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困惑

时间:2019-05-15 14:5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问题与困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问题与困惑》。

第一篇:问题与困惑

初中物理教学实验中的问题与困惑

刘洪卫

问题与困惑一:物理探究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差,怎么办?

针对学生出现的这种情况,我们教研组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不敢问。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自农村,许多学生生性胆怯,不善言谈,一怕提出问题时词不达意或出现错误,被同学讥笑;二怕所提问题过于简单,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引起师生的讥讽和嘲笑;三怕提出问题超出教学要求或老师一时难以回答,造成尴尬。⑵不会问。之前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回答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各种问题的被动状态和地位,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根本就没有想过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向老师提出问题,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至多是在遇到不会做的问题,才会向教师请教该题怎么做?很少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⑶没机会问。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随着思维的深入,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由于是在“听课”,加上教师授课时间的限制,留给学生自主提问时间太少了,以至于课堂上即使学生发现问题并想提出来,但没有提问的机会,课后只能由同学间交流,如果交流后还不能解决,那么问题也只能留给自己,时间长久之后学生就失去了提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⑷教师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造成学生思维不活跃,想象力不丰富,创造精神缺乏。

问题与困惑二: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化,教师如何调控?

问题与困惑三:在当前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使物理由“难学”变为“易学”,使学生由“苦学”变成“乐学”,防止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问题与困惑四: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物理课堂教学中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我校是所规模较大的初中校,存在班级规模太大,每班生数都在50人以上。由于实验材料不够,专用实验室不到位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与困惑五:中考背景下学生出现新的“厌学”现象,怎么办?

第二篇:美术课堂教学的困惑与问题

美术课堂教学的困惑与问题

来源:美术报 发布时间:2008-10-22 我要评论(0)

美术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由原来单纯的技法灌输到人文涵养、情感体验、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转变,美术教学呈现前所未有的新气象、新观念、新方法。但在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也不少,笔者仅就个人实践中的几点看法与认识加以整理,希望能引起必要的重视与思考。

美术课堂教学一定要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吗?

不可否认,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能极大地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声光电的魅力效果使美术课堂教学趣味横生,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动性能得到很大的增强。但是,多媒体也好,网络化也好,它只是美术教学的手段,它的应用与否完全取决于应用的必要性。

如美术技法课就不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试想:美术课的最大特点是直观性,一幅画固然有说不尽的美妙之处,如果不亲自动手,这个过程对学生永远是个谜,永远不能了解艺术的真谛。如果不加以示范,学生如何知道运笔的方法、动势、速度?如何体验墨的干湿浓淡以及水、墨、色在宣纸上的神奇效果?

如果没有这样的示范,怎能感受美术的魅力?而这样的过程用传统的示范方法就可以达到,多媒体教学手段反而无能为力,这种情况下的运用就完全没有必要。

现在的许多美术课,许多老师的课件越来越复杂,已经非专业老师难以完成。有的老师为了方便,课件流水化,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了,这样的美术课堂是把“以教师为中心”变成“电脑+教师为中心”,公开课的泛滥化也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

课堂上一定要学科整合吗?

当教科书不再是美术课堂唯一的教学内容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也自然受到美术教师的格外关注。教师们千方百计利用各种美术教学资源于课堂教学之中,以体现所谓美术学科与外部资源的整合。

为了整合所谓课程资源,贪大求全,什么都搞综合,什么都要人文,什么都要合作,什么都要表演,什么都要排场;为了过多追求感官上的新奇刺激而忽视美术学科技能的提高;像有的美术课那样,“人文”被挖掘得淋漓尽致,“双基”被弱化削减尽失。

我们之所以要摈弃“学科本位”、“技法至上”的陈旧观念,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其本意就是针对过去我们的美术教学长期滞于学科内部,过分强调美术技能技巧的教育弊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美术学科的教学价值,否则,我们就从一个弊端走向另一个弊端。

当然,课外资源的引入还需要教师具备发现的眼光,需要教师如何去有效地把这些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些教学资源是否引发学生真正的学习兴趣,构成对学生适度的有效刺激,都需要我们去合理评价、合理利用。

过度的学科本位是错误的,但没有学科特征的教学也是不对的,学科之间的联系要自然、贴切,有使用的必要,否则隐含着美术教育理性的丧失,导致课堂教学活动出现了种种偏颇。

课堂气氛越活跃越好吗?

