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的价值观
体现学生的发展观念:
一、综合实践课中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很多课题需要学生去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学生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就要用到数学上统计分析这部分知识。上学期,我班学生选做了一个研究课题《小学生早餐情况调查》,步骤如下:第一步,学生们经过讨论确定了调查范围和调查的问题(开始时全班36个孩子众说纷纭,提出的问题有20多个,最后经过讨论,确定了从学生和和家长两个方面做调查,共计10个典型性的问题);第二步,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有的上网查找资料(吃早餐的重要性、小学生合理的早餐食谱等等),有的设计打印调查表格,有的发放调查问卷(学生们选择了早晨到校这个时间段站在各班门口发放问卷);第三步,学生们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了整理,统计汇总出调查结果(有的学生用统计表呈现结果,有的用条形统计图呈现结果),各个小组对结果进行做出了分析,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有的小组分析小学生不吃早餐的原因,有的小组分析小学生所吃早餐的营养是否合理);第四步,形成研究报告,向全校学生发出一封倡议书,倡导学生重视早餐,为了健康要吃营养早餐。
二、平时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数据产生亲切感,我就选用学生生活中的材料做为教学资源,让学生体会到数据就存在于生活中,数据就来源于生活。
在教学平均数、中位数时,我从实验室借来测量身高体重称,利用课间时间分小组测量、记录学生的体重,就根据我们实际测出的数据进行教学,这样做好处有两个:一是学生产生了数据是自己的这种感觉,学习格外的投入;二是,数据就存在于我们班里,学生对数据有具体的感知,学得格外扎实。另外,在测量过程中还有了意外的收获------有些学生出于好奇,上午、下午各测了一次身高和体重,出现了误差,学生很纳闷,我很珍惜这个教学资源,没急于告诉学生原因,而是把这个问题放到班上让学生讨论原因,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数据的随机性。
三、我还重视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据、获取数据的能力。
方法一:学会利用平日积累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积累原始数据的重要性。在教学折线统计图时,我把学生的成长档案袋发下去,让学生从中发现数据,再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些学生利用自己入学以来身高、体重这些数据绘制出折线统计图;有些学生把自己某个学科各单元的检测成绩(ABCD等级制的)绘成折线统计图,从中发现问题,总结出改进;学生同桌之间、好朋友之间根据相关数据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学生利用的数据、从数据中发现的问题多种多样,解决问题的办法具体多样。
方法二: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统计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据的存在多种多样,我们要学会从数据中分析问题。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数学《众数》时,我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平均数与中位数。然后我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了一篇评论文章《“家庭资产平均247万”,让人很悲哀》,学生看完后,找学生用笔将有关的数据勾画出来,将这篇评论文章简化成:西南财经大学花3年时间,在全国抽取了2585个县/区,然后直接从市/县中抽取居委会、村委会;最后从每个居委会/村委会抽取20--50户之间的末端抽样的户数;全国抽样8000--8500户。在抽样方法上,确实遵循了“随机”的原则。资产最多的10%家庭占全部家庭总资产的84.6%,这样一来平均数就
拉高了。这时,我们可以参照的指标应该是中位数。城市家庭资产的中位数是40.5万元,这个数字应该有一半左右的家庭达到。通过这篇文章,学生学到了统计上用到的抽样调查方法,还加深认识了什么时候应该用平均数什么时候应该选择用中位数来代表一组数据,学生的心里还模模糊糊的了解到一些社会性的确问题。
四、从两个例子中看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表现。
例;班里有一个同学检查出近视后,我把他的座位往前调了两排,配合家长对他进行教育:“都是电脑游戏惹的祸,以后不能再迷恋电脑了,要多进行户外运动。“没想到,两天后,他对我说:“我们班36个人中有7个人近视了,我是玩电脑引起的近视,可是为什么我们班有的同学家中没有电脑,看电视时间每天不超过40分钟,也会近视呢?”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趁机组织本班学生进行调查活动《赵康小学小学生近视状况调查报告》,活动又是一举两得:不仅让学生的统计知识在应用中得以巩固和发展,还让学生学习到预防近视的方法。
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学生已经能够自觉的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统计调查,能分析统计数据中包含的问题,最后再想办法解决问题,我觉得这就是学生成功建立起数据分析观念的标志。
第二篇:价值观练案学生版
山西大学附中2015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政治生活》跟进落实
唯物史观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制作:牛俊凤
审核:于慧强
时间:2015.2.3 编号:28
1.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养儿防老”的观念,对中国的大多数老人来讲,养老的意义是回归家庭生活。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家庭养老的观念逐渐弱化,解决养老问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养老观念,把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起来,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这表明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②现代文明必须摒弃传统观念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④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2014年9月1日,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抗日英烈们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受到全国人民世代景仰。这表明
A.为社会作出多少贡献,就应该从社会得到多少的回报B.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 C.人生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D.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同等重要
3.97岁的胡佩兰是我国最年长的出诊医生,70岁退休后,她还到基层医疗机构坐诊,继续为病人服务,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一坚持就是20年。她的感人事迹启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要 ①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②努力提高技能实现自我价值 ③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④积极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寒门何能出贵子”是今年两会讨论的热点之一。从寒门学子个人的角度看,要坚持
