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生活对高职学生影响与高职院校对策的研究

时间:2019-05-15 13:58: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网络生活对高职学生影响与高职院校对策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网络生活对高职学生影响与高职院校对策的研究》。

第一篇:网络生活对高职学生影响与高职院校对策的研究

网络生活对高职学生影响与高职院校对策的研究

摘要:网络生活已经成为高职学生不可或缺的生活组成部分。但是,不健康的网络生活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高职院校应采用一定的策略积极应对,如加强学生道德教育,提高上网道德水平;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精神视野;开展心理干预,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加强学习指导,提高学生网络学习的自主性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

网络已经成为高职学生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就业发展和休闲娱乐,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活。网络因其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可选择性、平等性、互动性,以及身份的隐蔽性,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高职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存在着一定的网络依赖,但是不健康的网络生活也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了不良影响,高职院校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一、高职学生网络生活现状

(一)网络生活的概念

网络生活,就是指在人们借助互联网进行学习、生活、娱乐、休闲、交友、购物等自主选择、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生活活动。大学生网络生活,则是指大学生在校园网络环境下,利用计算机与互联网,本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理念,在课余时间通过一些网络平台自发参与的一种网络虚拟活动。

(二)高职学生网络生活现状

1.上网已经成为高职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调查几乎所有的高职学生都上网,有电子邮箱、QQ账户、微信和微博账户。由于移动网络技术发展和学生智能手机等多种智能终端的使用,使学生每天上网的人数大量增加,上网时间延长,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超过了3小时的学生人数占到调查学生的67%。

2.高职学生网路生活的主要内容

(1)课程学习:调查显示,30%的学生通过网络获取除课堂与教科书以外的知识和信息,而 67.6%的学生在需要查找生活或学习资料时首先选择的是网络,5%的学生经常登录在线学习、研究性质的专业型社区,如专业论坛、英语学习等社区。

(2)休闲娱乐:70%的学生最喜欢的休闲方式是上网,在网上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读小说,登陆虚拟论坛。

(3)电子商务:80%的学生有网上购物的经历,85%的学生有网上购物交易账户,30%的学生经常网上购物。

(4)网上交友:90%的学生使用网络虚拟社区结交朋友,扩大人际关系网络。

(5)信息交流:59.8%的学生经常登录交流信息、爱好、兴趣的社交型社区,经常在论坛上交流经验,发表感想,谈论时政。

网络生活给大学生带来了生活、情感、思想的自由,使得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

二、网络生活对学生成长产生的不良影响

(一)网络成瘾,荒废学业

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患上“网络成瘾症”,主要是“游戏成瘾”和“交际成瘾”。网络成瘾主要表现为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网上度过的,吃饭睡觉没有规律,除网络之外的事情没有兴趣。上课迟到、旷课、不做作业,上课没有精神,不参加课外学习活动,注意力难以集中,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荒废了学业。

(二)低俗文化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

由于上网人员的身份的隐蔽性,以及网络法规的不完善,使上网者在网上处于完全自由的状态,不受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的约束。所以,网上的言论的可信性较低,网上恶搞、流言蜚语等充斥网络。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得一些人在一定程度上认为可以在网络上“畅行无阻”、可以与任何人交往而不用负责任、可以发表任何意见而不用顾忌社会言论后果、可以攻击他人而不用担心受到惩罚,一些在现实中受到约束的行为似乎可以在网上肆无忌惮地去做。同时,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世界各地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都可以在网上自由发布信息,其中充斥着一些虚假、暴力、色情信息,影响了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判断标准的形成。

(三)脱离社会现实的虚拟环境,阻碍了学生社会化进程

社会化是指在社会的强大影响和作用下,个体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发展个体社会性的过程。通过社会化的过程,个体往往形成了为生存环境所认可的社会行为,形成了对生存环境合适稳定的反应。

由于网络生活的个体独立性、虚拟性和匿名性,使大学生的生活越来越脱离现实,变得不知如何与人相处,不敢真实地表达情感,不会轻易与人交流,难以找到知心朋友,久而久之,阻碍了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严重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和健全人格形成。

(四)弄虚作假盛行,影响高尚人格的形成利用网络信息集中、信息量大、易于检索的优势,虽然网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方便,但是也滋生了弄虚作假,不劳而获的风气,经常从网上下载资料作为完成的作业或论文交给老师缴差,严重影响了学生高尚人格的形成。

三、大学生沉溺网络的自身原因

(一)理想目标模糊、生活空虚

高职学生把自己定位为高考的失败者,没有一个参加高考的学生是为了能够上高职院校,成就动机较弱,成才动力缺乏,成才目标模糊。失去了学习目标,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和追求理想的意志,生活变得空虚起来。通过上网聊天、打游戏等方式,寻求心灵的慰藉,在网络空间里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感受自身价值。因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网络世界之中。

(二)心理相对封闭,自卑较为严重

由于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不科学,对高职院校的评价不够高,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较差,导致了学生的身份认同危机,给高职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均存在显著正相关,高职学生在敏感、强迫、敌对、抑郁和偏执等方面表现较为突出,成为了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就是敏感多疑、情绪多变、心理封闭、自卑心理,而上网是学生逃避现实、减缓压力、排除焦虑的主要方式。

(三)学习基础较差,自主学习能力欠缺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即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定位并没有因为学生学习成绩不好,而降低了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要求,相反在某些方面要求更高了,需要通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工程实践中获得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并具备综合的职业能力。但由于学生的入学成绩较低,学习基础较差,理解能力不足、学习意志薄弱,从而造成了学生在学业学习上面临巨大的挑战。理论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学生已经不足班级学生人数的20%,完全理解课程内容的学生则更少。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而又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得不少学生放弃了课程学习,把注意力转移到了以独立体现自我价值的虚拟世界。

四、高职院校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道德教育,提高上网道德水平

将网络道德内容纳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网络责任意识、法律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建立专业或班级微博、班主任、书记信箱等,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

