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若干问题分析
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若干问题分析
张省东(Q877570503)
广州大学
摘要:目前各类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普遍推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模式,以适应IT行业对人才提出的层次多、分工细、素质高的要求。但是毕竟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新生事物,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凡事物都有两面性,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在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笔者就自身的教学经验对这些问题做出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学校计算机专业项目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引言
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只有从理论到实践,实践再到理论,不断循序渐进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学习,才能扎实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专业学习也是如此。传统计算机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泾渭分明的教学模式,实在无助于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淡化它们的界限,采用两者紧密融合的、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和效果大有裨益。
但是,要将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顺利地推广,形成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的良性循环,要克服以下实际问题,下文做一一列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的内容难以取舍
计算机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围绕着项目教学来进行,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一个个项目来达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教学目的。但是单单通过项目把所有的知识点囊括在实际操作中有相当大难度,体现在项目操作涉及的知识点有限,这容易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牢固。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能熟练做出一些项目作品,但是为什么要以这种形式进行项目开发不知所以,这样会严重限制学生在计算机行业的上升空间。
反之,如果过度的强调知识基础性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教学中讲授理论知识求多求全,又会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低下,只会“纸上谈兵”。这样一来,理论与实践就形成了一对矛盾:理论内容过多,实践内容过少,就会导致动手能力有欠缺;理论内容少,实践内容多,又会导致理论边缘化,破坏学生的可塑性,影响学生的将来的发展。
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点在于制定完善的、符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1
教学计划、培养目标,构建以专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根据职业能力要求,将项目实践内容融入各门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以达到认知与实践行为的一致。另外,在制定这些纲领性的教学文件的时候,必须要以职业标准要求为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这样才能根据课程内容需要,决定学生实践操作的项目。
2.一体化教学模式所使用的教材和课件资源比较缺乏
教材是教师讲课、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和信息来源,没有好的一体化教材就很难取得良好的一体化教学效果。编写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校本教材和配套课件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目前市面上比较难找到符合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教材,这些教材要么是偏重理论,纯粹介绍知识的学术型书籍;要么是变相的“操作说明书”,只 是简单地将操作步骤一一列举,缺乏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各校可以依据自身情况,根据调整后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以现有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为基础进行必要的取舍与整合,编写校本教材。编写时应注意以下要点:第一、要严格按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模块化的教学进程的要求编排课程内容,以任务为驱动;第二、教材应围绕技能训练,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技巧的培训;第三、教材涉及的理论知识应服从实践教学的需要,要求理论浅显易懂,简洁明了,使教材成为实践性、实用性教材。
教学课件在一体化教学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制作课件时应注意两点:首先,应紧扣一体化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中的难点、重点,通过动态演示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突出课件的实用性和启发性;其次,要根据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课件制作要体现出与学生的互动性,可以考虑使用Flash、Authorwear等多媒体编辑软件进行课件制作。
3.能适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师资较缺乏
与传统的理论实操分离式教学模式相比,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具备很强的项目实践能力。目前很多职业院校面临的师资情况是:一方面计算机教师普遍缺乏IT行业从业背景;就算有一定行业开发经验的计算机专业教师由于在教育战线上奋战数年后,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飞快,不可避免地与当前业界主流的计算机技术有一定的脱节;另一方面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往往缺乏授课经验,学生可能难以接受其讲授的新知识,这使外聘的授课人员处于“肚子有货倒不出的”尴尬境地。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师资的影响,就很容易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市场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校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定期派遣教师去企业顶岗实习;或
者邀请行业专家来校进行师资培训,使专业教师能较容易地接触行业的新动向,更新专业教师的知识体系,以此保障能顺利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师资力量。
4.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的评估问题
与传统教学模式下考核采用笔试单一形式不同,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考核方式比较灵活多样,既有理论考试也可以有实操上机考试,或者可以采用课程设计的形式考核。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很多实操考试或者上交的课程设计项目,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除开部分学生不自觉互相抄袭项目作业的情况外,也侧面反映出学生作品缺乏创新精神。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导致项目考核的课题选择面窄。这种情况给准确的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困难。
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可以根据模块或单元划分,分段进行应知、应会专项内容的考核;实行过程控制,将平时成绩、期末笔试成绩及综合项目设计成绩按一定比例组成综合成绩来进行考核评价。这样既可以检验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 又可以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这样一来,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程参与和辅导学生的项目开发过程,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过程考核模式,才能比较准确的评估学生的真实知识技能水平。
