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快乐教学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研修总结
从事教学已经8个年头了,课堂教学一直是比较看重的环节,参加这次研修的时候,第一眼就看中了我们这个研修工作室,我就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个团队,也许这就是“一见钟情”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华东师大课改专家崔允都教授说得好:“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学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新课改对初中英语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初中英语教师把新的理念引入教育教学,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由此可见,要实现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就必须优化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点。但是,目前的英语教育教学观念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转变,部分教师仍延用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调,语言交际意识淡漠,课堂缺乏情趣和动力。“费时较多,收效较差”的局面依然存在。针对教师讲得“多”讲得“累”,学生听得“烦”,实践机会“少”,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肩负着不断探索优质高效教学方法的使命,那么,在实施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转变教学观念和树立创新意识,创造交际活动情景,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以活动促使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和谐发展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呢? 面对教学的诸多困惑,我们对利用导学案,构建英语愉快高效课堂模式进行了探索。愉快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的追求,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如何利用导学案,构建愉快高效课堂,该从哪些方面去构建愉快高效的课堂呢?经过探索和实践,我们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
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出路。必须摆脱多年养成的教学惯性,使我们的可爱“听众”和勤奋的“书记员”——学生转变成生动活泼的认识主体,把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要创设机会多让学生动手、动嘴、动脑参与学习过程,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多让学生质疑问难,多让学生互相交流,多让学生讨论争辩等等,教师再也不应该居高临下地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给学生,而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学生一道去实践、去探究、去体验,和学生一同分享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方式呈现多样化的局面,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此,我们利用导学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课前引导,让学生明确每堂课的目标要求,要学习掌握的内容,引导课前预习,让学生会学,预习能使课堂学习过程前移,有利于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提早进入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带着思考的头脑,有准备地进入课堂学习过程,有利于减轻教师课堂教学负担,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通过有序预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自主思维的空间和学习方式的选择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引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查阅词典,扫清影响学生阅读的生词障碍;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一些语言形式,如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语法结构等,引导学生熟悉教材,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和中心句;提出和回答若干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借助参考书,解决学习材料中的疑点和难点,为课堂参与作好准备。课堂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指导课上交流,让学生敢学,并交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保持和维护学生学习的兴趣。指导培养学生勤听、敢说、多读、乐写的习惯,指导学生正确的记忆、思维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对未知知识进行合作探究,积极主动开展自主学习,并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尽可能地给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用适当的方式适时提出有效问题,创设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已知与未知之间产生矛盾、疑惑、惊讶,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的机会,开展自我探究成果展示活动,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兴奋、愉快、充实的情绪体验,强化学习动机,有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广泛地进行学习,享受英语学习的快乐,感受运用所学的语言成功地达到目的后的喜悦,同时,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技巧,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课文的细节理解题,简单易答,就让程度稍差的同学思考回答,主旨归纳、推理判断、词义猜测等难度偏大的题目,就采用合作互议的方式先让学生理解、探究,再推举小组成员回答,其他成员进行补充。课后辅导,导学案还注重对学生课后巩固新知、掌握所学进行了有效的辅助:让学生在课后学习和掌握一些语言形式,比如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语法结构等;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言语交际活动,如缩写、改写、续写课文或其中的一段,改写后的短文听写或完形填空,涉及课文内容的挖掘整理等;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归纳总结,如要学生找出话题中心、写作意图、作者观点、态度等。
以上的一些就是本人的这次研修的总结,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通过这次研修,让我对愉快课堂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感谢这次研修让我结实这么多朋友,感谢这次研修让我学到很多知识!
