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力课教学案例及反思
Unit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Section A教学案例及反思湛北乡初级中学宋燕燕
本节内容为Unit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Section A(2a-2c)。这一课时旨在以听力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主要学习内容是学习一些食物的英文名称,并能区分其中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学会谈论它们的数量,并且能描述fruit salad的制作过程。
Step1.听前准备
1.了解西方的食物文化,引入salad一词。学生对salad这种食物比较陌生,可能没有见过更没有吃过,教师需要给它们稍作解释。
2.教师提问What did you have for breakfast?导入有关食物的话题,引导学生说出各种食物的英文名称,进行词汇复习。再问How many…/How much…did you eat/drink?引出所吃食物的量,并学习a cup of, two spoons of, three pieces of等表示数量的短语,然后观察2a中的图片,学习生词:yogurt, honey, watermelon。此环节的目的是为听力扫清词汇障碍。
3.教师引导学生再看图,让学生试着区分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并分别填入how many与how much表格中,提醒学生how many后面要用复数形式。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在听力中的观察、推测、归纳能力。
Step2.听力训练
1.教师播放2a录音,学生根据听到的对话核对刚才的分类是否正确。教师应提醒学生听的重点在how many 与名称和how much与名称,不能平均用力,使其注意力分散。
2.先让学生看2b提示,明确该活动要求。教师再播放一遍录音。这次应提
示学生注意how many与how much问句的答语。学生在完成表格2b时,教师还要提醒他们摆正听与写的关系,写的速度一定不能慢于听的速度,否则下面内容必然会错过,所以告诉他们写单词时可以只写首字母,还可以运用自己独特的书写标记。考试中如果中途未听清某一段材料,应马上放弃相对应的题目的思考,将注意力及时转移到下一段材料上,否则会影响后面试题的得分。
3.学生两人一组,根据2c示范和听力内容就How to make fruit salad进行问答,如:How many watermelons do we need? We need one watermelon.同时核对2b的答案。
Step3.听后巩固
1.让学生根据听力内容两人一组编对话,操练谈论食物制作所需的食材、需要量以及制作过程有关的语言。
2.邀请部分学生为全班表演对话。
3.写一篇小作文,叙述自己每天所吃的食物以及所需的量,以巩固本节课的目标语言。
课后反思
本节课优点:1.听前对学生指导较为充分。2.听中提醒也及时到位。不足:
1.学生表演对话时发言不标准,因此我觉得在表演之前应增加模仿跟读环节。2.写作铺垫较少,一部分学生无从下手。老师应提供一些需要的词汇,提供一些例句,让学生仿写。
Unit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Section A(2a-2c)听力教学实例及反思湛北乡初级中学宋燕燕
本节内容为Unit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Section A(2a-2c)。本单元主要内容是运用一般将来时谈论对未来的预测。第一课时练习用“主语+will+动词原形+其它”句型的各种句式谈论未来。第二课时即本节课以听说教学为主,通过听、读、对话等方式关注和体会There will be句型以及more、less、fewer的用法,最后能较为流利地表达自己对未来的预测。
一.听前准备
1.句型准备。复习there be句型在现在时和过去时中的用法,设计汉译英
练习题:
① 桌子上有两本英语书。
② 昨天我们学校有一场篮球赛。
2.词汇准备。出示两张图片,告诉学生这是某一社区十年前与十年后的图片。通过对比引入people、cars、pollution、trees、subways等单词,并尝试说出更多more,更少less、fewer。
3.心理准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2a中的插图,通过图片中的信息让学生预测听力内容,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获得主动。
二.听力训练
1.学生阅读2a要求及句子,明确听力任务。
2.学生听第一遍录音,完成2a。此活动训练学生在听力中抓取关键词。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听people, free time, cars, pollution, trees这几个词,并关注它们前面用的是more, less还是fewer.3.核对答案,学生阅读这五个句子。
4.引导学生读懂2b的活动要求,可先让学生画出每句话中的核心名词people, free time, subways, pollution, cities,以便在听力过程中有意识地搜索它们。然后再听一遍录音,完成2b。
5.教师与学生核对答案。2b中的五个方面对话中都谈到了,但在这些预测未来的句子中,有些与对话中的预测意思不符,因此也不能check。此活动仍然让学生关注more, less和fewer的使用,但是从关注其形式过渡到关注其意义。
三.听后巩固
1.学生再读2a中的五个句子,观察其结构特点,尝试归纳句型“There will be+more/less/fewer+名词”和more, less, fewer的用法。
2.请两个学生朗读2c的对话范例,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对话,就听力对话中谈到的内容展开讨论,畅谈自己对未来的预测。
课后反思:本节课在进行两人对话练习时很多学生不能顺利进行,原因在于教学中缺少跟读与模仿环节。而且对于一个学生的预测其同伴不能流利地表示看法,明显感觉到语言储备的不足。因此对话之前可复习以下句子:I hope so.I disagree.I don′t think so等。
第二篇:听力课的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听力课,第6模块,18单元lesson2,这单元的主要话题是beauty,这节课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发现音乐之美,并用乐评形式展现出自己观点。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这节课设计思路如下:
一. 导入,有学生比较熟悉的电视节目引出本节话题,通过对一些学生熟悉的歌曲的猜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简单描绘音乐给出关键词,同时过渡到第二阶段,别人是如何评价自己喜欢的音乐呢?