(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精神视野

开展高情趣、高境界的与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健身结合起来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视野。开展大学生科技节和大学艺术节,开展院、系层面的科技文化论坛和讲座,开展专业技能比赛等活动,为学生展示才华、展示成果提供舞台,从而降低对网络的依赖。

(三)开展心理干预,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通过生产一线先进人物事迹宣传,培养高职学生“行行出状元”的成才意识。通过优秀毕业生事迹宣传和优秀毕业生论坛等形式,让学生相信高职院校可以出人才,树立“人人可成才”的意识。重视心理辅导工作的建设,提高学校心理教育与健康工作的水平,及时了解和发现心理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辅导,减少心理危机对高职学生的破坏和影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各种形式培养高职生的心理素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并引导高职生掌握基本的心理自救技能。

(四)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一方面要培养满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人才,另一方面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全面发展服务。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喜欢学、学得懂、能学会、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课程教学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立课程内容与能力培养的对应关系,使教学内容变得“有用”;以项目和任务整合课程内容,让课程内容体现了工作过程的组织方法,使教学内容变得“有序”;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组织方式,使教学过程变得“有趣”;以职业能力为评价标准,使教学目标变得“有据”。在学习过程中强调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习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学校生活的重点吸引到学习活动中来。

(五)加强学习指导,提高学生网络学习的自主性

在《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中,融入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学习方法和内容,解决学生网络学习所遇到的问题。举办新技术条件下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的讲座与培训,推动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的转变。鼓励教师建设课程教学网站,并利用教学网站展开教学活动。教师的学习指导要细化,对学生网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和监控,并注重对学生网络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网络学习的自主性。

第二篇:手机网络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手机网络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刘可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学城文澜路99号 210046)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号:A 摘要:手机网络在逐渐高职院校学生中普及。本文阐述并分析了手机网络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提出了如何利用手机网络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创新德育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高职 手机网络 思想政治

Abstract:The mobile phone network popularizes among th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gradually.This paper has pointed out and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the mobile phone network on th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ut forward some advice on how to utilize mobile phone network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nd innovative moral work.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 mobile phone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随着3G时代的到来,触摸屏技术以及QWERT键盘技术趋于成熟,手机逐渐成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要终端之一,手机网络功能日益突显,功能逐步成为刺激我国互联网用户增长的新增长点。[1-4]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0日,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一年内增加了1.2亿,已达到2.33亿人,占整体网民的60.8%。其中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有3070万,占整体网民数量的8%,并呈增长趋势。与传统电脑相比,手机网络凭借资费低廉实惠、内容及时快捷、沟通随时随地三大功能,被誉为“迷你型电脑”,备受广大在校学生的青睐,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报告》中数据显示具有大专学历的网民占总体网民的比例为11.4%,略高于本科学历1.1个百分点。

当代大学生使用手机网络功能浏览网页,下载软件,收听音乐,看视频、电子书,玩游戏,收发邮件,聊天,网上购物,写博客(空间、微博)等十几种活动。手机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活中的必需品,并从生活、学习、思想和行为各个方面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用手机网络给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5-6]由于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弱,对手机网络的依赖也较为明显,因此如何在高职院校中引导学生对手机网络功能的使用,发挥其积极作用,规避其不良影响,既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要求,也是德育工作的一个创新点。

1.手机网络的特性及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手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在深入了解它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工作。手机网络的特性可以总结为私密性(private)、便携性(handy)、开阔性(open and numerous)、和实惠性(economical),首字母可以缩写为“phone”,即手机的英文单词。

1.1便携性(handy)

手机网络这一特性是一般电脑所望尘莫及的。手机体积只有手掌大小,便于随身携带。使用手机上网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需要任何接入设备,一个按键足以解决所有问题,方便灵活,更新了学生的娱乐方式,成为学生书包里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学生可以从中享受“快餐式”上网的乐趣。

在课堂上、图书馆内、宿舍里、食堂里,甚至在校园的路边,都可以看到手捧手机上网的学生。学习由于手机网络的存在而变得支离破碎,学生注意力下降,荒废了时间,学习效率低下。近几年兴起的“开心网”、“校内网”等网络游戏,更是将手机网络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天天泡在手机网上,不是在保护自己的菜不被偷就是在偷别人的菜,甚至在夜间设置闹钟定时起床收菜,导致身体素质下降,生活规律打乱,睡眠不足,缺少正常的户外活动,不仅耽误学习,更是影响身体健康。

1.2开阔性(open and numerous)

众多的SP运营商在手机网络平台上提供网页浏览,聊天视频,音乐下载,联机游戏,网上购物等功能,声色俱全、图文并茂、声情融汇、感染力极强,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最及时的资讯,最流行的音乐和最炫酷的游戏,众多的优质资源得到了极大的共享。学生查阅资讯更加快速和便捷,与外界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QQ、MSN、移动飞信、天翼live、手机版论坛、手机淘宝,使得沟通无限,拓展了学生交流的范围,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缓解了由学习、生活、就业、交友等各方面带来的压力。手机网络迎合了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喜欢刺激冒险,享受平等互动式的交流的心理特征。

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走向成熟,在完全开放式的海量资源面前,反动、迷信、垃圾、恐怖、诈骗、庸俗、淫秽信息也在不断的冲击着学生的思想,极易造成学生认知、思想、行为、意识的扭曲。同时,这些低俗网络资源缺乏行为规范和有效的监管,在网上屡禁不止。根据新浪网调查显示[7],中国电信天翼3G手机下载1.52MB音乐MP3耗时19秒,平均达到80KB/s的高速下载,是2G手机上网速度的几十倍,和普通2M宽带速度差不多,低俗淫秽图片视频可以闪电般下载到手机上。由于蓝牙技术和红外线技术的普及,这些图片视频可以在学生中间迅速传播。即使一个学生手机因为受到限制不能使用,使用其他同学的手机也可以浏览这些内容,更是加剧了这些精神垃圾的传播。

1.3私密性(private)

手机体积小,在使用时不易被发现。手机屏幕也较小,在使用手机上网时,其交流内容也较为私密,不易被其他人所关注。手机上网交流形式仅限于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尊重了学生的隐私,符合学生追求个性化的生活的理想。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宣泄自己的情绪,且不会被其他学生发现。

