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时间:2019-05-15 15:24: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第一篇:浅谈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浅谈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1-11-30 09:01:00 ]作者:朱芳转

一、概念的界定

我们把承载并能传递教育内容或信息的形式或手段称为载体。[1]作为载体,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承载教育信息,并能为教育者所操作;二是必须是联系主客体的一种形式,主客体可借助这种形式发生互动。[2]目前,开展教育工作常借助的教育载体有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大众传媒载体等。本文主要从活动载体着手对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效性进行研究。以活动为载体,就是有意识地开展各种活动,将教育的内容寓于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3]

二、校园文化活动载体育人的作用和意义

育人功能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本体功能。[4]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感到选好载体,是发挥校园文化育人作用的有效手段。实践证明,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人才的有效载体。经过探索与实践,我们以思想教育、文化艺术、学术科技、社会实践、学生社团等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并结合师范院校的特性,从高师学生师范人格、师范技能、人文素养、科技创新、特长兴趣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文化艺术素质、科技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和特长兴趣爱好等,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能够营造出高雅厚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有利于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一)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更加开阔。

校园文化活动具有潜移默化育人的功能,高品位、高层次且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力量。可以说,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相较于第一课堂教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在时间与空间上更加开阔,教育形式上更加多样,教育内容上更加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在青年大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具有独特和显著的优势和作用。

(二)学生参与活动的自主性增强。

青年大学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高质量、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吸引、引导学生情不自禁地参与活动。在参与活动中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探索,陶冶情操,展示个性才华。大学生主动参与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就会自觉接受校园文化所倡导的精神,被校园文化所形成的氛围熏陶和感染,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化和积淀,就会逐步把这种校园文化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行动。

(三)文化活动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

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弥补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不足,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育意义深刻。校园文化活动既有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又有各级团组织、各级学生组织、各类学生社团组织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由于活动内容以学生需求和实际为基础,活动形式学生喜闻乐见,因此,学生参与活动自愿、自主,兴趣高,参与面广,收益大,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四)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帮助青年大学生实现社会化,习得一定知识的行为方式,获得社会所倡导和主张的核心价值观念。[5]在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中,有利于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有利于学生把活动与所学专业和自身素质结合起来。最主要的是校园文化活动能启迪青年大学生的智慧。实践证明,人才的培养,需要活跃、开放、宽松的校园文化氛围,只有在和谐、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学生才能活跃思维,激发实践创造热情,产生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新成果。

三、校园文化活动载体育人的体系建构

(一)工作思路。

在实践探索中,提出了“围绕一个目标,抓住两个重点,坚持三项制度,突出五项工作”的思路。一个目标:大学生成长成才;两个重点: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三项制度:全面实施、全员参与、考评认证;五项工作:在思想教育、文化艺术、学术科技、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五个方面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计划。

(二)实施方法。

按照“目标管理、项目运作、证书认证”的方法实施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具体由学院团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结合学院的工作要求和实际,学院团委每年制定出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每学期提出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目标要求,设立活动项目和活动指南,各团总支、团支部、学生社团、学生个人根据活动项目指南选择立项或申请自由立项,学院团委、各系团总支对活动项目的效果、进度情况进行实时控制,应用项目管理工具对学生完成活动项目的结果考核量化,并给予评价记录。学生毕业时,实行院级证书认证。

(三)制度保障。

为了促使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制定了一系列支持、鼓励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制度、措施和机制。先后完善和制订了《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安排意见》、《关于开展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实施意见》、《学生科研工作量化管理及奖励办法》、《关于开展校园文化(文艺)活动的实施方案与措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工作条例》、《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认证办法》、《学生社团管理规定》等文件、规章制度,使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做到了规范化、制度化。

(四)实践过程。

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要把全方位育人作为思想教育工作的根本。思想教育要做到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与志愿服务相结合、与学习典型榜样事迹相结合、与加强校风学风建设相结合、与管理服务相结合、与学生自身教育相结合。[6]具体做法:一是主动掌握大学生总体状况,把思想教育工作做“早”。学生一进校,就引导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情操,尽早树立正确的人生努力方向,合理进行大学学习与生活。二是关注学生知识拓展与潜能发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把思想教育工作做“长”。三是关注学生心理特点和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受挫折和适应能力,把思想教育工作做“活”。