二. 进入到听力活动,活动1,听力表格,要求学生听出一些描绘音乐的关键词;听力活动2,听力对话填空,填的是一些评论观点及自己观点
三. Role play 角色扮演环节中,设想学生做评委,选出老师给出的音乐中,自己最喜欢的歌曲,三人或四人一组,以对话形式展现出来,综合练习有关音乐词汇,以及表达自己观点的这一系列教学重点。
四. 带领学生共同欣赏一首歌曲,并给出乐评基本结构,框架,让学生写出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歌的音乐评论,最后展示环节,让学生讲座问写到黑板上,告知学生评价一篇作文的依据,与同学一起对文章加以评价,要求学生课下对文章加以评价。并改进。
总之,这节课,听说读写活动都联系到了,但时间紧张,各个环节不充分,听力适当简化会更好。
第三篇:听力课教学说课稿
听力课教学说课稿
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听力教学。整个说课我将从六个板块进行阐述:即听力材料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
一、听力材料分析
1、听力材料的作用
本节课选取的听力材料来源于《学业测评》,有利于学生当堂练兵,为英语听力测试保驾护航。
2、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听的策略和能力,使学生在听力测试中顺利完成答题任务,拿得高分,让学生体验听的快乐与成功。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听力技巧的掌握。(2)难点:运用听力技巧答题。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班级是乡村中学的较一般的班级,一部分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掌握了一定的目标语,了解了一些相关的听力策略和技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听力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由于英语成绩不是很理想,加上面临考试压力较大,因此需要老师在课堂上采用生动活泼,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听英语的热情和自信。
三、教学方法
在本节听力课的教学中,我将主要采用归纳总结、实战演练的方式展开听力教学,同时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听说读写训练。为了近一步落实和巩固当堂所学,我会使用听力必考的四大题型加以锤炼。
四、学习方法
先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进行技巧梳理,最后进行考试实战演练,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五、教学流程 1.各抒己见:
请同学们谈一谈你们在听力测试中应具备哪些听力技巧? 2.技巧梳理:
(1)调整心态,进入状态 考生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要排除对听力测试的恐惧感,坦然放松,集中精力,静心聆听。不能因为一个单词或一句话没听清楚而急躁慌乱,影响后面内容的聆听和答题。(2)抢读试题,做好准备
聪明的考生一旦拿到试卷,立即写完考号、姓名后,会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抢读问题和选项,适当地做一些标记,并预测听力内容及答案,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听,捕捉关键信息,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度,这是考试听力测试中拿到高分乃至满分的关键。(3)抓关键词,重引导词
听力的重点要放在关键词上,注意力要放在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词上,在so、however、but等起导向作用的词后面的内容必须留心。听独白时要重视首句,因为首句常常是对短文内容的概括。
(4)紧跟思路,跳过糊涂
做听力时要紧跟说话人的思路,有些考生一有听不懂的单词就停下来,总想弄清楚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后再往下听,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听到不懂的词或有听不清的地方很正常,出现这种情况,要毫不犹豫地跳过去。(5)置身语境,明白意图
有些对话的答语似乎是答非所问,设置的问题也不够直接,这就要求考生在听录音时,必须要自己想象,置身语境,推断说话人的真实意图。(6)边听边记,防止遗忘
听力测试,尤其是听短文时,听清或者听懂全部内容比较难,完全准确地记住全部信息也不容易,因此适当记录很有必要。速记时要使用自己能够看明白的最简便、最迅速的方法。
(7)眼耳并用,听读结合
听录音时,要养成眼耳并用的习惯,做到听与思考记忆相结合,捕捉信息与选择答案相结合。3.实战演练: I.听句子选择图片:
建议考生听前快速浏览六幅图片明白其主旨,并预测一些关键词,这些关键词通常应为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有利于提高答题的正确率。II.听对话回答问题:
这一大题属于情景会话题,常考核考生对于对话细节的捕捉,内容包括对话地点、人物职业、时间、价格、数字、电话号码、颜色、天气、国家、活动等,但通过读题,考生可以缩小答题的范围,锁定听力句子中的关键词,并可适当作些记录。同时注意答案多在第二个人的回答上体现。III.听短文选择答案:
考生应抓紧时间快速浏览五个问题和选项,预测听力内容及答案,以便带着问题有所侧重去听,筛选出自己需要的重点信息。听短文时要注意整体理解,不要把思维停留在个别没听清楚的词句上。要相信第一感觉,当机立断。IV.听短文填写表格:(1)顺序呈现原则
考试听力填词通常是按顺序出题的,考生只需一一等待并捕捉相关信息,答题即可。(2)格式统一原则
观察表格前后,上下相关信息的格式。如所填单词或词组的首字母是否大写、价格前是否需要加上¥或$等。(3)语法精确原则
如可数名词单复数、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动词的过去式等。(4)单词过关原则
这些词汇常包括人名、国家、国籍、职业、学科、兴趣爱好、活动、活动时间、活动地点等,对考生的单词拼写要求是相当高的。
六、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牢牢记住和掌握一些必要的重点词汇,把“听短文填写表格”这一题的答案板书到黑板上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
英语听力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听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听力技能。据语言习得理论,语言的输入是语言习得的最基本条件,没有语言输入就不会有语言习得。可见,听力在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
一、要培养学生“听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对听力感兴趣的学生,课堂上积极主动,情绪愉快,听力效果必然好;相反,对听力不感兴趣的学生则会产生消极、抵触的情趣。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气氛,努力消除学生因害怕、沮丧、反感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与听力材料有关的背景知识、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习俗、趣闻等,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
二、要建立学生“听英语”的自信心
英语听力是很多同学惧怕的,所以老师应该注意要培养学生“听英语”的自信心。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中多鼓励、多表扬,对于学生所取得的任何细小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增强学生对听力训练的信心。学生在听力训练中常常出现不同的心理障碍,对非母语的语言听力学习存有害怕心理。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应试前的心理准备,克服焦虑的情绪,保持平稳的心态。例如,让学生在听录音材料之前,先给学生一分钟浏览所有的听力题,把握题型,做到心中有底,这样有助于减轻焦虑程度。同时,要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要有耐心,在听的过程中把注意力放在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上,不要因为个别词汇或句子不理解而停下来。因此,教师要弄清楚各种心理制约因素产生的原因,找到相应的方法,进行适量的听力训练,培养学生临场不乱的心理素质。
三、要教给学生“听英语”的技巧
要想迅速提高听力水平,除了让学生多听、认真听以外,我们还要教给学生“听英语”的技巧,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语课堂的时间非常有限,仅仅靠课堂时间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让学生在课外进行精听和泛听,并且要以精听为主,泛昕为辅。
精听要高度集中思想,力图听懂每个词语、句子,捕捉信息.训练的方法是先把录音文章听一遍,通晓大意,然后再重放,一句一句地听,遇到听不懂的词语、句子,就利用录音机、复读机的倒放功能,倒了再听,一遍不行两遍,甚至三遍。直至听懂为止.然后再下一句。等到每个句子都听懂了,再把全文从头至尾放一遍,的确全听懂了。这样,精听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泛听只求听着,量的增加与积累.不求听懂每个甸子。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上课之余,听些英语磁带、英语新闻、听听英语广播,让自己沉浸在英语氛围中,使自己尽可能增加“听”的输入量。听的量增加了,有些语言情景与单词短语反复听,很自然就能听懂了,英语听的能力也会提高。
四、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辅助教学
