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小学生的主体性教育

时间:2019-05-15 13:5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小学生的主体性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小学生的主体性教育》。

第一篇: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小学生的主体性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小学生的主体性教育王福强 摘要:课堂教学中落实主体性教育是小学数学教育面向新世纪的发展方向,也是当前教育观念的重大转变。每一位教师必须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释放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华,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数学发挥小学生主体性教育

素质教育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的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小学生的主体性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它不是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成为知识的接收器,不敢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养成被动接受和依赖教师的习惯与惰性,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自由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形成良好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养成积极主动的参与习惯,为今后终身学习,不断认识客观世界奠定扎实的学力基础,同时形成相对稳定的素养和品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创设情境,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要注意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为学生创造自信自强、朝气蓬勃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重视教与学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代教学论的思想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认识;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的探究;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生活占生活经验来源的主要部分,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起用他们的生活经验,起用的过程就是教学活动的过程。一般地认为,知识是人们社会实践的总结,是对大自然认识的结晶。这只是看到知识的“静态”。如果根据这个观点,教学时只要把结果告诉学生,让学生记住或者作反复的练习就行了。这样的教学扼杀了学生诸多方面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尝试、操作、观察、想象、讨论、质疑等探究活动,从而亲自发现数学问题潜在的神奇奥秘,领略数学美的真谛。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让每一位学生动手进行操作——折圆纸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讨论、归纳、总结,学生在自己的活动中轻而易举就得到了“在同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这样的教学,不但看到了知识的“静态”存在,更用“动态”的观点引导学生考察了知识,即知识不但是认识的“结果”,更包括认识的“过程”。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但可以更巩固,也便于灵活运用。学生在如此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新知识,而且也掌握了探索研究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另外,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教材里的知识是客观的存在的东西,而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知识结构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要使知识结构成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必须有一个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能像照相机那样一下子“复印”上去就行了。因为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他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吸收、同化新知识,充实、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或者改组原有的认知结构,组成新旧知识统一的、新的认知结构。这样在教学中必须有一个建构过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学生都知道生活中的年份,甚至月和日,授课时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各人观察自己手中不同年份的年历卡,然后在组内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通过交流,大家发现一年有12个月,月又分为31天的大月和30天的小月,以及特殊的二月。在此基础上,出示从2005年至2008年历年来的2月份的天数,同样由学生自己找规律,促使学生去再思考、再分析。学生经过再次的研究和探索,又得到了四年一闰。这样的教学,把要研究的过程展开了,引导学生突破一个又一个难点,由表及里,最后获得知识。所以,数学学习不是对于外部所授予知识的简单接受和累积,而是主体能动性的建构,并且学生在建构过程中还受到诸多方面的教育。重视教与学过程,学生不仅学会了自己去“发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积极有意义的行动,需要激励、推动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力,从而达到学习目的,而这种内部动力产生于学习需要。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才会出现一种激励、推动自己去学习数学的心理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和愿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考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先创设了一个商店的商品部,出示一些商品(商品都是文具品)和它们的单价,让学生进行购物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读出商品的标价,接着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结合教材进行观察和讨论,“这些数有什么特征?”、“这些数又叫什么数?”等问题。这时学习小数已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内心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产生不足之感和探求之心,力求实现心理平衡。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不平衡——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平衡”的学习过程中去。这样堂课,在引入新课阶段创设问题情境,营造了“情境问题”的氛围,架起了实现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地探索,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当学生学会读小数后,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数点右边的数和小数点左边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一样?这个问题又激起了学生的探求欲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始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数学教学各个环节中,都应精心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学习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三、渗透方法,促进学生的主体性

数学思想方法,隐含在知识里,体现在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运用过程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数学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掌握了这种能力的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从而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更利于记忆,是学会学习、发展创新的前提。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除了要设计一些情境外,还要把科学的思维方法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使学生产生更广泛的迁移,多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学生一旦具有了这种能力,就能不断获得学习成功,增强自信和动力,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就注意演绎思想方法的渗透,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出示了一个缩小了长方形的长的图形——正方形,要求学生计算面积,学生就用S=ab这个公式计算出了正方形面积。这时稍加点拨:这是个什么图形?学生恍然大悟,得到了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数学知识的运用是演绎思想体现的过程,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生能自觉运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从中得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运用学到的知识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这种知识才是“活知识”。

主要参考书目:

【1】《走向高效能的教学》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3】《小学教学设计》,山西教育报刊社2008年

第二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育

教师:韩多新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创设情境,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要注意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为学生创造自信自强、朝气蓬勃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重视教与学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代教学论的思想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认识;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的探究;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生活占生活经验来源的主要部分,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起用他们的生活经验,起用的过程就是教学活动的过程。一般地认为,知识是人们社会实践的总结,是对大自然认识的结晶。这只是看到知识的“静态”。如果根据这个观点,教学时只要把结果告诉学生,让学生记住或者作反复的练习就行了。这样的教学扼杀了学生诸多方面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尝试、操作、观察、想象、讨论、质疑等探究活动,从而亲自发现数学问题潜在的神奇奥秘,领略数学美的真谛。例如:在教学西师版小学五年级教材《平行四边行的面积》时,让每一位学生动手准备一个长4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底为4厘米,高为2厘米的平行四 1

边形,把两个图形重叠起来,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讨论、归纳、总结,把平行四边形一边的小三角形剪下来,拼在右边后就得到了一个长方形,得到的长方形面积与原长方形面积相等,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这样的教学,不但看到了知识的“静态”存在,更用“动态”的观点引导学生考察了知识,即知识不但是认识的“结果”,更包括认识的“过程”。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但可以更巩固,也便于灵活运用。学生在如此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新知识,而且也掌握了探索研究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另外,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教材里的知识是客观的存在的东西,而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知识结构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要使知识结构成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必须有一个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能像照相机那样一下子“复印”上去就行了。因为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他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吸收、同化新知识,充实、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或者改组原有的认知结构,组成新旧知识统一的、新的认知结构。这样在教学中必须有一个建构过程。如在教学“图形的平移”时,可以让学生把一个长方形在方格中移动几格才能到达指定位置。学生自己找规律,促使学生去再思考、再分析。学生经过再次的研究和探索,引导学生突破一个又一个难点,由表及里,最后获得知识。所以,数学学习不是对于外部所授予知识的简单接受和累积,而是主体能动性的建构,并且学生在建构过程中还受到诸多方面的教育。重视教与

