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数学“数与式”教学设计时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初中数学“数与式”教学设计时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节好课,有诸多环节组成,作为教学总设计师的老师,在设计每一节课的时候,要关注每一个环节,注重细节,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体,我们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更多地从学生这一面去考虑如何设计教学。在数与式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的有很多细节,如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的内容,知识应用的针对性,以及课堂小结等。我认为着生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1、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是关于模式的科学,“数与式”内容中蕴含着大量的规律、公式、法则和算法。为了适应《课程标准》的新要求和数学学习的特点,数学教学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探索规律、公式、法则,并运用它们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这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对现实世界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进行探索,通过经历数的概念的建立、扩充以及数的运算,公式的建立和推导,方程的建立和求解,函数关系等的探究过程,加深对规律、公式、法则的理解和应用,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创新意识、探究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课堂实效。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一节课的好与差,由学生来检验,由学生来决定。在课堂上,老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在一节课中,老师可以让学生采用一到两次合作学习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者到学习中来,让基础好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起到带头的作用,及时地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样老师的负担就减轻,学生的学习也是有效的,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二篇:初中数学“数与式”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初中数学“数与式”教学设计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MMMN-PS9V-KHRQ-WUM5
一、注意教学目标制定的针对性,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统领,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之一,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全面具体。
在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我觉得首先应该要突出“全面”的特征。也就是教师应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来制定目标。这节课的目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上都有所体现
在目标制定上,还有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就是要体现对教学要求的具体化,也就是:用具体显性的行为动词描述知识技能的教学要求,清晰的表述出主要的过程经历,以及列出伴随过程而进行的方法掌握、能力培养、数学思想的渗透以及情感态度教育等方面的要求。
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是一节课良好的开始,但是对于实际教学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就是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而服务。更要看重点知识、技能、方法是否在课堂上得到巩固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是否达到了目标所提出的要求等等。
二、注意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概念、公式、法则等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在复习的基础上,安排发现公式的新知识学习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结果为两项的算式特征,并尝试归纳规律、形成猜想;最后,又引导学生从代数、几何角度证明猜想,形成公式。这四个教学活动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学生接受的也比较自然。
三、对公式、法则、概念等知识的特征剖析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重视引导学生对公式进行剖析。对法则、公式特征的剖析不仅是对前面知识得出过程的一个总结梳理,让学生对于特征规律形成全面认识,而且也是下面知识应用的一个必要准备,学生必须在应用前明确知识使用的条件要求,才能避免用错知识。
四、注意知识应用的针对性和层次性
课堂练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在进行一段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之后,给学生布置适当数量的练习,既能起到巩固知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又能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其次,例题和练习在编排上体现一定的层次性。
五、注意发挥好课堂小结的总结提升功能
每一节课结束时,教师都需要对教学内容、思想方法等进行归纳总结、概括提升以及拓展延伸,以便使学生对整节课的脉络建立起系统而清晰的认识。可以说,课堂小结的重要功能就是总结提升,因此课堂小结是任何类型的课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有时课堂小结只是简单的做一下知识的回顾,找几个学生说说就过去了,也不管学生说的全不全、准不准,没有体现“针对性”和“总结提升”的功能。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回顾整节课的学习过程,并在学生充分思考与交流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有条理的从知识、方法、思想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提升学生的认识。
课堂小结可从提问开始,这种小结的方式不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反思的平台。之后,教师将学生凌乱的所得所想进行梳理,分别从梳理知识体系和归纳思想方法这两方面进行小结,每一部分都是从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全面的总结,对整节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教学效果。