2.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化艺术素质。积极向上、健康高雅、新颖别致的文化艺术活动,是培养学生艺术思维和素质的沃土。近年来,在校园内,学院、各系和各学生社团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有影响的文化艺术活动近200余项,一些活动逐渐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品牌化活动。如学院每年均举行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文化名家讲坛、小品相声专场、体育节、学生社团风采大赛等活动,各系举行的挑战主持人大赛、辩论赛、配音大赛、才艺比拼、“变废为宝”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学生社团举行的话剧专场展演、书画、摄影、动漫设计大赛等活动,都以特色文化活动促进了学生文化艺术素质及特长兴趣的充分发展。

3.培养和提高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坚持在广大学生中开展体现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学术科技活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引导、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术讲座、科技竞赛等活动,潜心培育、积极建设能够体现我院特色,且具有形成品牌效应潜力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项目。如学院每年一度举行的大学生科技节、师范生技能大赛、大学生职业生涯模拟设计竞赛等活动,各系举行的实验技能大赛、电子设计竞赛、软件设计大赛等活动,学生社团举行的数学建模竞赛、办公自动化大赛、挑战吉尼斯大赛等活动,都以其活动科技含量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深受学生喜爱。4.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也是大学生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在实践探索中,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特点多方位、多角度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机制灵活,形式多样。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深入教育基地、农村、企业、社区、街道,围绕参观学习、义务支教、社会调查、科技推

广、法律普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实践活动。青年大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经受锻炼,进一步激发了成长进步、奋发有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5.培养和增强学生特长、兴趣爱好。我院一直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工作,积极扶持、加强引导、规范管理。目前,我院共有各类学生社团28个,注册会员2000余人,各学生社团积极开展活动,形成了争奇斗艳、百花齐放、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广大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积极参与社团文化活动,使个人能力和素质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四、校园文化活动载体育人取得的实效

近年来,我院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培养和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上进、立志成才的优秀学生,有“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的数学系学生,坚持志愿服务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的传媒系学生,“发奋苦读,而立之年圆大学梦”的外语系学生,“敢于用生命铸造爱心”的中文系学生,陕西省“十大感动我的人”的历史系学生,“陕西省大学生身边的青春榜样暨青年突击手标兵”的艺术系学生,“果敢正义、见义勇为”的管理系学生,等等。同时,我院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参与、勇于实践,获取了知识和技能的双丰收。近几年,学院应届毕业生考研上线人数连年成倍增长,在全国、全省文化艺术、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学生社团等活动中学院和学生个人先后荣获国家级奖500余项,省级奖1100余项,获奖的质量和人数呈现出连年增长趋势,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五、校园文化活动载体育人需要进一步做好几项工作

(一)积极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和体现大学精神文化。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整体面貌、水平、特色、声誉及凝聚力、感召力、发展力和生命力的集中体现。在保证大学的高水准方面,大学精神比任何设施、任何组织都有效。大学精神一旦被大学师生所认同,便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和约束力,从而转化为大学师生发展的动力和竞争力。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精髓,高校的首要任务在于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文化,形成广大师生的大学文化认同。[7]在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实践探索中,我们感到应积极在各项校园文化活动中体现大学精神文化,使大学精神文化时刻渗透于活动之中,不断强化广大学生对大学精神文化的认同与接受,充分发挥大学精神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和成长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努力拓展育人载体,彰显校园特色文化。

特色文化决定着大学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是大学办学实力和社会声誉的综合体现。校园特色文化是一所高校不同于其他高校的独特之处,是其他同类型、同层次、同地域的大学所难以比拟的,在高校的文化竞争中处于非我莫属的地位。在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实践探索中,高校要努力结合本校和学生实际,积极挖掘和培养校园特色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载体在学生成长与发展方面的作用和意义,并不断拓展校园文化育人特色载体。实践证明,一所大学拥有这种育人特色载体越多,这所大学的特色文化就越显著、越久远。

(三)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主体和引导作用。

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除了青年大学生之外,另一主体就是教师,校园文化活动能否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关键在教师。[8]一方面,由于当前社会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冲击,一些非主流的负面因素充斥到高校校园文化中,高校要克服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的现状,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在充分体现学生自理、自立和自律的基础上,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使教师既成为引导校园文化活动发展方向的航标,又成为指导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层次的专家。另一方面,目前青年大学生对于校园文化活动的选择更多地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由于自身阅历的局限,还不能充分地对自己的选择作出客观、正确的价值判断,因此,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四)不断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和品位。

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改进学生的思维模式,丰富思维内容,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促使学生加强实践锻炼,成长成才。高校要以与时俱进的思想,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综合效应,不断丰富、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和品位,不断解决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遇到的新问题,增强校园文化育人的实效性,积极为培养人才营造一个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2][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94-196.[4]韩延明.如何强化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J].教育研究,2009,(4).[5][8]李冬娜.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加强校园文化育人功能[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6]朱芳转,王昌民.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6).[7]韩延明.论高等教育面向市场背景下大学精神的铸就[J].教育研究,2007,(5).

