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
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
李士凯
焊接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先进制造技术,目前既懂理论同时又具有较高操作水平的复合型焊接人才极为缺乏。汽车工程系焊接专业是学院2004年开辟的一个专业,目的是培养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焊接人才。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也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焊接专业从建立之初就致力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一体化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为本的特点,并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交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为中心转变。
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一体;要求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一体;教室一体化,即理论教室和实习车间构成一体。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减少教学重复,增强教学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进行焊接一体化教学的优势:
首先,一体化教学有利于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有机衔接,避免理论课与实习课脱节的现象。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是理论课教师和实习课教师对各章节重点、难点问题的把握往往不一致,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而实行一体化教学则完全可以在这些问题上保持一致性,使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另一方面往往出现理论课与实习课间隔时间过长或实习教学先于理论教学的情况,这都不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当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间隔时间过长时,在学生实习前还得再次讲解已学过的理论知识,造成课时的浪费。当实习教学先于理论教学时,因学生还没有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实习起来不仅很费劲,而且也很难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实行一体化教学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由于一体化教学是在一体化的教学实习场地以一体化的师资对学生进行一体化的教学安排,使每一课题都能讲授、示范、训练同步进行,突出了现场示范,增强了直观性,使学生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让他们对知识产生亲切感,对设备产生熟悉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另一方面,一体化教学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技能水平。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专业理论课,而且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指导生产实习,成为“双师型”教师。教师应明确专业课题的要求、重点、难点、工艺及实习设备情况,根据技能特点,编写课题教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实际情况,采用讲解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操作法等教学方法,并在巡回指导时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做到共性问题,集中讲解;个别问题,个别指导。由此可见,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高了,教师的压力、工作量大了,同时也锻炼、培养了教师,促使教师努力钻研业务,苦练操作技能,提高教学水平。
经过近几年的实训教学工作,结合当前焊接专业实际,就如何搞好焊接实训,提出以下几点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
1.融合焊接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为实现一体化教学,最大程度的进行仿真教学,理论教室和实训中心应构成一体。
2.完善教学培训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应将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课题,每个课题都具有具体理论和技能要求。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而是瞄准目标,围绕课题的一体化教学。另一方面应编写焊接一体化教材。按照教学大纲及技能鉴定标准,参照有关资料,对各门专业课进行有机整合,编写一体化教材。
3.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实施一体化教学首要条件是教师。学校应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培训机构进行专题培训,并进行校外实习考察,积极开展焊接技术经验交流活动,以提高教师水平。
4.增大培训力度,提高实训教学质量。为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必须要保证实训量。然而焊材消耗极大,应在保证实训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浪费,并在提高实习效率上下功夫。
5.进行焊接专业的文化建设。如举办微型焊接阅览室,使学生通过看杂志
了解焊接前沿动态,发展趋势;经常召开技能操作讨论会,使学生能进行经验交流;宣传焊接专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张贴壁画,宣传焊接劳动模范事迹,增强学生的荣誉感等。
6.与校外企业联系,多给学生提供校外实习的机会。通过校外实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积累工作经验,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进行焊接一体化教学要把握专业前沿动态,实现教学设备、教材的不断更新。作为一体化教师,应站在本专业的发展前沿,了解专业发展动向,掌握本专业的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并将其及时添加到教学中。
进行一体化教学还应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化教学途径。焊接专业实习耗材大,如果能探索出“产、学、研”一体化化教学途径,如与企业合作等,不仅能有效解决材料消耗问题,还能使教学与企业紧密结合,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第二篇: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探析
作者:张永生
来源:《职业·下旬》2011年第08期
焊接专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学生应具备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等特点。结合高职焊接专业特点,针对毕业生就业岗位群,笔者所在学校制定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案。
一、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焊接专业的特点,实践操作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但人才的培养过程不同于职业培训,而是突出岗位技能的培养过程,如何把必需的理论知识快速有效地融入实践中去,是教学改革中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教学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两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1.教学模式改革
(1)“现场”教学模式。“现场”教学,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打破了原来实验室和教室场地分开教学的模式,发挥焊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充分利用教学基地的仪器设备进行教学,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采用“项目”教学方法,减少单纯的验证性实验和纯理论知识的传授,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不但能学到必需的专业知识,还能深刻理解每个项目中对应产品的生产过程,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兴趣。
(2)“情景”教学模式。“情景”教学,即为实践演示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合作模式,大力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根据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原则,加强人才培养的产学研结合,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教学,聘请校外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和现场进行教学。通过理论知识与现场生产相结合,使学生达到技能和知识的应用。
