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应用之我见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应用之我见
摘要:当今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本文针对中职生自身的特点,从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的角度,简单阐述了在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这两个层面上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中职生 心理健康数学教学 班主任工作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职校生普遍存在着人际交往困难,学习自信心不足,对家长管教方式不满,对学校管理方式不满,担心毕业后求职困难,情绪上紧张、焦虑、抑郁,对青春期充满困惑等诸多问题。科学研究表明,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以下谈谈自己在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和应用。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要求教师根据各科教学的特点适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和情感,激励学习动机,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本人发现中专生普遍对数学有厌学心理,本人认为教师应结合教学过程,从学生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学习习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入手,运用得力的措施,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调整。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尝试。
1、培养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
切实加强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充分挖掘数学应用素材,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学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从思想上真正重视数学。同时,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习热情,逐步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从学生的注意力、思维、记忆、性格、情绪、意志力等方面加强培养和引导,使他们从思想和心理上较快地克服种种学习数学的恐惧心理,让他们充分相信自己有学好数学的基础。
2、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大多数中专生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之中专数学与初中数学在内容和教法上有较大区别,因此,学法指导显得非常重要。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学习常规培养起,它是学法指导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本人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把学习数学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课前:认真预习,标出疑难点;第二阶段是课堂:积极参与,不管对错,大胆质疑,提高效率;第三阶段是课后:认真读书,整理笔记,穿线知识点,勇于实践;第四阶段是作业:先复习、后作业,字迹清楚,表述规范,注意过程,计算正确,错题订正,并且严格检查落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入手,切实抓好学生的基础,培养学习兴趣,让他们逐渐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3、展现数学学科的价值,唤起学习动机
任何人对任何学科的学习,总是受一定的学习动机支配的。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耐心地启发诱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知识价值观和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在数学教学中,应把社会就业对学生提出的学习数学的要求,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结合具体、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介绍出来,让学生了解到学习数学和自己今后就业有直接联系,从而产生就业的危机感,在学习中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他从“要我学”的状态走到“我要学”的状态,获得发展非智力因素的内动力。教师应有意识地将现实中的数学应用渗透于教学之中,增强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学起来具有亲切感和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
4、加强与学生沟通,排除厌学心理障碍
作为数学老师,要全面了解数学厌学因素,帮助其克服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人的智能是可以通过培养和训练得到提高的,使他们对自我有一个新的认识和评估,重树自尊与自信。数学老师在工作中要多与学生接触,走近学生,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与沟通,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使学生逐渐由接近数学教师而喜欢学数学。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因此日常教学中,应多给学生获取成功的机会,题目要由简入繁,让他们有机会多表现自己,从而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5、用爱心和耐心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平等地对待学生和热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你会得到非常满意的效果。