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国OSZ―KIM 职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分析与启示大全
德国OSZ―KIM 职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分析与启示
摘 要:“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中最先进、最具代表性的部分。职业学校做为其中的“一元”采取了学习领域中行为导向模式进行教学。通过对OSZ-KIM媒体学校教学运作模式的分析,了解掌握以职业实践活动为核心,将与职业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通过任务引领的方式组织教学的行为导向法,并更新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行为能力为目标的职教理念。
关键词:双元制 职业学校 学习领域 行为导向 职业行为能力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6C-0078-02
一、引言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最主要的职业教育形式,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职教思想相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的职教模式,这种职业教育模式为德国培养了大批劳动技能型人才,是德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经济结构和企业经营模式都在不断发展变化,不久的将来对劳动者的需求会从简单劳动力逐渐过渡到具备高劳动技能型人才上,农民工等劳动力将很难适应这样的岗位需要,而高等教育下的大批本专科学生不可能也不愿在短期内转化为劳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需要学习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为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承担起培养高素质劳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二、OSZ-KIM职校教学运作模式分析
(一)专业组成与职教模式分析
以媒体信息技术为职业培训方向的KIM学校,是“双元制”与“全日制”并存的职教模式,侧重于工控编程和媒体制作,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96年开设的媒体技术与制作 “双元制”专业,是应电视台的要求开设技术、艺术、组织管理方面的教学任务,该专业在2007年左右才开始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采用的是行为导向的方式,即将学科和学习领域组合成捆绑学科课程。这里的“全日制”教育一种主要针对很多不能与企业签约的学生设置的职业准备教育,一种是因为有些专业教学可以完全由职业学校承担,如软件开发专业,采用全日制的教学模式进行。
(二)按照学习领域组织主导项目教学
KIM学校的学习组织模式是典型的行为导向教学。第一年以活动为主,第二年采用传统的正面授课方式,第三年采用大型主导项目。例如媒体技术与制作专业学生入学后2个月有一个宣传制作博览会,要求学生制作所培训企业的形象宣传片,宣传所在企业的特色、优点。活动中要求学生制作海报、制作英语宣传页、企业宣传影片等,同时在展示时需要自己连接视、音频设备并调试。这些活动包含了德语课、外语课、图像处理、声音采集、视频编码等等学科知识的内容,各学科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为学生在自己的学科中的表现制定评价标准。在活动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无法解决的问题,都可以向教师团队中相关专业的教师求教,在这样具体项目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的启发是在正常教学中不可能获得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同时,正如KIM学校的Fuss先生指出的那样,对于涉及某些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需要保留,而不采取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
(三)按照学习领域进行课程任务教学
不论是在KIM媒体学校还是TELTOW高级职业学校,课程教学模式大都是按照以下环节实施的。根据学习领域和企业实践要求开发出学习情境后,将学习情境细化为若干个学习任务,教师组成教师团队,共同合作完成几个学习领域的教学工作,在学习任务的学习中,学生一般是分组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在小组中进行任务再分割,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后在组内讨论学习,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工作任务进行评估评价,学生要回答教师的提问,进行自评、互评以及完成文档记录工作。
三、德国职教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一)职业教育教学法改革势在必行
显而易见,德国在IT方面的职业教育也是遥遥领先的。抛开企业培训,仅从学校教育来看,他们完全根据企业的需求实施针对性很强的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从学习领域内容来看,他们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教材也不固定,教师下发的工作任务切合岗位实际、可操作性强。学生根据教师下发的任务要求可以灵活选择学习方法、合理安排学习进度、调整学习内容、撰写学习过程报告,在学习中综合职业行为能力与素质得以培养和提高。为此,我们的中职IT教育应在教学模式、课程开发、任务教学法的推进等方面需要革新。并应用面向工程应用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职业教育改革必须从教师教学理念改变开始
德国的计算机职业教育与我们中职计算机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首先在专业的划分上有很大区分。我们中职是按专业学科类划分,而德国是按将来从事的职业来进行划分,我们做的不是彻底的职业教育,所以我们必须改变按照学科体系授课以及与企业实践完全脱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职业能力获得与提升为职业教学的最高要求的职教理念,而这种转变是职教理念的彻底变革。德国有句谚语:如果要抽干池塘的水,不能向青蛙问计。引用这句谚语是想说明在转变执教理念中教师的理念转变是最困难的。我们的教师大都来自传统学科教育,没有经历任何职业教育与培训,如果彻底改变以学习领域按照学习情境与工作任务的模式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打乱所有的学科体系知识结构重组学习内容,组织学生按照小组进行自主、自觉、自发地学习,是要从教师自身改变做起。能否接受变革,提升职业技术能力,开发出与企业生产实践相贴近的学习工作任务,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贯穿到学习环节是关键。这需要职教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热情去认真踏实地从每个课程的每节课的设计与改变做起。同时,对学生的引导教育要从入学的第一节课开始,如果认真贯彻完整行为6步法组织教学,按照职业能力培养必须具备的能力要求学生进行学习前的准备、资料查找、独立完成工作、演示讲解学习过程与结果、接受互评、自评和教师讲评,最后书写学习文档或报告,我们的学生同样可以培养出企业和社会所需的职业能力与素质。