第二篇:寓教育于轻松幽默之中

寓教育于轻松幽默之中

老子说“大辩无言,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对待幼稚顽皮自控能力不强的学生,春风化雨的教育胜过电闪雷鸣的批评,而能化雨的最有效的莫过于运用极富哲理性、批评性、趣味性、娱乐性的幽默语言。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现在美国评价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之一就是要有幽默感。有幽默感的教师更受学生欢迎。教师恰当运用幽默可以增添师生的生活乐趣,消除师生教学时面临的困境,减少不愉快的情绪,可以使学生精神放松,使教学气氛更加轻松融洽,教育教学更富成效。下面介绍笔者运用幽默成功进行教育教学的一些经验,以期对大家有点启发。

一 巧妙提醒犯纪的学生,调控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1、妙用古诗俗语。

同座两个男生,其中一个开小差,紧紧握住同座的手。被握的男生听课遭扰,想抽出手而不得。我说:“大家看,某某对同学情深深意切切,紧紧执子之手。”旁边的学生哗然,因为大家想到了“与子偕老”。这样,既提醒了那位同学,又让大家轻松地体会了古诗的妙用。

一生斜坐回头和同学说笑不已,我示以眼神制止,仍然不停,我微笑说:“人生难得一知己,高山流水逢知音。要珍惜呀,有什么悄悄话,下课再告诉你的朋友。”讲话的同学不好意思再讲话了,而他们的友谊也得到维护,其他人也感觉到老师善意的提醒,听课更认真了。

2、明褒暗贬,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某生全身摇晃,四处寻人说话,笑不可遏,我眼望着他含笑说:“今天有位同学情绪多好,笑魇如花,很有感染力。”旁人也被引得笑起来,该生不好意思停止了活动。

有个学生平时爱找人讲话,有次竟然声音无法控制,我停下来:“同学们,我们班谁的声音最亮最美?林逸!如果他从现在开始专攻声乐,一定是世界未来的第五位男高音歌唱家。不过当他成名之时,我作为名人的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他买些金嗓子喉宝给我。”林逸遂止。

有个学生经常上网,晚睡,上课时候精神恍惚,眼睛眨巴,我说:“看,某某,很有毅力,正在努力三打瞌睡虫。”他一笑,精神为之一振。

3、虚拟生活,让学生意识到课内课外的区别。

有个学生伏在桌上,我说:“查票查票,你买的是坐票,怎么睡了?补张卧铺票!”他在大家的笑声中,精神振作全神贯注听课了。

世界足球赛期间,人人着迷,有时候忍不住把足球明星的画册在课堂传阅。我说:“现在红牌警告:上课不得传阅,如果再犯,就出示黄牌把他罚下场去。”学生自然明白此为课堂而非球场。

4、拿自己开涮,夸大破坏纪律的危害。

有个同学在大家专注听课的时候竟然旁若无人引颈而谈,众人侧目,老师不得不停下来,静默几秒种:“大家千万不要在课堂上打断老师,我的思路一被打断,就仿佛提前进入了老年痴呆。”

可见,面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用幽默语言包含批评的方式予以纠正,能普遍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 巧妙组织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切合教学内容,运用幽默语言,有利于启发学生认真学习,大胆训练,加深对教材、课题的理解,有助于推进教学。

某次,我们正在抽查诗歌背诵,有几位同学你拉我扯撺掇同座上台一露身手,可就是不好意思。我说:“你们看,某某和某某要争先恐后上台表演背诵,他们差点打起架来。现在请某某上台背诵!”被点到的人在笑声中走上讲台,胸有成竹地背诵了诗歌,获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他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其他人也跃跃欲试。