学过程,学生不仅学会了自己去“发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积极有意义的行动,需要激励、推动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力,从而达到学习目的,而这种内部动力产生于学习需要。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才会出现一种激励、推动自己去学习数学的心理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和愿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考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先创设了一个商店的商品部,出示一些商品(商品都是文具品)和它们的单价,让学生进行购物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读出商品的标价,接着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结合教材进行观察和讨论,“这些数有什么特征?”、“这些数又叫什么数?”等问题。这时学习小数已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内心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产生不足之感和探求之心,力求实现心理平衡。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不平衡——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平衡”的学习过程中去。这样堂课,在引入新课阶段创设问题情境,营造了“情境问题”的氛围,架起了实现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地探索,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当学生学会读小数后,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小数点右边的数和小数点左边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一样?这个问题又激起了学生的探求欲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始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数学教学各个环节中,都应精心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学习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三、渗透方法,促进学生的主体性

数学思想方法,隐含在知识里,体现在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运用过程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数学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掌握了这种能力的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从而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更利于记忆,是学会学习、发展创新的前提。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除了要设计一些情境外,还要把科学的思维方法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使学生产生更广泛的迁移,多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学生一旦具有了这种能力,就能不断获得学习成功,增强自信和动力,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就注意演绎思想方法的渗透,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出示了一个缩小了长方形的长的图形——正方形,要求学生计算面积,学生就用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个公式计算出了正方形面积。这时稍加点拨:这是个什么图形?学生恍然大悟,得到了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数学知识的运用

是演绎思想体现的过程,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生能自觉运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从中得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运用学到的知识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这种知识才是“活知识”。

第三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学习科学、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发展能力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传授知识,教导学生的主要舞台,在学生的增长知识了解自然社会中占绝对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的好与差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绩,同时也间接影响学生今后走向社会的角色。

我认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自动性、积极性和活泼性,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好与差、知识能力掌握的多少直接受课堂教学的影响。学生认识了这种关系,就会产生极强的驱动力,激发一种自动的积极好学的学习欲望,就会由“他律”逐渐转变为“自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硬板的教条式的制度来教育学生,扼杀学生的天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传为辅、学为主”的主导思想,绝不能盲目生硬地将知识灌输于学生,应将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做到讲者有神、听者有趣的环境,同时更应做到将只有老师讲变为学生自己讲,即将“一言堂”变为“多方堂”,这样既听取了学生的见解,又调动了学生的自动性、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老师既传授了自己必需传授的知识,又了解了学生的思想倾向。这样就会使学生意识到听课是一种享受,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意境,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动性、积极性,课堂气氛不由自主地活跃了。

二、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应该建立在适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基础上,确立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课堂教学要保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将老师传授的知识掌握好、运用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教与学的气氛,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不仅是在学习知识,而且是在建立自己纯洁的友谊,更应让学生明白自己是班上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人与人之间友谊的深浅,感情的好坏对交流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与学生近距离的面对面的交流。良好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友谊,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动性、积极性。

三、建立健全完善的课堂教学机制,培养学生自动好学的优良品德。

课堂教学是一项整体的教育工程。只有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动性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因此,每一位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教学机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让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发挥自己个性、表达自己见解、提高自己的机会。但在实施过程中,绝不能忽略教师的教育,同时,还必须注意班干部的带头作用。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谓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就是让学生成为“好知者乃至乐知者”吗?所以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在中国早就有了。孔子对其的阐述对我们现代的教学很有启发。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好知者”,但是兴趣不足以激发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教师还必须帮助学生习得学习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习得学习的方法后,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才能有成就感和自信心,继续学习,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成为“乐知者”这样我们才算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那么我们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感受学习的乐趣呢?我想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找到他们的兴趣所在。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在学习得领域里有着无法克服的(初看起来觉得是这样的)困难和障碍,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就应当越多地关心使他也在其他活动领域中表现自己,以树立自己的道德尊严感,体验到一种无可比拟的人的自豪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算是一个教育者,因为我们看到了整个花朵。若具体到某个学科,比如我所教的历史,不是所有学生都喜欢学历史,因为我们的历史课本更趋于理性化,擅长理性思维,喜欢推理因果联系的学生一般比较喜欢学习历史。而对一些喜欢感性思维的学生而言,历史课本就显得很枯燥。事实上,历史本身有着感性的一面,历史上充满了鲜活的历史人物:讲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孔子,提倡“无为无不为”的老子,力主“兼爱、非攻”的墨子,认为“知识即美德”的苏格拉底,宣扬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的亚里士多德,以及说着“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目的”的康德,与他们有关的历史小故事总会使学生感受到智慧的魅力;精忠报国的岳飞,和生动的历史事实,他们或所以历史教师利用这一点,比如讲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与历史有关的一些现实生活,教师也可利用幻灯片和视频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即便我们看到了整朵花朵,我们还必须具备培养他们的技巧。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我们可以借助导学案,使学生明确新授课的基本线索,并搭建引桥解除学生可能存在的思维障碍,也可补充一些参考资料,拓展学生的思维。另外我们还应让学生收集与新授课有关的史料或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史实,使学生习得研究历史的方法。而在课上我们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及思想交流、碰撞的机会。既要让学生在课上自主学习又能让学生积极地合作,比如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最后,课下的复习,不要一味的布置一些有着标准答案的习题,而应该让学生做一些能自由发挥自己观点并与现实联系紧密的课后作业。

要想熟练地运用这些技巧,教师必须有着较高的综合素质。“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应该从智慧人格、道德人格、情感意志人格、和审美人格四个层面完善自己的人格,进而通过自己的人格、修养去感染、熏陶学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我们只有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在课上、课下感受到我们的人格魅力,才会乐于接受我们的引导和所授予的技巧,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与教师的主导地位相得益彰。

新课改下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改实施以来,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到新课改中来。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前教科书侧重呈现式,呈现了传授内容的过程和结果,而现在的教科书则突出探索的过程,就要求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摸索出结果。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抛弃满堂灌的做法,要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实践、总结。这样,对于备课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一节新课,如何铺垫,创设情境,在教师精心备课中无不体现了以生为主,以师为引导作用的新课改要求。在复习巩固环节中,教师与学生共同订正。在总结环节中,老师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我们有哪些新的收获?”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我们要坚定不移走创新教法之路,只有教法创新,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二、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也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一个非常融洽的师生关系带来了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同学们个个情绪饱满。他们怀着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这样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就充分展示出来。老师怀着对学生的爱在课堂中解疑释惑,循循善诱,指点迷津,教师起引领主导的作用。假如没有融洽的师生关系,课堂不是一潭死水就是乱哄哄一片,连正常的教学秩序都难以维持,怎能谈得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中占主角唱大戏。所以,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没有教师工作的激情,就没有学生学习的热情,就无法实施新课改条件下课堂教学改革。

