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小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时间:2019-05-15 13:26: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小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小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第一篇:城市小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城市小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摘要:对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一所重点小学二到五年级的1228名学生的 学习动机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 分析,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动机;调查

学习活动占了小学生在校生活的绝大部分,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关于学习动机的水平及其对个体学习行为、心理健康状况产生的 影响,我们对四川省达州市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了调查,调查资料分析整理

一、调查 研究 的过程与 方法

1.调查对象与样本选择

本研究抽取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二小二到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出问卷1350份,收回问卷1228份,剔除无效问卷16份。参测的学生主要来自一般干部、知识分子和工人家庭。

2.研究方法与评定工具

调查选用华东师大心理系周步成教授编制的《学习动机诊断测验(MAAT)》(包括调查学习、技能、运动、社会 生活场面的成功动机、考试 焦虑中的促进性紧张和回避失败动机、自己责任性、要求水平七个 内容 分量表)。

测验采取团体方式进行,测试人员是在高校从事心理和 教育 学的教师和选修《学校心理辅导》课的师范院校专科大学生担任,施测前接受过短期培训。测试时,先由主试宣读指导语和注意事项,然后学生以纸笔作答,每个测验约40分钟。

先将原始分数输入有配套数据处理软件 计算 标准分、等级分及学生个人报告表,再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不同年级、性别学生在总焦虑水平和各分量表上存在的 问题 的发生率及显着性水平。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各年级学生学习动机各指标分析

对达州市一所重点小学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结果显示:知识学习和提高技能方面个人的学习动机较强,回避失败的动机和责任心方面的成就动机偏弱。同时,学习压力使学生促进紧张这一项数据一直高居不下。

当今,我国正处于应试教育努力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型的关键时期,新旧体制常常发

生碰撞,应试教育在人们观念中印象深刻,加之许多教师自身就是从应试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对应试教育的一套方法熟悉且运用自如,要想转变观念转变作法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因而,在小学教育中,大多数的学校仍把分数作为衡量和评判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有的学校甚至是唯一的手段。老师,家长对学生的分数是如此的看重,就会 自然 不自然的在与学生的交流中通过言语、行为、表情等手段传递给学生。有研究结果表明:从 发展 角度来看,学龄儿童早期阶段的外部动机对学习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内部动机逐渐发展起来。学生为了避免老师,家长的惩罚;为了获得老师,家长的表扬、奖励;同学的认可等一系列的外部诱因激发学生外部动机。而学习成绩的提高可以满足学生的外部动机,因此学生也把学习看得很重要,自然而然的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的动机也就随之增强了。另一方面,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 经济 的建立,“科教兴国”“提高全民族素质”等一系列战略方针确立,都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已经开始引起一部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虽然举步维艰,但仍在缓慢中前行。一些学校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需求,考虑学生的需要及身心发展特点。并不只是一味地看重升学成绩,而是把学生的健康和发展放在很重要的位置。针对学生的需要和身心发展的特点,一些学校正在逐步改变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立求从教材、学习活动本身吸引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提高学生的能力。学生在 科学 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指引下,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方面的学习动机有所增强也是自然而然的。由于此次参测的学生主要来自一般干部,知识分子和工人家庭,其中独生子女占了绝大部分,可能收入相对稳定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关于家庭义务的要求较少,物质供应充沛,缺乏责任感的锻炼,孩子因此可能较为幼稚、任性。另一方面,一部分家长一味地追求孩子的 学习成绩,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其它的都没有什么重要,忽略孩子的一些 问题 行为,更不要说对孩子 社会 责任感的培养。正所谓“一白遮百丑”。因此,独生子女学生依赖性强、任性。有 研究 表明:对于学习不良的学生而言,面对自己不好的学习成绩越是作内在的,他人控制的归因,越可能降低其自我价值感。孩子把自己的成功或失败都归结为外在的原因,而不是从自身出发,一方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也不能使学生形成持续、稳定的学习行为;另一方面,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缺乏一种责任感,不利于自我调节和控制。

从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 理论 中可知,个人在竞争时会产生两种心理倾向:一种是追求成就的动机,另一种是回避失败的动机。由于两种心理倾向的相对强度方面各不相

同。可以分为力求成功或力求避免失败两种类型的人。在面对难度不同的任务时,他们会评估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力求成功的人旨在获得成就,并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他们的预计自己成功的可能有50%把握时,因为这给他们提供了最大的现实挑战,反之,避免失败的需要强于力求成功愿望的人,在预计自己成功的机会大约有50%时,则会采取回避态度,他们往往选择更易获得成功的任务。以使自己免遭失败,或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这样即使失败也可为自己找到合适的借口。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回避失败动机都相对偏低(m3),与学习知识技能方面的学习动机相比,有很大程度上的降低。

