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学生四法

时间:2019-05-15 14:4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了解学生四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了解学生四法》。

第一篇:了解学生四法

了解学生四法

了解学生,是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条件和前提,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我们可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一、统计记载法 这是了解学生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其中包括学业成绩统计,也包括其他各方面的统计,如参加劳动等为集体服务情况,迟到早退次数,教师与其谈心实施教育的记载等等。成绩统计必要时应该较为详尽,有时甚至要详尽到某科某题,为的是使之真正为教师的查漏补缺提供依据,而不是为成绩排队需要。通过记载统计,力求反映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知识水平的全貌,以便我们的教育有的放矢,达到扬长避短。我们要重视学生成绩,特别是要从成绩中看到我们本身工作的收获与不足,找准改进工作的突破口。但切忌一切以成绩为准绳,以偏概全。资料记载要尽可能具体、实事求是,避免主观地只看现象,不知本质。

二、调查评价法 对于一名学生的掌握了解,应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评价与看法,尽可能达到全面、客观、公正。这就包括听一听周围学生的意见,从干部到普通学生,从男生到女生,从本班到外班;任课各科教师的评价,前任课及前任班主任的介绍,学校领导、工友的观察,还包括毕业母校教职工的意见;家访中倾听家长的说法,街坊邻居的谈论等等,这样的调查有利于客观地评价学生。任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看到的一般都是学生较正规的一面,受到约束的一面;有欠缺的另一面,有特长的一面就不一定看得到,看得周全,日常生活的、与他人关系的一面就不一定看得透彻。听取各方面的看法、意见,对于正确评价学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调查和评价可以采取问卷形式,也可以采取集体讨论和个别了解方式。

三、自我介绍法 这是客观了解学生的又一重要手段。由学生自我评价,介绍个人的志向爱好和优缺点,是学生自我表达的一个机会。通过学生的谈吐能够听到他由衷的感想、呼声,能够了解学生多方面的情况,如深层次的思想境界、好恶观点等内在素质。对于自我介绍中表现出来的优点、长处,可以通过教育引导使其扬长避短;对于其中的缺点、不足,可以帮其正确认识、予以克服。

四、考验实践法 班级骨干分子,往往是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展露才华,脱颖而出的。为了了解学生,我们可以给他们创造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如在组织音、体、美、劳活动时,让其单独或牵头去完成某项任务;征求学生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从而把握学生的智慧、能力、意识,达到正确认识学生和充分发挥其特长的目的。

第二篇:全面了解学生

一、全面了解学生

(一)什么是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技能是指教师熟练运用了解学生的方法,迅速、准确、有效地把握班级集体的整体情况、班级中学生个人的有关情况的活动方式。所谓了解学生,概括地说就是摸清学生过去的“所作所为”,现在的“所思所想”。此事易说不易做,需要一个教师具有高度的职业道德、无私的奉献精神,能够将自己一切教育行为和活动置于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前提下进行,以平常的心态去做艰苦细致的工作。

(二)为何要了解学生?

1、学生的个性特点

每个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生活环境、个人生活经历的不同,在个性特点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性格的学生所能接受的批评教育的方式也不相同,教师如不了解学生的特点而盲目采用简单的教育方法,有时还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思想和逆反心理。因此,要作好学生的教育工作,教师就要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教育,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1)教师通过校园生活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如:在课堂上,老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的表现,能够较快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如:有的学生反应很快,善于表达自己观点,在小组内很活跃;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并且能够帮助别人;有的学生很细心,能够发现问题等。

(2)教师通过家访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学生个性形成与家庭的关系最为密切,家访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个性形成的家庭环境,教师这种覆盖全员的家访,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

2教育要以治本为主

教育不仅增进人们的知识,更是培养人的个性。教育不是简单地改变人的不良行为方式,更深层次的是要改变产生这种不良行为的心理。要解决学生的问题行为不能采取简单直观的方法,这样可能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更不利于其今后的社会发展。要分析其行为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才能达到治本的效果。