分男女角色朗读课文时,有一些同学不开口朗读,我说:“没开口朗读的同学,你到底是男生还是女生呀?”众人皆笑,没投入朗读的人自然认真了。

教《花的话》时,我安排了学生前后四人分角色扮演众花比美论贵,大家兴致盎然,该结束时仍然意犹未尽,我说:“花儿们,花儿们,请安静,看二月兰默默无闻不张扬的精神,你们也不要再比美论贵了。”大家一笑,心领神会,自然安静下来。不仅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学生还更深入体会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某日课堂上,训练学生怎样观察人物描写其神态动作。“注意!你们看我进教室之后有哪些动作。”我说罢,走出教室掩上门,然后敲敲门,大步走上讲台,眼光扫视教室一周,拿起一支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大字……然后让学生口述我的动作神态,大家兴致很高争先恐后要求口述。这时有个迟到的学生在门口喊“报告”,此时如果当众批评他不守时,挨批评的学生一定难受,也势必影响良好的课堂气氛。我灵机一动,对全班施个眼色,大家心领神会。我拉开门,那学生就准备往座位上走,我笑着拉住他,问了他几句,他很害臊,急急地敷衍两句走到座位上去了。同学们仔细地观察着这一切。我在黑板上写下:“一个迟到的人”请大家口述。同学们纷纷发言。这样,大家既学会了怎样观察人,又学会了怎样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某日课前,几个同学不知什么原因打起架来。时值学习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用新闻播报的语气说:“下面请听一则快讯:2班时事报讯 今天上午10点5分,长沙市一中初二二班教室内发生了一起打架斗殴事件……请各位记者前去采访与事件有关的人员,弄清楚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并请各位记者就此事赶快写一则新闻。”大家当场快速写出了一篇篇新闻习作,并争先恐后宣读。在一片笑声中,大家不仅把握了新闻的特点,初步学习了新闻写作,而且也明白了冲动打架的危害,当事人自然也知错了。

三 巧妙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有位同学腼腆,上台发言极不自然,摸耳朵,揉鼻子,拉头发,扭腰,踢腿,无所不用其极,腼腆得实在好笑。我笑道:“看,某某上台演讲先进行热身运动,精彩的故事在后面呢,请大家支起耳朵听。”众人大笑,台上的同学自然也笑了,很轻松的讲起故事来了。

某女生声小如蚊蚋细若游丝,我用《好一朵茉莉花》的曲子唱道:“好一株含羞草,好一株含羞草……”该生倍受关爱中,明白了含羞草的不足。

为了让大家克服紧张心理,我告诉大家:发言时,只当台下的人不存在,要作到“目中无人”。但是有个学生在上台说话的时候,不是眼望天花板就是低头看脚尖或是东张西望,真正是目中无人。我又授之以法:如果不紧张了,就要心有观众目视大家,用自己的眼神征服观众。

四 巧妙改变学生内向的性格

有个学生不苟言笑,人矮个小偏偏神情严肃,少年老成得让我心疼。这天轮到他课前三分钟演讲,只见他照样老成,我笑道:“我们班最酷的人是谁?严肃得像个总统,现在请他发表就职演说。”他终于裂了裂嘴露出一丝笑容。“看,总统举止就是庄重,即使笑都恰到好处,不像你们,笑得东倒西歪好没风度。”此言一出又引得大家一阵爆笑,他终于忍不住,露出了他这种年龄本该有的自然的笑。也许感受到了大家的友好,渐渐地,他变得开朗了,能与同学讨论问题了,脸上的笑容也不是稀罕之物了。

五 巧妙进行审美教育

一个长长暑假之后,新学期第一节课训练大家的口语,我宣布:“现在请大家上台讲述自己的暑假生活”。“蹬毛狮王!” “蹬毛狮王!”没想到大家齐声叫道。我莫名其妙,顺着同学们手指的方向看去,才发现男生刘永昌根根头发全被发胶固定束束直立,实在滑稽。原来,此君为了彻底改变形象,竟然弄了个最时尚的头发,真是冒校规之大不韪。“蹬”,是长沙方言,即直立的意思,“蹬毛狮王”正如毛发竖立的狮子王,这个绰号好生贴切!我忍俊不禁。学生一见,更加起劲喊“蹬毛狮王”。阵阵喊声让他有点不好意思,腼腆地笑着。我一时有点为难,如果处理不当,这种违规的发型不知会以怎样的速度蔓延。我趁势道:“刘永昌决心从„头‟开始重塑自我,现在请新星上台!”他不动,众人掌声雷动,他更不好意思了。我满含深意坚定地说:“是不是一个全新的自我,在形象方面你已经获得初步成功,关键看你有没有信心上台了。”他犹豫了一会儿,在大家的鼓噪声中终于大步上台去了,开始讲述自己的假期生活。这样,不光是他,连大家都意识到改变自我该从塑造心灵开始,心灵比外表更重要。因为,后来并没有一个人模仿他的发型,他本人的头发不久也规矩了。

