的诸如三角形、方形圆形等清晰的概念作形容永远也不会恰当。

2.1 集中用水

集中用水容易形成辽阔平静的水面,营造出烟波飘渺的气氛,使有限的空间获得开朗的感觉,一般适用于小庭院理水,弥补其空间狭小的不足。集中的水域多位于园林的中心,建筑则沿池环列,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至于水池的形状除个别的古代园林采用比较方正的几何形状外,其余多为不规则的形状。这是避免过于方正的水面产生单调、空旷的感觉。此外,不规则的池面与建筑之间能更多地提供一些空余空间栽植花木,叠山堆石,从而使得园林内容更为充盈、丰富。苏州古典园林中的鹤园、网师园、留园中部庭院、无锡寄畅园等江南名园均采用集中用水的格局。

2.2 分散用水

分散用水则是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大块的水面划分为若干相互贯通而

又独立的水面景观,这样因水的来去无源而产生变化无穷、隐约迷离的效果。分散用水可以因水制宜,开阔的地方因势利导,配置山石亭台,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环境。相对狭窄的溪流,则能起到沟通连接的作用。南京瞻园,苏州拙政园、怡园、狮子林,上海豫园等,这些实例都以蜿蜒屈曲的流水为框架营造出幽深的江南水乡庭院氛围。

2.3 活口与假山的配合要形成流动的溪水,在人工建筑的园林,特别是中、小型庭院内不易实现,但江南古典园林设计者却巧妙地利用各种假山石的不同形状,搭成曲折的流道,有时还在石旁栽植浓密的树木,造成幽深的自然山林环境。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构筑奇巧,借助流水与山石的碰撞迂回,产生美妙动听的响声,犹如乐器弹奏之音。苏州网师园东南角的小涧也是不错的山林涧水再现之景。

瀑布不但可见其形,还能听闻其声,最重要的是那种飞流直下、一落千里的气势和极为强烈的动感,使人精神振奋、情绪饱满。苏州狮子林在问梅阁屋顶放置水柜,于下部垒石承接,以成三叠式瀑布。在一方小小的天地中既能观赏到山中流水的大起大落之美。

总之,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江南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目的在于求得一个概括,精炼,典型而又不失其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这样的创作又必须合乎自然之理,方能获致天成之趣。否则就不免流于矫揉造作,犹如买椟还珠,徒具抽象的躯壳而失去风景式园林的灵魂了。这是现今园林景观创作需要正视的问题,不应无病呻吟,过于强求。

参考文献:

周维权 《园林 风景 建筑》

《中国古典园林史》

邵忠 《江南园林假山》

王其钧《华夏营造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五篇:皇家园林造林手法

皇家园林造林手法

摘要: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帝王统治的皇朝,也是在此之间,中国皇家园林艺术发展到巅峰状态,“万园之园”的圆明园,颐和园,北海公园,避暑山庄等,这些都是在“康乾盛世”的基础上建立或完备的,而在现存的皇家园林中,乾隆皇帝于1750年主持并修建的颐和园又为皇家园林建筑群的瑰宝。在它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造技术的超高水准,以及历代以来(特别是清代)皇家园林的造林手法。

关键字:造林 颐和园 乾隆帝 皇家 手法 因素 江南 威仪 正文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千年而不曾没落,直至今日仍旧影响着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在此之中,建筑艺术乃是中国文化的代表艺术之一,精妙的园林建筑艺术更是中国文化的一颗明珠,闪耀千载,是为华夏文化的骄傲。

在中国园林建筑的体系之中,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其中,北方的皇家园林以其威仪与磅礴之势,集园林文化于大成,反映了中国古典建筑的高超水平,成为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园林建筑。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帝王统治的皇朝,也是在此之间,中国皇家园林艺术发展到巅峰状态,“万园之园”的圆明园,颐和园,北海公园,避暑山庄等,这些都是在“康乾盛世”的基础上建立或完备的,而在现存的皇家园林中,乾隆皇帝于1750年主持并修建的颐和园又为皇家园林建筑群的瑰宝。在它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造技术的超高水准,以及历代以来(特别是清代)皇家园林的造林手法。

一,水中花光与山色

曾有明代 文人对颐和园的地形独特赞道:“环湖十里为一郡之胜观。”的确,位于北京西郊的颐和园,它的前身名为清漪园,从它原有的名字并可窥知此园与水的渊源之深。颐和园总占地面积295公顷,其中山地占三分之一,水面却占三分之二,实实在在的是一个以水面为主的大型山水园。

《道德经》中说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为万物之源,在皇家园林的造林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元素,可谓无水

