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于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之中
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于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之中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既是一门历史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功能,又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其独特的定位和功能,给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要真正地能够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于历史教育之中,一方面必须遵循历史课程的教学规律和要求,以历史的深度和厚重见长;另一方面不能把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等同于一般的大学历史系本科生的专业课,在教学中一定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268-03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05方案)的重大决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中明确地规定了开设的“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四门新课程的名称、定位和基本任务,为高校政治思想理论课的具体实施指明了方向。中央5号文件及其实施方案中明确表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讲授中国近现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
第二篇:寓教育于轻松幽默之中
寓教育于轻松幽默之中
老子说“大辩无言,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对待幼稚顽皮自控能力不强的学生,春风化雨的教育胜过电闪雷鸣的批评,而能化雨的最有效的莫过于运用极富哲理性、批评性、趣味性、娱乐性的幽默语言。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现在美国评价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之一就是要有幽默感。有幽默感的教师更受学生欢迎。教师恰当运用幽默可以增添师生的生活乐趣,消除师生教学时面临的困境,减少不愉快的情绪,可以使学生精神放松,使教学气氛更加轻松融洽,教育教学更富成效。下面介绍笔者运用幽默成功进行教育教学的一些经验,以期对大家有点启发。
一 巧妙提醒犯纪的学生,调控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1、妙用古诗俗语。
同座两个男生,其中一个开小差,紧紧握住同座的手。被握的男生听课遭扰,想抽出手而不得。我说:“大家看,某某对同学情深深意切切,紧紧执子之手。”旁边的学生哗然,因为大家想到了“与子偕老”。这样,既提醒了那位同学,又让大家轻松地体会了古诗的妙用。
一生斜坐回头和同学说笑不已,我示以眼神制止,仍然不停,我微笑说:“人生难得一知己,高山流水逢知音。要珍惜呀,有什么悄悄话,下课再告诉你的朋友。”讲话的同学不好意思再讲话了,而他们的友谊也得到维护,其他人也感觉到老师善意的提醒,听课更认真了。
2、明褒暗贬,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某生全身摇晃,四处寻人说话,笑不可遏,我眼望着他含笑说:“今天有位同学情绪多好,笑魇如花,很有感染力。”旁人也被引得笑起来,该生不好意思停止了活动。
有个学生平时爱找人讲话,有次竟然声音无法控制,我停下来:“同学们,我们班谁的声音最亮最美?林逸!如果他从现在开始专攻声乐,一定是世界未来的第五位男高音歌唱家。不过当他成名之时,我作为名人的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他买些金嗓子喉宝给我。”林逸遂止。
有个学生经常上网,晚睡,上课时候精神恍惚,眼睛眨巴,我说:“看,某某,很有毅力,正在努力三打瞌睡虫。”他一笑,精神为之一振。
3、虚拟生活,让学生意识到课内课外的区别。
有个学生伏在桌上,我说:“查票查票,你买的是坐票,怎么睡了?补张卧铺票!”他在大家的笑声中,精神振作全神贯注听课了。
世界足球赛期间,人人着迷,有时候忍不住把足球明星的画册在课堂传阅。我说:“现在红牌警告:上课不得传阅,如果再犯,就出示黄牌把他罚下场去。”学生自然明白此为课堂而非球场。
4、拿自己开涮,夸大破坏纪律的危害。
有个同学在大家专注听课的时候竟然旁若无人引颈而谈,众人侧目,老师不得不停下来,静默几秒种:“大家千万不要在课堂上打断老师,我的思路一被打断,就仿佛提前进入了老年痴呆。”
