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研究 - 绍兴市

时间:2019-05-15 13:2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体验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研究 - 绍兴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体验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研究 - 绍兴市》。

第一篇:“体验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研究 - 绍兴市

“高中历史教学中体验教学法的运用研究”结题报告

报告人:朱文龙工作单位:绍兴市职教中心312000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高中学生学史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古人云:“欲知大道,必先学史”,英国学者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但在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不少学生学史的热情不足,激情不畅,这固然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也有教育体制中如高考本身具有的问题,但同时也有出于我们教育者自身教学方法僵化的等原因。高中学生是社会建设的后备人才,若没有正确的史观和基本的史实来武装他们,我们民族的未来是很难想象的。作为一名一线中学历史教师,有责任去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热爱历史,学习历史,改变学生将学史当作一项沉重负担的现实。

2、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仍存在不少误区。如重理论、轻实践;重统一,轻个体;重因果、轻过程;重灌输,轻启发等。历史是过去发生的客观事情或状态,我们对史的教和学贵在一种体验,而并非是获取全部的结论。教和学的过程中若脱离或偏离事情的演变经过或状态的具体特点,那么我们就无法体会到历史的丰富多彩和错综复杂。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智力和能力都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过于偏重与对史结论性的评析,是不符合其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3、新时期,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正在进行,新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的刻板和沉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国家在高中阶段学习中,推广开展研究性学习,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目前各地、各校开展的情况来看,在不脱离学科本身教学规律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对学习的体验是较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中学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则是更是如此。近年来,绍兴不少中学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成绩斐然,究其根源也让学生加强了对学习的体验。

为了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笔者进行了以“体验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研究”为题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04年9月——05年1月,课题的形成阶段。该阶段主要在教学过程设计和实施中进行体验教学的尝试,形成了初浅的认识,有了基本的概念。05年3月,课题上报立项

05年3月——05年6月,初期研究,研究对象为02级成人高考班。共选定了三节课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他们分别是秦朝的建立和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新航路的开辟和文化大革命。

05年9月——05年12月,中期研究,研究对象为05级美工高考班,共选取三

节课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他们分别是新思想的萌发、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06年1月——06年3月,后期研究,研究对象对05级美工高考班,共选取三节课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他们分别是辛亥革命的爆发、五四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06年3月结题,撰写结题报告。

三、课题主要研究方法:

1、调查法: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笔者较多采用书面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得出一些结论,然后运用结论来指导开展工作或者检验研究对象的成效。

2、对比法: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笔者使用了对比法,通过对同一教材而不同年级的学习情况对比,来分析体验教学法的运用所产生的效果。

3、行动研究法: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笔者注重体验教学法在每一堂课中的实践,同时又对几堂课进行重点研究,这样较好地把课题研究和日常教学结合起来,发挥研究的真正价值。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1、提高了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兴趣

笔者做了两项调查,一是在05年2月,调查对象为02级成人高考班。在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共五门功课的兴趣度调查表中,历史名列第三位。二是在05年6月底,调查对象仍是02级成人高考班。在同样的五门功课的兴趣度调查表中,历史名列第一位。学生们普遍觉得上历史课感觉比较好,大多学生都有一种期待感。在调查表中,我列出了感兴趣原因种种,80%以上的学生选择的是因为上历史课比上其他的学科快乐、有趣,能较好地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2、提高了学生对历史学科分析的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常常发现学生学习历史听历史故事,但碰到一些能力分析的地方往往顿生讨厌之感,尤其是对古代历史部分的材料分析更是如此。通过体验教学研究,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分析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如在讲解秦朝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这一节中,我首先请学生以秦王的角色对当前的形势做了一番分析,要求学生明白秦朝建立后,你若为一朝之主最主要考虑什么问题。学生当上了秦王,自然学习的兴趣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我再引用《史记》中的一段话请秦王来指点,本来这一节课应该是比较枯燥的,因为有较多的理论知识,但是由于学生的参与,气氛轻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3、提高了学生历史学科学习的成绩。

体验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提高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学习的成绩也有相应的提高。笔者在研究中做过两次对比调查。第一次对比调查的时间在05年6月,对象为01级成人高考班和02级成人高考班。我校01级成人高考班文化课整体的素质要好于02级成人高考班。在两个班级的同等难度历史摸底考试中,02级比01级要低平均分5分左右。但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后,在期末考试中,在同等难度的情况下,两个年级的平均分比较几乎不相上下。尤其是在10月份的全国成人高考中,史地学科的平均分还超过了01级,而在的同样条件下,其他学科的高考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第二次对比调查的时间在06年1月,对象为04级美工高考班和05级美工高考班,我校04级美工高考班文化课整体的素质要好于05级美工高考班。在两个班级的同等难度历史学科第一次考试中,05级比04级要低平均分8分左右。但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后,在期末考试中,在同等难度的情况下,两个年级的平均分相差仅为2分,学习成绩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4、提高了学生对历史感悟的能力

