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学复习中如何优化
以生为本设计“化学反应速率"教学的思考
化学复习中如何优化“以学生为主体
以生为本 提高化学试卷的讲评效率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放在复习课堂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根据学生化学能力制定复习策略。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化学中考复习,以考纲为本,并让学生通过
合作学习,打造高效化学复习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编辑:佚名来源:初中化学辅导网时间:2010-12-15
分享本内容到:0 ”
长期以来,以巩固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掌握事物规律为目的的中考复习一直都是常规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窥视现在的课堂教学,教师们比较常用的教学复习模式为先是教师带着学生复习所学知识(以教师为主体);再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知识,形成网络(仍以教师为主体);然后教师提出有关的问题,由学生回答,巩固并运用所学知识;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解答的情况,提出不足之处,引起学生的重视。以复习NaOH的性质为例,常规的教学设计如下:
[复习归纳]教师以板书或多媒体手段把有关NaOH的性质归纳总结在一起,让学生复习。
[巩固运用]教师展示预先准备的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查漏补缺]教师根据学生解答的情况,指出不足,并针对不足再提出相关的问题加以巩固和运用。
上述复习模式实质上就是广大教师所熟悉的“凯洛夫教学模式”,不可否认,它对中国化学教学的影响是根深帝固的。同行们可能会发现,这种传统接受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气氛非常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复习效率很低。
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教育要让学生能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力的社会公民,在教学中必须提供给学生学习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从接受、等待、依靠等被动情形中走出来,并转型到充满激情、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不教”。因此教育要真正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教师首先要建立学生“得渔”的平台,使教学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但在上述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并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是仍把教师当成了课堂主体,学生仅仅是在教师的宏观调控中逐步地发展,其思维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一直以来,教师衡量中考复习质量好坏的两个主要指标是:针对性和时效性。针对性强是指教师要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发现学生前面学习的不足和存在障碍的地方,并及时弥补,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大的提高;时效性好是指教师要在短短的时间内,让全体学生能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产生高效率的复习效益。课堂复习教学中要真正体现针对性强和时效性好,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自己应有的提高。教师不能凭借自己对学生的表面认识,认为学生某方面知识不懂而在课堂上大势炒作,让全班同学吃“大锅饭”,因为在复习教学中,教师的起点往往是立足于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群体中,这对成绩较好和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学习没有积极性,复习效率等于零;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体现课堂教学的民主性。美国人文主义教育学家罗杰斯
就曾提出了“圆桌教学”的教学模式,即打破讲台与课桌的界限,师生、生生之间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中平等、民主地探讨问题。短短的课堂时间内,教师不可能与每位学生都会进行面对面地对话和交流,因此,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必须组织以合作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发挥全体学生的能动性。①因为通过学习者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学生之间可以以集体的感知来丰富个人的感知,以集体的讨论来活跃、改进个人的内省,以集体的概括来修正、丰富和强化个人的概括,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
本节课围绕新课程的改革思想和中考试卷中的“专题化”题型,以氢氧化钠的性质为知识点,采用让学生归纳、让学生出题、再让学生解答的三步复习法来实施新课程的复习教学,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如上述的问题1引起了学生对“碳酸钠溶液也是碱性的”的知识点的重视;问题2考察了氢氧化钠性质的全面掌握情况,锻炼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问题3设计的更是妙不可言,把“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热”隐含的较深,同时设计者把中和反应放热联系于一起,把类比思想运用得恰到好处。在课后与学生的谈话中,学生说以前上复习课总想睡觉,但今天的课方式很新颖。课堂气氛很轻松,但又很紧张。同学之间存在竞争,总希望自己出的题目别人不会解答,这样就有一种成就感。这节课很巧妙地把所学的知识复习了一遍,打破了那种死归纳知识的枯燥和无味。以上的种种迹象表明,这样一种问题由学生提出并由学生解决的复习课模式很受学生的欢迎。
笔者认为,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内心深处的“悟”性是否得到充分的提高。学生的理性要上升,感性的直觉一定要能充分地调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教师要敢于“放”,教师要相信学生内在潜能,学生的想法有时非常幼稚和存在错误时,不要过
于求全责备,相信随着学习的深入,时间的不断推移,有些不完善的想法,学生是会解决的。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树立的是学生好奇、敢于想象并提出质疑的创新心理,如果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探究,并在探究中加以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的指导,学生往往能发挥他们的机智,获得较为全面的知识信息,这样获取知识的质和量远比教师既定的教学目标要高、要广。
当然,上述教学方式仅仅是一种模式,渗透到现实的课堂教学,它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多变性,但不管怎样变,模式中都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行们只要能围绕以学生为主体来开展变式不离质的研究性教学,其效果远比教师个人的独角戏收益要多。在初中阶段,除了“复习课”可以采取如上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外,还有一些知识介绍性的章节,如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上教版)、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等,都可以采取专题研讨式、“非常6+1”式的开放式教学来设计课堂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性直觉,使认识变为理性。“以生为本”搞好期末化学复习工作
本学期已进入期末复习。期末复习时间短,只有两个星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单靠教师是不行的。
