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时间:2019-05-15 14:5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第一篇:浅谈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德江县第三小学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是主导,每个学生既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个体,又是学习的主体。孩子天真无邪的心灵,需要教师用心触摸,灵活掌握,才能把握时机,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下面谈一下自己在数学教学中是如何调动、激发学生愉快的吸收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的几点体会:

一、以爱育情,调动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的门,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孩子。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才不会把您当成一个偶然闯入他们那个童话世界大门的人,当成一个守卫这个世界里面发生的一切都无动于衷的看守人。”这段话启示我们,作为一个教师要思学生所思,爱学生所学,需学生所需,和学生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教育的实践证明:在你的心中有学生,在学生的心中就有了你。因此,我们要爱学生,要把教师的爱洒向学生。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正如一位心理学家在论述教学活动本质特征时所阐述的那样:“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充溢着浓郁的情感色彩。作为教师,首先要从内心深处树立献身教育事业的人生观并十分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对学生充满深厚真挚的爱,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对每个学生都给予期待、信任和厚望。即使学生学习出现差错和困难,也不随意呵斥和批评,应给以诱导和点拨。这样,可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第二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体会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体会

实验小学 张桂芳

“顺应天性”的核心,是顺应人类的成长规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用相应的方法培养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不应以“传授”思维过程和结论为主,而应讲究思维方法的探索、思维品质的培养。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以“境”提“思”,让学生自主探索

教学情景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教学环境。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构建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在实际情景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存,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景中去。因此,在教学中,如果让知识出现在贴近学生实际又逼进数学本质,而且更具一定思考性的情景中,更能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

例如: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时,某教师这样导入。师: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乌鸦为什么会喝到水呢?能通过实验说明吗?(学生动手实验,把石子放入瓶中)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水面升高了。师:是瓶中的水增加了吗?

生:不是,是石子占了水的位置,把水挤上去了。

师:说得非常好!如果乌鸦口渴得厉害,想尽快喝到水,你有办法吗?

生:放大的石子。师:为什么要放大的石子?

生:大石子占的位置大,水上升得快。

这里教师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故事情景中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物体占有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把握学生认识、探究事物的心理倾向,创设与学生年龄特征相和谐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对要探究的知识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自主探索。

二、以“旧”带“新”,让学生自主建构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建构主义认为,所谓学习的过程不是一个由教师向学生单向输出、传递知识的过程,更不是一个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这些知识的意义和自我发展的过程。很显然,这个知识构建的过程是不可能由别人来完成的,它必须借助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知识经验之间发生交互作用来完成。

例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计算法则,关键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计算?本节课的知识点源于:“商不变的规律和除数是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学生都已掌握。教学时教师就应把研究新知识的权利交给学生,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0.12÷0.3=()÷3、3.72÷2.4=()÷24、1.36÷0.16=()÷16、0.672÷0.28=()÷28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等号两边的算式,右边的算式会算,左边的还不会,对照左右两边你会作出怎样的思考与推断?从而得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仅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也使学生经历了获取知识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感受和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因此,数学教学不仅仅是

课上40分钟的教学,要激活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就要把课堂做大,把学生的课前、课后带动起来。

三、以“变”代“搬”,让学生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受一定的解题模式的束缚,从问题个性中探求共性,寻求变异,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猜想、延伸、开拓。在数学教学中,一般可采用一题多解的训练,培养和锻炼思维的发散性。

例如,李军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是1020米,李军3分钟走255米,照这样计算,李军到学校还需几分钟?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探解。

解法1:求李军到学校还需几分钟,就是求余下的路程所需的时间。“从3分钟行255米”,可求出李军速度为(255÷3),而余下的路程是(1020-255),然后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得出:(1020-255)÷(255÷3)=9(分)。

解法2:求李军到学校还需几分钟,也可先求李军走完全程的时间,然后减去已行路程的时间,即得到余下路程的时间1020÷(255÷3)-3=9(分)。

解法3:用倍比法解,将已行的路程255米看作“1”倍数,全程1020米是已行的255米的4 倍,行255米用3分钟,那么行完全程1020米就得用12分钟,然后减去已行的时间,即得出:3×(1020÷255)-3=9(分)。

通过上述的练习,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题技巧,而且可以发挥学生的独特见解,增强思维发散性的辐射力。此外,一题多变、一空多填等训练,同样也能培养和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品质。

总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时,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这样就能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三篇:数学教学中的体会

数学教学中的体会

现代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来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有效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会数学。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进行合作学习,下面就《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的教学谈一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促使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激发创造性的灵丹妙药。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拿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说:“老师手里有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我想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可我只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不知道该怎样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请大家帮老师想想办法,看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一听老师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同学们马上来了兴趣。他们纷纷发言,谈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有的说:“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再计算。”有的说:“可以把长方形纸片,通过折叠、裁剪、拼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对这些方法首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承认是有价值的思路,值得探讨。但同时指出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存在着局限。例如,测量一块平行四边形地的面积采用这种方法太麻烦。