①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推进教育资源公平分配②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对待求学路上的一切困难 ③顽强拼搏,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④抓住人生的重点,埋头苦学,提高升学率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小时代3》和《后会无期》成为最近的热门话题,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两部影片都不能算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影。也有网友在微博中点赞:“《后会无期》,黑色幽默,混蛋逻辑,很喜欢这股子气质和情调;《小时代3》则直面社会功利化很真诚,值得一看。”这告诉我们
①在生活中人们辨别真伪是没有意义的②游戏并快乐才是人们生活的真实意义 ③人们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④不同价值观念决定了不同的人生态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小狮子问母狮子:“妈,幸福在哪里?”母狮子说:“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于是小狮子不断追着尾巴跑,但始终咬不到。母狮子笑道:“幸福不是这样得到的。只要你向前走,幸福就会一直跟随着你。”这则寓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①幸福观对人生具有重要导向作用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性
③要充满信心,在顽强拼搏中追求幸福④对幸福的正确理解决定着人生价值的实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这是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颁奖词。这启示我们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②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③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④卓越的能力是创造卓越人生的前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漫画《三代人的抉择》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下列有关“价值与价值观”的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从哲学上讲,事物的价值是由个人和社会的需要共同决定的 B.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的总和 C.人们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D.人们认识事物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就不同
10.在某校“净化网络环境,应该做什么”的讨论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建议和相关的哲学依据,你认为恰当的组合是
①自律——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②监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宣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④举报——价值观对人生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北京高考改革方案公布后,引发了教师、学生、家长的热烈讨论。有人说:“国家注重国学了,我支持”;有人说:“语文没必要那么重视,我反对”;有人说:“数学分值更应下调”。人们之所以对改革方案持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
A.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都是客观的 B.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总是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C.价值观是事物所具有的能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 D.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导致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评价不同
12.安徽省全椒县的刘恩连,丈夫因病去世,留下20多万元的外债。5年来,刘恩连起早贪黑辛苦劳作,将欠款一笔一笔偿还,用诚信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也赢得了“信义妻子”的称号。她的事迹表明 ①要以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④诚实守信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3.2014年7月5日的记忆里,不仅仅是那辆冒着浓烟的公共汽车,还有不顾一切砸窗救人的平民英雄。他们用行动弘扬了见义勇为精神,受到杭州市政府的表彰。由此可见 A.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B.价值观是人生的向导和决定因素 C.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D.社会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14.有人认为微公益最大的魅力是自由,鼠标一点即可传播消息、提出建议。也有人认为微公益最大的漏洞也是自由,有人打着公益旗号非法牟利中饱私囊。上述评价说明 A.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B.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C.人们认识事物角度不同,评价也不同D.任何事物都存在优缺点的矛盾
15.人类正从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时代走向DT(Data technology)时代。IT是以我为主,方便我管理,DT是以别人为主,强化别人,支持别人。DT思想是只有别人成功,你才会成功。由IT到DT,这是一个巨大的思想转变,会带来技术的转变。这表明
①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看问题的角度决定了事物之间的界限和本质的差别③人的思想观念只有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才具有创造性④处理好个人与他人关系是实现人生价值的 重要前提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6.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②需要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引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③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消除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2014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给烟台市大学生村官张广秀复信,希望大学生村官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进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这启示我们