学生喜欢教师,就乐于接受教师引导,有人曾经对学生作调查,约占70%因喜欢教师而喜欢教师所教的课,占30%因不喜欢教师而讨厌教师所教的课,由此表明,师生关系的好坏,对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态度与学习成绩具有明显的作用。每一次接触新生,教师都应想办法先让他们喜欢任课老师,之后自然就会喜欢上数学课。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多倾注爱心和耐心,多些微笑、多些赞许,多些沟通,多些了解,把关爱传递给学生,把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拉近,让学生把老师的关爱化成发奋学习的动力,不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那时你会发现你得到的远远不止这些。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有关调查表明,当前中职生中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比例也相当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
中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众所周知,班主任每天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比其他一般任课教师要多很多,了解当前班级的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其次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中职生由于学业成绩不理想,饱受冷遇,自尊心特敏感。如果班主任给予他真诚的信任与尊重,学生自然就会感到一种人格的尊严,从而就会对教师产生朋友般的信赖。在此基础上,学生才会主动地向教师敞开心扉,诉说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样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灵和思想动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和心理上的所遇到的困惑。这点已从我校学生写的周记中得到了验证,学生对那些深受学生喜爱的班主任可以说无话不谈,他们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班级管理井井有条,多次被评为校优秀班级;再其次组织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此,我校举行篮球赛、拔河比赛、艺术节、技能大赛、电声乐队、志愿者等活动,各班同学在班主任的带领下,踊跃参加,在活动中学生们的自信心大增,学会了与人合作、与人相处,树立了人际交往的自信心,锻炼了自己的社交能力,为其拥有健全的人格、能快乐、健康地成长奠定了基础。
在管理班级的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更好的自主意识,将班级当作自己的家,本人在班级管理中采用每天轮流由一个学生做当天的值日班长,记录当天班内发生的事情,班级里无论出现了什么情况,都可记录在班级的心灵笔记中,在经历最初阶段的磨合后,班级心理笔记逐渐显现出它对班级建设的促进作用。同学们出乎意料的珍爱这份全班同学共同拥有的精神财产,绝大多数同学都会用心书写班级心灵笔记,并会一篇不落地品味别人的作品。笔记中同学们用俏皮的语言风格描述自己的见解和思考,用彩色的笔勾勒出自己的心情,用生动的漫画表达自己的理想,用激扬的文字表达对班级发展的期望。那些平时不善于表达自我的学生也用这种独特的交流方式展示出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勇敢地迈出了与他人沟通交流的一步。同时,本人也会在定期的阅读中写下自己的感受,对他们的优点给予肯定,在老师了解学生的同时也让他们了解了老师,这种师生之间的互动在班级的管理上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总之,在中职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探索并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优良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以维护和增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他们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及改造能力,发挥个人特长和潜在能力是很有益处的。本人将一如既往地
做好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心理健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中职班主任工作之我见
中职班主任工作之我见 楚雄体校杨绍林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具有年龄差异大、文化素质水平高低不
一、性格各异的特征。能否做好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中职教育的教育水平,班主任工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班主任工作作为中职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学生管理和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引导者,也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为此,笔者结合多年来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经验,就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谈一些看法。
一、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以良好的形象引导学生
班主任是一个学习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者,也是学生班级领导的核心,做好班主任工作是巩固和提高班级整体职业道德和学习质量的关键。班主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模范行为,处处影响和感染者学生,是班主任高度责任感的具体表现。因此,作为班主任,在平时就要力求“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而且还要比学生做得更好。班主任要经常坚持跟班听课,这样做不仅能随时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与沟通,还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听课情况,对维持课堂纪律,及时发现和处理班级存在的问题,具有积