笔者曾对05级新生做过这样的调查:

1、你对初中历史课有怎样的认识?不少学生的回答都是历史课上课老师读读划划,下课学生抄抄背背。

2、你想象中的高中历史课应该是怎样的?不少学生的回答也几乎是一致的:生动、有趣。

3、你认为历史课的兴趣点主要来自哪里?学生回答如出一辙:故事。从调查中笔者发现,学生希望老师上的历史课能生动、有趣,而生动、有趣则来自于历史故事。显然,学生的理解是有些偏差的,因为历史学科是一门科学,它并非是一出故事会。所以笔者在研究中,注重引导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正确感悟。如在上鸦片战争的影响一节中,我请了一组学生作为中方代表,一组学生作为英方代表,然后展开教学。一是请一个中方学生朗读《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另外中方代表思考每一条款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二是请英方代表逐个对每一条款对英国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学生们肩上都赋予了国家重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深刻了许多。

5、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对处理教材的把握能力、对课堂过程的掌控能力等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就具体的教学能力而言,通过这段时间的研究,笔者的教学语言生动性、形象性增强了不少。比如说,为了刻画慈禧凶狠的嘴脸,笔者认真模仿了《走向共和》的录像片中慈禧的话:“今天谁让我不高兴,我让他一辈子不高兴!”那种令人心悸的恶狠狠的话语,很快增强了学生对以慈禧为首的晚清政府腐败统治的感性认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为提高,同时笔者的教学语言也丰富起来了。如在讲解安史之乱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时,笔者用带着悲怅的语调朗诵了杜甫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学生的感情被调动起来了,思绪也很快带入到当时的社会。体验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运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6、撰写了一些有较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笔者经常对一些比较具有典型价值的课堂过程加以记录,从而形成教学案例,已有的教学案例如:文化大革命、新航路的开辟和甲午中日战争等。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本人经常能及时写下一些课后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教训。

五、课题研究反思:

1、体验教学,教师首先要具有体验的热情。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深深地感受到教师本身对学生对历史学科要充满热情,有一个积极的心态,这样才能去发现、去创造。教师有较强的责任心,如果在调动起自己的情感因素会使课堂呈现出新的景观,只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中,才能有希望使学生从疲惫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学习才可以轻松、高效。

2、体验教学,不能为了体验而体验。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努力尝试着用不同的方式来实践体验教学法,实际操作中较多使用的有:角色模拟、情景再现、图文、音像资料等。但在选择使用具体操作方式时,笔者尽可能考虑到学生年龄层、学习能力层、学习目标层等,并不是为了体验而体验,决不娇柔做作。

3、体验教学应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体验教学就是要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正如著名学者赵亚夫教授所说:历史教学“要淡化教的观念,尤其要排除教课本历史的观念。历史学习是让学生自己去感觉的,历史现象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把握的,历史问题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描述的。也就是说,历史教育目标把自我获得知识、自我体验、自我感觉、自我思考的内容放在首位,进而指导学生产生追究历史真实的欲望。”而体验教学正好能实现这一目标。

六、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的目标之间有不小的差距。笔者所处的学校是一所职业学校,总的来说,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研究目标的实现。比如,在殖民主义的建设性和破坏性的讲解过程中,笔者引用了马克思的一段话“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笔者请学生站在印度这一立场上分析破坏和建设的内涵,但一个班级中竟然没有一个学生能够回答。这个差距使笔者认识到在职业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研究过程中,在重视对教材研究、课堂研究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研究,否则,你有良好的出发点,而结果仍是不理想的。

2、体验教学基本停留在传统课堂教学之中。由于笔者所研究的班级部分位处学校的培训部,与学校本部相比,培训部教学的目标直接是高考,教学基础实施不足,基本无法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体验教学法的研究,多媒体是很重要的载体,于是很多时候体验教学主要还是靠教师的嘴和笔来实现。

3、角色的转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后期的研究进程。05年8月开始,我被学校任命为05美术学区的首席教师。首席教师对我而言是全新的角色,为此我把自己的主要工作重点放在管理这一方面了,在课题的研究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