(三)职教教学设备使用的意见与建议
最后,对于职教教学中设备的配备与使用方面需要不断加以重视和完善。我们也在进行重点实验室建设,也在做样板车间等实训实验开发,设备的先进性和齐备性与德国相比差别不大,但是我们的实训实验设备利用程度不高,先进的设备没有最大程度发挥它们的作用,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因为师资问题,使得先进的设备功能仅仅有三四项被教师掌握教授给学生,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还有的设备是因为高损耗开支无法支撑满足所有学生的培训要求而不得不束之高阁。所以健全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是培训器材、设施发挥最优作用的关键。
综上所述,我国职业教育应该如何发展,职业学校如何去操作,具体到计算机信息领域该如何去实施,德国职业教育已经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参考答案。变革的过程是艰难与漫长的,那么“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一线教师不如从“结网”踏实做起。
参考文献:
[1]蔡跃.赴德培训教材第一分册―德国职业教育那些事儿[J].上海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2011.(8).[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J].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3]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
第二篇: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成果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职业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借鉴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进行改革,引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建立以专业培养目标为职业定位,参照对应的职业分类与职业标准进行职业分析,结合专业岗位群的特点,以职业活动为中心,以职业技能为主,以职业的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和组织教学。
一、指导思想
1、以能力为本位,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以科学的劳动观与技术观为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技术发展、劳动生产组织变革和劳动活动的关系,充分认识职业和技术实践活动对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成为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2、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
将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全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关注企业需求变化,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规模,以就业为导向开发、设计实施性教育方案。
3、适应企业技术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弊端。结合专业要求,在扎实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及时了解、掌握本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及相关技能,实现专业教学内容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4、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根据区域经济技术的发展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和兴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学习资源,力求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采用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企业和学生的不同需要。
二、培养目标
计算机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适应专业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探索符合课程改革精神的教学策略和模式,改变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建立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具体内容 1.学习多种教学模式,博采众长,提高教学能力 教学模式的种类(1)发现模式
按照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的教学理论,为了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造性,不少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经常在一些思维价值较高的课例上,运用发现模式进行教学,基本程序是:
创设情境——分析研究——猜测归纳——验证反思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及研究问题的方法,但是相对来说教学进度较慢,基础较差的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这种教学模式整体或部分地在教学中运用,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
(2)自学模式:
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各地创造了多种自学模式,它的基本程序是:
布置提纲——自学教材——讨论交流——练习巩固——自评反馈
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对语言的阅读、理解、交流、运用能力。对于阅读性比较强的教学内容,采用自学模式十分有利。
(3)掌握模式:
按照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的教学理论,注重反馈和评价作用.当前,不少地区使用的目标教学模式属于此类,基本程序是:
目标定向——实施教学——形成性检测——反馈矫正——平等性检测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了目标和评价,注重把教学过程分解,有利于加强基础,防止分化,在师生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适应性更强。
2、综合、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模式,立足整体,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对于教学模式来说也是这样,教学作为一门科学,应当有规律,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过程。