可见,面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用幽默语言包含批评的方式予以纠正,能普遍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 巧妙组织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切合教学内容,运用幽默语言,有利于启发学生认真学习,大胆训练,加深对教材、课题的理解,有助于推进教学。
某次,我们正在抽查诗歌背诵,有几位同学你拉我扯撺掇同座上台一露身手,可就是不好意思。我说:“你们看,某某和某某要争先恐后上台表演背诵,他们差点打起架来。现在请某某上台背诵!”被点到的人在笑声中走上讲台,胸有成竹地背诵了诗歌,获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他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其他人也跃跃欲试。
分男女角色朗读课文时,有一些同学不开口朗读,我说:“没开口朗读的同学,你到底是男生还是女生呀?”众人皆笑,没投入朗读的人自然认真了。
教《花的话》时,我安排了学生前后四人分角色扮演众花比美论贵,大家兴致盎然,该结束时仍然意犹未尽,我说:“花儿们,花儿们,请安静,看二月兰默默无闻不张扬的精神,你们也不要再比美论贵了。”大家一笑,心领神会,自然安静下来。不仅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学生还更深入体会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某日课堂上,训练学生怎样观察人物描写其神态动作。“注意!你们看我进教室之后有哪些动作。”我说罢,走出教室掩上门,然后敲敲门,大步走上讲台,眼光扫视教室一周,拿起一支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大字……然后让学生口述我的动作神态,大家兴致很高争先恐后要求口述。这时有个迟到的学生在门口喊“报告”,此时如果当众批评他不守时,挨批评的学生一定难受,也势必影响良好的课堂气氛。我灵机一动,对全班施个眼色,大家心领神会。我拉开门,那学生就准备往座位上走,我笑着拉住他,问了他几句,他很害臊,急急地敷衍两句走到座位上去了。同学们仔细地观察着这一切。我在黑板上写下:“一个迟到的人”请大家口述。同学们纷纷发言。这样,大家既学会了怎样观察人,又学会了怎样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某日课前,几个同学不知什么原因打起架来。时值学习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用新闻播报的语气说:“下面请听一则快讯:2班时事报讯 今天上午10点5分,长沙市一中初二二班教室内发生了一起打架斗殴事件……请各位记者前去采访与事件有关的人员,弄清楚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并请各位记者就此事赶快写一则新闻。”大家当场快速写出了一篇篇新闻习作,并争先恐后宣读。在一片笑声中,大家不仅把握了新闻的特点,初步学习了新闻写作,而且也明白了冲动打架的危害,当事人自然也知错了。
三 巧妙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有位同学腼腆,上台发言极不自然,摸耳朵,揉鼻子,拉头发,扭腰,踢腿,无所不用其极,腼腆得实在好笑。我笑道:“看,某某上台演讲先进行热身运动,精彩的故事在后面呢,请大家支起耳朵听。”众人大笑,台上的同学自然也笑了,很轻松的讲起故事来了。
某女生声小如蚊蚋细若游丝,我用《好一朵茉莉花》的曲子唱道:“好一株含羞草,好一株含羞草……”该生倍受关爱中,明白了含羞草的不足。
为了让大家克服紧张心理,我告诉大家:发言时,只当台下的人不存在,要作到“目中无人”。但是有个学生在上台说话的时候,不是眼望天花板就是低头看脚尖或是东张西望,真正是目中无人。我又授之以法:如果不紧张了,就要心有观众目视大家,用自己的眼神征服观众。
四 巧妙改变学生内向的性格
有个学生不苟言笑,人矮个小偏偏神情严肃,少年老成得让我心疼。这天轮到他课前三分钟演讲,只见他照样老成,我笑道:“我们班最酷的人是谁?严肃得像个总统,现在请他发表就职演说。”他终于裂了裂嘴露出一丝笑容。“看,总统举止就是庄重,即使笑都恰到好处,不像你们,笑得东倒西歪好没风度。”此言一出又引得大家一阵爆笑,他终于忍不住,露出了他这种年龄本该有的自然的笑。也许感受到了大家的友好,渐渐地,他变得开朗了,能与同学讨论问题了,脸上的笑容也不是稀罕之物了。
五 巧妙进行审美教育
一个长长暑假之后,新学期第一节课训练大家的口语,我宣布:“现在请大家上台讲述自己的暑假生活”。“蹬毛狮王!” “蹬毛狮王!”没想到大家齐声叫道。我莫名其妙,顺着同学们手指的方向看去,才发现男生刘永昌根根头发全被发胶固定束束直立,实在滑稽。原来,此君为了彻底改变形象,竟然弄了个最时尚的头发,真是冒校规之大不韪。“蹬”,是长沙方言,即直立的意思,“蹬毛狮王”正如毛发竖立的狮子王,这个绰号好生贴切!我忍俊不禁。学生一见,更加起劲喊“蹬毛狮王”。阵阵喊声让他有点不好意思,腼腆地笑着。我一时有点为难,如果处理不当,这种违规的发型不知会以怎样的速度蔓延。我趁势道:“刘永昌决心从„头‟开始重塑自我,现在请新星上台!”他不动,众人掌声雷动,他更不好意思了。我满含深意坚定地说:“是不是一个全新的自我,在形象方面你已经获得初步成功,关键看你有没有信心上台了。”他犹豫了一会儿,在大家的鼓噪声中终于大步上台去了,开始讲述自己的假期生活。这样,不光是他,连大家都意识到改变自我该从塑造心灵开始,心灵比外表更重要。因为,后来并没有一个人模仿他的发型,他本人的头发不久也规矩了。