期末复习可以这样进行:首先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课本,要求他们读两遍,第一遍通读,两天完成;第二遍精读,把重要的概念,物质的性质,化学方程式边读边记下,要求三天时间完成。第二阶段复习主要在课堂内完成,时间一个星期。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梳理上册课本知识内容。可以按单元知识梳理,也可以按知识块梳理。本人认为本学期还是以按单元知识梳理为好,下学期以按知识块梳理为好。以表格和知识转化关系建立知识网络,通过比较、归纳、分析等方法使学生系统掌握化学知识。复习以学生为主,尽量让学生多动脑、动嘴、动手。第三阶段进行综合练习,时间是一个星期。通过前两轮复习,学生系统掌握了基础知识,但是对于考试中不同类型的题目也许不能得心应手,本轮的目的是针对各种题型进行复习,如:计算题、文字表述题、开放性题型、信息给予题、图表题、化学方程式、实验探究题、推断题、除杂题等。特别是实验探究题更应该特别注意,通过练和讲,指导学生如何做这类题目,掌握解题的规范性。教师要精选二份综合试题进行模拟考试及时发现问题,通过教师讲评解决发现的问题。还可以鼓励基础好的学生自行命题,解题,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总之,“要以学生为本”,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取得很好的复习效果
第二篇:化学复习
第二单元自然界中的水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用水方法中,会造成浪费的是()A、用口杯接水刷牙B、改漫灌为喷灌、淋灌或滴灌 C、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或循环利用 D、洗衣机不间断注水冲洗衣服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钙、镁化合物的水是硬水 B、软水中一定不含有钙镁化合物
C、矿泉水是软水D、软水可作为锅炉用水
3、下列方法,能使海水淡化的是()A、将海水过滤B、往海水中加入活性炭C、将海水蒸馏
D、往海水中加入明矾
4、下列“关于家庭用水的问卷调查”的问题,需要进行实验后才能回答的是()A、您家使用的是自来水厂的自来水吗?B、您家使用的是硬水还是软水? C、请谈谈您家的节水措施 D、您家用水是否有二次使用的情况(如洗完菜后,冲厕所)
5、在治理北京的大气和水污染的措施中,不可行的是()A、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B、公共汽车改用清洁燃烧 C、禁止使用含硫高的劣质煤D、禁止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
6下列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A、春天,柳絮飞杨B、夏天,槐花飘香C、秋天,黄沙扑面D、冬天,雪花飘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水、矿泉水都是纯净物B、水是氧化物、化合物、纯净物 C、水分子可通过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到D、鱼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的组成中含有氧元素
8、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汽化 B、水结冰 C、水沸腾 D、通电分解水
9、品红扩散的实验证明了()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B、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着的C、分子是看不见的粒子D、一切物质都由分子构成10、物质在没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C、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11、下列工厂均是用水大户,适于建在水源附近的是()A、化肥厂 B制药厂 C、矿泉水厂 D、造纸厂
12、用分子观点对下列觉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C、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 D、酒精挥发――分子间隔变大
1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
B、精制的食盐水
C、冰水混合物
D、澄清石灰水
14、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15、地球上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不足总水量的1%,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作法中,不正确的是()
A.建议并提倡居民使用节水龙头
B.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
C.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16、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其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取水B.过滤C.吸附D.消毒
17、我国已启动“嫦娥工程”探月计划,拟于2007年前发射绕月飞行的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解决地球能源危机。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 A.含有3个质子,没有中子B.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 C.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D.含有3个中子,没有质子
18、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19、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 B. C.(臭氧)D.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水时,水分子被破坏了 B.水稍稍加热,就能产生大量的氢气和氧气 C.水中所含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 D.水是由两种不同的元素组成的,所以水是混合物
二、填空与简答题
4、某同学将浑浊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采用图示装置进行过滤,请问:(1)加明矾的作用是,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其作用是;漏斗下端应紧靠烧杯内壁是为了(2)过滤时,先静置一会儿,这是为了。(3)经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什么、(4)改进后过滤,得到澄清透明的水,该同学说“我终于制成了纯水!”,你有无不同看法?简述你的理由。
21、下图是某些国家的人均水量和世界人均水量(m3/人)。(1)由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水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的国家。
(2)谈谈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三点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如图所示,在一密闭的容器内装有棕色的溴蒸汽,当把活塞向左推时,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23、右图是一个验证水的组成的装置。A、B是两个连通并带有刻度的玻璃管(上端是带开关的尖嘴管),C为连接在A、B中间的长颈漏斗,A、B下端是与直流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在向上装置倒入水前开关均为关闭状态。按下列的实验步骤填空:
(1)向装置倒入水的操作是先将开关,然后从处倒入装置中,当水位高度到达。
(2)打开电源开关,几分钟后在A、B管中生成和气体的体积如图所示。则A管中的气体是。证明A管中的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三、实验探究发现题:
24、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在他的著作《化学哲学新体系》中提出了下列有关物质构成的观点:“一切物质都是由大量的、极其微小的粒子(原子)构成的,这些粒子间通过引力作用而相互结合成物质。人们不可能创造出新原子,也不可能将原子进一步分割。人们所实现的变化只能把结合在一起的原子分开或将原子重新组合起来。”这一学说对化学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当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概念后,有人对道尔顿的上述观点作出了如下修正:
①“一切物质”应该为“有些物质”;
②“人们所实现的变化”应限定为“化学变化,不包括其他变化”;
③“不能创造或分裂原子”应为“用何种方法都不能创造或分裂原子”;
④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上述论述中错误的是(填序号)。请分析错误原因。
25、有一种含有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还具有一定臭味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的成分十分复杂,此处已作了简化),将其经除渣去臭处理后可转化为厕所的清洗用水。问:
①采取何种操作,可除去污水中的碎菜叶、碎塑料薄膜及泥沙?
②用什么物质,可除去臭味?
③把生活污水回收处理,进行再利用的目的是什么?
