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好学生配角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当好学生配角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李店中心中学吴林师
大家知道老教材编排是从理论到实践,即教材由正文部分理论到小字部分实践;要求教师要以说理为主,然后用实践来证明理论部分的正确性,主线明了,这一编排体现了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的理念。而新教材的编排恰恰相反,它是由实践转变到理论,即由小字部分活动让学生讨论相关问题,然后归纳活动结果导出正文部分理论,多为贴近学生生活板块式编排;看似仅仅“两部分”次序的变化,其实有着深刻涵义,它体现了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即教师起指导作用。那么,教师如何当好学生配角,发挥其指导作用呢?
首先、要精心设计导言,创设新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任何一位优秀教师,他必定是一位善于激发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而感兴趣。而要做到这一点,又是我们所有思想品德课的教师一大难点。我们认为要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即空洞乏味的说教,重在每节课精心设计导言,创设新情景,让学生当主角。如:教师可以设疑,造成悬念,引发学生利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广开言路,表达他们对某一问题不同看法,同时利用教学模具、多媒体激发学生想象空间,抓住学生急于求明白的心理,引导学生在辩论中寻找正确思维导向,得出正确观点和看法。这样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也让学生尝试了自己观点正确后的喜悦,从而让学生寓学习于趣味性之中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例如:我们在引导学生复习八年级下册第五课《隐私受保护》这一理论性很强内容时,先用了这样的导言:当你的私人秘密被他人到处传播时,当你的信件无故被他人拆阅时„„你是否意识到自己的隐私正在被侵害呢?然后进入正文并没有过多解释概念,而是先不让学生看书,回答这样几个问题:(1)公民个人的收入可以公开吗?(不能)。明星姚明等收入可以公开吗?(能、公众人物)。
(2)老师及我们的父母能拆阅我们未成年人的信件吗?(不能)。而未满十八周岁未成年人信件教师能拆阅吗?(不能)。父母呢?(能,监护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此时教师才万不要告诉学生答案,然后再让学生翻开课本,通过自己阅书再找出上面所设问题答案。看两次回答是否一样,找出原因所在;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讨论结果,稍加点拨。这样一节课在讨论中轻松度过,又达到了学习目的。
其次、变换教学形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新颖奇特的对象往往会使人脑神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以“老套路”的感觉。否则就会削弱学生注意力,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殆尽。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可采用录音、投影、挂图、辩论会、学生主讲等手段,在不同的章节之间也尽可能采取不同教学指导形式,这样以来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新鲜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日俱增,从而产生对此学科爱好。
让学生当“主角”,关键在于教师要指导好引导好。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力争每节课拿出一定时间参与到学生活动讨论中。如:课始五分钟,围绕热点和时政设置简单问题,让学生回答“是”或“不是”;课中要么让学生参与活动问题讨论,讨论可以是师生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之间自辩,要么让学生充当教师进行课文指导讲解,要么将富有启发性的题目采取小组抢答,要么让学生对某现象进行正方和反方展开辩论等等;课尾五分钟,设置题目要求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课堂不仅成了施展学生才华的竞技场,也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同时也使广大学生深深体会到思想品德课有用、有价值,我爱学,我要学这门学科。