六 巧妙提出要求激励学生
学生邹丽娜期中期末考试都是84分,我说:“看,邹丽娜多坚定,凭你们或上或下,任你们狂奔如飞,我自纹丝不动,立场坚定,真是撼泰山易,撼邹丽娜难。”与她在一起的几个学生也善意地笑她。“谁说的?才不是这样呢!”她很有信心地说道。对于一个比较自觉上进的学生来说,这句话恐怕印象会很深刻吧。其他同学也会意识到学习应该不断进步。
恰当运用幽默为什么能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单就学生而言,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其心理常常表现出矛盾状态。对于老师的教育,他们有两种截然相反而又互相交叠的心态:一是渴望老师正确引导,以帮助他们判断是非真假,区别善恶良莠,认识美丑优劣;二是抵触,过分看重自己的自主能力和自尊心理,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听不进直接批评。而采用幽默的批评方式,正切合其心理需求。它既不是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也不是生拉硬拽,强拉就范,正视在心理趋向的顺应中,达到教育目的。德国演讲家海因.雷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
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发挥幽默的作用,使教育更富成效呢?我觉得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首先,老师要热爱学生,一切教育只能从爱开始。有了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就能平等地对待学生。在实践中不论遇到怎样的偶发事件,都会从学生出发,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真爱。所以,运用幽默的语言必须“和颜悦色,心宽气朗”(老舍语)。那种冷冰冰的讽刺是无法实施教育的。也只有爱,才能激发教师的语言机智。
其次,一定要结合具体情景恰当使用。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反而会弄巧成拙。“执子之手”如果用男女同学之间就不恰当。那位新潮同学如果敏感暴躁,就难以领悟到老师同学的真诚信任。那位成绩持平的同学如果分数过低,就会认为老师是在讽刺她,其自尊心会受到伤害。更糟糕的是,会普遍导致师生对立恶化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幽默语言,要切合教学内容,而不应当随便运用与教学无关的幽默语,对教学活动打岔,使学生分心,虽然活跃了课堂气氛,却是为乐而乐。
第三,要加强幽默语言的修养,学习幽默技巧。订阅有关口才训练的书刊杂志,研究一些著名主持人、语言艺术家的语言艺术,掌握幽默的基本要领,多看多听幽默语言,多在实践中练习和运用。
只要充分意识到幽默语言的奇妙作用,用心学习,大胆训练,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把握幽默这种威力无比的武器,在教育教学方面发挥其强大的作用。
第三篇:寓生命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寓生命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
郭无忌
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就发生了4起年轻女大学生遭遇劫持、绑架、失踪甚至被谋杀的悲剧;校园伤害现象呈低龄化趋势,大学生甚至中小学生因为家庭、情感、身心健康、考试排名、人际交往等各种原因采取极端方式轻易地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世界上每分钟有1点5人自杀,全球每年自杀者80万人。生命安全教育已经不可小觑,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
作为一个长期坚守在教育前沿阵地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深深感到责任重大,必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提高学生对生命的珍惜与尊重,身体发肤取之父母,不敢损毁,孝之始也。让学生珍视生命、呵护生命,敬重生命。
一、让生命关注充斥语文课堂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在这方面的作用是得天独厚的,语文教学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珍视生命,爱护生命,人生在世,生命第一,别的都是第二,为任何东西舍命都是划不来的。