26、如下图所示,先向带肚的滴管中加入显红色的水至A处(约占总体积的一半),再加入无水酒精至B处(即加满),用手指将管口堵住,混合均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放开手指后又会出现什么现象?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第三篇:化学中考复习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考复习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几个操作的区别:
⑴检验:拿来一种药品通过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对其进行认证是什么物质。如:检验氧气,只能用带火星木条。
检验二氧化碳,只能用澄清石灰水。
⑵鉴别:与检验极为相似,但一般为二种或二种以上物质,检验方法一般只有一种,而鉴别方法可以有多种。
如:鉴别三瓶气体空气、氧气、氮气,用燃着的木条,也可以用别的方法。
⑶除杂、分离:极为相似,除杂只要能把杂质除去而不引入新杂质即可。但分离必须保证被分离的药品均完好。除杂可以用物理方法,也可以用化学方法。
如:除去铜中的铁粉,可以用磁铁吸引,也可以用盐酸除去铁粉。
2、有关化学方程式
⑴置换反应如果在溶液中进行的必须保证盐可溶:
如:氯化银和铁表面看是可以的,但氯化银是不溶的,就不能和铁反应了。
⑵区别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一定要从定义出发,不能凭主观臆测。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不是基本反应类型要注意。
⑶在填空题中涉及到的方程式,书写时要谨慎,最好选择比较熟悉的,不能把平时不常见的写上,容易造成误判。
⑷Fe在置换反应中显正二价,而在其它反应中一般显正三价。如氯化亚铁常参加置换反应。⑸规律:酸和碱一定能反应;金属氧化物一定能和酸反应;碳酸根遇酸反应;氢氧根遇铵根反应;等等。
3、物质构成和组成方面
⑴宏观概念不能和微观概念混淆
常见判断正误,如:水由氢氧原子构成(×)。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成(√)
水由氢氧元素构成(×)。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水分子由氢氧元素组成(×)
⑵注意相对性
有些问题是有相对性的,如: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这是对的。但加两个字就不对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一定相似。因为He 和Mg是个例子。
所以要时刻注意一定、不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区别。这里有文字游戏,也有知识的广度。在这里我们要善于总结和积累。记住特殊的例子。
⑶在判断物质的种类时要注意一定要从概念出发,不要凭感觉和以往的经验。澄清概念才能准确判断。如:FeHeCC60它们都是音质,同种元素,且是纯净物。Na2OHClO它们一个是氧化物,一个不是。特别是酸碱盐的区别。
4、选择题
共10个,在答题过程中要注意一般情况前7个容易,后3个稍难,这里要说明的是也有个别难题出现在选择题中。
方法指导:
一直截了当地选出,即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不用看别的,属于特别简单;如下列是物理变化的是哪个。
二要逐个分析,如下列正确的(或错误的)说法是哪一个;要思考比较,如不会可用排除法。三有计算内容的,要从最简单的选项入手,如数原子个数的,如该项对了,就不用看其它的了,可节省时间。
5、实验探究题
目前中考的此类题型一般是以下几个步骤:
(1)提出问题(2)猜想(3)查阅资料(4)实验探究(5)分析结论(6)改进反思
这几个步骤是紧密相联系的,一般问题出在(4)实验探究(5)分析结论(6)改进反思中,这里涉及的问题有化学方程式、化学式、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等。
做此类题要注意:一要认真审题,二要思维拓展,三要善于总览全局。
具体题型:
(1)化学反应类:在做实验时两种或几种物质反应后探究残液成分。比较常见的有盐酸与烧碱反应后的残液成分。
(2)药品保存类:如烧碱、熟石灰、生石灰等保存时间长了,探求其成分的变化。
(3)除杂类:如工业生产中的食盐提纯等。
(4)化学原理验证:如质量守恒定律,燃烧的条件等。
细节指点:
(1)不能忽视关键词语;如过量、少量、适量、一定量,等是不一样的,在有些探究题中是非常重要的,如向硫酸铜中加入铁粉,铁粉的量是要特别考虑的。
(2)要搞明白问题的来龙去脉,分析透彻后才开始做题。
(3)要把问题具体化,也就是说明白考的是什么。
(4)要灵活多变,不能仅凭现有的知识,如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氧气,但钠在氯气也可燃烧,镁在二氧化碳中也可燃烧。
6、计算题
题型:
主要有以下几种:
㈠直截了当出题,是最简单的一种比较少见,如电解10克水,可以生成氢气多少克? ㈡从生成物求反应物,如告诉我们生成沉淀的量或生成气体的量,来求其他的量。属于稍难的题型。
㈢从质量差上做文章,如原来有10克铁粉,加入50的盐酸后,充分反应,质量变为49克,求气体的生成量等。
㈣给图象问题,稍难,分析图象的横纵坐标,得出关键的量,进行计算。
做题中注意的问题
(1)一般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一定要注意必须用纯净物参与计算。如沉淀、气体、固体等。不能用溶液的量来计算,溶液是混合物。
(2)重视关键词语;如过量、少量、恰好完全反应,充分反应,不再产生气体,等等。
(3)找到关键的量;如气体、沉淀等,往往就从这个量求其它的量。
(4)要注意有干扰性的数据,如给了三四个量,但其实只用两个即可。不要盲目做答。
(5)要注意所求的量是什么,不要最后功败垂成。如让我们求质量分数而不是质量。让我们求杂质的量,而不是反应物的量。
注意书写步骤: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一定要正确,否则扣2分;
2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要准确;
3最后做答要简洁明了。
第四篇:化学实验复习
高三化学实验复习
一,化学实验的地位:
课程标准中课程性质: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和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基本理念: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标准中的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二,高考化学实验要求
化学高考对实验能力作了如下界定:
1、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
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
4、能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
5、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三,化学实验的内容:
(一)必修内容中:
1,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验证方法。
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的配制等实验技能。
3,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4,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5,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的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选修《化学与实验基础》中:
1,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中的作用。
2,具有安全意识,能顺利地完成化学实验。
3,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4,知道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基操作技能。
