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心理学在音乐专业中的应用[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14:02: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教育心理学在音乐专业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教育心理学在音乐专业中的应用》。

第一篇:关于教育心理学在音乐专业中的应用

关于教育心理学在音乐专业中的应用

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同样需要遵循心理学原理,根据音乐教育发展过程,结合音乐结构的心理学特征,将音乐教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我们往往把学习能力差归因于一般智力差,但近来对落后学生的研究证明,特定的知识和技能的缺陷是导致学习能力低下的原因。而这种特定知识和技能就包括对音乐的学习。以音乐与语言关系为例,二者均发展于人类文化系统中,音乐节奏教学及歌唱训练,可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对学习外语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另外音乐欣赏课上老师的启发、诱导,可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可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上好音乐课,除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技术外,更重要的则是了解学生,为学生设想,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因为技术和知识可在工作中日日进步,而徒具精深技术,却无法施教于人是最不可取的。例如,就兴趣而言,我们知道,“兴趣”作为一种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表现出来的喜爱情绪,对人的各种实践活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人类从事活动的内在动力之一。而音乐教学本身便充满了趣味,因此要做到音乐课对学生来说是有兴趣的这一点并不难,只有最麻木的音乐教师才把音乐课弄得呆板无趣。就拿弹钢琴来说吧: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在学习中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超越自己,向着理想中的高峰攀登。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对于人的学习、工作等一切活动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成为学习与工作的巨大动力,又可激发一个人的创造性才能。”对于刚刚接触钢琴的孩子来说,他们好奇心很强,但缺乏长久练习的意志力。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引发学琴的兴趣,长时间严肃又枯燥的指法与技巧练习就会让孩子从心底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有的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学习情绪等不太注意或者说不够关心,没有针对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转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只是按照常规套路和自己的理想严格要求孩子;有的教师和家长仍旧坚持“严师出高徒”的陈旧理论,逼迫孩子继续学习,结果导致有的孩子心理逐渐失衡,暴躁易怒,情绪失控。实际上,儿童最容易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和富有情趣的事物。为了开启学生学习的兴趣大门,教学中应采取启发、诱导、激励的方法培养和加深学生的兴趣。由于音乐没有造型性和语义性,故其不能传达视觉形象。为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师在教弹一首标题性乐曲时,最好先用形象的语言或童话故事,将乐曲的内容、意境讲给学生。教一些枯燥的技巧时多运用一些比喻。另外,家长也可有意识地给孩子听音乐,或多让他们参加一些钢琴演奏会等。教师和家长平时要注重发现孩子的优点,对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都及时地给予肯定。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学生汇报会,让学生们在表演中锻炼多方面的能力。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对钢琴产生真正的热爱,继而演奏水平飞速提高,心理素质也得到锻炼。好多学生在经历了学琴之初的新鲜感后,逐渐感觉到练习过程的艰辛和学习的遥遥无期,会变得消极懈怠,练琴时或借故拖延时间,或频繁看表期待练琴结束。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认识到学琴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其一,学习钢琴是审美的需要。从小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会增强学习者的修养、气质和内涵。其二,学习钢琴是提高自身驾驭能力的需要。一个稍有难度的乐曲需要演奏者全身心地投入,需要准确地读谱、细心地分析、精准的技术、稳定的节奏感以及淋漓尽致的音乐表现力。当演奏者胜任了这首作品时,其内心的驾驭感、征服感是不言而喻的。其三,学习钢琴是自我提高的需要。作为一门艺术,学习钢琴有利于培养情操;作为一门乐器,学习钢琴能让自己有一技之长;作为一项技术,学习钢琴可以锻炼左右手配合能力,从而促进左右脑共同开发;作为爱好,学习钢琴能调剂生活,让自己适度放松。当学生认识到学习钢琴是件一举多得的事情后,就会充满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