2.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焊接专业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摆脱学科教育的束缚,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重组焊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律,结合高职焊接专业特点,进行教学内容和专业课程体系的全面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把必须讲授的理论知识完全融合到实训过程中去。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焊接专业培养直接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焊接工艺的制定、焊机的维护与维修和焊接质量的评定等技术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应该将专业教学内容分成四个模块来进行:
(1)《焊接方法与设备》和焊机维护实训相结合。指导教师结合生产实际,以“现场”教学模式,讲解焊机的各个组成部件和主要功能。学生熟悉各个部件后,按照原理图进行组装和调试,并对焊机的常见故障进行检测和维修,最后达到焊机质量所要求的检测标准。
(2)《焊接工艺学》与《焊接技能训练》相结合。学生在练习各种焊接方法的操作技能时,熟悉各种材料的焊接性能,并制定相应的焊接工艺,通过对焊接质量的分析检验焊接工艺的正确性,并提出解决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有机结合起来。(3)《焊接质量检测技术》与焊接质量无损检测实训相结合。学生在练习焊接技能操作的同时,很关心自己焊接技能的提高程度。对焊接质量的检测,是检验焊接水平的最好方法。(4)《焊接结构生产》与工厂实习相结合。学生在学习焊接结构件的装配、焊接制造及质量检验等工艺的同时,感受企业生产氛围,并尽可能地参与焊接结构产品制造厂家各车间的生产,同时,充分体验工厂中分工细致、合作紧密、抓安全、抢时间、争效益、保质量的生产氛围。
二、教学改革成果
焊接专业教学改革的实施,使专业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紧密接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更加合理可行。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可以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与实际产品的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专业内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向,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拓宽了专业口径,扩大了学生的就业面。
通过焊接专业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现场教学与情景教学模式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综合素质。“项目”教学方法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激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符合学院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特点。学院的教学改革必须从教学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两个方面入手。焊接专业教学改革的实施为学生打下了良好的可持续学习的基础,明显改善了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作者单位:承德技师学院)
第三篇:中职电工电子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中职电工电子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工业4.0的到来,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人才层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工电子类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早已迭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也走进了电工电子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有其独有的优势,对于电工电子专业教学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电工电子;一体化教学;教师培养;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4-000442-01
电工电子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其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随着工业4.0的到来,电工电子类人才的缺口随着企业对高层次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而增大。但肩负培养优秀电工电子人才的中职院校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模式上已脱离实际情况。大多数中职院校的教学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仍然固守传统模式,即理论教师只注重理论教学,且理论知识较为落后,而实训教师则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很多时候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交流沟通的脱节,也造成了很多知识点衔接不起来。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讲授的大部分理论比较抽象,学生课堂听课效果并不理想,单纯枯燥的理论内容学习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和教学模式的推广已迫在眉睫。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
1.内涵
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它巧妙地连接了理论和实践之间原本的鸿沟,通过重新整合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既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做到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教学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它是以交替进行的方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2.教学计划
要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推广就必须要打破原有的教学计划,重新制定符合一体化的教学计划。旧有的教学计划达不到一体化的要求,而新的计划又不能纸上谈兵,制定得不切实际。所以在整个教学计划制定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参考已成功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院校的教学方案,参考部分专家的意见建议;其次,充分听取广大一线教师的意见建议,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再次,整个教学计划在制定过程中,必须按照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分任务,分项目,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原则来制定。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不足之处,不断完善,最终形成符合本校情况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计划。
3.教材和场地
理实一体化的教材不同于传统的理论教材,传统的教材大多通过学校直接订购使用,而一体化教材多需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所以大多数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多为自行编制。在编制一体化教材过程中,学校应与企业深度合作,结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建立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内容,设计好每一个教学单元。要突出以学生为主导,注重实际能力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应于一体化教学的开展,教学实训场地也必须充分迎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一体化教学教室也区别于传统教室,不再细分理论教学区和实践教学区,而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即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功能。在场地建设的过程中结合本校自身特点,同时结合现代化多媒体教育教学手段,再配备相应实训设备。
二、教师培养
电工电子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开展,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双师型”教师。普通教学模式只要求教师具备理论知识教学能力或实训教学能力,而一体化教学则要求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能力。一体化教学开展者就是具备“双师型”教学能力的老师,中职院校应该组织教师进行“双师型”培训,还应积极鼓励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和锻炼,了解企业先进的电工电子技术,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并鼓励教师取得多工种职业资格证书。此外,引进部分专业人才来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双师型”人才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助于一体化教学的推广。