三、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

1.善于创设情境,设计疑问,让学生有需求感、好奇心,激发思维。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善于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新问题,或者对新知识巧妙的铺垫并适时加以引申,先让学生发现新问题,再通过探究、分析、讨论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去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2.在课堂上改变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通过学生的有效参与,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情境中自主学习、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和具体操作等都应尽量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加以引导、点拨,起到为学生“导航”的作用,绝不可以越俎代庖。让学生在多种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总之,面对新课改,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反思、总结出一条更好的途径,形成高效型新课堂,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相辅相成的互动双方。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几个认识问题

本人近年所上班级较多,但使用同一本教材,教学效果有不同;这是值得思考和认真研究的问题。虽然原因很多,但主要在于学生自身的内因上。那么究竟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文谈几点教学实践的体会,期望与同行们共商。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内在动力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

目标是学生走向成功的真正动力。一个学生一旦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就会坚定而自觉地去追求和努力实现。挖掘古今中外历史发展史中的司马光、爱迪生等人的献身科学、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立志成才,是激发学生奋发学习的首要策略。教育学生祖国的富强才是理想之本,要把热爱祖国的满腔热情倾注在树立振兴中华发奋学习的志向上。教育学生,只有在中学打好基础,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施展个人的才华。

2、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主动性源于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历史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为什么要学习历史”的教育,让学生在对人类漫长历史发展,演变过程的探究中,学到更多知识,懂得更多道理,学会怎样做人,还能学会分析思考、分析和处理问题,进而变得更加聪明。如在讲授“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课时,讲到为什么“劳动是促使古猿进化成现代人类的主要因素呢?”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个答道“因为通过劳动,古猿会用火来烤食物”“还会用火来驱赶猛兽”“还能制造一些简单的工具”“手脚分工明确”......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是面向全体学生,激励培养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群体中存在差异是必然的。如果教师教学程序的安排中照顾了少数学生,疏远了多数学生,势必会挫伤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的积极性。只限于几个学生的课堂提问、无论师生如何配合,整个课堂气氛也活跃不起来。教师要对全体学生充满真挚的爱,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观念。教师喜欢聪明勤奋成绩优秀的学生是很自然的,但更要尊重、爱护关心每一位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让每个学生体会到被尊重、被关爱的温暖、激励强化全体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开学不久,我首先抓紧时间去记住学生的名字,因为本人任课班级教多,所以课上课下能准确喊出学生名字,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在关注他们了。学生被老师尊重,关爱所感动,自然拉近了师生间距离,和谐亲密了师生间情感。如在开学第三周时,在学习到“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时,讲到春秋五霸时,我提问:有哪个同学知道“春秋五霸”分别是指哪些人吗?由于惯性使然,我把目光自然而然地投落在平时比较积极回答的学生身上。可时间过去了几分钟,教室依然一片寂静。此时我有些急了,之后迅速扫描了一遍整个教室,还是没人响应。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随意地叫了一个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起来,没想到这个学生的回答令我感到很意外。于是我特别表扬了他一番。整节课下来,我时不时地往那位学生看,好家伙,上课真认真。

4、不少学生在考试时,分数老提不上来,主要就是课堂没认真听课以及做好笔记。课后又没有及时复习。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顽强的求知欲。这都需要教师去耐心地了解学生,包括心理素质、学习方法、意志品质、学习困难及知识中的难点、薄弱环节等。教师备课时应该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认真掌握学生情况。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只有教师引导得当,才能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学生群体的学习主动性要靠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和鼓励,同时也靠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和你追我赶。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形成积极向上、愉快学习、互相合作的浓厚氛围。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去探究知识,去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教师不要包办代替。目前从听课中发现一个突出的共性问题,就是课堂上教师讲得太多,教师本来是一心为学生着想的,只担心漏讲知识或少讲而学生不会。教师讲得很辛苦,但学生处在被动听课状态,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太小,很难获取较大的学习效益。要实现主体教育思想就必须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构建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教学情境。这就需要教师在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把备课要点放在挖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切入点上。切入点的选择是灵活的,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要放得开。

如讲到“科举制的创立”一课时,与其直接向学生灌输古代当官的途径,不如教师作适当引导,出一些思考题,如,需要考试吗?考试的内容又是什么?今天政府的官员又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才能成为国家公务员的?今天的考试制度与过去的考试制度有何不同?......让学生自己学习、总结,然后进行学生间讨论辨析,这就增大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

如何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电教媒体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电教媒体的恰当运用,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感知过程活灵活现,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不少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业务不熟、流于形式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告别一支粉笔走天下,只落得两袖清风一身粉笔末的形象,应该适应教育媒体的现代化趋势,把握现代化教学技术、制作课件、运用网络,达到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所需要求。为此,我选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课题,本文只是在平时语文教学时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

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他们敢不敢问,愿不愿问,善不善问,取决于我们教师教学的成败。

新时代提出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学会学习。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受到保护和激励。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1、创设课堂情境,激励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激活学生主体意识,倡导合作探究、自主感悟等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堂不再是“听讲”的课堂。我教《黄山奇石》,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两处奇石,着力了解,反复诵读,然后由学生分别做导游介绍,并回答其他同学(游客)的提问。学生在交流中产生情感的共振。教《难忘的泼水节》时,放手让学生充分看图学文,在图文中探究发现,从而“自得”。从教学效果看,是比较成功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钻研,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多边信息交流中,获取文本输出的知识信息,刺激了获取各种信息的疑问,开拓了更开放的课堂思维空间。

2、分层次要求,激励学生信心。

学生是存在差异性的,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而设计问题,布置作业时都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特别对于后进生在学习上的障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课堂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发生,后进生的发言或因吞吞吐吐或因不够贴切,引起同学的哄笑,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沉重的打击,此刻激励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决不能采取责难排斥的态度,要看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因材施“励”。善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用显微镜看学生的闪光点,用望远镜看学生的潜力,即用发展的眼光多角度地看待后进生。启发引导他们克服适当的困难开始,不断地迈向成功。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学习中的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如赞赏的目光,亲切的话语,直接表扬,让 他们为自己感到骄傲,充满自信。在尝到甜头之后,他们便会自觉地想去再啃“甘蔗”,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劲头。教师要适时地给予指导,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感到“我能行”、“我很行”,看到成功的希望,树立了克服困难的自信,学习就变成了轻松的事情、享受的事情,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

在课堂上,我总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叫学生进行回答,并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布置作业时实行“作业超市化”,也就是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布置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究。如学习了《松坊溪的冬天》一文后,我这样设计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优美句段。

2、有感情德地背诵课文,默写优美句段。

3、仿照课文,写一处景色优美的片断。这三个层次的作业由易到难,分别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因而有利于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激励质疑,启迪思维。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以前,对待学生的这类插话,我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是“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往往恼羞成怒,加以斥责、讽刺,这样做,有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而且在学生心目的威信也大打折扣。