3教育建立在了解之上

作为班主任,要了解后进生各方面的情况,即对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心理诸方面都进行全面的了解、分析,才能“对症下药”,要抛开成见。转变“朽木不可雕”的思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走向人生的新境界。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等情况,要有正确的估价和认识,要看到学生是成长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品德和能力正处于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的状态中。要看到学生扥本质、主流是好的,不能轻率地给一个学生下结论,更不能轻易地否定一个学生,将其划入落后群体中去,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认识学生。对学生的认识不能仅从教师的感性、表面印象出发,对优秀的学生,在见其“长”的同时还要见其“短”;对暂时后进的学生,在见其“短”的同时,更要见其“长”。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对学生既要看到他的过去,也要看到他的现在,更重要的是要看到他的将来。任何学生,都是会发生变化的,用固定的眼光看待学生,即不利于进一步促进优秀生的成长,也不利于转化后进生。

(三)了解学生的方法

1、注意观察

观察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一切活动中观察学生活动的真实情况。

2、谈话

通过谈话,可以更直接、更生动地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弥补观察的不足。谈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找学生个别交谈,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座谈,也可以是不拘形式的漫谈。谈话后要作好追记,把有关情况记录下来,并作出分新。

3、研究书面材料

研究书面材料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实表现的重要方法。可供班主任研究的书面材料很多,它包括学生的入学登记表、学籍卡片、体检表、成绩单、作业本、答卷、日记以及图书借阅卡片、班级日志等等。

4、问卷法

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设计一套选配恰当、措辞精确的问题让学生回答,然后通过统计、归纳、分析、掌握学生的个体情况和集体情况。

5、实验法

教师可以根据逐渐的目的设计一些活动让个别或所有学生参加,根据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加以分析、归纳,更为全面彻底地了解学生的方法。

6、调查访问

调查访问,也是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有效方法。

二、表扬与批评的艺术

(一)什么是表扬与批评?

表扬是对学生良好思想行为的肯定性评价,是一种正强化过程,其目的在于巩固良好行为,鼓励良好行为的再发生;批评是对学生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性评价,是一种负强化过程,其目的在于克服缺点与不足,抑制错误行为的发生。

(二)表扬时应注意的问题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青少年的荣誉感尤其强烈。一声褒奖往往能点燃其智慧的火花,激发其进取的信心。过多的批评则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太多地感到求学的艰难、成长的烦恼,从而情绪低落,不思进取。因此,老师要注意尽量多用表扬,少用批评,用好表扬,慎用批评。针对不同的情境,老师们一个使用不同的表扬或批评策略。

1、表扬应该有限度

在学校教育中,表扬作为一种手段是必要的。运用得当,它会收到特别好的效果。我们需要认识表扬的作用,但也不能把表扬作为万用万灵的法宝。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表扬所用的场合、程度等。

2、少表扬学生的聪明或能力

个人趋向的表扬,针对的是学生的人格和能力。如果学生长期接受这样的表扬和批评,他们容易形成一种能力归因模式,不仅把自己的成败都归因于自己的能力,而且在面对失败时,会通过逃避困难来保护自己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是个好孩子”等个人趋向的表扬用语应尽量少用或者不用。

3、少表扬学生某一行为的结果

表扬的目的是增加所期望的行为出现的频率。结果趋向的表扬,对于学生的行为并未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这是一种无效的表扬。其原因在于,结果趋向的表扬仅仅是强调了结果,而没有指明产生结果的行为,因此,这样的表扬是不够明确的,而且也不够具体,学生自然无法理解,更不会重复教师所期望的行为。由此,在表扬学生时,不能仅告诉他们“说的真不错”“这个问题回答的真好”,更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说的不错”以及“这个问题回答的真好”好在哪里。