不成园。颐和园有两大主景,万寿山和昆明湖。而昆明湖拥有清代皇家园林里最大的水域面积—湖长1930米,宽1600米,浩瀚宽广,极具磅礴之势,是万寿山的山前主要之景。在山后则为后溪河,河水弯弯,涓涓潺流,花团景簇,源源不绝的曲觞流水就如时光之河,倒映出世间的美景,使园中景色呈双重美感。

而“一池三山”这种古老的皇家园林的营建传统也体现在了颐和园的建造中。南湖岛的建成不仅使昆明湖的整体景色更添光彩,也与西面两块水域中心的治镜岛和藻鉴岛互相映照,形成了三岛鼎列的布局,体现了历代皇家园林所追求的”一池三山“的仙境模式,给人以和谐,统一的园林空间感受。

二,一线划开天家仪

民间楼台亭榭的建造向来以意境与独特造型而别具一格,但与素雅清致的江南民间园林不同,皇家园林中采用的多是宏达的宫殿或宗教建筑作为建筑主体,以此突出皇权至上的思想。讲究的是大气与巍峨的气势。

因此园中多是规整的左右对称式布局或突出轴线的形式,这样不仅突出了园林中主宫殿的气势,在那一片黄瓦红墙中高屋上昭显的更是傲视苍生的皇家龙气。从而在院中,大到院楼分布,小到树木栽种,无不以对称形式分布和建设。

颐和园中万寿山的景观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在突出佛香阁主轴线建筑的同时,西侧布置了罗汉堂与宝云阁,东侧为慈福堂与转轮藏,分别构成两条次轴线,更加加强了中央轴线的气势,突出表现出帝王世家唯我独尊的天家威仪气势,与江南园林的小巧玲珑秀美,形成了鲜明对比。

皇家园林的严谨统一就如“一”这一字一般,看似无所变幻奇特之处,但那起笔的雄迈,及落笔的千钧势下,正是天家气质所在。三,江南风景旧曾谙“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香山居士的一首《忆江南》述尽了乾隆皇帝心中对江南的缠绵留恋。江南就如一位深闺的千金,清婉而妩媚。在一低头一回

眸里,一遇已是倾城色。北方固然有佳人,然始终是不如烟雨,朦胧中所触碰到的那一眼在帝皇的心中,来得深刻。

普天之下莫非皇土,君王之手富握四海。而“康乾盛世”的富足给予了这位帝王极大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也是他能够修建颐和园和其他园林的经济基础所在。为了能时时看到江南风光,在修建过程中,乾隆皇帝就派遣大量能工巧匠去江南“采景”,绘制了众多实景地图,带回京城,于是在那将要大规模修建的北方园林里,江南风韵也成了皇家园林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因而众多的大型皇家园林里面的许多景点,都是对江南园林的主体再现。在颐和园中,长岛小西泠一带,既是模仿扬州瘦西湖四桥烟雨,在南湖岛上望蟾阁,是仿照武昌的黄鹤楼。更著名的是颐和园内仿江南无锡寄畅园所修建的谐趣园,以及那富有江南民间乐趣的买卖街等。它们都是假山易水,在北方平原上画出的江南水墨画。但在那一笔一划的勾勒中,添进去的又是北方的水色,绘下的还是北方的风韵。

不得不承认,在园林建造的精巧之上,北方园林始终不如江南园林的那种追求极致之美,但是多元化的融合与南北山水景观的合一,却是江南风景远无法比及的一点。这怕也是帝王万里江山尽揽袖中之梦的一次较为圆满的实现罢。

四,千家院落不为赏

前面已经说到,乾隆在修建颐和园时,为满足自己的江南梦,因而将大量的江南景观复制在北方大地上,而除了江南风景之外,皇家园林的修建过程中还包容了众多其他因素,使得园林的建造不仅只是为了观赏而建,还多了其他多更复杂的意味。

首先,为表孝心而修楼建院。《清史稿》中记载道:“高宗事太后孝,以天下养,惟亦兢兢守家法,重国体。”由此可见乾隆对于其母钮祜禄氏的孝顺程度。颐和园中的佛香阁是仿造杭州六和塔筑造,不仅是全园的核心建筑,在整体气势和建造工艺上也具有代表性,是全园的点睛之笔。而此园的修建正是为了笃信佛教的太后所建。另一面,乾隆皇帝曾六次下江南,留下无数逸事传说,其中就有太后的授意南巡。但因太后年事已高,无法领略江南秀美,乾隆帝为除母亲心中之憾,便在颐和园中以仿苏州一河两街的形式建筑了买卖街,让母亲能在遥远的北国体会到江南民间的乡风野趣,使其少些遗憾。而听鹂馆的搭建,则更是乾隆帝专门为母亲看戏所建。在其他皇家园林,如避暑山庄中的“嘉树