我们在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录像、图片或简笔画等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尤其以采用视听结合、简笔画或图片辅助听觉的听力训练方法为主。
1.视听结合。听力训练中难免遇到难度较大的文章,学生在听力理解时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因此,在进行课文教学时,可利用多媒体进行听力训练,学生通过图像和声音,增强学习的兴趣,把握具体的词汇语句信息,提高听力训练的有效性。
2.简笔画或图片辅助听觉。通过简笔画或图片能将文章大意粗略描绘出来,降低听力训练的难度,从中获取有关听力材料的信息,有助于学生在听力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文章大意。
四、有效利用课外时间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
这可以说是课堂听力的辅助,如果能与课堂听力训练很好地结合起来,将会发挥无比重大的作用。教师在其中起着指导与监督的作用。如何利用课外时间,调动学生听力的兴趣与热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听的能力,具体要从以下几点来做起:
1.教师要求学生在家里要多听课文录音带。这是最基本的一个环节。课文录音带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能力购买。学生通过多听,熟能生巧,既可以熟悉课文内容,还可以多模仿英美人士的语音语调,从而提高听力。教师可以定期向学生家长了解这个情况,以监督学生是否有完成这个任务。2.适当地布置一些课外听力作业。教师可以去购买或自己录制一些与课文难易程度相同的录音磁带,交给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轮流着听。但要注意一定要布置一些有助于听力理解的题目,(比如说选择题、判断题及填入所缺的词等)并适时地核对答案,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听力。
3.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朗读比赛。比赛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促使学生多听多模仿英美人士的示范朗读。比赛方式应该是人人动口,让学生互相评比,以此提高学生分辨正确的语音语调能力。所选的朗读材料不一定要统一,可以各人自选,这样学生们可以听到多种题材内容的语音语调,可以开阔眼界,增广见闻。如果教师能作示范性朗读,则效果更佳。
4.组织学生听英文故事。教师选择一个有趣的英文短篇故事,尽可能适合学生水平,每天大声给学生读一段或一章,学生只需要听故事,教师随时写下学生听不懂的词语。这一活动深受中学生喜爱,他们通常希望听到日常生活故事,因为会产生像看电视连续剧时所产生的兴奋。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听力水平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总之,在小学英语的听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利用教材与课外资源,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行之有效的听力教学方法,进行恰当的听力训练,养成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并形成技能。
提高英语听力的有效方法和多媒体的运用
胡青忠 2014.6.23
六年级(1)班卫生整治主题班会
班会主题:维护公共场所卫生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维护公共场所卫生与健康的关系,从小养成维护公共场所卫生的良好品德。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公共场所卫生与健康的关系。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维护公共场所卫生的习惯。教具准备:标题、图片、课件、录音带。活动过程:
一、发动倡议书: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家园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责任,保护环境不只是纸上谈兵,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中,从身边小事做起。我们的校园是美丽而整洁的,她给我们带来了温馨和舒适,犹如家的感觉,然而我们也不时地清醒地看到与这优美环境极不相称的现象,那就是随时出现在草坪上、楼道上、水泥地面上、操场上,有我们随意乱扔的易拉罐、塑料袋、烟头等杂物。这种行为既污染了环境,又反映了一个学生的素质很低。我们感到维护学校的优美环境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为此我们班响应学校组织的,“你仍,我捡”的环保活动,同时我们也借此机会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号召全校师生增强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开始,不乱扔杂物,维护我们的校园,保护好我们的家园。使我们的师生可以一直沉浸在温馨的舒适的优美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和工作。
二、欣赏美景,激发情感
甲:敬爱的老师,乙: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好!甲:习习的凉风吹走夏日的燥热 乙:绵绵的细雨润红秋季的硕果
甲:金风送爽,丹桂飘香 乙:在这美丽的季节里,我们的校园更美了。让我们一起走一走,看一看„„(学生观看校园环境图片)
甲:同学们觉得我们的校园美不美? 齐:美!甲:这么美丽的校园,我们应该怎样去爱护它呢?
生:不乱扔废物、纸屑。生:不乱涂乱画。生:不破坏花草树木。生:不践踏草坪。生:自觉维护校园环境。
三、观看小品,深刻体会
甲:同学们都知道怎样爱护我们的校园,但是在行动上做得怎么样呢? 请看小品《课间》(下课铃一响,一同学“天女散花”,同学们三三两两到包干区玩耍,有的同学若无其事,好象没看见,有的同学捡了自己班的,对其他班的纸不管,有的将自己班的纸踢到了相邻的别班清洁区。)乙:看完小品,大家一定有许多感想,请大家畅所欲言。
生:有的同学根本不捡,只顾自己玩,不好,如果大家都这样,学校该多乱呀。生:有的同学赶紧跑过去捡废纸,非常好,能自觉保护环境。
生:有的同学捡了自己班的废纸是好的,但又将自己班的纸踢到了相邻的别班包干区,就又错了,不管哪个班,都是学校的环境,都应该保护。
生:有的同学捡了自己班的,说明有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但不管其它班,说明保护意识还不是很强。
甲:同学们的发言非常好。做的好的行为,我们要学习;做得不好的行为,我们要引以为戒。瞧,听了同学们的话,他们知道怎么做了。(同学们捡干净纸)
乙:可是捡的捡,扔的继续扔,要捡到什么时候呢?请继续看小品《课间》(一同学还在“天女散花”,另一同学前去劝阻,将他说服,使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两人一起将纸捡掉。)
甲:这会儿大家又有什么感想呢? 生:只要有人扔废纸,永远都捡不完。
生:对,我们应该找到事情的根源,加以制止,这才有效。生:刚才那位同学劝阻的话说得太有道理了,我们心服口服。生:我们应该学习他,看到不正确的行为应该立即劝阻。生:劝阻时要注意说话的艺术,让别人乐于接受。
乙:看来这会儿大家的认识更进一步了,不愧是好学善思的少先队员。
甲:刚才的小品只反映了几个同学偶尔几次的行为,那么我们更多的同学在平时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呢。课前大家做了一份调查问卷,我们来看一下统计结果。(出示:1.把自己的废纸怎么处理?()
A扔到班内回收箱 B扔到学校垃圾池 C随手扔到地上 2.看到我们班包干区有废纸怎么办?()A马上捡起来B告诉值日生去捡C没看见一样,走过去 3.看到我们班包干区以外有废纸怎么办?()A马上捡起来B告诉他们班值日生C跟我没关系,走过去 4.看到校外的路边有废纸怎样做?()A马上捡起来B如果没人看见就捡C跟我没关系,走过去 5.对学校的草坪()A偶尔去踩B从没踩过C经常去踩
6.对学校的墙壁()A很爱护,不涂抹 B经常乱涂乱画C偶尔涂抹 7.你认为自己在环境卫生方面哪些地方做得不好?请写在下面。
四、献计献策,落实行动
甲:从选择题看,大家都有很强的环保意识。但从最后一道题看,大家的行动力远远不够。可见一个人心里知道应该怎么做,可行动上不一定就能落实。请各小组献计献策,用什么办法可以使我们的同学从行动上来保护校园的环境卫生呢?
生:我们创作了一些公益广告词,准备插到校园的各个角落,时刻提醒大家。
生:当你在校园里散步,为一件事准备穿越草坪的时候,你应当想到:青青的草,怕你的脚!脚步轻轻,草儿青青。
生:在你第一步走进校园的时候,就会看见一个美丽的花坛,你能否想到:“小草青青,小花如金。树木安静,请勿走近。”
生:当你站在学校的广播台上,当你望着那绿油油的草和五颜六色的花时,你会发觉:眼中有绿色,心中才快乐!
生:你是否知道,你举手之劳就会为环保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只要你弯弯腰,动动手,我们的校园就会少一份白色的无奈,多一份绿色的希望。
生:只要你用双手种下一棵小树,撑起一片绿荫,校园将变得更加亮丽!绿化小队:我们是绿化队队员,创建美丽的、舒适的校园环境是我们的目标。生:我们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去维护校园的整洁和卫生。
生:我们监督班里、班外、包干区平时的卫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清理。生:我们会提醒大家把垃圾扔进垃圾筒。生:我们发现卫生死角,及时报告,处理
生:我们要从我做起,做到“两见两主动”,一、见到地上有杂物主动拾起,二、见到有人乱扔杂物主动制止。
生:人人从我做起来,说得真是太好了!我们变废为宝小队小队的队员有新招,我们巧思、巧手,变废为宝,把一个个废品变成了一件件时装。请欣赏我们的环保时装表演。
五、签“你扔,我捡”承诺书
六、结语: 通过学习这一课,同学们懂得了要怎样维护公共场所卫生。除了自己要做到“五不”几点外,看到有违反的现象,我们也应该作出宣传,让他们也做好。让大家都能在美好的环境中娱乐,学习!