六 巧妙提出要求激励学生

学生邹丽娜期中期末考试都是84分,我说:“看,邹丽娜多坚定,凭你们或上或下,任你们狂奔如飞,我自纹丝不动,立场坚定,真是撼泰山易,撼邹丽娜难。”与她在一起的几个学生也善意地笑她。“谁说的?才不是这样呢!”她很有信心地说道。对于一个比较自觉上进的学生来说,这句话恐怕印象会很深刻吧。其他同学也会意识到学习应该不断进步。

恰当运用幽默为什么能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单就学生而言,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其心理常常表现出矛盾状态。对于老师的教育,他们有两种截然相反而又互相交叠的心态:一是渴望老师正确引导,以帮助他们判断是非真假,区别善恶良莠,认识美丑优劣;二是抵触,过分看重自己的自主能力和自尊心理,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听不进直接批评。而采用幽默的批评方式,正切合其心理需求。它既不是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也不是生拉硬拽,强拉就范,正视在心理趋向的顺应中,达到教育目的。德国演讲家海因.雷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

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发挥幽默的作用,使教育更富成效呢?我觉得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首先,老师要热爱学生,一切教育只能从爱开始。有了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就能平等地对待学生。在实践中不论遇到怎样的偶发事件,都会从学生出发,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真爱。所以,运用幽默的语言必须“和颜悦色,心宽气朗”(老舍语)。那种冷冰冰的讽刺是无法实施教育的。也只有爱,才能激发教师的语言机智。

其次,一定要结合具体情景恰当使用。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反而会弄巧成拙。“执子之手”如果用男女同学之间就不恰当。那位新潮同学如果敏感暴躁,就难以领悟到老师同学的真诚信任。那位成绩持平的同学如果分数过低,就会认为老师是在讽刺她,其自尊心会受到伤害。更糟糕的是,会普遍导致师生对立恶化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幽默语言,要切合教学内容,而不应当随便运用与教学无关的幽默语,对教学活动打岔,使学生分心,虽然活跃了课堂气氛,却是为乐而乐。

第三,要加强幽默语言的修养,学习幽默技巧。订阅有关口才训练的书刊杂志,研究一些著名主持人、语言艺术家的语言艺术,掌握幽默的基本要领,多看多听幽默语言,多在实践中练习和运用。

只要充分意识到幽默语言的奇妙作用,用心学习,大胆训练,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把握幽默这种威力无比的武器,在教育教学方面发挥其强大的作用。

第三篇:寓国情国策发展战略教育于活动之中

寓国情国策发展战略教育于活动之中。

在“感受家乡新变化”的活动课中,我先播放了歌曲《春天的故事》,烘托出积极奋进的气氛,接着,让大家谈对这首歌的感受并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一)实话实说——家乡的巨变。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伟大成就,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和强烈的震撼;然后他们分别展示了自己调查、搜集的资料,并对家乡的变化娓娓道来。

(二)寻根求源——细说巨变的原因。这一环节要求分组讨论,在热烈的探讨中,每组同学都总结出几点原因,如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人民思想解放、勤劳致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技兴农等等。

(三)畅想明天——展望美好未来。这一章节,让大家充分发挥各自想象力,尽情描绘心中未来的家乡,同学们七嘴八舌,沉浸在美好的幻想里。我又及时引导大家:怎样把美好梦想变为现实?又引起沉思……最后,在《走进新时代》的激情合唱中结束了本次活动课。本课通过灵活生动的形式,使同学们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给我们祖国和家乡带来的新气象,加深了对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得出了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基本结论,升华了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情

(四)让学生搞社会调查,了解居住地生活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性。

第四篇:寓生命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寓生命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