学习中去。

二、注意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让学生学习一门乐器的意义不只是掌握其演奏方法、能够弹出动听的音乐,更重要的是要在学习过程中开发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学习音乐,可使学生的记忆力、注意力、协调能力得到发展,为以后的人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教育心理学认为,发展智力的核心是要注重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还有利于个体智力的发展。现在被我们广泛采用的奥尔夫快乐音乐教学法,就是在音乐教育心理学的原理指导下,充分培养人的创造性的一种灵活有趣、充实而有活力的教学法。例如同样的一个节奏型或者一段旋律,依据不同人的不同感受会有各种各样的肢体表现,为鼓励大家的创造性,每个学生哪怕是略微不同的动作表现,都应受到教师的鼓励与肯定。它启发一个人要运用身上的各个器官来感知音乐并充分表现音乐,从内到外感受音乐的魅力,体会音乐的美妙。但现实状况却是有的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的挖掘,只注重学生技术的训练;忽略了音乐表现力、节奏感的培养,只一味地要求模仿大师的演奏。这样的结果是所有学生的演奏都是千篇一律,精准、机械化而缺少活力,学生的创造力在学习过程中被扼杀。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善于采用启发式教学,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的创造。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旋律中所蕴涵的思想与情感,协助学生建立音乐形象,比如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音响资料,让学生聆听不同钢琴家的演奏,在音乐中感知其内涵及神韵,然后借助想象创造让学生尽情发挥,最后教师再给予指导。另外,也可以通过舞蹈、美术等艺术形式,让学生把感受到的音乐展示出来,把无形的音乐变为有形的画面。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音乐,才能展开丰富的联想并真正深入理解音乐内涵,最后才能全面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及综合素质。总而言之,注意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学习音乐及钢琴演奏中,在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方面,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

学习钢琴是一个复杂、艰苦的过程,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由于心智发展不同,差异比较大。若采用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将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比如有些孩子头脑灵活、接受快、理解力强,但就是坐不住,耐心不够;有些孩子极爱面子、自尊心强,稍微批评一两句就会掉眼泪,甚至影响上课正常进行。根据心理学有关人的气质的不同划分,前者显然属于胆汁质,针对这样的孩子要把每节课的重点、要点放在前面进行,还要在布置作业上考虑周到,多安排一些抒情性的曲目及慢板的曲子,锻炼其耐性;后者显然属于抑郁质,针对这样的孩子要以鼓励、肯定为主,对其错误的地方要温柔地指出,更要在课堂上多加演奏示范,通过比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避免过多说教,而当学生改正了错误,一定要及时给予表扬。所以对待学生,教师要有耐心,要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信。这样才能让钢琴学习变得轻松愉悦,也能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真正地感受到美好和快乐。

第二篇: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育心理学慢慢受到关注。在教学中应用音乐教育心理学,不仅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还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就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小学音乐中的应用做了具体的阐释,以供读者阅读和参考。

1音乐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和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音乐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音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它结合音乐教育学与音乐心理学,在学科的构建中建立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整合性和独立性。音乐教育心理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为音乐教育教学提供方法和原则上的理论依据,也为受教育者做出正确的心理分析。

1.2 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门非主考课程,音乐教育教学在我国小学教育教学中并未得到很好的发展。音乐教育是一门艺术性的教育,我国部分学校完全忽略了音乐教育教学的宗旨,只是将音乐课堂作为一门娱乐性的课堂,这大大偏离了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目的。

2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第 1 页

2.1 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启发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只有对音乐感兴趣了,才能将注意力集中到音乐当中去。然而小学生的心理尚未完全发育,因此在认知和思维能力方面,不能很好的转换和应用,时间一久,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慢慢降低,甚至出现厌恶情绪。此时,音乐教育心理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从心里教育方面,让学生提高对音乐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和表现特点,将音乐教学以做游戏的方式呈现,先使他们对音乐产生好奇心,慢慢的将其兴趣提高。

