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心理教育于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中

时间:2019-05-13 01:49: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寓心理教育于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寓心理教育于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中》。

第一篇:寓心理教育于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中

寓心理教育于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中

心理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我主要从以下两点进行的: 一是营造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开辟心灵沟通的渠道

心理教育的渗透首先是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建立合作的、和谐的、互动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课堂上良好的氛围本身就是一种影响源。比如上课开始可以问:“谁愿意把这篇课文朗读给同学听?如果你认为这位同学朗读好的,或者有进步,就用你们的掌声为他加油!”这样把阅读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其自由选择喜爱的部分反复阅读,使学生不受束缚,主动地去体会课文,学生们利用掌声对朗读的学生作出即时的评价,朗读的学生因获得同学的掌声而心情愉悦,激发了学习的动力,其他学生也因渴望这一份赞赏,而投入更大的热情去争取机会,从而带动课堂气氛。我们还要以自身的言行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让学生在这种身教中学会尊重和信任他人;会用眼睛、微笑组织教学;以真诚理解的态度营造一个和谐、温暖、安全的课堂氛围。

二是寻找教育点

小学生年龄小,给他们讲大道理他们听不明白。对他们的心理教育,要善于抓住有利的时机,使之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首先,应当在朗读中注意培养学生朗读的自信心,进而培养学生生活、学习的自信心。刚上学的孩子不会普通话,说话声音也不宏亮,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们以鼓励为主,用老师的肯定,成功学生的实例,激发他们从“不愿读、不敢读、不去读”中摆脱出来。我们

教室后边开辟了一个竞赛台。刚开学时,凡是能大声读书的孩子就能获得一个奖贴,如果还能做到字音准确,就可以当小老师在全班领读。学了汉语拼音后就要求他们凡是能做到声音宏亮、字音正确的就能获得一个奖贴。到了孩子们有了一点朗读技巧,识字量多一点时,就再提高要求。随着奖贴的增多,学生增强了信心,体验到了阅读带来的愉悦感受,激起了浓厚的兴趣,慢慢地孩子们能够大胆、大方、大声地接受朗读训练。对于学生在朗读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不要全责备,更不能过多指责,而是要倍加爱护与赞许他们,并千方百计为孩子们搭建展示的舞台。如:“朗读比赛”、“讲童话故事”。“我会背”、“小小播音员”等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在一阵阵掌声和一个个奖贴的激励下大大地树立了朗读的自信。这一自信很容易就迁移到学生的其他相关的生活方面。

其次,要在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中相机的渗透心理教育。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也是理解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通过学生对课文的品读,就能感悟到文中所蕴藏的丰富的人文内涵。

比如在教到《两只小狮子》时,我就让学生们一起讨论懒狮子的错误思想和做法,分析故事给我们的启发,使他们知道要向勤奋的小狮子学习,不要凡事都依赖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在生活中说一句“让我来”,人人争做自立自强的小学生。学完课文后同学们纷纷表示以后要努力学习生活本领,主动帮家里做些家务。应该说,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内容都可以找到心理教育的切入点,都可以与心理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但要注意语文教学和心理教育真正的融会贯通,自然而不着痕迹地进行。在《争吵》一课的