5,初步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检测方法,知道质谱仪、核磁共振仪、红外光谱仪等现代仪器在测定物质结构中的作用。
6,初步掌握天平、酸度计抢救无效仪器的使用方法,能根据误差分析的原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认识定量分析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7,认识反应条件控制在化学研究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控制反应条件的一些方法。8,了解常见物质的制备和合成方法。
9,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10,能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并予以评价和优化。
11,能通过化学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并科学地加以处理。
12,能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解释,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
四,化学实验复习的思路:
总的来说,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一)分散复习
化学
1、化学
2、有机化学、化学反应原理中的有关实验,在复习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过程中结合相关的内容进行复习;如:常见物质的制备、性质、检验、除杂等。
选修实验化学基础中的部分内容也可分散到相关知识的复习过程中,如:在复习元素化合物内容时,可将“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等实验一起复习;在复习有机化学的内容时,可将“乙醇和苯酚的性质”实验结合复习;在复习化学反应原理时,可结合复习“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原电池与电解池”等实验。
(二)集中复习
在第一轮复习的后阶段,对实验进行集中复习,主要复习内容为: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与技能、常见气体制备实验、综合实验、定量实验、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等。
分析历年来高考化学实验题,从试题考查的内容来看,实验题的命制基本上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的:
1、了解实验的目的,本实验做些什么:这是对考生“实验意识”的考查,要求考生善于通过化学实验来解决问题,提炼出化学实验的课题,用科学的语言准确、完整、清晰和具体地阐明实验目的。
2、实验所需的仪器及其安装连接顺序:要求熟悉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原理及其功能,能根据实验方案恰当选择,装配好化学实验装置。
3、实验操作的正确步骤:要求根据题意,灵活运用化学知识、技能选择科学、有效和巧妙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4、实验过程中现象的观察,要求能独立地、系统地和有条不紊地进行化学实验现象观察,客观地、完整地和规范地记录实验过程、条件、现象和结果。
5、实验中故障产生的原因及故障排除的方法:要求能有效地判断出实验条件是否合适,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及找出妥善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
6、实验结果分析:要求能准确、清晰、全面地表述和概括实验的全部内容及其结果,简明、规范地撰写实验性或定量报告。
从高考实验试题的类型来看,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基本操作类试题,另一种是综合类试题。基本操作类试题常见的立意方式为:以常见仪器的使、以实验安全知识、以典型实验现象、以混合物分离操作方法、以pH试纸使用操作、以沉淀进行程度和洗涤方法、以实验仪器洗涤方法等为立意方式;综合类试题近年加重了对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例如今年全国化学卷第16题,要完成混合物的分离并得到固体甲的实验设计就属于实验操作步骤的设计,此类题目要求根据给定的器材和药品,以及实验提出的目的,设计或补全实验步骤。这类题目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及学以致用的特点,要求考生在学习实验时,培养“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和相关原理设计出简单实验方法”的能力及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和论证,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的评价能力。
五、对实验复习的几点建议:
(一)夯实基础,扎扎实实地抓好第一轮复习。化学实验复习应贯穿在高三化学复习的全过程,而第一轮复习应该在《考试说明》的指导下,紧靠新教材化学课本的实验内容来开展,通过第一轮复习使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使学生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提高实验能力的必备的基础,它也是保证顺利完成实验的前提,没有熟练的、准确的、规范的基本操作,要做好实验甚至是解答好一道实验题都是不可能的。
在复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对每一步操作的要领和原理都要理解,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如何操作,还要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如1998年高考试题中给出4种使温度计的典型装置,让学生对其具体应用作出判断,充分突出培养与基本操作相关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对常用化学仪器的主要规格有基本的了解。例如,对化学实验中常用托盘天平的感量;常用烧杯、烧瓶、试管的规格;量筒、滴定管的规格及量取液体的精确度;常用试剂的浓度都应有一定的了解。在对常规仪器的使用,它的用途有多少种,在复习时要引导学生思考归纳。例如量筒常规用法是量取液体,当它与洗气瓶配合得当又可作量气体体积的装置。
2、使学生熟练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收集方法。
回顾历年高考实验试题,多年均在综合实验题中考查到气体的制备、收集、干燥、检验、气体性质、尾气处理等问题。可见关于气体的制备、性质的实验内容既是中学化学实验的重点,又是高考实验命题的热点。复习时应注意:
(1)强调气体制备实验与实验基本操作的联系。气体制备与实验操作密切相关,在相同的实验原理前提下,不同的实验操作可能带来不同的实验结果。因此,历年的高考试题对气体制备中的实验基本操作都很重视,考试重现率较高的有装置气密性检查、仪器装置顺序等。针对这样的考试模式,在对气体制备知识的复习中,我们就应特别注重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复习巩固。从药品的取用、称量、溶液的配制、仪器的加热以及仪器的装配和仪器的洗涤等方面都要注意与气体制备相联系。
(2)注重气体的净化。净化主要是除去副反应所生成的气体、反应物的挥发和气体中混入的水汽三大类。
(3)重现实验安全。实验安全是实验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设计严密的实验方案,可以杜绝不安全的隐患,避免实验事故的发生。因此,历年高考的气体制备试题都十分重视实验安全。目前对实验的安全性问题主要表现在防止气体倒吸回流和尾气处理等两个方面。防止气体倒吸的方法很多,大多必须依靠特定的仪器装置,如倒置的漏斗、空的集气瓶、可收缩与膨胀的气球等,但原理大致相同,对于不同的气体要区别对待,对室温下在该溶液中的溶解度特别大的气体应考虑使用防止倒吸的措施。