第二篇:新课程理念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新课程理念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实践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一核心理念在学科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改变知识授受的教学传统,探索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学模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均衡发展。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作为一个中学的政治教师如何进行政治课课堂教学?如何将新理念落实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在这里与大家共享。
如何上好初中政治课
从教师的角度看,我认为以下两方面比较重要
1、大胆转变教师的角色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新教材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老师只是导演、是配角,学生才是演员、是主角,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大胆转变自己的角色,要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满堂灌”等方式,要善于扮演导演角色把学生推上“舞台”由他们去“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真正动起来,畅所欲言,大胆说出自己所想,同时老师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真正做到活而不乱,一堂课就在这样浓烈的学习氛围中、秩序井然地得以完成,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以人为本,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必须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政治课教学的出发点,通过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培养学生,挖掘、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和成长环境。
1、要端正对学生的根本态度
在角色定位上,教师要摆正位置,减少“身份角色”,不以势压人,不以压代教,多注意感情上的交流。在语言表达上,不用命令式、训斥式教学,多一些商讨、对话式教学,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以平等的姿态、平易见人的风格来教育人、引导人、感染人。
2、要加强与学生情感的交流
师生情谊深厚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心理条件。亲其师而信其道,良好的师生情谊有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学生也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呵护学生的内心情感,融洽师生关系,达到课堂教学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之效果。这样才能树立师生间平等、尊重、信任的观念。
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一、对教材的丰富和整合的探索实践
以往思想品德课具有既定性、凝固性和闭锁性,教师则是消极、被动的执行者,对教科书的自主选择和重组的可能性很小。而今,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教师的创新精神将随着新课程的成长而得到充分的释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着力突破课堂教学的自闭性,主动构建与社会、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从而使教材与鲜活的现实成为一个充满生机的统一体。
如:在学习初三《思想政治》第二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部分知识时,我没有按教材的编写顺序来讲,而是请学生先谈自己家庭近几年的变化,感受生活所在社区的变化,然后,再看国家的变化。就向聊天一样,学生情绪也很积极,从“吃穿住行”,从“小家”到“大家”,从“神六”到“十六届五中全会”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最后展示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柱状图,用科学的数据再次证明学生的“感觉”,最后得出结论。再如:在学习“关于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这个问题时,教材讲的比较简单,我从网上查阅这方面资料,从“国家的政策”、“国内外的市场”、“居民消费结构的调整和城乡一体化”等方面予以补充和讨论;而谈到“挑战”,则从学生所熟悉的“资源、环境”入手,然后到“老百姓关注的上学、就医难”以及“区域经济的平衡问题(共同富裕)”等问题,其间补充了大量有说服力的数据和典型的事例,整节课学生不再象以前那般昏昏欲睡,死气沉沉,而是积极的参与,那种为祖国自豪骄傲的感受,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和建设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让他们的眼睛更加明亮起来,作为教师的我心里也体会到了该学科的价值,内心充满了愉悦。
可见,选择富有时代气息的时政资料,使其成为课程资源,进入课程流程,使我们的教材直面社会,关照现实,捕捉前沿。使比较枯燥、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变的形象、生动、具体而有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
二、对学生合作学习具体方式的探索实践
合作学习是达到这种需求的有效途径,同时它又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和认知,情感升华的过程,是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的统一。
