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精品教案
一、分析教材、明确目标 《比的应用》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分数与比的联系,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今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数学课程标准》、四个关注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方面: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及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
3、情感方面: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关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灵活思维品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学会评价自我,欣赏他人。根据上述观点,我认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新时代的课堂,是信息技术的课堂,本课我设计了一个多媒体课件予辅助教学。
二、教中孕法、学中得法
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教学中要因势利导,采用合理的教法,教给学法,掌握学法,学会用法。因此本课的教学法我总体归纳为两点:
1、创设情境,为自主探究形成氛围《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要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本课教学设计时,考虑到教材中例2所讲事例较枯燥乏味,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有一定难度。为了创设好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本课设计从学生感兴趣的孙悟空、猪八戒的故事引入教学。根据劳动付出比为5:3,总收入为160元,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得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这样,在解题策略的过程中:学生既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又发现了新的解题方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参与探索的乐趣。而在拓展延伸时,诱导学生迁移运用探索发现的新方法来解决新问题,并分析用新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路。从
而也就解决了课本例3的问题。这整个环节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方法——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在这样的探索学习中,使每位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拓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探索成功的喜悦。
2、自主探究,为合作学习创设平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课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沟通比与分数的联系基础上,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交流探究、发现新方法。在与他人交流中选择合适策略,丰富自己数学活动经验过程中,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综合,促使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体验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获得新知识的愉悦。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不同程度发展。
三、情境铺垫、设计教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新课标提出:通过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去年中秋节前,孙悟空和猪八戒突发奇想,一起合作制做“唐氏月饼”,他们做的月饼的个数比是5:3,结果卖出后赚得160元。猪八戒一看到赚了钱,就急着要分钱。小朋友们,你们想想,如果要分钱,那应该怎么分呢?这样,学生的兴趣马上就来了。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解答.之后再让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这里就要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时间,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得出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那也许在小朋友分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1:1平均分配的形式,这里也可借此引发讨论,进而进行多劳多得的思想教育。)
通过这个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那接下来就可以顺水推舟,指导自学例
2、感悟新知.(进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同时自然的过渡到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上。)第三个环节:拓展延伸、发展提高
这里我将前面的小故事做了个小变化。今年中秋节前,孙悟空和猪八戒又想做“唐氏月饼”,这时沙僧也要加入,猪八戒为了能赚更多钱,做月饼比去年勤快多了。结果他们做的月饼的个数比是5:4:6,卖出后一共赚得300元。那请问同学们,今年和去年相比,有了什么
变化呀?现在他们该怎么分这笔钱呢?这样一来,就在学生中击起了波澜,学习的气氛也达到高潮。
(这一环节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发现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同时也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在某种意义上说:也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所以我还设计这么一道题用以拓展延伸。据老师调查,建造楼房的混凝土中,水泥与黄沙、石子的比是2:3:5时最牢固。学校要建造一栋教学楼,但现在水泥只有4吨,黄沙有12吨,石子却有24吨,总重40吨。如果由你负责质量的监理,你将如何处理?
学生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对此进行优化,如果出现比例不当,还可以趋机进行道德教育。建一栋楼房,一定要把握质量,那就要按比例去进行搭配。也告诉了学生:学好按比例分配,不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还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分析问题。
第二篇: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精品教案
【导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49页例2,做一做及相应练习。【导学目标】
1、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分析、尝试、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体会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学重点】
灵活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导学难点】
探究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导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 回顾知识 孕伏迁移
1、联系生活事例,发现数量之间的比:
2、出示信息,分析比的意义,孕伏迁移新知。
[ 设计目的:学生分析理解数量之间比的意义,承前启后,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做准
备 ]
3、明确目标,揭示学习内容。二、尝试交流 探究方法 解决问题
1、展示信息,理解题意:用清洁精浓缩液和水按1:4的比配制一瓶500 ml的清洁剂。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各是多少?
2、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在500ml的清洁剂中,浓缩液占1份,水的体积占4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清洁剂的,水的体积占清洁剂的)
3、根据分析理解,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要求写清楚计算过程、步骤)
4、汇报尝试结果,叙述解题思路。[预设方法]
方法一:① 500÷5=100 ml 方法一:① 1+4=5(份)
② 100×1=100 ml ② 500×=100 ml ③ 100×4=400 ml ③ 500×=400 ml
5、引导检验解答是否正确。(检验方法:把求得的两个量相加,看是不是等于总量;或者把求得的两个量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否与题目中的比相符)
三、应用方法 及时强化 明确思路
出示信息:出示信息:合唱组共有45名同学,男女生人数比是2:3,合唱组用男女生各几人?
让学生思考讲述,以简单的实际问题口述解题过程,小结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四、强化练习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学以致用:做一做(1)
2、变式练习——强化应用:
(1)感受生活中按比分配的科学性。做一做(2):学校把栽7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三个班各应栽多少棵树?
(2)迁移应用,解决含三个量的比问题。
3、回归生活——拓展延伸: 学生思考后交流解决方法。
五、回顾整理,畅谈体会 总结全课。
1、谈谈收获和学习体会。
2、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积极应用于生活!