(4)体现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思考。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分析,由此作出某种结论,是气体制备试题测试的新角度。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小到加热方式、反应温度,大到实验的流程及方案。小的变化往往会改变最终的结论,利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的多样性,要求学生根据当前情况对正常或不正常的现象作出分析,是实验考查高层次的表现,有助于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一些开放性的试题,更是有一点研究性的意义,这样的试题往往分值较大,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对这种实验中因果关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归纳总结、对比分析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有不少实验都会使用到同一种仪器。在复习时必须把使用同一仪器的实验放在一起,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其中的道理,就能够较好地掌握该仪器的用途。在一些实验过程中要多次用到同一仪器或装置,由于该仪器或装置处于不同的实验阶段和位置,其作用也有所差异。此外,许多仪器具有相同(相似)的功能,如作量具的仪器有量筒、滴定管、容量瓶等。虽然都可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但由于它们的精确度不同,因此要根据具体实验的需求来选择;同样的,像可以用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烧杯、蒸馏烧瓶、蒸发皿、坩埚等,但加热的方法有所不同(有的能够直接加热,而有的则要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在不同的实验中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要根据实验要求合理选择。
(三),深入挖掘、分析研究
科学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1)对操作原理的认识(解决实验操作理论依据的问题);
(2)对操作方法的认识(解决如何操作的问题);(3)对操作目的的认识(解决为何要安
排这样的操作);(4)对错误操作造成后果的认识(解决为何要这样操作的问题)。
(四),重视仪器装置功能的开发,培养创新能力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对于同一仪器或装置,通过不同的操作或一定的组合、改进,就可以实现仪器装置功能的拓展。例如,下图装置,采用不同的操作,可开发出不同用途:(1)用作排气集气装置;(2)用作排水集气装置;(3)可用于测量化学反应中产生气体的体积;
(4)可用作安全装置;(5)可用作尾气吸收装置;(6)可以用作观察气体排放快慢的装置;(7)可用作净化和干燥装置;(8)可以用作反应器等。
(五),训练发散思维以增强实验设计能力,提高信息迁移水平
实验方案的设计往往有许多途径。为了适应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中学课本中的某些实验可能不是最优的方案。所以在实验复习中要根据实验原理来设计实验步骤和装置,掌握一些装置和仪器药品的替代方法,力求使设计的实验仪器简单、操作便捷、节省试剂、现象明显、安全防污等,培养和增强实验设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近年来,实验题中新情境试题不断增多,这类试题的特点是将基本的实验操作设计置于新的情境中(主要是中学课本没有的新反应或新装置或是能使中学生理解的最新科技知识、简化的改进的装置等),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仪器组装、现象描述、数据分析、考虑安全和防污等,用来考查考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综合及评价的能力。由于这类实验试题情境新颖、设问巧妙、铺垫得当、知识新、思维量大、所以区分度很好,能确实将一些基础扎实、自学能力强、思维敏捷、心理素质好的考生选拨出来。所以,新情境实验试题将是今后实验试题的命题方向
(六),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复习过程中,要把化学实验与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从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条件、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数据)、实验注意事项、实验仪器、实验误差分析等几个方面对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进行全面的复习,同时注意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用于新情境中解决新的问题。
1,重做实验,发挥实验的特殊优势,突破重点和难点
有些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学生遗忘了,通过直观实验的刺激,可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记忆。如:
①气密性的检查:在学生理解了气密性检查的原理、方法后,让学生做几套典型的装置,学生的兴致高,带着问题做实验,效果好。必要时,可课后让学生到实验室再练习。
②分液漏斗的使用:让学生做如不先打开上端的塞子或使塞子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液体就不能滴下来。
③对创新实验装置,让学生动手做一做 对创新实验学生最大的困难不是实验原理,而是对新装置不熟悉,不清楚其使用技巧。在练习中出现这一类习题时,补充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感受新装置的设计精妙之处和使用方法。积少成多,用多了,学生也就慢慢产生了实验设计的灵感和创造力。如乙炔的制备、铜与稀硝酸的反应(见右图)。
化学实验理应是化学教师的一大法宝,用好实验一是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二是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三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
2,巧设问题情境,增加有效思维的广度,进一步落实好基础
没有基础,就没有能力,更谈不上创新。课堂教学中如何既复习了基础知识,又能提高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关键是吸引学生参加到课堂复习中来。为引可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多想、多说,多动手;从而将存在的问题都暴露出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引导反思 做完一道题后,可让学生从如下几个方面思考:①此题的背景是什么?②题源在哪里?③考查了哪些知识点和化学思想方法?④其形式是否可变,条件能否减少?⑤有无其他解法,哪一种解法更优?⑥有无进一步的结论?解题后的反思最有利于学生形成解
题能力考核成绩和巩固相关知识,可帮助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悟出解题思路,悟出思维方法,悟出知识规律。如复习实验室制Cl2时,可通过下列题组进行一点多联的训练。
①选择气体发生装置的条件有哪些?中学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有几套?分别适用于哪些气体的制备?
②除MnO2外,KMnO4、K2Cr2O7、KClO3等氧化剂,是否可以制得Cl2?
③制得的Cl2中含有HCl、H2O,如何除去?中学常见的干燥剂有哪些?干燥装置有哪些?使用干燥剂的原则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④可用Cl2的装置进行中学常见的哪些物质的定量测定?
⑤该实验为什么只能用浓盐酸?收集有毒、有污染的气体时应注意些什么?其实验装置如何设计?