4、多表扬学生的方法

有时候只对学生的努力表扬是不够的,尤其是当学生没有付出太多的努力便取得了成功时,对努力的表扬不仅不切合实际,而且学生很可能把成功再归于自己的天赋和能力等某些不可控制的因素,形成固定的消极能力观。这时教师还需要运用另一种过程趋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表扬,即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进行表扬。因此,当学生不费吹灰之力便取得某些成功时,请记得要用“这个方法不错”“这个方法很有效”等语言来进行表扬。

(三)批评

1、使用“顺耳忠言”和“糖衣药片”

要想纠正学生的缺点,要想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前提是学生必须乐于接受我们的批评,乐于听取我们的忠言,乐于服用我们给他开出的药方。

2、批评时善用“润滑剂”——幽默被称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幽默与其说是一种技巧,不如说是一种性格和修养。所以,幽默的教师能够在批评学生的时候适时适度地加入“润滑剂”,从而淡化批评中的火药味。这种幽默有时候不需要很复杂,也不需要喋喋不休地说很多话。

3、要注意批评教育的场合尽可能避免很多学生在场就批评问题学生。因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脆弱,当众受批评,会使其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会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严重者还会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很深的怨恨。

第三篇:怎样了解学生

怎样了解学生

于漪老师说过:“了解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是:望,问,听,阅和材料跟踪。

望:目测,课内课外与学生接触中察言观色; 问:做口头和书面的询问、调查; 听:聆听学生朗读,背诵,说话,演讲;

阅和材料跟踪:看阅学生各种作业及其他书写的有关材料。根据平日所得建立每个学生的个人资料。定期填写有关项目,进行资料跟踪,研究他们在学习上的发展变化。与此同时,了解他们的思想,性格,兴趣,爱好,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于漪老师所说的,不仅仅是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对其他学科同样适用。学生在学习时,都以自己的特点来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经验并安排自己的学习,在自己的基础上取得进步。因此,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才能有效、成功。

布鲁姆认为“许多学生之所以未能取得最优异的成绩,问题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未能得到适合于他们各自特点所需要的教学帮助和学习时间”。学生的差异很大,他们的能力,潜力,背景,问题和要求都影响着教师选择适当的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和材料。在了解学生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更能从视觉途径中受益,有的却是通过听和阅读的途径受益,还有的学生更容易从身体活动和实际操作中见到效果。当我们对每个学生是怎样学习和他们喜欢用什么方式进行学习了解得越多,我们就能设计出更合理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愉快和有效。

第四篇:家教四法

家 教 四 法

潼南县梓潼小学

张振环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也是民族的希望。教育好下一代是关系到我们家庭是否幸福,国家是否兴旺,民族是否振兴的大事;教育好下一代是学校的责任,是社会的责任,也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好下一代,把他们培养成“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一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把家庭教育放在塑造儿童过程中的首位,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今天我们为着共同的目标,探讨教育孩子的家庭教育。

一、身教重于言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是说:只要你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不需要下命令别人都能去做;但如果你自己作得不好,只严格要求别人,别人也不会服从你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无不熏陶感染着孩子,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使孩子有一个好的品行、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家长必须语言文明,乐于助人,遵纪守法,吃苦耐劳,在各方面作孩子的表率。孙敬修老前辈曾对家长们说:“孩子的眼睛就是照像机,脑子就是录音机。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刻在他们心上”。有这样一件事至今使我记忆犹新。有一天,我带着我三岁的女儿乘公共汽车。开始车上没几个人。我们便一人一个座位坐下,1 可是到了两三站后,人就多了起来,座位坐得满满的。这时还有一位老太婆又上了车,我见状便起身把她扶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我便抱起我的女儿坐在一个座位上,车到了下一站,又上来了一位妇女,手上还抱着一个婴儿,我女儿见了,忙叫:“阿姨,来坐我们这里吧!”我一手拉着车子扶手,一手牵着女儿摇摇晃晃一直站到目的地。下车后,我问她:“为什么把我们两唯一一个座位还要让出来呢?”我女儿说:“你不是先让座吗?”可见,家长的一个细小举动,都是孩子的表率。