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现在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我总是抱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予肯定,并做出正确的解释。例:在教学课文《少年闰土》“跳鱼儿”这部分内容时,突然有个学生向我提问:“课文中介绍的跳鱼儿真有趣,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而且都有青蛙似的两只脚。老师,我从来没看见过跳鱼儿,它到底是什么样儿的?”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一下子把我 “问倒”了,开始我只是惊呆,无言以待。后来我坦诚地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但老师也没有看见过这种鱼,我们同学中谁见过这样的跳鱼儿?”这一问学生们立刻趣味盎然,他们见多识广,有几个学生回答说,这种鱼像现在菜场上会跳跃的弹涂,再多两只青蛙似的脚一样的鱼。由于我能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学生上语文课大胆发问,敢于提出独到的见解,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其实,知识浩如烟海,教师不可能万事精通,被学生“问倒”之后,教师要表现出“不知为不知”的坦诚,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千万不能怕尊严而训斥学生。同时,教师还要虚心好学,积极探寻学生所提出问题的答案,也可以让学生带着新的问号下课,引导他们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的创见之疑,创见之问。这样,自主学习就落到实处,使学生张扬个性,积极主动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灵活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思想,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培养各种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探索,努力寻求现代教育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打造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平台

课改理念纷繁复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深感应接不暇,疲于学习,疲于应对,而再看课堂现状,总感课堂发展步伐缓慢,究其因,我认为大量的课改信息扑面而来,导致教师难于建立一种稳定的理念认知,难于形成个性化的执教模式,难于分清理念的主次和缓急。另一方面,作为培训机构,今天请西家,明天请东家,没有建立起系统性知识体系,往往带有重复性,单调性,也缺乏针对性。再者,理论学习多与课堂操做,给一线教师立的课堂案例少,培训总是和课堂贴不近。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有必要给教师建立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操作平台,为课改的落实寻找更简洁的途径。为此我选择了更小的切入点,即如何建立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平台。

该课题在整个课改理念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挑战型,它是对传统教学最有力的推翻,它彻底矫正了课堂方向,它明确了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界限,它找准了课堂最鲜活的元素,它直击教学对象,没走错路与弯路,它是整个课改理念中最核心的部分。这是我对课改现象整合后的认识之一。我更认为对课堂的这一突破最为关键。

报学生看成主人,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符合主人的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和学生的交往中大量获取代表学生各种水平,能力的信息,对学生团队有真实,准确,客观的认知,这是教师上课的基本基础。如何获取信息呢?认真分析作业和试卷,透过现象分析基础知识,运算,逻辑推理,记忆,文字概括,自主性,习惯性,发现问题,表现力等。进一步分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水平。对学生有准确评估。多渠道深入学生学习生活,跟踪学习过程,从过程中发现学生最真实的水平。建立比较爱机制,比记忆,比发现,比概括,比速度等,进一步确认评估的准确性。

教师和学生课堂功能不同,教师的职能是:引领,点拨,启发,指导。而学生是学习的直接参与者,学生不是观众,不是容器,不是奴隶,不是服从。教师把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做,把认识教给学生让学生体会,把观点交给学生让学生讨论,把方向交给学生让学生追索。学生把困惑交给老师让老师答疑,把想法交给老师让老师评析,把结果交给老师让老师欣赏,把进步展示给老师让老师鼓舞,把错误呈现给老师让老师矫正。老师必须坚持学生能做的事让学生做,学生做不了的事老师给与适度的指点,始终不包办。

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尊严相同,面对课程内容,教师和学生有不同的分工,其中也有必须的合作,教师有先知的经验,有相关联知识的储备,有为人师者的特殊地位之自然是优势。但学生有鲜活的思想,有冲破习惯认识的新思维,有对知识过程进行创新的个性做法,对老师和教学能提供更真实而深刻的提示,从另一层面上看学生是老师获知的老师,学生身上有无尽的教育资源。因此,老师要尊重学生的见解,尊重学生的成绩,包括尊重学生的错误。尊重学生相应的课堂职能。

在课堂关系上,老师和学生是共同工作的合作伙伴,有平等的身份,这种认识定位具有出人意料的课堂影响力。首先它是信任的基础,师生间心心相印,坦诚交流,排除了交流障碍。其次给学生创造了一种轻松,自由,热情的氛围,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发挥。再者教师回馈的信息真实,互动效应强,能有效提高问题效益。

课改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而且隐蔽性强,稳定性差,结构成分复杂,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工作原则,突破技术瓶颈,走技术引领之路,摈弃传统观念中落后思想,使课改理念尽快转化为课堂实用技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一对最主要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基础和有利手段,教师只有同学生建立了和谐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才能体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呢?

1.1尊重、热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个体,一旦对学习失去情感,思维、记忆等认知技能就会受到压抑和阻碍。因而,教师只有把学生作为具体的人来对待,以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眼神、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亲近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感情,关心学生的进步,满腔热忱地培植他们正当的兴趣和爱好、专长,期望他们成才,并甘当他们“登高望远”的阶梯,才能真正和学生打成一片,使课堂得到感情的滋润。

1.2讲求教学民主。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激励评价法对学生的看法、独到的见解,给与热情而中肯的评价,对于学生答错的问题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坐下再想,不同意见的可以发表。

1.3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观点,敢于挑战权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说“不”,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主动引导学生以个性化的观点提出见解或疑问,教师和学生之间有足够的探讨和交流,教师不要回避师生在认识上的矛盾而是抓住学生的疑问作为契机,把学生创造性的主体活动与主导作用自然而然地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课充满活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一事物,力求参与该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程比较抽象、枯燥,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教师只要能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的需求,用各种符合心理和生理的手段,如讲幽默、典故、寓言故事、名言警句;利用多媒体手段、时事述评、主题论坛、小品表演、辩论赛、演讲赛等教学形式,去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同样能唤起学生对知识掌握、能力培养的主动追求。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

包括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写教案和试教等。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由学生自已确立教学目标,并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使教师和学生两个积极性统一起来,使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教学活动的“大脑”和“心脏”。让学生参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过程,是提高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是学生把握学习主动权的过程。由学生自己确定重点和难点,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又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使他们在参与中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性。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催化剂”和“润滑油”。根据选定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求科学的教法和学法,将直接决定学生学习的效果。写教案是教学活动的“剧本创作”。让学生参与写教案的过程是根据教学内容,在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选择好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把全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信息进行汇聚和编织成知识网的过程。

而试讲则是教学活动的“排练”,是让学生担任“小先生”,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兴奋点、参与度,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充实,知识和能力掌握的程度更广、更深、更活、更全面。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是课堂活动的导演,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演。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归宿