促进紧张这一项的数据仍是高居不下。小学儿童处于成就与自卑并存的阶段,此阶段求知欲特别强烈,因此学习上的困难是此阶段的主要压力来源。特别是在学校,应试 教育 使得升学竞争异常激烈。而一些低素质老师的不当管理造成孩子身体或心灵上的伤害。这些对儿童的 影响 可能是短期的,也可能是长期的。有研究结果表明: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小学生发生比率最高的前十项生活压力事件还是发生比率最高的前十项负性压力事件,考试 压力都排在第一位,说明小学生的学业压力问题确实存在,学业压力确实影响着小学生的生活。但我们不能一味地忌用学业压力,考试失败的威胁。有心 理学 家指出“考核的动机力量,更多的是在于失败的威胁,而不是在于成功的希望。”与学业上的失败相联系的那些有可能导致丧失自尊的威胁,也是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业上作出长期而艰巨的努力的。由此可见,在严格而明确的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失败的威胁也是老师用以调动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策略。但是,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不应让学生一直受到学业上的失败。如果一直得低分,学生就会产生焦虑,或导致极不实际的志向水平,焦虑会严重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从而破坏学习情绪,就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了。

从表2可以看到关于学习动机研究的七个方面男女并无明显的差异,这一现象可能是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较少传统的重男轻女的观念以及在儿童中期阶段性别分化不甚明显有关。

从表3中可以看出关于学生学习动机的知识学习方面,技能方面,运动方面,社会生活方面,促进紧张方面,四年级学生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五年级开始又有所回升。而与二、三年级相接近,这可能是由于四年级是由小学低段向高段的一个过渡时期,两个

阶段在教学 内容 上有较大的变化,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导致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课业的要求,人际要求有所提高对社会知觉,观察力也有所增强。从表3中还可以看出,学生要求水准方面在四、五年级有了明显的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到了儿童后期,附属内驱力在强度方面有所降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内部动机逐渐 发展 起来,外部动机的势力相对受到削弱。

三、小结

本次调查虽然抽取了不小的样本,但毕竟数量有限,样本的分布也不够广,所以,由测试调查 分析 的信息不能简单的推而广之,不过,此次调查也较深人地分析了城市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各相关因素及其变化、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作者的几点看法以供 参考 和共同探究。

1.适当的失败的威胁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动机,但不可走极端,因为过度的学业压力会导致学生焦虑,产生问题行为。

2.男女生在学业动机的七个方面并没有显着的差异,加之,儿童中期尚未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因此,老师对学生的学习不应有错误的性别引导。

3.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应重视培养儿童的内部动机,促使内外动机相互协调作用。

4.对于学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尽量引导学生作内在的归因,追求获取成功的动机,而降低避免失败的动机,从而对其行为产生巨大影响。

第二篇:《小学生篮球运动参与动机的调查研究》

小学生篮球运动参与动机的调查研究

内容提要:小学时期是生长发育的旺盛期及精力充沛的时期,在这个关键的时期,体育锻炼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形式,主要以趣味性和竞技类运动为主。他们希望自己参加的运动能够有较强的竞争性和趣味性。而篮球正是带有较强的竞争性、趣味性以及多变性的一项体育运动。在篮球运动的过程中对于满足情感需要和个性的完善,促进全身心的健康发展等价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使篮球运动成为最受小学生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其参与的人数是其他运动项目所无法比拟的。然而,只有了解了小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动机,根据他们的参与动机采取合理的手段和方法,才能促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参与到篮球运动当中去。因为运动参与动机是一个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力,它是人们能否坚持不断参与活动的决定性因素。

关键词:小学生篮球运动 运动参与动机 参与动机 参与动机因素

在东莞市和各镇的小学之间经常组织一些学校间的篮球比赛,可以看出东莞市小学生篮球运动开展的非常广泛。所以,我认为选择篮球这种受小学生欢迎的运动项目来研究小学生的运动参与动机比较有代表性,对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调动小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增加篮球运动参与人数,发展当地学生篮球运动水平,指导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作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东莞市随机挑选的四所小学里参与篮球运动的200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查阅社会心理学、动机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篮球运动等大量学科著作收集与本论文有关的大量文献资料和科研成果,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为小学生篮球运动参与动机的研究奠定基础。

问卷调查法: 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及小学生运动参与心理特征制定调查问卷,在东莞市四所小学随机抽取200名参与篮球运动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8.5%。

专家咨询法: 对心理专家、教育专家、东莞市参与小学生篮球训练指导的教练员、体育教师等相关专家和老师进行咨询调查,依靠专家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从而获得客观可靠的研究信息。

二、结果与分析

2.1 小学生篮球运动参与动机主要构成因素

本论文研究的是小学生篮球运动参与动机,通过对已有的文献资料的查阅和专家的咨询得出: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动机比较多,但是占据主要地位的分别是:娱乐因素、项目因素、友谊因素、健康因素、表现因素。

娱乐因素:娱乐因素主要内容是指参与篮球运动为了体验一种激情、喜欢那种激烈的身体对抗、喜欢打球时自由自在的兴奋感等方面的动机,表现为通过篮球这样的一种娱乐形式来寻求刺激、愉快的感受。所以将此因素称为“娱乐”因素。如果在次因素上得分越高,表示该动机越强烈,得分越低,则动机越弱。