三、一体化教学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管理
电工电子一体化教学的开展,离不开配套的严格的教学管理。一体化教学应该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布置任务,并且严格按照任务项目来开展教学内容。教师在一体化教学开展过程中,也应该按照计划制定、项目实施、检查验收等步骤从细节严格要求学生,规范学生的操作。学校要定期检查教师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并结合学生评价来不断督促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根据情况可适当做出调整,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管理目的。
2.教学设备的引进
电工电子这门学科具有技术性强、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因此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在先进的设备上来完成任务项目的学习。学校应及时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让学生学习到的操作技能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相接轨,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新的教学设备,开发和使用符合教学需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多应用仿真软件把讲、演、练,更生动、更直观地结合起来。这样理论和实训的结合更加贴近学生的接收范围,最大程度上能帮助学生消化所学知识内容,让学生真正学到相关知识和掌握相关技能。
3.校企合作模式推广
学校应积极推广“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一方面能引进企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有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一体化教学的开展,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实现最快速零误差的接轨,从而达到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目的。引进校企合作模式同时能让学校和教师掌握最新的业界发展动态,然后结合学校教学实训情况,针对一体化教学能及时做出调整。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工电子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学”的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做”相结合。教学内容贴近企业生产实际,让学生接触最新企业技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又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促进学生就业,还能为学校打造一批专业水平高、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双师型”教师。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一体化教学改革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将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中职院校电工电子专业的发展也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四篇:汽修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
汽修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内容
(一)划分教学模块以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和职业鉴定规范为依据,在汽车专业大纲的指导下,将汽车专业课程划分为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车身、汽车新技术5个大模块,各大模块按系统机构的不同,分设子模块,每个子模块按专业技术的实用性再分设各个专业课题。如在发动机模块中,分设2个机构和5个系,即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起动系、点火系7个子模块,在曲柄连杆机构子模块中再分设3个课题,即缸盖与气阀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在底盘模块中,分设4个系,即传动系、行驶系、制动系、转向系。在传动系子模块中再分设4个课题,即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机构、驱动桥。教师的备课、教学均是围绕模块和课题来进行的。
(二)教室一体化即理论教室与实习车间一体化。在实习车间布置一个多媒体教室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和讲解零部件的构造、作用、原理及其在汽车上的位置,并利用汽车仿真教学软件演示汽车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及过程。
(三)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一体化。将《汽车构造》、《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汽车修理工艺》、《汽车拆装实习》、《汽车电气设备》、《汽车电气设备维护与故障排除》、《汽车电气设备修理工艺》、《汽车电气设备修理实习》等专业课合并为一门汽车维修专业课。每位任课教师在汽车专业大纲的指导下,以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和职业鉴定规范为依据,根据划分的模块自己编写配套教材和课件,实现教材一体化。(四)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一体化。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教师除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高级修理工以上的操作水平,才能在授课过程中进行规范、准确的操作演示。
(五)理实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与实习操作课一体化。按传统的教学过程,专业课程跨度较大且重复,教学效率低。而采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教学效率大幅度提高。如学习“变速器模块课题”时,在理论教室和实习车间构成一体的情况下,第一步进行理论讲解并用课件演示变速器的构造、作用以及工作原理,第二步进行变速器的拆装实习教学,第三步进行变速器的维护与故障诊断的讲解和演示,第四步进行变速器修理工艺的讲解和演示,第五步进行变速器的整体装合实验及总结等。这样的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根据模块内容多少设定教学课时,以学生够用、适用、会用为原则来安排教学内容。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认识,及时提出问题,对个别机件的认识达到深入透彻的程度,记忆也较为牢固。
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实践体会和成果
(一)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专业理论课和技能操作训练课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有较多机会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反复对照理解。在一段教学时间内,只把一个部件总成结构作为重点的认识对象。从构造、拆装、维护排故到修理工艺,缩小了注意目标,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在大脑中形成对该总成结构系统的完整认识。由于这种教学方法运用了感知记忆、理解记忆、运动记忆等有效记忆方法,使学生容易在大脑中较快地形成总体结构全方位的表象,技能形成较快。
(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整体上采用模块化的组织,有利于教学中不断融入有关汽车技术方面的新知识。而对于每一模块采用综合化的组织,即将每一机构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维护和检修、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综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掌握每一模块的知识和能力,保持某一方向知识的完整性。课程结束时,再安排汽车整体拆装、维修、调试和故障诊断的集中实训。此时,学生的技能会由量变引发质变,产生飞跃,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三)促进师生的有效沟通教师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程度,有利于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导,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使用案例教学法,根据不同的目的来选材设计不同的案例,用以反映各种情境的教学,可以与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心得,共同讨论和评判在完成教学课题时出现的问题。