叶圣陶说过:“凡为教,目的在于不教”,教师的“教”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仅仅是“授人以鱼”,因此,政治课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同于具体的学习方法,它具有主导性和长效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下列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一是要先预习后听课。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两种水平,第一个水平是实际发展水平,第二个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儿童在他人的帮助或同伴合作的条件下所达到的发展水平。在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区域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该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走在学生的前头。因此应先学后教。在预习中,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教材的部分知识,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二是先思考后提高。陶行之先生认为,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可见提问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但“提什么问题”、“如何提问”、“什么问题才是有深度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的好习惯,提升学生分析的能力。

其次,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围绕教学主题设疑导入,制造悬念,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思考,努力探求,有所发现,有所进步;也可通过演示直观教具导入,唤起学生表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积极进入新知识的探索活动中;或者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设置情景导入,引导学生在情景中积极思维。良好的提问和回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间感情,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设计问答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设问的难度要适宜。如果设计的问题过高,超出了学生现有的认知范围,则挫败了学生的积极性,如果过于简单则浪费了时间,所设计的问题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才能启发学生领会知识,提升学习的能力。同时,设问要有一定的梯度。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因此,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有“跳一跳”就要“摘到”的感受,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而对于同一问题,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设问,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多角性、求异性。

总之,教学活动作为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学生是主体。作为教师,无论是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还是启发式、讨论式等,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如何思维、如何理解、掌握和探求知识。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师必须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回顾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整个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与学是分得非常清楚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以老师的讲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统治地位,学生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老师讲什么,学生就被动地听什么。然后,学生就老师讲解的例题完成作业,老师再讲评作业。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往往是分开的。老师讲得累,学生也学得苦。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老师直接传授的,有点死记硬背的感觉。虽然我们的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过分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强调数学知识的严密性和系统性,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应该是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是老师永远不可能教完给学生的,我们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学生的不“教”。

随着我国改革的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社会需要大批的创新型人才,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一个民族就没有希望,就不可能实现中民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学改革的春风吹进了我们普教战线。教学改革给我们老师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希望。教学改革要求我们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辅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交流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启发诱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生身上,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学习潜力开发出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把平常在数学教学中是怎么进行的讲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过去教学目标是“精英教学”,为培养国家的高级人才服务的。从过去培养“英才”升学为主的教育转向为大众提高素质为主的教育。为了一切人的数学成为数学教育的主流。因此,在平常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我们教育方向要面对全体学生。充分考虑人人都可以学数学,人人都可以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可以学好自己的数学。这样在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情况时才不会乱了方寸。

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关键是学生要学。如果学生不学习数学。他们学习的主体地位又怎么能体现呢?要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有成功一半的机会了。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讨论社会的需要和学生将来择业的需要,结合心理学家马斯诺的需要层次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能使学生学好数学,而且能使他们热爱数学,会学数学。

三、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要放下惟我独尊的思想,老师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习的服务者,交流者,合作伙伴,允许在课堂上与老师讨论,争论数学问题,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发表,并且充分的让学生阐述他们的理由。学生发表见解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的过程,体验的过程。让他们有展示的机会。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民主。只有学生喜欢你这个数学老师,他们才能喜欢你所教的数学,为学生学好自己的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师应给学生敢于发问的机会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分析探究问题,并且对有些结论可以质疑老师。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话语提出问题,杜绝课堂教学中的一言堂现象。要使学生敢于提问老师,就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老师面前没有拘束感,为学生敢于发问奠定基础。学生的发言不论好还是不好,老师都要积极鼓励他们,不要用批评的语言埋没了一个“伟大”的发现。让学生找到成功成名的感觉,这也是 充分体现教学中学生为主人的观念。

五、让学生体验成功,鼓励学生成功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放手发动学生自己讲,自己做,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定理、法则的由来都是他们自己经过 努力发现出来的,让他们感到自己很能干,有成功的喜悦,有成功的自豪,才有学好数学的自信。过去我们提得很多的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如果一个学生老是失败,他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就可能没有了,还有什么激情来学习数学。可能他全想的是失败,从而厌恶数学。老师创设让学生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从成功走向成功,从胜利走向胜利。成就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催化剂。例如我教授“同底数幂的运算时,与学生一起复习有关乘方的意义。让学生做、观察、分析、总结出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am.an=am+n(m、n是正整数),然后再让他们看书。看到他们发现的结果与教材上完全一样,学生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总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效率的方法很多,以上是本人一孔之见,仅供参考。欢迎同行朋友一起讨论数学教法。

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把课堂教学比做一个过程,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应由各方面综合而成。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师传递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活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多给予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主动产生学习愿望,以积极主动并创造性的完成学习任务。那么,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对于学生的学习应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把传授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归纳总结适合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显得更加有序和谐,师生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进而使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之间产生协作关系的过程,是师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探讨从而产生思想火花的过程。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视教师的教学位置,而忽略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常常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运作教学内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教师们需要面对的问题,这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发挥需要教师组织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根据学生对于所教内容的不同反应适时改变教学策略,找到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只为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不顾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了教学的意义,那么这样的教学只是单方面的教,没有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对于所讲内容表现出疑惑的神情,教师应把握机会,从学生都熟悉的内容开讲,逐步引导到新的知识点上,或大家进行课堂讨论,共同论证新的知识点等方法,解决学生的疑惑,完成学习目标。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教学的民主,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重要前提。教师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大家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的见解。在教学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课堂讨论,进行课堂案例分析引出新的知识点,综合小组意见,阐述不同观点。教师对于这个过程积极引导,从而有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知识。良好的课堂教学,应是师生能够有效的配合,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有效发挥,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授业解惑的一种方式,课堂的教学需要教师积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助于课堂教学良好有序的开展,对于教学的质量是一种保证,对于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的建立也是不可缺少的。

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在不同情况下,教师应发挥指导作用,比如在检验学习成效中,学生之间或许会产生不同的学习竞争环境,教师需要引入良性的竞争机制,有效地利用学生这种竞争的心理状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不同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学习精神,寻找各自的闪光点,对于学生的优点应积极的倡导和表扬,而对于不足之处应教导学生及时改正,对于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并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在试卷评讲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对知识的查漏补缺,在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扬长补短,教师可从中获得学生的学习的不同阶段,以便于下一阶段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应材施教,跟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遇到教学的问题要和学生一起商讨,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上进行换位思考,发掘他们的学习潜力,在课堂上多给他们表现得机会。对于学习进步者及时鼓励表扬,提高学习兴趣。

在当代社会,教育是人民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保证,人才的培养需要教学的有利开展,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方面,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对教学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显得更加有序和谐,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明确认识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意义