项目因素:项目因素主要内容是指参加篮球运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篮球运动开展的广泛性,较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等方面的吸引,而这些特点都是篮球运动所独有的项目特点。所以将此因素称为“项目”因素,若在此因素上得分越高,表示该动机越强,得分越低,则动机越弱。

友谊因素:友谊因素主要内容是指参与者为了建立或维持与同学、朋友之间良好关系方面的动机,说明学生之间需要并且渴望得到友谊。所以将此动机因素称为“友谊”因素。若在此因素上得分越高,表示该动机越强,得分越低,则动机越弱。

健康因素:健康因素主要内容是指参与者希望通过篮球运动,能够促进身体健康,远离疾病,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发育等方面的动机,所以将此因素称为“健康”因素。若在此因素上得分越高,表示该动机越强,得分越低,则动机越弱。

表现因素:表现因素主要内容是指参与者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在别人面前战士自己的篮球技能、获得他人的肯定、因为自己在打篮球时表现更好等,反映出学生渴望表现和展示自我的一种心理,所以将此因素称为“表现”因素。若在此因素上得分越高,表示该动机越强,得分越低,则动机越弱。

2.2 不同性别小学生篮球运动参与动机因素百分比差距

表1 不同性别小学生篮球运动参与动机调查结果

娱乐因素 项目因素 健康因素 友谊因素 表现因素 男生(%)95 92 85 69

女生(%)65 90 43 95 19 2.2.1 调查结果(表1)

通过调查发现不同性别小学生篮球运动参与动机在娱乐因素方面有30%的差距,在健康因素方面有42%的差距,在友谊因素方面有26%的差距,在表现因素方面有57%的差距,在这四项因素当中,差距较大。而在项目因素方面有2%的差距,在放松因素方面有4%的差距,在这两项因素当中不存在明显差距。

2.2.2 各因素差距比较

(1)娱乐因素差距比较:娱乐因素中男生动机强于女生,差距达到30%。说明男生比女生更喜欢参与能够激烈对抗的运动,因为激烈的对抗可以让他们体验到无限的快乐,所以男生比女生更能享受到刺激、快乐的感觉。

(2)项目因素差距比较:项目因素中男女生之间只有2%的差距。说明男女生篮球运动参与者对篮球这项运动的基本特点和项目特质的认识基本保持一致。

(3)健康因素差距比较:健康因素中男生动机强于女生,差距达到42%。说明男生比女生更加希望通过篮球运动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

(4)友谊因素差距比较:友谊因素中女生动机强度高于男生,差距达到26%。因为女生在学校当中 比男生更加需要友谊的支持,而且主动的去寻求人际关系,而男生对人际支持的需要不如对游戏娱乐的需要来的更加强烈。所以参与篮球运动的女生更希望以打球的方式来增进友谊。

(5)表现因素差距比较:表现因素中男生动机强度明显高于女生,达到57%。这说明男生更喜欢通过打球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证明自己的能力,获得别人的关注。因为男生在运动能力方面比女生要强很多,因此男生更加希望通过篮球运动来表现自我。

2.3不同篮球技能水平小学生篮球运动参与动机调查结果

表2 不同篮球技能水平小学生篮球运动参与动机调查结果

是否校队 娱乐因素 项目因素 健康因素 友谊因素 表现因素 是(%)98 96 87 95 95 否(%)65 51 83 71 60 2.3.1调查结果:(表2)

区分篮球运动技能水平的高低,我分为两个等级:学校篮球队队员和非学校篮球队队员。通过调查比较得知校队与非校队的学生在娱乐因素方面有33%的差距,在项目因素方面有45%的差距,在友谊因素方面有24%的差距,在表现因素方面有35%的差距,在这四项当中差距较大。在健康因素方面只有4%的差距,差距较小。

2.3.2各因素差距比较

(1)娱乐因素差距比较:娱乐因素中,校队与非校队的差距达到33%,校队学生动机明显强于非校队学生。因为校队的队员可以经常参加一些比赛,而比赛当中的竞争更加激烈,他们的目标就是夺取比赛胜利,目标使他们感受到了更大的刺激和快乐。

(2)项目因素差距比较:项目因素中,校队与非校队的差距达到45%,校队队员动机明显强于非校队学生。因为校队队员接触篮球时间相对较长,他们获得篮球信息的途径和机会多于非校队学生。所以他们对篮球运动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3)健康因素差距比较:健康因素当中,校队与非校队的差距只有4%的差距。无论说明篮球技能水平的高低他们都希望能够通过篮球运动使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

(4)友谊因素差距比较:友谊因素当中,校队与非校队的差距达到24%,校队队员动机强于非校队学生。因为校队队员技术水平较高,接触到的球场朋友会更多,都想以自己出色的篮球运动能力来认识更多打球的朋友,为自己创造更多打篮球的机会。