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②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③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④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北京某地铁站旁,有一个由退休老人组成的“志愿服务站点”,这些退休老人在为行人提供义务指路服务的同时,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获得了快乐。这表明
①人生价值是索取和奉献的统一 ②实现人生价值取决于社会客观条件 ③人生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对于珠算的没落,有人觉得可惜,建议让珠算回归小学课堂,理由是打算盘有利于锻炼学生手指的灵活度,开发智力潜能、思维敏感度和空间想象能力,促进大脑发育。有人则表示反对,认为珠算是一种过时的计算工具,从应用上来说,计算机、计算器比算盘更方便,学生很容易掌握,这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发展的必然。况且,重学珠算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学生未必乐于接受。
(1)珠算是否回归小学课堂的分歧折射出人们不同的价值取向。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知识,谈谈如何认识这一分歧。(10分)
(2)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矛盾分析法?(6分)20.(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余文丽,河北省邢台市妇幼保健院专家,有着丰富的妇产科临床经验。她积极响应党中央支援边疆的号召,来到新疆若羌县人民医院工作。面对环境的不适应和工作上的困难,她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始终牢记并践行一名援疆医生的光荣使命,待各族患者如亲人,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若羌人民筑起一道健康的屏障,为一个个家庭带来可爱的小生命,把天使大爱播撒在若羌大地上。她的感人事迹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赞誉,先后被评为“人民满意的医务工作者”“白求恩式医药卫生工作者”。
材料二: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始终强调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新疆改革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民生改善、边防巩固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1)结合材料一,说明余文丽的先进事迹对青年学生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10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党中央在认识和推进新疆发展中是如何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的。(8分)
2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14年5月4日,在纪念五四运动95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句话的理解。(8分)
第三篇: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于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论述,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根本观点就是人生观.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我们应怎样选择我们正确的人生观呢?这就要求我们认识价值观,理解价值观.而价值观是一种处理事情,判断是非,做选择时取舍的标准.价值观也可以说是一种深藏于内心的准绳,在面临抉择时的一项依据,做人的一种底线和规则.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他的价值观则是他的人生和事业中最重要的精神追求、精神寄托、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所在.常言道苦乐人生,人生充满了酸甜苦辣咸,我们喜欢快乐却无法拒绝苦难,倘若没有苦难,如何知道珍惜快乐的价值.心态决定人生,有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的主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经历,却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态,我们不能改变别人却可以改变自己”.一个人的成长或者说能否成功,取决于他的心态.有所求而有所不求,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做一个真正的自我.价值观,人生观的取向并非只有一种,而是有多种.做不了一棵大树,就做一颗小草,用自己的绿色装点大地,但也要让自己茁壮.大树纵然高大,可以呼吸到更多清新的空气,同时也更容易遭受雷电的侵袭.当我们期待成为一棵大树时,也要考虑是否自己真的可以成为这样一棵大树,担当起它应有的责任.小草可以随风婀娜摇曳,大树可以披雪傲然挺立.大树与小草,纵然是悬殊巨大,他们也从来不争强斗胜,小草无需向大树低眉,大树也从不向小草夸耀.生在山坳的大树,永远领略不到高天的云彩;长在巅峰的小草,天天沐浴着最初的霞光.其实,小草,大树缺一不可,相互配合,才能创造出最美的风景.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放错地方的宝贝会成为垃圾,而放对地方的垃圾就会变成宝贝.天生我才必有用,关键看自己怎么取舍,怎么定位,学会扬长避短.自信,热情造就你非凡的智慧.人在生活,工作中要善于学习,思考.要学会付出,好习惯造就好人生.如果你的人生观,价值观认为付出就是吃亏,认为学习,工作就可以像买股票一样“低买高卖”,事实这样是不可能的.找准自己的位置,等待我们去做的事,有大事,也有小事.不管你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也不在于你干什么,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工作才是最优秀的.神舟系列飞船的研究者,商界的众多精英们固然受人敬重,而一个景区清扫环境二十年无怨无悔的工作者,守卫边疆默默无闻的年轻战士也同样受人景仰,而他们哪个又可以缺少呢?!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就是一种积极正确,应该给予肯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凡是但求问心无愧,尽力就好.我们要有一个认识,那就是社会工作是一个团队的合作.学会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调和,做什么样的人,如何做人尤为重要.生命短暂,于短暂之中寻求永恒.人们的错误往往在于轻易的放弃了本该坚持的,固执的坚持了应该放弃的.人是天使与魔鬼的综合,它们难以调和的出现在一起.学生时代乃至后期的学习应该是树立一种正确而又适合的人生观、价值观,来调和这种矛盾.将一个人的内心灵魂塑造的和谐起来,将身上所具有的不协调因素协调起来,形成一种统一,系统性的认知.人是富于个性的存在,每个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导致了个体间的差异.因此,每个人的自我实现应该是个性化的,多元化的,故而人生观,价值观也是多样的.小草就要在春光里汲取营养,健康快乐,坚忍不拔,活力四射,告诉人们春天来了,增添春的活力.是参天大树,就要茁壮成长,做栋梁之才.个体差异性的客观存在,必须要求我们通过某些手段去调和,而教育会是最好的手段.它会教导你不成为一只温顺的任人宰割的绵羊,也不成为一只凶恶的狼.