我们今天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目的就是为了从这些经典文学作品中汲取宝贵的人文精髓,阅读不是简单的重现,更重要的是一种创造,每一个时代的读者都应该读出该时代的人所需要的一种特质,否则阅读就真的失去了意义。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分析文学作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顾全作品本身的大环境,兼顾主人公依赖的那一块土壤。很多老师在教学《屈原列传》时,分析到了屈原投江自杀的原因,都是讲解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活着,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殊不知,这样的结论忽视了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生命教育的良好契机,忽视了语文课堂的人文性,忽视了对生命的珍视与敬畏。诚然,屈原在当时确实不可能作出大胆的如仕往秦国,苟且偷生这样的反抗楚国朝廷的举动,当时沉江自杀绝不是做好的选择,应该好好活下去,用另一种方式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即使生活得不是很好,但是活着就有机会。另外,语文课堂教学是否可以进行时光穿越,设想假如屈原生活在现代社会,他的命运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通过这一假想,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自然就把问题顺理成章的引导到生命教育上来,语文课堂生命关注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弘扬真善美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需要弘扬,但是我们清楚地看到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值得重新审视。周国平认为“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要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尊重人的价值。具体到教育上,就是要把人身上的那些最宝贵的价值通过教育实现出来”,他进一步指出:“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要实现人之为人的价值”、“人身上有三样东西最宝贵:第一是生命,第二是头脑,第三是灵魂”,与这三样东西相对应,学校就应当有四种教育,即“生命教育、智力教育、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如今,人文精神的固有准则、特别是传统的价值观正遭遇到颠覆性的冲击,诸多迷惘和困惑摆在社会和个人面前。面对物欲横行与享乐盛行,我们却手无寸铁,无能为力——重建我们的人文精神迫在眉睫。由此可见学校教育就是要把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自杀在中国文化圈里是比较常见的,王国维、老舍、傅雷、顾城、海子、三毛都是自杀而离世,在中国文学作品里更多。鸳鸯、鸣凤、刘兰芝、焦仲卿杜十娘,而读者对这些自杀者却持褒扬的态度,认为这些美丽又可爱的灵魂死得有价值,我们语文教师也在课堂上津津乐道,给学生灌输这种认知。
笔者认为,这种传统文化价值观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的印记是十分可怕的。因为一个没有丝毫怜悯之心,不尊重生命的人是不可能有着健康全面的人格的,这种价值观绝对不符合我们所说的人文精神。因为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美好的。面对美好的生命,我们不能漠视,更多的是要懂得尊重和珍惜,只有珍惜生命的美丽,才会懂得生命的意义。人生不能假设,更不可重新再来。离开了生命,谈何人文精神,所以,我们要对传统文化价值进行重新审视,弘扬真善美的传统文化价值观,肯定他们不向黑恶势力低头的精神品质,但是对他们的漠视生命,践踏生命权,以极端的方式结束父母和上天给予他们的宝贵的生命,那就是懦弱的具体表现,不值得称道。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柳宗元和苏轼,柳宗元《永州八记》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在被贬永州后漫漫游,毫无目的的游玩,心中缺乏支柱与精神,到了西山能忘却自我,忘却烦恼,人格精神与宇宙自然合一,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使读者看到积极地人生态度;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后,游于《赤壁赋》,希望一个人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却并不现实的幻想境界;而应该适应现实,陶醉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这种沉浸于当前的适意的境界中的满足,正是苏轼一贯的生活态度。特别是处于逆境之下的苏轼。这种乐观旷达,有生机和情趣生活态度不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生命价值么!