(5)表现因素差距比较:表现因素当中,校队与非校队的差距达到35%,校队队员动机强于非校队学生。因为校队队员比非校队队员具备更好的身体素质和篮球技术,所以更希望在自己擅长的方面表现自己。

2.4 参与不同篮球运动方式的小学生动机因素百分比差距

表3 参与不同篮球运动方式的小学生动机调查结果

参与方式 娱乐因素 项目因素 健康因素 友谊因素 表现因素

休闲(%)70 88 86 71 52 竞技(%)92 97 90 99 91 2.4.1 调查结果:(表3)现代篮球运动方式可以分为休闲娱乐篮球和竞技篮球两大类。经过调查对比得出这两种运动方式在娱乐因素中有22%的差距,在友谊因素中有28%的差距,在表现因素中有39%的差距,这三项因素差距较大;在项目因素中有9%的差距,在健康因素中有4%的差距,这两项因素差距较小。

2.4.2 各因素差距比较

(1)娱乐因素差距比较:娱乐因素当中,两者之间有22%的差距。竞技篮球参与者动机强于休闲篮球参与者。竞技篮球因为激烈的对抗和竞争使整个篮球运动的过程变的刺激,而休闲篮球则没有那么多的竞争性、对抗性,显的比较平淡。

(2)项目因素差距比较:项目因素当中,竞技篮球参与者的动机比休闲篮球参与者之间只有9%的差距,说明竞技篮球参与者和休闲篮球参与者对于篮球运动的特点都是比较了解的,以为篮球运动开展广泛,趣味性较强,所以就参加到了这项运动中来。

(3)健康因素差距比较:健康因素当中,竞技篮球参与者与闲篮球参与者之间只有4%的差距,说明了不同参与方式的学生都明白篮球运动可以增强自己的体质,使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

(4)友谊因素差距比较:友谊因素当中,两者之间的差距达到了28%,因为竞技篮球注重场上同伴间的默契配合,只有加强同伴间的情感交流,才能互相产生默契,而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就无形的增进了他们之间的友谊,而休闲篮球对于配合方面的要求就不是那么强烈了。

(5)表现因素差距比较:表现因素当中,竞技篮球参与者的动机比休闲篮球参与者高出39%,因为竞技篮球参与者,希望通过自己在场上的表现夺取比赛的胜利,并且希望自己在比赛时的每个动作都是最佳的。而休闲篮球完全是自身的娱乐为主。

三、结论

(1)通过调查发现不同性别小学生篮球运动参与动机在娱乐因素、健康因素、友谊因素、表现因素、四个因素中差距比较大;在项目因素差距比较小。

(2)通过调查发现校队与非校队的小学生在娱乐因素、项目因素、友谊因素、放松因素、表现五个因素当中差距较大,而在健康因素当中差距比较小。

(3)经过调查对比发现这两种运动方式在娱乐因素、友谊因素、表现三个因素中差距较大;而在放松因素、健康因素、项目因素,这三项因素当中差距比较小。

综上所述,今后我们应该关注小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运动参与动机,了解他们参与动机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各因素的影响程度,采取合理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积极的运动参与动机,使他们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运动中来,提高运动能力,养成锻炼习惯。重视不同性别、运动水平、参与方式等方面,参与动机的差异。调动那些不参与运动学生的参与动机,使他们也能够更好的参与到运动中来。

第三篇:中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对于即将成为中学教师的免费师范生来说,探寻一下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完全有必要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除了在客观上必须了解学习原理并熟悉方法之外,还要了解学生的本身的学习动机。从学习动机方面来看,教师教学的成败决定于学生的学习,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将取决于他是否努力,而努力使学习动机的表现,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应该是教学目标之一。一:动机的性质及相关概念

动机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指引该活动朝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

与动机相关的概念:1需要与驱力2好奇与习惯3态度与兴趣4意志与价值观5刺激与诱因

动机有生理性动机和心理性动机

二:学习动机及其分类

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指引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倾向。

1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正确的或高尚的学习动机和错误的或底下的学习动机

2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和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

3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内部

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三: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学习动机一旦产生,他就会对学生发生作用。学习动机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学习过程的影响;而是对学习结果的影响。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影响有:对学习行为的启动作用,对学习行为的维持作用和对学习过程的监控作用。学习动机对学习结果的影响,首先,总体而言,学习动机越强,有机体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就越强,从而学习效果越佳。

学习动机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

行为主义对学习动机的基本看法是,行为时有驱力所推动的,而驱力则由生理上的需要产生。如果我们在个体行为表现时给予需要上的满足,他就会得到强化以保留该行为。其教学的心理基础,就是通过强化原则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学校中经常采用奖励(赞许、奖品、给予权利、高分数等)与惩罚(训斥、剥夺权利、低分数等)的办法以督促学生学习,其目的就是通过外在诱因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二:人本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一直把教育看成是开发人类内在潜力的过程,把动机看成是人性成长发展的基本内在动力。所以,他关于学习动机的基本观点是,所有学生都有学习动机;