学生长时间通过手机网络交流,久而久之取代了和社会中其他人的正常的面对面的交流,导致无法适应真实的社会,容易引发孤独抑郁等心理疾病。由于手机上网的准入制度较为宽松,在虚拟世界中道德约束较少,学生可以在论坛上随意发帖攻击他人,或者进行人肉搜索,都可以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容易导致学生责任感缺失和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增强。

1.4实惠性(economical)

3G的到来,各家通信公司都下降了资费,包月套餐普遍降幅达2/3,最便宜的5元包月流量可达30~50MB,相当于浏览3000~5000个普通网页,且没有漫游费。学生在本地时可以通过电话交流,到外地可以借助手机网络聊天。正是由于资费低廉,大多数学生都可以接受,所以在大学中普及率很高。

一些低俗视频,图片在手机网络靠追求点击率从而赚取广告费,而点击观看却是免费的,这些免费信息却最容易吸引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极易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关于手机网络的对策

手机网络的这些新特性,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高职院校在深入的了解手机网络影响下的学生思想状态下,也应与时俱进创新德育工作,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2.1加强学生思想意识提升,促使学生尽快成熟,辨别美丑

通过开设文化修养课程,与时俱进的人文素质讲座,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通过班会专题研讨会,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自身对不良信息的识别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潮影响和不健康手机网络的污染,更不要成为罪恶的传播者。利用舆论监督,加强对手机网络认识的疏导,而不是一味禁止。提倡在学生中间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2.2制定手机上网监督机制,填补法律、道德的真空地带

将传播不良手机信息等不良电子信息的危害行为在学生手册上明确相应的处理规定。学校还应制定相应制度限制在教学时段使用手机上网功能,降低手机网络带来的危害。在教学场所、宿舍区和宣传栏张贴海报、标语,宣传手机网络道德,对不良网络内容予以曝光,揭穿其中内幕,使学生提高警惕,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2.3实现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育人功能

学校可以创建校园手机网络平台,教师通过平台发布信息、掌握学生动态和与家长保持沟通,家长通过平台了解学校、学生的状态,学生通过平台及时与学校互动,实现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全方位育人功能。很多手机里面都有GPRS定位功能,家长老师也可以通过此项功能随时关注子女学生的行踪。

2.4探索开展丰富多彩的手机网络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建立校园网络手机平台,开发手机图书馆借书,手机收看电子书等项目,方便学生借阅书籍,提高书籍的使用率。开发网上答疑项目,老师可以在线辅导学生学业,促进学业的同时,也师生关系。将精彩的学术视频放到手机网络上,让学生共享文化盛宴。让手机网络成为承载文化,成为传播文明的新载体。积极探索开展手机网络的各种新活动,比如手机网络文学大赛,手机播客/博客/微博大赛,手机摄影、视频大赛,开辟校园论坛BBS手机版,鼓励学生发布健康、进步的言论,对消极、低俗、反动言论进行及时引导、疏导和制止。

参考文献

[1]曹丹,杨清.大学生与手机互联网.东南传播,2009,1:149~152 [2]赵兰香等.洲际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影响与对策探讨.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9:311~314 [3]周礼春.手机短信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中国青年研究,2009,4:96~98 [4]徐华.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编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1:26~27 [5]梁娜,杨烁.80后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调查报告,2009,3:99~101 [6]方海峰,梁金玉.手机短信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中国成人教育,2008,7:49~50 [7] http:// 作者简介:

刘可(1981.11-),女,汉族,江苏南通人,讲师,硕士,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07年6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物理化学专业,07年9月至今工作在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联系电话:***,通讯地址: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学城文澜路99号,邮编:210046,电子信箱:liuke@njcit.edu.cn

第三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日期:2007-07-28] 来源: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

谢一风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个人目标的真正动力和加速器,提出了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应遵循的原则,分析了当前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明确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保障措施,以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作者简介:谢一风(1962-),男,浙江杭州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7)08-0025-0

3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学生个体成长方面,有利于认清形势,准确定位,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合理安排大学的学习生活,提高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职业品质,实现学业与职业的良好对接;在学校发展方面,有利于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全面推进就业工作;在社会进步方面,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满足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求,减少社会人力资本的浪费,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实现社会稳定。

一、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业、择业的竞争力,实现高职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大学生在进行自我剖析,全面客观地认识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既定目标的职业,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发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去达成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要准确理解这一概念.我们要明白以下几点:①规划的前提是全面客观地认识自身和外在环境;②规划的首要任务是确定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③规划是一个连续系统的动态过程,包括理想职业目标的确定、自我评估和环境分析、选择职业生涯路线、制定行动计划以及反馈调整等步骤;④规划的实现是渐进的,必须遵循一定的时间安排:⑤规划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最初的职业目标。

二、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

1.结合社会需求

大学生学习的现实目标就是就业.既自主创业与择业。就业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定受到一定的社会需求制约,如果自身的知识与个人的观念、能力脱离社会需要,很难被社会接纳。高职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时,要看清现实社会与未来的发展趋势.根据社会需要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完善自己的人格,做到社会需求与个人能力的统一、社会需要与个人愿望的有机结合。

2.结合所学专业

专业匹配,是我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之一。每个专业都有一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

向与就业领域,这就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依据。求职过程中如果不能实现专业与职业的匹配,势必付出转换成本,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都是巨大的浪费。因此,高职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一定要了解专业,分析专业,强化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专业特色和能力要求为导向,规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力争实现专业与职业的匹配。

3.结合个人特点

职业生涯设计不能千篇一律,一定要结合个人的特点。不同的职业对人的要求不一样,别人适合的职业不一定适合自己,不能盲从。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要与自己的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及个人能力特长等方面相结合。个性倾向包括需求、兴趣、动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与性格。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测评.认清自己,明确自身特点,准确定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结合自身特点才能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要求。