第三、教师眼中无“差生”,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教学的具体实施上教师要做到:面向大多数,照顾后进生,推动先进生,尤其是对此学科不感兴趣的学生要多给点温暖,在教学要求上要减小坡度,在平时自己的检测考试中要创造对此学科无兴趣偏科生高分,或给予对此学科无兴趣偏科生某试题满分的典范,然后在分析试卷时特别提出表扬。这样所产生的正效应,从某种意义上讲,要比只抓先进生所起的作用大得多。这好比集体长跑,有二、三人遥遥领先于大家,又有部分人落后于大家,这时如果为领先者呐喊,那就会出现大多数人与前面领先者差距更大,甚至会让多数同学丧失信心,而跑不到终点。如果为落后者呐喊助威,鼓起他们的勇气和信心追上前面的人,那就会推动中间大多数同学,促使领先者以更快的速度创造出新纪录。
总之,只要我们同科教师加强协作,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发展学生的兴趣,做到教师眼中无差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上面所述,只是我在平时思品教学中探讨的课题,肯定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二篇:当好配角(推荐)
副职,对班子外来说是领导,就班子内来讲是助手.欲在此位置上有所作为,必须有正确的”位置观”,把位置摆正,做到不越位、不欠位、不偏位、不空位,恪尽职守。
到位不不越位。作为助手,一方面对自己分管的工作,必须策划到位;另一方面,应该站在正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处理问题,即使在职权范围内能够处理的问题也应该向正职汇报后实施。对职权范围以外的事情,要替正职出主意,想办法,使真劲,必要时要打前站,当好“先行官”,为正职排忧解难,铺路搭桥。在涉及一些重大问题或敏感问题时,不能自持高明,摆资格,出风头,抬高自己,贬低别人,更不能越位决策,自作主张。
服务不欠位。在班子内部,正职是主角,副职是配角,副职的工作,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突出“主角”而演好“配角”。因此,副职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知深浅,懂进退,辅正职,隐自身,以帮助辅佐正职为天职。一方面,要有全局观点和整体观念,既要熟悉和了解自己的业务,做好分管的工作,又要对全局情况有深入的了解,使自己的行为与全局合拍;另一方面,要支持正职,维护正职,做到主观而不固执,揽事而不争权,尊重而不奉迎,请示而不依赖,服从而不盲从,尽职而不争功,行权而不越权。
服从不偏位。作为副职,必须自觉服从正职的领导,但服从不等于盲从,不是不分场合、无原则、无条件地服从。首先,要理解正职的意图。正职作为主要领导,是贯彻决策的具体组织者,对全局负责,副职应该准确理解正职的决心和意图,把分管工作完成好。其次,要真心维护正职的权威。任何人难免有失误、过错。遇到正职决策上出现偏差时,副职应直谏,及时建议,当好参谋。
和谐不空位。古语曰:“同船过渡,八百年修。”正副职之间应多沟通,多了解,加深感情。没有感情,副职与正职的关系,就仅仅是一种组织关系,是机械的、疏散的,工作只能是“我打你通”,不可能有很多的理解和支持。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只有互相理解了,感情融洽了,友谊加深了,工作起来才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心心相印,“同频共振”,既使工作中产生了一些矛盾和误解,也会相互体谅而易于化解。
在正确处理与正职关系的同时,还要处理好与其他副职之间关系,处理这种关系要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补台而不拆台,分工而不分家,通气而不封闭。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通力协作,一起当好正职的助手。
第三篇:浅谈怎样当好“配角”
浅谈怎样当好“配角”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和增强团结为重点,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一个领导班子中,正职只有一个,副职则是班子成员的大多数。作为副职,只有摆正位置,当好配角,恰当地处理同正职的关系,才有利于形成团结统一、稳定和谐、富于凝聚力和
战斗力的坚强领导集体。
一、服从不盲从。没有服从就没有统一的意志和力量。在一个领导集体中,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副职服从正职,这是个非常浅显的道理,但要真正做到却不容易。现实生活中,有的面从心不从,有的形从实不从,有的甚至在“服从”过程中做手脚、使绊子,使正职的决策执行不到底。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服从,都不利于团结,不利于决策的落实。我们强调副职必须服从正职,是因为正职是领导集体的代表,有权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拍板,由此也决定了副职对正职的服从实际上就是对组织的服从,是维护集体领导的体现。因此,在集体决定形成之后,副职应该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以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诚然,工作中矛盾总是难免的,当意见发生分歧时,副职应冷静对待,不能以自己对分管工作业务熟悉为由,过于坚持己见,干预集体决策,尤其不能“要挟”正职按自己的意志办事。要坚决克服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甚至与正职分庭抗礼的错误做法,那种动不动就耍性子、撂挑子的人,绝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副职。但服从不是盲从,在决策形成过程中,正副职的关系是平等的,都有一票的权力,副职要用好用足这一票的权力,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勇于直言相谏。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副职还应善于发现和分析问题,提交班子集体讨论或给正职作跟踪决策的参考。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盲从就是最好的服从,是最高境界的服从。