只是老师必须注意,学生的学习动机未必专注在他所教的科目上。因此,如何使所有学生的学习动机,专注于学校的功课上,就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指出,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培养和谐的教室气氛,是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条件。

以上是心理学里所涉及到的一些学习动机的理论知识,熟悉这些理论知识会对我们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我们论文所探讨的就是如何将这些知识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

附录:本次问卷设计说明

选“是”记1分,选“否”记0分,将各题得分相加,算出总分。总分在: 0~5分:说明学习动机上有少许问题,必要时可调整; 6~13分:说明学习动机上有一定问题和困扰,可调整; 14~20分:说明学习动机上有严重问题和困扰,需调整。上述20个题目可分成4组,它们分别测查学生在学习欲望上4个方面的困扰程度:1~5题测查学习动机是不是太弱;6~10题测查学习动机是不是太强;11~15题测查学习兴趣是否存在困扰;16~20题测查学习目标上是否存在困扰。假如被试者对某组(每组5题)中的大多数题目持认同的态度,则一般说明他们在相应的学习欲望上存在一些不

够正确的认识,或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

第四篇:小学生学习动机浅谈

小学生学习动机浅谈

安徽省蒙城县板桥镇中心小学 黄玲

一、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过程受主观、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1.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客观因素

首先是家庭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父母态度。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学习动机的形成中也有一定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初入学的儿童其学习动机基本上是家长要求的反应。如低年级儿童说:“是爸爸、妈妈叫我来上学的、将来长大了像爸爸那样有本事、作业完成时会对父母说我给你做完了”等等。家长对小学生的学习要求以及家长以什么样的形象来作为小学生的学习榜样,不仅影响了学习动机的特质,也影响了学习动机的强度。

社会环境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其影响是相当广泛的。一方面家庭和学校教育反映了社会的要求;另一方面社会还通过一定的舆论、制度来影响小学生的意向、愿望。报纸、广播、电视、书刊等传播媒体、媒介也随时随地的影响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

学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在一般情况下,学校教育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而学习教育又是通过教师进行的。一方面,教师以自身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教师又根据社

会、学校的要求以及小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规律,培养和激发学生正确而稳定的学习动机。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家庭、社会的要求与学校教育不一致时,则会抵消或破坏学校教育的作用。特别是社会不正之风、同伴中小集团成员的坏习气也常常阻碍小学生正确学习动机的形成。因此,必须注意采取预防或消除不良影响的积极措施,防患于未然。当然,这方面的工作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的密切配合,否则将收效甚微。相反,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一致的情况下,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最佳。

2.小学习动机形成的主观因素

小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主观因素包括生长成熟与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意志品质、志向水平、智力发展水平、思想品德等。

生长成熟与年龄特征是影响小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其主导性学习动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总的趋向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经验的增长、世界观的逐步形成,也与社会要求相应的学习动机就愈来愈占有支配地位,并逐步成为学习的主导性动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多制约与一些与学习结果直接相关的具体人和事。如有些小学生之所以努力学习,就是为了获得父母或亲友的赞扬或奖励好吃的、好玩的,有些小学生则是因为喜欢教他(她)们这门课的老师,也就是爱屋及乌。一般来说,在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中,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起主导作用。

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意志品质是影响其学习动机形成的另一重要因素。对学习有强烈兴趣的小学生,往往会废寝忘食的去学习各门功课;意志坚强的小学生在正确学习动机和错误学习动机之间发生冲突时,能

以理智和客观标准决定取舍。

学习动机还与志向水平有着密切联系。另外,小学生智力发展水平、思想品德等因素,都会对其学习动机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动机和学习

动机在小学生学习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具有正确动机的学生其学习态度是端正积极的,他(她)们会对学习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精力充沛、全神贯注、善于观察和思考问题,有强烈的自信心、好胜心、进取心,能够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成功与失败。在动机的推动下,他(她)们会顽强拼搏、勤奋学习,在学习上取得成绩,同时在智力上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开发。经实例证明,经过动机培养的小学生其学习成效要好于没有经过动机培养的小学生。

正确的动机可以增强学习效果。通常情况下,教师只注意动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认为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却忽视了动机和学习之间的辩证关系,即学习好也可以增强动机。奥苏贝尔曾明确指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也就是说:动机固然促进学习,而学习效果反过来也能增强学习动机。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当求知欲得到满足,产生积极情绪体验时,其原有学习动机也可以得到进一步加强。

在一定意义上说: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一致的。动机正确且强度适中,学习效果则很好;动机错误或学习强度较高,学习效果则较差。