5.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角色转化环节存在障碍
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角色是经常变化的。当学生从教师处学习新技能时,他们是知识的接收者;当学生自主学习技能时,他们是知识的探索者;当学生尝试运用已学技能时,他们是知识的应用者;甚至在分组的项目教学环境下,学生还要模拟实际工作情景来扮演项目经理和下属的角色。受传统单向填鸭式教学的负面影响,学生普遍比较适应被动知识接受者的角色,对应其他角色的适应程度普遍较低,导致在教学过程中角色转换存在障碍。
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当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的资源,创设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让学生有多种的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来应用所学习的知识;教师应当发挥好协助作用,让学生根据自身行为的信息来实现自我反馈,并且能够协商解决各个难关,从而达到全体学生共同完成项目的目标。因此教师应当做好对各项目的评估总结,评估中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要指出问题的所在及解决的方向,使学生做出正确的反馈;其次要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习别人的长处来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设计,使学生的各种角色适应能力在评估中得到提高。
6.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较高
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生扮演的多重角色的特性决定了学生需要具备多种核心能力,如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受学生入学前的教育生活经历所限,很多能力学生都不具备或者较为缺乏,对这部分学生而言,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学习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所以,在一体化教学实际操作过程中,除了要注意学生知识技能培养外,还要关注学生个人核心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地丰富学生学习的平台和途径,在专业教师指导下,组织学习兴趣小组或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进行中小型课题或专题项目的研究或实践学习,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提高技术综合运用能力。
还可以尝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创造有别与课堂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信心,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某校每年一度的科技艺术节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尝试,以课外科技创作大赛等形式,为学生的开拓、创新增添动力;举行IT专门的技术和名人讲座,向学生灌输崇尚科学、追求新知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勇气与魄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三、结语
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应该看到,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符合当前我国计算机人才培养需求的主流模式,虽然在实践过程中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相信经过广大计算机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摸索和总结,计算机一体化教学模式会得到更长远的发展,为我国的信息产业化培养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世满,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中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 2008年第8期
[2]吴映辉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革新—关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交通职业育,2006,(6).[3] 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研究(PBL)[J] 长春:外国教育研究,200229(11).[4]马必学,刘晓欢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5,(7).[5]王国华、刘合群主编.《职业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
第二篇: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成果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职业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借鉴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进行改革,引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建立以专业培养目标为职业定位,参照对应的职业分类与职业标准进行职业分析,结合专业岗位群的特点,以职业活动为中心,以职业技能为主,以职业的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和组织教学。
一、指导思想
1、以能力为本位,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以科学的劳动观与技术观为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技术发展、劳动生产组织变革和劳动活动的关系,充分认识职业和技术实践活动对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成为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2、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
将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全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关注企业需求变化,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规模,以就业为导向开发、设计实施性教育方案。
3、适应企业技术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弊端。结合专业要求,在扎实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及时了解、掌握本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及相关技能,实现专业教学内容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4、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根据区域经济技术的发展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和兴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学习资源,力求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采用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企业和学生的不同需要。
二、培养目标
计算机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适应专业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探索符合课程改革精神的教学策略和模式,改变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建立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具体内容 1.学习多种教学模式,博采众长,提高教学能力 教学模式的种类(1)发现模式
按照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的教学理论,为了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造性,不少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经常在一些思维价值较高的课例上,运用发现模式进行教学,基本程序是:
创设情境——分析研究——猜测归纳——验证反思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及研究问题的方法,但是相对来说教学进度较慢,基础较差的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这种教学模式整体或部分地在教学中运用,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
(2)自学模式:
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各地创造了多种自学模式,它的基本程序是:
布置提纲——自学教材——讨论交流——练习巩固——自评反馈
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对语言的阅读、理解、交流、运用能力。对于阅读性比较强的教学内容,采用自学模式十分有利。
(3)掌握模式:
按照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的教学理论,注重反馈和评价作用.当前,不少地区使用的目标教学模式属于此类,基本程序是:
目标定向——实施教学——形成性检测——反馈矫正——平等性检测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了目标和评价,注重把教学过程分解,有利于加强基础,防止分化,在师生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适应性更强。
2、综合、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模式,立足整体,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对于教学模式来说也是这样,教学作为一门科学,应当有规律,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过程。
从教学改革的角度看,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本身就是创新和发展,我们要在原来熟悉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吸收其它教学模式的优势,开拓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按照职业工作过程来确定学习领域,设置学习情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学生通过手、脑并用进行探究式、发现式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形成学生关键能力的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建立课程模块化、项目化是课程体系,学生通过模块课程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这是他们形成相关技术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相对完整的工作项目,通过这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最终促成由动作技能、实践性思考、态度、价值观等多种要素构成的技术实践能力的形成。
1.设计好项目教学
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或具体项目的过程来学习相关知识,学与做融为一体。
2.利用好案例教学 要求各专业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案例等做好课前准备;教师设计好案例的呈现方法,强调呈现案例时的注意问题而呈现案例;师生共同讨论案例;指导学生写好案例报告;教师设计评价表册与测试题目等5个步骤进行分析论证,运用典型案例教学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案例教学法在全校各专业得到广泛使用。
3.扎实开展场景教学
有计划的组织旅游与酒店服务专业学生赴景区、酒店的工作场景进行专业技能指导,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岗位实际运用能力。供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场景教学,使教学内容具体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运用好模拟教学
利用仿真软件能为工科类专业课程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实训学习环境,采用模拟教学,让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再到计算机上进行仿真学习实训,进行多次训练设计过关后,才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模拟教学,让学生充分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对专业技术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激发敬业精神。
5.实施岗位教学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岗位教学,按照企业工位定岗定员,让学生提前了解岗位、适应岗位、选择岗位,从而为提高“一专多能”的学习兴趣,抓住就业机会。
四、阶段性成果
(一)形成针对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计划
(二)以项目化、模块化为结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三)开发了针对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材和讲义。
(四)根据教材编写课件,制作教学录像,整理实验手册
(五)组织学生用业余时间实训参与机房管理和维护。
(六)联合大同鼓楼电器城、大同爱尔传媒广告公司等一批优秀的公司,为学生岗位化的实践基地。
第三篇:中职电工电子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中职电工电子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工业4.0的到来,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人才层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工电子类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早已迭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也走进了电工电子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有其独有的优势,对于电工电子专业教学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电工电子;一体化教学;教师培养;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4-000442-01
电工电子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其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随着工业4.0的到来,电工电子类人才的缺口随着企业对高层次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而增大。但肩负培养优秀电工电子人才的中职院校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模式上已脱离实际情况。大多数中职院校的教学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仍然固守传统模式,即理论教师只注重理论教学,且理论知识较为落后,而实训教师则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很多时候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交流沟通的脱节,也造成了很多知识点衔接不起来。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讲授的大部分理论比较抽象,学生课堂听课效果并不理想,单纯枯燥的理论内容学习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和教学模式的推广已迫在眉睫。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
1.内涵
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它巧妙地连接了理论和实践之间原本的鸿沟,通过重新整合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既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做到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教学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它是以交替进行的方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2.教学计划
要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推广就必须要打破原有的教学计划,重新制定符合一体化的教学计划。旧有的教学计划达不到一体化的要求,而新的计划又不能纸上谈兵,制定得不切实际。所以在整个教学计划制定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参考已成功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院校的教学方案,参考部分专家的意见建议;其次,充分听取广大一线教师的意见建议,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再次,整个教学计划在制定过程中,必须按照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分任务,分项目,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原则来制定。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不足之处,不断完善,最终形成符合本校情况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计划。