如何去实施才更有效呢?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合作学习的民主氛围。我们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如何创设?重要的一点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这样在施教过程中才能做到真正以“人”为本,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其次: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具体实施方式,如:怎样分组?如何展示?提供哪些信息给学生等。最后:教师要调控好课堂节奏,适时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大胆阐述个人见解,将学生认识上的差异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如:在初二《思想政治》下册第十二课“消费者享有的权利”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如果按常规方式:看书找到各项权益的含义-师生例证—归纳总结,学生肯定不会有兴趣。所以我采用了另一种方式:一走进教室我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做一个“有奖竟猜”的游戏,谜面可得你们自己来出,一听这话,学生一下就欢呼起来。接下来,我根据就近和不同层次搭配的原则将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并指定一名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负责,然后由负责的同学来抽取题目(既是教材中介绍的消费者的六项权益),最后宣布规则:每组将抽到的题目用小品的方式演绎出来,大家猜,准备时间为十五分钟,最后将由大家评选出“最佳组合”、“最佳表演明星”。接下来的十五分钟里,同学们看书、找素材、分角色、排演,每个人都忙的不亦乐乎,后来的表演更是将气氛推向了顶点,最后的大奖由一个独具表演天分的男生获得,他们选择的素材是报上曾刊登的一面馆和面小工将粘过苍蝇的面用来拉面端给消费者。下课铃声响了,孩子们还意犹未尽,这样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方式激活了学生的优良的品行,聪慧的悟性,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趣,强烈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感、竞争意识,相信这定会成为我们师生都难忘的一节课。
三、对学生评价方法的探索实践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新课程实施如果没有一个全面合理的评价机制,课程实施就会落空。评价既是对事物估定价值,在思想政治课程中,主要是为了预测教育的需求,其评价的重点是: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要考察学生在思想政治可程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始形成好公民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在实践过程中,我逐步摸索形成了一套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1、课前5分钟演讲,对个体实施分层评价。
为了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等习惯,我把课前5分钟“还”给学生,每节课安排一至二名学生,或是播报自己采编的新闻,或是讲一个富含哲理的小故事,每个学生都有这样一次机会,也都很珍惜。然而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若采用一个评价标准就不合理了。对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们从演讲的标准、选材立意及影响力等来综合评价;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则从态度、声音是否洪亮、流畅等来评价。特别是抓住其闪光点给予赞扬和鼓励,以上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同时评定等级并记载。以此来激励后面的学生,激发他们想要超越的愿望。
2、合作学习过程,对小组的量化综合评价。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如何使之不流于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意识,对其过程的量化评价就显得很重要了。如:在初三《思想政治》第三课“人口、资源、环境”的学习过程中:首先,根据每个学习小组收集的资料是否有时代性、有代表性、是否图文并茂,途径是查阅资料还是实地调查等评出等级;其次,小组对采集资料进行筛选、分析,找出对策,并形成报告,每小组一篇,根据其可行性等再次评出等级;最后,每小组选一名同学代表该组在全班进行交流再次进行评定。
3、作业信息反馈,对课本知识掌握的评价。
这主要是通过作业和书面测试来进行的。具体来说,对作业,老师批阅后,根据书写、正确率、是否按要求完成并交给科代表评定等级,由科代表登记,这样可有效督促学生认真作业,掌握基本知识;测试则指每期末常规的书面考试。以上是我对政治课实施有效教学的点滴看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有效教学追求的目标,为了提高政治课的有效教学让我们一同扬帆远航吧!
农九师163团中学
徐建新
第三篇:“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理念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运用
“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理念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运用
摘要:“教-学-评一致性”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它要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是一致的。清晰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匹配目标的学习活动是“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环节;与目标相匹配的课堂评价是“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保障。判断“教-学-评”是否一致的依据就是要看教学、学习与评价是否都是围绕共同的目标展开的,也正因如此,我们称之为“教―学―评一致性”。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环节;目标;匹配;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177-01
“教-学-评一致性”当中,“教”是指学习目标,“学”指学习过程,“评”指课堂评价。首先,目标是解决“去哪里”的问题,如果去哪里都不知道,那么后面的问题就无须讨论了。任何学科的教学,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上,首先是依据新的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学情等具体情况,制定学习目标。目标不易太多,并且要有学科特点,且要符合具体、可操作、可评价的要求。