近几年,各种各样的优质课、示范课频频亮相,在很多美术公开课的课堂上,美术教师很注重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学习。

课堂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一个特别的教室里,教学环境氛围的营造独具匠心,还造价不菲。学生数特少(20个人左右)、素质极高,高度配合老师,典型的小班化、精英化教学,展现给听课者的是理想化的课堂。缺少老师的常规组织教学,没有日常教学中的随机生成,见不到辅导学生的镜头,有的是一应俱全的道具展示与精彩表演。

课堂上学生气氛活跃,每个学生的回答都是那么的精妙,课堂上很多学生走动频繁、互动强烈,如集市一般热闹,而在热闹的课堂过后,学生到底能学到多少知识就不得而知了。

但这样的美术课堂必须是在美术教师有力得体的控制之下,而且课堂的活跃必须有“度”的控制。新课标的理念和表述非常准确,那就是“美术课堂应该是秩序良好,气氛活跃。”而这样的活跃必须是建立在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课堂上教师必须建立秩序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没有良好的课堂秩序作保障,再活跃的课堂气氛也是空谈。

课堂必须要有课堂讨论的环节吗?

不少教师一上公开课或示范课,就将几张课桌拉成一堆,让学生分堆而坐,说是好“合作学习”,更有甚者,每到课堂教学的几个环节都能见到这样的情节:教师提出一个并不复杂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一下,很快地就让学生加以回答,而答案那么的简单。“合作”与“讨论”一度成为时髦的词汇,仿佛一节课如果没有合作学习与讨论的环节就是落后,反之就是新理念。

而实际上,合作重要的是效果,难道非要排成方阵这样才能体现“合作”吗?同桌之间,前后同学之间,转一转身就可以做到了的,何必非要把桌椅搬来搬去,劳神费力呢?讨论环节的设置更是要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和教材的自身特点设计,需要独立完成的教学环节就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合作,这时候就需要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内容的能力,而所谓“合作”环节的设置就成了完全没有必要的浪费。

比如复杂的设计和制作课,学生自身难以在课堂上完成,就可以采取合作的形式。而需要检验学生个性化创造能力的就不能采取所谓的“合作”形式。

讨论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突破难点,解决重点,如果教师提出的是一个简单过渡性的问题,而让学生去开展所谓的讨论就完全没有必要,更不能为了讨论而讨论。

如有的老师刚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还没有完全得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就急于让学生回答,得出的答案是教师事先准备的答案,学生只是一个“传声筒”,这样的讨论环节的设置更是毫无必要,反而让学生厌恶这样的美术课堂,久而久之,美术课堂就岌岌可危了。

第三篇:课题研究的问题与困惑

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困惑

身在教育工作一线的教师体会是最深的:现在的学生,一届比一届难教了。教师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其中最大的压力就是来自学生的德育工作。这个问题已经不是某一个人的个性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了。我们所面对的是同一个社会背景下同一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群体,他们他们虽然在个人素质和学习能力上有着不同大小的差异,但是生活背景是相同的,因此,也有着独特社会背景下的独特共性。

在工作中最大的困惑教学中的德育工作。我觉得,德育问题是作为我们现在面对的这群学生的最大的问题,也是我们作为教师的最大的职责所在。因为,我们的工作将会直接影响着我们社会、我们国家的不远的未来,决定着我们民族的素质与价值观。知识是可以不断学习的,但个人素质和价值观、民族素质和民族的价值观却是难以再塑造的。高中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也是最难调理的时期。

此外,教师德育工作中的困惑,也跟我们今天所处的多元社会环境对这群孩子的性格影响有关。我们今天的社会,正处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时期,来自东西方各方面的新的诱惑太多,老的传统的价值观正在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而新的价值观尚未成型,这就很难对这群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形成具有说服力的价值引导趋向。尤其是我们现有的教育体制的改革与我们目前教育评价机制的改革是不同步的,这种教育评价机制改革的滞后性,是造成今天新的教育理念新的社会环境下中学教师德育工作困惑的最根本的原因了。