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远不及前期。

4、职业高中以专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使历史体验教学法的实施和推广有一定的难度。职业高中突出强调的是专业课程,很大程度上而言,包括历史课在内的文化课是为专业课的发展而服务的。历史课开课的班级少,况且从学校角度出发,开设历史课程更多是为了满足部分有高考要求学生的愿望。所以许多时候,笔者的课题研究总有些单干独行的感受,这种方法推广范围基本上局限在笔者自己所教的班级。

第二篇:异步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异步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是值得每一个人铭记的。教育界很重视对学生历史文化的培养,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历史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完善进步。高中历史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关键时刻,将异步教学法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就异步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异步教学法;高中历史;历史教学

教育的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关键,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对国家情感的重要课程。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学方式要符合时代特征,要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异步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融入,给历史教学方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提高了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

一、异步教学法相关概论

1.异步教学法的含义

异步教学法是由我国心理学教授黎世法提出的,能够体现学生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的现代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性的特点实施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调整,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2.异步教学法的优势

异步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被要求跟上教师的授课节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异步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

异步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制订教学计划,给不同情况的学生分别设计思考题目,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异步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异步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自主创新,发掘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跟随教师的思维,学生完全没有发散思维的空间,思维独立性得不到培养。异步教学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培养创新意识,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二、异步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1.问题设计

教师要先根据教学提纲,提出本节课应该学习的内容和解决的问题。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备案,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要提出的问题,问题要由易到难,有针对性地提出来,并对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培养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兴趣。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现代的教育事业非常注重素质教育,异步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自发地阅读教学内容,在思考的过程中,对书上的重点、难点进行自主标记,以便加强记忆。

教师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罗列出来,制作成与自己学习模式相符的历史知识结构,并进一步进行细化,实现历史学习的科学化、系统化。对每一章节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纳分析,建立自己的学习提纲,帮助学生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教师巩固知识

在课堂结束前,教师对于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进行进一步归纳总结,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解答,或是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开拓思维,主动思考问题。对知识进一步巩固,帮助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对于依然存在疑问的学生,鼓励他们在课后进行学习探讨,将异步教学法发挥到极致的效果。

4.了解学生情况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指导,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重点关注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单独辅导,并按照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进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

5.指导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思路进行指导,将偏离学习内容的学生拉回到正轨上,并对解题方法进行示范。在给予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时,要注意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指导方法的有效性。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教学方法在不断地改进完善,高中历史教学也有了新的突破。异步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是历史教学方法跟随时代进步的表现。异步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差异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的安排,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了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历史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薛水霞.异步教学法在高中教学中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2012,3(3):18-19.[2]耿婷婷.高中历史“异步”教学法研究[J].考试周刊,2014,12(89):121-122.[3]张秀芳.高中历史课堂异步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6(6):67-68.

第三篇:“六字”教学法在课堂中的运用

“六字”教学法在课堂中的运用

人类教育史上有三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捷克的夸美纽斯,把一对一的教学变为班级授课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夸美纽斯却没有详细阐述与班级授课制紧密相关的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第二次是德国的赫尔巴特,把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模式化、程序化,赫氏提炼的 “五段教授法”,第一次系统地构建了教授过程的模式,使得课堂教学的流程模式化、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从而极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第三次是美国的杜威,他提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教育史上一次颠覆性的革命,使教学从传统的以师为本变革为以生为本,杜威的理论和实验极大地解放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遗憾的是他却没有具体指出怎样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由此带来的课堂教学的随意与散漫加剧了美国基础教育质量的下滑,至今这种影响还尚未消除。

三次教育变革,对全球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只是各国的教育改革的步伐各有差异。就我国而言,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教育届的有识之士开始反思建国后几十年的教育,一言概之,建国后的教育传承了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五环教育法”的衣钵(“五环教育法”则是脱胎于赫氏的 “五段教授法”),几乎一成不变的模式与步骤让老师们烂熟于心,由此衍生的弊端也日益突显,学生沦为知识的容器,缺乏主动性与创造力。正是在这种理性的审视下,素质教育的口号应运而生,一场呼唤解放生命的教育改革迅速席卷大江南北,但这场教育改革只是更多地停留在课程论层面,并没有对当时课堂教学带来多大的变革,直至2002年自上而下推行的新课程改革才直接把教改的目光瞄准了课堂,通过一系列的通识培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老师们早已耳熟能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渐渐为广大的老师们所认同;但毋庸讳言,时至今日,在实践操作的层面上,尽管涌现了一批以山东的杜郎口中学、江苏的东庐中学、洋思中学等为代表的课堂教改有实质性进展与突破的学校,然而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无论是沿海发达地区,还是内陆发展地区,很多学校的课堂教学涛声依旧,仍停留在赫氏倡导的第二次变革的层面。