教学中,我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资源,“我”为什么想报复克莱谛?“我”想报复克莱谛的想法,可以看出“我”怎样?利用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我”的心理。(表面上好像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事实上,“我”把他本子弄脏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嫉妒他得了奖。课文开始表现了“我”不想承认自己有嫉妒心理。)当“我”故意把克莱谛的本子弄脏后,他是怎样表现的?为什么会这样?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克莱谛”的心理。(他的表现是“脸都红了,举起手又缩回去”。“脸红”说明他生气。“举起手又缩回去”,说明克莱谛不想把事情闹大,老师知道后,“我”会受到批评。从这里可以看出他能够宽容待人。)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情绪的调节。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被家长宠爱,大都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耐挫折心理较差。于是,我利用教材中有关这方面的素材,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能行的健康心理。《自己去吧》一课,讲述小鸭学会游泳,小鹰学会飞翔的事。教学时,在学生初步感悟课文后,出示第一幅插图指导学生细读体会第一段课文:鸭妈妈让小鸭子自己游泳,小鸭是怎么想的?小鸭是怎么学会游泳的?它学会游泳后是怎么想的?鸭妈妈为什么要让小鸭子自己去呢?当它看到自己的孩子学会游泳后怎么说?怎么做?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文看图,看图读文,从多个角度体验、感悟鸭妈妈的教育方法,从而体会到“遇到困难要相信自己,要勇于尝试,不要依赖他人”在学生心理播下了“我能行”,“我能学好”的种子。然后我留了一个课后作业:你能学会什么?第二天早晨,同学们像一群唧唧喳喳的小鸟,围住了我,这个说:“老师,我自己洗的脸。”那个说:“看,我自己削的铅笔,多好啊!”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个不太讲卫生的孩子,他伸出了手让我看,我一看他手指甲剪得参差不齐,很难看,但我知道那一定是他自己剪的。我觉得这种健康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总之,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我们既要重视知识教育,又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把传授知识、能力培养和人格塑造结合起来,培养出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的人才,让我们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第二篇:寓管理于服务中

寓管理于服务中

管理与服务是一对矛盾,但在基层组织工作中,管理与服务具有重要的同一性。首先是构成要件的同一性,管理者即服务者,被管理者即被服务者。其次是最终目的同一性,管理和服务的最终目的都是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层干部身处一线,担负多重任务:既要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带领群众致富,又要保一方和谐稳定,乃至化解矛盾纠纷、处置突发事件;还要结合本地实际,公平公正地落实各项民生举措,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那么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应该如何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呢?笔者认为,这就要求基层干部既要党和组织满意,又要群众认可,基层干部就必须要少些官员情怀,多些公仆意识,甘当农家人,就要走出办公室、走出机关接地气,走进基层问民计、走进群众听民声,把群众当朋友、当先生、当亲人,到群众呼声最强烈的地方去,到困难和矛盾最集中的地方去,才能处理好管理与报务的关系管理与服务内涵丰富,基层干部必须把握好管理与服务的辩证关系。

首先,服务决定管理,管理服从于服务。管理与服务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管理是形式,服务是内容。一方面,服务决定管理,当人民群众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必然要求基层干部在社会管理中进行创新。这就要求干部把群众当朋友,沉到基层结穷亲基层干部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眼向下看、心向下想、腿向下跑,和群众在田间地头聊一聊,炕头树下扯一扯,串串群众的门,吃吃群众的饭、干干群众的活,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有针对性,抓基层才能抓到点子上,决策部署才能和群众的所想、所盼、所需合拍,也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拥护。另一方面,管理服从于服务,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基层的管理必须服从于服务群众发展的要求。这要求干部把群众当先生,深入基层寻良策;把群众当亲人,走近基层解难题。管理与服务的对立统一关系告诉我们,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联系,片面地用管理代替服务,会滋生“官本位”思想;片面地用服务代替管理,会增加社会风险。第二,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是基层组织工作的必然要求。基层干部作为和群众直接接触的政府工作人员,代表着政府的形象更应当顺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势,一方面,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摒弃一切妨碍经济社会发展、损害社会和谐的陈旧管理观念,改变过去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和行政处罚进行管理的工作模式,实现由“管理者”角色向“服务者”角色的转换。另一方面,把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为加强基层管理工作的方向,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期望,探索建立一套有利于服务经济建设,操作规范、管理透明、服务高效、执政为民的基层行政管理机制,做到既不失职不作为,也不越权乱作为。

群众对政府的信赖,就象一朵娇嫩的花朵,保护得好能开得鲜艳夺目,反之,则易枯萎,凋谢。珍惜群众对政府的信赖,为政者要倍加爱护。

第三篇: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教学中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教学中

建湖县芦沟中学

陆明芬

【论文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学自然成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

【论文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学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当代中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是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意志品格、良好习惯和健康个性等心理品质方面的要求和培养,这种以人为本,追求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自然成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下面我就浅谈一下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认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所谓心理健康指的是人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即能够使人们所具备的全部心理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理想状态。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做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对事物的反应能力提高,分析能力、记忆能力增 1