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对当前的德育教育有以下困惑。

一、期望与现实的悬殊。

社会期望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这不仅体现在党的教育方针中,更具体地反映在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常规要求中。通俗点讲,社会期望学校培养出来的社会人,既能知书达理,又能有用,要德才兼备,学校应多出“优质品”,少出甚至不出“次品”、“废品”、“庸才”,更是坚决不能出“歪才”。可现实的学校教育能做到吗?且不说,人是有差异的,学生也不例外。就是工厂用同一部机床生产同样的零件,还难以避免出现“次品”、“废品”,更何况学校培养的是活生生的、天天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人呢?(当然这种比方不大妥当,但道理是然)当然,学校决不能因为这个道理,就放弃对每一个学生严格要求、认真教育,就像工厂不能因为难免出“次品”,就不抓质量一样。现实中的中小学德育,大量老师不分昼夜,辛勤浇灌着风雨中的花朵,教育工作者与社会一样,希望每一个花朵都能绽放,绝不愿意看到自己培育的花朵中途夭折、枯萎、但期望与现实能完全的统一起来吗?

二、家庭与学校的脱臼。

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家庭教育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学校难以替代的作用。我们都知道,“有出息”的孩子,往往与其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历史上的“孟母三迁”等明证不胜枚举。可是,由于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家长素质的参差不齐,导致不教、歪教的家庭比比皆是。诚然,各个学校均在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老师家访等途径,拼命在科学引导家庭教育,但收效却未必怎样。这导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脱臼甚至对立。试想,如果学生在学校听老师讲要尊敬师长、礼貌待人、赌博丑陋、劳动光荣,而每天回到家中看到的却是父母亲在虐待老人、恶语伤人、乌烟瘴气搓麻将、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孩子幼小心灵中的天平该朝哪边倾斜?教育学中有一个“教育一致性原则”,可有多少家庭做不到,甚至根本不想那么做,这还让学校怎么办?

三、目的与手段的无奈。

学校德育的目标非常明确,也很细致,可在现实的德育工作实践中,许多德育手段却显得非常无奈。学生犯错误,这是天天有的事儿,很正常,学生犯错误该怎么办?教育。一个孩子屡犯错误,甚至同样的错误,这也常有,该怎么办?教育,苦口婆心的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孜孜不倦的教育,各种各样形式和手段的教育等等。可切记一点,老师不能打、不能骂学生,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等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头顶上约束着老师们,校长、局长在一次又一次的会议上这么要求甚至威胁着老师们。得,现在得孩子都懂:不管我怎么违纪,你老师不敢把我怎么着,批评无所谓,处分无所谓,如若要开除我,《义务教育法》允许吗?我的父母亲、七大姑八大姨会轻易同意吗?他们不找你学校闹才怪!反正你老师也不能打我、骂我,否则更有你老师好看!这样的学生有没有,有;这样的学生多不多,不少。那么,学校和老师该怎么办,我看还是一个办法,教育、教育、再教育。这实际上是一个老话题——教育惩罚问题。社会和教育界长年来对此一直争论不止,到底要不要、该不该进行教育惩罚——需要、应该,但教育惩罚的度该如何把握?古者,学童背不书,先生都要打板子,当然先生是为了学童好,是严师,可以出高徒,可现在看来不可取。师道尊严,过去讲,现在也仍在讲,可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观念和理论的发展,我们更强调的是师生人格上的平等,这一点每个老师知道,每个学生也知道,屡犯纪律的顽童也知道。现在老师批评教育调皮捣蛋、甚至行为规范极差乃至道德败坏的学生,可谓小心翼翼、谨而又慎、如履薄冰,唯恐一不留神滑向了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深渊。至于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标准尺度是什么,又有谁说得清。那到底该如何进行教育惩罚呢?这是学校德育手段上的一个无奈。说句实在话,现实当中,许多老师就是因为德育手段上太多的无奈,久而久之,在思想上、观念上甚至是实际行为上,对部分所谓“差生”采取明哲保身、放任自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这种贻害是无穷的。但能一味地责怪那个老师吗?都说老师应该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对待,这当然是对的,但现实是有的学生你能真正当自己的孩子对待吗?老师像对待自己地孩子一样严格要求、规范学生,接受的家长非常感激你,可许多不接受的家长在责怪你,如果你老师像责罚自己孩子一样的责罚学生,有的家长要找你闹事儿的,并口称孩子养到这么大,我家长都从来没有怎么着过,你老师竟敢如此,太不象话,到时老师能在上级部门面前讲,我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了,而解释自己的所作所为吗?不行,那只好明哲保身了,反正这学生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德育的目的显而易见,大家认同,但与德育手段的