4,加强讲评
在讲评中要重点突出。点明这道题好,好在什么地方,有几个亮点,与前面所做过的类似题相比有什么新的突破。特别是在学生对实验基础比较熟悉的情况下,重点突出的讲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讲评效果。研读高考评分细则——选取高考题,指导学生如何踩点,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提高答案的准确性。
5,对比归纳 延伸拓展
对一些易混淆的实验将其进行对比。如①萃取、分液、过滤、渗析、盐析的比较;②蒸馏与分馏的比较;③有刻度的玻璃仪器。有些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如:①温度计在实验中的使用(见附录3);②水浴加热的类型;③喷泉实验的原理与设计;同时进行必要的拓展,如课本中的一些实验:①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②收集气体的方法;③吸收气体的方法;④仪器特殊使用方法:如量筒也可量气(排水法及集水法),干燥管如连接在装置的末端时,用来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防止空气中的CO和水蒸气侵入反应体系造成误差,也可代替尾气吸收装置中的倒扣漏斗以防止倒吸;⑤冷凝装置有——空气冷凝(制硝基苯)、流水冷凝(蒸馏)、静水冷凝(液化少数气体);⑥对课本上重点实验深化拓展,在此基础上总结规律,帮助学生全面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真正做到吃透课本,以不为类万变。如有机制备可进行专题复习。
(七),强化表达规范 提升能力
教师们往往有这样的体验,学生对实验题目往往是“知其然,难言其然,难言其所以然”。实验题得分不高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对实验的描述和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不准确。究其原因:学生认为只要懂了就行,对书写不重视,犯了动脑不动手的毛病。因此,实验复习中除强调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提升之外,还应注重化学表述能力的培养,规范表述训练。为此:①要求学生课上写,写步骤、写现象、写结论;②通过作业发现典型错误,加大点评力度,让学生来评错在哪里;③教师做总结。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评价中获得正确的、深刻的认识。一方面可锻炼学生在语言文字表述方面的规范性、准确性、清晰性、全面性,也提高了学生解化学实验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素养,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及严谨的思维方式。加强化学实验术语的规范表述和规范使用,对诸环节如实验操作要点、现象表述、实验结论等的描述要严谨到位,用词(化学术语)准确、言简意赅、语意贴切、符合语法、逻辑性强。
(八),加强解题指导 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注意选部分典型习题,帮助中等和中上水平的学生熟悉高考题目(特别是近三年全国、上海、广东高考试卷中典型的实验题目,同时兼顾各地的模拟试题),让他们了解这些试题的主要类型、功能和特点,掌握典型题目的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强化训练,增强他们的题型意识。这样既能迅速提高学生的实验题解答能力、又能对学生进行解题规范化训练,达到知识与能力相结合。
针对学生对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常感到困难,进行这部分专题复习时,可精选源自教材的几个实验,如 Al(OH)
3、硫酸亚铁铵和乙酸乙酯的制备,中和滴定,从海带中提取碘,植物体中某些元素的检验等。进而指出:(1)方案设计要以可行性为前提。在化工生产中,除要考虑生产流程、原料用量、价格,同时还要考虑反应所需的条件,以及对设备的要求;实验制备中,要考虑实验室所能提供的条件,在以可行性为前提的条件下,选择最佳制备方案。
(2)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常见的题型是简答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指导学生一定要注意表达的科学性、准确性、有序性,要符合实验常规,一般的简答顺序是:“操作——现象——结论”。
在高三后期阶段,①可将近几年化学高考实验大题进行集中强化训练,通过强化训练,要学生明白高考实验考什么、怎样考、只有学生对实验题的功能,考查范围、考查特点弄清楚、才能理顺解答实验题的思路。②和学生一起总结实验题解题方法,既弄清目的—→找准原理—→设计过程—→选择装置—→规范操作—准确描述现象。
(九)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 增强复习教学的效率
由于高中化学总复习具有时间短内容多任务重的特点,如果用常规手段进行复习,教师难以把大纲中所有要求掌握的实验中涉及到的仪器、装置都一一画出,也不可能把演示过的实验再演示一次。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化学实验总复习的教学中,除了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手段和发挥化学实验室的作用以外,还注意挖掘电教媒体的辅助作用和使用技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化学实验总复习的教学质量。在复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投影、录像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将以黑板和文字教材为媒体的教学过程转化成以音、像、影、视等多种媒体组成的教学过程,再现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和现象,使复习过程更加直观、生动和快捷。不但提高了课堂容量,还有利于比较、加深理解记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观看实验录像可唤起学生对具体实验内容的回忆与再认识。播放录像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其中的某些镜头进行定格讲解或组织学生讨论;每看完一段录像后都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提纲上的相应部分。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根据学校的教育资源情况,及时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第五篇:电厂化学复习