2.2 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心里学实验表明人的注意力并不能达到持久状态。尤其对于身心处于发展中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课方式等。古语有云,心不专一,不能专诚。作为学生,只有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才能更好的学到知识。在音乐教育心理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注意力转移的因素,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采用综合教学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3 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发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第 2 页 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现在的教学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音乐本身,还应使他们通过音乐的学习,培养一定的鉴赏力,使记忆和感受能相互协调,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通过在音乐教学中运用音乐教育心理学,可以有效的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和欣赏力,还可提高学生的乐感和节律感。

3音乐教育心里学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3.1 运用音乐节奏,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学习音乐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需要了解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学习音乐方面的认知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音乐当中美妙起伏的旋律和鲜明生动的节奏,可以激起学生肢体的反应,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入手,将音乐与肢体动作结合,形成具有音乐节奏的体态动作,集中学生学习音乐的注意力,将节奏与记忆结合,学习音乐当中的流动美。

3.2 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乐感

音乐的本质是对情感的自然反映,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情感,对于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让学生亲身体验音

第 3 页 乐当中的情感,而不是机械的告诉他们音乐表达的东西。倾听是很好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理感受,倾听他们对于音乐的特殊理解,培养他们自己的音乐乐感。例如在放一些具有催眠效果或者悲伤情感的乐曲时,学生会出现睡着或者伤心的现象,此时教师不应该打断他们,而是让他们慢慢感受,再通过讲解和表扬来加深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解。

3.3 创造科学教学法,突出教学效果

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过于枯燥,使得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慢慢降低。因此,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一些具有创造性、科学性的教学方法很是需要在音乐教学中提倡。根据心理学原则,一些音乐学家在传统音乐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将音乐教育心理学理论作为指导原则,创造出了许多科学的教学方法,例如日本铃木教学法、匈牙利柯达伊教学法和德国奥尔夫教学法等。

第 4 页

第三篇: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学习是一种手段,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完善自我,适应社会,奉献社会,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的冲击下,当今社会变化越来越大,未来的社会竞争与合作需要社会适应素质良好的人才,对学生的适应社会为指向的学生心理特征的培养与教育不容忽视。一. 教育心理学是什么

从以学习者得角度为中心的角度来看,教育心理学时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试图探明教学环境与学习者特征间的相互作用是怎样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的,教育心理学时尤其关注那些促进人类认知过程和知识结构建立的各种策略的科学研究,作为一门科学,教育心理学兼顾教与学两个方面(即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习者知识与行为方面的一些改变)教学时指教师为学生创造的环境,以促进学习者的知识与行为的改善。学习是指由于经验而导致的学习者知识的变化,总之,教学与学习是具有必然联系的两个过程,涉及到如何促进学习者发生变化。二. 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素质教育就是要求中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 展,中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 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学习问题等方面的认识和处理方式 的正确与否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前途的看法,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才的 重要问题。其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形式的延伸和补充。我们认为,思想教育工作有三个层次,即政治观点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有不少属于心理方向的问题,而并非道德品质或政治观点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育心,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德育重在 育德,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二者相互渗透,相互益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 优良的道德品质 和高尚的思想觉悟得以形成的活沃土,而良好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又会促进中学生心理素 质进一步提高。三.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和心理的关系

教育心理与教育和心理学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对教育而言,教育心理学能够对学校情境中的人的大脑的运作过程进行理论解释,比如解释学生是如何学习,不记忆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的。通过建构学科学习的认知理论,教育心理学活动促进了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的产生,简言之,教育者的实际教学活动通常受到那些所谓时尚但缺乏事实依据的教学方法的影响,而教育心理学无疑为教育者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其他方法,对心理学而言,教育心理学提供了形成和检验认知理论的生态学效度,教育心理学促使心理学家形成能够解释学校,学习的理论进而确保知识理论的真实性,简言之,心理学过去热衷与建构那些解释人为学习活动的精确理论,教育心理学则为心理学提供了另类的有效途径。四. 科学指导分析教学方法