3.教材和场地
理实一体化的教材不同于传统的理论教材,传统的教材大多通过学校直接订购使用,而一体化教材多需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所以大多数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多为自行编制。在编制一体化教材过程中,学校应与企业深度合作,结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建立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内容,设计好每一个教学单元。要突出以学生为主导,注重实际能力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应于一体化教学的开展,教学实训场地也必须充分迎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一体化教学教室也区别于传统教室,不再细分理论教学区和实践教学区,而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即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功能。在场地建设的过程中结合本校自身特点,同时结合现代化多媒体教育教学手段,再配备相应实训设备。
二、教师培养
电工电子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开展,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双师型”教师。普通教学模式只要求教师具备理论知识教学能力或实训教学能力,而一体化教学则要求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能力。一体化教学开展者就是具备“双师型”教学能力的老师,中职院校应该组织教师进行“双师型”培训,还应积极鼓励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和锻炼,了解企业先进的电工电子技术,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并鼓励教师取得多工种职业资格证书。此外,引进部分专业人才来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双师型”人才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助于一体化教学的推广。
三、一体化教学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管理
电工电子一体化教学的开展,离不开配套的严格的教学管理。一体化教学应该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布置任务,并且严格按照任务项目来开展教学内容。教师在一体化教学开展过程中,也应该按照计划制定、项目实施、检查验收等步骤从细节严格要求学生,规范学生的操作。学校要定期检查教师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并结合学生评价来不断督促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根据情况可适当做出调整,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管理目的。
2.教学设备的引进
电工电子这门学科具有技术性强、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因此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在先进的设备上来完成任务项目的学习。学校应及时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让学生学习到的操作技能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相接轨,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新的教学设备,开发和使用符合教学需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多应用仿真软件把讲、演、练,更生动、更直观地结合起来。这样理论和实训的结合更加贴近学生的接收范围,最大程度上能帮助学生消化所学知识内容,让学生真正学到相关知识和掌握相关技能。
3.校企合作模式推广
学校应积极推广“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一方面能引进企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有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一体化教学的开展,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实现最快速零误差的接轨,从而达到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目的。引进校企合作模式同时能让学校和教师掌握最新的业界发展动态,然后结合学校教学实训情况,针对一体化教学能及时做出调整。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工电子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学”的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做”相结合。教学内容贴近企业生产实际,让学生接触最新企业技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又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促进学生就业,还能为学校打造一批专业水平高、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双师型”教师。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一体化教学改革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将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中职院校电工电子专业的发展也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四篇:《大学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学模式分析
《大学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互联网技术对生活、工作的渗透,给《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教育教学模式的施行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也增强了这种模式的重要性和开展的紧迫性。为此,文章具体探讨了MOOC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方法。
关键词:创新;计算机基础;MOOC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3-0159-02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高等教育格局的今天,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计算机课程以计算机本身作为学习对象,而MOOC的基础也是一台可以上网的计算机,两者的结合将会产生独特的优势,而MOOC开放共享的教学模式也将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MOOC的发展将为计算机课程教学提出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而《大学计算机基础》的MOOC教学将势在必行,研究它的混合式教育,对于其他课程的MOOC深入有扩展和借鉴作用。
关于MOOC
2012年才兴起的MOOCs,虽然仅有短短一年多的发展时间,却已经席卷全球数十个国家。“慕课”运动的“三驾马车”――Udacity(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出的在线课程平台)、Coursera(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出的在线课程平台)和edX引领的“慕课”教学发展迅速:Coursera平台已有80多个教育机构提供了400多门课程,有400万名注册用户;Udacity和edX分别有28门和62门课程,有75万和80万名注册用户[1]。
“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非常迅猛,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正日益显现。”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论坛上表示,“这值得我们在战略层面上进行深入思考。”