在思想认识上教师要十分明确:你的工作对象是“人”(不是“物”),你的工作任务就是要认真研究人、了解人、关怀人、尊重人和精心培养人。并且要看到:

你的学生在入学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是“社会的现实的人”了。这就是说,教育过程不同于其他物质生产过程,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促使学生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外因,而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则是他们获得发展的内因。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使教师的教育要求被学生接受并内化他们自身的需要,以使学生的活动产生教师所预期的效果。

二、爱护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

要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爱护你的学生,不要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尊心是一个人积极奋进、不断完善自己的内部动力,要像马卡连柯那样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高中生独立意识增强了,总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和信任。如果教师能以爱心去了解他们,信任他们,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他们,就能使他们乐于接受教师的要求,并内化为自发的需要,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都是怀着好好学习的忠诚愿望跨进学校的大门,并盼望着在学习中取得成绩,期望着早日成长为有用的人才。要努力去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请记住:促进儿童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的最强大的力量,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当儿童心里有这股力量的时候,你就是教育的能手,你就会受到儿童的敬重。而一旦这种不能以任何东西相比拟的精力力量的火花熄灭之时,你就变得无能为力了,即使有影响儿童心灵的最英明、最精细的手段,它们都会成为死的东西。

三、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既然学生都是活生生的现实的人,他们必定具有各自的认识、情感、意志、性格和行为习惯,这就决定了,我们所培养的人,既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又应该是具有不同个性的特长的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极其个别差异,以便从各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四、引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在对学生的管理上,要改变那些专制式的控制、保姆式看守或者放羊式放任自流的管理方式。这些管理学生的方式,都是忽视或不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表现。这样做,只能培养出没有自信心和进取精神的驯服工具,而不可能发现、诱导、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与创造才能。高中生渴望自己有更多的独立自主性,能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各项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我们也应该看到,尽管他们还不成熟,但他们的独立活动能力已明显提高。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是可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这就要求教师为他们提供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为他们创造独立活动的条件,引导他们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总之,在如何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我们往往单纯把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而在研究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上却做得很不够,这正是我们违背教育规律的表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否定的,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表现在满足孩子们对爱和尊重的需要上,应该表现在焕发出学生的自信、自重、自强的精神上,应该表现在启发、引导学生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上,而不应该禁锢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条件探析

现代教学观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但在我国目前的教学理论研究中,重“教”的研究轻“学”的研究,教学实践中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致使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一教学原理仍停留在教育哲学的理论层面上,因而,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把理论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研究是我们今后重点解决的问题。

学生主体性的行为特征表现为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总结我国多年从事一线教学教师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策略选择上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营造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有利环境等方面加以重视。

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习动机是引起、维持和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动力基础。有关的实验还证明,学生学业不佳的原因之一是学习品质不高,即集中注意、坚持不懈及对挫折的耐受性等意志和情感方面的品质较差。动机的作用正是通过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准备状态,增强这些重要的品质来保证学习质量。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性是布鲁纳所刻意强调的,也是我们重视学生主体作用时必须给以极大关注的一个问题。那么,如何建立稳定的学习动机?

第一,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想学。这种由内在心理因素转化而来的动机为内在动机,内驱力较强,维持时间也较长。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意义。

第二,创设探索问题的情境。提高学习动机的适宜方式是把重点放在学习的认知活动方面,而不是动机本身。这就需要为学生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其好奇心、求知欲,主动进入学习情境。

教师立足于对学生实际情况把握,精选背景材料,采用启发讲解、温故知新、设疑激趣等方式,通过录像剪辑、音乐欣赏、实况拍摄、动画制作等途径提出教学目标或创设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三,提倡内在的奖励,慎用外在的奖励。尽管奖励可作为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但值得提倡的是内在的奖励,外在的奖励和竞争对长远的学习过程并无裨益,不宜过分重视。

二、形成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根本宗旨就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课堂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整理知识信息的能力,迁移运用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能力。

自主性学习要求把发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贯彻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在进行自主性学习活动之前,学生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做好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研究者发现,高学习成就的学生会为自己设置更为明确的具体目标,使用更多的学习策略,对学习过程有更多的自我监控,而且更系统地根据自己的学习结果来调整所投放的精力。”[1]自主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控学习,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它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规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让学生感受到拥有学习的自控权,而这种感受又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部动机的主要源泉。” [1]

近些年来,广大教师经过辛勤探索,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自主式教学模式。例如,讨论式、导学式、探究式、“三三六”式(杜朗口中学)等。这些教学模式都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核心和灵魂。

讨论式教学就是一种基于现代教学观念而通过师生及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来达成目标,是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式课堂教学结构(即一种课型)。讨论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思维的广泛性(发散性)和深刻性,使课程焕发出生命活力。通过学生间相互合作探索,使学生相互吸收、相互完善,激发思维碰撞,产生思想火花,在活动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理解、认知、探索和创新,同时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

讨论课追求的是主体性、探索性、信息加工的自主性以及学生学习的合作性、交互性和相互启发性。在学习方法上,讨论课以生生间、师生间和文本间的对话讨论为中心,融启发式、活动式、研究式学习为一体,个人学习、小组学习以及班级学习相互补充,参与学习(个体)与合作学习(集体)相互结合,为学生适应未来创造条件。教学活动由双边教学转向多边教学;对学习的评价也应该由学到了什么转向会学什么;评价的标准也从鉴定式评价转向发展性的评价。评价过程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发展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导学式和探究式的共同点是通过引导创设问题环境、师生平等探索讨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评价总结巩固成果、求异探新等环节,调动学生学习和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而且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分析归纳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评价解决问题成果和进一步探索新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思维方式得到科学引导,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问题的探索、发现、解决上,而且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程度和方式,由学生自主控制来完成,这是由他律向自律方向发展教学模式。“导学式”是以激励学习为特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较好地突破了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个性特长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发展。

三、营造学生主体性地位发挥的课堂环境 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就需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营造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知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氛围和环境。

(一)充分信任、理解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主体参与的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能活跃人的思维,发挥人的智力潜能。

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水平,设置教学目标,并以学生的学为落脚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尽可能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创造机会。在营造民主氛围时,做到把学习的时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把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步骤,学会独立策划学习活动,自己学习同类知识,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从发现中创设让学生自己取得成功的机会,从而体验享受收获的快乐。

(二)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选择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形式。

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育就会变得高度有效。”为了选择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研究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情。教师作为引导者、设计者,精心备课,要从备新课标、备教材,转向更多地备学生;从备教法转向备学法,备如何为创造问题情境,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如何处理教材,进行创造性劳动。在教学实践中,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根本宗旨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因此,要求自主式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整理知识信息的能力,迁移运用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注意丰富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精选背景材料,采用启发讲解、以旧引新、设疑激趣等方式及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三)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报告中指出:“教师的职责是激励学生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拿出现成真理人。”近年来教育理论研究发现,人的主体性包括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而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