二、到位不越位。“到位”就是在其位、干其事、谋其政,大胆负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会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独挡一面,充分发挥作用。“不越位”,就是不做权所不及的事情,该请示的要及时请示,该汇报的要认真汇报,需要提交班子研究的要提交班子研究,不能擅作主张,乱表态、抢拍板。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谋事不谋人。一名优秀副职,在完成分管工作的同时,要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协助正职谋事、断事、干事,不能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看局部利益的得失,更不可盯着别人挑毛病,指手画脚、评头论足。二是揽事不揽权。副职要多做一些工作,特别是正职没有想到的,甚至一些不起眼的、具体细微的事情,要主动去做,为下属做个好样子。三是争先不争位。作为一名副职,必须把心思、精力用在工作上,做到“有先进就争,见红旗就扛”,努力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不能与正职争位子、抢“镜头”。该正职讲的话,由正职去讲;该正职处理的事,由正职去处理,不能擅权越位。特别是在处理对内对外的关系时,应摆正位置,给正职留足空间,这样不仅树立了正职威信,也树起了本单位的形象。当然,作为副职不能过分依赖正职,以致鸡毛蒜皮、事无巨细一概请示汇报,更不能因怕担风险而以请示汇报为挡箭牌,该拍板的事不拍板,推卸责任,推诿扯皮。
三、合唱不独唱。任何一个局部都不能脱离大局而孤立存在,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为副职,要注意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不跳“独角舞”,不搞个人英雄主义,不能有了成绩是自己的,出了问题是别人的。一名优秀的副职,在运筹分管工作时,必须善于从大局着眼,从局部着手,使分管工作符合全局利益,实现全局与局部的有机统一。应做到“三同”,即号令同调,以全局的中心为中心,以全局的重点为重点,“同调合拍共振”;目标同向,将分管工作的目标定位到整体目标体系中;运行同步,在工作节奏、工作步骤上,与全局相互照应,同步推进。要注意克服三种错误倾向,即在布置工作时,不能只考虑自己分管的工作,不考虑全局目标;在处理问题时,不能只强调自己工作的重要,忽略与其他工作的协调;在安排计划时,不能只考虑眼前,不考虑长远,干扰或阻碍全局目标的实现。同时,注意搞好与其他副职的协调配合,相互衔接,相互支持,相互提醒,切实做到分工不分家;对下属,要明确责任,落实指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依靠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好范文版权所有
四、补台不拆台。一个单位的领导班子内部,大的合理分工必不可少,但具体到一项工作,责任不能也不可能分得很清很细。实际工作中,很多时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渗透。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正、副职之间要讲党性原则,多沟通、常交流,互相体谅和支持,彼此拾遗补缺,尤其是副职要积极补台不旁观、不诿过,帮助正职出主意、想办法、找点子、寻对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工作中遇到问题是正常的。副职作为正职的配角,关键时刻要挺身而出,补台填缺。遇到难题时,要敢于冲锋在前,勇于负责;对自己分管范围内的难事、易得罪人的事,要主动承
浅谈怎样当好“配角”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和增强团结为重点,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一个领导班子中,正职只有一个,副职则是班子成员的大多数。作为副职,只有摆正位置,当好配角,恰当地处理同正职的关系,才有利于形成团结统一、稳定和谐、富于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坚强领导集体。