从教学改革的角度看,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本身就是创新和发展,我们要在原来熟悉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吸收其它教学模式的优势,开拓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按照职业工作过程来确定学习领域,设置学习情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学生通过手、脑并用进行探究式、发现式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形成学生关键能力的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建立课程模块化、项目化是课程体系,学生通过模块课程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这是他们形成相关技术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相对完整的工作项目,通过这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最终促成由动作技能、实践性思考、态度、价值观等多种要素构成的技术实践能力的形成。
1.设计好项目教学
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或具体项目的过程来学习相关知识,学与做融为一体。
2.利用好案例教学 要求各专业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案例等做好课前准备;教师设计好案例的呈现方法,强调呈现案例时的注意问题而呈现案例;师生共同讨论案例;指导学生写好案例报告;教师设计评价表册与测试题目等5个步骤进行分析论证,运用典型案例教学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案例教学法在全校各专业得到广泛使用。
3.扎实开展场景教学
有计划的组织旅游与酒店服务专业学生赴景区、酒店的工作场景进行专业技能指导,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岗位实际运用能力。供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场景教学,使教学内容具体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运用好模拟教学
利用仿真软件能为工科类专业课程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实训学习环境,采用模拟教学,让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再到计算机上进行仿真学习实训,进行多次训练设计过关后,才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模拟教学,让学生充分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对专业技术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激发敬业精神。
5.实施岗位教学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岗位教学,按照企业工位定岗定员,让学生提前了解岗位、适应岗位、选择岗位,从而为提高“一专多能”的学习兴趣,抓住就业机会。
四、阶段性成果
(一)形成针对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计划
(二)以项目化、模块化为结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三)开发了针对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材和讲义。
(四)根据教材编写课件,制作教学录像,整理实验手册
(五)组织学生用业余时间实训参与机房管理和维护。
(六)联合大同鼓楼电器城、大同爱尔传媒广告公司等一批优秀的公司,为学生岗位化的实践基地。
第三篇: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若干问题分析
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若干问题分析
张省东(Q877570503)
广州大学
摘要:目前各类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普遍推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模式,以适应IT行业对人才提出的层次多、分工细、素质高的要求。但是毕竟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新生事物,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凡事物都有两面性,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在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笔者就自身的教学经验对这些问题做出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学校计算机专业项目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引言
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只有从理论到实践,实践再到理论,不断循序渐进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学习,才能扎实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专业学习也是如此。传统计算机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泾渭分明的教学模式,实在无助于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淡化它们的界限,采用两者紧密融合的、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和效果大有裨益。
但是,要将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顺利地推广,形成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的良性循环,要克服以下实际问题,下文做一一列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的内容难以取舍
计算机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围绕着项目教学来进行,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一个个项目来达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教学目的。但是单单通过项目把所有的知识点囊括在实际操作中有相当大难度,体现在项目操作涉及的知识点有限,这容易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牢固。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能熟练做出一些项目作品,但是为什么要以这种形式进行项目开发不知所以,这样会严重限制学生在计算机行业的上升空间。