其次,教学过程是目标达成的途径,目标引导教学是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所以教学过程必须保证学生在整个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找出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教师只起到一个帮助,解疑答惑的作用。而且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学习过程安排要有助于学生有更好的表现,而且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确保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多元化的评价是目标达成重要保障,评价活动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而开展。在确定好学习目标之后,我们就要根据学习目标确定本节课的评价方式,以达到评价方式和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对于教学重点,我们可以采取对个人进行评价的方式,以确定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对于要求稍低一点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采用对整个小组进行评价的方式,通过小组来推测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重视过程评价,可以让教师不断收集关于学生学习的证据,从而调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那么在初中英语阅读中如何实施“教学评”的一致呢?我以初中九年级《英语》教科书/人教版2013版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为例,跟大家分享。
首先,依据课标,教材,学情制定目标。
1.五级课标对阅读的要求
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
2.教材分析
本单元介绍了国内外不同的节日文化和风俗习惯,句型和语法方面主要练习that,if /whether 引导的宾语从句和感叹句。Section A主要是对国内传统节日的描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要求学生会用宾语从句的肯定句式表达自己的态度或作出反应,为Section B的学习和特殊疑问句的宾语从句最好铺垫。
3.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是关于中秋节来历的介绍,旨在通过语篇阅读加强对学生语言的输入量,发展阅读技能,强化对新语言内容的认知。中秋节作为我国特有的节日,背景故事学生已经熟知,但是相关的词汇和学习策略: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将相关事件进行排序以及用自己的话与他人交流有关中秋节的来历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制定学习目标如下:
(1)能在小组帮助下,将故事按情节的发展正确排序。
(2)精读文章,能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含义,并在新的语境中正确释意。
(3)通过听录音示范及朗读练习,能流利朗读课文。
(4)通过朗读课文及绘制图片,能识记文本细节,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中秋节的由来。
设计学习活动,出示评价标准:
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
学习目标学习活动评价标准
目标1教师分发给每个小组打乱顺序的6个句子,学生在3分钟之内将句子排序。能说出文章的大意,并能在小组的合作中将句子正确排序。
目标2阅读课文,猜测生词大意。(folk,goddess,steal,dessert,admire,lay)翻译新的句子(含有以上生词)。能根据文章推断出生词的含义,并能在新的语境中识别。
目标31.默读文章,并回答3个问题:1.What a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eople in the passage?2.What Hou Yi plan to do after he got themedicine?3.Why did Pang Meng want to steal the magic medicine?2.听示范录音,然后邀请学生示范朗读文章,纠正个别发音,然后学生自读(朗读)。1.能够正确说出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2.朗读时发音正确,吐字清晰,断句合理。
目标4完成练习3c.1.小组合作,简笔画描述后羿射日的几个场景,教师收集最好的六个图片张贴于黑板,并有组长汇报每个场景描述的内容。2.每组抽一名学生上台,看图讲述中秋节的故事。1.能使用所学生词完成句子。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中秋节的来历。
虽然教无定法,但是只有追求教学环节、教学评价与既定目标的高度统一,追求目标实现的最大可能性;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少走弯路,有效课堂也一定会从偶一为之的无心插柳走向高度自觉的日常必然。
参考文献:
[1]崔永?t 《有效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安德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第四篇:生活化教学理念在思想政治课堂的尝试与思考
生活化教学理念在思想政治课堂的尝试与思考
【内容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本文试图通过传统的政治课堂教育的弊端引出教学生活化处理的原则、策略及实践尝试,提出目前仍存在的问题,与各位交流讨论。【关键词】:政治课堂 生活化 发展 全面 层次 小组合作
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教育在不断地回归生活,回归社会,这就意味着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在于培养会在生活世界中生存的人,即会做事,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的人,这意味着学校、社会与教师需要全面合作。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学校是小社会,社会是大学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正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整合所追求的结果,也是新课改对教师所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本文试图从传统的政治教学的弊端、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和实践尝试,以及目前还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稍作探讨。
一、传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问题呈现与成因分析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和态势稳步地向前推进,它是我国教育教学领域一次全新的变革,它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的方方面面,无疑也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冲击和挑战。目前,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急需改革。
第一,注重单向的知识传授,忽视品德的养成。
当前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仍片面注重向学生“灌输”、“注入”学科的知识,而忽视对学生品德、意志等生成性品质的养成。作为一门学科,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固然是应有之义,但学生的情感、意志、道德、人格修养等等,这些却不是可以强行“灌输”和“注入”的。