二、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变主导者为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中心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学习,主动参与。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主动参与的空间、时间。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去寻求答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形式就如何才能更简便的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展开了实验。有的学生将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沿高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一个直角梯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通过平移把这两部分拼成长方形;有的学生将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直角梯形,再拼成长方形„„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你拼成的图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你会计算它的面积吗?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归纳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此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用脑思考,合作学习,不但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实验中牢固掌握了所学知识,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了“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并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对数学的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重视实践综合应用,培养数学意识

学生总结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后,为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和体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练习中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我们班级要举行庆新年联欢会,要把黑板用平行四边形的彩纸装饰起来,黑板的长是2.5米,宽是1.5米,平行四边形的底是5分米,高是15分米,要把黑板装饰满需要多少张彩纸?学生的兴趣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他们积极思考,经过热烈讨论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习题的设计,既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了数学的意义,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加了对数学的亲切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要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习惯和技能的培养,发挥合作学习应有的效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去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第四篇: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现代信息技术以开放性、综合性、及时性和高效性等优势进入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使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成为各个学校提升教育科研内涵的重要举措。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强调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我认为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把握以下几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多动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这成为小学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怎样才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上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所以对小学生而言,好的听课习惯可以通过训练他对一件事情长久的注意力来培养。教师利用计算机可以呈现丰富的辅助教学环境,面对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长期的这种训练,学生们就会自觉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课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图形爷爷今天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我们的课堂和同学们做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多媒体呈现各种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手拉手向同学们走来,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问题上,“他们叫什么名字啊”,通过对图形的认识,孩子们很愿意帮着他们起名字,不但起名字,还能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种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

数学模型是建立在数学一般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之间的一座重要的桥梁,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指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展开思考,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再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这一类问题。如:我在教学《替换的策略》一课时,认识到这节课的的替换策略,包括倍数关系的等量替换和相差关系的等量替换。在教学中通过先让学生画一画的方式,理解三个小杯可以替换为一个大杯,再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观察主题图,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只要抓住把两种量替换成一种量就可以了,学生把直观图形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其实就是把生活中的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最后提出的问题更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是不是解决替换这类问题,都可以采用这种画图的模式来解决。捕捉亮点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小学数学课堂更是迸发着生命活力的课堂。学生的思维随时随地都会迸发智慧的火花。如:我在给学生上《百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有位学生说“百分数的分子只能是整数”,我适时请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举出实例或证明或驳斥这一观点,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了百分数分子可以为整数还可以为小数,并运用这些知识理解生活中的百分数。有的同学举例“今天我们班的出勤率为98.5%”、“在一件毛衣中,羊毛的成分可能为80.5%”等等,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学生们还得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大于一百,可以为0等等。在讲《圆的认识》一课时,去利用多媒体演示一组画面,圆的车轮、圆的飞碟、圆边的餐具等等,有个学生小声说“怎么都是圆的?”我抓住这一思维亮点,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出示方形或三角形的车轮在颠簸的行驶,方边的餐具不方便使用,而且容量小等等。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圆的认识。可见,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只有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才能让星星之火燎原,让智慧闪耀光芒。让师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美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本能,美的事物能唤起人们的愉悦。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化的教学,充分揭示数学美,能使学生对蕴涵于数学知识中的美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在《角的认识》一课时,学生说出许多生活中的角,我也随机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角,说明角无处不在,有了角,我们的生活才能多姿多彩。在讲《对称图形》时,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距离学生较远,不能亲眼所见的生活场景再现的优势,让学生欣赏教师从搜集的大量具有对称现象的美丽图景,如“埃菲尔铁塔”、“法国凯旋门”、“印度泰姬陵”、“北京天安门”、“故宫天坛”等,将新知识深入浅出地隐含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自主发现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发学生对这种对称现象的探究欲望,体会到数学与自然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的意识。然后请学生利用计算机制作出各种对称图形,这种审美心理活动能启迪和推动学生数学思维活动,触发智慧的美感,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数学蕴含着丰富的美:有符号、公式和理论概括的简洁美与统一美、图形的对称美、解决问题的奇异美,以及整个数学体系的严谨和谐美与统一美,等等。但是学生未必能感受到这些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把这些美育因素充分挖掘出来,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之美。数学公式是人们运用概念、法则进行推理判断的成果,是数学规律的集中反映,它概括简洁、应用广泛,充分展现了数学美的一种形式、一种意境。

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突出小学生的特点,既要激发起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又要科学正确地传授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信息技术逐步变革着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适时适度使用信息技术,对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必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五篇: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陈启华