在许多教学中,我们都是传统的“填鸭式”然而心理化教学可以指导我们去分析我们教学方法,比如,在传统教学当中,老师就是在课堂上讲,同学们在听,老师偶尔会采取一些活动,非常枯燥无味,然而心理化教学认为提高记忆要通过各种的方法,手段(声音,动作,情景,画面等)去刺激大脑,达到与脑和谐,而不是板板的老师讲,学生听。五. 正确判断学生行为的原因

利用心理学的知识,教师可在正确分析学生行为的原因,并能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达到预期效果,例如,当学生课堂上不遵守纪律教师应该怎么办?如果按照我们平常的做法,当学生做小动作时,都要批评他,似乎有可能帮助学生记住这些纪律,但是,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做小动作,老师表扬那些认真的学生,做小动作率反而会下降,如果他不断续做动作,我们可以利用厌恶疗法,让他做,一直让他做,别的同学就会觉得他和别人不一样,以至于他就会自动不做小动作。六. 分析学生学习困难根本原因

心理化教学虽然不能告诉教师如何进行针对性性的处理学生学习困难的方法,但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了解困难的原因,例如,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有困难,我们就可以从各种测验的结果中找出困难的症结,如果智力测验成绩较后,而且其他各科成绩也很差,那么久表明他阅读和其他科目方面的困难与智力有关,如果发现他的智力水平较高,而除阅读外,其他各科成绩并不差,那么我们就知道他阅读方面的困难与其智力及学习能力无关,因此,我们需要对他的过去的经验以及对发音,以及语义方面的情况作进一步的考察。

七. 心理化教学可以教育学生的学习自动性

教学要发挥学的主体作用,就要从学生心理活动进行研究,使之心理话积极化,不仅认识活动要处于积极状态,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也要处于积极状态,脱离心里话动的积极状态来谈学习主体作用那只是一句话,所以重视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规律,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正确利用心理化得教学手段指导,能够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非常有效积极的作用,能大大提高教学水平,进而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率。

第四篇:心理学-浅论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教育心理学是帮助人们认识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影响因素和发生条件,从而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学习和教师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只有把护理教学工作建立在对学生学习的本质和心理活动规律的充分把握的基础上,才能保证临床教学工作的正确、高效。作为一个师范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更应该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知识。

【关键词】心理学 教育学 积极心理 教学 应用

传统的师生观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而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客体的统一。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学应该由向学生传递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观是教师教书本的知识,学生学习书本知识,教学功能单一;而现代教学观则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需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开发智力,又要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1】

教师要实现从“填鸭式”、“说教式”的教学方式中转变到现代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中去,就必须倾向于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注重在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心理技巧,就必须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以教育心理学为基础,实现师生观、学习观、教学观的转变,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满足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就应该从以下的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中去实践。

1、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教师自身良好的心理学知识基础

多年来人们的教学思想是以传统的师生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为立脚点,根深蒂固的认为教师的职责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灌输给学生,使他们能够获得一个高的分数,一个外在的好成绩,并能使学生考上重点学校,就完成了一个老师的任务。韩愈所说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重点不仅仅是传道授业,更为重要的是解惑。而解惑就涉及到了教师要“如何教”的问题。那教的必要前提是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将学科知识心理化。他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一系列的有规律的心理活动。【2】教师要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就要有良好的心理学基础。

2、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是教师对学生情况有全局的把握

教学的中心与重心是人,教师首先要了解教育对象,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教学。多渠道接触学生,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家庭教育、社会影响、思想动态、知识层面以至于个人性格、特长、交往、爱好等等,做到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心中有数。【3】只有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了,在他的心理活动发生大的波动时,教师才能根据其基本情况去分析他的心理活动变化给他带来的情绪低落、消极态度,并给予及时、正确的心理指导。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心理反应的基础上,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事求是。