反之,如果过度的强调知识基础性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教学中讲授理论知识求多求全,又会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低下,只会“纸上谈兵”。这样一来,理论与实践就形成了一对矛盾:理论内容过多,实践内容过少,就会导致动手能力有欠缺;理论内容少,实践内容多,又会导致理论边缘化,破坏学生的可塑性,影响学生的将来的发展。
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点在于制定完善的、符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1
教学计划、培养目标,构建以专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根据职业能力要求,将项目实践内容融入各门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以达到认知与实践行为的一致。另外,在制定这些纲领性的教学文件的时候,必须要以职业标准要求为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这样才能根据课程内容需要,决定学生实践操作的项目。
2.一体化教学模式所使用的教材和课件资源比较缺乏
教材是教师讲课、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和信息来源,没有好的一体化教材就很难取得良好的一体化教学效果。编写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校本教材和配套课件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目前市面上比较难找到符合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教材,这些教材要么是偏重理论,纯粹介绍知识的学术型书籍;要么是变相的“操作说明书”,只 是简单地将操作步骤一一列举,缺乏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各校可以依据自身情况,根据调整后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以现有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为基础进行必要的取舍与整合,编写校本教材。编写时应注意以下要点:第一、要严格按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模块化的教学进程的要求编排课程内容,以任务为驱动;第二、教材应围绕技能训练,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技巧的培训;第三、教材涉及的理论知识应服从实践教学的需要,要求理论浅显易懂,简洁明了,使教材成为实践性、实用性教材。
教学课件在一体化教学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制作课件时应注意两点:首先,应紧扣一体化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中的难点、重点,通过动态演示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突出课件的实用性和启发性;其次,要根据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课件制作要体现出与学生的互动性,可以考虑使用Flash、Authorwear等多媒体编辑软件进行课件制作。
3.能适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师资较缺乏
与传统的理论实操分离式教学模式相比,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具备很强的项目实践能力。目前很多职业院校面临的师资情况是:一方面计算机教师普遍缺乏IT行业从业背景;就算有一定行业开发经验的计算机专业教师由于在教育战线上奋战数年后,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飞快,不可避免地与当前业界主流的计算机技术有一定的脱节;另一方面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往往缺乏授课经验,学生可能难以接受其讲授的新知识,这使外聘的授课人员处于“肚子有货倒不出的”尴尬境地。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师资的影响,就很容易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市场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校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定期派遣教师去企业顶岗实习;或
者邀请行业专家来校进行师资培训,使专业教师能较容易地接触行业的新动向,更新专业教师的知识体系,以此保障能顺利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师资力量。
4.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的评估问题
与传统教学模式下考核采用笔试单一形式不同,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考核方式比较灵活多样,既有理论考试也可以有实操上机考试,或者可以采用课程设计的形式考核。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很多实操考试或者上交的课程设计项目,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除开部分学生不自觉互相抄袭项目作业的情况外,也侧面反映出学生作品缺乏创新精神。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导致项目考核的课题选择面窄。这种情况给准确的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困难。
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可以根据模块或单元划分,分段进行应知、应会专项内容的考核;实行过程控制,将平时成绩、期末笔试成绩及综合项目设计成绩按一定比例组成综合成绩来进行考核评价。这样既可以检验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 又可以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这样一来,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程参与和辅导学生的项目开发过程,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过程考核模式,才能比较准确的评估学生的真实知识技能水平。
5.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角色转化环节存在障碍
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角色是经常变化的。当学生从教师处学习新技能时,他们是知识的接收者;当学生自主学习技能时,他们是知识的探索者;当学生尝试运用已学技能时,他们是知识的应用者;甚至在分组的项目教学环境下,学生还要模拟实际工作情景来扮演项目经理和下属的角色。受传统单向填鸭式教学的负面影响,学生普遍比较适应被动知识接受者的角色,对应其他角色的适应程度普遍较低,导致在教学过程中角色转换存在障碍。