这种教学模式在当前的教学中它的最大特点是教师积极主动,往往在课堂上声情并茂、激情昂扬,讲得“天花乱坠”,沉入自我陶醉的物我两忘境界;而学生则消极被动,冷眼旁观以至于身心俱疲恹恹欲睡。之所以这种教学模式大行其道乃是和它的简单易行的可操作性有关。但更深层的原因是在上个世纪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我国独特的政治环境,人们上政治课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者,都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感,唯恐一不留神,讲错一句话就可能上纲上线大祸临头,在这种状况下,还是照本宣科,机械照搬来的稳妥,而如此授课,课堂的沉闷乏味不难想象,实效性当然不会好。
第二,以分数论英雄,教育方式单一。
其次,我国的教育体制还是以“分数论英雄”,有些教师摆脱不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了一味追求升学率,以一张试卷定高低。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是重书本,轻实践;重灌输,轻启发;重记忆,轻思考;重知识,轻技能;重接受,轻创造;重讲授,轻自学;重共性,轻个性;重结果,轻过程。它的缺陷是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把知识与能力、觉悟割裂开来,忽视过程、方法,更难谈得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采取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当作一个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和贮存式的仓库。
第三,高考指挥下,理科学生重视不够。
再次,高考指挥棒让理科学生对政治课另眼相看。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高考理科取消政治考试,可以说,这在中学政治课教学史上不啻是投放了一枚重镑炸弹。从那时至今,高中理科的政治课教学就一直处于萎顿不振的落魄境地里。随着高中分科教学的进一步提前(分科教学在全国范围愈演愈烈,已经从高二分科提前到高一第一学期就分科)高中理科政治课教学的萎靡状况有进一步加剧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整个高中政治课教学的环境已经对于教学的实际效果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然而,只注重片面抓升学率的高中“应试教育”是不会也不能对此有任何举措的。毕竟“高考指挥棒”在显威。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一成不变,不能紧跟社会的发展。时代在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政治教材的内容还是一味的沿袭,显然落后于时代,我们迫切需要对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2、教学案例脱离生活,与学生的距离太远。当今世界日新月异,涌现出很多新兴事物,是以前闻所未闻的,而我们的学生就是在这样一个新的环境中成长的,如果教学过程中还在列举几十年前的事件,恐怕学生难以理解接受。教学案例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发展。
3、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课堂效率有待提高。环顾四周,我们的大部分老师还是把“上课”等同与“讲课”,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完一堂课,学生已经昏昏欲睡,这种满堂灌的方法效率极低。
二、生活化的应对策略及实践尝试
生活化的政治课堂至少应该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课堂教学内容要力求体现学生生活,并能够有效指导学生生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二是课堂教学形式——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必须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必须是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能够容易感知和有效参与的。将政治课堂生活化有助于使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深奥的教学内容通俗化,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学习生活态度,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应对原则
对政治课堂进行生活化实践,首先应树立三个原则:
第一,发展性原则。这就要求我们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准备”的思想。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同时我们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学中每位教师都要知道“授之以鱼,只借一餐,教人以渔终生受益”的道理,要研究学法,加强学法指导,要从以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为中心,教会学生会学习、会求知,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基础。
第二,层次性原则。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促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实质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个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基本要求同特殊要求结合起来,把着眼全体同因材施教结合起来,把班级授课同差异教学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多参与、勤动手、合作交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从思想上引导,方法上指导,知识上辅导,对学习有余的学生,给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第三,全面性原则。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教学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只有学生的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显现出来。基于此,政治课教育教学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而采用科学的民主的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
(二)应对策略
1、开放式教学