四、教育与教学的对立。

教育与教学是现如今学校教育中的一对对立统一体。学校教育包括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等组成部分,其中教育(德育、管理等等)既同教学一样是教育内容和目的,也是课堂教学得以正常维持以至高效组织的重要保障。学生既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更要学会做人,做一个正直、高尚的人。这谁都不怀疑,可现实是如果大量人力、精力、物力用于教育管理,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反之亦然;二者有机统一,这话好讲但难做。在应试教育痕迹尚存(甚至还很浓)的今天,能多开展一些生动活泼的德育活动而冲击、影响课堂教学吗?既然现在的孩子很难教,更应该加强德育和管理,可哪一个校长和老师不知道中考、高考的阿拉伯数字(成绩)决定着自己的收入与名望呀。不得已的法制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心理健康等,要搞,要抓,但千万不能影响教学,还一定要促进教学。这其中之难,更有谁知道?大道理,谁都会讲,报刊杂志、各种会议也少不了这方面的交流与论述。可教育与教学的对立面却眼睁睁的在现实学校教育中存在着。

从事中学教育工作十多年来,亲身经历的形形色色学生、家长、社会关系,历历在目。学生的年龄特征是不可客服的,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性的反映,对此,教师只能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充分的信任他们的基础上,不断对其进行是非观、价值观方面的引导。而多元的社会背景下的家庭环境和社会影响,则不是单纯的依靠教师的力量所能解决得好的,也不是教师能够左右的,今天的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是我们全社会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社会的关注,引起我们社会的反思。

第四篇:教学工作问题与困惑梳理单

教学工作问题与困惑梳理单

裕安区丁集镇华组学校

张新法

一、关于“应用多媒体”的困惑

现在的课堂教学,似乎没有现代化手段就是一节不成功的课。所有的优质课比赛中,没有不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大多数老师都会认为课件用的越花哨,课就是成功的。

在这里,我很困惑:课堂教学中老师能代替的、生活中有实例的,有时候只需要一块小黑板就可以达到目的,需要用多媒体吗?是否应该把“应用多媒体”作为评价一节课好坏的一项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对待多媒体?多媒体在哪些情况下适合为教学服务呢?

二、学科间相关知识点进度平衡兼顾问题。

数学教材中的例题出现了压强、电流、电阻、电压、密度等,而在学这部分知识时,物理上还没有学到,学生还不具备这部分知识,该如何去做呢?

三、初、高中数学的衔接

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是衔接初中与高中知识中最受关注的内容,要不要单独讲授呢?教材中我们可以从容地补充二次函数、方程的相关内容,作为重要知识处理吗?而受课时安排以及中考范围的影响许多精彩的典型问题也只能忍痛割爱了,并且这部分知识在初中没有得到深入的挖掘学习,会不会影响学生高中的助学学习呢?这部分内容初中教师到底该如何去教?教到什么程度呢?这 个问题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同行来关注。

四、探究与建模

数学探究与数学建模的教学目标要求不易把握,从各地各校试卷来看,有的侧重于考查理论层面上概念性的问题,而有的则是侧重考查动手操作层面的问题有的侧重知识点该如何把握?

五、激活课堂

我们的班额较大,很多问题在课堂上不敢放手给学生,怕引起课堂混乱,这样就显的课堂气氛较沉闷,如何让课堂真正活而不乱起来?特别是对大班额的教学有更好的方法吗?