强。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理解能力不断提高,但尚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环境、不良现象的影响,加之他们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大多受到双亲家庭的溺爱,在幼年期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对以后的成长相当不利,心理素质脆弱,所以必须对他们进行心里素质的培养,进行爱国主义、政治、思想、道德和法纪等教育,使他们逐步成长起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为此加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二、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通常有以下几种标准:一是要有正常的认识能力,能客观地反映外界事物,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并能进行正常的判断和推理;二是要有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健康的情感;三是要有正常的行为反映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有较强的耐受挫折的能力;四是要有正常的交往能力,能接受他人,并与周围人友好相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五是要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观念,了解自我,能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评价,保持适度的自尊与自信;六是智力正常,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为此,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含:智能发展教育、非智力因素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等。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智力发展规律,挖掘智力潜能,优化智力结构,培养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良好的情操和情感、坚强的意志品质、积极的进取精神、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要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把自身融于集体之中,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适应环境的改变和所遇的各种困难。

三、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教学

1、挖掘教材榜样,培养健康人格。

新教材极为重视人的发展,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把握关键,充分 2

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使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然地得以渗透。教材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既有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也有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它不仅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还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这是一条极其精美、丰富的人物画廊,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有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内容表现了对祖国的爱,对民族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社会劳动和公共事务的义务感,对社会集体的荣誉感,对同学的友谊感及国际主义情感等,而这正是道德感的主要内容。如教材中《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始终眷恋着祖国》等课文表现的都是华夏儿女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2、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

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学习环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与效果。当学生处于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时,一般都会思维活跃,身心放松,乐于学习,积极提问,进而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了,学习接收知识效率比较高,学习质量与效率比较明显。反之,就会极大地抑制、禁锢学生的思维,其学习积极主动性必然遭受极大的挫伤和打击,这样其学习质量与效果也就必然大打折扣。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根本的途径就是通过教师运用语言文字的魅力,积极发挥语文知识的感染力等,促使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共鸣,进而使其人格与情感受到不断的陶冶和熏染。总之,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需要教 3

师在教学活动中认真地把握与分析研究,并尽量做到把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提高与发展。

3、着力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

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是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关键内容之一。对此,教师必须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认真地创设集美、智、趣于一体的教育教学环境与氛围,客观真实地展现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场景,尽最大可能地缩短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接受知识和得到全面发展。一般情况下,中学生都比较乐意参加各种角色表演活动,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热情空前高涨。由此,教师就可以充分结合中学生的这些特点与规律,尽量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认真地组织开展一些具有创意的角色扮演等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走进教材或人物的心里,进而更为真切地受到感染与启发,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学习、娱乐过程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4、以作文为渲泄,保持阳光心境。

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各种消极的心理体验,此时,人总有表述的欲望,所以说“一吐为快”。中学生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还有待加强,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老师、家长、同学都可以是倾诉的对象。然而这些人不一定就会那么及时地,时地随时随地地倾听你的诉说。从而,作文本便成了学生最忠实的听众。在作文教学中,我经常会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表达内心情感活动的作文题目,例如《老师,我想对您说》、《妈妈,您听我说》、《那一次我真后悔》等等。鼓励学生要在作文中讲真话,表真情。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写日记,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受到不良情绪影响和干扰 4

时,及时地在日记中渲泄出来,从而摆脱消极的心理体验,使自己的心境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稳定、充满朝气。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时进行疏导、教育。

5、努力使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学习

第二课堂不仅是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延续与补充,而且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知道,中学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活动,而必须组织开展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课外活动,进而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学习锻炼的机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就需要我们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竞赛活动、知识活动、读书活动、征文活动等,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达到磨练他们的人格品质以及心理素质的目的和效果。此外,我们还必须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促使他们建立良好的友谊网络,着力形成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与氛围,不断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语文教师去探索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新的任务,同时又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我们应该努力创设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

第四篇:寓生活教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中

寓生活教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中

摘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以生活教育理论,构建大语文教学观。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使我们每位语文教师明白,语文教学要回归生活,在生活中渗透语文教学是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实现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生活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回归

语文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连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着眼于课堂,放眼于社会生活,从客观的角度构建语文教学观。努力践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使语文教学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使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一、导中巧透生活