极的促进作用,从而能督促学生听好课。班主任必须以自身的高度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以自己的言行,以一举手,一投足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自觉性和求知向上的积极性。
这样久而久之,就能树立起班主任在学生中的绝对威信,使其真正成为一个班级的领导核心,同时也为整个班级的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班主任要选择适当的教育管理方法,关心和爱护学生
班主任要处处关心和爱护学生,同时,要严格要求和教育学生。要促使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自我提高,使他们自觉养成积极上进和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抓好对班级的先进典型的培养工作,对自觉性、积极性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采用不同形式,利用班会时间,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以激发优秀学生的上进心和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和表率作用。这样,不仅使那些要求上进的学生得到鼓励,而且对那些不好好学习和不遵守纪律的同学是一种无形的批评和鞭策。与此同时,班主任还应抓好后进学生的批评教育工作,对经常违纪,学习不努力的学生,要及时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特别是对个别放任自流的学生,一定要及时抓,对他们的严重错误坚决不能放过,以免在其他学生中形成“看样子”的错误观念。另外,班主任还应当重视和关心那些生理和心理有缺陷以及家庭状况比较特殊的学生,特别是那些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的学生,更要给予关心和爱护,要解决他们的学习困难,要与他们常交谈、勤启发、多表扬,以达到师生和谐相处,以此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班主任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是中等职业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态度,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一旦从思想上树立起“要为提高自身素质而学习的思想”,真正能够认识到学习知识是为了自身今后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时,就必然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渴求,就会克服一切困难、采取恰当的学习方法,去刻苦钻研知识的真谛、积极探索操作技能的奥妙。班主任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他们明白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明确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才是个人奋斗的终极目标,从而产生对社会的高度信任感,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去学习。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班主任还要善于抓住三个有利时机,对学生的学习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一是要利用学生新学期入校机会,抽出一定时间与每个学生进行充分交谈,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向学生介绍先进的学习方法。如果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也就不会高。从大的方面讲,个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从小的方面讲,是为了个人生存的需要,学生只有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奋斗目标,才会具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统一。二是利用每学期开课前的班会时间将上学期的考试、考核情况进行小结。对学习成绩优秀和平时遵守纪律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平时违纪不学的同学也应该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同时就如何在新学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和以新的学习姿态投入新学期的学习,提出新的要求。三是要利用期末考试前的班会时间,向学生讲清考
试的目的,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考试纪律,端正考风,正确掌握考试方法,加强考试复习辅导,鼓励他们力争取得好成绩,使他们养成一种每考必胜的自信心。因为纪律是一种制度,是平时行为要遵守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学习、工作要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工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证,也是人们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体现,因此,对学生加强纪律教育也就相对地加强了学生的道德教育。实践证明,班主任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点滴时间,把握有利时机,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启迪工作,对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对巩固和提高班级的整体学习风气,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班主任要善于调动和发挥班委会和先进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带动全班共同进步。班主任对本班级学生的学习心态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注意和掌握全班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新生入校的心理特征。