一、服从不盲从。没有服从就没有统一的意志和力量。在一个领导集体中,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副职服从正职,这是个非常浅显的道理,但要真正做到却不容易。现实生活中,有的面从心不从,有的形从实不从,有的甚至在“服从”过程中做手脚、使绊子,使正职的决策执行不到底。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服从,都不利于团结,不利于决策的落实。我们强调副职必须服从正职,是因为正职是领导集体的代表,有权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拍板,由此也决定了副职对正职的服从实际上就是对组织的服从,是维护集体领导的体现。因此,在集体决定形成之后,副职应该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以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诚然,工作中矛盾总是难免的,当意见发生分歧时,副职应冷静对待,不能以自己对分管工作业务熟悉为由,过于坚持己见,干预集体决策,尤其不能“要挟”正职按自己的意志办事。要坚决克服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甚至与正职分庭抗礼的错误做法,那种动不动就耍性子、撂挑子的人,绝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副职。但服从不是盲从,在决策形成过程中,正副职的关系是平等的,都有一票的权力,副职要用好用足这一票的权力,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勇于直言相谏。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副职还应善于发现和分析问题,提交班子集体讨论或给正职作跟踪决策的参考。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盲从就是最好的服从,是最高境界的服从。
二、到位不越位。“到位”就是在其位、干其事、谋其政,大胆负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会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独挡一面,充分发挥作用。“不越位”,就是不做权所不及的事情,该请示的要及时请示,该汇报的要认真汇报,需要提交班子研究的要提交班子研究,不能擅作主张,乱表态、抢拍板。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谋事不谋人。一名优秀副职,在完成分管工作的同时,要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协助正职谋事、断事、干事,不能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看局部利益的得失,更不可盯着别人挑毛病,指手画脚、评头论足。二是揽事不揽权。副职要多做一些工作,特别是正职没有想到的,甚至一些不起眼的、具体细微的事情,要主动去做,为下属做个好样子。三是争先不争位。作为一名副职,必须把心思、精力用在工作上,做到“有先进就争,见红旗就扛”,努力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不能与正职争位子、抢“镜头”。该正职讲的话,由正职去讲;该正职处理的事,由正职去处理,不能擅权越位。特别是在处理对内对外的关系时,应摆正位置,给正职留足空间,这样不仅树立了正职威信,也树起了本单位的形象。当然,作为副职不能过分依赖正职,以致鸡毛蒜皮、事无巨细一概请示汇报,更不能因怕担风险而以请示汇报为挡箭牌,该拍板的事不拍板,推卸责任,推诿扯皮。
三、合唱不独唱。任何一个局部都不能脱离大局而孤立存在,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为副职,要注意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不跳“独角舞”,不搞个人英雄主义,不能有了成绩是自己的,出了问题是别人的。一名优秀的副职,在运筹分管工作时,必须善于从大局着眼,从局部着手,使分管工作符合全局利益,实现全局与局部的有机统一。应做到“三同”,即号令同调,以全局的中心为中心,以全局的重点为重点,“同调合拍共振”;目标同向,将分管工作的目标定位到整体目标体系中;运行同步,在工作节奏、工作步骤上,与全局相互照应,同步推进。要注意克服三种错误倾向,即在布置工作时,不能只考虑自己分管的工作,不考虑全局目标;在处理问题时,不能只强调自己工作的重要,忽略与其他工作的协调;在安排计划时,不能只考虑眼前,不考虑长远,干扰或阻碍全局目标的实现。同时,注意搞好与其他副职的协调配合,相互衔接,相互支持,相互提醒,切实做到分工不分家;对下属,要明确责任,落实指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依靠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好范文版权所有
四、补台不拆台。一个单位的领导班子内部,大的合理分工必不可少,但具体到一项工作,责任不能也不可能分得很清很细。实际工作中,很多时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渗透。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正、副职之间要讲党性原则,多沟通、常交流,互相体谅和支持,彼此拾遗补缺,尤其是副职要积极补台不旁观、不诿过,帮助正职出主意、想办法、找点子、寻对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工作中遇到问题是正常的。副职作为正职的配角,关键时刻要挺身而出,补台填缺。遇到难题时,要敢于冲锋在前,勇于负责;对自己分管范围内的难事、易得罪人的事,要主动承[page_break]担,大胆处理;分管工作出了问题,要不推诿、不开脱,坦坦荡荡担过,认认真真纠错。遇到正职偶有失误,作为副职应做到“四要”:一要注意圆场,及时补漏、补偏,不能袖手旁观、隔岸观火;二要个别交换意见,统一思想,以求正职自己纠正和挽回;三要有话当面讲,不在私下说长道短;四要主动承担责任,使事情留有余地,以维护正职的威信。