我的外孙是澳大利亚人,两岁时我带他到潼南中学去玩,一位老师给了他一块糖,他把糖撕开放在嘴里后跑了近百米远去找垃圾桶丢糖纸,可他人没垃圾桶高,丢了几次都丢不到垃圾桶里,他叫我抱着他把糖纸丢进了垃圾桶。回家后,我向我女儿说起这事,女儿说他们都是这样做的。在澳大利亚,从家里到街上,从来看不见一点垃圾,那儿环境优美,文化素养极高。

还有一件事给我映象很深。十几年前,我校还办学前班,有位小男孩常爱搂抱小女孩亲吻,老师在批评教育他时,小男孩说为什么不能这样呢?我爸爸就是这样亲妈妈的。可见小孩子的模仿力有多强。我们家长们的榜样作用有多大啊!

二、注重情感交流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没有兄弟姐妹交流,就只能和家长交流了。家长要尽量多抽时间,主动多和老师勾通,共商教育孩子的办法。和老师交流时,不“告状”,多发掘 “闪光点”。和孩子交流谈心要多鼓励少训斥,多出点子解决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失败或犯了错误时应少体罚,要多和孩子共同找出不足之处,点拨走出困境的方法。在情感方面,家长应对孩子爱而不溺,严而不厉。过 2 分的溺爱往往是娇惯孩子,是一种假爱。2000年2月12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一则新闻,是说哈尔滨市有关部门组织中小学生参加“艰苦训练营”,营规规定每人带两个包:一个行李包,一个背包。结果出现“一重一轻”现象,除一个学生外,其余学生的行李包里都塞满了糖果、糕点、饮料等,显得特别重,据学生说那是家长担心孩子受饿,不惜违反营规而塞进去的;而背包呢?除了5个孩子确实是按规定用被盖打的包外,其它的背包都是用空纸盒之类外裹布料打成的空心包。学生说那是家长害怕背包过重把孩子累坏了。

此情此景,真令人啼笑皆非。有关部门煞费苦心组织“艰苦训练营”,意在让学生通过一番“寒彻骨”的艰苦训练,以换来日后的“梅花扑鼻香”。这用心何其良苦,愿望无疑美好。可家长们却不领这份“情”。竟违反规定弄虚作假,使孩子们逃避“艰苦”,敷衍“训练”。这样的“关心”,这样的“爱”,只能给孩子以弄虚作假的“表率”教育。你今后又怎能要求孩子诚实做人呢?这不害了孩子吗?我的孩子在二小读一年级的时候才五岁零三个月。由于我和我爱人都是二小的老师,当时老师就把她当成“附读生”试读,作业可交可不交,劳动、清洁都可以不参加。但她从来不把自己当成“附读生”,没丢下一堂课,没拖欠一次作业,没少参加一次清洁扫除和劳动。二小要整操场,号召全校学生每人运100斤鹅卵石,学校低年级的学生很多是家长帮运的,老师对我女儿说:“你人小可以不运”。但我想:你既然要读小学,学校规定的劳动任务必须完成。于是我给她买了个小背兜,每次一个两个石头,多少天后她还是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从河边背着石头到二小坡上对于一个五岁多的孩子来说是多么艰难啊,但是,对她来说,不单是完成一次劳动任务,而是一次意志品质的磨炼。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人们的观念也随之产生了变化。便出现了部分单亲家庭。“打工族”的涌现,也使许多学生成了“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孩子和留守儿童的教育,也成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难点。这部分孩子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亲的爱护、教育和管理,使得情感上无处寄托,思想上无处交流,行为上无人管教。这些孩子多数是由公公婆婆或外公外婆照顾。中国人的“隔代亲”使他们得到的是溺爱,娇惯,放纵式的隔代管理。因此,许多孩子在行为上便放任自流,性格上孤癖怪异,学习上不思进取。今年年初,发生在重庆市涪陵区杀死人民警察周鑫的凶手邵骜杰的事件,值得我们深思。邵骜杰,现年18岁,初中未毕业便流于社会,早年父母离异,父亲在新疆,母亲在北京打工。从小缺乏父母管教的邵骜杰就在婆婆家居住。婆婆视他为掌上明珠。父母离婚后做生意找了不少钱。邵骜杰有的是钱使,他想要什么就一定要得到什么,养成了不能有任何人违背他意愿,行为乖张的坏习惯。他好吃懒做,脾气暴躁,常对婆婆打骂,后来还占了婆婆的房子,逼婆婆在外租房居住。后来,他还染上了吸毒的恶习,经常无事生非,几句话不对就动刀子。今年二月二十日下午,邵骜杰到婆婆居住处要钱不成,心里窝火,便不满别人在宿舍施工产生噪音,持猎刀将别人砍伤,逃跑时又连伤五人,当他逃到派出所门前时,遇到民警周鑫上前抓捕,便又将民警周鑫刺死。直到邵骜杰二十六日被公审,他的父母仍未出现。