几十年的教育改革,似乎让我们走入了一个教改的怪圈,笔者以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自上而下推行的新课程改革其实效与我们的想象与期待有那么大的差距,为什么投入那么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那么多的国培、省培、市培,课堂教学改革仍然步履蹒跚,难以在一线学校区域整体推进,诚然这里有众多缘由,但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无疑是一线学校的管理者未能在理论与教改的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切实的引导教师从理论走向实践,引领老师,凝聚力量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改革。

笔者2008年调入开封县实验中学任校长,当时的实验中学,满堂灌的现象非常普遍,老师们试图通过加班加点提高质量,收效甚微。显然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偏离了教育的正常轨道。学习应该是对知识形成过程的再认识,对前人寻找出来的规律的再探索。学习不是课堂上老师唱独角戏――单向的知识呈现与灌输;也不是学生课堂上一味、热闹的展演――形式化的合作、探究。没有学生独立的与文本对话(阅读和思考),没有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没有过程与方法的呈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为了改变课堂教学现状,切实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实中的全体领导和教师上下齐心,苦苦探寻,通过五年的努力和实践,逐步提炼出符合实中校情、学情的“六字”教学法,致使学校的课堂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改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与突破,中考成绩连年跃升,使得学校的整体发展水平超过区域内同类学校。

实中课堂教学结构:对话文本→生成问题(设置情境)→合作探讨 →寻找规律(提炼方法,解决问题)→练习巩固 →检测评价 →拓展延伸 →课后反思(师、生)。这一结构模式,强化问题教学,让问题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课堂教学围绕问题的发现、提出、解决、拓展延伸而展开。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上述课堂教学结构是我校通过五年课堂教改提炼生成的相对统一的教学模式,但这只是一个大致的范式,并不能完全覆盖所有的学科和不同的课型;每个学科不同课型还有不同的变式,同时我们又引导每一位学科教师注重课堂环节、细节的研究,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过程的呈现方式:“六字”教学法――学、议、讲、练、评、补,同样围绕问题展开,生疑 →质疑 →析疑→测疑→解疑→达成。具体解读如下:

学:学在教前,重在生疑。

学贵独立。教师在讲授新知识前一定要给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间,要求学生自学时做到自觉、主动、独立,通过自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找出自己学习中的困难和障碍。

学生自学时,老师必须提出明确的目标、内容、要求和方法。

议:议在疑处,重在质疑。

议忌散乱。议要针对自学过程中提出和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议可采用“248模式”的生生交流、讨论,亦可是组间的交流。对在交流和讨论中仍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提交课代表或老师。(“248模式”即两人、四人、八人合作小组,学生合作商议的问题尽量在两人间解决,解决不了,扩大至四人、乃至八人)。

讲:讲在关键,重在析疑。

讲须精要。老师课堂上的讲解、点拨要做到“三不讲”、“三讲”。

“三不讲”即: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通过探究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三讲”即:讲在学生思考后;讲关键之处(学生不懂、易错之处);讲学生想之未想,见之未见。

需要强调的是课堂上的讲解、点拨不是教师的专利,我们倡导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在组内、组间乃至向全班同学讲解,学生讲解要努力做到:讲问题的发现和提出――重课前对话文本的实效;讲解题的思路、方法――重知识的梳理、归纳;讲奇思妙想――重发散性、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当然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讲后必须给其他学生留有纠错、质疑和补充的时间。

练:练在当堂,重在测疑。

练必适量。适量、精当的练习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重要途径之一。我们提倡把大量的练习时间放在课堂,及时反馈。练习要在保证质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练习的量。练习题要精选、精编,有典型性、代表性,要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练习时务必做到限时限量。

评:评在过程,重在解疑。

评要随机。评价应是全方位的,既应包括对教学效果的检测,也应包括对过程的评价,还包括对老师教的和学生学的评价。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障碍以及学生学、议、讲、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要做及时恰当的点评和纠正,而不是放任学生无序、低效、错误地学习。