总之,如何创建良好的中职学校教育管理秩序,是提高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也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前提,更是树立良好学风、校风和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实践中,加强班级管理的方法很多,作为班主任,只要能够认真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采取形式多样的管理措施,脚踏实地地投身于本职工作,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姿态,关心、爱护、启发学生,就会对建立和谐班级与和谐学校,促进社会整体进步,加快和谐社会的实现,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浅谈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具有可塑性,适时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培育出优秀的人才。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生思想健康教育的重点与难点,也是教育工作者、家长与学生都关注的焦点。从中职院校学生心理现状出发,考虑在中职文化建设背景下,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职生心理现状;校园文化建设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职业教育,中职教育也在逐步受到各界的重视,与此同时,中职学校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中职学校愿意学习一技之长。但是,中职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较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有更多的不良习惯和心理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关注,才能培育出合格的职业人才。
一、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现行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关于目标体系的建构。而国家教育部在2004年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此指导纲要很明确地指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1、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3、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并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提供必要的援助,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中职生的心理现状 1.善于交往,追求平等,尊重不够。在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很明显地发现,有许多同学非常善于交往,喜欢和别人交流,不同年级的学生很快就能打成一片,喜欢往老师办公室里跑,和老师聊天开玩笑。但与此相对的,是缺乏对老师的权威感,可能只是把老师当做朋友,平等对待,而缺乏对老师的尊重。
2.不喜欢规则,喜欢走捷径,崇尚自由。中职学生当被要求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喜欢打破规则,以尽可能快的方式达到目的,具体可以表现在对在作业的态度,对有字数要求的题也尽可能简短;课堂上做个小游戏不顾教师公布的规则,打破规则尽快达到目的。不喜欢收到束缚,会觉得家长、教师、学校管得太多,不自由。
3.既自卑又自负。由于一直以来受到的评价以及外界对于中职生的看法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自卑心理。虽然他们表面上不说,但是常常会以一种自嘲的方式来表达这种自卑情绪。与此同时,他们又觉得自己的才能并没又被发现,自己只是没有努力,来解释对当前的现状的不满。当被问到对未来的打算的时候,他们往往对自己估价过高,而缺乏对实际实现途径的考虑与付诸行动。
4.厌学心理严重。对自己所选的专业不感兴趣甚至完全不了解,对所学专业将来能做些什么也不甚了了,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导致对于学业也没有多大兴趣,荒废时间。也有的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就听,不感兴趣的就完全不听,全凭自己的兴趣做主,缺乏对知识的求知欲。
5.缺少关爱,寻找认同感。经调查发现有一半甚至以上的学生是单亲家庭或者是父母工作较忙而无暇顾及子女的,家庭和睦的比较少。这导致许多学生实际上缺少父母的关爱,对自己也缺乏认同感,于是在学校里通过组建学生小团体来获得认同感,通过团体之间的关爱来弥补家庭温暖的不足。而这种小团体往往也容易造成学生的拉帮结派。也有少部分学生是通过亲近教师,从教师那里获得关爱,获得代偿。
三、改善中职生心理状态的方法 1.鼓励学生发扬善于交往的特长,但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强调对于师长应有基本的尊重,在学校学生于老师就是师生关系,一个传道,一个受业。除了灌输尊敬师长的观念外,还可以建立一些形式上的行为,如见到老师要问好,每次收假回学校要和父母口头告别等等。
2.在建立将康教育中应给学生强调规则的重要性,从为什么要建立规则,规则对我们的生活成长有什么意义,如果没有规则或者破坏规则会引发什么样的结果等等,从思想上让学生们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并能够自觉遵守。
3.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当发现学生有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对于自卑的学生要能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传达给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把教育方式从批评教育改为表扬教育,多表扬学生,少批评责罚学生。对于过于自负的学生则应让他们了解成功的大小与付出的努力程度是对等的,天上没有白掉的馅饼,只有自己付出努力才会有回报。
4.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讲课,尽可能的在课堂上迎合学生的兴趣,可以多举一些与他们的生活相关的例子,在课前应该尽可能多的了解学生,打破代沟。只有先了解学生,才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才知道怎么上好一堂课。同时,学校可以多设立一些像读书节,读报日等活动,建立一种读书的,热爱知识的氛围,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5.心理健康课可以设立一些亲子活动,加强学生与父母的沟通交流,也可以通过雷子亲子关系的心理课程来让学生体谅父母。同时,中职教师也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交友动态。学校应该营造一种温暖的氛围,让学生感觉到学校就像自己家一样,能够在学校里感受到家的温暖,看可以多举办一些学生和老师互动的活动。另外,在心理健康课上也应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四.总结