邵骜杰事件使我们痛心疾首。试问:如果邵骜杰的父母不离婚,给他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溺爱,多一些沟通,少一些娇惯,多一些约束,少一些放纵。邵骜杰会变成这样吗?我的邻居小孩叫黃明,父母都是下岗工人,长期在云南打工,家里只有外婆带他。黄明读初中时 4 便沉溺于网吧,每晚必去上网打游戏。有时甚至通霄达旦,学习成绩直线下滑,老师让请家长,外婆说她根本管不了,家里没钱给他上网,他便去偷,被人抓住打得遍体鳞伤。一次黄明把爸爸寄回来的五百元钱生活费从外婆处偷走跑到重庆去玩,他外婆还在我们家生活了近一个月。后来他妈妈只能放弃在外打工回家管教孩子。

三、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教育批评孩子,切不可讽刺挖苦。切忌在公共场合或外出做客或有客人来访时进行,不要在客人面前揭孩子的短,否则会大伤孩子的自尊心,他还会恼羞成怒,破罐子破摔。孩子都喜欢听好话。表扬的话,应多谈孩子的长处,恰当指出不足,提出合理希望。我有个读小学三年级的侄孙,他爸在辅导他做暑假作业时发现孩子错误不少,就骂他“像个猪一样笨、真是个草包”。孩子听了干脆不做作业了,大吵大哭起来。我看见后叫他爸出去,我来辅导,我对孩子说:“你不笨,你不是做对了这么多吗?你的字写得多好啊,来,我给你指导,你肯定做得好”。孩子听我这么说便在我的指导下又开始做作业了。经过我暑假中的辅导,孩子现在不但能独立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也大幅度提高。保护孩子自尊心方面,还要尊重孩子的意见。正确的意见或建议一定要采纳,不正确的要给孩子解释,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这样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四、全面发展,注意发现,发掘兴趣特长

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是每个家长的共同愿望。家长们都希望自已的孩子从小学读到大学,将来有个好工作。这个愿望是美好的,但当今中国,千千万万的孩子都在这条路上奔跑,未必每个孩子都能如愿以偿。“人才”观也应有所变化。七十二行,5 行行都可以出状元。在注重孩子全面发展的同时,还应注意发现、发掘孩子的兴趣特长。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父亲培养孩子的信条就是:给孩子最大自由,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一天,达芬奇在上课时给老师画了一幅速写画,回到家里,他把画给父亲看,父亲看后大加赞赏,只是说不该在课堂上画画。后来达▪芬奇的父亲注重培养他对绘画的兴趣,最终达▪芬奇成了世界著名的画家。篮球巨星姚明的父亲就是一位篮球运动员,从小发现儿子身高优势,便注意培养。现在姚明成为世界级的篮球巨星。中国的音乐神童郎朗的事例也给我们更多的启发,郎朗出身在中国沈阳,3岁时由父亲启蒙开始学习钢琴,14岁就考入著名的美国科蒂斯音乐学院。年仅22岁的他,已成为世界钢琴界的又一位领军人物。