新课程强调政治教育的实践性,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提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活动,通过某些形式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要创设一定的形式和情景,让学生愉快学习,逐步了解社会,扩大人际交往,参与公共生活。但目前的政治教学基本是从理论到理论,即使教师在课堂里设置了许多模拟情景,还是不能摆脱纸上谈兵的局面。如能从纯粹的课堂教学里走出去,让学生感受到课堂里和书本上无法体验的东西,是相当有益的。因此,在不改变课堂主体的情况下把政治教学从基本封闭的状态转入较为开放的状态,无疑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做法。具体操作,可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多样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在课外活动中完善和发展。
(1)注重时事教学
许多学生平时聊天,提起布什,伊拉克战争,恐怖活动都是津津乐道,可是一旦上政治课却无精打采哈欠连天。造成这种情况是教师过于注重理论传授,忽视以时事新闻、生动事例来提高学生的兴趣。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国内外大事非常关心。因此,教师结合时事演讲、时政知识抢答赛等形式讲政治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用生动形象的比喻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但这并不枯燥无味。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能讲究一点趣味性,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的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以少胜多的效果。如在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道理,可以用“脚与鞋的关系”打比喻,即把生产力比作脚,把生产关系比作鞋。并说明人的脚随着年龄的增大,所穿的鞋也要随之而不断更换尺码,这样才能使脚健康发育。用此比喻来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就把这一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了,取譬贴切,印象深刻。
(3)运用图片和形象的漫画
漫画,她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发人深思,回味无穷。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漫画会使学生情趣盎然,学习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教材增加了许多插图和卡通人物,教师如再能适时用上几幅漫画都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讲授资源环境问题时,出示几张校园的或破坏资源环境的漫画都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这比抽象的说教讲授既生动又形象。运用这种方法达到了既掌握知识,又用知识理解社会现象的目的,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愿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素质教育关于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
政治课的特点决定了政治教学不应也不能局限于课堂,把政治教学从纯粹的课堂教学里解放出来,走向社会大课堂,是政治教学真正成功的必由之路。如果教学脱离社会现实,教学就是一纸空文;如果教学局限于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大大削弱了。以课堂为主,并向课外拓展,让课外生动可感的实例来弥补相对单调平板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对政治理论和政治概念的理解更为深刻。如,在讲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时,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农民的人均耕地、农业机械化等,使学生从切身感受中提高认识。以课外的实践活动去验证所学的理性知识,去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道德素养。时间,充分双休日和节假日。方法,以多样性为原则,问卷、采访、调查,参观、体验、实习,动态取样、典型分析、综合排摸,无一不可。可以确定题目统一的作业,也可自选方向便宜行事。不管怎样做,都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必须注重实效,做到确确实实有利于教学而不能流于形式否则反而影响了正常的教学。
2、情景式教学
如果说,教学设计中确定目标和内容这一环节回答的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话,那么,选择合理例题的教学方法这一环节解决的就是“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最能体现创新教育的一个途径的就是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即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兴趣和启发思维,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的最活跃因素。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启发思维是政治教学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关键的一步。因此在政治课中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全身心参与投入,在创设新环境中,能产生碰撞,开拓思路,这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通过设疑。设疑能使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的欲望,这不仅能使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较好地掌握新知识,还能从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针对高一经济常识劳动者权利和义务与社会保障的教学,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学生甲的爸爸在长兴化肥厂工作,每天上班8小时,月薪700元。过了一年化肥厂被私人承包了,每天常常劳动10小时以上,双休日也常得上班,而又未能及时领到工资,最终因经营不善,化肥厂倒闭,甲爸爸下岗。但由于其掌握一技之长,会修理自行车,便去街道摆设了一个自行车修理铺,恰巧此时,雉城镇争创全国卫生城,当地城管委同志与小王爸爸发生了争执……
请问:(1)这一则材料从过程上来看可分解为哪几个阶段,在不同阶段中,你是如何看待小王爸爸、化肥厂领导、城管领导三者关系的?(2)你阅读了上述材料有何启示?