六、潜能生

班额较大,随着课程的深入,知识的加深,“潜能生”的比例越来越大,怎样使“潜能生”真的发挥其潜能,而且能够持之以恒呢?

七、关于“小组学习”的困惑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常常是好学生机会更多,扮演着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小组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放任自流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在教学中,如何使“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什么时候是采取“小组合作”最恰当的时机?如何在“小组合作”中,使困难学生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真正收到班级教学中所得不到的收获呢?有时学生确实参与讨论,当讨论汇报的正尽

兴时,下课铃响了,给学生的时间短,合作学习只停留在表面,时间长了,常完不成教学任务,这该怎么办?

八、如何开展课堂评价。

课堂上经常发生这样的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有的同学举手回答但不正确,老师摇头可能说:不对。比较注意表达的老师或者出于保护学生的自尊的老师会说:你再想想。如果其他同学回答对了,老师就会眉开眼笑地说:好!然后让学生和他一起激动地为这位同学鼓掌,掌声非常热烈。难道说这就是激励性评价吗?这样的评价就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吗?其实如果继续观察没答对的和受到表扬的同学会发现:他们以后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因为他们都受到了压力,一个懊丧得听不下去课,一个得意的听不下去课。那么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对与错应该怎么办呢?

九、课时安排与教学辅导书的选用。

按照教材的课时安排,多数学生感到非常吃力:每节课的容量特别大,而且每节课的内容都是新的,复习与巩固提高全要靠自己课后下功夫了。面对新课程,我们又有了以前的感觉:,讲授新课也就差不多了,根本没有时间补充其他内容,而且要不停地赶课时,哪有时间讲评练习、进行单元测试呢?若不进行反馈检测,又怎能知道学生的学习水平? 我们选用的教辅导用书是《创新与探究》,学生普遍反映上课基本都能听懂,但很多练习却做不来,有的根本找不到思路。仔细研讨其中的习题,窃以为教辅依然停留在以前教材的套路上,同时还有少量习题与学生所学内容是脱节超前的,学生根本没有能力完成。我们该怎麽办呢?

十、如何开展合作性学习。

合作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开展新的教学模式的手段,以及一个鼓励学生才能发展的环境。精心营造的合作性学习能让学生在认知上、生理上、感情上和心理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且这也是改变课堂中的被动性学习和非人际性学习现状的重要步骤。在教学中常见这样的现象:一是老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问题来自学生,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讨论,教室里立刻响起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在发言,老师仍然在讲台上做自己的事,一两分钟后,老师喊停,请小组代表(往往是固定的)站起来发言,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觉得,我认为,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仅停留在问题的表层,并没有作深入的探究。二是学生在参与合作学习时老师仍然站在讲台上等待,或者做自己的事,那么教师应不应该介入合作学习的进程呢?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走到初中语文教学岗位上已有六个年头,经历了六年的风风雨雨,有收获,也有困惑,虽教学以来学生的客观成绩不错,但实质上存在有难以添补的大漏洞,阅读教学水平一直以来成为困惑我们的大问题,好比寻病医治无除病根。

一直以来,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较差,提高成绩难度很大,要改变目前阅读教学现状,全面提高阅读教学质量,需要扩大阅读范围,传授阅读方法,拟定阅读计划,立足课堂教学,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习惯,努力挖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亮点。

新课程总目标中对阅读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阅读教学,历来都被认为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同时又是学生最觉头疼的一点。阅读教学质量差,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难度大,这是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里语文教师的困惑和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要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冷冷静静地思考,认认真真地对待,绝不能固步自封,误人子弟。笔者就我校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现状,总结如下: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和老师的困惑

(一)学生的困惑:

1、遇到语文阅读题,就束手无策,不会阅读,有畏难情绪。

2、平时读得少,语感差,读不懂,害怕阅读。

3、缺乏语言表达能力,有话不会说,言不达意。

4、阅读得分低,享受不到阅读的喜悦,容易丧失阅读兴趣。

(二)教师的困惑:

1、没有恰当的阅读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流于形式。

2、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在阅读训练中针对考纲考点,考什么就讲什么,肢解语段,导致无明显训练效果。

3、忽略了文本对阅读教学的示范作用,失去阅读教学的最佳时机--课堂。

4、阅读教学缺乏计划性,毫无体系。

5、教师自身阅读量小,或者根本不读,整体感悟能力不高。

二、新形势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扩大阅读范围 拓展学生视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非一日之功。语文老师第一要解决的就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只有大量的阅读书籍,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并学会如何在文章中收取有效信息。大量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知识,更能增强学生的语感,而语感正是学习语文的必要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学生去阅读书报,只要是学生自觉的阅读行为,老师都应该鼓励。当然,首先书籍应该是健康的,看书时间安排应该是合理的。很多老师一看见学生看与学习无关的书,不能区别对待,死守一个原则:一律不许看。这样做不但严重挫伤了学生自觉阅读的积极性,还使学生形成错误思想:在校学习期间,不能看与学习无关的书。学生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就很难推进。只有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才可能拓展学生视野,才有可能增强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学生的各种阅读能力才有可能提高。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初中阶段的阅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到三部中外名著。各地中考也把名著阅读纳入中考考查范围。因此,对一些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的时代著作、美文佳作,教师要及时推荐,以免学生不择而食,从而引领学生健康有效的进行阅读。如:

1、童话、寓言、故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成语故事》、《神话故事》等。

2、诗歌散文作品:冰心《繁星春水》、鲁迅《朝花夕拾》、泰戈尔《泰戈尔诗选》等。

3、中外文学名著: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传》、海明威《老人与海》等。

5、推荐的杂志:《读者》、《青年文摘》、《世界博览》等。

(二)传授阅读方法

学会举一反三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和程序。语文教学只有把读、写、听、说的方法教给学生,才能使他们的语文能力逐步形成和发展。具体到阅读教学,我认为,教师对课文的处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把课文讲懂、讲透上,而要善于从课文中抽象出具体的阅读方法,教给学生举一反三的本领。怎样才算教会学生阅读呢?叶圣陶先生说:“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能够综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得出它的疏漏之处。” 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实践,在实践中阅读。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参与的心智活动,必须讲究方法。他还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生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阅读方法,才能充分地获取阅读信息,也才能在课外自由而有效的阅读。

1、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1)根据作品文体特征,抓住阅读重点。如阅读文学作品,要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把握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如《故乡》一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人物闰土、杨二嫂的变化及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来理解文章的主题。(2)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培养学生从细微处入手,感受文章思想和感情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分析某个细节,某个动作,某种心理,或者某个贴切传神的用词,理解文章的某种思想或某种情感。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引导学生找出菲利普夫妇见到于勒时的神态、动作及语言,分析二人的不同心理和性格的差异,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人情比纸薄的人际关系。(3)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历史时代情况,培养学生综合把握文章的能力。阅读文本,必然要将作者与历史、时代相结合,才能真正把握文本更深的内涵。如教学《藤野先生》一文,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鲁迅当年的思想状况,就不难理解文中对清国留学生的冷嘲热讽和对日本一些“爱国”青年学生的愤慨之词。

2、教给学生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种基本阅读方法。精读是一种通过粗读、细读、反复读、一字一句地读,直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精读训练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明确自学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2)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寻找参考资料,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3)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步骤和方法。(4)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质疑并能合作解决。教师还可设疑,让学生通过阅读自行解疑。(5)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如教给学生圈点、批注、摘要、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方法,并加以训练。略读则是一种运用精读得来的方法,略去或绕过文章中某些次要的方面,迅速掌握全篇的大意和纲目,抓住要领和主旨的阅读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略读训练时,要求学生多作粗读、泛读、跳读练习,以增强他们把握文章精目的能力。浏览是相对精读而言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课外阅读书籍和报刊杂志都离不开浏览。其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了解式浏览,即只了解其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即可;一种是涉猎式浏览,即随手翻开一份杂志、一张报纸、一本文集,从通览目录和标题中去发现自己需要的或关注或感兴趣的内容。浏览主要采用默读的方式进行,“一目十行”即可,不要逐字逐句去念。