4.连续性原则

首先要保持大学3年目标的连续性,3年期间也许会对目标作一些调整,但不应频繁。毕业后职业生涯设计的目标也应保持与大学期间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使之贯穿一生。目标能对学习和工作产生激励作用,而激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职业上的突出成绩。目标如果不具有连续性,将会使某些学习变得徒劳,因而难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5.动态性原则

任何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职业生涯设计的制定也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随着环境和自身的变化.职业发展方向也要不断进行重新定位,实现的路径和手段也要重新选择。

三、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不少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并开设了相关的职业指导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信息,而且还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对于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作为新生事物,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①学校、学生、家长没有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②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保障;③学校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队伍没有建立;④学校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和健全的组织;⑤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没有成为指导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支持理念:⑥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或由于知识储备、社会阅历以及对自身的了解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导致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往往实践能力缺乏、职业目标模糊、职业准备不够。

四、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根据我国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树立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在人们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起着调节和指南作用。任何人的职业理想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社会现实的制约。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职业理想的树立除要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和人民利益的需要外,一定不要好高骛远。高职学生的职业理想应用发展的眼光、长远的观点来指导自己的创业与择业。

2.自我评估与环境分析

自我评估是运用相应的测评体系对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以及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的测评。它的实质就是通过自我分析,能够知己之长、知己之短,知己所能、知己之所不能,并通过一定的测试来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价值观和行为倾向,既要弄清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在众多的职业面前我会选择什么等

问题。

任何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都必须依附于一定的组织环境条件和资源,都必然受到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环境的影响作用。环境提供或决定着每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空间、发展条件、成功机遇和前进的威胁。环境分析主要分析外部环境因素对自己生涯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社会环境的分析、行业环境的分析、企业环境分析和职业环境分析。个人在自我评估基础上进行环境分析旨在知己知彼,使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客观现实。

3.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就是要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职业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的。高职学生职业定位应注意:①依据客观现实,考虑个人与社会、单位的关系;②比较鉴别,比较职业的条件、要求、性质与自身条件的匹配情况,选择更符合自己兴趣、专业特长、经过努力能很快胜任、有发展前途的职业;③扬长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职业;④要把“志当存高远”与脚踏实地相结合,注意长期和短期相结合。

4.设定特定学期的职业生涯目标

特定学期生涯目标的设定,是将职业目标进行有效的分解。目标分解的过程也是职业能力要求分解的过程。高职学生可以在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有目的提升职业修养;三年级通过社会实践、就业实习等,为初步完成学业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做好准备。这样做有利于充分挖掘个人的潜力,有序从容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推进个人条件与职业要求的吻合。

5。制定并实践学期行动计划

具体、明确、可行的学期行动计划是实现特定学期的职业生涯目标重要保证。行动计划可包括:在学习方面怎样完成学业,提高哪些实际操作能力;在工作方面应掌握哪些技能,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在业务素质方面如何提高决策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社交能力,培养特长,完善人格;在潜能开发方面如何提高综合能力、创造能力等。制定学期行动计划时,应注意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教育、训练的安排;②获得发展的安排;③排除各种阻力的计划与措施;④争取各种助力的计划与措施。

6.自我评估与调整

由于外界环境和自身素质的变化,有必要在这些因素产生变化后,重新对自我进行剖析和评估,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反馈这些信息,不断对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及时纠正最终职业目标与分阶段目标的偏差。其修订的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生涯路线的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

五、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保障措施

1.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理念,加强职业生涯指导

政府部门应给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出台相应的政策、法令及规章制度等.明确专人专班负责规划工作的管理和实施.增加对大学生职业指导的资金投入;社会应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途径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舆论宜传,提高社会公众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成立专业的职业指导机构,并对现有的指导机构进行整顿提高,加强机构的专业化建设,提高机构的服务水平,建立相应的制度规章,保障职业规划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高职院校也不再仅承担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三大任务.更要做好引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开发工作,提升毕业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职业生涯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科学方法,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包括个人探索(认识自身)、职业探索(认识职业)、就业形势和政策、职业素质塑造、成功校友经验分享、职业体验等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思考和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更好地指导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成长成才。高职院校应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确定必要的学分,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确确实实地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

3.加强职业指导专业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指导质量

职业指导的专业化包括三个方面:(1)指导机构的专业化。高职院校应成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机构,认真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就业工作的重要性,把职业规划作为就业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成立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鼓励、倡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质量,形成学校重视支持,就业主管部门协调指导,广大同学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促进学生充分就业,大幅度提高就业率。

(2)指导队伍的专业化。从事这项工作的队伍在结构上应体现出跨专业、跨部门、专兼结合的特色。就指导者个体而言,首先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关心、爱护学生,甘做人梯,乐于奉献。其次要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熟练掌握有关政策法规,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特别是要具有与职业规划设计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善于审时度势、做出科学判断的能力。(3)职业测评的专业化。职业测评的专业化建设主要是人员建设和测评手段建设:一是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做测评,给予测评对象科学、客观、公正的测评和解释,这就要求配备专业的人员和队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心理测评;二是需要有科学的、完善的测评手段,给予测评对象完整、科学的自我认知。因此,学校要积极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测评产品,增加测评的信度和效度,挑选和引进合适的测评工具,同时要建立一支专家型的测评队伍。

4.完善学生职业指导体系,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要将职业生涯规划真正落实到大学生学习过程当中,高职院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地服务,具体有以下几点:①加强学生职业实践建设,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目的的构建与职业目标相一致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职业岗位需求变化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调整职业生涯规划。②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建设,对学生个人的人生定位和职业道路的选择进行个性化的咨询指导。③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程建设,构建一个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使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相结合,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与市场的需求相结合。

5.资源共享,加快信息流动

一是加快网络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数据库,通过校园BBS网络系统开展网上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问卷调查、个案咨询等;三是邀请企业界知名人士、成功校友、校内外专家来校与学生交流,让学生了解职业环境的机遇和挑战、人才市场和人力资源需求状况。