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当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的资源,创设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让学生有多种的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来应用所学习的知识;教师应当发挥好协助作用,让学生根据自身行为的信息来实现自我反馈,并且能够协商解决各个难关,从而达到全体学生共同完成项目的目标。因此教师应当做好对各项目的评估总结,评估中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要指出问题的所在及解决的方向,使学生做出正确的反馈;其次要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习别人的长处来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设计,使学生的各种角色适应能力在评估中得到提高。
6.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较高
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生扮演的多重角色的特性决定了学生需要具备多种核心能力,如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受学生入学前的教育生活经历所限,很多能力学生都不具备或者较为缺乏,对这部分学生而言,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学习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所以,在一体化教学实际操作过程中,除了要注意学生知识技能培养外,还要关注学生个人核心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地丰富学生学习的平台和途径,在专业教师指导下,组织学习兴趣小组或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进行中小型课题或专题项目的研究或实践学习,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提高技术综合运用能力。
还可以尝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创造有别与课堂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信心,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某校每年一度的科技艺术节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尝试,以课外科技创作大赛等形式,为学生的开拓、创新增添动力;举行IT专门的技术和名人讲座,向学生灌输崇尚科学、追求新知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勇气与魄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三、结语
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应该看到,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符合当前我国计算机人才培养需求的主流模式,虽然在实践过程中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相信经过广大计算机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摸索和总结,计算机一体化教学模式会得到更长远的发展,为我国的信息产业化培养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世满,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中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 2008年第8期
[2]吴映辉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革新—关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交通职业育,2006,(6).[3] 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研究(PBL)[J] 长春:外国教育研究,200229(11).[4]马必学,刘晓欢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5,(7).[5]王国华、刘合群主编.《职业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
第四篇:德国FH教学模式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德国FH 教学模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摘要:文章从德国FH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的改革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释,并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一些困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双元制;改革
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由应用科技大学(Fachhochschule, FH)和职业学院(Berufsakademie, BA)来实施的。FH的出现同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关,德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城镇化率的提高,使得企业和社会迫切需要大批拥有良好的文化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FH毕业生最重要的特点是长于实践和技术应用与开发,FH也成为了应用型高级人才、德国工程师的摇篮。笔者从FH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的改革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释。并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提出了启示。
一、FH的办学理念
FH的培养目标定位就是培育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中高级技术人才,这种应用型人才能够适应现代科技知识密集型企业的需要,满足科技成果转化成现
【1】实生产力和实施先进技术的要求。因而产学研合作就是培养这种高等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法途径,学校同企业共同担任培养人才的任务。其教学指导思想是为职业实践而进行的科学教育,实现“整体教学-项目开发-应用研究”的三位一体。【2】还有一大特色是FH强调广泛的国际合作和与国际接轨,在专业设置上又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会利用地区优势,保障了适应社会需要的灵活性和技术走在国际前列的创新性。