三、追寻语文教材的生命因子
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典范,追寻语文文本中的积极乐观的生命因子,让敬畏生命,珍爱生命,承受磨难,乐观旷达,坚定刚毅等积极地人生观成为学生毕生追寻的价值理念,让语文课堂成为弘扬生命价值的主阵地。高中语文教材里选取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唱响生命主旋律的好材料。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追寻其中的积极因子,使语文课堂成为最好的生命教育主阵地。《我与地坛》散发着史铁生面对残酷的人生而坚强执著的生命;《太史公自序》告诉我们即使人生遭遇致命打击也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的人格精神。
课外阅读材料也当仁不让地包含了丰富的生命关怀的因子:《老人与海》透露出生命是一种寻觅,一种抗争,一种追求;《爱的教育》孕育出生命是全身心的关爱和付出;《复活》呼吁生命的尊严和独立;《呐喊》、《女神》昭示着生命是一种责任,一种承担。面对着这些承载生命因子的优秀作品,语文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重与敬畏,如此这般,教育才能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人们的承受力越来越弱,升学压力、就业压力等面临残酷的现实,在如此沉重的背景下,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给学生这样的生命提醒:“只要有生命,就有一切希望!”生命不可重来!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珍惜生命的行动就从保护自己的身体开始!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多些生命教育,让语文课堂多一点珍爱生命、敬重生命的教学情节,让娇艳的生命之花在语文课堂傲然绽放!
第四篇:寓国情国策发展战略教育于活动之中
寓国情国策发展战略教育于活动之中。
在“感受家乡新变化”的活动课中,我先播放了歌曲《春天的故事》,烘托出积极奋进的气氛,接着,让大家谈对这首歌的感受并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一)实话实说——家乡的巨变。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伟大成就,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和强烈的震撼;然后他们分别展示了自己调查、搜集的资料,并对家乡的变化娓娓道来。
(二)寻根求源——细说巨变的原因。这一环节要求分组讨论,在热烈的探讨中,每组同学都总结出几点原因,如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人民思想解放、勤劳致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技兴农等等。
(三)畅想明天——展望美好未来。这一章节,让大家充分发挥各自想象力,尽情描绘心中未来的家乡,同学们七嘴八舌,沉浸在美好的幻想里。我又及时引导大家:怎样把美好梦想变为现实?又引起沉思……最后,在《走进新时代》的激情合唱中结束了本次活动课。本课通过灵活生动的形式,使同学们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给我们祖国和家乡带来的新气象,加深了对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得出了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基本结论,升华了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情
(四)让学生搞社会调查,了解居住地生活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性。
第五篇:寓传统美德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寓传统美德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要进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各科课程标准都提出了较为具体的要求。
我们知道,思想道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都是客观存在的。尤其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显示得更为突出,二者关系也尤为密切。语文教师如何处理和注意二者之间的关系,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这对学生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这里说的思想道德教育并不是空洞的说教,机械的灌输,抽象的理论,而是结合实际,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渗透: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友爱、勤奋学习、谦虚诚实、文明礼貌、勤劳节俭、热爱祖国等方面的知识和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学习样板,行为的榜样。这种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包括古代传统美德;近代、现代革命传统美德和当代英模美德。这一内容大部分地区已纳入教学日程,专门安排课时,设置专兼职教师任课等。这说明人们已经认识到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弘扬、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把青少年培养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除了对教材中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技能训练外,还要理解教材中所体现出来的政治、思想、道德情操和美育的方面的知识。
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在语文教学中知识的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要统一,也要有所侧重。应该以传授知识为主。可是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学有忽视思想教育的倾向,只注重书本知识,抓升学率,致使不少学生养成了自私、懒惰、浪费、不文明等习惯。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呢?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而语文课教学是实践这一效果的最佳基地。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为什么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1、国内外的政治气候和学生当前的情况决定我们要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教育。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域广大,众多的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分分和和,今天终于团结在一起,共同在这个民族大家庭里生活繁衍。而中国的近代发展历史也告诉我们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就必须强大,除了要有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有爱国爱民的思想。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而现在的中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有所发展,对事物的分析能力、独立思考意识有所增强。对老师和家长的依赖性有所减少,多数家长又对自己的孩子百依百顺,使他们逐渐的成为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使他们在考虑问题时和处理事情时往往容易以自己为中心,出现自私、任性的心理这就要求对他们进行尊敬师长、礼貌待人、宽宏大量、热爱劳动的方面的教育。