我让大家争论各抒己见,使大部分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然后将学生作出的各种解答方案让全班同学评议、争辩,最后指导学生阅读和小结,当一些学生看到了教材中叙述的内容与自己的看法基本一致并有新的见解时,脸上充满成功的笑容。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一是要向他们提供尽可能多一些创新机遇;二是要根据所授的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适当地暴露、产生、激化学生认知结构上的矛盾,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
3、案例式教学
教学生活化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尽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师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求教师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生活实际,使书本知识活起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案例教学是一种准实践的教学方式。
如何使教学生活化得以实现呢?基本步骤可以归纳为“生活—教学—生活”的循环。“从生活到教学”,即课前引入贴近学生生活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景着手,学习研究学科知识,课堂尽量成为学生学习体会、辩论反思、概括提升的场所。“从教学到生活”则将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流程如下图)
例如,我在讲解商品这一概念时,如果按照书本上的解释,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它的含义。我又举了一个生活化的例子,假如你到自留地里摘了一篮子番茄,如果是留着自己吃,这仍是番茄,如果是拿到街上去卖,那么这篮子番茄就叫商品。政治课堂通过引进一些生活化的素材,会让学生觉得政治课并不是那么深不可测的,也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时时感觉到政治内容就在学生身边。
本人认为案例讨论式教学法对教学生活化的实现和贯彻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对中学思想政治课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而要能更有效地实施案例讨论法,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分析、讨论的和谐的课堂氛围。案例分析讨论前,教师应提出具体要求,认真写好发言提纲。讨论中,可以分小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要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注意引导他们围绕中心问题并联系实际进行讨论,要努力做到全员参加,机会均等,避免冷落的问题,鼓励学生之间积极开展持之有据,言之有理的争论,发扬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但又不固执己见的学风。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进行小结,也可提出一些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研究。
比如,我在讲到高一经济学里劳动合同制度时,首先给学生介绍了我国原来实施的固定工制度,请学生比较这两种制度的优劣。之后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反映非常热烈,组内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最后每组由代表发言,有些提出来的角度,我确实都没有想到过,我觉得这就达到了互动、交流。使教和学真正融合在一起。而且学生真正动脑思考了,对得出的结论印象特别深刻。
4、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课件走进课堂,它的时代性首先应该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广大政治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来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鼠标轻点,天下知识皆汇于咫尺荧屏,内容丰富而详实,教师“如虎添翼”,学生“如鱼得水”不仅能够强调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同时也为教学的综合性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网络教学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内容于一体,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性、增加学生的可选择性,又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使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生动,从而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给传统的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增强了政治课教学的趣味性、实效性。例如:
在讲授高一“国家宏观调控”一框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宏观调控政策,我从互连网上搜集了有关资料,并制作了1995年到2005年我国商品零售价格上涨率和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变化情况的动画及网页,不仅形象直观的反映了我国在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而且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视野。
如果能坚持细水长流地让学生有选择地看报、看杂志、看电视、正确使用网络,不光学生的政治知识面大为拓宽,政治觉悟和政治素养也会大大提高,非政治方面的综合素质也能大大提高。可以说,利益是全方位的。
(三)实践尝试及效果反馈
我所工作的单位长兴华盛虹溪中学,是一所普通高中,我教授的班级中包括实验班、重点班和普通班,学生之间的差距比较大。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理解力、自觉性等各方面都大不一样。面对工作上的难度,作为政治教师必须注重从教学改革入手,从学生个体素质发展需要出发,从各方面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也必须学会凭借自己的教学智慧,利用各种方法,才能使政治课的教学任务得到较好的完成。学生们才因为能在轻松愉快中掌握枯燥的政治学科知识,进而愿意听你的课。
一开始,我只是照本宣科,把书本的知识体系化,教授给学生,从理论到理论,非常的枯燥,同样的课上过几个班后,连我自己都厌烦了。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几乎只有老师一个人的声音,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少。在新课程改革的促动下,我开始进行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尝试。一开始只是在某一个班进行,有意识地在课堂中列举事例,而且是学生能够看到或者听到的,比如讲到企业,我就用长兴的三狮集团或者长兴电厂为例,讲到乡镇企业的污染,就举华能电瓶厂的事例,学生一听到自己熟悉的案例,都兴趣十足,迫不及待要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明显活跃。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这个班的整体实力比其他几个班好了很多。有了良好的开端,我就放心地把这些推广到其他几个班级。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尝试,我明显感觉到了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增加了。课堂的气氛也相当活跃,上课不再是老师唱“独角戏”,学生的参与性非常强。原来班级后排的几个学生一上课就犯困,现在都坐得端端正正的听课,参与讨论。前不久,我在授课的几个班做了一次“民意调查”,调查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我上的政治课竟很受学生欢迎。我感到只要我们这些施教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教学策略和方法,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教学,是一定能够把政治课上得有声有色,使政治课焕发出她应有的魅力,从而实现政治课教育教学的真正目标。