郭无忌

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就发生了4起年轻女大学生遭遇劫持、绑架、失踪甚至被谋杀的悲剧;校园伤害现象呈低龄化趋势,大学生甚至中小学生因为家庭、情感、身心健康、考试排名、人际交往等各种原因采取极端方式轻易地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世界上每分钟有1点5人自杀,全球每年自杀者80万人。生命安全教育已经不可小觑,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

作为一个长期坚守在教育前沿阵地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深深感到责任重大,必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提高学生对生命的珍惜与尊重,身体发肤取之父母,不敢损毁,孝之始也。让学生珍视生命、呵护生命,敬重生命。

一、让生命关注充斥语文课堂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在这方面的作用是得天独厚的,语文教学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珍视生命,爱护生命,人生在世,生命第一,别的都是第二,为任何东西舍命都是划不来的。

我们今天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目的就是为了从这些经典文学作品中汲取宝贵的人文精髓,阅读不是简单的重现,更重要的是一种创造,每一个时代的读者都应该读出该时代的人所需要的一种特质,否则阅读就真的失去了意义。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分析文学作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顾全作品本身的大环境,兼顾主人公依赖的那一块土壤。很多老师在教学《屈原列传》时,分析到了屈原投江自杀的原因,都是讲解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活着,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殊不知,这样的结论忽视了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生命教育的良好契机,忽视了语文课堂的人文性,忽视了对生命的珍视与敬畏。诚然,屈原在当时确实不可能作出大胆的如仕往秦国,苟且偷生这样的反抗楚国朝廷的举动,当时沉江自杀绝不是做好的选择,应该好好活下去,用另一种方式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即使生活得不是很好,但是活着就有机会。另外,语文课堂教学是否可以进行时光穿越,设想假如屈原生活在现代社会,他的命运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通过这一假想,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自然就把问题顺理成章的引导到生命教育上来,语文课堂生命关注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弘扬真善美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需要弘扬,但是我们清楚地看到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值得重新审视。周国平认为“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要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尊重人的价值。具体到教育上,就是要把人身上的那些最宝贵的价值通过教育实现出来”,他进一步指出:“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要实现人之为人的价值”、“人身上有三样东西最宝贵:第一是生命,第二是头脑,第三是灵魂”,与这三样东西相对应,学校就应当有四种教育,即“生命教育、智力教育、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如今,人文精神的固有准则、特别是传统的价值观正遭遇到颠覆性的冲击,诸多迷惘和困惑摆在社会和个人面前。面对物欲横行与享乐盛行,我们却手无寸铁,无能为力——重建我们的人文精神迫在眉睫。由此可见学校教育就是要把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自杀在中国文化圈里是比较常见的,王国维、老舍、傅雷、顾城、海子、三毛都是自杀而离世,在中国文学作品里更多。鸳鸯、鸣凤、刘兰芝、焦仲卿杜十娘,而读者对这些自杀者却持褒扬的态度,认为这些美丽又可爱的灵魂死得有价值,我们语文教师也在课堂上津津乐道,给学生灌输这种认知。

笔者认为,这种传统文化价值观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的印记是十分可怕的。因为一个没有丝毫怜悯之心,不尊重生命的人是不可能有着健康全面的人格的,这种价值观绝对不符合我们所说的人文精神。因为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美好的。面对美好的生命,我们不能漠视,更多的是要懂得尊重和珍惜,只有珍惜生命的美丽,才会懂得生命的意义。人生不能假设,更不可重新再来。离开了生命,谈何人文精神,所以,我们要对传统文化价值进行重新审视,弘扬真善美的传统文化价值观,肯定他们不向黑恶势力低头的精神品质,但是对他们的漠视生命,践踏生命权,以极端的方式结束父母和上天给予他们的宝贵的生命,那就是懦弱的具体表现,不值得称道。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柳宗元和苏轼,柳宗元《永州八记》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在被贬永州后漫漫游,毫无目的的游玩,心中缺乏支柱与精神,到了西山能忘却自我,忘却烦恼,人格精神与宇宙自然合一,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使读者看到积极地人生态度;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后,游于《赤壁赋》,希望一个人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却并不现实的幻想境界;而应该适应现实,陶醉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这种沉浸于当前的适意的境界中的满足,正是苏轼一贯的生活态度。特别是处于逆境之下的苏轼。这种乐观旷达,有生机和情趣生活态度不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生命价值么!