当然,两者之间不一致的现象也是存在的,表现在有的学生学习动机正确,短时间内学习较差,而有些小学生学习动机不正确,但当前成绩却很好。这种现象并不能否定两者之间的一致性,因为影响学习效果的不仅仅是学习动机,还有其他因素,如基础知识、智力发展水平、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身体状况、一时的物质奖励刺激等等。那些真正具有正确学习动机的小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欠缺会逐渐得到弥补,其成绩也将会不断得到提高,赶上并超过没有正确学习动机的学生。

三、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根据小学生的生长成熟和年龄特征,其学习动机具有以下特点:

1.交往动机强于成就动机

交往动机是一种基本的社会性动机,是指一种需要与人亲近的内在动力,它起源于儿童与他人的接触,表现出群集感、相熟感、友谊感、亲属感、归属感等。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的社会动机,是指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去做,而且能够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在小学阶段,交往动机明显强于成就动机。比如:小学生多愿意为他所喜欢的老师学习,而拒绝为不喜欢的教师努力学习(友谊感);为了获得父母、教师、亲友、同学的赞扬而认真学习(亲属感),当其自尊心或自信心因受责备、奚落而挫伤后学习会受到影响。因此,受这种交往动机支配的小学生能坚持学习,他不仅希望处于优越地位,而且希望得到父母、教师的喜欢和同伴的尊重。成就感在小学阶段还处于朦胧状态中,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培养,使之学习能更有成效。

2.近景动机为主,远景动机为辅

直接的近景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联系,由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对学习活动的直接结果的追求所引起的动机。间接的远景性动机与

人们对活动的社会意义的认识相联系,他是人们的理想、世界观等学习活动中的体现。在小学阶段,近景性学习动机占主导地位,而远景性学习动机起辅助作用。这是由于小学生的学习情绪不够稳定,容易受偶然因素的影响,长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如有一个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受到表扬,而由此喜欢上了数学课,后来换了数学老师,他这种由对数学老师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也就消失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直接的近景性动机比较具体,作用也较强,故仍不失为引发小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

总而言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仅要上好课,而且要研究小学生学习的规律和心理活动,特别是要重视并充分发挥学习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最终促进全体小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学习。

第五篇:农村小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

XXX农村小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

摘要:借助学习适应性量表,总结归纳天水市农村小学生学习适应问题的类型和特征,为本地区以及同类学校开展学习适应性辅导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指导。采用华东师大周步成教授修定的《<学习适应性测验>手册》(AAT)对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一农村小学五、六年级共139名在校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该地区139名农村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的总体状况处于中上水平,明显好于全国总体情况。该地区男生的学习适应性略低于女生,但总体上差异并不显著。在年级差异的研究中发现,该地区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上五年级好于六年级,并且达到显著性水。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适应性学习适应性测验引言

学习适应性是指克服种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一种倾向,也可以说是一种学习适应能力。根据近年来学习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可知,影响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主要因素有: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环境、身心健康等。良好的学习适应性不但是学生取得学业进步的重要保证,还可以增进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程度。[2] [3][1]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对学生学习的关注也越来越高,因此对学生学习适应问题的研究将是很有必要的。2 工具及方法

2.1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人修订的适合于小学高年级的《学习适应性测验》(小学五、六年级用),该测验的折半信度为0.71~0.86,重测信度为0.75~0.88。在对学习适应性的评定上采取等级制,具体地说就是将测查结果分成5、4、3、2、1五个等级,5为优等,4为中上,3为中等,2为中下,1为差。处于中下和差的都可以归入学习适应不良,对这些学生必须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

2.2 被试

被试共150名,均选自天水市麦积区的一所农村小学(郭家河小学)的五、六年级在校学生。实验结束之后共收集到有效数据139份,其中男生66名,占47%,女生73名,占53%;五年级79人,占57%;六年级 60人,占43%。最大年龄16岁,最小年龄11岁,平均年龄13.5岁。测量方式为团体施测,施测过程由研究者和班主任老师共同负责,以班级为单位,使用统一的书面指导语和口头指导语,发放统一的(AAT)答题纸并嘱其各自独立答卷。

2.3 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1]结果及分析

3.1 总体状况

表1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总体状况

优等(5)中上(4)中等(3)中下(2)差等(1)

平均等级3.61 总体不良率(%)7.9186 36 9 2

4.32 61.87 25.90 6.47 1.4424 38 24 7

X2=113.778P<0.001

与全国理论比率(分布)比较

由表1可看出,139名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平均等级为3.61,显然高于全国理论总体平均等级3.00(即表中等级一栏中的中等),总体适应不良率为7.91%。由表1还可看出,被调查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等级分布状况经X2检验,明显优于地优于全国理论分布,P值竞争小于0.001。并且成集中趋势,即中上(61.87%)、中等(25.90%)者较多,中下(6.47%)和差等(1.44%)者较少。

以上结果表明,所测学生的适应性明显好于全国总体情况。但是学习适应达到优秀水平的学生只有4.32%,比全国理论比率低2.68个百分点,这点应该值得注意。3.2 学习适应性性别差异与年级差异 3.2.1 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

表2:男女学生在总量表上的总体分布情况(N=139)学习适应性等级 优等(5)