提高英语听力的有效方法和多媒体的运用的总结
胡青忠 2014.6.23
听说是外语学习的各种知识与各种技能的综合运用,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听说能力大大低于该学科的其他能力。在社会交际中,学生必须理解别人说什么,并能与别人进行成功的对话。教师应积极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读在英语学习中也十分重要,如何有效的提高并强化学生听、说、读的能力,让教师十分头疼的事,根据我自己的教学体验,我认为,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强化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
1、训练听力要循序渐进,有浅入深。由于我们的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受学习条件和环境的影响,英语听力水平普遍较低,英语语音很“汉语化”,学生在听听力时,容易产生畏惧、焦躁甚至厌烦心理。多媒体教室的外观造型及装饰的美观,适应学习气氛,这样教师上课和学生学习时有一种舒适、轻松、愉快的感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各种功能的操作,创造了一个特殊的语言环境进行练习,由于我们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不仅有浓重的地方方言,而且有很重的“汉化式英语”的味道,发音不准,有许多音素混淆不清,平时实际的听、说的机会很少。多媒体的运用使这些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同学们通过多媒体可以系统的了解单、双音及辅音的发音原理,口型及如何正确使用好发音器官。通过单词发音,句子练习及发音比较来强化学生对语音、语调的训练,使学生很快熟悉正确的、标准的英语语音、语调,同时,通过多媒体也可以做各种对比练习,也可以模仿跟读,师生互动。如:让学生示范读音,纠正不正确的发音,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学生学习语音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尽快的把自己的能力练好。突破了语音知识关,学生就掌握了听力的基本技能。
2、有时学生平时能正确发音的单词在句子中听到时,也不能正确分辨,从而影响对整体听力材料的理解,这是因为学生缺乏一种连贯的语流。词在句中朗读时的弱读、重读、连读、语气的变化、语调的升降都会导致连贯语流中语音的变化:如The teacher told us that we could have been successful if we had been careful because……这样一句中us,that, have, had等都应该弱读,由于这些词的弱读导致了语流中的一些语音变化,学生若缺乏连贯的语流的能力,那么在听时会对全句的意思产生误解。
3、另外,听力材料往往内容广泛,涉及天文、地理、人物、历史、科技、文艺、教育、体育等等,由于学生知识面太窄,缺乏对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背景、文化差异的了解,所以往往听完一篇材料后对其内容一知半解,甚至不知其所以然。
4、由于这个原因,听力训练应长期坚持,不能放松、间断,教师通过多媒体可以把不同类的英语教学网提供的大量原声的名人演讲、小故事、小幽默、名著节选和对话等,加以总结和汇编,录成磁带给学生,或在平时上课之前给学生读一篇从网上下载的听力材料,这样坚持不懈,学生既能扩大知识面,又能提高听力水平。
目前英语教材采取分单元教学方式,用教大的篇幅选编了内容广泛、新颖,体裁多样、多变的文字材料,涵盖了英美等国科学、文化、艺术、生活等多个方面,所选阅读材料,既注重了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又注重了语言的规范化和通俗化。但是,对于深山区的学生来说,单词、词组、短语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的听读能力有很大的进步,但就长句、短文、阅读方面的能力还很有限,多媒体将能帮助学生和教师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播放比较长些的句子或短文时,学生们普遍反应不过来,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对听到的长句或短文中习惯用语不熟,关键词没抓住;二是对语流、语调、连读、音的省略、弱化等方面知识欠缺和练习、模仿较少。针对此中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强化模仿。如摘录英语短语、诗歌、绕口令、英语故事、英语短剧等录制成磁带给学生们平时听,并且课上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给学生讲一些读音规则,或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去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内容,补充知识的不足,反复模仿跟读,让学生主动去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体现了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利用多媒体强化学生听、说、读的能力,更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多媒体丰富的信息容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师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教学信息,在无限的空间内搜集广泛的教学素材,这种高效率的教学手段和高密度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学生把新旧知识之间联系起来,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听、说、读的能力。
第四篇: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生命生命》一课是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选编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表达了台湾著名残疾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与体验。文章从寻常生活小事入笔,引出对生命的思考。文章篇幅短小、结构清晰、含义深刻,作者通过飞蛾求生、瓜子发芽、聆听心跳三个事例引发对生命的深刻思考,阐释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本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有三;一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倾听,能有条理、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二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到生命的宝贵,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三个事例所引发的感悟。”是本课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涵,感悟生命的宝贵,珍惜生命是本课的难点。围绕这篇极具感染力的课文,我在教学中逐步地实施师生之间互动评价,通过丰富的课堂阅读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地关注自我,认识自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例: 我在上《生命 生命》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学生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教师进入第二自然段教学。
师:生命到底是什么呢?作者虽然不可能一下子找到答案,但她从飞蛾求生的现象中有了一些感悟,谁接着往下读?
一生大声流利的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你们听出来了吗?作者感悟到了些什么呢?
学生们迟疑一会儿,几名学生举手,一生站起来复述课文第二段内容。
师看着学生微笑倾听后点头说道:原来,作者感悟的东西深深藏在这些文字的背后,需要我们细细地去读,边读边体会,看看哪些词一下子越入你的眼帘,抓住它,反复地读。
学生轻声再读第二自然段。
师:来,谁来说说哪些词一下子跃入你的眼帘?
生: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
师:为什么呢?
生:小飞蛾被人捏着,希望快点从作者手中挣脱出来,挣扎和极力写出了飞蛾努力挣脱的样子。
师认真倾听并点头:体会得很好,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生读:“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越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突出挣扎、极力两词)
师:真看不出,你体会得好,读得更好。还有哪些词也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飞蛾强烈的求生欲?
十几名学生举手,教师指名一位同学。
生:我觉得“越动”这个词也能看出飞蛾想求生。
师:什么是越动?
生:就是一上一下的跳动。
师声音低沉,边描述边做动作:想象一下画面,(边做手势)一只飞蛾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我一伸手捉住了它,想象一下它会怎么做?
生:它会使劲扑着翅膀,要飞走。
师继续描述:当它挣扎了一下,它仍没逃脱,它还会怎么做?
生:它会更加使劲的扑着翅膀。
师:如果飞蛾会喊叫,此刻它会怎么叫?它会叫些什么?我请一位同学跟老师一起合作,听听飞蛾会叫些什么?
七八名学生举手,师指名一位学生。
师:准备好了吗?咱们合作来试试,注意听──但我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喊叫着──(生:“求求你放了我,我还没有活够呢?我还要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越动。
师:如此危急的时刻,它会这么叫吗?谁再来试试?
师又指一位同学:但我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喊叫着──(生:“我要活着,快放了我。”)──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越动。
师点头赞许:体会得很好,咱们把这些感受融进去,注意抓住刚才体会到的这些极富表现力的词。再来练习读读这一句。
生纷纷举手。一生大声朗读,但感情投入一般。
师面向全体学生:你们感受到强烈的求生欲了吗?