二、FH的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培养的毕业生是在企业第一线的,从事生产、建设、管理,兼具理论和实践能力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首先在专业设置上有专业覆盖面广、种类繁多,具有明显的职业性的特点。专业划分不按学科,而是按照工程或者技术甚至技术领域来划分,专业数量少,方向相对集中。在教学过程中分为基础学习和主体学习(专业学习)两个阶段,学制为4-8个学期,基础学习和主体学习之间有学位预考(vordiolom,基础学习之后的资格认定),基础课程设置浅而面宽,强调理论应用,呈“课程多而学时多”的特点。教学内容方面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抽象性不被强调,而是强调技术知识方法的实际应用,实习是必修环节。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一个模块由内容上相互关联的数门课程及其不同的教学环节组成,通常是一个学期周学时为4-8学时的课程教学单元(包括课堂教学、习题、讨论、项目、实训)。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较大,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实习学习、项目课程、毕业设计和学术旅行(Exkursion)。实习学期一般在企业中完成,并与企业签订实习合同,实习由教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实习期间,学生相当于准员工,完全按照企业的要求和节奏进行工作,也要面对一定的工作压力。项目课程是学生运用跨学科综合知识来解决问题,产学研紧密联合的体现,同时也能提高学生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独立工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学术旅行相当于大学中的见习环节,主要是增强学生对实际工作环境和内容的了解。在教学评价上注重过程评价,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计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提交实验预习报告,并对准备情况进行测试,不通过不能参加实验;实验结果不理想则必须重做实验,并要求分析失败原因;实验报告类似于小论文,从科学原理、操作过程、数据分析到实验总结要求十分详细。学生在实践学期中,实习成绩得到考核和评定由企业负责,学生要完成一份详尽的来自企业的实习报告。学生管理上采用“宽进严出”的管理,学生必须通过所有考试(每门课程仅有一次补考机会)。许多工科专业淘汰率达到45%-50%,有效地保证了人才质量。
三、FH近年的改革
《博洛尼亚宣言》的签署促进欧洲高等教育框架条件的接近性,增强流动性,引入学分制,互认学习成绩,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合作。在这一背景条件下,FH抓住了这样的改革机会,迅速调整加入到博洛尼亚进程中。改为两级的大学教育,这样提供了更多个人职业发展的机会,也提高了学生整体的科学文化知识素养。值得一提的是“双元制”教学方式的改革,即“实践-理论-实践”这样的教学方式。体现的是理论与实践循环并螺旋式上升的特征。具体来看整个课程设置按照认识实践—基础理论学习—专业理论学习—工业实习—专业理论学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来安排。尽管这种“双元制专业”的学习会因为工作的要求变得比较困难,但是由于德国越来越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企业也将增加培训岗位,因而这种双元制专业越来越受到欢迎。
四、对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启示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随着国内制造业的蓬勃发展,自中国加入WTO以后,同国际接轨高标准严要求下,需要大量高级技术工人。追求扎实的技能的高等职业教育为这种人才需求提供了保障。从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来看,向德国借鉴了不少的教育经验,大部分高等职业教育都在遵循着FH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尤其是现在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在践行的“双元制”教学。由于国情之间存在着差异,可以结合国内实际高职教育的困境,将FH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开展起来。
1、职高和普高之间的融合壁垒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以技能培养为目标,对专业理论知识尽管也非常重视,在理论深度、学习的难度上都大大减小。普通高中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大多数普通高中学生会选择高考进入高等院校,在高中的学习阶段几乎不涉及技能训练,以掌握知识为主。德国在《博洛尼亚宣言》之后迅速进行调整,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而进行的“双元制”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缩小甚至消除职业教育同高等教育之间的屏障,其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才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一流的技能和高度专业化的人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双元制”改革目的也是如此。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高等院校在政策的支持和倡导下,向高职院校学生敞开了大门,使其获得了继续深造获得较高文凭的机会,而上了大学的学生却在专业学习上感到非常吃力,同时心理上也承受着一定的压力。其原因是高校在学习要求上的同等对待和身份上的不同对待。学生进入本科后通常直接升入大学三年级,同普通高中考入大学的本科生一样,要面临英语四六级考试,繁重的专业课学习等;而在本科身份上,“专升本”的学生通常是按照本三学生进行收取学费,即使是进入本二的院校,也总是有一个“专转本”身份标签,在心理上有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德国FH改革的成功在于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教学都在基础阶段进行了反复夯实。技能实训后还要回校进行理论学习,一方面是巩固知识,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掌握技能。而国内职业教育“双元制”往往在企业实训这块抓住了重点,但实训结束后的专业学习就跟不上了。因而职高和普高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在知识水平和自我认识上都存在着壁垒。为了打破这种壁垒,有必要借鉴德国的经验,在岗位实训结束后要结合工作实际,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在高校学习中也有必要进行设置更为适合专升本学生的课程。
2、”双元制”下企业实训实效问题
目前国内职业教育非常注重实训的环节,大部分学校都和当地企业有共同的培养方案,校企合作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企业中的“师傅”难以担当“老师”的作用,指导意识并不强烈,也没有经过系统教学方法的培训。因而进入企业实训的学生往往只是承担一些不太重要,基础的技能工作,难以在企业中学习更多更深的知识技能。这对学生来说,在企业中的实训也没有一种“学习”的意识,学生更倾向于自己是“工作”,而是低廉的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这样就违背了“双元制教学”的原则,学生在企业中并没有得到技能的提升和巩固。还有缺乏切实有效的评价体系,德国的双元制教学对于企业实训有严格的评价体系,有专门的职业技能评定委员会,在企业中的实训也要接受企业严格的考核。而在国内这样对学生严格的评价考核一般在一些大型的跨国企业中有实行,而大部分的学生实际上还是因地制宜进入当地的中小企业中实习,这样在评价考核这块就非常薄弱,企业培训的实效不明显,难以起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推力作用。要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和企业还需要密切合作,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教师还需要密切关注,定期看望交流,同时企业对能够带领学生的“师傅”也需要一些教学技能培训,让熟练的师傅学会怎么教学生,完善企业中的评定考核制度,让学生有一定的压力感和紧迫感,才能培养素质过硬的技术型人才。