中上(4)中等(3)中下(2)差等(1)平均等级 卡方检验

男生(N=66)N% 23.00 4060.60 1827.30 57.60 11.50

3.56

女生(N=73)N% 45.50 4663.00 1824.70 45.50 11.403.66

X2=1.494P>0.05

由表2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平均等级分别为3.56和3.66,男生略低于女生。两者的差异经卡方检验并不显著(X2=1.494P>0.05)。这说明男女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基本相同。

为了进一步了解男女学生学习适应性在总量表以及各因素上的差异,笔者做了单因子方差分析(如表3)。

由表3可知,男女学生学习适应性在总量表以及各因素上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P>0.05)。其中,在九个内容量表上,“学习计划”(F=1.911,P>0.05)和“毅力”(F=2.947,P>0.05)上的差异相对较大,但都未达到显著水平。这说明,男女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各因素水平也基本相同。

表3:总量表以及各因素在性别上的方差分析(N=139)

男生

女生

FP

学习热情 学习计划 听课方法 学习技术 家庭环境 学校环境 独 立 性 毅力 心身健康 总 量 表

M±SD 13.76±3.95 11.55±3.31 12.94±3.98 12.45±3.99 11.89±3.25 13.31±3.84 12.68±3.84 13.39±4.57 13.47±2.80 115.3±26.15

M±SD 14.12±4.20 10.84±2.74 12.71±3.28 12.87±3.59 11.55±2.66 13.17±4.01 12.96±3.26 14.59±3.62 13.34±3.33 116.1±21.23

.278 1.911.136.431.475.000.211 2.947.059.044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那么学习适应不良的学生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对此,笔者对学习适应不良的男女学生的检出情况做了卡方检验(如表4)。

学习热情 学习计划 听课方法 学习技术 家庭环境 学校环境 独 立 性 毅力 心身健康 总 量 表

男生(N=66)N% 75.04 117.91 85.76 85.76 107.19 107.19 96.47 85.76 53.60 64.32

女生(N=73)N% 85.76 128.63 85.76 75.04 107.19 128.63 96.47 85.76 53.06 53.06

X2P.067.043.000.067.000.182.000.000.000.091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由表4可知,在总量表上男女生没有差异(X2=0.091,P>0.05);在九个内容量表上男女生也不存在有差异。3.2.2 学习适应性的年级差异

表5:不同年级学生在总量表上的总体分布情况(N=139)学习适应性等级 优等(5)中上(4)中等(3)中下(2)差等(1)平均等级 卡方检验

五年级(N=79)N% 56.30 5164.60 1721.50 56.30 11.30

3.73

六年级(N=60)N% 11.70 3558.20 1931.70 46.70 11.70 3.45

X2=7.435P>0.05

由表5可以看出,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平均等级分别为3.73和3.45,五年级高于六年级。两者的差异经卡方检验并不显著(X2=7.435,P>0.05)。这说明五、六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基本相同。但是,两个年级处于中上等级的学生人数差距相对比较大,五年级为51人,占64.6%,六年级为35人,占58.2%。这一点值得注意。

笔者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适应性在九个内容量表和总量表上的差异情况做了方差分析(见表6)。

表6:总量表以及各因素在年级上的方差分析(N=139)

学习热情 学习计划 听课方法 学习技术 家庭环境 学校环境 独 立 性 毅力 心身健康 总 量 表

五年级 M±SD 12.18±4.13 10.48±3.08 11.70±3.90 11.20±3.82 10.22±2.78 10.97±3.61 11.78±3.95 12.67±4.07 12.58±3.26 103.71±23.96

六年级 M±SD 13.01±4.07 10.37±2.85 12.18±3.72 11.72±3.68 10.95±3.47 12.85±3.93 12.35±3.61 13.40±4.27 13.32±3.44 110.01±25.47

FP 5.731 7.821 3.329 7.110 7.376 1.445 1.934 2.419.082 6.504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由表6可见,五、六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在总量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F=6.504,P<0.05),六年级得分明显高于五年级,说明六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总体上好于于五年级学生。讨论

4.1 小学生学习适应性总体状况分析

研究发现,天水市139名农村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明显好于全国总体情况。我们认为导致这一结果可能是因为: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不是太大,这与学校和家庭对小学生的要求和关注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小学高年级的内在学习动机占主导地位,即随着年龄的增加,小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增强由被动学习逐步转向主动学习,因此学习适应能力会有所增强。这一结果也与戴育红等人

[4] [5]的研究结果一致。

笔者还发现,被调查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等级中处于“中上”等级的人数远高于全国理论水平,但处于“优秀”、“中等”等级的人数却明显低于全国理论等级。这说明该市农村小学生学习适应性总体上处于中上水平,但是处于“优秀”等级的人数只有4.32%,比全国理论比率低2.68个百分点,即大多数学生也存在一定的学习适应性问题,这可能是由于被调查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小学,学校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落后,学校对学生的关注相对比较少,导致学生的许多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其次是家长对学生的关注也比较少,由于该学校大多学生都属于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没有过多的时间来关注孩子的在学习等方面出现的问题。