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有青春期的孩子特有的多变与叛逆,需要学校和老师多加引导,但同时也要把握好对学生的关注度。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要把学生培养成优秀的人才,不仅仅需要在学业上下苦功夫,还要在学生的品德,心理健康方面下苦功夫。中职校教师需要树立科学的中职生发展观,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扮演好特殊的专业教育角色,引导中职生实现人格健全、个性成长和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
要把学生培育成国家需要的职业化人才,教师也好,学校也好,都任重而道远,需要多方努力。
第四篇:中职生感恩教育之我见摘要
中职生感恩教育之我见 摘要:分析了中职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原因,提出了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中职生;感恩教育;感恩意识;独生子女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1-0049-0
2感恩是指感谢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它要求人们要常怀一颗宽容与回报之心,记得周围人对自己的帮助而忘记不快乐的事。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感恩被表述为仁、义、孝等,是社会成员都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是社会文明发展和人与人之间和睦融洽的重要因素。今天的中职生正生活在一个信息开放而多元的社会环境中,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使本就思想不成熟的中职生深受影响。他们功利主义严重,心灵沟通少,情感交流缺失,人际关系冷漠,我行我素,瞧不起父母、教师,不懂感恩,甚至在社会上、校园里动不动就因细微小事吵架、斗殴,这已严重影响中职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中职生养成识恩德、感恩的习惯。常怀感恩之心,会使人胸怀宽广,人际关系和谐,学业事业成功,可实现校园和谐、社会稳定。
中职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
以己为中心,人情冷漠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的转型,人们的流动性日益频繁,人际交往日益打破血缘关系、地域关系的束缚,向“陌生化”演变。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日益减少,变得逐渐疏远、冷漠。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影响下,有较大部分中职生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感恩,对恩情视为应该。有些中职生对别人的帮助无动于衷,不懂得知恩图报,甚至还以可怜的自尊为借口。例如:这几年来,我校都有一部分学生受助于香港慈善机构梅州分会一千元港币作学费,据我在上课时的随机调查,几乎没有学生写过感谢信,也没有学生邮寄过明信片之类的物品感谢过那些热心人士,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那是应该的。孝心减退,理所当然地索取中职生正值青春发育期,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自我意识强烈,但同时存在着内心困惑、逆反和感恩意识淡薄问题。中职生的道德判断力不强,对一些社会不正之风缺乏辩证理解,把握不了主流,造成认识上的偏差。例如,中职生认为能知道自己偶像的出生年月、生肖、星座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但不知道自己父母亲的生日是无所谓的事情;认为在学校里遇见教师不打招呼,也是一件最正常不过的事,因为这位教师没有给我上过课,因为这位教师曾经批评过我„„另外,他们内心也许在感激父母,感激老师,但基本不知道如何去表达对父母、教师的感激之情。
社会责任事不关己有较大部分中职生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的溺爱让他们在情感上被动地获取,形成了心中无他人、冷漠、自私、以己为中心的不知回报的性格特征。在学习生活中,许多独生子女的父母紧盯着孩子的成绩,一切围着“智能”转,却忽略了对孩子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忘记了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样成长起来的中职生很少有感恩的情感体验,他们自主意识、权利意识强烈,但自立意识、责任观念淡薄,依赖思想、享乐思想严重,满腹牢骚、怨天尤人。他们极少反思自己应该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对自身生活缺乏反省,不明白自己的权利义务,不清楚自己的社会角色。例如,有两名学生推着自行车站在校门口闲聊,校门偏窄,他俩已占据了路宽的二分之一,这时,放学了,大量学生、教师通过此地。但这俩名学生依旧站在那儿阻塞交通。有教师上前劝其避让,他们不但不离去,反而理直气壮地说:“老师,你们不会让路呀?”
中职生感恩意识缺失原因
独生子女,家长溺爱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开展,我国独生子女数量不断增加。这些独生子女受几代人的关怀,尤其是祖父母更是溺爱他们,凡事包办,甚少批评。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已习以为常,把索取都看作是理所当然。进入中职学校后,许多独生子女学生体谅不到父母、教师的辛劳,普遍缺乏爱心和责任感,既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也不知道感谢教师的谆谆教诲。另外,他们普遍不爱惜财物,尤其是公物,对己不克制,做事不尽力,在学校高消费、低成绩、难管理。例如,我校三令五申强调爱护公物,但教室门、走廊防护网、卫生间设备仍遭学生严重破坏。又如,一次期中开卷考试,《法律基础知识》这门课,计算机班就有七八个学生只取得十几分、二十几分,这显然不是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智商问题,因为有的学生在考试时仍能安然入睡。难道学生不知道缴纳学费后来学校干什么?不知道学费来自于家长的辛勤汗水?不知道教师上课时的苦口婆心?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家庭生活条件普遍较差,孩子从小就能感受到父母的艰辛,也自然而然地接受到情感教育。而现在,改革开放带来了家庭生活的彻底改变,绝大多数人已不愁吃不愁穿了,许多孩子向父母表示“您辛苦了”的时候,父母往往会说“你把书读好就行了”、“其他事不用你管”。长此以往,孩子们自然就认为父母奉献、自身索取是理所应当,不必多想,缺乏感恩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缺少爱心,缺乏责任感。