全班学生摇头。
师:还不够强烈!你还没有抓住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词。再给你一次机会,相信你能有所提高。
该生第二次读进步明显。众生又纷纷举手要求朗读。
师走近一名学生:请你帮助老师推荐一名你认为朗读水平最高的同学来读一读这一句。
生推荐一名学生,被推荐学生读的声情并貌,全班响起掌声。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感觉到你的心已和飞蛾的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
众生又纷纷举手要求朗读。
师:这样吧,我想把机会让给平常读书机会较少的一位同学。班长推荐一名同学。
班长起立推荐了一位坐在前排男同学。男同学缅典地站了起来。
师关切和蔼的看着这名男生,轻声问道:敢读吗?
男同学点点头。
师又问:有信心吗?(男同学又点点头)
师:请你像他这样读。
男同学充满自信的大声朗读。
师:和平时比,对自己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生点点头。
师:祝贺你,说明你在进步。
男同学高兴地坐下。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句,感受一下飞蛾的强烈的生命欲望。
全班学生非常投入地有感情此句。
师:生命脆弱的飞蛾在遭遇意外时,它极力挣扎着,它所表现出的强烈的求生欲令我震惊,也为它自己赢得了生存的机会。而一粒小小的香瓜子又是怎样拨动作者心弦的呢?了)
[ 分析与反思 ] 一节课四十分钟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让每一个生命在课堂上被关注,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此话说来容易做到难。在胡老师的教学片段中,老师努力关注不同程度的学生,“推荐一名朗读水平最高的同学读。”“推荐一名朗读机会少的同学读一读。”,这些语言充分说明了教师关注了全体学生,关注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朗读中都获得了提高,最好的优生通过全体学生的掌声,实现了自己的课堂价值,平时朗读机会少的同学,和自己比较也取得了进步。读得一般的同学老师再给他机会再读一读。体现老师对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能获得发展的关注。力争让每一名学生在自己四十分钟的课堂上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中不足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对答都是一对一的单向评价交流。反思日常的课堂教学,在班级授课制的制约下,教师无法做到时刻掌握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的成长变化。有时由于受到教学环节的限制也不能做到时刻关注每一名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尽量通过你的体态、眼神、评价语等多种调控课堂的手段,让学生感受到你在关注他。回顾教师让学生推荐一名朗读机会少的同学读课文这一教学细节,在学生读完后,教师问你和自己比较有进步吗?学生回答有时步,并对自己课堂表现感到满意,教师随即说到“祝贺你有进步”,然后进入下一环节。如果将“祝贺你有进步”拓展一下,“相信更多的同学和你一样,在今天的课堂中会越来越有进步。”这样,使教师对学生的一对一的单项关注,拓展为对全体学生的整体关注
第五篇:教学案例及反思
《认识物体》的教学案例
(一)、创设情景,激情促思 1.说学具。
师:今天,数学王国的小精灵送给每个小组一袋神秘礼物,想知道有什么吗?快把眼睛闭上
吧!(伴随着音乐、老师发礼物)
师:请同学们睁开眼睛看一看,得到什么礼物了,你认识什么,就给组内的小朋友说什么。
2.提要求。
小精灵还给大家提了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小组合作
(这里用卡通人物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引入课题,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并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操作感知,合作探究 1.分一分,揭示概念。
① 活动,按要求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师巡视 ② 小组汇报 ③ 揭示概念
师:每种形状相同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生说,师依次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
2.摸一摸,感知特点。
① 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② 汇报交流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体: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 球:是光光的,圆圆的
(亲自去摸一摸,可以加深学生对几种立体图形特征的体验,和同学的交流有利于丰富对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在以上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图形。 2.合作探究加深理解。
① 师:如果告诉你们物体的形状,让你们摸一摸,你能从这么多的物体中摸出来吗?
指一生上台,闭上眼睛,师说形状,生摸物体。
② 同桌合作(一生先报图形的名称,另一生摸出相应的物品,做完这一轮游戏后,请两个同学交换进行游戏。)
③ 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这一组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四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师:同学们真能干,摸得这么准,那你们想一想在生活中有什么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呢?(生汇报)(安排这一环节是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四)、巩固练习,体验特征 1.完成第33面第1题。
① 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能滚动。
② 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搭一搭。 2.数图形,练习五第2题。
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
(五)、交流小结,提升认识
(六)、搭拼学具,拓展创新
师:在我们生活当中,这四个小伙伴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呢?现在,请同学们用这些物体搭一件最喜欢的东西,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允许学生相互欣赏,鼓励学生将这一活动当作课余游戏来玩)
[评析]:
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概念往往比较抽象和枯燥,要理解概念的意义有一定难度,根据《课标》所说,使每个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本节课着重两个方面的培养:
(一)提供观察操作机会,鼓励积极探索,使孩子成为课堂主 1.首先从创设“猜猜看袋子里有什么”这一有趣的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行为产生强大的内张力。学生很自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参与猜测、思考、表达等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比较、主动探索这四种物体之间的区别,从而加强对这四种物体的认识。
2.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并和同桌说一说,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与同桌同学交流。在这里给予学生充分动手操作时间,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大胆地探索知识,做到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不仅每个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得到满足,而且学生在探索中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形的特征。在整个过程中既有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又有同学之间的交流,最终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二)提供数学交流环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 1.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实物,是为了使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将课堂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互相争论中,加深对这四类物体形状特征的认识,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敢想敢说敢质疑的能力。
2.让学生搭拼学具,目的是再次扭转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此时低年级学生的精神已开始处于一种疲劳,在即将要分散转移时刻,针对学生的特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再次收拢,让学生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搭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学会在参与过程中运用知识、内化知识。在这一环节中,允许学生下位去观赏,给学生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数一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动物园去看一看好吗?你们看,可爱的小熊猫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欢迎我们呢,你们喜欢吗?你们看它们多遵守纪律啊!
二、探究新知
1、活动
(一):“数一数”
(1)投影出示“主题图
(一)”,问:同学们看到这幅熊猫图,你们想提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呢?(生:这里一共有几只小熊猫?)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让学生自由的数数后反馈交流)
生1:我是横着五只五只地数,一共是15只。
(板书:横着数:5+5+5=15)
生2:我是竖着3只3只地数,一共是15只。
(板书:竖着数:3+3+3+3+3=15)
师:真了不起,还有别的数法吗?(和同桌的小朋友一起数)
师:引导学生观察全部算式,比较后,说说哪种数法较好。
生观察思考并发言:横着一排一排数,或竖着一列一列地数,比较好,计算起来较简便.(2)小结:同学们真能干,会按顺序数数了。在我们平时的数数中,为了不让遗漏或重复,一般可以竖着数或者横着数比较方便。
2、活动
(二):数一数
(1)投影出示“主题图
(二)问:这里一共有几个圆片?学生独立看图,按规律数一数,并列式.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板书:6+6+6+6=24 4+4+4+4+4+4=24
(2)让学生读出这个加法算式,并说出表示的意义。(4个6 等于24;6个4 等于24)
(3)试着数有 几个方格,说一说你可以怎么数,分别列出算式。让学生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10+10+10=30 3+3+3+3+3+3+3+3+3+3=30
4、活动
(三):数一数
(1)让学生观察苹果图,根据图意提出问题:一共有几个苹果?(四人小组讨论,列出加法算式),(2)让学生讨论出:6盘呢?10盘?15盘呢?(出示投影片)
(3)说一说并读一读,让学生讨论一下你读写了这些算式有什么感觉吗?