4.2 小学生学习适应性各因素状况分析

在对小学生学习适应性各因素之间的差异的研究中我们又发现,小学生在各内容量表的平均等级均超过中等(3.00),但是各因素发展水平的相对差距比较大,“学习计划”和“家庭环境”的平均等级相对比较低,分别为3.17和3.27;并且这两方面的不良率也明显高于其他方面。这与肖美良对湖北省孝感市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研究结果一致。这主要与学校和家庭环境有关,据笔者调查,该学校只有约10%的学生报告自己曾制定过学习计划。这说明学校和家长对学生学习方法辅导方面的要求和重视程度不够。关于“家庭环境”方面,主要是由于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学生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还有大多家长外出打工,[6]

没有过多时间去关心学生,从而导致学生在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的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另有调查显示,该地区学生有比较严重孤独倾向。这也证实了以上结果。4.3 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与年级差异 4.3.1 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

研究发现,天水市139名农村小学五、六年级男生的学习适应性略低于女生,但总体上差异并不显著(X2=1.494,P>0.05)。这与戴育红对广东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结果一

[4]

致,但与李玲

[7]

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我们认为,这与检测工具的不一致以及各地区学

生的学习适应性发展不平衡有关。

在对小学生在学习适应性各因素的差异研究中发现,在九个内容量表上,男生在“学习计划”上的得分略高于女生,说明男生在对学习方面更加主动、有计划。而在“毅力”上女生却高于男生。这可能是由于小学高年级女生相对于男生成熟的早一些的原因。因此教师应特别注意男生学习适应性的培养,重视其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等。

4.3.2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年级差异

在对天水市139名农村小学五、六年级男生的学习适应性的调查中发现,该地区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上五年级好于六年级,并且达到显著性水平(F=6.504,P<0.05)。即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该地区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有逐步提高的趋势。

笔者在对各分量表以及各内容量表的分析中发现,“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学习热情”、“家庭环境”均达到显著性差异,并且六年级得分均高于五年级。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年级的升高,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也逐渐提高,由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结论

天水市139名农村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的总体状况处于中上水平,明显好于全国总体情况。但是处于“优秀”等级的人数比较少(4.32%),说明大多数学生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适应性问题。

在对该市农村小学生学习适应性各因素之间的差异的研究中笔者又发现,小学生在各内容量表的平均等级均超过中等,但是各因素发展水平的相对差距比较大,“学习计划”和“家庭环境”的平均等级和不良率相对比较低。

该市139名农村小学五、六年级男生的学习适应性略低于女生,但总体上差异并不显著。在年级差异的研究中发现,该地区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上五年级好于六年级,并且达到显著性水,尤其在“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学习热情”、“家庭环境”这几个方面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周步成.学习适应性测验手册[Z].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 1991

[2]李祚山.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19(3)[3]宋广文.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与其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心理学探新, 1999, 19(1)

44—47

[4]戴育红.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教育导刊, 1997,(1)15—17

[5]田澜.我国中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 2004, 27(2)502—504

[6]肖美良.城乡结合部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J].孝感学院学报, 2005, 25(1)95—97 [7]李玲, 李辉, 廖全明,等.昆明市某小学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 1

(2)128

下载城市小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小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学习负担调查研究论文

    目 录 摘要 ................................................................................ 1 Abstract ...............................................................

    小学生学习动机归因研究

    小学生学习动机归因的研究一、课题的界定与表述动机:激发、维持并使行为指向特定目的的一种力量。动机对个体的行为和活动有引发、指引、激励功能。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

    小学生学习动机辅导实例

    小学生学习动机辅导实例辅导题目 我为什么要学习主题分析 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密切相关,学习动机是支配学生学习以达到学习目的的内部动力,而学习目的则是学习活动过程所要达到......

    小学生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小学生学习动机调查问卷亲爱的同学:本问卷旨在了解你的一些基本学习情况,以便于我们在研究之后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改进学习。所有的题目仅作为我们研究使用,不会和你在校的学习成......

    小学生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小学生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问卷调查,请仔细阅读下列题目,并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做出 选择(单选题每题仅限选一个选项,最后一题问答题是开放性的)。答案的......

    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研究

    据统计,目前大学生党员是在所有其他党员比例中最高的。由于其他党员所接受的教育参差不齐,因此,大学生所接受的教育也是最高的。大学生的积极入党现象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但是什......

    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调查研究(★)

    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调查研究 摘 要: 本文通过对50名沈阳市三台子小学生进行随机调查研究,从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小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三大方面调查农村......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问卷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问卷 注:本问卷不对外公开,望小朋友能认真看题目诚实地回答喔,我们要做个诚实的孩子! 年级____年龄____ 请将自己认为对的答案填写在相应位置上,可以多选。 1、你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