第四篇:当好配角 主动作为演讲稿(改)
当好配角
主动作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当好配角,主动作为”。在一个单位的领导系统中,正副职之间既是上下级关系,又是同事关系,可谓工作好干、关系难处。那么,我该如何准确定位,当好正职的“配角”呢?。
正职就如同掌舵的船长,而副职则是划桨的船手;正职是单位的主管,副职则是他们的左膀右臂,是参谋和助手。因此我作为副职在单位的管理中扮演着许多双重的角色,既要当好整个单位配角,又要当好片区的主角;不仅要当参谋,更要有作为。
首先作为一名副职要立足全局,摆正位置,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既要将自己分管的片区作为工作的首要,更要有一条全局观念,当好参谋。古人有句名言:“不谋全局者,不足于谋一城;不谋万世者,不足于谋一时。”所以说副职不仅要熟悉自己分管的工作,而且对其他工作也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既要对自己分管的工作精心策划、科学指导,又要对全局性工作积极参与,专心思考,出谋献策,当好“参谋”。反之,假如不能立足全局,而是一直局限于局部的管理和利益,是很难有大作为的,比如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些副职干部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你吹你的号,我唱我的调,只注重名利,不服从安排,从而形成了单位班子不团结,生产效益差的结果。所以摆正位置,就是力求与主要领导处于同步合拍的状态,当好“配角”。
其次不能超越职权,要积极配合正职的工作。一是要做到早请示晚汇报和坦诚进谏,但不能固执己见。比如一些资历比较老的副职,遇到问题往往怕丢面子而不愿请示汇报,该进谏时却讳莫如深,这种做法往往会导致不欢而散的结局。所以,在讨论单位的较大问题时,副职既不能一味迁就正职而放弃正确意见,也不能坚持错误意见而固执己见,要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提出想法、拿出方案。其实,请示、汇报、进谏不仅体现了是副职的职业素质,更体现了对正职的尊重,有利于协调关系。二是要服从而不偏位。副职要准确定位,认真领会正职的决策意图,坚决服从领导,做到工作到位而不越位,但也要从实际出发,对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和重大问题,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能顶住压力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勇于在正职面前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以减少工作失误的几率。三是积极工作,但不能超越权限改弦更张。副职在执行集体决议、完成正职交办事项及处理具体工作时,不得自作主张擅自行动,更不能超越职权改变决议,对于敏感的事情就不能越俎代庖,应严格按职权范围办理。
再次副职要正确维护正职权威。一方面是懂得相互尊重,正副职既是事业上的搭档,又是共同成长进步的同志,正职领导相对来说是具有较高的素质和丰富的经验,所以作为我们来说就要学会向他们借鉴和学习。有时职工群众对正职领导的做法不理解时,我们因该主动担当向职工群众宣传正职领导的思路和目的,并进行利弊权衡为职工群众树立起大局观念,从而达到维护正职领导权威的目的。另一方面加强与正职领导的交流和意见交换,全面推动单位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时我们对于正职领导的做法不苟同时,因该及时与他们沟通,提出合理的建议,不要一言不发,一味的抵触,从而导致工作拖延耽搁。
最后要敢言敢为敢当,树立起强烈的责任心。一是敢言,敢言就是敢说真话,敢提意见,敢于表态,正职也有“大意失荆州”的时候,作为副职在这个时候就因该感言,道实事,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据理力争,提醒正职纠正错误的决策,当好助手;二是敢为,副职要时刻了解正职的工作思路和特点,对正职的决策方案要反复思量、斟酌,正职想得不细、不全的地方,要想办法细化、补全,形成思维合力;三是敢当,副职要主动为正职分忧解难,不贪图功名,对于自己分管的工作出现的问题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能一味的推诿给正职。就比如目前高温导致棉花旱情严重,那么作为副职我们就因该敢于管理,以大局出发,协调好片区内的水肥运作,认真了解每块地的情况,对相对旱的棉田先进水,及时做好轮灌顺序的调整,保证片区棉花稳健生长,而不是等着正职领导去提醒了才去干。俗话说:人的知识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不如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不如人的觉悟。所以作为副职在当好配角的同时,对自己分管的工作绝不能总等着正职来安排,不要“不因善小而不为”,避免能为而不为的现象,要积极主动,雷厉风行“细雨润物”地抓好落实,在自己分管的工作中当好“一把手”。