三、巩固应用
1、让学生再举出这样的算式,如:上面的苹果50盘呢?能列出怎样的算式呢?你有什么感觉?(学生自由说)
2、说一说并读一读,让学生讨论一下,这么长的算式写起来很不方便是不是啊,那怎么办呢?
3、看图写加法算式。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有什么收获,和小朋友交流一下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注重了学生兴趣的培养。
1.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卡片、多媒体的运用以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大量的数一数,算一算中去体验、感悟乘法的意义,注重了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是通过由一般的加法算式(加数不同的加法算式),过度到有相同加数的特殊的加法算式,并且是说出几个相同加数连加和是多少,在课堂上让学生列出算式如:
6+6+6+6+6=30
5+5+5+5=20
3+3+3+3+3+3+3+3+3+3+3+3+3+3+3=45 之后,让学生会感觉到这样的算式太麻烦了,算式写得这么长很不方便,学生要求能不能用简单一点的算法来进行计算。让学生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由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可以用乘法计算。《认识物体》的教学案例
教学要求: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特征,能识别它们的形状。初步 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教师:四种形体的模型与实物。学生:每人准备四种形体的实物。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玩的东西,你们想知道都是些什么吗?那好,快把桌面上的袋子打开,仔细看一看,在组内说一说有些什么?
二、实践活动
1、在活动中初步感知各种形体的特征。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各种形状的实物进行拼搭,在游戏中初步感知这4种形状的特征。
提问:哪些物体容易搭牢,哪些物体可以滚动,哪些物体拼搭时受到限制。
2、分类
先在小组内商量并合作完成,再全班交流,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三、结合实物初步认识长方体的主要特征。
1、让学生先通过仔细观察,然后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实物,感受和发现长方体的特征,然后再把长方的特征表达出来。
2、认识正方体,圆柱和球。教学过程同上,注意一定要让学生看看,摸没摸,并说出他们感受到的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这些物体的一点特征,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生的要求不易过高。)
3、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
教师引导:那么把这四种形体画下来又是什么样的?(出示挂图)
4、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巩固提高
1、找朋友
2、数立体图形。
让学生数一数,并回答:一共有几个长方体、几个正方体、几个圆柱和几个球?
3、想想做做第3题。
注意区分左右,并说说它们的名字。物体知多少。
五、小结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我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学时,通过搭一搭,分一分,认一认,摸一摸,玩一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且知道它们的名称与特征,能识别它们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迎新年》的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
一、动画音乐情景引入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先请你们欣赏一段音乐。(多媒体课件)
听了刚才的音乐,你们有什么感受?想到了什么节日?
生:新年
师:对,新年就快到了,你们打算怎么来迎新年呢?开展什么活动?(学生积极发言)
生:唱歌、跳舞、武术、做游戏„„
师:你们的想法真好,为了迎接新年,我们中兴小学举办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
生:好!(多媒体课件)
师: 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朋友们在做什么?(给学生一定的观察时间)
生:有唱歌的,跳舞的,弹琴的,还有看演出的。师:观察的真仔细。你们能帮帮老师完成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逐个出示)指名学生回答。
师: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后自由回答)。生1:跳舞的比弹琴的多几人?5-1=4 生2:观看的有几人?9+9=18 生3:观看的比跳舞的多几人?19-5=14 生4:唱歌的和跳舞的一共有几人?11+5=16 生5:观看的比唱歌的多几人? 师:这位同学提的问题谁会解答
19-11=8(人)
这位同学真棒,这么难的问题都会解答。
二、游戏
师:看完了精彩的表演,我们来放松一下。在这次晚会上,我们中兴小学还准备了一个小游戏,节目名叫“投分游戏”。邀请你们参加,想去吗? 生:想。(非常兴奋)
师:好,我们现在就来练习一下。每个同学投两次,再把投中的分加起来,看谁投的多。每两人
一组,一个投,另一个记分,多的同学得一面小红旗。(放音乐)
一组:生1,一次8
二次3
8+3=11
(交换)
生2,一次7 师:这位同学要想超过他,至少必须投中多少分呢?(5分)生:7分。(结果这位学生投中9分)7+9=16 师:就送给这位同学一面小红旗,下面我们再找几位同学来投分。
(一组女同学)
(一组男女同学)
师:谁愿意和老师比一比。(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游戏)你们“投分游戏”练的真不错,到新年那天一定请你们去。刚才老师发现你们在玩游戏时,计算得分时用的什么方法? 生:加法。
师:加法你们掌握的真棒
为了奖励你们,老师有一样小礼物送给你们。(多媒体出示)
三、破密码:
师:礼物就在箱里,这是“密码箱”,你们破了密码,礼物就得到了。老师先破第一个密码箱。
箱上有四道题,同学们注意看第一个密码箱。
15-9=6
12-3=9
11-4=7
16-8=8
密码是:6978(边讲解边演示课件)
师:你们知道,老师怎么破的密码吗? 生:把4道题全做正确,就得到密码了。
师:你们真聪明,那么现在开始吧,咱分组完成。
1、2组做第2个密码箱3、4组做第3个密码箱5、6组做第4个密码箱 生:分组完成。
师:请各小组派一个代表。第2个密码箱 学生回答。
(多媒体演示)
密码:3958 出来一个“年”。
(这时课堂出现一个小高潮,有学生猜出后面两个箱子是“快”,“乐”)。
师:你们猜的对不对呢?请后面几个小组给你们答案吧。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演示,得出“快乐”。
师:你们真棒。密码箱,全被你们破解了了,这就是老师送你们的礼物。祝你们“新年快乐”。
你们会唱这支歌吗?跟着一起唱,好吗?(多媒体课件)
在愉快的歌声中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
如何立足于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发展,有效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开展数学学习是我自课改实验以来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的问题。本节课是我们中兴小学与实验一小、联兴小学三校教研活动的一节教学研究课。为了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数学学习,对于这节课的设计我积极的进行了的反思,分析学生的学情和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然后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凸现数学教学生活化、活动化、人文化的特点,使教学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
现实生活中的数是十分丰富的,如何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让数学的天空更加广阔,是我这节课着力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本课教学内容通过中兴小学要举行元旦晚会,这一熟悉的快乐情境引入,激发儿童参与统计活动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统计的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并使学生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活动中,知道制作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方法,并初步学会从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
二、让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得到同步发展。教学中在构建知识、发展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是值得我深入探讨的问题。在本课教学中,我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孩子们既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又有讨论的机会,还有合作交流的机会,在这些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倾听与表达,学会了矫正和评价,敢想、敢说的氛围让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学生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
三、改变练习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快乐学习因子。
新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课本的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欠缺。低年级儿童往往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趣,如能把这些静止的资源活动化,进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那一定会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双眼。教材中的“小强、小丽等小朋友投分游戏”我巧改为联欢会的一个游戏节目——“投标算积分”游戏,让学生亲身参与、动手操作,把书本中出现的人物当作自己,使他们会觉得自己是游戏中的一员,更加生动、亲切,从而增加题目的趣味性,牢牢抓住学生的双眼,在轻松、愉快、趣味中获取知识。
《5以内减法》的教学案例
“5以内减法”是第一册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5以内减法计算。从整体上说,课文没有给出具体详细的算法,教师可以引入自己喜爱的方法,学生也可以发展他们自己的方法,教材这样编排的意图是为了提倡算法的多样化,留给学生选择的自由。所以我是这样进行例题教学的:
当学生看图列出算式5-2后,我问5-2等于几?