现代信息技术以开放性、综合性、及时性和高效性等优势进入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使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成为各个学校提升教育科研内涵的重要举措。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强调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我认为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把握以下几点:

1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多动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这成为小学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怎样才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上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所以对小学生而言,好的听课习惯可以通过训练他对一件事情长久的注意力来培养。教师利用计算机可以呈现丰富的辅助教学环境,面对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长期的这种训练,学生们就会自觉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课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图形爷爷今天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我们的课堂和同学们做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多媒体呈现各种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手拉手向同学们走来,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问题上,“他们叫什么名字啊”,通过对图形的认识,孩子们很愿意帮着他们起名字,不但起名字,还能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种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问题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去设置,有些情境因为常规教学手段不能很好的解决,限制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打破时空的局限,开阔学生的视野,再现真实的场景,展示典型的感知材料,凸显现象的本质属性,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在情境的设计中不能为情境而情境,我曾经听过一节有关计算的练习课,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闯关游戏,从上课伊始的第一关到临近下课的第九关,学生一开始还兴致高涨,到最后一关时,已经索然无味了,回答问题的只有几个同学,大部分同学各干各的事。所以信息技术只是手段是工具,我们应该看到其工具的本质,而不是光看表面。2、培养学生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

数学模型是建立在数学一般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之间的一座重要的桥梁,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指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展开思考,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再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这一类问题。如:我在教学《替换的策略》一课时,认识到这节课的的替换策略,包括倍数关系的等量替换和相差关系的等量替换。在教学中通过先让学生画一画的方式,理解三个小杯可以替换为一个大杯,再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观察主题图,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只要抓住把两种量替换成一种量就可以了,学生把直观图形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其实就是把生活中的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最后提出的问题更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是不是解决替换这类问题,都可以采用这种画图的模式来解决。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立体图形的认识》一课时,由于以往我多是展示实物,因此,学生对课本中的透视图认知起来存在困难,怎么把原来的现实物体转移到数学本质上来?我在重新设计这节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后向学生展示了带色彩的实物图和线条组成的透视图,既解决了学生认知上的障碍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让师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美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本能,美的事物能唤起人们的愉悦。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化的教

学,充分揭示数学美,能使学生对蕴涵于数学知识中的美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在《角的认识》一课时,学生说出许多生活中的角,我也随机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角,说明角无处不在,有了角,我们的生活才能多姿多彩。在讲《对称图形》时,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距离学生较远,不能亲眼所见的生活场景再现的优势,让学生欣赏教师从搜集的大量具有对称现象的美丽图景,如“埃菲尔铁塔”、“法国凯旋门”、“印度泰姬陵”、“北京天安门”、“故宫天坛”等,将新知识深入浅出地隐含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自主发现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发学生对这种对称现象的探究欲望,体会到数学与自然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的意识。然后请学生利用计算机制作出各种对称图形,这种审美心理活动能启迪和推动学生数学思维活动,触发智慧的美感,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数学蕴含着丰富的美:有符号、公式和理论概括的简洁美与统一美、图形的对称美、解决问题的奇异美,以及整个数学体系的严谨和谐美与统一美,等等。但是学生未必能感受到这些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把这些美育因素充分挖掘出来,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之美。数学公式是人们运用概念、法则进行推理判断的成果,是数学规律的集中反映,它概括简洁、应用广泛,充分展现了数学美的一种形式、一种意境。

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突出小学生的特点,既要激发起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又要科学正确地传授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信息技术逐步变革着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适时适度使用信息技术,对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必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下载浅谈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和体会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和体会 ● 将多媒体融于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数学知识枯燥乏味,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一些枯燥的数学知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形象......

    职高数学教学中的体会

    职高数学教学中的体会 众所周知,职业学校的入学门槛逐渐降低,职高学生数学基础更加薄弱,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对数学有心理障碍,缺乏自信和自控能力。久而久之,感觉数学课机械、无聊......

    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学体会

    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学体会 百色市第一小学(百色市八一希望学校) 黄美芬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基础教育,一项公民教育。古今中外历来把爱国主义视为凝聚民族精神、动员和......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做法与体会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做法与体会 五通镇中心校:李清海 文化,是一个使用十分普遍而又没有公认定义的概念。我们在此把“文化”界定为人类一切物质和精神的历史沉淀,其中的......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点滴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仙女小学 薛大喜 新课程理念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是师生平等对话互动的过程。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迅速、高效、生动地传播信息,实......

    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会

    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体会 内容摘要: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高科技教学工具,电子白板技术将传统的黑板、投影仪、电脑整合在一起,为信息技术与各......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体会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体会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标准》还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

    作业: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人的素质中很重要的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初中数学教学必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从整体入手,注重教学目标的渗透,重点是课堂上营造心理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