语文教学中用情真意切的语言导入新课,巧妙地设置疑问,激发学习兴趣,使孩子受到感染和教育。例如我在教学《飞天梦圆》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的梦?今天这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跟宇航员叔叔飞向太空去看一看好吗?“飞向太空”对于学生来说是新鲜事物,这样的设计正是抓住学生喜欢猎奇的心理,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理解内容,了解航天员飞向太空的经过,懂得现代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二、读中感悟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是工具,“悟”是目的,“悟”是理解,“悟”出感情。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的,才能打到心得深处。”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放手让学生阅读,真正静下心来研究、探讨,让学生读、思、议,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悟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最终在生活中得以运用,真正发挥语言的工具作用。

比如在《秋天的怀念》教学中: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儿子是怎么不好好活了,母亲才会说出这样的话?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回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那么母亲“扑”过来,扑住的究竟是什么?(母亲的爱好坚定!)放到句子中再读这句话。母亲抓住我的手,母亲“抓”住的究竟是什么?(母亲的爱多么执着!)放到句子中再读这句话。这“好好活”,究竟是怎么活?结合课文的这句话,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理解。当儿子懂得母亲告诉儿女的“好好活”的含义,那是母亲发生的秋天的故事啊,就深刻在心中,化作心中无比的怀念(回到课题怀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品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语言的品读中,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出自己的韵味,读出自己的思考,读出语文中的生活。

三、演中体验生活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资源或实物,把课文的故事情节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再现生活原形,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在执教《负荆请罪》时,我特意安排两个学生分别表演蔺相如和廉颇,想通过角色再现学习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和蔺相如顾大局识大体的品格,一男生演廉颇,一女生演蔺相如,只见男生把老师用的教棒往自己背后衣服里一插,单膝跪地:“我错了,丞相”。女生连忙扶起他:“将军,快快请起,让我们一起保卫祖国!”通过两主人公的语言、动作、神情营造出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获得情感的陶冶。我因势利导:我们的班级也需要大家的齐心协力才能搞好,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更是如此啊!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爱自己,如何爱国家!语文就在学生的表演中融为一体。

四、写中思索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此有一段明确的表述:“作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叶老在《作文论》中也强调:“作文最可贵的是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教师尽可能创设条件,突破时空,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走进社会生活中去观察、动手体验,动脑学习。特别是指导学生写作时,闭门造车是写不出美文的,如写《美丽的家乡》,我家乡山清水秀,风景不错,名、贵特产木有很多,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等都是写作的素材,都是形象化、直观化的,外化的文字符号。老师应该带着学生走进广阔的田野,走进繁忙的工厂„„通过参观、调查、访问等形式,把形象可视的事物变成抽象可想的文字,这样的文章才情境交融,形象生动。所以学生写好一篇作文,不仅要通过课堂的学习与课外的自学来积累语言文化知识,还要通过社会生活实践来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积累生活写作素材。社会生活中,不管是显性的知识还是隐性的知识,都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总之,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来源于语文。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应渗透生活,为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学语文感受生活,学语文享受生活,学语文体验生活。

参考文献:

[1]门爱玲.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11,08.[2]郑秀美.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探索[J].教育艺术.2010,09.[3]刘春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吉林教育,2010,18

第五篇:寓德育于少先队体验教育活动中

寓德育于少先队体验教育活动中

2006-12-31陈埭烟浦小学郑碧娥阅读829次

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项目标明确、主题鲜明、实践性强的育人工程。作为一名十几年的少先队总辅导员,我把这项德育工作融入到少先队体验教育活动中。在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中,我们本着适合儿童心理特点、适合儿童成长需要,以素质教育为根本,以活动为载体、以社会为舞台,充分发挥少先队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的优势,为广大少年儿童良好道德的培养创造了氛围,提供了平台。