学生齐说:5-2等于3
我又问:你是怎样算的?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准备后,再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小组讨论(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出现了以下算法),再派代表回答:
甲:看图数数1,2,3
乙:倒数法:4,3
丙:因为5比2大3,所以5-2=3
丁:因为2+3=5,所以5-2=3
戊:因为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己:5-3=2,所以5-2=3
(看,学生的算法是如此多样,有几种连我备课时都没有想到的。)
然后,老师不点明哪种算法好,或要求学生用那种算法。接下来要求学生有次序地,即不重复、不遗漏地把5以内减法全说出来,并看板书说说发现的规律,最后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达到正确口算5以内减法的教学目的。
但是,这样教学,最后练习时我只进行了一个基本练习,即看算式说得数(开火车口算)和综合游戏:帮小鸽子找家(看算式找得数)。对于新课的学习,我发现个别优生不但已会正确口算,而且也能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大多数学生会正确口算但不熟练,个别学困生有时还出现算错的现象。而接下去按教材编排又是新课,那么上一节课没有彻底解决拖下来的问题怎么办呢?毫无疑问肯定要到课后去补,要给学生“开小灶”。而学生由于当堂知识没有当堂消化,做起作业来,也肯定质量不高,交上来批改后又要订正,又要“开小灶”,引起恶性循环。
三、反思
上面片断的教学中,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虽然算法的多样化对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思考的能力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又觉得如果每节课化太多的时间侧重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室里看上去总是热热闹闹,而老师不去管学生的基础知识会不会扎实,基本技能有没有掌握,那么学生应该会做的题目不会做,应该会解决的问题不会解决,各种考试成绩出不来,合格率和优秀率没有达标,成绩太差,在现行素质教育还没有完全或真正替代应试教育的观念下,家长会怎么想?他们会认为学校没有发挥优势,所以我一直在想如何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有机地结合,充分地取长补短?
我认为:
首先,应该端正认识,明确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不是完全对立,不可调和的,两者完全可以有机结合,取长补短。
再者,在平时备课时我努力遵循教材编写的宗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以培养、发展、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根本目的,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内化过程,积极形成一种“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型,即老师创设诸如生活情境、动画情境、游戏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从而开动脑筋从数学的角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达到学以致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身心愉悦地发展。
例如,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书中创设了购物的情境,我让同桌二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商店有15支铅笔,售出9支,还有几支?学生探究算法,有的用破十法,先算15-10,再算5+1;有的用连减法:把9分成5和4,先算15-5,再算10-4;也有把15 分成10和5,先算10-9,再算5+1;也有想加算减,还有一根一根地数数法等,方法多样化,人人动脑参与学习过程。接着我出示同类问题,让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达到了学思结合。
再次,以教材为主线,充分吸取教材的优点,如追求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牢固等,撇开它们有时教学思路单
一、死板的缺点,所以平时备课时,根据需要把教材的内容补充进去,新授时灵活采用教学方法,新授之后努力提高课堂练习密度,深度与广度。有时,根据内容需要,再上一节练习课,以达到巩固熟练的目的;有时,新课的知识点较多,学生掌握有些困难,就分两教时教学。
或许同仁们会有更好的办好,我只想以自己亲身经历的案例,以期抛砖引玉。《6和7的认识》的教学案例
(先让学生数数0-5,用圆片表示3、4)
师:请你在刚才4个圆片后面添上一个表示5(学生操作)如果继续这样一个一个摆下去,会出现哪些数呢?
生1:(利用已有经验抢答)6、7、8、9
生2:10、11、12、13、14……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个数字朋友——6和7。(出示课题:6和7的认识)
【片段二】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建立概念
(CAI创设教室里师生劳动的场面。先让学生从总体上说说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进行思想教育,再让学生通过说、数、指,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师:其实在生活中6和7还可以表示很多事物,例如:老师家有6口人等。
生1:(争先恐后地抢答)6盏灯、6盆花、7朵云、7只笔。
生2:今天星期六。
生3:今年我6岁……
师:大家真棒!你们能用6、7以及他们的兄弟姐妹们一起说几句话吗?
(引导学生由一句话逐步过渡到说几句话。)
生1:今天星期六,我们一家3口乘42路公共汽车去武汉动物园玩。
生2:(一本正经地说)昨天,妈妈去武汉广场花362元钱买了一件衣服,妈妈说还是打7折呢,我觉得太贵了。
……
师:其实生活中还藏着许多数,只要你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它。(CAI播放录像:生活中的数)
【片段三】在愉快的游戏中巩固概念
小结后设计学生最喜欢的游戏:“老鹰捉小鸡”,游戏结束后提问:
师:
1、“参加游戏的共有几名小朋友?
2、“谁是最后一只小鸡?”
3、(指任意一只小鸡)“他排第几?你是怎样数的?”
生1:我是从鸡妈妈开始数的。
生2:我是从老鹰开始数的。
生3:我是倒着数的。
反思:
一、生活需要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
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也会有着数学因素的内容。如果我们教学时让数学走进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应用于教学,就能化难为易,使学生接受认识。周玉仁教授曾经说过:“数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在孩子们眼里,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又用得上的学科,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因此,要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1、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
一提“数学”二字,人们总是认为数学最贴近我们的就是计算,却忽略了数学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激发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内因,首先就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我在教学这节课时就设计了“生活中的数”这个环节(片段二),让学生仔细地看,充分地说,使学生不仅认识6、7这两个数,还体验到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的数,为什么平时我们没有注意到呢?由此,引起学生的重视,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思维不拘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思维得以拓展。
2、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其实,生活中每件小事都能帮助学生学数学,并不需要我们刻意去设计。例如本课中,教材就利用了一个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师生打扫教室”来开展学习(片段二)。这虽是一个普通的情景,但蕴涵着浓烈的师生之情,以及讲卫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我就先让学生体会这种和谐的氛围,再进入主题,数出图中人、物的数量,在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的同时,也注重生活传递给我们的情感体验。这样设计远比开门见山直接数数、认数效果要好的多。
3、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从而体现数学的意义与价值。在学生对6和7的序数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设计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片段三),这个环节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通过这个游戏,既加深了学生对基数、序数意义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特别是在第3个问题抛出时,学生的发散思维令人吃惊,有的学生从老鹰开始数,有的学生从鸡妈妈开始数,还有的学生是倒着数的,出现了多种数数方法,而这些灵活的方法正是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游戏中也有数学问题,并成功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把整节课推向高潮。
总之,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承。只有密切联系生活和已有知识经验,才能学好数学。而学好数学就能更好地在生活中再创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与能力。“生活经验(解决)→ 数学问题(获得)→ 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数学学习需要活动,让数学活动进入课堂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在《6和7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以活动贯穿始终,有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有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片段一)、还有培养观察的能力、协作精神的数学游戏,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
但是,活动的频繁安排有时也会使课堂显得杂乱。试讲时,我安排了摆小棒、数算珠、涂点子图、填尺卡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反而使学生眼花缭乱,减弱了活动的热情。因此,我舍弃了数算珠的活动,将涂点子图、填尺卡设计成小组合作学习,既节约了时间,又丰富了活动的形式,并将小组合作学习紧接在“摆小棒”的环节之后,使操作活动相对集中,避免杂乱,零散。另外,数学活动具有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如果失去了数学思考,活动则毫无意义。我设计的这两个活动主要想让学生通过涂、填等活动感受6、7的大小关系,渗透知识点的教学。新课程改革象一股春风,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教师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钻研,努力探索,为新的课程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认识钟表》复习课教学案例
(一)自我反思,回忆知识
(师出示情境图,图中一个孩子问:“妈妈,我想看动画片,到6点了吗?”)