6.增加职业规划投入,提供基础保障设施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设施保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经费、场地、必要的硬件设备与软件支持。经费支出主要集中在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人员的培训、外出调研、设备购买、组织相关活动以及日常办公等方面;场地需求主要指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需要咨询室,对咨询人员进行培训需要培训室,组织学生进行职业测试需要专门的工作室等;必要的硬件设备与软件包括办公设备,进行心理测量需要计算机、各种测量软件、书籍资料等。这些条件如果得不到保障,就很难保证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马新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第135页

[2]卢红梅.我国大学生失业问题的归因分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1)

[3]张立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理论界,2006(8)

[4]冼稚.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职教通讯,2005(8)

第四篇:高职院校多元文化冲突与对策

高职院校多元文化冲突与对策

摘 要:在多元文化冲突的教育改革转型期,高职院校采取怎样的办法进行应对,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院系特色文化建设为例,阐述了校本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传统文化与新潮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人文文化与技能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儒家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冲突与重塑,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院系特色文化;多元文化冲突;融合对策

当代高等教育,正处于多元文化冲突的教育改革转型期,各种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争创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国家骨干院校以及精品课程、示范实训基地等重点建设项目的热潮中,各院校之间、各院系及科目之间,不仅在教学资源、办学条件、硬件设施、学科水平、科研实力上进行了激烈竞争,也在文化软势力上进行了博杀。本文阐述高职院校多元文化的主要冲突和融和办法与应对对策,供同行们抛砖引玉。

一、校本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湘环学院)坚持以农林为特色、园林和畜牧兽医为亮色、护理药学为底色的办学定位;坚持“正德强技、爱国荣校”校训,“勤俭勤奋、至朴至善”校风,“爱生爱教、求真求精”教风,“好学好问、吃亏吃苦”学风之一训三风;坚持“人才强校、专业兴校、质量立校、勤俭持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与此相适应,坚持“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科学决策、依法治校、协调发展”的治校方针,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依法办学”与“让学生学到真本领,找到好工作”的教育教学方法。这就是“湘环文化”,即校本文化。

医药系以药学专业群为主,医药系特色文化,就是医药系在长期教育教学、实验实训、管理和服务活动中形成的、教职员工共同持有的良好行为规范和为师道德准则的总和,是一届又一届莘莘学子在学习生活、实训社交等成长成才过程中总结积累、传承发扬的优秀品格和良好风貌之集成,是以“药”为核心,整固药学文化的基石、辐射系部文化的魅力,是传承药学知识、培养药学人才、开发药学资源、通联药业四方、结交药界朋友,是以药正德、以药强技、以药授业、以药办刋,是医药系广大师生共同拥有的一种价值观和文化理念。

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的社会化,客观、普遍存在的外来文化逐渐被人们接触和认识,文化交流和合作日益深入,文化的碰撞和融合范围不断扩大,层次不断加深。外来文化泛指外国文化、外地文化、外校文化,而与校本文化相冲突的外来文化主要为西方文化。西方文化对人与自然的“征服改造”、对家庭关系的“个人本位”、对民族临邦的“征服天下”与我国我校倡导的“天人合一”、“家庭本位”、“怀德修远”是有很大差异的。这些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影响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和传承,削弱了大学生对道德观念和先进思想的形成。有的学生学习不努力、表现不积极,评优评助却大显身手,找关系、套近乎,甚至吵着争着要,拜金主义作祟;有的学生有公寓不住租民房自由,欠学费不交抽名烟喝名酒,追求享乐;有的学生集体卫生想法躲避,不爱劳动连自己衣服都租洗,好逸恶劳。

应对校本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既不是一律排斥,也不是全盘接纳,而是要积极吸取其精华,自觉抵制其糟粕。实行文化开放与对话,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渐进开放策略,趋利避害,以求得自己的发展;根据校情院况和时代特点,坚持校本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反省和创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坚持校本文化自主性的前提下建立稳定、有序、协调、互动与共存的多元文化和谐共处。

二、传统文化与新潮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过程中于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作用下形成的积累和流传于中华民族中间的具有稳定形态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中华文化叫中国传统文化。我院在60年中专办学35年大专办学及近年专业硕士培养的教育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并保留下来的办学理念、一训三风等被称之为湘环传统文化。湖南省基层党建示范点、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文化成果熠熠生辉。中华传统文化之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重义轻利的处世哲学、道德至上的价值标准、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湘环传统文化之好学好问的求知风尚、实干兴校的工作作风、重能培养的教育观念,就业导向的培养目标等,格调高雅、意境悠远,对完善大学生人格、加强大学生修养、培养大学生进取、提高大学生素质、增强大学生能力、丰富大学生生活、实现大学生就业具有指导、借鉴、塑造和推动作用。

新潮文化范指现代文化、潮流文化和非正式组织文化。现代文化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现代实践中形成的活生生的文化,反映现时代的基本特征,存在实然性的现实合理,具有全球性、开放性、多样性、功利性和快捷牲之特点。新潮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崇高科学反对迷信、求真务实创新进取、讲求效率竞争提高。但现代文化之重个体轻群体的特点容易引导大学生强化个人利益取向、削弱集体价值意境,导致利己主义思潮泛滥;追求经济利益的特点也带来社会道德水平下降,影响大学生精神追求和思想素质的提高;重功利轻价值的特点使得大学生产生急功近利思想,出现重科技轻人文的倾向。现在大学校园里流传着雷锋出国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思想普遍存在;宿舍里还时不时出现内盗;重视专业课学习而忽视品德课甚至公共基础课的选修,有的学生见到非专业教师连招呼都不打;电脑玩得娴熟却不会写毛笔字。潮流文化在校园的传播也具有消极的一面,网络黑客、新闻炒作、信息诈骗、传销强卖、好殴喜斗,有的上课玩手机游戏,有的恋爱比换衣服还快。