三、存在的困惑
新课程改革正进行的如火如荼,教育生活化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笔者在进行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尝试的过程中尚存在几点困惑:
1、学生的思维发展了,表现欲强了,但学习不扎实,跳跃性大。在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夯实双基教学。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在获得知识、增加技能的同时,思维活跃了,学习兴趣浓了,学习信心增加了,情感态度、健康个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道德情操、人生价值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是目前教育体制还是以考试成绩为评价的主要标准,所以在强调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还是要保证其基础知识的掌握。
2、教学过于追求手段现代化
多媒体汁算机辅助教学,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而现在的观摩课,似乎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是观念不先进。有的课堂教学中使用课件不过是把课本搬到了屏幕上,只是起到了替代小黑板的作用:有的教师把界面搞得五彩缤纷,以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果学生的注意力被鲜艳的色彩所吸引,忘记了听老师讲课。学生一味接受直观刺激,懒得自己思考,如何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呢?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要用在点子上,不能为用而用,要从实效出发,恰到好处地运用。
3、存在课堂教学形式化倾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制约了师生交流互动。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合作学习时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合作学习次数过多,泛滥使用。这样做很有可能使学生养成学生浮躁的学习心境,形成低效率的学习习惯。
4、如何缩小由于新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而造成的教师之间的差异?如何加强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人格、专业才能的专业化发展?
教育是学生的教育,课程是学生的课程,教育应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面对新课改,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逐步适应不断变革的教育形势,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新教师”。
新课程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教学生活化,也正是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理念。教学中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获得个体的自由和解放。本文仅从上生活化教学的原则、策略及问题稍作论述,若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第五篇:新课改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新课改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新课改是一种思想理念,在它的指引下,教育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实施新课改,首先要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主体价值。在实施新课改的教学中,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氛围。教师应当启发学生自己去想、去说,主动观察、善于发现,真正实现学生的参与。
一、把课堂的表现空间让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我觉得“课文”是学习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学生的学习由“课文”引发开来,再向“课文”以外的语文内容探索。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去求知,自己去感知。任何给出现成答案或定论的做法,都是不明智的。老师此时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应该把课堂的表现空间让给学生,而在创设情景,提供比较和体验的材料上多动脑筋。教师教学的成功与否就在于是否让每一个学生都走上了正路,都找到了适合自己前进的速度和坡度。例如,我曾有三次上《临死前的严监生》的经历。第一次按课文的人物、情节、环境去分析,找来了很多的资料,讲得头头是道。第二次课前作了很多准备,出了八道题目采用论文答辩形式来上。第三次从医院要来了一张“死亡报告书”,要学生给“严监生”填写死亡报告书。我自己的评价是第一次“吃力不讨好”,第二次“框定范围,不敢放手”,第三次是效果最好的一次,学生通过对“严监生”姓名、年龄、两个手指头的小组合作、主动探究,不但阅读了课文的,而且从汇报课中表现出的阅读的广度、理解的深度都令我惊讶。这样的课人人参与,学生的主体性、个性特色展露无遗。
二、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其中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强调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特别强调要激发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就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逐步改变。
三、具体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新课改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并不否定基础知识的教学,新课改的目标中提示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片面现象,只是说知识传授在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了,只要纠正就可以了。
2、不能忽视教师的点拨讲授。新课改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学生遇到疑难是教师的讲解中处理问题的方法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能力,这就提示我们,一定要抓好解疑教学中对学生疑难的把握,才能讲得切中要害,使学生豁然开朗。
3、对学生的评价要多激励,不能粗暴。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向上、渴望成功的愿望,教师要在教学中投入自己全部的情感,去理解学生,只要发现有闪光的地方,教师就给予充分的肯定,尤其是在课堂上教师巡视时,激励就是成功。
4、注意课本的延伸。教材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不会面面俱到,必然会有缺陷,新课改提倡以课程标准为准,可以适当的补充和改变,教师应在指导自学和分层练习时加入一定的拓展练习,尤其是语文教学,课程标准提倡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教师就要在这方面下工夫,才能更好的达到新课改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