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精神、创新总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把教师的外部控制转变成学生的自我控制的过程,也就是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过程。这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角,开展现疑、析疑、辩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自己去体验,去领悟,去感受,去收获知识真理的同时,获得学习方法、科学治学态度,以及良好学习习惯,接受成功与挫折的体验。这对增强学生学好的自信心,培养意志品质、交往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进而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为“可持续发展”和“终生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第四篇:发挥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发挥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高峰完全小学 尹秀芳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辅助作用也日益突出。多媒体计算机表达的信息量大,具有图、文、音、像并茂的优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使形、声、色浑然一体,创设生动、形象、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从六个方面对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一、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再现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能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教育情景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可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是创设情境的最佳工具。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数学教材,例题多来源于生活,并以情景模式出现。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生理特点,表现在课堂中就是:教师讲授的前几钟可以比较专注地听,但由于教师讲授时间过长,形式呆板,学生容易出现视觉、听觉疲劳,这校样课堂学习效果就不高了。因此,恰当利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而且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认识大面额人民币》时,课件出现一个服装店的动态情景视频,视频中人们正在买衣服,这样让学生从再现的生活情景中直观感知了大名额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更加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整节课学生都保持愉悦的心情,直观的知识呈现和灵活的练习训练,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参与效果好,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乐学,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知识抽象性的特点与小学生认识事物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一对矛盾。运用CAI,可以通过“变色”、“闪烁”等手段,不仅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是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充分显示出来,而且积极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找到事物间的联系,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学生往往对运算顺序这一重点掌握不好,利用幻灯片就可以突破这一重点。先出示混合运算试题让学生判断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把学生说的先算部分用红色闪烁的线条标出来且配以声音,再现知识点,以此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

三、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动态模拟演示教学,化抽象为形象,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利用计算机模拟操作比教师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逼真,把它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操作技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的退位减法,23-8,计算机画面上先出现小棒,两捆和三根怎样减去八根,学生可以先自己操作,试一试怎样减,探求方法,然后,按一下正确答案,出现画面:画面上出现两捆零三根小棒和一只小熊,按照学生摆的方法,小熊把一捆小棒拆开,然后和三根小棒和在一起,去掉八根小棒,等于十五根小棒。小熊边做边说,再加上适当音响和音乐。在这个过程,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可以亲眼目睹这个过程,认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关键就是不够减的向前十位借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在一系列的动态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反复操作,抓住重点,从而得到正确结论,学会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环节,借助多媒体的色彩、闪烁、声音、动画演示,不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

四、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精心设计练习课件,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就练习而言,单一的依靠小黑板、卷子、书本等传统的呆板的练习形式,时间长了学生会感到乏味,表现出厌倦。数学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维目标的培养,需要形式多样的练习。这时交互式的多媒体练习课件就能以其图、文、声、像并 茂的优势发挥其作用,它能使练习、复习等环节轻松、愉快,能使学生在练题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使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在玩中学的有趣的事。此外,多媒体练习课件还能增大课堂练习的容量,因不抄题,且能及时反馈,可以使学生在同一时间内能接收到更多更有生活情趣的练习题。这样一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增长了知识,而且使他们的情感与态度得到了良好的熏陶和培养。例如,在进行练习巩固时,利用多媒体教学,事先教师制件了多样的练习,灵活选择题型进行练习,选择、判断题、操作题、计算题一应俱全,及时反馈学生的答题情况。全班同学一起校对时,更能将学生的想法直观地显示出来。由于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试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

总之,多媒体教学以它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集中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我们深信:教学改革伴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遍运用,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得到全面发展。

第五篇:发挥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发挥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赵玉萍 2017年 10月

新数学课标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老师从学科教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身的教学,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去。2007年起,每个学校都配备了电脑和远程教育接收设备,各学校也建成了多媒体教室,这为教师合理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了可能。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其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再现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积极情绪。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奏好了这堂课的“序曲”。这对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敲响了动人心弦的第一锤。利用信息技术网络的丰富资源和综合效应,创设集声像、音效于一体的适宜情境易如反掌,学生如身临其境,探究的兴趣很快被激起,激活。有了兴趣,学生就能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教育情景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可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是创设情境的最佳工具。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数学教材,例题多来源于生活,并以情景模式出现。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生理特点,表现在课堂中就是:教师讲授的前几钟可以比较专注地听,但由于教师讲授时间过长,形式呆板,学生容易出现视觉、听觉疲劳,这校样课堂学习效果就不高了。因此,恰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而且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认识大面额人民币》时,课 件出现一个服装店的动态情景视频,视频中人们正在买衣服,这样让学生从再现的生活情景中直观感知了大名额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更加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整节课学生都保持愉悦的心情,直观的知识呈现和灵活的练习训练,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参与效果好,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再如:在教学一年级《提问题》时,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的形式导入新课:“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动物,有一天,许多动物在玩游戏,小朋友们找找看,你能找到哪些数?”,电脑屏幕依次出现3只小鸟、2只鸡、5只鹿、1只象、4只狮、8只鸭等,学生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再乘机提问:“你能提出一些问题来吗?”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说出可以提出求和的应用题与比多比少的应用题,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提问题,这样教学,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要学、乐学,进而主动去学。

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乐学,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知识抽象性的特点与小学生认识事物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一对矛盾。运用CAI,可以通过“变色”、“闪烁”等手段,不仅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是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充分显示出来,而且积极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找到事物间的联系,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学生往往对运算顺序这一重点掌握不好,利用 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就可以突破这一重点。先出示混合运算试题让学生判断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把学生说的先算部分用红色闪烁的线条标出来且配以声音,再现知识点,以此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再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有这样一题:许多正方体有序的叠在一起,要求学生数出共有多少个。这样的题也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来演示每一层正方体重叠的情况,让学生通过演示一层层的数出总个数,清楚明了且效果良好。

计算机发展进入到课堂教学中,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力,使数学教学有了质的转变,2 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计算机的作用而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且易懂明了。特别是在几何图形课、应用题课的表现更加突出。在小学教学中,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

例如:在教学“垂直”一课时,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几何,他们在理解上有很多的困难,特别是很难理解“互相垂直”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但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对学生以后给三角形画高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这里就需要借助与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可以在学生认识了相交的基础上,使用课件出示一组相交的直线,然后让学生观察两条直线形成几个角?都是什么角?学生会很快发现是2个锐角,2个钝角。然后课件演示,转动其中的一条直线,使其中的一个角成为直角,可问:当一个角是直角时,其他几个角是什么角?生很自然的推出也都是直角。这时就可以引出互相垂直的概念: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模拟的演示了两条直线由相交关系到垂直关系,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垂直,帮助他们更好地建立深刻的思维过程。