轩”,则是乾隆帝为纪念祖父康熙帝培育之恩而建筑。不可不说,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世人都对乾隆帝对长辈的孝顺表现大加赞赏,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汉族百姓对满族皇家的认同感,有利于满汉融合与清朝统治。

再二,众多佛楼的修建,尽管与乾隆帝尽孝有关联,但更大程度是乾隆帝为巩固与西藏地区的统治而大规模修建。在颐和园的后山后湖的主要景区,即有以须弥灵境为主构成的一组庞大的具有宗教功能的佛寺建筑群。在须弥灵境南部高起10米处事一组“藏式”建筑,中心建筑是高约25米,象征须弥山的“香岩宗印之阁”,内供铜体像大悲菩萨,四十二臂菩萨各一尊,在阁的周围有许多造型丰富的藏式建筑物和喇嘛塔,具有浓厚的藏族色彩。须弥灵境的汉族和藏族两部分作为一个整体,设计上吸取藏区山地寺庙和内地汉式寺庙的传统手法,又把宗教的功能和园林的形式融合在一起,以园林的手法来烘托出佛国理想境界,显示了清朝政府坚定的宗教理念,这是王朝统治阶级以标榜自己尊佛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为目的而实行的政治手段之一,由此可以团结各少数民族达到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局面。

以及,凡与皇家帝王有着直接联系的建筑无不利用其形象和布局功能作为一种象征的艺术手段,如宫殿,坛庙,陵墓等。位于昆明湖东南岸的廊如亭,是乾隆帝有感于清朝以马背夺天下,为不忘传统的生活方式,所以在皇家园林里,建起了这种木结构的大亭子,就像一个大帐篷的形状。

因而,皇家园林尽管是换地居住游玩的场所,是归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有,但在皇家园林的发展史中,尤至清代,皇家园林在注重建筑美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理念的融入和文化政治的传达功能,使得那千家院落也不只为观赏而建了。

结论

皇家园林在中国园林历史的发展过程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从其造林手法和艺术特色上而言,可总结概括为:独具壮观的建筑规模和磅礴大气的气势,精致非凡的审美理念,江南构林理念与北方风情的结合,丰富多样的建筑形象及象征寓意。这些是清建筑颐和园的构林手法,也是皇家园林共有的特色所在。正是因为这种种因素的糅合,使得皇家园林焕发出独特的艺术之美,绽放出千古光芒,仍让今日的我们为它们的辉煌与壮丽而倾倒。

下载古典园林的典型营造手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典园林的典型营造手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州古典园林导游词范文大全

    苏州古典园林导游词5篇作为一名尽职尽责的导游,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进行实地口语导游的基础和前提。如何把导游词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

    江南古典园林(摘记)(大全)

    《江南古典园林》摘记 春轻柳,夏荷艳,秋枫浓,冬梅烈。 山冈栽松,岸边种柳,山间挂藤,水上放莲,庭中植桂,古屋绕梅,疏竹沿墙,芭蕉立角。 中国人讲究欲扬先抑,先藏后露,山重水复。 亭子的顶......

    中西古典园林教案

    中西古典园林 庆云一中 孟繁华 2011年3月 1 中西古典园林 一、 学情分析: 因为本课的内容与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联系较为密切,学生通过其他学科的学习或多或少的接触过,可能有......

    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

    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杭师院附高 罗雪峰一、 古典园林概况 (一)、发展史 (商)→(西周)囿→(汉代)帝王的离宫、苑囿→(魏晋南北朝)追求自然情趣的私家园林→(唐)发展迅猛,长安附近......

    中西方古典园林差异

    世界各民族在各自擅长的造园活动中,充分汲取各自文化营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造园艺术形式。 在西方,以法国古典助于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园林;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再现自然......

    浅析江南古典园林(合集5篇)

    浅析江南古典园林-------私家园林班级:园林1001姓名:谭力学号:20107792课程名称:《园林建筑构造实训》指导老师:彭博在中国古代,人们普遍喜爱山水林泉、树木花草等自然景色,因此修......

    江南古典园林特点

    江南古典园林特点.txt15成熟的麦子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逊;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那是在教我们勤劳。江......

    关于苏州古典园林导游词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苏州古典园林导游词,欢迎阅读。篇一:苏州园林导游词亲爱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卢导,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