(三)拟定阅读计划

推进教学工作在阅读教学中若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甚至根本不制定阅读教学计划,就会导致阅读教学的盲目性。我们很多教师都是在给学生讲解练习中,临时给学生增加一点阅读方面的知识,更没有专门的阅读教学课。其实,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大失误。任何无计划的教学都将是失败的教学,如果没有给阅读教学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就根本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都应该转变观念,制定教学计划时就把阅读教学细化,系统化。在接手一批新生时,老师应该为学生拟一个详细的阅读计划。不同年级应该达到不同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同一年级,不同阶段也要达到相应的阅读水平。教师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甚至每个阶段都要拟定详细的阅读教学计划,使阅读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四)立足课堂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在教学中,不能只拘泥于文本,照本宣科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应付考试。课堂上,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段落层次,分析优美语句,概括文章主旨,看上去井然有序,实则老套。这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最大误区。其实,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很好的阅读教材,我们不能一味地讲解,而应当把每一篇课文当成阅读练习,为学生设计恰当的问题,或者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老师则适当点拨,这才显示出老师导的作用,而不是主观的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让学生学会如何去阅读,去欣赏,去实践,这才是课文教学的重要目的,无形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语文鉴赏水平也就得到慢慢的提高。教师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体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是学生阅读的向导,是文本与学生的中介,而不是阅读的主体,课堂是师生共同研讨的阵地,师生一起学习、讨论和分析,引领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和感悟作品的内涵、情感,只有富有个性化性地阅读才是真正意义上实现创造性地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认识,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激励、多赏识。只有这样,才能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自我,充实自我,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信心,学生的阅读素养才会不断提高。

(五)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习惯。现很多学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是很多学生肆无忌惮的把时间花费在看电视、玩电脑上,却不喜欢读书。他们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却流于肤浅。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村初中学生少有阅读习惯,如缺失家庭文化氛围、文化场所等。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想迅速走出困境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语文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文化底蕴、文学修养,把自己修炼成一个书香味浓郁的语文老师,让学生从你身上受到人文素养的熏陶。让我们一起从农村初中的阅读教学实际出发,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去努力挖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亮点,探求新教法。

下载问题与困惑word格式文档
下载问题与困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

    当前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 栖霞市实验中学 刘云礼 听了汪家发教授的《初中化学教学疑难问题研究与解决》深受启发和教育,现将没有听课前我的一些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分享一下......

    当今班主任的问题与困惑5篇

    当今班主任的问题与困惑如今,在中国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许多传统的观念被打破,新的价值观又没有建立,因此,各种冲突、矛盾、困惑充斥社会的各个角落。学校班主任工作同样如此,有许......

    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的的反思 一、教学内容――教学时间 新教材内容多容量大,一学期教必修一、二,总共有近50篇课文,原来每册课本只有二十多篇,教学任务几乎增加了一倍,这50篇课文中......

    班主任工作问题与困惑梳理单

    班主任工作问题与困惑梳理单 金安区木厂镇木厂希望小学 马祥俊 班主任工作是异常繁琐而又复杂的,担任班主任有十多年的时间了。可是对于如何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却还在探索、......

    成长与困惑

    成长与困惑 眨眼间,工作已经近三年了,回顾这段匆忙而充实的日子,从初为人师的兴奋与激动到第一次站上讲台的紧张与不安,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仍然历历在目。虽然在这期间一直能......

    困惑与心得

    困惑与心得 教学中的一点感受 ——翟家中学张叔杰 近期来教学上有些困惑:在七年级四班上数学课时,由于孩子们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太好,我总是大着嗓门,不停地调整课堂,维持秩序......

    创业与困惑

    创业与困惑 分类:默认栏目 创业与困惑创业有困惑更具模糊和混沌的特征,所以它不断地变化,常常出现一些似是而非的情况。 看似没有潜力或潜力很低的机会可能会是一个很好的商机......

    绘本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绘本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在绘本教学中存在的不适应现象,使教师认识绘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走出在教学过程中的误区,进而探讨了使幼儿在绘本中学到更多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