第五篇:如何发挥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作用
如何发挥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作用
武义县武阳幼儿园 洪程芳
[内容摘要]:
区域活动,主要是幼儿自己的活动、自己的游戏,它不像主题活动和学科活动那样是教师设计和组织的,是在具有多种功能,供幼儿操作,游戏,交往等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规律较小的活动场所的活动。我们在认真贯彻《纲要》精神,领会其实质的基础上,开展了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大量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幼儿能通过自身的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经验。但区域活动也并非是教师完全不加影响、不加控制的自由天地,只不过,这种影响和控制比较见解、比较隐蔽,是通过对环境的创设,尤其是活动材料的投放而实现的。本文通过教师在区域活动游戏前的指导、游戏过程的指导和游戏后的评价等三个方面,阐述作为一名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所发挥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教师;区域活动;指导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适度的对幼儿进行指导,并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教师是孩子忠实的观众和听众,应该多与孩子交流,通过观察孩子的表现,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及需要。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当孩子对活动不感兴趣时,应走到孩子的活动中去,用激情感染孩子,激发孩子活动兴趣;当孩子在活动中出现疑问时,教师要积极成为孩子的合作者和支持者,帮孩子解开疑问走向成功;教师要在活动中耐心的引导,无形的帮助孩子建立游戏规则意识;多以鼓励、赞赏的方式,鼓励孩子发现更优化、更合理的操作方式,帮助孩子提高操作水平„„由此可见,只有通过教师细致的观察,才能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才能适时作出调整;有了教师及时指导,幼儿区域活动水平才会显著提高,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不是活动的总导演,而是环境提供者、观察记录者、引导支持者、客观评价者,这些角色在活动过程中还应不断地、灵活
地换,有时还会交叉重叠出现。这样,教师的指导才能在区域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关键在于游戏前的指导、游戏过程的指导和游戏后的评价。
一、游戏前的指导
游戏前的指导是整个区域活动成败的关键之一。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教育目标来预设活动区域。教师在游戏前的指导作用应包括:
1、活动材料的投放
活动材料的投放,是幼儿整个区域活动的关键。教师在活动材料投放时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投放材料。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是材料的提高要有层次性。不同发展时期孩子应该有材料的层次性。由于幼儿发展的水平、方向都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同一时期幼儿也存在不同发展水平,教师投放游戏材料也应有层次性。如在小班科学区感知数量时,可以投放颜色鲜艳的物品、铅笔、白纸、数字宝宝。给能力强的幼儿感知物品多少的同时并加以记录。给能力弱的幼儿按物拿数;又如在大班科学区的认识时钟活动中,给能力强的幼儿提高了半点、分钟、写时间的内容,给能力弱的幼儿提供的内容难度小,如认识时针、分针、认识整点。不同的年龄段幼儿也存在不同的差异。同样是美工区,小、中班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都应有所不同,小班主要提供一些简单的绘画工具,如橡皮泥、油画棒、浆糊„„等,主要以基本颜色为主,培养幼儿兴趣为主;而中班则要增加一些稍有难度废旧的半成品之类的材料,颜色也要增加,不但要培养幼儿的兴趣,还要提高幼儿的技能。所以,投放的材料主要考虑目标内容的层次性。我们既要考虑水平的要求,还要考虑最低限度的要求,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
其次,要根据主题内容投放材料。区域活动是教学活动更好的延伸。教师要根据主题活动,使区域中的各项活动及时满足幼儿并促进幼儿发展。比如,主题活动《全家福》,我们就可以及时地在娃娃家投放相应的娃娃。娃娃家的衣服、裤子,烧饭做菜用的工具等,这样可以加深幼儿在活动中的印象,巩固提高幼儿所学到的知识。