三、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动态模拟演示教学,化抽象为形象,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利用计算机模拟操作比教师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逼真,把它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操作技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米、分米、厘米的认识”时,测量线段的长度,先将尺放大显示在屏幕上,然后用闪亮、移动的方法介绍测量方法,再显示正确与错误的一些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最后指导学生进行测量。这样教学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克服了使用中的难点,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再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的退位减法,23-8,计算机画面上先出现小棒,两捆和三根怎样减去八根,学生可以先自己操作,试一试怎样减,探求方法,然后,按一下正确答案,出现画面:画面上出现两捆零三根小棒和一只小熊,按照学生摆的方法,小熊把一捆小棒拆开,然后和三根小棒和在一起,去掉八根小棒,等于十五根小棒。小熊边做边说,再加上适当音响和音乐。在这个过程,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可以亲眼目睹这个 3 过程,认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关键就是不够减的向前十位借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在一系列的动态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反复操作,抓住重点,从而得到正确结论,学会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环节,借助多媒体的色彩、闪烁、声音、动画演示,不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

四、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明确主体,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倡导者,起主导作用,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体,但处于被动和受教育的客体的地位。引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之后,教师更多的处于协助者和合作者的地位,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行使主人的权力,与学生一起去面对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得到了 充分的确认。对于教师,由于微机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部分功能,教师从课堂的识教中部分的解放出来,这样可以有效地发挥其主导作用,使之在教学中的激发、引导、启迪、组织、交往、评价的作用体现得更为明显,教师“教”的主体地位也得到加强。

新课程的改革要求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教师更多的处于协助者和合作者的地位,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行使主人的权力,与学生一起去面对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确认。在实际的教学中,电脑能取代老师的许多工作。比如在识记生字时,课文中的字体和生字卡片显得生硬而不起眼。欣赏风景时,没有图片就只能靠老师口述,效果还不理想。这些都可以依靠多媒体教学工具来解决。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且具有动态性,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因为它的大信息量、大容量性特点,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引发学生兴趣、活跃气氛、组织课堂,帮助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就更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

五、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增加信息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于人的视觉作用胜于听觉作用七倍,因此只有在多种现代 4 教学媒体参与下的课堂教学才充满生命力,增大教学密度、优化教学过程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具有信息容量大、检索快、传播效率高的功能,它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多种感觉(如听觉、视觉)进行学习,加快教学速度,不断巩固、深化新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十进制计数法一课时,对于数产生的历史,我利用电脑设计,把有关新资料(文字、图形、声音等)制成CAI软件,在课上讲解,填补教学不足;上课时还可自如操作鼠标或键盘,显示丰富多彩、不断变化的画面,并能个别重复,放大或倒置演示;为了因材施教,照顾不同教材或学生的需要,可以配上大量相应有趣的练习,加快节奏,增大容量,提高效率,真正显示辅助教学的优势。发展学生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再如,我们可以使用电脑、投影、摄像等现代化教学媒体将练习题目传输给每一位同学,让他们通过电脑自己动手解答,然后,教师将答案用投影仪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对照,发现错误及时改正。也可以将学生中出现的典型错误,通过摄像机显示在电脑上,老师和学生共同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节省了时间。另外,复习时也可以将各种类型的习题分门别类地存入电脑,让学生一项一项地复习,便于学生对知识系统地掌握,还可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精心设计练习课件,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就练习而言,单一的依靠小黑板、卷子、书本等传统的呆板的练习形式,时间长了学生会感到乏味,表现出厌倦。数学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维目标的培养,需要形式多样的练习。这时交互式的多媒体练习课件就能以其图、文、声、像并茂的优势发挥其作用,它能使练习、复习等环节轻松、愉快,能使学生在练题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使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在玩中学的有趣的事。此外,多媒体练习课件还能增大课堂练习的容量,因不抄题,且能及时反馈,可以使学生在同一时间内能接收到更多更有生活情趣的练习题。这样一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增长了知识,而且使他们的情感与态度得到了良好的熏陶和培养。例如,在进行练习巩固时,利用多媒体教学,事先教师 制件了多样的练习,灵活选择题型进行练习,选择、判断题、操作题、计算题一应俱全,及时反馈学生的答题情况。全班同学一起校对时,更能将学生的想法直观地显示出来。由于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试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计算机容量大,信息的检索、提供、显示及信息类型的转换方便迅速,信息传播速度快的功能优势,巧妙设计练习,激发学生“乐学乐做”的情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广泛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准确、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及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七、要恰当的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和欢迎,它带来了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的变革。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是极为有效的手段。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第一手感性材料,使学生储备丰富的表象信息,为他们实现信息重组、进行“再发现、再创造”打下基础,但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一定要有“度”,否则将达不到目标,得不到效果。

应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启着重要作用。然而,多媒体并不是越多越好,而也要有选择、恰到好处地加以利用。有些老师喜欢应用大量的图片、动画而不考虑实际需要,图片、动画用得过多虽刺激了学生的感观,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让学生忽视了重点内容。有的老师仅仅用多媒体代替版书,而并未发挥其真正价值,还有一些老师干脆将实验搬到电脑中,用电脑模拟的实验来代替学生的动手实验,这只会适得其反,遏止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在实践中探究问题的能力。

总之,多媒体教学以它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集中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我们深信:教学改革伴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遍运用,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得到全面发展。

2017 10 19

下载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小学生的主体性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小学生的主体性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小班化教学优势(最终定稿)

    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小班化教学优势 今年,我有幸担任了小班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认识到,小班化教学体现了教育内容整体化和个别化的有机结合。教育内容一方面重视认识与情感意志......

    合理发挥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功能

    合理发挥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功能 【摘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还要注意合理恰当地使用教学课件,不能一味的为了显示这是一节现代化的有现代技术的课而不恰当的过多使用,......

    谈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谈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者:朱亚荣 来源:《校本教研》2012年第07期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的定义、公式、......

    发挥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发挥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 :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辅助作用也日益突出。多媒体计算机表达的信息量大,具有图、文、音、像并茂的优......

    合理发挥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效能

    合理发挥多媒体、网络在数学教学中的效能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与语文课比较显得枯燥、单调而抽象。并且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直观形象、声画并......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

    小学生主体性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精选)

    小学生主体性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真如第三小学管雯娟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办学的根本目的是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发展,因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

    发挥情感在小学生写作中的杠杆作用

    发挥情感在小学生写作中的杠杆作用 作文是一种受情绪、情感控制的文字表达活动。可以这样说:没有情感参与的作文教学,是没有灵性的也是不完美的。也许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某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