由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方面的削弱,学生政治观念淡薄,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外,对一切都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有的同学在学校连正常的值日也不愿意做,家中力所能及的家务更是不做,甚至有时对自己的父母还要大发脾气,家长稍微管教严厉了,有的还会用绝 食等自杀方式胁迫家长。针对以上种种现象有必要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2、语文学科教学目的决定要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语文学科教学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四有”人才,是为建设现代化国家服务的,语文学科的思想性比较强,政治色彩比较浓,所以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任务艰巨、重大,如果在教学中只单纯的传授一些刻板的知识,机械的训练,把抽象的逻辑概念,简单灌输给学生,不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是语文教学的失误,就没有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没有达到语文学科培养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目的。因此从语文学科的教育目的、教育任务出发,加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3、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也决定了要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原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正确处理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就是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的,这里所说的思想教育也包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方面的教育。教材本身,编者选择了文质兼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就决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进行教学,所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根据文章的内容不失时机的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原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必须根据语文的特点渗透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条就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而新的课程标准第一条也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语文课不同于政治课,也不同于其他学科,他有自身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就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要有明确的计划性和目的性,语文教材中的每一单元、每一篇文章的教学目标,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教者全面研究教材之后制定出来的。首先要通读教材,制定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总体规划,然后在教学中再一一落实。其次订计划要注意目的性,针对国内外形势,学生生活、学习、思想实际,有目的的去制定计划,只有目的性强才能击中目标,收到好的效果。如讲授《这不是一颗流星》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讲授《俭以养德》、《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时,针对学生中乱花钱,浪费严重,追求享受的现象,教育的重点可以确定为“树立勤俭节约风尚”“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等同时讲授一些革命先辈们勤劳节俭的事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认识,做到继承和发扬勤劳节俭这一中华传统美德。一段时期以后,学生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行为上也有了很大的转变。
2、通过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方面的知识选好联系点、结合点 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切忌教学中为了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而去贴标签。语文教学中的传统美德教育要尽力达到潜移默化,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故事课,要把握好尺度。
3、根据教材的不同点,选取多种方法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语文教材内容涉及古今中外,有的内容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统一的很好,可以说课文内容本身就是传统美德教材,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它的情感目标就是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而有些文章传统美德教育并不明显,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如《桃花源记》,陶渊明不能实现的“理想社会”与他逃避现实就是一组矛盾。教学中既要抓住作者思想和作品内容上进步的一面,还要抓住受时代、阶级局限的一面,这样才能解决好这些矛盾,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与共产党人“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是一致的。
4、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容,把握重要观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教师在备课时,既要掌握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分析透每单元、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对作者的观点要准确无误地理解,这是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前提。如果教材中的思想内容和观点还没有挖掘出来,这就是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态度问题。如《最后一课》针对韩麦尔先生热爱赞美自己祖国的语言和文字,教育学生,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怎样热爱汉语,这无疑是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总之,在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同时,我们要把传统美德教育寓于其中,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