一、在亲身体验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我校少先队力求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体验情境,使广大少先队员在无痕迹的教育氛围中,达到心灵感悟。从而,使简单的灌输与说教,变为心灵的沟通与情感的交流;使深奥的教育内容,变为无形的渗透和正面的激励。如大队部通过开展“小记者爱我家乡一日抓拍”、“以实际行动向祖国敬礼”、“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等活动,引导少先队员通过亲身体验和直接的感受,深深明确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的深刻道理。各级中队还根据各自实际,开展了丰富的体验教育活动:高年级开展“知国情、爱中华”的征文活动,中年级举行“两史一情”故事演讲会、知识竞赛等活动;低年级开展“唱爱国歌曲、看爱国影视”等中队主题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为少先队员提供直接的体验与感受机会,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在心灵深处打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深刻烙印,从而有效地培养少年儿童坚定的信念、崇高的信仰和品德素质。我校还结合晋江市慈善总会每年举办的“爱在手心”慈善活动,引导少先队员在“爱心献他人,体验奉献”的实践中,增强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同时,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开展“一帮一”的互助活动:我校外地生多,许多父母都是来晋江打工的,其中不乏有贫困生,组织少先队员在校内、班级内向贫困生捐资学费、捐赠图书等“手拉手、心连心”互助服务活动,各级中队还通过“争当了不起的小交警”、“小小鞋博会”、“社区红领巾服务队”、“我是环保小卫士”、“交通宣传员”等活动,引导少先队员体验服务社会的乐趣,从小树立起公益意识、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在亲身体验中强化实践能力

我们把提高自理自护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作为强化少先队员能力的基本目标,力求通过各种体验活动,使广大少先队员学会独立生活和自我保护,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双手去解决各种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并初步掌握未来社会生活中所需掌握的各种技能。针对近年来周围环境污染增多的现象,我们以“争戴环保章”为突破口,与陈埭环保监理所联合开展了“新世纪环保小卫士在行动”体验实践活动。大队部利用各种形式,宣传环保知识,并通过“争当绿色小天使”的系列环保活动,增强了少先队员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共同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能力。针对一部分少先队员存在的自理自护能力较差的现实,组织队员前往泉州市劳动教育基地,分批对少先队员进行一星期的封闭式自理、自护训练;通过模拟安全自护情境体验提高少先队员的自理自护能力。同时,大队部还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通过开展我校的少先队特色活动--“鞋都小交警”小手拉大手进万家,组织队员参加“少年交警队”,利用节假日,走上接头,散发宣传单;深入市区繁华地段上岗执勤,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在车水马龙、人流混杂的马路上执勤的感受,这不仅使孩子们在体验中学到很多交通安全知识,增强了交通安全意识,而且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能力。通过在校红领巾广播站开设“我能行”栏目,引导广大少先队员加入“我能行”俱乐部,让孩子们充分体验担当站长、总编、小记者、主持人等各种角色的辛劳和职责,这样使他们学到了本领,养成了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通过“小种植”争章活动,组织少先队员深入田间亲自参加农作物种植和田间管理,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劳动兴趣,也使他们学到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初步掌握了一些农业生产劳动的本领。各中队还因时制宜地创造了“争当五自小雏鹰”、“一日总经理”、“今天我当家”、“我是小小志愿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设计品牌鞋”、“体验我的第一次”、“雏鹰网站发布会”等体验教育活动,为少先队员提高素质,培养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三、在亲身体验中树立远大志向

为了从小引导广大少先队员树立远大的志向,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体验空间。我校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少先队员的成长特点和感悟能力,设计和组织了“小交警”、“代理厂长”、“雏鹰收购站”等近30项角色模拟活动,让队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担任科学家、私营企业家、警察等27个角色。队员们自觉地以心目中的角色为标杆,激励自己,奋发向上,使理想得以升华。大队部通过“我是一名下科学家(活动家、劳动者、歌唱家、运动员)”等“五小”系列体验教育活动,引导少先队员从实际出发,确立科学的理想,树立远大的抱负。六(2)中队开展的“新世