第四篇:学生珍爱生命价值观的研究
小学生“珍爱生命”价值观的研究
吉林省双辽市双山镇中心小学校
张静
随着我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处在尚未形成、容易塑造的阶段,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珍爱生命的意识淡薄,自我保护的能力相对低下,属于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因此,从小学开始进行有关生命的启蒙性、基础性教育,提高他们对生命意义和目的的认知水平,增强他们珍爱生命的意识,培养他们自我保护生命的能力和行为取向,是十分必要的。
关注生命,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文化教育的体现。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在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中提高认识,发展学生的个体生命,把生命教育变为自身的需要。学校教育应当立足于人的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康的人格培养。学校的道德教育主宰、支撑整个生命的成长、获取幸福人生的决定因素。倘若缺失了这些因素,人的其他部分的成长和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和限制。由此可见,学校的生命教育必然是在教育教学和生活实践中通过渗透的方式而非依赖于独立时空而开展的。
如何来进行生命教育呢?学校可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阵地,它对青少年的生命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三毛曾说:“一个聪明敏感的孩子,在对生命的探索和对生活价值的思考上,往往因为过分执着,拼命探求而得不到答案,于是一份不能轻视的哀伤,可能会占去他日后许许多多的年代,甚至永远不能超脱。”因此,我们急需在校园中开展生命教育。
一、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忽视学生生命教育的现象,我们在教育上采取相应的策略,以儿童生活中所遇到的社会性、道德性事件及问题为依据,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素材,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多方入手,形成合力,注重引导和激励,使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把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和学生发展结合起来,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从而使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创设一定
二、挫折教育放在重点。
如今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家长尽量给孩子提供的最好的环境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经济上的宽裕、生活上的无忧,使学生成为“温室里的花朵”,而一旦有什么失败、挫折的话,学生就不能很好的面对,甚至是思想上走进了死胡同。因此,仅因老师几句批评、家长稍微的责备而轻生,这就要求学校,一方面在教育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多赞扬是一个激励学生的好方法,但这并不代表不要批评,恰当地使用批评,给学生的行为以正确的评判,让学生适当体会到挫折的滋味,锻炼其承受能力,及受挫后的思考、调整能力。另一方面,在学生受挫后,老师应充分体现出细心,耐心,要密切关注学生动态,了解学生思想,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挫折,面对挫折。
三、教师关怀生命中见其智慧。
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实施生命教育,首先必须培养教师的生命意识及自觉的生命教育意识。然而我们总在报纸上见到这样的令人痛心的消息:体罚和变相体罚,对后进生的歧视、不公正,对学生过分的讽刺挖苦等教育方式,轻则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重则导致学生的轻生。这样的教育是反生命的!这样的教师更有违学生心灵的“牧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称号!因此,进行生命教育,首先要求教师提升自己的生命意识,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面对一切,减少教师的心理不平衡感,建立起职业的自豪感,热爱学生、真正关怀学生,赏识学生,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成长环境。
古罗马的大学问家卢克莱修说:“心灵中的黑暗必须用知识来驱除。”这里的“知识”包括人生智慧。青少年正是通过对人生每一阶段的生命叩问,对自己和世界发生关联的每一种探索,逐步建构起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实现自己的精神生命的成长。教师不应让这些“人生之问”无处求解,最终成为死结。因此生命教育不应该只是出现在生死抉择的当口,而是应该与青少年心灵成长伴行,不应该只是传授预定的生命教义,而应该用自己的生命关怀和生命智慧来回答青少年成长历程中遇到的每一个心灵困惑!我们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承担起这一责任。在具体实施时应给学生一点思考的空间,一点选择的空间。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注他们但不死盯,给他们宽松的心理环境,再进行适当的引导,那样,生命教育才真正有意义。