传统文化是新潮文化的根基,新潮文化既是传统文化的延续,又是未来文化生成的前提。传统文化与新潮文化存在结构、制度、形式、观念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冲突,院系文化建设,以保持传统文化的传承性,使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文化之中,为大学生所推崇和学习。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要坚持批判与继承相结合、综合与创新相结合、“古为今用”与“以今为主、为今所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优化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大环境,营造浓郁传统文化的校园好氛围,推进改革传统文化的教学新进程。注重教学内容的把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师生双向沟通,改革考试考查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三、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高校教授如云、博士成堆,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是精英文化的发源地和主要辐射地;高职院校培养具有高技能的生产一线实用型人才,也是大众文化较为流行的地方。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在我们学校常常发生冲突与碰撞,也常常出现双方的交流和融合。

精英文化是一种以探求真、善、美的价值为基本职能的文化,是学术创新、科研产出、服务地方经济的高雅文化,是我们学院的精华部分。学院现有40几个教授,200多个副教授,20几个博士,10几个省级学科带头人,有园林技术等2个国家精品课程、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2个国家示范建设项目,油茶改良推广等6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课题。这些精华,构成了湘环学院的亮点。这些亮点,照亮了整个湘环,辐射了衡阳乃至湘南,对区域农林经济增长、农民生活不断改善、城市文化氛围营造、市民素质普遍提高,大众文化内涵提升,提供了知识支持、技术运用和观念指导。

大众文化,是反映工业化技术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日常生活,在大众社会中广泛传播,适应社会大众化品位,为大众所接受和参与的精神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湘环的校训、校歌、校风、教风、学风等传统文化,湘环学院报、湘环广播台、湘环校园网等校园媒体,湘环技能节、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心理健康节、读书节,校运会、学代会等“四节两会”,计算机过级、大学英语过级等资质证普及,毕业生双证书制度推行,等等,需要全体湘环学子的参与,是湘环的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既具有商品产业性、巨大数量性、娱乐消遣性、强烈渗透性和意识形态性等特点,也具有社会主义性、师生性和湘环高职性的特征。湘环大众文化的主体内容反映的是党和国家的高职教育方针和政策,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她既为湘环师生所创造、实践和发展,又为湘环师生所消费、感染和服务。她继承和发展了湘环传统文化中许多优良的文化形式,赋之以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和生活内容,体现了湘环职业特色。

湘环大众文化推动了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进步,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平台,促成了湘环学子统一价值观的形成,在湘环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我们的大学生现在崇尚香港的“四大天王”、文体明星,甚至通俗文学或电子游戏里构造的超人、英雄,冲击、弱化了学习雷锋、孔繁森、谭千秋,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大学生之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象QQ农场等大众文化的量、面和速度都非常的惊人,这些虚拟的梦幻享受,极大地降低了大学生改造世界的实践热情和亲身体验的实际感受,模糊、淡化了大学生的社会理想、人生抱负、民族精神和传统道德,浸渍、消解着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也抵制不了西方文化糟泊的侵蚀,色情、暴力、享乐、拜金等腐朽价值观四处漫延,封建迷信、蒙味主义、反文明、伪科学等文化垃圾也不时在校园出现,潜规则、性意识得以突显,容易导致青年学生迷失价值方向。

建设和谐院系文化,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促进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第一、精英文化应调整、靠近与校园现实状况、社会现实生活的距离,变“曲高和寡”为“众星捧月”,以一种更平和、更具包容性的目光审视湘环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以一身更正气、更具自省精神的形象尊重广大师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石鼓文化大讲台的红火,衡山科技示范园合作实训的辉煌成绩,常宁益阳等地油茶技术推广的效益,足以证明湘环精英文化走近了师生、走近了地方,走进了生活,实现了自我调整和完善,获得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广大师生和社会的价值认同。第二、大众文化要进行人文提升,全面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提高健全的文化反思和批判意识能力。第三、规范大众文化自身的发展。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大众文化发展,强化学生管理等大众文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制定校园文化制度,规范校园文化市场,引导大众文化健康发展。第四、一方面利用精英文化的智力支持、学术培养和思想指导对大众文化进行全方位、高密度、长时期地渗透和改造;同时,大众文化也为精英文化提供学生思想动态、刺激动力和受众示场。第五、相互借鉴、共同发展,逐步走向兼容与综合。

四、人文文化与技能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精神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在高职院校科技文化的体现形式就是技能文化,人文文化的体现形式主要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高教之基,技能文化是职教之本。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大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称之为人文素质教育。医药系在重视德、智、体等知识传授的同时,更注重人文素质的提升。从2007年起,开展了大学生素质提升工程的研究与实践,增强人文知识,拓宽创造思维,创新学习方法,凝炼人文精神。08年创办了《药韵》文化月刊,开高职院校主办系刋之先河,树系部特色文化建设之大旗,造专业院系特色教育之氛围。举办“药学杯”班级文体赛事,举办演讲赛、辩论赛、书画展等“李时珍学习节”系列活动,举办“药韵﹒民生”系司联合文艺晚会、“药趣”校企联合文化沙龙,提升了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技能文化是一种以人类创造性的劳动为物质载体的知识形态的理论体系,它包括技能知识、技能成果、技能思想及教育传播,属于认识和实践的范畴,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的文化。医药系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加大了技能文化打造的力度。一是实施了课改工程。制订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融教、学、做、走为一体”的课程培养方案¸建立纵横式结构体系、单元教学计划和模块教学方法,形成菜单式课程配方、拼盘式个性发展的教学设计模式。二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把“讲堂”变成“学堂”、“课堂”变成“店堂”,校门连着厂门、教室连着科室,系企合一、系科合一、系店合一,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开办“民生堂班”、“江南班”、“宏康班”等订单培养,开辟了上海、深圳、长沙等地的58家医药企业、医疗卫生单位实习实训基地,完善了连桥中药集市见习考察、南岳深山采药实践、暑期药品超市团体打工锻炼等职业实践。三是成立专业技能协会,开展技能活动。09年4月,以我系牵头,成立了全院性“医药营销口才与策划协会”、“中草药形态与功能鉴定协会”等专业社团,开展了卓有成效技能活动,尤其是“普及与提高、训练与考核、活动与课改、培训与展示”四结合的技能节竞赛活动很受欢迎。现在,校、系、班三级技能活动如火如荼。四是采取“校企对接”,融入企业精神。以医药院所、药品企业、社会区域为依托,采取顶岗实习,实行校企合作、校社对接,强化职业技能的培养铺垫,有效地促进学生毕业上岗角色转变的快速适应。