再者,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投放材料。《纲要》中指出,所谓区域活动,实际上指的是: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让幼儿自主地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在区域活动中,经常会发现有的区域“门庭若市、热闹非凡”,有的区域则“显得萧条”。其根本原因就是幼儿有无兴趣和需要。我曾经尝试过,由我指定某些幼儿到哪个区域去玩,结果发现有很多幼儿根本不喜欢那个区域,不能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还发现有一些幼儿对某个区域特别感兴趣。因此,我们要通过观察、询问和引发幼儿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来了解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只要发现哪个区域孩子兴趣不高了,则要考虑投放新的材料。如表演区中只有一个小舞台显得枯燥乏味,不逼真,增加一些磁带、录音机、头饰、服饰、照相机等道具后,幼儿不但可以逼真地表演,还可以将表演拍摄下来,这样,表演区一下子兴旺起来了。又如小班幼儿特别喜欢娃娃家,教师可多开设几个娃娃家,以满足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大班幼儿的求知欲较强,可以多投放一些材料,给幼儿提供一个可操作的的空间。我们要善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投放各种材料以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
最后,要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提供材料。幼儿年龄小,他们喜欢多变、新奇、可以操作的东西。材料是否有趣、可变、可操作直接影响到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操作,提供有趣的材料会让幼儿百玩不厌,增强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教师提供的材料应便于孩子操作。有些区域活动的操作性不强,如语言区对幼儿的吸引力相对就低于益知区、美工区、建筑区,因此要多选择、设计一些游戏性、操作性、竞赛性、合作性强的活动材料,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操作性,以吸引幼儿参与。如在大班语言区中可以给自己录音,还可投放录音磁带、录音机、订书机,以及画有故事内容的图片,在听完录音故事后,可以把图片排序成一本图书,并用订书机装订成书。通过这样的操作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也是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了提高,这样才是有价值的。
2、活动环境的创设
为幼儿提供和设置活动区是关键,它直接影响到区域活动的进程。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具有趣味性和探究性的可供幼儿与之相互作用的、宽松的区域活动环境。在设置区域时,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选择区域的内容可以根据一个内容设置多个区域,也可多区多内容,按照不同的内容设置不同的区域。
其次,区域的划分应科学、合理。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区域划分不同的场地。比如表演区热闹,不应与阅读区安排在一起。只有适当的分离,才不会使幼儿感到杂乱无章,产生不稳定的情绪。
第三,应根据班级情况,人数划分区域。一般班里有益智区、科学区、美工区、阅
读区、表演区等等,人数少可以少安排几个区域,人数多可以多安排几个区域。
二、游戏过程的指导
皮亚杰曾经指出:“在游戏中,儿童是自我主宰世界。”在区域活动中,如果教师的指导太突出,完全处在一种主导、主动、主持的地位,有时反而会限制、影响幼儿的活动。新《纲要》中也明确地指出:教师在活动中应该是观察者,适当的指导者,解决问题的鼓励者,也是幼儿的支持者。
1、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把握好“度”。把握不好就会出现一些倾向性问题。比如在指导创造性游戏时,当面对孩子无所事事,教师此时的适时引导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但教师的隐性参与指导要适度,只要达到引发、深入游戏的目的即可,不必长时间参与游戏,尤其是对中大班孩子。而且这种长时间的参与还会影响教师对其他孩子的观察和指导。教师适度的引导,可以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提高孩子寻求答案的欲望,使幼儿在自己操作过程中获得经验。
2、教师要认真观察、深入了解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后。通过观察幼儿表情、动作、行为、需要、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等,敏锐地捕捉问题并作出分析判断,以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采取适宜的教育策略与方法。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让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如在第一次投放弹珠,幼儿一开始对此活动产生了较大的兴趣,但结果导致了班级环境的混乱,对此我没有直接干预,而是通过参与幼儿游戏达到了间接干预的目的。又如,幼儿在玩建构区游戏有很多差异时,我及时捕捉有发展价值的关节点,通过师幼的问答提供幼儿发现、体验、表达的机会。