教育孩子是一项艰巨而系统的工程,很多成功人士都有很多先进的家教经验,让我们互相学习,共同教育好下一代,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第五篇:优化课堂教学四法

优化课堂教学四法

《课堂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作用的研究》是我校承担的“九五”省级立项课题《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子课题。经过三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认识到:“学生非智力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促进、协调和补尝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抓住了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其教学就会有的放矢,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实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的方法很多;但是我们认为以下四法比较适用于初中阶段学习的学生。

方法一 鼓励教育法

教师都知道:每个年级,每个班级都有一部分学习有困难,成绩上不去的学生,从表面上看他们的成绩不及其他同学,往往被老师列入“后进生”或所谓的“差生”行列。这是很不公平的。如果我们教师深入观察的话可以发现这部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虽然低于正常发展的学生,但他们的求知欲望却不亚于正常发展的同学,如果正确引导,其后冲力是不可低估的,那么怎样树立这一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实践中我们发现:“鼓励教育法”能够收到明显的效果。例如99届初三数学中考中三(1)班的姚志红、王培英。三(2)班的沈雪芳。三(3)班的李琴等同学,他们对数学一门学科来说进入初三之后就很少及格过,连他们自己也认为对数学及格不抱有任何希望。但是,初三的三位数学教师却没有放弃他们,而是不断地鼓励他们,正确地引导他们,使他们的自信心树立起来;最后中考还是冲破了及格一关。从实例中可以看出:“鼓励教育”使成绩差的学生的自信心、进取性等非智力因素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实践中我们还发现,“差生”的求知欲不亚于优等生,所不同的是他们的基础差,接受能力较弱,而不易被人发现,其实他们有内在竞争因子,教师只要稍加鼓励,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也会使他们振奋精神。我们认为教师应该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让成绩差的学生有一个亮相和表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处处感到教师的关心,动之于情,晓之于理,跳出自悲的圈子。我们认为鼓励教育具有普遍意义,各位教师都可尝试。

方法二 兴趣引导法

教学方法陈旧往往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兴趣能直接转化为一个人的动力,进而产生积极性,以满足学习上的求知欲望。从某种意义上说,兴趣和情感对人的智力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补偿作用,我们不仿作一个实验:“一个人在相同时间里听一则有趣的故事,往往觉得时间太短,而听一个枯燥的问题讲解总觉得心烦,有厌烦情绪,这就说明情感、意志、兴趣这几种非智力因素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同时也共同制约着一个人的学习情绪。因此作为教师如何将课堂教学搞得活跃,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我们认为采用兴趣引导法,才能在有限的45分钟时间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当然兴趣引导法的实施就要求教师要熟悉教材,深入钻研,弄清所教内容的重难点,认真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语言,在此基础上再要训练自己生动形象的表达能力,而不能照本宣读,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进入角色,接受教育,掌握知识”兴趣引导法“实质上是要求教师上课时精讲多练对于文化知识的传授要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性,尽量讲得生动有趣,使讲课的语气既符合哲理又通俗易懂。例如在初二数学因式分解内容的讲解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全过程可以编成顺口溜”一提二套三分组,一分到底不回头“使学生记住了因式分解时应先考虑提公因式,再考虑用公式,后考虑分组分解法,同时强调了要分解到不能分解为止,再如化学教学中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背法可编成:钾钙钠镁铝,锌

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五字一句读起来顺口,记起来省力,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这一知识点,同样对一个问题的教学,兴趣性教法与呆板的死记硬背,其效果是绝然不同的,不仿大家试一试。方法三 课前练习法