补:补在缺处,重在达成。

补需灵活。补重在提高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分为补救和补充两个层面,一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掌握不足之处的补缺和补救,二是对知识必要的补充、拓展与延伸,中考链接,学科有机渗透,联系实际均属于“补”的范畴,还包括备课时针对不同学情的多种预设和课后师生对课堂教学的共同反思。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教学过程呈现方式的“六字”教学法可以在一堂课内有机组合,又可以向课前、课后延伸,因为教学是一个螺旋上升、开放、动态生成的过程。

“六字”教学法的提炼充分吸纳了杜威“学生中心论”的思想,更是基于当下教育界对有效教学界定的认同。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两种发展水平的思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也称现有发展区),第二种水平是最近发展水平(也称最近发展区);而有效教学简而言之,就是着力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福建师大的余文森教授提出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也正是充分肯定了这种认识,先学立足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后教旨在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启发、点拨和同学合作、互助掌握知识,解决问题、习得技能,生发智慧。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学才会有效、高效。“六字”教学法就是这一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学、议、讲、练、评、补”有机组合,动态生成;既强调学生独立学习,独自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的重要性,凸显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突出教师引领学生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的必要性,强化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必要的主导地位,通过学与教双向合力,促进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

为确保“六字”教学法的推行,经过反复学习、思考、沟通,我们统一了思想,提出了课堂教学坚持三个始终――始终把尊重个性、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育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始终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始终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探索创新的学习状态;坚守八让――新知让学生探究,问题让学生提出,疑点让学生讨论,实验让学生完成,活动让学生组织,结论让学生得出,规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做到四个注重――注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科间的渗透;坚持两种做法――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究,教师集体备课、学案导引,使得“六字”教学法深入每一位实中人的心中。

“六字”教学法的提炼不是一蹴而就的,她是学校领导引领全体教职员工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历经几年艰难探索的结晶,她植根于实中教改的土壤,她让我们更加坚信了“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真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的个性是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的关键。

当然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不仅仅停留在一个模式的提炼与推行,它涉及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教育改革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发生作用的结果。校长是学校教育改革的灵魂,校长应是教育改革的领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否则校长对教育改革就没有话语权。校长不仅要在思想上引领,要让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了解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明了教改的意义和价值;还要审时度势提出学校教改当下的目标与任务;更要在行为上引领,走进课堂,亲临教育教学第一线,直面问题,化解困难,凝聚人心,以自己的实际行为,感召全体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也许唯有如此,学校的教育改革才有可能进行得彻底持久。

第四篇:浅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

浅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

通城一中

何四英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在于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框框和束缚,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结合教学案例介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以期改变以往教学模式的弊端,激发高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可利用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从而达到创建历史高效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情境教学法

历史高效课堂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情境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高中历史教师的关注和青睐。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成为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热情的重要手段。那么什么是情境教学法呢?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历史的丰富性、生动性和过去性因教师的情境设计而得到虚拟再现,许多枯燥、抽象的术语式表述也因此鲜活起来,自然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也就有利于创建历史高效课堂。

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结合对情境教学法的实践探索,笔者谈谈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

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以创设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的师生双边活动。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与教材有关的一些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与思考,是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这就是创设问题情境。这种模式的程序是“导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成为问题的提出者,学生是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主体力量,教师则是学生研究过程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导入问题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效率。【案例】笔者在教《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中“西周宗法制”时,先设计了3个问题。1.西周宗法制的含义是什么? 2.西周宗法制具有哪些特点?3.这种制度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学生在思考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又产生了新的疑问——如何理解“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西周宗法制在今天的生活中又留下了哪些痕迹?教师接着指导学生分析这些问题,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西周宗法制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这一知识点。

二、创设角色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角色情境,能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轻松掌握该历史知识。运用这些背景知识从另外一个层面开阔学生的眼界,能够达到先言其他再言此的目的,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欢悦中掌握知识,从而形成趣味课堂。

【案例】笔者在执教中国近代史中的“领事裁判权”时,就找四个学生分别饰演衙役,英国人犯、知县、英国领事,设置了如下情境:

首先是知县惊堂木一拍:“大胆匪徒,光天化日之下竟敢拦路抢劫,斩立决。”接着英国领事走进来说:“对不起,他是大英帝国公民,不受贵国法律管辖。”说完把英国人犯带走。学生看完表演后哈哈大笑,于是笔者趁热打铁,乘胜追击,给学生解释“领事裁判权”这个概念:英国人如果在中国同中国人发生纠纷,犯了罪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领事按英国的章程、法律处理。如此一来,学生就在轻松而不失趣味的情境中掌握了“领事裁判权”这个抽象的概念。