三、追寻语文教材的生命因子

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典范,追寻语文文本中的积极乐观的生命因子,让敬畏生命,珍爱生命,承受磨难,乐观旷达,坚定刚毅等积极地人生观成为学生毕生追寻的价值理念,让语文课堂成为弘扬生命价值的主阵地。高中语文教材里选取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唱响生命主旋律的好材料。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追寻其中的积极因子,使语文课堂成为最好的生命教育主阵地。《我与地坛》散发着史铁生面对残酷的人生而坚强执著的生命;《太史公自序》告诉我们即使人生遭遇致命打击也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的人格精神。

课外阅读材料也当仁不让地包含了丰富的生命关怀的因子:《老人与海》透露出生命是一种寻觅,一种抗争,一种追求;《爱的教育》孕育出生命是全身心的关爱和付出;《复活》呼吁生命的尊严和独立;《呐喊》、《女神》昭示着生命是一种责任,一种承担。面对着这些承载生命因子的优秀作品,语文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重与敬畏,如此这般,教育才能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人们的承受力越来越弱,升学压力、就业压力等面临残酷的现实,在如此沉重的背景下,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给学生这样的生命提醒:“只要有生命,就有一切希望!”生命不可重来!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珍惜生命的行动就从保护自己的身体开始!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多些生命教育,让语文课堂多一点珍爱生命、敬重生命的教学情节,让娇艳的生命之花在语文课堂傲然绽放!

第五篇:以活动为载体

以活动为载体,体验学语文之乐

上虞市百官镇叶家埭小学黄兰娟

教育的脉搏总是最灵敏地按照国际风云的节律跳动,自上海市研究性课程的率先开发以来,研究性学习正以人的发展与完善为主旋律,奏响着新世纪的乐章。

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教师说,学生听,教师讲,学生记,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读,学生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诚惶诚恐地跟着老师转,无主体地位可言。应试教育的扭曲,更加剧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失落,学生终日为争分应考而疲于奔命。研究性学习中,“研究”与“学习”都是学生的主动行动,“探索”和“研究”使学生自觉积极饶有兴趣地投身其中。

在深入理解和钻研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方法的同时,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大胆尝试,在学习内容上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情境为中心,由学生在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自主选择课题,自主开展研究活动,在学习方式上,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时空的开放性,过程的参与性;在学业评价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研究的过程,而不过分看重结果,重在评价学生亲自参与探索和实践中所获得的体验。

以“以活动为载体,体验学语文之乐”为宗旨,我们的尝试与成果可从三板块反馈:

一、生字教学走新道。

初入学的孩童,要他摆正姿势已属难事,让他注意间架结构、笔锋走势更是天方夜谭。传统的生字教学,习惯于“师道尊严”,教师强调一笔一画,学生被动而无奈地“拼凑”。即使是在教学百花齐放,追随前沿的今天,也无非是大同小异,“雷声响,雨点小”,学生提出哪些字难写难记,众人说一通,教师露一手,无非是让学生多写几遍而已。而传统的名人效应更已吸引不了现在的孩子,所以必须有一种新型的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写字教学法。

受一张张小熊图的启发,我们总结出了“双改双写”的写字教学新法。

所谓双改双写,就是学生比较观察老师的范字,如果发现有这样那样即便是轻微的疏忽,则上面附着的小熊也是住的极不舒畅的,让孩子来发挥创意,过一回设计师的瘾,造一间最温馨舒适的房间,一旦被大家认可,小熊就立刻搬进房间。老师在学生的七嘴八舌下将错就改,全班再以老师的进步为动力,拉开你追我赶的局势。

教师写,学生改,教师改,学生写,这一尚待完善的生字教学模式不正是新形势下“减负”最铿锵的回音吗?教师和学生之间完全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提高”的平等关系。老师不露痕迹流露出来的“迎难而上”“知错就改”等品质无形之中深深地感染着孩子们。尤其是“学生为小熊猫重新设计房间”这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观察、比较、分析等心理机能,培养了他们细心、韧心、合作、自信等学习精神,使他们的学习意识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课文表演助阅读。

阅读课文虽以抽象的文字符号为载体,但大部分昌由作者心灵感受后精心描绘的生活画面,因此可通过表演活动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人生的风景。这种表演的基础是对文字的解读、研究,这就决定了课堂表演具有内存的研究机制,而且课文表演符合小学阅读教学的特点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不同体裁的课文,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天真活泼的儿童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表现欲。课本剧表演被他们喜爱是于情于理的。