第五篇:学生珍爱生命价值观的研究
学生珍爱生命价值观的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当今的孩子享受着前辈为他们创造的幸福。他们之中的大多数成长于被家长、长辈娇宠甚至溺爱的环境里,成为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与他人相融的观念非常淡薄,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能力都比较弱。而当今世界和学生身处的社会,战争殃及无辜、罪犯暴力犯罪、邪教、毒品残害生命等种种无视生命的现象,让孩子们耳熏目染中面对杀戳生命的残酷而熟视无睹;影视里暴力恐怖的场景和触目惊心的画面,更时时刺激着孩子们的感官,使得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对杀戳生命的残忍而麻木不仁。近年来,学生轻生的报道也屡见报端。与对自己生命的轻视相伴随的是对别人生命的轻视,对他人的生命缺乏尊重和宽容:敲诈、欺压,甚至流血等暴力事件时有发生。一桩桩血淋林的惨剧令人震惊、痛心!孩子们何以如此漠视生命?在这种情态下,对孩子负有教育责任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却往往只重视满足孩子的物质和文化方面的需求,忽视孩子的精神需求,忽视对孩子进行有关生命的启蒙教育,不善于与孩子探讨生命的意义和目的,可以说在道德教育中出现了生命的“空场”。由此自然而然地使我们的孩子尤其使小学生们对生命的认知几乎空白,对于生命的意义和他人生命的无视。这与现代社会崇高文明的潮流格格不入,与当今社会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理念背道而驰,也与现今教育所推行的充分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和价值的理念完全相悖。
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处在尚未形成、容易塑造的阶段,而且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珍爱生命的意识淡薄,自我保护的能力相对低下,属于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因此,从小学开始进行有关生命的启蒙性、基础性教育,提高他们对生命意义和目的的认知水平,增强他们珍爱生命的意识,培养他们自我保护生命的能力和行为取向,是十分必要的。
关注生命,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是一个历史永恒的话题,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文化教育的体现。生命是一种最为有力的、有效的道德教育资源,也是道德教育之所以可能的根源所在。将生命纳入道德教育的视野,恰能实现生命本身的道德教育价值,也更有利于道德教育的“亲人性”与“有效性”的实现。无论是站在整个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学校道德教育自身存在的实际问题思考,学校德育都必须摆脱一时的功利限制,把学校德育的主要目标和功能定位在发展学生的个体生命上,引导学生发现、培养人生的意义,向“以人为本”、踏着学生生命的节拍、和着学生生命的律动、促进学生生命健康发展的方向转型。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天职。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学生进行道德教师是我们学校的职责。从小学开始对学生进行有关生命的启蒙性、基础性教育,提高他们对生命意义和目的的认知水平,增强他们珍爱生命的意识,培养他们自我保护生命的能力和行为取向,是十分必要的。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在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中提高认识,发展学生的个体生命,把生命教育变为自身的需要。
学校教育应当立足于人的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康的人格培养。学校的道德教育主宰、支撑整个生命的成长、获取幸福人生的决定因素。倘若缺失了这些因素,人的其他部分的成长和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和限制。由此可见,学校的生命教育必然是在教育教学和生活实践中通过渗透的方式而非依赖于独立时空而开展的。
如何来进行生命教育呢?学校可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阵地,它对青少年的生命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三毛曾说:“一个聪明敏感的孩子,在对生命的探索和对生活价值的思考上,往往因为过分执着,拼命探求而得不到答案,于是一份不能轻视的哀伤,可能会占去他日后许许多多的年代,甚至永远不能超脱。”
因此,我们急需在校园中开展生命教育。
一、在各学科及德育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
主要体现在(1)课堂教学上(2)师生关系上(3)班级管理上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忽视学生生命教育的现象,我们在教育上采取相应的策略,以儿童生活中所遇到的社会性、道德性事件及问题为依据,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素材,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多方入手,形成合力,注重引导和激励,使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把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和学生发展结合起来,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从而使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一)关注学生生命的需要