技能文化体现人类求真、求实、理性、规范、公正、宽容、批判、创新、效率、协作等科学精神;人文文化则体现人类求善、求美、寻求真爱等人文精神。技能文化的核心范畴是“真理”,人文文化的核心范畴是“价值”;技能文化追求“合规律”,属于工具理性,人文文化追求“合自的”,属于价值理性;技能文化讲客观世界,讲“天道”;人文文化讲主观世界,讲“人道”; 技能文化教你“做事”,人文文化叫你“做人”;前者研究主体,后者研究客体。这两种文化教育在校园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冲突和碰撞,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整合、交融。不仅是两种文化的交融,两种教育的交融,而且也要文化所蕴涵的知识、思维、方法与精神的全面交融。两者交融就是“主客一体”、“天人合一”。如何交融?最根本的就是学习、思考、实践三者紧密结合。学习是基础,思考是关键,实践是根本。首先,在学院、系部、专业的建设发展规划上,要树立两种文化教育双管齐下、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其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原则。再次,在教育培养方式上,要把人文教育融入专业技能教育。最后,在管理服务策略上,要善于把握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相结合。

五、儒家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冲突与重塑

湘环学院座落在湖南境内,受地域文化的湖湘文化感染较深,而湖湘文化受几千年专制社会主流文化的儒家文化的影响非常深刻。进入21世纪的今天,湖南经济掘起、政治发达、文化进步;然而,儒家文化的遗存仍清晰可见、根深蒂固,特别是人治文化的阴影还或多或少的弥漫于湖南人们的思想、意识、信仰、情感和行为当中。社会上流传,“黑头”(法律文件)不如红头(党的文件),红头不如白头(领导批的白条),白头不如口头(领导者个人说了算)。“经济要上,法律要让,红灯要闯”,等等,都体现了人治观念,家长制、一言堂、官本位、任人为亲、以言代法。湘环学院作为高职教育单位,虽然没有社会上的儒家人治盛行,但一是不可能封闭于真空,二是以湖南生源为主体,所以,仍摆脱不了这种文化残余的侵扰。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一是重礼轻法的社会风气。一些大学生的利益被侵犯时,不是拿起可靠、公正与客观的法律武器,而是“私了”,找关系、送人情去寻找解决;评优、评助、入党、就业等,不是以积极奋发、品学兼优等条件上去争取,而是请吃送礼、托人打招呼,甚至死缠蛮要。二是遵例从众、随波逐流的认识思维。按老规矩办、按惯例办,按领导办、按潜规则办;大家同意我也同意,他们几个考试舞弊了我不舞弊就吃了亏,泯灭了自由民主意识和独立人格。三是势力观念。尊贵卑贱,谁有奶谁就是娘,谁有权我就跟谁,谁有吃我就与他玩;看不起特困学生,忽视心理疾障、成绩差的学生等弱势群体;自卑认命,消沉懒惰。四是重义轻利、重色轻友。老乡会、哥友会有酒大家喝,有事共同担,遇见不良现象不指出、不报告,反而包庇、纵容。五是不关于集体,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职工的待遇提高,都是领导(“君主”)的事,寄希望领导与上层的关系。凡此种种,影响着湘环人的行为方式和处事方法,造成湘环发展的负重前行、步履艰难。

制度文化是团体成员在法律和民主社会里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国家和公民讲法律法规,乡村和农民讲乡俗民约,高校和学生讲制度纪律。湘环学院素有制度健全、纪律严明、办事规范的传统,尤其是近年来,依法治校已写进了治校方针里,绩效制度顺利实施、南北校区深度融合、二级院系重组整合、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权财事宜阳光操作,深入师生、深得民心。但是,作为一种文化体系,它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其艰巨性和长期性我们必须有个清醒的认识。要进一步从师生员工的心理结构、行为模式等方面进行法律精神、校规制度的教育熏陶,实现观念和精神层面上的人治文化向制度文化的转变。

培养师生的三个意识:第一,要培养师生的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高职教育的激烈竞争,生源市场的生死博杀,我们再不能也再没有资本可吃,必须要有危机感和主人翁意识,每一个师生员工都是湘环的主人,各人做好各人的事,各人看好各人的门,为湘环的发展、进步,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第二、要培养师生的法治精神和规则意识。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健全学院的各项管理制度。第三、要培养师生的公共精神和团队意识。遵守公共道德和行为准则,教师严谨治学、诲人不倦、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管理人员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学生尊师爱友、文明诚信、勤学苦练。

寻找创新的四条途径:第一、加强硬件建设,加快发展步伐,夯实湘环制度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第二、发展民主政治,营造和谐氛围,优化湘环制度文化建设的政治环境;第三、加大监督力度,执行严明纪律,巩固湘环制度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第四、普及法制教育,加强制度学习,提高湘环制度文化建设的主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赵红深.打造高职院校系部特色文化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2):40-

42[2]陈述:现代化区域进程进[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85。

[3]蔡尚伟:影视传播与大众文化[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24-27。

[4]姜相志、魏伟: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二维关系[J].学术交流,2006,(10):。

[5]朱有志,刘云波:当代湖湘文化应该实现10大转换[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41。

第五篇: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突出的问题,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是提高大学生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实现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是一种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是一种通过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达到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使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的教育,是一种培养具有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教育。通过创业教育的培养,可以帮助大学生毕业后了解社会劳动力市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创业心理准备及职业生涯规划,可以通过自身的能力和潜质,充分的就业,进而能够创业,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和目标。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育认识和观念的落后。国家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创业教育,上世纪90年代,在清华大学成立了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开始了我国的创业教育研究及推广工作,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各个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仍然缺乏深刻的认识和明确的目标。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形式、办学理念和创业教育培养上仍然采取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缺乏统一的教育管理和教学规划。很多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肤浅的层面上,无法 1