3、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指导,对不同的幼儿要给予不同指导,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可以重点指导一两个幼儿,使目标落实到每个幼儿身上,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也可以个别分析重点指导。教师要根据目标,选择一段时间对某一区域进行定点指导,对认知水平有限、动手能力差、出现困惑的幼儿,教师要降低要求,提出建议。对不认识操作材料、操作中出现错误的幼儿,教师应引导他重新认识材料,探索最佳的操作方法;对认知水平较高、能熟练操作但兴趣不浓的幼儿应及时提高要求。
4、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到幼儿的区域活动中。在整个区域活动过程中,幼儿得到及时反馈(包括人的反应和物的反应)越多,就越能激发幼儿探索奥秘,增强幼儿的好奇
心和主动性,获得新经验和新知识的概率就越多。假如教师只提供一些材料,没有和幼儿交往,对幼儿不做出反应,就会影响幼儿的探索积极性。在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不应该只是输出知识的教育者,还应该是提供舞台、指出方向、关键时刻给予指导的“支持者”。为了带动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活动,教师要对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以及表现,做出适度的、及时的反映,提供适时的、恰当的隐性指导与帮助,并对活动区域进行调整、补充、支持和扩展幼儿的活动,使幼儿在活动区域游戏中探索与认识周围世界,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与人交往、合作;调节与表现自己的情绪;使幼儿的行为受到赞许和强化。教师对幼儿区域活动的具体参与、指导和帮助,可促使幼儿区域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游戏后的科学评价
游戏后的评价,是区域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并非是为了判断某一行为的好坏与对错,而是了解是否有新的可能性,是否创造了最近发展区等问题。
游戏评价,可由教师进行评价。教师评价,应以鼓励、肯定为主,在评价时,要尽量引导孩子发现别人的优点及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和发现的问题,帮助孩子总结通过游戏明白了哪些粗浅的道理等;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幼儿互相评价或自我评价,让幼儿学会点评别人,也要让幼儿学会自己评价自己,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的自我总结能力,有助于整个区域活动更好的发展,更多的是能引起幼儿的共鸣、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师还应该对区域活动效果进行评价。对教育活动进行效果分析是教师进一步完善活动过程,提高教育质量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教师在区域观察后,应及时的做好反思、记录,这样可以及时反馈信息,及时选择一些重点指导对象并加以指导,以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明显的提高。
总之,教师在区域中的工作应该进入“游戏前的指导——游戏过程的指导——游戏后的评价——进行指导”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只有这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素质才能不断得到提高。孩子是活的,教师也是活的,让我们的区域活动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也更活起来,使之成为幼儿自主活动又照顾不同个性、不同兴趣与需要的每个孩子的活动区域,使集体的、个体的、个别的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⒉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编.《学前教育改革与研究》.新时代出版社,2003 ⒊文理编.中华教育理论.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⒋汪萱编.幼儿园游戏课程模式.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 ⒌徐萍(编写组).《幼儿区角活动》【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⒍自选游戏课题组 .《幼儿园游戏指导》【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