学校教育,重技轻德一些中职学校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过多地把学校中心工作放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上,强调提高就业率,而忽视德育。校园缺乏感恩的文化氛围,难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学校只管教书而不管育人,感恩教育很难实质性地进入中职课堂的教育范畴,学校的道德教育未能有效内化为学生的品德素质。很多学生出现了品行障碍或发展偏差,诸如知行脱节、表里不
一、自我中心,人际冷漠、价值迷失等。学校是有责任的。例如,有十几位机电专业的学生被一家冰箱厂录用去实习,第一天报到,就要求厂方让他们当师傅,不要再有试用期,在厂方没有满足其要求的情况下,竟然集体旷工。
社会环境,急功近利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及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开始具体化、表面化,道德主体的多样性和利益关系的直接性逐渐凸显出来。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进步带来的各种致富信息被无限放大现象,人们内心产生的“不公平感”和致富机会与致富能力的“相对剥夺感”也被迅速激发和强化。当感恩文化被人们遗忘和忽略,社会生活中有恩不报的现象越来越多时,“谁帮人谁就是傻子”、“硬起心肠来做人”就会成为道德领域的非正义集体无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与优胜劣汰的经济原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导致人际关系的功利化和物质化。一些人过分追求西方的所谓“个性”、“自由”,将“张扬个性”扩大化,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知“我该怎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奉献社会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报答,也给知恩图报的人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例如,班级分配劳动任务,有的学生不愿听从班主任的安排,总认为这是学校应该请杂工来做的,学生是交了学费的,来学校是学技能的。
对中职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对策
搭建教育平台,营造和谐校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积极和谐的校园氛围对形成和发展中职生的感恩情怀会起到良好的作用。职校作为中职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中职生的健康成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把感恩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和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建立更加温馨、充满友爱的伙伴关系。例如,当教师走进教室,学生们齐声高呼“老师好”时,教师应该礼貌地回应一声“同学们好”。在校园或其他场
所,若教师遇见学生,可放下架子先向学生打招呼,这样亲近学生,甚至会让学生感动。久而久之,教师的言传身教必然会让学生理解亲情,接纳他人;必然会让学生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必然会让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发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谦和、礼貌、尊重父母和师长的人。中职学校应成立感恩教育领导小组,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宣传发动工作。其活动模式可以是:首先,以学校团委(学生会)为中心组织学生学习真实感人的感恩事例,或组织学生讲述“你知道的感恩事例”,然后组织学生到国旗下进行感恩宣誓。其次,以专业班级为单位以感恩为中心内容编写黑板报、橱窗评比,或让班主任引导学生给父母书写感恩家信。再次,由各专业班级组织本班学生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感恩活动。最后,由学校团委(学生会)组织评选校园感恩人物并由学校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
教会知恩、识恩,增强感恩情怀如果一个人不能知恩、识恩,那就不可能感恩。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教师应先教会学生知恩、识恩。对此教师可用的方法有很多,现列举两例。例一,可引用日本教师的方法:日本有位教师让学生问明妈妈他(她)出生时的重量,到校后告诉教师。上课时,教师宣布做体验“十月怀胎娘辛苦”的游戏,接着,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袋子装上与每个学生出生时相等重量的沙子,让学生把沙袋挂在肚子上一节课的时间。拆卸袋子后,教师让每位学生谈谈“十月怀胎娘辛苦”的感受。据说,现场就有许多学生被感动得哭了。例二,可引导学生理解压岁钱后面的含义。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你们收过压岁钱吗?学生回答肯定有!给钱的都是哪些人呢?当学生七嘴八舌说完,教师可这样再问学生:“路人有没有给过你压岁钱?为什么?”当学生愣着时,教师便可郑重地告诉学生:“压岁钱是亲情(友情)之体现!”当学生知恩、识恩之后,教师就应引领学生知恩图报,指明学生报恩的最好方法就是做父母文明礼貌懂事的好孩子,在校读书不让父母担心,以诚意和实际行动多做善事。感恩教育是道德和情感的教育,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和教育技能,善于把教育目的寓于各种精心选择、设计的情境之中,在教育的全过程都与学生交朋友,更多地以平等的身份进行沟通与交流。教师只有在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才能打动、感化学生,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最佳教育效果。学校可定期组织由学生、家长参加亲情活动。通过系列亲情活动,纠正一些家长教育其子女的落后意识、认识偏差等问题,号召家长从自身做起,做好榜样,给孩子感恩的机会,善于利用亲子关系互动来构建家庭教育中的感恩体系。例如,当孩子生日时,家长可给孩子打电话说说祝福的话,或自制贺卡,或购买小礼物寄给孩子,让孩子体会无限的父母之爱,感受父母带来的无比快乐!亲情活动既能充分让家长表达对孩子的爱,又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对父母、长辈表达悔改、感谢之情的机会。可以相信,在众目睽睽之下的承诺,肯定是纯正真诚的承诺。“人贵有自知之明”,许多人都想给公众留下美好形象,都不想丑化自己。所以,亲情活动一定能增强中职生的感恩情怀。