基于MOOC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育优劣分析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作为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在学生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并学会用新技术解决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解决课程中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学内容宽泛而课时有限的矛盾,开展基于MOOC的课程改革,采用混合模式教学使传统教学和网络学习有机结合,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明显的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2.1 基于MOOC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育改革的优势
2.1.1 改变了教学及学习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针对与传统教学相比,MOOC教学方式大大地缩短了时间和空间距离,使得教师不用重复教授教学内容;使得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想学就学。随着互联网络和移动终端的发展,使得线上教育转为无线教育成为可能。
2.1.2 让学生成为正真主体,更容易满足个性化的教学
学习的主体毫无疑问是学生,但是传统的教学,往往背道而驰,形成教师教为主体。导致学生无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最终恶性循环使得学生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而基于MOOC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育的实现,使得学生掌握了真正的学习主动权。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由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做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
2.1.3 增加教学的互动性
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
在课堂上,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教练,这让教师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到学习小组中,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当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教师会注意到部分学生为相同的问题所困扰,教师为了帮助这部分学生,就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辅导小组,教师往往会为这类有相同疑问的学生举行小型讲座。小型讲座的美妙之处是当学生遇到难题准备请教时,教师能及时地给予指导。
当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教师也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室内巡视过程中注意到学生发展起了他们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学生们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依靠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传播者。
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开始认识到,教师在这里,是在引导他们的学习,而不只是发布指令的教师。教师的目标是使他们成为最好的学习者,并真正理解课程的内容。当教师在学生身边和他们一起克服他们所遇各种学习中的困难时,他们会以他们最好行动来回应。
2.1.4 “自主、协作、探究”的教育理念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需要在课程设计中契合“自主、协作、探究”的教育理念,将传统面授教学与在线学习两种方式结合来体现完整的学习过程。该模式依靠在线自主学习中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的讲授为辅,锻炼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效果。
2.2 基于MOOC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育改革的不足
2.2.1 学习者的自学能力及自控力
对于学习者的自学能力及自控力,作为MOOC教学来讲,很难监控和监管,有些学习者自学能力强,学习进度快,且掌握的快;而有些学习者,由于从小接触的是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离开学校和同学,没了学习的动力和氛围,很难融入学习,加之自学能力的又弱,往往一开始兴致很高,最终半途而废。这最终导致学员流失严重,而教学效果也往往很难到达教学目的。2011年秋斯坦福大学SebastianThrun教授开设的“人工智能”MOOC课程约有10万人报名学习,但最终完成的只有2.3万人[2],开展基于MOOC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育仅能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通过混合的教学,既让学习者集中学习讨论,又能让学习者独自通过网络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而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干扰,也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的另一个诱因。尤其对于三本和大专院校的学生来讲,更是如此。上网就想到娱乐(例:电影、游戏等)。而想让他完成网络上的课程,学习者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自控力的把持就显得尤为关键。
2.2.2 单一的课程内容很难满足学习者的需要
作为正在发展的新兴网络课程模式,MOOC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学习者的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单一的课程内容很难同时满足数以万计的学生需求,必然会导致某些学习者感到内容艰涩难懂,而某些学习者又觉得内容不够深入,教师也难以根据全世界大量甚至矛盾的反馈实时调整教学内容[3]。
基于MOOC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育改革建议
3.1 双课堂教授方法方式的转换
在课堂上讲授采用启发式和探索式,有些内容不一定在课堂上都讲,可以先不讲,要求学生课前查好资料,做好预习准备,课堂时间用于讨论。这样做,教师的工作量基本不会增加,只是需要不同的思路组织课堂活动。学生的课程成绩要强调讨论中的表现,不只依赖于平时作业和期末考卷的成绩[4]。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的学生自学能力,为网络课堂转换奠定了基础。
3.2 根据前沿动态技术发展更新课堂内容。
在大数据时代,微博、微信、物联网、云计算、3D打印和可穿戴技术等新型热门词语的兴起,现代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思维产生了重大变革,因此课程内容亟需跟进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增加大数据和数据思维能力的培养[4]。
3.3 结合MOOC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师资队伍
MOOC教学有它自身的特点,对教师的要求提升了不是一点半点。它要求老师是一个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要求不仅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而且能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指引学习者到达学习目的的主导者,而非按自己的传统教育方式教学。要求教师有“学到老,活到老”的教育理念,具备一定的更新知识的能力和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按学习者所需,教授一些知识技能。真正做到对课堂的了如指掌和自由灵活的教育教学。
作为一个新的教育教学方式的出现,即有优势也有不足,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本身就是计算机课程来讲,优势远远大于劣势。MOOC平台的蓬勃发展促进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变革,它必将会对我国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阐述了M00C的优势和不足,分析了MOOC对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影响,并提出了基于MOOC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育改革建议。
参考文献:
[1] http://mooc.guokr/.[2] Norvig P.高度个性化的在线教育[J].环球科学,2013(9):29-31.[3] 池雅庆,宋睿强,李振涛.探索MOOC对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影响[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36(A1).[4] 陆焱.新形势下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4(14).