还有就是对“特殊—一般——特殊”方法的总结是建立在本节课具体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和总结的,这也利于学生对研究方法的掌握,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很有好处。
六、关注学生参与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也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我也是觉得有时采取合作学习的方法会有利于学生的参与,在借助用几何图形面积解释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中采取的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就是个亮点。新《课程标准》中对于数学思考的要求: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进一步学习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述。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片段设计时要注意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片段设计时要注意的问题
无论哪个年级的教学片断设计,都应该注意:
一、首先读懂它,知道它要“说什么”也就是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
二、考虑怎么处理这个重难点,你的亮点在哪里?怎么让人一听就明白。第三就是细节问题:你的片断教学是否精彩,还取决于你的过渡语言。如果这几个方便都注意,你一定能设计好。祝你成功。
第四篇:在教学设计时我们需要在教材语言点的基础上
在教学设计时我们需要在教材语言点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再构,使其为我们所设计的语境服务。
[案例]Book 5 Unit 6 部分的Let’s talk 原文如下:
Zhang: There’s a nature park in the city.John: Is there a river in the park? Zhang: Yes, there is.John: Is there a farm? Zhang: No, there isn’t.本节课的重点句型是Is there a …?这是个很抽象的语法知识, 教师讲解, 学生难以接受。而且课里有两句示范句型,何为“There is…?, 为何 “there …?”学生根本不知所云。
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一位教师结合语文课外阅读中关于寻宝的故事,巧妙地设计了一个“Where is the treasure box”的趣味故事,创设了运用这一句型的情境。故事如下:
1.There is a king in the city.He likes treasure very much.Zhang Peng helps him find the treasure.2.Go to the path.Is there a treasure box on the path 1? No, there isn’t.Is there a treasure box on the path 2? No, there isn’t.Is there a treasure box on the path 3? No, there isn’t.第一次来到三岔路口,每一条路都让学生听问句再回答。Is there a treasure box on the path 1? 学生自由回答:No, there isn’t.或 Yes, there is.再出现路上有狼,考虑,那里只有一条路能通过,但是没有宝箱。这样的操练培养了学生听的能力。3.Walk to the river
Is there a treasure box near the river? No, there isn’t.第二次来到河边,再一次让学生听,听了后让学生自己说说这句话,Is there a treasure box near the river? No, there isn’t.这时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
4.Cross the river and go to the mountain
Is there a treasure box on the mountain? No, there isn’t.第三次来到山里,出现了句子Is there a treasure box on the mountain?再次强化了Is there…句型, 此时学生对这一句型已能基本理解和认读.5.Climb the mountain and go to the forest.Is there a treasure box in the forest? Yes, there are.6.He is happy to open the box.What’s in the box?
Is there a gold in the treasure box? No, there isn’t.There is a letter.后面几次的设计都是对学生认读的强化和提高。
一个故事出现了多次的Is there 句型,且每一个句型都让学生猜答案,非常充分地提供给学生操练的情景。通过这样一节课,学生的收获应该是大量,包括treasure box这一难点词汇,学生都掌握得滚瓜烂熟。教师对这一难点的句型的讲解也可免去,而且学生对这一句型的掌握大大超出了教学任务。小学英语的教学正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如此充分的理解和拓展。这样的拓展,既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又让学生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真是巧妙的设计。
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是词汇、句型还是语法教学,要有“语篇意识”。这个“语篇意识”,学习材料一定要整体输入、而输出也应该趋向于整体的语篇形式,比如诗歌、对话、小短文、故事等等。这样,在我们小学阶段,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才能在最大意义上得到诠释和实践,我们的学生才能在充分的语境下进行语用,达成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时英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设 计 者: 时 英 单 位:铜鼓第二小学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91~92页。
教案背景: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钟面,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教学奠定下基础。本节课中,学生对时针、分针的整体认识有些不习惯。所以教学难点应放在通过观察时针和分针来判断所表示的时刻。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导入到实践活动整个环节都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而且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动手、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跳跃,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达到教学的目的。教材分析:
本节课围绕“小明的一天”展开教学,“小明的一天”主要是学生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情境题材,这一内容在设计上有3个特点:第一,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第二,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使 学生学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发展学生的数感;第三,适时地渗透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如按时起床、早睡早起等。本内容的选取既关注了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又让学生体会到时间对于他们的重要性,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及动手操作,学生能够认识钟表的结构,正确读出整时,会用两种方法记录整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及交流等活动,学生具备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说出并学会表示整时,会用两种表达方式写出整时。并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做到学以致用。