矫正认识偏差,实践奉献爱心感恩教育中的一大障碍是社会或生活中出现的某些不公平现象。当中职生看到这些现象时,可能会形成一种负面心态。例如,有的人是真的做了好事,却被误认为是肇事者。对社会上发生的一切,应引导学生把它理解为“家事”,应心怀仁爱,像关爱自己的亲人一样,关爱社会,不仅要批评社会负面现象,更重要的是要积极支持和宣传社会正面典型。绝不应该把自己仅仅当成看客,以挑剔的眼光盯着国家为我做了什么。应该多想想,我能为国家、为人民做些什么。每个人都受到过许多恩泽,如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亲友的关爱,他人的服务等等。只有学会感恩,少些抱怨,多些宽容,才会快乐。怀感恩之心,行报恩之举,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才是正确的价值观念。社会实践是磨练人、锻炼人的有效手段。感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感恩与施恩。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了解社会提供了可能,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能真切体会到人间的真情,对中职生良好素质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价值。在实习实践活动中,学校可引导学生服务社区,服务企业,服务家乡,或让他们做社会调查,或让他们访问一些感动社会的先进人物。这样,通过所做、所闻来激发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的深切情感。
感恩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感恩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美德。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人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教育,应是中职学校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中职学校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教育,使中职生知恩、识恩。学会感恩,学生走向社会才不至于迷失自我,忘乎所以,才不会怨天尤人,才会懂得理解人、同情人,好好工作,回报社会。
第五篇: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路径探析
文/李爱忠
摘 要:《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而作为刚初中毕业就进入中职教育的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成为中职学校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中职
生在政治、思想、品德、心理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渗透,培养出能够迎接21世纪各种挑战的高素质人才。首先分析了当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以及出现的个别问题,并对如何进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心理健康;中职教育;现状;措施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当中不可不重视的组成部分,它不仅需要普及高中阶段的公共基础知识,还需要向社会输送实用型技术性人才。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学生在心理健康上面存在较大偏差,作为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也不例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逐渐成为中职课程中的公共课程。通过开展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可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有利于中职生全面健康地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然而现实教学工作中心理健康却被
很多人忽视,虽然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很高,但却没有得到学校真正的重视,只开设课程,其他方面的措施没有保证和落实,普遍存在厌学情绪,盲目追求个性发展,老师落后的教育方法等原因严重地降低了教学管理的质量。本文就此问题对中职生心理健康课程改革路径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当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出现的原因
(一)网络对中职生心理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
据相关数据统计,青少年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各种便利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它给中职生这样一个群体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经常旷课早退,导致其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更严重 的是不良的网络文化导致中职生走上犯罪的道路,造成青少年人格上的缺陷。三年下来,什么东西都没有学到,反而道德素质极其低下,有的还养成偷窃的行为,严重影响到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中职学校开展的课程不合理
一般来讲,中职教育是2+1学年制,课程设置主要是由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部分组成。首先,课程设置要引起学校相关部门的重视;其次,大多数的中职学校注重的都只是专业技能课程;再次,专业技能课程内容老化,用人单位反馈学校实践教学与学生实用技能培养完全不符。加工制造业、信息技术等专业的学生也普遍反映,专业课程内容陈旧复杂,已严重与市场脱节。加上中职教育一直以来受到社会的不重视,对中职生也存在很多偏见,最后导致中职生自暴自弃,缺乏自信心,以及