第五篇:2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分析报告
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分析报告
前 言
一体化教学已成为当今中高级职业学校教学模式发展的新趋势。为了配合我校教务教改工作的深入落实,本文就一体化教学的定义以及我校数控专业开展一体化教学应做的工作、具体实施的方案、以及开展一体化教学应避免的几个误区进行分析。
目前,我校数控专业实习设备总投入达到数百万元,形成了以中高端设备为后盾,前沿技术为主导内容的多领域、多模块教学模式。数控专业师资也随之扩大。在拥有良好的教学软硬件资源的前提条件下,如何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满足企业需求,是我们学校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如何让数控专业实训与其专业理论课程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应该是当前课程体系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为此,我们主要应在数控专业关于学校教务教改上的“一体化教学”思想进行积极的探索。一、一体化教学的定义
要讲一体化,首先要定义什么是一体化。一体化教学有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
狭义的一体化教学就是理论、实习教学按照课程的实际需要融合起来的整体。针对一门专业有一体化教学,对一节课而言也有一体化教学,重点实行项目教学法。具体指的是理论与实习相结合。我校的办学特色是通过强调以实习为主的原则体现的,但我校普遍存在理论与实习脱节的情况。只有将理论与实习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达到学校教学改革新战略的要求,培养出高质量的学员。这样既符合学校模块化教学的改革方针,同时也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
广义上的一体化教学,指的是学生管理与专业学习有机的结合为一体。它将本专业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课所涉及到的所有资源融合到每个课题,每个项目与学生日常管理中。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日常生活中也能得到相关的辅导,始终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感受到学校、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同时提高我校学生管理水平。
二、我校数控专业课程一体化应做的工作
(一)在学校数控专业场地、设备、师资等基本条件具备一体化的前提下,怎样有效的开展专业课程一体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具体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逐步开展工作:
1、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明确一体化教学课程
我们学校理论课的教学计划和实习课的教学大纲是具体指导我们开设课程、开设课时、教学内容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实行一体化,必须从源头有一个根本性指导思想。为确保相关文件的科学性,我们必须本着国家“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目标,认真调研市场对毕业生的专业需求,及时走访毕业生的就业反馈,结合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和我校具体的实习条件,由数控技术系牵头,学科带头人负责,教务处与学校给予政策支持,联合数控各个模块专业教师,讨论并制定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新计划中的核心专业课程模块应当全部实行一体化教学,明确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中哪些课程可以合并成为一体化课程,如《车工工艺学》和普车实习,《铣工工艺学》和铣床实习,《数控加工工艺学》和数控车、铣加工以及数控仿真实习。同时,还必须明确每门课程讲叙哪些基本内容,体现出学历教育版块大专班和中专班内容区别在哪里,技能培训版块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内容区别在哪里。
2、专业教师负责编写一体化课程的教材
虽然市面上数控专业教材颇多,含金量也较高,但是它不一定是适合我们学校实情的教材。反而我们自己的专业教师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编写一套适合于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新教材。这套教材要求专业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将重点放在与实践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上,充分体现一体化教学的思想。有了自编教材,理论与实习之间的授课不再会出现重复或是出现理论与实习脱节的尴尬局面,同时教师之间也能借助教材互相学习。学生则能够做到将理论知识贯穿到实习当中,而对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则通过理论分析来解决,达到相互渗透和补充的目的。
3、课程习题及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试题库的建立
目前在我部的理论教学上,始终没有重视平时测验的开展和期末试卷出题的质量。这样无益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教学效果的反馈。教师在讲完理论课后,可以利用晚自习或者其它时间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测验,以此使学生加深和巩固知识的吸收;期中和期末考试则以题库标准来制作试卷。例如将《车工工艺学》考试和普车实习考试合并成一科,我们可以设置含有理论与实习两部分内容的期末试卷,试卷格式和考试内容应符合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的标准和要求。而平时则根据教材的章节同样设置相应的测验作为平时成绩。