三“、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相关配套工作和努力方向
(一)编写配套材料依据教学大纲及技能鉴定标准,按照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有效性原则,选用和编写“模块式一体化”教材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同时,专业基础课教材的选用和编写偏重联系本专业的案例教材,要求专业基础课教师尽可能把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联系到每一个实际案例中讲解。如在讲解“机械基础”中齿轮传动一章时,除了讲解教材中的案例,还要联系应用到汽车变速器、主减速器及差速器中;讲解凸轮机构时,还要能联系应用到发动机的配气机构中。
(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鉴于模块式一体化教师紧缺的现实,必须加强现有专业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作为一种过渡办法,可采用专业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合作授课的形式,以传、帮、带方式带领年轻教师实施一体化教学。要组织全体专业理论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并考取相应工种的高级工证、技师证。有计划地利用暑假、寒假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
第五篇: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思考
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思考
近几年,汽车产业的发展形势给汽修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但对学生专业技能要求也不断提高。汽修专业的毕业生是否受到欢迎,教学质量很关键。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高低,正是衡量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
我们原来的汽修教学理论不能紧密结合实践,教学过份偏重于理论教学,实习操作机会少,专业技能薄弱,既不能反映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特点,也不符合社会对汽修人才的需求。传统的汽修实习课教学中,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对与实习课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然后进行实习操作演示,学生照教师的操作方法再自己做一遍,若得到的结果与理论一致(或相似)则实习课成功,实习也就做完了。这种的汽修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①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热情低,存在蒙混达关的思想;②教学中对能力的培养十分欠缺,对于技能的培养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③教师知识更新不够。由于教学设备、方法、步骤多年来一直延用,教师做过许多遍,也指导过许多遍,再加上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做什么,教师应付实验教学游刃有余,不更新知识、不更新专业技能同样能组织好教学;④教学过程缺乏创造性思维,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素质教育提出要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因此,汽修专业的教学不能再停留于“黑板上修车”的传统模式,必须进行改革。
汽修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把教学与生产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充分发挥汽修实验室的功能,节省教学费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旨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紧密地指导实践原则,以构建具有教育性、操作性、实践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一定技能水平、自我发展能力为目的的具有职业技术教育鲜明特色的教学型式。这一新型汽车教学模式的构建,对于优化汽修教学,促进学生智能结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理实一体化的精髓是教学创新
传统课堂教学始终保持着一成不变的模式,难以突破框框,其结构、环节、程序固定不变,教师充满个性的教学风格难以形成。其实,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针对不同的课程、教材、版本,不同的教育阶段、教学情境,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况且,在课堂进程中也会出现一些估计不到的情况和教育良机,需要教师随时把握,随机调整。可见,创新与模式是一对矛盾,一线的教师为了实际操作的需要往往追求模式,但如果陷于模式只会使课堂僵化,就谈不上教学创新了。教学创新要求教师突破传统观念,不仅要注重知识点的落实,组织指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志趣,完成知识的建构,形成观念意识,养成思维和行为方式、习惯,初步具备未来发展所必需的能力倾向。养成观察、分析、思考、讨论的习惯,通过自己的体验、感受、领悟获得知识,掌握规律。教学创新还要求学生发挥主动作用,由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因此,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各有特点:教师的教是为了帮助学生完成对多元化知识客体的认识,因而起着主导的作用;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要通过其内因起作用,所以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创新要求教师围绕学生来组织教学活动,作为教师主体,要立足于一个“导”字,而学生主体则要体现一个“动”字,使学生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发生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才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现。
二、理实一体化的实质是多元合一
“理实一体化教学”所说的“理”即“理论教学”,所说的“实”即“实践教学”,实践是使学生由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不断深入认识事物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最重要手段。理实一体化教学重点就是要解决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合一这个问题。从哲学的范畴看,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是“认识―实践―再认识”综合递进的过程,实质就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双元合一。许多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总结出很多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模块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同时也提出了各种教学手段,如电化教学、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各种汽车台架教学等,关键是如何进一步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综合利用这些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必须根据汽修的专业特点、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加以合理选择并加以综合运用。
如一节《电子控制点火系统》课,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进行有效的难点突破,在“点火系统的原理图→工作过程→实物观察→分组讨论”的教学流程中,带动学生完成了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培养流程,从而提高了综合观察分析能力。理实一体化教学必须理论与实践高度合一,各种教学法多元合一。在理论的教学中,要讲好基本理论,要抓住实践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去联系。知识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理论→记忆”的简单循环,更要把内化了的、存储于头脑中的知识恰当地迁移到实际问题情景中,使知识得以转化,实现学习的基本目标。借助恰当的多元合一理实教学法,即可在模拟的情景或全真的环境下,形成学生迫切解决问题的愿望,指导学生研究与讨论,强化思维的频率和密度,切实地体验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增强运用知识、促进知识迁移的能力,从而为创新、创造奠定基石。
所以理实一体化教学要特别重视各种教学法的研究,并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根本目的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一系列具有发展性的能力,并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创新精神。只有这样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才可使课本上的知识和实际实实在在地融汇在一起,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汽车维修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