课本剧表演是一种创造性的研究性阅读,它不仅是课堂表演的一种形式,且已成为取材于语文课本并为语文教学服务和丰富校园文化的一种新型戏剧活动,正如剧作家曹禺所说“学生参加演戏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演戏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和感情,要具备活泼生动的想象,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课本剧可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使他们对听课,读书发生兴趣。”

学生接受并选择一篇课文,进行表演的过程也就是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并如何“形诸于外”的体验过程,这一过程虽需花费不少精力,学生却乐此不彼。

以我所教的四年级为例,初始的基础是不堪一提,一句话写得千疮百孔,说得支离破碎,表演课本剧却是全身投入,象模象样,别有一番洞天。在表演《神笔马良》中,班上的双差生陈某把贪官演得淋漓尽致,平时一声不吭的叶某虽只是演了个小角色,却把课文内在的潜信息表现得生动形象。一段时间的尝试,学生视学习语文为一种享受,无形中成绩也发生了变化。因为通过课本表演,阅读课文的思想内涵和语言形式,能动地转化为个体的亲身经历与自我认识,同时又重视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合作,促使了学生在情感、认识和生理、心理上的全面发展。

三、在想象王国放飞童心。

自1997年来上海《萌芽》杂志社与7所高校联合发起“新概念作文大赛”以来,“新概念”这一提法,“新概念作文大赛”这一形式,冲破了传统作文教学的大堤。眼下对作文探索的形式喜人,什么“作文要反映新思维,新体验”,“作文教学要提倡放飞想象”,“走面向生活,自由表达之路”,“真实的写作是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作文要展示个性和创造才能”等等。

然而从我校的学生习作来看,却不容乐观,尤其是我所带的四年级,更是望“文”而畏,勉强应付的作业也是牵强附会,不是“内容雷同”,“格式僵化”,就是“语言呆板”,“文句不通”,毫无情趣可言,更是难回归到抒发个性、自由表达的本真。

想象,一切从想象入口,孩子的心灵是洁盈绚丽的,他们善于用幻想编织多姿多彩的世界。童话是他们的梦,编织美丽的童话,驰骋童话王国是他们莫大的快乐。在他们笔下,狡猾的狐狸也有多愁善感的时候,凶恶的考虑也有动情善良的时候,躲在一角的拖把也有黯然神伤的时候……尽管文笔朴实无华,故事却是惊险离奇,别出心裁。一堂音乐课中的节目表演,幽默诙谐的动作惹得全场捧腹大笑,生动风趣的描述更是逗得大家前俯后仰。什么“谁的开头最扣人心弦”,“谁的创意最丰富醉人”,“谁的构思最别致”,“谁的句子最精彩”等等。而为了摘取这些头衔他们写得更欢了。

下载浅谈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寓德育教育渗透于多彩的活动之中

    寓德育教育渗透于多彩的活动之中 摘要:针对在商品经济浪潮冲击下所出现部分学生无心上学,给德育教育者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个别教师、学校领导感到治学难、治校难等问题。本文主......

    以活动为载体 创建和谐校园

    以活动为载体 创建和谐校园 ——沙尖子学校少先大队大队辅导员王希庆 沙尖子学校2009度被年被为国家级“教育系统和谐校园先进单位”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在创建......

    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于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之中

    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于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之中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既是一门历史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功能,又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

    寓传统美德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5则范文

    寓传统美德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要进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各科课程标准都提出了较为具体的要求。 我们知道,思想道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都是客......

    寓“崇德向善 全民修身”教育于活动之中(精选五篇)

    寓“崇德向善 全民修身”教育于活动之中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区委提出的在全区广泛开展“崇德向善、全民修身”行动的要求和宝坻区......

    创建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的训练模式实施方案[推荐]

    创建“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的训练模式”实施方案 一、目的与意义 经过了多年的校园文化活动训练,学校已建立了“年年有创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都精彩”的活动思......

    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

    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 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西安市临潼区教育局 临潼区地处八百里秦川中部,是我国著名的骊山风景区所在地。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79所,其中区属高中(含职......

    以创建为抓手 以活动为载体

    以创建为抓手以活动为载体 不断推进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向前发展近几年来,我乡在上级关工委的指导和乡党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基层工作年”工作目标,健全组织网络,创新活动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