1、设立“心语港湾”平台,了解学生生命需要
2、美化环境语,创设高雅的校园氛围
(二)关注学生生命的个性
1、关注生命的个性,要创设宽松氛围
2、关注生命的个性,要进行多元沟通
3、关注生命的个性,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三)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
1、关注生命的发展,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
2、关注生命的发展,提炼儿童生命中的故事
二、在体验和实践式德育下开展生命教育
如今,我们认为注入式德育在当今社会弊端已显而易见,和德育方式一样,我们倡导体验、实践式的生命教育。生命有多么珍贵,老师用多么生动的话语来说明,没有学生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来得有用。体验、实践式教育就是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境或实践性的活动、实习等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分别感受“真实情境”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在此背景下了解自己今后可能碰到的挫折、困难及各种情况,进而学会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坚强;理解他人的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学会与人相处。
三、切实加强挫折教育
如今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家长尽量给孩子提供的最好的环境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经济上的宽裕、生活上的无忧,使学生成为“温室里的花朵”,而一旦有什么失败、挫折的话,学生就不能很好的面对,甚至是思想上走进了死胡同。因此,仅因老师几句批评、家长稍微的责备而轻生,权且不谈老师和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或始终在父母的庇护下,一旦离开,进入纷繁复杂的社会,自己难以摆正心态,从容面对,导致万念俱灰。作为学校,一方面在教育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多赞扬是一个激励学生的好方法,但这并不代表不要批评,恰当地使用批评,给学生的行为以正确的评判,让学生适当体会到挫折的滋味,锻炼其承受能力,及受挫后的思考、调整能力。另一方面,在学生受挫后,老师应充分体现出细心,耐心,要密切关注学生动态,了解学生思想,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挫折,面对挫折。
四、调动教师的生命关怀和生命智慧,实施生命化教育。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实施生命教育,首先必须培养教师的生命意识及自觉的生命教育意识。然而我们总在报纸上见到这样的令人痛心的消息:体罚和变相体罚,对后进生的歧视、不公正,对学生过分的讽刺挖苦等教育方式,轻则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重则导致学生的轻生。这样的教育是反生命的!这样的教师更有违学生心灵的“牧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称号!因此,进行生命教育,首先要求教师提升自己的生命意识,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面对一切,减少教师的心理不平衡感,建立起职业的自豪感,热爱学生、真正关怀学生,赏识学生,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成长环境。
五、加强心理指导,给学生一定的空间
时下校园心理咨询似乎很时髦,各校基本都有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老师。但学校中这一工作做的不是很扎实。学校重心——升学率或人手问题或其他让又它不能受到真正的重视,多种相关设备、书籍空臵,只等检查时派上用场,专职心理辅导老师的工作流于做台帐,班主任负担过重。我想这应该能解释“武汉地区学校不到3个月就已发生12起自杀事件,10人死亡。”这一不争的事实。古罗马的大学问家卢克莱修说:“心灵中的黑暗必须用知识来驱除。”这里的“知识”包括人生智慧。青少年正是通过对人生每一阶段的生命叩问,对自己和世界发生关联的每一种探索,逐步建构起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实现自己的精神生命的成长。教师不应让这些“人生之问”无处求解,最终成为死结。因此生命教育不应该只是出现在生死抉择的当口,而是应该与青少年心灵成长伴行,不应该只是传授预定的生命教义,而应该用自己的生命关怀和生命智慧来回答青少年成长历程中遇到的每一个心灵困惑!我们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承担起这一责任。
在具体实施时应给学生一点思考的空间,一点选择的空间。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注他们但不死盯,给他们宽松的心理环境,再进行适当的引导,那样,生命教育才真正有意义,才不至于仅是一种口号!
呼唤生命教育,依托生命教育,教育的真谛,“提升人的地位,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力量” 将会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