第一章热化学和动力燃料
1.标准摩尔生成焓:在1.01325×10∧5Pa的条件下由处于稳定状态的单质生成1mol纯物质时,反应的焓变叫做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规定任何处于稳定状态的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
2.基元反应(指一步完成的简单反应)的反应速度与各反应物计量系数为指数的浓度乘积成正比,也叫质量作用定律。
aA+bB=gG+dDv=k[A]∧a*[B]∧b(k为定值)
3.动力煤:用于直接燃烧生产动力和热能的燃烧煤。
动力煤主要包括:褐煤,长焰煤,不黏煤,弱黏煤,贫煤,无烟煤。
4.煤的分类(含碳量):泥煤,褐煤,烟煤,无烟煤。
5.煤质特性指标: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干燥基灰分Ad,水分(全水分Mt和外在水分Mf),干燥基全琉St,d和灰融性软化温度ST。
发热量,符号Q,单位kJ/g或MJ/kg
灰分,符号A,含量越高,越不利于燃烧。
挥发分与着火性,判断着火特性,挥发分越高,着火点越低,易于着火,燃烧速度快而稳定,火焰温度较低。
6.制煤样的过程为:破碎,过筛,掺合,缩分。
7.煤的基准:使各种煤具有可比性
分类:收到基准,空气干燥基准,干燥基准,干燥无灰基准。
发热量的表示方法:弹筒发热量,高位发热量,低位发热量(真正可利用)。
8.以收到基低位发热量29.27MJ/kg为统一换算单位,即每29.27MJ的热量可换算成1kg标准煤。标准煤耗是指发1kW’h的电所消耗的标准煤量。P25
第二章水处理化学基础
1.水中杂质分类:
悬浮物,d>100um的微粒
胶体,1um<d<100um的微粒
溶液,d<1um的微粒。
2.HCO-3常是天然水中最主要的阴离子。
3.天然水中的主要化合物:碳酸化合物,硅酸化合物(溶解状态和胶体硅酸)。
4.天然水主要指标:
悬浮物,浊度FTU,透明度(不常用)
溶解盐类
硬度:碳酸盐硬度,非碳酸盐硬度。
碱度,酸度和pH值。
耗氧量:化学耗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
5.缓冲溶液:
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时,可使弱电解质的电离度降低,这种现象叫做同离子效应。
缓冲液两种物质,一种抵消外来强酸的物质,一种抵消外来强碱的物质。
缓冲溶液pH主要取决于缓冲对中的Ka或K值以及缓冲对的浓度比值。
6.螯合物:配位体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配原子同时与一个中心离子配位而形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称为螯合物。例如Cu离子与两个乙二胺(en)分子配位形成【Cu(en)2】2+,其中Cu离子的配位数为4。
7.胶体化学
胶体颗粒组成:胶核,吸附层,扩散层。
胶体的三种特征电位:胶核表面处的电位(热力学电位);吸附层与扩散层分解处的电位(主要特征值,无法测定);滑动界面处的电位.。
胶体的脱稳:投加带高价反粒子的电解质,投加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投加少量的高分子聚合物。
8.离子交换树脂主要性能:
物理,一般呈球形,三种密度表示(干真,湿真,湿视),溶胀性,耐磨性,耐热性。化学,离子交换反应的可逆性,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性,酸碱性,中和与水解,交换容量(全交换容量,工作交换容量,平衡交换容量)。
第三章火电厂水处理
1.火力发电厂水汽循环系统分类:凝汽和凝汽兼供热。
汽水损失:系统内汽水循环损失,对外供汽损失,厂内其他用汽损失。
水分类:原水,锅炉补给水,汽轮机凝结水,疏水,返回凝结水,给水(锅炉补给水,汽轮机凝结水,疏水,返回水),锅炉水,冷却水。
水处理的作用:提高蒸汽品质,缓解热力设备的腐蚀。
水的预处理:悬浮物的自然沉淀,混凝处理,沉淀软化,过滤。
2.电解质对胶体颗粒混凝作用三方面:1吸附,电性中和作用
2吸附架桥作用
3网捕过滤作用
影响混凝效果因素:pH,混凝投加量,水温。
3.常用混凝剂1.铝盐(硫酸铝,明矾,聚合铝)
2.铁盐(硫酸亚铁,三氯化铁,硫酸铁,聚合铁)
3.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4.水的沉淀软化
——将天然水中钙镁离子转化成难溶化合物,然后分离以降低水的硬度
方法:热力软化法,石灰处理(常用)。
水的过滤处理,在快滤池。
滤料技术要求:适当的粒度组成,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一定的机械强度。
影响过滤的因素:滤速,反洗,水流的均匀性。
过滤设备:快滤池和机械过滤器。
普通过滤器的运行步骤:过滤,反洗,正洗。
离子交换能力(强到弱):Ca,Mg,Na,H
SO4, NO3, Cl,OH,HCO3,HSiO3
5.常见的化学除盐主系统及选择:第一个交换器H型,弱酸性阳树脂适用于处理碱度大或碳酸盐硬度大的水,弱碱性阴树脂适用于处理强酸阴离子含量大的水,除硅必须采用强碱性阴树脂,除碳器置于强碱性阴树脂之前。
离子交换装置:固定床,连续床。
水的其他除盐方法:蒸馏法,膜分离技术。
凝结水的净化处理系统:有前置过滤器系统,无前置过滤器系统。
汽包锅炉水汽循环系统:汽包——下降管——下联箱——水冷壁——(上联箱)——汽包 冷却水系统:直流式,循环式。
水冷却原理:蒸发散热,接触传热。
循环冷却水处理:凝汽器铜管内的防垢处理,凝汽器铜管水侧腐蚀的防止和循环水系统微生物悬浮物的控制。
凝汽器铜管内的防垢处理:对补充水中成垢杂质净化,对循环水制调整,添加阻垢剂等。凝汽器铜管水侧腐蚀的防止:对补充水进行净化处理,在循环水中投加药剂使CaCO3结晶不能生成。
循环水系统微生物悬浮物的控制:1)悬浮物含量高时,进行混凝沉淀处理;旁流过滤处理
2)微生物控制常采用杀生剂。
第四章 电厂金属设备的腐蚀与防护
1.锅炉给水系统的金属腐蚀主要有哪些?应采取什么措施防止腐蚀的发生?