3、教学过程的内化提纯与情感教学

教师要将凝聚在书本中的智能、情感、世界观完全转化为学校主体——学生的智能、情感及世界观,首先要将知识变成自己的,使自己进入角色,真心热爱自己的专业,然后通过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和自己水平的发挥,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活动,使教学不仅是一种科学,同时也是一种艺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善于鼓励、唤醒、鼓舞,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动力。【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自由的“呼吸空间”,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对学习、对教师充满感情,变得想学、爱学、会学、从而以“课堂”推动“课下”,以“兴趣”带动“效果”,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2】通过情感教学与内化提纯的相互结合,产生一种新的教学艺术。

4、有效的心理沟通是教师成功教学的前提和保证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应该要强化师生的双向沟通,深入了解、全面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不断抓住学生的心理、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在学习过程中想什么,想怎么做,需要什么,不是在课堂上的几十分钟的教学就可以知道的。必须通过相互沟通,沟通是了解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而心理沟通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要关心爱护学生,教师首先是要有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一个学生在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他们特别需要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安抚、关爱。所以一个教师对学生实行必要的“情感投资”,用爱去温暖学生,感化学生,实现情感交融是增进师生情感的最佳途径。【2】在 情感交流后,正确、耐心的引导学生,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了解、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都是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

5、强化互动,形成心理互动式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互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活动;明确教和学的重要性是同等的,教是目的,学是结果。教师应该明白想要确保教学活动达到既定目标,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就要通过互动教学模式,着力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5】互动,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但这并不是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仍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策划者、控制者和组织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朝着正确、高效的方向发展,使教师和学生明确自己的位置,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才会极大的推动教学活动的展开,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6、重视指导的作用,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每个人都有性格、心理、能力上的差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我们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即是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价值观;相信他们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使之达到自我实现;教师是促进者、鼓励者、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引导他们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自己就要不断更新掌握更新、更广、更深、更科学的教学与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记忆、学会理解、学会策略,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发散思维,以达到提升学生总体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的目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动应用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主动积极地应用智力理论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着力优化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着力改革教学内容及方法,尤其要强化方法教学,对有潜质的学生还要加强个别指导、单独辅导,有针对性的开展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以不断适应各类学生的智力差异,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5】

在教学中,除去运用教育心理学外,还必须借助于其他心理学领域,如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研究对象是普通人的心理活动,针对大部分人的心理状况来指导人们如何追求幸福生活,以及给团队和机构带来昌盛或使他们能够发挥最佳 功能的环境、氛围和过程的研究。在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关键包括:参与互动,培养学生成功的积极心理认知;联系现实,加强学生成功的积极心理体验;塑造学生成功的积极人格特质。【6】一个人不是拥有明确的目标、精细的计划、足够的意志和充足的外在物质条件就可以获得成功的,成功必须是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条件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以尊重客观规律为条件,培养其积极情绪、积极心理,去学习、去把握教学的知识要点,使教学获得成功。

教育是一项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社会活动,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认知过程,知识、技能、意识活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展都离不开不断的教与学,所以在教育如此重要的情况下,教育心理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影响到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所采取的方法、工具、途径、手段,教育心理学对教育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正确利用教育心理学的指导作用能够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非常有效的积极作用,能大大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率。【7】

【参考资料】

【1】陈金华.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2,23.【2】庄春.对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的探讨【J】.基础理论研讨,2008:49.【3】崔英兰,付焱晶,张晶.浅谈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应用【J】.教学研究,2009(7)653.【4】施建新.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论坛,2001(10)31.【5】杨贵凤.浅析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0(2)118.【6】刘建会.积极心理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2012(1):117,118.【7】陈晓霞.浅谈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07(7-8)100.4