(二)对于广义的一体化教学来讲,核心是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我们可以通过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的相互配合将教学工作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目前我校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差,管理上难度较大,时常出现管理混乱的局面,影响到教学工作的开展甚至是学校的声誉。为了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落实全校工作会议中关于学生德育建设的精神,加强学生管理和学生德育是非 常必要同时也是迫在眉睫的。而开展一体化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教学有效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反过来使学生管理真正能为教学服务。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目前,我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的脱节现象主要体现为以下内容:
我校教学处、专业课教学、学生日常管理、党团活动、班主任工作各自为政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脱节使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日常管理的专业指导性、各种教育活动的计划性以及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限制。究其原因,既有观念问题,如对教育与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应有的认识;也有体制问题,如相关管理制度内容陈旧,跟不上新形势、新问题,相关部门未能有效起到监管、督促的职能,不便于部门之间的深层次合作。而怎样有效的开展学生管理与教学一体化,同样应根据以下内容开展工作:
1、加强班主任与专业教师的合作,改变思想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来讲,目前课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由于各种原因,学校上的一些要求和政策往往没有很好的传达给各个教师和班主任,学生违反纪律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学生管理与教学脱节。我校班主任与专业教师的办公地点不同,使相互之间的沟通上容易出现障碍。为了更好的实现一体化教学,班主任应当积极参与到教学工作中来,同时专业教师也应当积极参与到学生管理上来。我们可以在一个班级上设置正副两名班主任,正班主任主要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副班主任主要负责技术知识辅导答疑。按照模块教学的时间交叉监管,有效配置,积极管理。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专业教师必须做到课后进入学生寝室对学生进行辅导、谈心,晚自习必须到岗,从学业和生活两方面入手,重点强调学业;班主任必须做到学生实习时到岗,配合专业教学,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但重点强调日常管理。为什么要让课任教师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呢?事实证明,课任教师的优势在于他们的权威性。在学生的意识中,课任教师的一句话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都是专家。学生更易于接受课任教师的意见和要求。而这种意识形态往往能够深入到课堂之外。但课任教师缺乏学生管理经验,不能有效的将这种优势运用到学生日常管理中去。而目前班主任对于学生管理则非常在行,他们了解班级的情况,学生的性格、作风,采取不同方式对待不同的学生。如果将这两者整合在一起,则效果必定是非常明显的能保证一体化教学顺利实施。所以,只有在正副班主任之间紧密合作的前提下,才能保证一体化教学顺利实施。
2、整合教育与管理机构,推动学生教育与管理部门的深层合作。我们一直会犯这样的毛病: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知识掌握不透彻总是归结于上课不认真、开小差,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是许多学生入校前学习成绩较差,基本上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在知识的汲取上缺乏自律性。学校是教育机构,而我们的责任恰恰就是改造学生,纠正缺点。如果一味的把责任抛给学生,就脱离了教育的根本意义。由此可见,要想改变学生,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光凭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需要更多的教育引导与组织管理。而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全员参与、多部门合作。我校传统的部门合作形式常常是由多个主管部门共同牵头,共同进行管理,结果形成了看上去谁都参与了管理,而事实恰恰是谁都没管理的尴尬局面。属于松散型的合作。此外,由于分工上没有真正的明确和细化责任,导致应付检查、不注重任务的目的性而只求在期限内完成工作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因素都极大的限制了一体化教学与学校教务教改工作的开展的实效。因此,目前要解决这些困难尤其是充满复杂性与创造性的学生管理,具体应当由某一个部门负责决策,其它部门积极配合,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便于合作,使落实学生教育与管理 结合的工作可以不受干扰的统一实施。与此同时,学校也应当给予领头部门一定的政策、权利空间,使其在实施工作时更加灵活、更加高效。
三、我校开展数控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应避免进入的几个误区
1、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技能训练课题脱节
一体化教学并不是单纯的把理论知识的讲授放在实习时间内进行,这样会相对占用实习操作练习的时间,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我校按照学校的要求,设置有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这样的配置能够充分保障各自的教学质量,但同时会出现两者脱节的可能。此时必须要求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有效沟通、积极配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但理论知识的讲解应当紧密围绕实习项目进行。
2、弱化理论知识讲授
若理论知识讲得不全、不深,或只对操作要领作简单说明,一味采用操作过程的示范模仿,便成了陈旧的师傅带徒弟模式,是和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背道而驰的。为此,我校应当积极的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吸取其它学校的先进经验,使理论知识的设置科学化、实用化、简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