纪我行”主题队会、“中国鞋都小设计师”、“红领巾科技成果交流会”、“小强者之路”、“当一回小画家”等活动,都为少先队员树理想、立志向提供了有效的体验载体。

四、在亲身体验中增强创新意识

我校围绕培养创新意识精心组织了各种体验实践活动。各中队开展了“我来设计雏鹰假日小队队徽”活动,不规定统一的样式与风格,甚至不规定统一的主题,给孩子们以充分想象空间,激发孩子们创造灵感。大队部还结合设计活动,开展了最佳队徽设计方案评选活动,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创造热情。我校在“保护环境我能行”体验实践活动中,把培养孩子们热爱科学的意识和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的精神作为重要目标,通过“多动眼——调查我能行”、“多动脑——发现我能行”、“多动手——创造我能行”等互相衔接的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主动创造热情。在环保部门的支持下,孩子们成立了“陈埭镇第一支环保小卫队”,自编了《环保小报》,开展了“保护环境金点子活动”:五(1)中队设计的“校门外两侧的净化、美化”方案简便可行;五(2)中队的同学别出心裁,用旧伞部做成了漂亮的方便包;林世杰同学利用废手提电筒,改装成“停电应急灯”......各中队一下子涌现出了一大批“绿色小天使”、“环保小巧手”,这无疑也促进了他们智能的提高和素质的发展。大队部还通过组织科技兴趣小队,为少先队员提供了从队徽设计、科技图片收集与展览到科普知识录象、科技知识竞赛、科学话题辩论等各个环节的体验,极大地增强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我校红领巾广播台开设的“科技之窗”、“启明星科技周”等活动,以及各中队广泛开展的“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科技主题队会,为孩子们提供了体验创造氛围,使创新意识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深根。、五、在亲身体验中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

针对当前一些少年儿童存在的心理上和行为习惯上的弱点,我们通过体验成功、体验失败、体验磨难、体验吃苦等模拟情境活动,给少先队员提供了锤炼意志、形成健康人格、激发奋斗意识的体验尝试。在体验成功中,大队部通过各种评比、展示、奖励少先队员学习和创造成果的活动,造成一种浓厚的激励成功的氛围,引导少先队员用成功的感受激发自己昂扬奋进的热情。如抓住这次运动队在“镇田径运动会”中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契机,通过大张旗鼓地奖励和宣传,把运动员的荣誉变成全体少先队员的荣誉,引导少先队员充分体验“冠军的感觉”,享受成功的快乐。我校高年级中队的“小发明,小设计,小创造,小制造”成果展、中年级中队的“体验教育大比拼”竞赛、低年级中队的“评选优秀故事员、演讲员、小歌手”等活动,都为孩子们体验成功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在体验磨练、体验吃苦中,各级中队组织通过“当一天售票员”、“争当磨练小标兵”、“少年军警夏令营”等活动,培养了少先队员的坚强意志,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我们还重点调整了少年警校的训练科目,把“磨练”、“吃苦”与“体验失败”等思路放入其中,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学校还通过“雏鹰争摘自护章”主题会、“雏鹰假日小队文明行动”等活动,促进了少先队员的健康成长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综上所述,我校在德育工作中,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少先队体验教育活动,使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培养,提高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了他们做合格公民的意识。同时在体验活动中,我们也达到了道德养成教育的目的,开拓了我校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下载寓心理教育于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中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寓心理教育于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品读感悟,体味语言魅力

    品读感悟,体味语言魅力龙岩市西安小学杨源昌电话:***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绚丽多姿的语 言是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缺少了语言的课堂则如无源......

    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语文课堂中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语文课堂教学中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

    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中

    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中 【内容摘要】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强调了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语文学科的知识性、工具性,还......

    寓德育教育于实践活动中

    寓德育教育于实践活动中 社会经济全球化?p信息化?p网络化的新型社会环境,使得广大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青少年思想上的新问题,新情况也层出不穷。首先是追求理想......

    寓德育于美术教学中

    寓德育于美术教学中 以 “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同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相结合、内化与外化相结合、寓德育于生活之中、寓德育于情境之中”这一总体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了学生的美......

    寓德育教育于物理教学中

    寓德育教育于物理教学中 上海晋元高级中学 沈亚辉 当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中学物理学科以其严密的科学性、深刻的人文性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

    寓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中

    寓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中 素质教育,德育为首。如果在学科教学中只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而忽略了德育的渗透,那么教育也就失去了它的真谛。有人认为品德学科和语文学科因其学科的......

    寓革命传统教育于才艺展示中

    “寓革命传统教育于才艺展示中”活动方案 姜堰市蒋垛镇社区教育中心校外辅导站 一、 活动设计背景。 1. 2011年是建党90周年、长征胜利70周年、姜堰解放60周年、关工委成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