第五篇: 心理学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1、深入疏导,转化角色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疏导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进入疏导法。指的是教师运用说理的方法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尽快地从情绪化中走出来,带领学生认知自身的行为,并且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在刚刚进入校门之后以及在毕业之际需要工作岗位之时,恰恰是高职院校学生大规模爆发伤心、痛苦感情的高发期。还有很多例子就是在校期间,年轻人因为恋情的问题也会产生一定的情绪波动甚至是有负面的情绪出来。这些时候都是需要教师来及时的引导学生,告别负面的坏的情绪,回忆自己做过的高兴的开心的或者是成功的事情,通过这样的心理历程的回味来促使学生改变过去只是凭着主观和意气办事的做法,慢慢恢复自信心。深入的疏导法对教师则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提升心理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不仅要重视沟通技巧,更要注重沟通态度。学生们往往更加欢迎热情、和蔼以及善于沟通的教师,因此需要教师转变自身意识,定位为学生的朋友,置身于学生的位置,了解学生的品行、思想和问题,这样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激励,使心理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2、营造轻松的学生氛围

辅导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需要一个轻松的环境和氛围。想要学生卸下心防、打消心理戒备,就要教师试图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一学生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这是因为如果学生有着很深的心理戒备,是不会轻易的被打开心防的,教师也就无从疏导。还有,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心理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认为是有心理疾病的人才需要疏通和教育。其实这是一个致命的偏见。高职院校学生因为就业和社会压力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均会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或者是障碍,有了问题就需要及时做到排解,否则不仅会加重心理负担,还会被心理包袱困住拘束,产生不好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高职院校可建立一定树立比例的“心理疏导室”,聘请心理医生,对前来咨询的学生给予详细的讲解和疏导。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下评论,更不能反应冷淡,造成学生的紧张感,应在较为活跃和轻松的气氛中进行谈话和咨询。高职院校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这样一个环境,不但会很好地为学生排解问题,同时还利于学生的身心愉悦和健康发展。

3、健全干预机制

高职院校不仅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更要将个体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当做重要的工作来做。健全干预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控制心理问题的发生以及由此衍生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建立健全个体的心理问题干预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来抓:首先,实行值班制度,使得心理咨询的教师如同医务教师一样,做到随时能够接待学生,不会使学生感到落寞。初次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尤其会有紧张的心理,如果再遇到无人值班的情况,那么就会更加加重学生的紧张感和不适感。此外,高职院校应配置,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的需要,使得每一位需要咨询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帮助。最后,对于初步评估有精神疾病的学生应及时启动应急措施,转送医疗机构进行有效的治疗,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结语:将心理学引进到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机制当中,不仅是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健康,同时还是对高职院校本身的完善。这一机制的实施,必然会形成一个双赢的良好局面。

下载关于教育心理学在音乐专业中的应用[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教育心理学在音乐专业中的应用[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基础科学。由于它的研究领域、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因此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也非常多......

    心理学在四面楚歌中的应用

    论心理学在“四面楚歌”中的应用 ——项羽:失败的英雄 刘邦:成功的小人 摘要: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

    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本站推荐]

    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范县龙王庄乡中学徐高霞 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心理学,好像是个很大很飘渺的问题,有的老师可能会问了,我们普通教师哪里会用什么心理学呢?其实这种想法是把......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读后感

    让心灵充满阳光 读《积极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有感 “爸爸,你还记得我五岁生日吗?我从3岁到5岁直都在抱怨,每天都要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当我长到5岁时,我决定不再抱怨了,这......

    心理学效应在教育中的应用(最终定稿)

    心理学效应在教育中的应用马太效应 《马太福音》第二十章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要就是马太效应的真正内涵。......

    心理学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心理学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学生学习、掌握知识主要是通过学生本身的心理活动实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5则范文

    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丁道群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什么是积极心理学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积极心理学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浙大学习心得)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浙大学习心得 李吉朋 浙大一周的学习,收获满满。感触最深的是积极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