五.结语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在国际上的低位日益凸显,中国制造要令世界瞩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尽管我国的职业教育之路大量地借鉴了其他国家的宝贵经验,立足于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改革创新,为培育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之路还任重道远。
第五篇: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
郭 萍(辽宁省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116023)我校是普通高中与中专双轨制办学的,中专学校的学生可以在普通高中学习文化课,普通高中的学生则可以在中专学习相关的技术课程,两者相得益彰。在中专部,我们设置了丰富多彩的专业,既能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又能满足学生升学深造的需求。本文以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为例,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
一、传统教学与分方向教学内容的比较 我校于2007年开设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3+2)专业,由于是和高职直接对接的课程,在中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上仍然沿用传统的专业教学模式,按部就班地进行所有学科的教学。但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性不强,无法胜任相关工作。所以,2010年,我们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了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三年制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把动漫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在传统手绘方向、二维上色方向和三维建模方向,创新办学特色,在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上进行精确定位。一年级面向岗位群进行教学,全面进行专业基本能力训练,角色为学生;二年级是根据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和兴趣,在专业教师和班主任的指导下,确定技术专攻方向(即从传统手绘方向、二维上色方向、三维建模方向中选择一个方向来进行专门化的学习和训练),角色为学员;三年级深入企业实习,角色为员工。使学生顺利完成由“学生到学员再到员工”的三级跳。构建“理实一体、突出技术方向”的课程体系,一年提炼基本能力,一年增强计算机动漫技术和项目实战经验,一年提升岗位工作能力。根据专业方向,确定了专业核心课程。针对三个方向和将来企业的工种需求,改革传统教学内容,摒弃传统教学中没有意义的教学科目,有针对性地选择1~2门学科,在二年级时利用一年的时间来进行专业强化教学与实训。在教学中,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坚持小班化教学,积极探索校内的师徒教学模式;以动漫产品为核心,坚持素材及时性,将企业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引入教学;引进企业技术骨干担当专业课教师,指导学生技能学习;强化学生的技术训练,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坚持周测试和月考核的办法,把过程性评价作为顶岗实习和就业安置的一个重要依据,保证学生技术达标;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到学校,实现课程内容和岗位任务有效对接。下表所示是两种教学模式在学生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上的对比: 比较发现:对于动漫(3+2)专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具体的方向,所有的学生学习同样的课程,学生对每个软件都会、都懂,但都不精通;所掌握的各个软件的技能都会简单操作,但细致挖掘起来却研究得不透、不细、不专,关键技术掌握得比较少,不熟练,速度慢;由于学生不了解岗位技术标准,将来进入企业还需要进行岗位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总的来说,这种模式的教学,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是“宽”而不“精”。什么都会,同时也什么都不会。在动漫分方向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技能水平和兴趣点,恰当地选择了合适的技术专攻方向,学习和掌握的技能比较“精”而“专”。同时,由于校企合作的办学形式,企业负责分配工作,学生能够被推荐到合适的岗位上,使他们在中职学到的技能得以施展。
二、传统教学模式和分方向教学模式下毕业生就业的比较 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3+2)专业的学生,在3年后直接升入高职,接受全日制大专一年半的教育后,再经过半年的自主实习,毕业后自己择业。通过调查发现,他们在大学所学的专业课与中职学习的内容大部分是相同的,而且开设课程的难易度与中职类似,导致一部分学生由于已经学过而失去了学习兴趣。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分方向)专业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方向相同或相近,除个别兴趣爱好不在动漫方面的,基本都能从事动漫行业的相关工作。同时,由于和企业合作办学,企业对于毕业生进行为期一年的毕业跟踪和随访,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和调整,使毕业生能够比较稳定地从事动漫相关工作。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一年后的工作稳定率在60%到70%之间,毕业生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成就感。分别接受两种教育模式后的毕业生相关情况如下表: 综上所述,我校的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三年制)专业采用校企合作分方向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与实际就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可以说是一种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