答(1)耗氧腐蚀,析氢腐蚀(酸腐蚀),氢损伤,应力腐蚀破裂,腐蚀疲劳,孔蚀,高温氧化以及烟气侧的硫腐蚀和低温腐蚀。
(2)采取措施:
氧腐蚀,采用热力除氧和化学除氧。
酸腐蚀,提高补给水质量,防止凝汽器泄漏,采用碱性水运行方式。
应力腐蚀破裂,消除应力,消除炉水的腐蚀性
氢损伤,酸洗时加入阻止原子氢产生的缓蚀剂除去砷化物等杂质,防止炉水浓缩。腐蚀疲劳,避免机炉频繁启动防止锅炉负荷波动过大,设计安装要避免产生交变力,做
好停炉保护,防止产生蚀坑。
2钢铁水蒸气腐蚀过程。
答:在200摄氏度以下,氧化膜由结构致密,有保护性的Fe3O4组成。200-570摄氏度之
间,内层Fe3O4,外层Fe2O3,仍具有保护作用,570摄氏度以上,三层,最外Fe2O3,中Fe3O4,内FeO,FeO机构疏松,保护性差。
3.电化学腐蚀与化学腐蚀的区别。
答:电化学腐蚀不必直接接触,而化学腐蚀需直接接触。
4.电化学腐蚀原理
(1)热力学原理:大电池远离,微电池原理。
(2)动力学原理——极化(欧姆极化,浓差极化,电化学极化)
5.合金,组织及性能
(1)在合金中,合金元素相互作用形成三种组织:固溶体,化合物,机械混合物。
(2)性能主要取决于诸元素的性能及诸元素的相互作用。例如:铁素体强度低,塑性韧性好;奥氏体塑性好,性软;渗碳体硬度高,脆性;珠光体是渗碳体和铁素体的混合物。
6.极化规律:阳极极化,电势正移;阴极极化,电势负移,极化发生后,电池电动势降低。
7.阴极保护方法: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外加电法。
阳极保护法:将被保护金属与电源正极相连(外加阳极电流提高被保护金属的电动势),添加氧化剂。
8.锅炉化学清洗时腐蚀的防止。
1)清洗过程:水冲洗,碱煮或碱洗,酸洗,漂洗,钝化。
2)吸附在金属表面的缓蚀剂阻滞金属溶解方式:生成扩散阻挡层,堵塞反应部位,参加电极反应,改变电极电势。
9.汽轮机腐蚀防止
1)应力腐蚀防止:保证蒸汽质量,防止NaOH污染,采用合理的炉内水处理方式,禁止使用腐蚀性溶液清洗汽轮机。
2)腐蚀疲劳防止:保证蒸汽纯度,改善汽轮机振动频率,做好停机保护。
8.凝汽器腐蚀及防止方法
1)冲刷腐蚀(主要),在凝汽器管的入口端安装尼龙或聚乙烯衬套管,在冷却水管的取水出加装适合的滤网并及时维护。
2)脱锌腐蚀,选择合适的管材,维持冷却水的流速,加入缓蚀阻垢剂,进行FeSO4造膜处理。
3)应力腐蚀破裂,选材,消除应力。
4)孔蚀
5)微生物腐蚀
第五章 电力用油
1.电力用油主要包括,变压器用油,汽轮机油,抗燃油以及少量电容器油,机械油和抗磨液压油,主要起绝缘,散热,润滑和调速的作用。
2.石油的主要组成元素,C,H。二者约占96%~99%,C为83%~87%,H为11%~14%。S,N,O为1%~3%.还有其他微量元素。
3.主要组成,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固体烃以及非烃类化合物。其中饱和烃60%以上,芳香烃30%以上,而且具有混合结构的烃有所增加。
4.电力用油的加工程序:润滑油馏分的制取,馏分油的精制,电力用油的调合。P163
5.汽轮机油主要用于汽轮发电机组各轴承的润滑,冷却散热和调速。汽轮机油是电厂用量最大的润滑油。
6.油品密度测定:密度计法,比重瓶法。
7.有品德黏度:动力黏度(绝对黏度),运动黏度,条件黏度(恩氏黏度,雷氏黏度,赛氏黏度)
8.衡量温黏性:黏度指数VI(通用),黏度比。测定法:毛细管黏度计法
9.按照使用条件选择油品的黏度:负荷,温度,运动速度与运动方式,运动部件状况。
10.油品在低温下失去流动性原因:结构凝固,黏温凝固。
11.油品闪点测定方法:开口杯法,闭口杯法。
12.乳化液形成的主要条件:必须有不相容的两种液体;两种混合液体中应有乳化剂的存在;要有形成乳化液的能量如循环流动,搅拌等。
13.乳化液的稳定性:水相分散的程度;乳化液保护膜的强度;形成乳化液的时间;有品德黏度和温度。
14.汽轮机油破乳的方法:物理:加热沉降,离心分离,机械过滤和高压脱水。
化学:加入适当的破乳剂。
15.油中的水分形态,溶解态,乳化态和游离态。测定方法:定性,定量法。微量:库仑法和气象色谱法。
16.油浸式变压器组成:铁芯,线圈,油箱,绝缘套管,保护装置,冷却系统。
17.变压器油的主要作用:绝缘,冷却,散热。
18.运行变压器有的维护:1)呼吸器几密封式储油柜。2)净油器——油连续再生装置。3)添加抗氧化剂。4)真空净化。
19.运行汽轮机油的维护措施:1)添加抗氧化剂。2)添加除锈剂。3)油连续再生装置。4)滤油器。5)检查清洗油系统。6)防止运行油的乳化。7)离心式滤油机和压力式滤油机。
第六章火电厂环境污染及治理
1.火电厂废水来源:1)水力除灰系统的废水。2)水处理设备及凝结水净化设备生产的废水。3)锅炉化学清洗和停炉保护排放的废水。4)石油产品污染的废水。
2.废水的处理方法:1)冲灰系统废水处理(悬浮物、pH超标)。2)补给水处理设备及凝结水净化设备废水的处理。3)锅炉化学清洗废水和停炉保护排放的废水的处理。4)石油产品污染的处理(隔地油法,溶气浮选法,生物处理法)。
3.污染气体的危害:
SO2,呼吸道受损,形成酸雨对建筑物有腐蚀,土壤酸化,损害森林及农作物等。NOx, 光化学污染,损害呼吸道及神经系统。
4.气体的治理:SO2:湿式石灰石——石膏法,喷雾干燥法。
NOx:催化还原法,固体吸附法,液相吸附法。
5.粉尘治理:选用高效率的除尘器,加高排放烟囱。
6.粉煤灰的综合利用:1)从中提取炭、铁、氧化铝。2)粉煤灰在建材方面的应用(生产
水泥,做混凝土的掺合料,粉煤灰砖)。3)粉煤灰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做肥料,改良土壤,提高土温等)。4)粉煤灰中空心珠的应用。5粉煤灰中空心珠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