三、创设实地情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局限于教室,是封闭的;而实地情境则是开放式的,通过走出去,对历史遗迹、遗址、遗物进行实地观察与调查,为我们认知前人的活动提供感性材料。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发掘乡土历史资源,使之与教材有机结合,努力创设实地情境教学。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活生生的历史、身边的历史,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案例】笔者在执教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时,就补充介绍了发生在通城的鸡笼山之战,为了增加现场感,笔者带领学生到麦市鸡笼山“抗战烈士墓”参观,请当地老人讲述战斗经过,让学生真切感受抗日军人的伟绩和精神,使学生领悟到:原来历史也会发生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四、创设现实情境

由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引入到相似历史问题的教学,让学生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笔者在执教世界现代史中的“冷战”政策时(“冷战”是二战后在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主要是美苏之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引导学生从分析“家庭冷战”入手进而分析“冷战”政策:

教师:各位同学的父母亲长年生活在一起难免会磕磕碰碰,有时也会出现家庭冷战,请同学们想一想家庭冷战有哪些特征?

学生:互不理睬,不在一起吃饭,严重一点的甚至分居。

教师:那父母打架算不算冷战呢? 学生:不算。

教师:这样看来,家庭冷战具有两个特征:其一是双方相互敌对;其二是不会打架。同样,二战后出现的“冷战”政策也具有如下特征:其一是双方相互对抗;其二是双方不会发生直接交战。

五、创设文学作品教学情境

创设文学作品教学情境是指结合相关的文学作品来教历史。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历史知识先不妨将其转化为形象的文学片段来理解,然后记忆就会轻松得多。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印象深刻。

【案例】辛亥革命中武昌起义后各省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投机革命,控制了大部分地方政权,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笔者在教这一内容时就引用鲁迅先生小说《阿Q正传》中的相关段落:“未庄人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人虽然进了城,但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人还是先前的把总。”引述完后笔者又趁机补充一句:“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学生笑声四起,水到渠成很是轻松地理解了所学的历史知识。

六、创设影视教学情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要创造“使学生情绪高涨的环境”,使自己所上的课“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借助多媒体等电教设备,利用音频、视频等媒体手段来充实和丰富教材内容,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件与事物,调动其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无疑会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案例】在讲到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时,笔者在课堂中穿插播放电影《屠城血证》中南京大屠杀的这一惨绝人寰的历史片段,只见同学们屏住气息、神情凝重:有的捏紧拳头,有的怒目圆睁,有的满腔悲愤,有的泪流满面„„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片段不仅给学生直观地还原了日军令人发指的罪行,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而且也有利于弘扬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总之,这此影音资料的恰当运用能够对学生的内心世界带来巨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对师生而言也是一次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同时又再现了过去的历史,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智慧的发展。

当然,历史情境教学法不限于以上六种。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借助各种手段为学生再现历史,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空距离,使之目睹“历史的真实”,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创建历史高效课堂。为了更好地推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请各位历史教师多多尝试情境教学法吧!

第五篇: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初探

问题教学法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初探

昔 阳 中 学石金霞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初探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过去是、现在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教学改革因此成为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尤其在目前我国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而长期以来一直困扰我们的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仍然普遍存在,严重影响着历史课的教学效果。那么,借助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问题教学法,不失为改变这种状况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问题教学法的涵义与适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依据

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指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问题情境把教学内容化作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以及养成心理品质的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适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依据:

(一)问题教学法符合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要求。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自主性。自主性是指—定条件下,个人对自己的活动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与能力。学生在教学中活动的自主性,表现为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自觉积极,能在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感知、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将其变成自身财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十分注意维护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通过科学、适宜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感知、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实现学习的目标。

二是能动性。能动性是指主体自觉、积极、主动地认识客体和改造客体,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能动性,是指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种自觉、积极、主动的特征,如迫切的学习愿望、强烈的学习动机、高昂的学习热情、认真的学习态度。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使用问题教学法,通过教师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并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之下,学生是可以通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

三是创造性。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其创造性更多的是指以下几个方面:在学习上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有丰富的想象力;爱标新立异和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创造性不仅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及结果相联系,更重要的是指学生的品质、特征和属性。学生的这种创造性说明:只要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适当,诱导得法,学生必定能在思考、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如何学会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可持续的学习动机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由教师科学设计并恰当地提出问题,通过师生的交流和互动,使学生在思考、探究和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原来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自然成为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亮点。