2、培养学生从小就能知道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习惯。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实物电子钟、闹钟、自制教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钟表。
师:老师有两位好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生:想)瞧,他们来了。(课件出示: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昨天,小头爸爸和大头儿子产生了一点矛盾,事情是这样的:昨天早上,大头儿子给小头爸爸打了一个电话,他对爸爸说:“爸爸,今天10点钟带我去看一场电影好吗?”爸爸说:“好啊,你10点钟到电影院门口等我,我一定准时到。”于是快10点钟时,大头儿子就来到了电影院门口,可左等右等,电影开始了,小头爸爸却一直不见踪影,大头儿子只好伤心地回家了,你们想 知道小头爸爸为什么没有去吗?(生:想)想知道答案,就和老师一起来学习“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认识钟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钟表,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钟表。(课件出示钟表)学生观察,教师介绍:在这些钟表当中,有的是带有指针的,有的是显示数字的电子表,还有的是既带有指针也能显示数字的钟表,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钟表,它的作用就是可以告诉我们时间,所以我们要学会认钟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怎样认钟表上的时间。
课件出示:小朋友7时起床的图片。学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板书:(12)个数字(12)个大格 时针:又粗又短 分针:又细又长
出示可转动的钟,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是怎样转动的?走的速度一样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
过渡语:知道了钟面的组成,我们可以根据它们来认识不同的时间了。
三、教学整时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朋友,他的名字叫小明,小明是一个一年级的学生,他也是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孩子,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合理安排一天的时间的。
1、教学7时。
出示小明起床图片,提问:这是什么时间?小明在干什么? 教师指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教学8时、10时、12时、6时、10时。
依次出示图片小明8时读书,10时做操,12时吃中饭,6时看电视,10时睡觉。
观察:6个钟面的分针有什么特点?
小结:我们把这些分针指着12的时间,叫做整时。(板书:整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几就几时。练习:教师画3时、9时,学生说时间。
四、教学电子表示法
师:不同的钟表,表示时间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比如电子表,整时在电子表上是怎样表示的呢?举例7时(7:00)
学生练习用电子表示法表示8时、10时、12时、6时、10时。
五、初步了解时针一天转两圈
观察6个钟面,为什么有两个10时而小明做的事情却不一样呢?
(区别:上午10时 晚上10时)
这也是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产生矛盾的原因,原来大头儿子给小头爸爸打电话时,没说清楚是上午10时还是晚上10时,爸爸还以为是晚上10时,所以上午10时自然就没去啦。【前后呼应,体现课堂的连贯性。】
六、课间休息,听音乐。
帮助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解决了矛盾,我们就一起来听一段音乐吧!《时间像小马车》。
七、闯关练习。
第一关:拨钟练习
⑴老师报,学生拨钟,看谁又对又快?
⑵拨一个自己心中的时间,说说这个时间你在干什么? ⑶合作学习:你说我拨二人合作。
第二关:看钟写时间
⑴汉字表示: ⑵数字表示: 第三关:投篮游戏:
请四位同学,每人头上戴着标有1、2、3、4的头饰,胸前分别贴上时间当作4个篮球架,老师每次出示几个时间,让学生当球投入相应篮中。
【练习紧扣本课所讲的内容又有所变化,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在愉悦中获取知识,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八、参观钟表王国(课件出示图片)
九、课堂总结
说说你在这节课的活动中,学到了什么?你会如何利用它?【让学生学会总结课堂知识,并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短短的一节课你就学到了这么多知识,看来只要你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你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十、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所以,我一直在思索,怎样从一上课就能立即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于是,我利用课件,创造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故事情节,学生非常感兴趣。课的开始营造了一种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指一指学具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并说一说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认一认整时,拨一拨整时,写一写整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 5 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巩固练习设计有层次、新颖。首先是基础练习,进一步巩固全班学生对整时的认识,其次出示书上情景图,请小朋友说一说小明愉快的一天,他什么时刻在做什么?随后教师说一个时刻让小朋友用动作表演此时自己在干什么?让小朋友对自己一天的活动有个大致的了解,最后再让他们自己设计一天的活动和时间安排,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平常操作实践的活动较少,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个别学生无所适从。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有待加强。
2、板书和语言都有待进一步规范,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够及时。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自己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真正做到有效课堂,这样才会使学生爱数学、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