学校教育更应该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真正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但是目前抄作业当成完成作业的唯一手段,这样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更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们经过调查,摸底和课堂尝试认为:”课前练习法“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好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途径,我们以今年初三数学备课组为例,三位数学教师都采用了”课前练习法“结果中考成绩都位于全市的第一第二位。”课前练习法“是指把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各个知识点编成题目,让学生共同操行练习,使每一个同学都有练习的机会,这样可以变问答式复习为实际操作,变少数人练习为整体训练,变尝试为成果,实际上课前练习法,并不影响教学进度,恰恰是增强了新旧知识的连贯,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做到三控制:即”控制时间“、”控制内容“、”控制题量“,时间一般在新授前8分钟左右,面做面批,内容一般是上一节课所学内容,题型一般是基本填空,基本运算,或简单的综合题,”课前练习法“只有在实际操作中形成一个既有播种,又有收获的良性循环过程,才有效益可言。

方法四 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听起来难,其实做起来并不复杂,我们不妨用一个引例”中医师在给病人开处方时根据同一种病情的病人,按不同年龄配制药用量,对不同病情的病人开出不同的处方“,称之为对症下药,教学中教师也不妨学一下医生的治病方法,把所教内容按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具体的做法是:⑴备课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分层备课。⑵讲解中选例要分基本题、加深题、拓宽题三类讲解。⑶布置作业在题量适中情况下,按不同层次学生分为A、B两组题型,其中A组习题着眼于基础;要求人人完成。B组为提高性题,供中、优等学生做,这样可以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强化学生课堂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考虑主体学生的共同要求,又要顾及每个学生的自身发展要求,始终做到将”暂差生放在心里,中等生抓在手里,优等生记在脑里“,做到既”施偏爱于差生,把重点放在转变中差生身上,适度降低新知识的讲解起点,使中差生有一个跳一跳就能成功的喜悦心情,积极鼓励他们动脑动手,让中差生吃好,倡导扶持一个差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同等重要,又注意尽量让优等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教学中切忌一刀切和简单划一的教学模式。

结束语:我们总结的四法是粗浅的,其方法是否有实用价值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同时也恳请老师们不断地实践探索,总结.

下载了解学生四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了解学生四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商业心理战四法

    生意交往中,往往会碰到这样一些人,或倚仗于强大的经济实力,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或有众多的客户可供选择,而悠然自得,看鸟蚌相争坐收渔利;或掌握着关键的商业机密,待价而沽,牟取暴利;或久......

    教学古诗四法

    古诗教学四法 一、适当介绍作者生平和创作时代背景,帮助学生领会古诗的思想内容。有些古诗涉及到一定的史实,反映了作者在特定环境中的感情,如果不简要地交待一下作者的有关生......

    让学生了解运动美

    让学生了解运动美 安徽省巢湖市第一中学 238000 孟 月 强 摘要:运动美,在体育运动中无处不在,关键要有发现美得眼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认识运动美,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

    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

    潮阳区铜盂中学开展诚信教育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九次常委会议关于“注重文化引领,在全社会大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尤其要......

    你了解你的学生吗

    你了解你的学生吗 ------聚焦我的“90后”学生 作者高三文科刘碧华 我一直当任班主任,在六中已经是做到第七个年头了。每一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有苦有痛,有思有悟,有幸福有收获。......

    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

    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 全面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和前提,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家庭情况、居住环境、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心......

    如何了解你的学生

    如何了解你的学生 ——谈班级管理 习水县桃林乡沙溪小学陈胤佐 了解学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起点。因此在我们进行任何教学过程中都应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认知起点,学习兴趣,学......

    《了解你的学生》读后感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教师读书交流活动 选择理论下的师生双赢 ——《了解你的学生》读后感 明照花 “我了解我的学生吗?”看到书名,我扪心自问。每日与学生一起,哪怕不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