(二)问题教学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问题教学法从其心理机制看,属于探究性的教学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时,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是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主动去发现、获得的。因此,运用这种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进而发展智力。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着力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对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与问题教学法的功能,可以发现后者正是适合前者需要的一种侧重启迪思维、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三)问题教学法符合理沦联系实际和启发性的教学原则。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它要求教师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学懂会用。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有助于将过去的史实与当今的社会现实相联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教育学理论还告诉我们:启发性原则是又一重要的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历史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使用问题教学法,设计出难度适宜的问题,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地去思考、去探究、去争论,使学生在思考、探究、争论当中感悟已有知识,获得新的见地,开拓新的知识领域,开发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实践

我在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有不少较成功的实践,下面是一个具体的案例。案例:‚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教学。

材料:在美国处于一片大萧条之中的时候,1932年美国举行了总统选举,罗斯福以选举人票472:59票的绝对优势当上了美国第32任总统。面对这么多的困难,罗斯福即使有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有的学者认为:‚罗斯福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拥有一个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的‘智囊团’并能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他的智囊团里有大学教授、社会工作者、工人活动家、律师、金融家等,正是这批智囊人物,成为罗斯福作出决策时的主要思想来源。

探究问题一:假如在座的同学们是罗斯福的‚智囊团‛成员,请你们为罗斯福总统出谋划策,帮助罗斯福总统解决阿尔和阿尔那个时代的美国人遇到的困难。

把学生分成四个委员会,分小组讨论下面四个问题:

假如你是智囊团金融委员会成员,你将采取什么措施恢复银行的信誉,促进金融业的正常运行?

假如你是智囊团农业委员会成员,你将如何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假如你是智囊团工业委员会成员,你将如何解决产品过剩,恢复工业生产?

假如你是智囊团社会福利和就业委员会成员,为了缓解社会矛盾,你将如何进行救济和解决就业问题?

同学们刚才提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下面是罗斯福为克服危机采取的措施,你的建议有没有被罗斯福总统采纳?你认为罗斯福总统的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阅读教材内容,了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意图。

采用文字与图片材料来启发同学的思维,如:出示材料:罗斯福:‚每周增加几美元的工资,更好地分配工作,工作日短一些,就会使我们数百万工资收入最低的工人几乎一夜之间变成能为工农业产品支付几千亿美元的实际买主。……大量失业所造成的思想混乱才是我们最沉重的负担,它是对我们社会秩序的最严重的精神威胁。‛ 让学生思考罗斯福迁就工人的目的是什么?

展示田纳西水利工程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兴办工程有什么好处?

探究问题二:罗斯福总统为克服经济危机开出了很多‚秘方‛,与以前的政策相比,这些‚秘方‛的独到之处是什么?并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及影响。

出示材料进行比较:柯立芝总统(1923-1928)提出‚美国人的事业就是做生意‛,提出美国的基本原则是不干涉大企业经济,‚我倾向于减少而不是扩大(联邦)政府对人民的企业活动施加的约束和控制‛。

胡佛(1929-1932)的就职演说中表示要继续奉行前任的政策。

学生根据材料及课本知识,展开讨论,分析并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1945),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4届总统的人。

富兰克林〃罗斯福出生于纽约。在从政早期,支持改革; 1921年因患脊髓灰质炎,下肢瘫痪,但仍从事政治活动;1928年竞选纽约州州长,任期内,实行发放老年津贴、失业保险、控制女工童工工时、发展公营电力等政策;1932年竞选总统获胜,1933年就职。执政后,以‚新政‛对付经济危机,颇有成效,故获得1936年、1940年、1944年大选连任。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罗斯福提出了建立联合国的构想,也得到了实施。63岁时由于脑溢血去世。

探究问题三:罗斯福,一位出身高贵的总统,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一位空前绝后的总统,一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优秀品质。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及其你对罗斯福个人的了解,你认为他身上有哪些可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任何一种教学方法而言,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得运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运用问题教学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科学地设计问题