正确深刻地理解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其本质,甚至有的教师认为高职学生基础底、素质差,能找个基本工作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也不可能自主创业,更不可能成为企业家。因此,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摈弃和纠正传统、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良好的创业教育思想,为实施创业教育提供理想环境条件。

2、缺乏优秀的师资队伍。创业教育是一种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教育,是一种观念和能力并重的教育。它不仅需要教育者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更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正确的职业观念。但是,大多数教师专业面狭窄、知识陈旧、信息闭塞,完全不能适应创业教育的需要,甚至许多教师本身就缺乏创新意识、观念落后、社会经验不足,对创业教育研究没有兴趣,使得创业教育仍然停留在书本和空洞的口头说教上,教育效果不明显。

3、教学形式和内容的程式化。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的形式趋于形式化或程式化。一般高职院校的做法就是开设一门课程,诸如《创业教育》《就业指导》或《创业指导概论》等,教授课本上空洞的理论和不切合实际的案例,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创业的冲动。另一面,许多高职院校重视对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由于条件和场地的限制,没有适合学生创业训练的实践基地,忽视创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得创业教育大打折扣。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创业教育基地,使得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形式缺乏生动性、针对性和创新性,让学生觉得创业脱离现实生活,有了一定的想法也不敢付诸行动。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体验到创业教

育的成功,才能激发出创业的激情和活力,才能培养创业的意志、品质和能力。

三、提高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想搞好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必须深刻认清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质和精髓,即“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三者结合的“三创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牢固树立“三创教育”理念,使创造教育、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统一,改变原有的以就业指导为创业教育的观念,打破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局限性,把创业教育贯穿于高职人才培养的教学环节,形成正确的创业教育的氛围和共识。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首先教师应该树立现代教育观念,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点燃学生的创业欲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良好的创业意识是学生能动地掌握创业知识,具有创业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强教师的创业意识、调整教师的创业心理、提高教师的创业能力、丰富和完善教师的创业知识,成为学生创业教育的领路人。

2、改革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新模式。首先,创业教育课程改革和设置要体现出创业教育的特色和本质,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来完善课程设置。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由“被动”转化为“主

动”,由“想学”转化为“会学”。同时,还应形成一套与之相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设一些以创业知识为主的选修课,要把一些有关创业的社会常识、创业指导、创业心理和技能、市场经济、经营管理、公关和交往、法律和税收等课程增加进去,从而促成学生对创业理论的了解。其次,在教学模式上,创业教育内容和形式要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让师生共同参与探索知识。创业教育可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边学边用的原则。案例教学法是哈佛大学MBA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时候,亦可采用典型的、有特色的创业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组讨论,主动参与到案例分析和案例讨论中去,学习创业的经验和方法。另外,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个人实际,让学生当一回“小老板”,让每个学生做创业方案设计,指导学生从选择何种企业、企业的选址、企业的名称、企业的形象设计、企业的融资和理财、员工的聘任等方面,全方位考虑如何运作自己的企业。教学中可通过讨论、答辩等形式进行师生交流,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独立能力和社会能力。

3、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创业激情。创业文化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功能。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出浓厚的创业氛围,要大力宣传和提倡创业精神、提高学生对创业价值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克服学生 “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和无所作为的消极观念。高职院校要通过黑板报、宣传栏、橱窗、广播等阵地营造创业教育的舆论氛围,通过制度建设强化创业教育的政策导向和价值观念;结合学风、校风、教风建设进行创业教

育,通过师生人际互动,拓展和优化创业教育的心理环境;通过积极引导各类社团组织围绕创业教育主题开展活动,如市场营销活动、科技作品竞赛、自我形象设计活动、创业设计大赛等,积极支持和指导学生共同营造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校园创业氛围。通过举办创业生涯规划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创新力、竞争力和实践能力。总之,通过一系列的校园活动,既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闻、丰富体验,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培养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形成综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性的能力。

4、探索实践模式,实现机制创新。实践教育是指通过真实和模拟公司的创办与营运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主要目标是为学生搭建创业的舞台,使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过程中,积累创业经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探索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的创业实践方式,例如举办以“大学生创业教育”为主题的经济文化艺术节、商业文化周、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营销模拟大赛、创业模拟大赛、大学生创业与创新论坛、开放式创新创业实验室等。在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有效地把创业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形成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机制,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

“创业教育,将成为21世纪现代人的第三本护照。”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指出,21世纪的大学生除了接受传统意义上的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外,还应当拥有第三本护照——创业教育。江泽民同志曾在1999年8月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教育部门的努力,培养出越来越多不同行业的创业者,就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各项事业就会发挥重大的作用”。高职院校要成为创业教育的摇篮,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活动,让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学会生存,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意志,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实现自我生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季枫.《试论高职院校“一体两翼“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9,02下

[2]金昌,童卫军.《温州特色高职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9,02

[3]卢小珠.《创业教育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4,14

下载网络生活对高职学生影响与高职院校对策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网络生活对高职学生影响与高职院校对策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职院校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身处在社会转型及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社会环境,以及受到西方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大学生面对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纷繁复杂的经......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范婷婷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学士助教 *** 朱平锋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硕士讲师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溪路896号学生发展处......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及对策

    浅谈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发展。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着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礼仪教育问题与对策论文

    摘要: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注重通过礼仪、道德的教育来提升个人品质以及国家的文明和谐发展。目前礼仪教育是也逐渐成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职业教育的......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与实践 摘 要: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是我们必须重视的一项政治工作。面临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定位,学生党建工作的重点又有那......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党总支书记阚永彪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迅猛发展,学院规模急速扩大,不少学校已达万人规模。为培养适......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实践与研究

    兼职教师队伍的构成 高职院校的外聘教师分兼课、兼职两部分,兼课教师指的是来自于高校的的,能、、 兼职教师主要来源于企业、 兼职教师的管理 兼职教师的职责 兼职教师的任用1......

    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原因及对策论文(5篇)

    关键词:高职生就业观念就业市场教育改革摘要:当前?影响高职生合理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职业期望与职业定位出现偏差、就业市场不规范、专业特色不明显等。转变思想观念是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