有强烈的自卑感等不健康的心理。
(三)教师专业素质较薄弱
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按照学生的心身特点与教学规律来教学,并将这一系列理论应用到中职生的生活实践中去。由于中职学校招生困难,生源素质也相对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很多叛逆问题让很多老师无法招架,这与老师教书育人的职业愿望形成了矛盾。很多学校并没有聘请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所以当心理健康老师的数量不足的时候,只有让非专业的德育老师去兼任这门课程,很明显老师所上心理健康课程缺乏专业性。再加上学校领导不够重视,非专业心理教师也不主动对心理健康课程进行课题研究,所得到的辅导资料又相对比较匮乏便决定了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使现实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远远达不到要求。
(四)学生逆反现象严重
在中职学校中,一部分中职学生因受社会的影响过早地接触社会的阴暗面,或因为家庭的压力不自觉地对学校的种种规章制度产生逆反心理,对教师的批评置若罔闻,对自己的学习自暴自弃、无兴趣、无目的,对自己的生活寻求刺激,着另类的服装,养成整天打架惹是生非等不健康的生活作风。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路径
(一)可开展小班、分组教学模式
小班教学模式其实在发达国家的基础教学里是一种非常普及的现象,若设在中职类学校,特别是技术类课程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完全可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小班教学,规定每班 的人数为15——25人,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老师教学的质量。不论是在文化课程还是在专业技术类课程,都可在小班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分组教学,可分派任务,培养中职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轮流选取小组长,可培养中职生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给予每个学生均等的学习机会。
(二)采用创新型问题教学法,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教学老师总是采取灌输性的教学方法,老师完全忽略学生是否能听懂课程,老师在乎的只是能否在规定的学期内完成教学任务。采用创新型的问题教学法,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以创新型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能独立地完成任务,同时也减轻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因学生不感兴趣出现抵制行为带来的
负担。
(三)提高教学师资队伍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政府可在中职教育的福利待遇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学校多提供一些培训学习的机会,让老师积极主动地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何有效进行。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改变原来传统的“填鸭式”讲授法,中职老师应该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合理地安排如辩论会、演讲会的课程或者安排小组自助学习,让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增强其自信心。最后,可聘请一些在心理健康课程上有研究的老师来教学,如增设兼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的岗位等。
(四)学校应该大力开展利于学生
身心健康的活动
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在学校多处设置一些心理宣传栏,给学生进行常识上的普及,或者可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辅导室,当学生遇到烦恼或者困惑时,可以直接找心理辅导老师咨询并接受专业的辅导,帮助其摆脱心理阴影或者困惑。再次,可以开设一些心理健康讲座和法制讲座,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专业老师的讲解帮助学生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或者困扰。
(五)学校与家长应配合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中职生绝大部分是未成年人,他们刚初中毕业,甚至初中还没有毕业。在我国特别是贫困的农村地区很多家长在经济上不能让学生享受到更高的教育,迫使学生只能进入中职学校接受教育。
学校应该对家长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好充分的思想开导工作,让他们认识到属于青少年的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
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具有扎实的知识、熟练的技能,还要求具有良好的品德、健康的心态。作为还处于青春期未成年的中职生,极易冲动,而其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却相对比较薄弱,常常因为不能控制自己而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伤害。所以当前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培养他们积极的情绪,引导和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健康的活动,如,唱歌、画画、体育比赛等,从而逐步培养他们健康的思想情感,努力保持稳定积极的情绪,使他们成长。
参考文献:
[1]何惠英。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28)。
[2]陈益芳,杜学元。试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确实与构建:北京市海淀区某职业学校“辱师事件”所引发的思考[J].绥远学院学报,2008(28)。
[3]韩军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J].新西部,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