问题的科学设计是问题教学法的基础。因此,必须注意问题设计的技巧和基本原则。

首先,设计的问题要从易到难、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应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问题设计是为了在认知的基础上推向知识的深层次思考。完全是太容易的问题,无助于学生积极思维;但如果一开始就难度太大,又会使学生望而生畏,不知如何回答。所以,问题的设计应从易到难,逐步深入、层次分明。最好能使学生在解决前一问的基础上进而解决下一问,前一问为后一问的解决作铺垫。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使自身的认识水平和解题目能力得到了提高,进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其次,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和综合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运用问题教学法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容易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在设计问题时,—定要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搞清楚为什么这样问?能服务于教学的哪—点?在具体操作上一是根据教材设问,或在核心处设问,或在热点处设问,寻找问题良好的切入点。二是根据学生的情况设问,不断设计出富有价值、难度适宜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三是根据前后知识的关系设问,或联系,或比较,使学生将前后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再次,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扩展性和启发性,有利于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总结和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要设计一些比较新颖、开放性或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而不能只拘泥于课本或标准答案。比较好的方式是利用一些新颖、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材料,灵活地设计和提出问题。这样做可以增加学生的新鲜感和兴奋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欲望。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发展和提高。

(二)恰当地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问题教学法能否实施的前提条件。根据近几年教学实践的经验,比较好的方式是利用相关的文字、表格、图片、录像、地图等资料,创设出良好的问题情境,然后水到渠成地提出问题,切忌干巴巴地由教师强行提出问题。采用前者时,往往这些资料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已经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从而使得提出的问题容易受到学生注意力的关注,有利于加快学生的思考和解题速度,使问题教学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明确地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实施问题教学的目的和归宿。设计问题、提出问题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问题。问题的解决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来解决;也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来解决;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概括、归纳,最后由其中一个或几个成员发言来进行;甚至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来进行。不论采取哪种方式,最后都必须明确地解决问题,有效解除学生的糊涂认识,达到明辨是非的目的。但这里强调明确解决问题,并不等于任何问题都必须得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学生对于该问题所存在的疑惑得以解除,至于得出的结论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只要符合客观事实就行。

(四)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运用问题教学法是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教师应该在树立师生人格地位平等的思想认识基础上,为问题教学法的顺利实施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感情、有思维的教学统—体,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师生活动意味着参与、对话、沟通,它不仅是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给学生,也是和他们—起分享、理解生命的价值以及体验自我实现的过程。所以,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实施问题教学法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不违背教学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发言权,允许他们自由地抒发各自的思维结果。

(五)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包括:一要不断加深自身学科知识基础,并根据最新学术研究动态更新知识。历史学科的知识面非常广,只要是过去发生的几乎无所不包。所以历史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吸收知识,使自身的基础越来越雄厚和越来越新,才能不断地更新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和提问时的材料,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永远保持吸引力。二要切实加强自身教学基本功的锻炼,如语言表达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解释说明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的能力,等等。否则,再好的教学方法到了手头,也发挥不了该有的功效。三要转变观念,明确教师在新形势下的“角色”。要摒弃传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一言堂”的做法;改变教师永远是主角、是支配者,学生是配角、是服从者的陈腐教学模式;改变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管得住学生的老师才是好老师的陈腐观念。同时还要改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功能观。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发展,教师的角色应从信息源与知识的传播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辅导者,成为学生探索问题的领导者,学生理智、社会和情感方面的指导者。有了新的角色意识,教师才会不断浓化“吾生有涯而知无涯”的感觉,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关注社会实际,吸纳各个学科的知识;也才会促使自己去不断发现、研究和解决新问题,并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促使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围绕“问题”互动合作,共同提高。

由于接触和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时间还不长,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探索,还是以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并提出问题、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模式为主;至于由教师设置问题情境、由学生提出并合作解决问题的模式,在目前情况之下,仍难以取得实际的效果。期望今后继续努力,探索出最适合学生具体情况的问题教学模式。

下载“体验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研究 - 绍兴市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体验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研究 - 绍兴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异步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异步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张鹏飞 [摘要]许多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培养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在高中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异步教学......

    国际三大教学法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国际三大教学法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音乐教育开始为更多人所关注。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中的运用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中的运用研究 摘要:新课改的推进和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促使小学英语教学引入了教育游戏,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力,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

    整体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整体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摘要: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摘 要:小学阶段是一个特殊学习阶段,充分利用小学生喜欢游戏的天性,将游戏与英语学习结合起来,能够大大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效率。关键词:小......

    在课堂中体验高科技

    在课堂中体验高科技 今年,曹杨实验小学刚刚建立,全体教师便投入了电子书包项目的培训。在位接触电子书包项目时,我把此项目想的极其美好:丰富、生动的课件,及时有效的互动,师生间......

    浅谈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浅谈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摘要:“奥尔夫教学法”是由德国现代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建的,它的形成和发展已有60余年的历史,这是一种先进而独......

    体验式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堂中的运用之我见

    体验式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堂中的运用之我见 内容提要: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是单纯的接受知识,而应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体验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