师:图中的小妹妹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图中的小妹妹想看动画片,但不知道几点了。师:你会怎么告诉她呢? 生:我会说,你自己看吧。生:我会告诉她,到6点了。师:你学会了有关钟表的哪些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钟表的知识,学生看书独立思考,用钟表进行演示,再互相说一说,拨一拨。)
生:我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生: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生演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是4时)
生:分针指向6时,时针指向7和8中间,表示7时半。(生演示)师:你认为你拨的准确吗?
(学生对自己的拨珠过程进行反思,这样不仅关注了拨珠的结果,而且关注了拨珠的过程。)
师: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教师予以提醒)[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整时和半时,激活了学生头脑里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自己分类,梳理知识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拨出来的时间写在黑板上。(板书:11:00 3时 5:30 9:00 6时半 1:30 4:30)师:你能把这些时间进行分类吗?
生:我分两类,一类是表示几时,一类是表示几时三十分。生:我按时间的表示方法进行分类,也分两类。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时间,用自己的喜欢的方法进行分类,学生是复习的主人。]
(三)贴近生活,应用知识
(教师出示情境图,图中一人手中拿着一张车票,票上写着:从松原到扶余8:00开车,此时钟表时刻是7:30。)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车票知道的,从松原到扶余的开车时间是8时。生:我看时钟知道了当时的时间是7时30分。
[以“生活“为依托,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构建了鲜活的数学课堂。]
(四)自主探索,延伸知识
教师出示三个钟面图,第一个钟面上的时刻正好是8时,第二个钟面上的时刻是不到8时,第三个钟面上的时刻是8时刚过一点。
师:看下面三个钟面,哪个钟面上的时刻指的是从松原到扶余的开车时间?(学生指出第一个钟面)
师:观察这三个钟面上的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留给了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师:把你的发现悄悄地告诉同桌。(学生互相交流)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学生汇报,分享发现的快乐。)生:三个钟面的时针都指着8,第一个钟面的分针正好指着12,第二个钟面的分针指在11和12的中间,第三个钟面的分针指在12和1的中间。
生:不对,第一个钟面的时针正好指着8,后两个钟面的时针差不多指着8,不是正好指着8。
(这个孩子会倾听他人的发言,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认真倾听了,听懂了,从而积极响应;二是耐心倾听了,当同学发言有错误时,等同学说完了才指出不足。)
师:因为第二个钟面的分针差一点到12,时针肯定差一点到8,第三个钟面的分针刚过12一点,时针肯定也刚过8一点。
师:也就是后两个钟面的时针都是大约指着8。师:每一个钟面的时间是多少呢?(讨论)
生:第一个钟面是8时,第二个钟面是不到8时,第三个钟面是8时刚过一点。
师:像这样,差一点不到8时或8时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8时。
[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空。在学生充分观察、对比三个钟面的异同点,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中领悟到判断大约几时的方法。]
[总之,在本节课中,教师构建了一个“回忆-梳理-应用” 的复习课教学模式。通过回忆激活了学生头脑里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根据对知识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有关的知识按一定标准进行梳理,再应用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
教学策略
复习课难上,这是所有数学教师的共识,如何上好复习课,这也是所有数学教师的盲点。对于教师来说,复习的内容多,复习的时间短,不知从何下手。对于学生来说,复习的内容已学过,听不听无所谓。我们经常听到学生抱怨:“复习课真没劲儿,都是过去讲过的”,“老做题,我都做糊涂了”。学生的上述反映说明了复习课存在的两大误区:一是复习的内容是“老调重弹”,把复习课看成了补课,二是复习的方法是“题海战术”,把复习课上成了习题课。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呢?
教学反思
(一)回忆,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回忆,是上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学生将学过的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忆”是独立完成的过程,“忆”是一个有序的过程。通过回忆,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
1.借助目录进行全册知识的回忆。
目录是教材的组成部分,能帮助学生有条理地整理学习内容,提纲挈领地掌握知识要点。本册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设计了新颖的目录。因此,可借助目录引导学生自主地复习。如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你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学生借助目录可知所学九个单元的内容:(1)数一数(2)比一比(3)1-5的认识和加减法(4)认识物体和图形(5)分类(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7)11-20各数的认识(8)认识钟表(9)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借助课题进行单元知识的回忆。
看目录所列的课题,回忆课题里面的知识内容。如看目录第三单元的课题是:1-5的认识和加减法。可知,这个单元包括1-5数的概念和计算两部分。看小课题是:比大小、第几、几和几。可知,数的概念复习的重点包括数的顺序、序数的含义和数的组成。
(二)梳理,引导学生主动建构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获得整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形成建构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这种能力和意识是在经历自主整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
1.自主梳理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头脑中已储存了大量的知识,但有些知识无条理性,堆积得越多,越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应用时无法提取。当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以一种层次网络的方式进行排列时,就很容易提取出来。因此,要引导学生将平日所学的零散的知识梳理为系统的知识,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
梳理,是复习课的重点,就是将知识点按一定标准分类。梳理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相同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二是把不同的知识点分开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其思考的方法主要是“分类“,分类是儿童学习数学时使用的重要方法,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知识分化。因此,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学生自己找出分类的标准,按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重新组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如在全册教材的复习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学习内容可以怎样进行分类?有的同学分为五类:1.数一数、比一比2.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3.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4.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钟表5.分类;有的同学分为四类:1.数一数、比一比2.、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3.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钟表4.分类。有的同学不知如何分类,可以引导学生看总复习进行分类,使学生自己感悟到复习数学知识的方法。
又如在“认识图形”单元复习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怎样分类?学生整理知识的标准和方法不尽相同,有的同学可能按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分类整理,有的同学可能按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正方体的面、长方体的面、圆柱的两个平面各是什么形状的)分类整理。这样,抓准知识的连接点,剖析知识的分化点,求同存异,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