第三篇: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比尾巴_人教新课标
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语文上《比尾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句认识图上的六种动物,了解他们尾巴的特点
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3、认识问号以及问句的读法。
4、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学会发现。【教学重、难点 】
读问句及一问一答对读
【课前准备】
动物卡片 生字卡片
奖品 门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检查:猴子 兔子 松鼠尾巴特点 儿歌的背诵 老师:前几节课我们观看了动物王国的一场比赛—比尾巴,同学们还记得有谁参加比赛了?生回答老师贴动物图片?他们比赛情况怎么样呢?(抽生回答)老师板书。谁来背诵一下?一起背。
老师:这是第一场比赛的情况,今天呢要进行第二场比赛。谁会来呢?同学们想去观看吗?那必须有门票,但是呢门票不能买,只能通过智力大闯关来获得。同学们有信心吗?给自己加加油吧!
老师:出示词语卡片。
谁 尾巴 长 短 好像 把 伞 猴子 兔子 松鼠 公鸡
第 1 页 鸭子 孔雀 弯 扁 最 好看。
读词语,抽生读,开火车读,每读完一个词语再齐读,同时给予门票。
三、讲授新课:同学们都顺利拿到了门票。比赛马上开始。我们掌声有情他们登场:课件演示公鸡、鸭子、孔雀 陆续登场。课件做的动作要慢放
老师:闭上眼睛,想一共来了几种动物呢?先不着急回答,再看一遍(再放一遍)。抽生回答
学生回答,老师贴图片 公鸡 鸭子 孔雀。老师:同学们当小裁判,看一下他们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1、学习谁的尾巴弯? 公鸡的尾巴弯。
指公鸡图片:圈出公鸡尾巴,是什么样子呢?老师比划一下,这样的尾巴我么就说是弯的。同时板书“弯”,齐读。演示一下意思。齐说“公鸡的尾巴弯”
老师:启发学生用上节课学的一问一答的句式说一下公鸡尾巴的特点。指导朗读:这个句子后面有个像小耳朵的符号,叫什么呢?问号。表示疑问,带问号的句子就是问句,我们读的时候语调要上扬。
老师示范读,谁的尾巴弯?生尝试着来读。老师指导读句子。跟读2遍,齐读2遍,抽生读1遍,分组读,男女生,一排二排一问一答。
2、学习“谁的尾巴扁? 鸭子的尾巴扁。”
老师:再比较一下这三个动物的尾巴,鸭子的尾巴怎么样呢? 生:鸭子的尾巴扁
老师:谁的尾巴扁? 抽生回答:鸭子的尾巴扁。
第 2 页 出示课件上的句子:抽生读1遍,分组读,男女生,一排二排一问一答。公鸡 尾巴弯,鸭子尾巴变,那么孔雀的尾巴怎么样呢?引起学习
3、学习“谁的尾巴最好看?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老师:圈出孔雀的尾巴。观察(培养观察力)孔雀的尾巴大吗?颜色漂亮吗?和他个比起是最好看的。老师板书 “最好看”。
谁的尾巴最好看?生答 随后出示课文“谁的尾巴最好看?孔雀的尾巴最好看。”齐读2遍,抽生读1遍,分组读,男女生,一排二排一问一答。
老师:时间过的真快,这一场的比赛就结束了。我们看一下结果 看板书 老师指板书说一下主要内容。下面同学们看课本84页。跟老师读课文。齐读 分组读 抽生读。
课中休息:播放比尾巴儿歌。
四、小结:这场动物王国的比赛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同学们想一下,共有几个动物参加呢?指板书说主要内容 他们的尾巴各有什么特点呢? 这就是第10课的全部内容。一起读完整的课文。课件展示读一遍,看书点读一遍。
五、知识拓展
出示 牛 鱼 狗 图片
比较他们三个尾巴的特点,用一问一答的句式说句子。
六、巩固练习:
1、出示几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来帮它们加上尾巴。
2、画完后让学生说说动物尾巴的特点。
七、课外延伸
老师:参加比赛的这六中动物,都有不同的尾巴,其实啊动物王国里还有很
第 3 页 多的动物,他们的尾巴也各自不同。请同学们下课搜集动物尾巴,说说他们尾巴的特点,下节课我们开展一场《动物尾巴介绍会》,看哪位同学说的好。
第 4 页
第四篇:人教办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人教办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学生调研
课堂再现
以下是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一课前所做的学生调研。
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圆的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圆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这一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扇形的面积打下良好的基础。这部分的知识的教学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渗透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环节。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提高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把握教学设计的特点,课前我对我们班的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和抽样访谈。
调研内容及形式
(一)问卷调查(全班35名学生)
1、老师让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图形一个圆形、一个长方形,把你手中的长方形和圆形的信息
提供给大家。
目的:调研学生的知识基础。
2、如果让你拿一把剪刀,要求你把圆形能转化成长方形,你能吗?
目的:调研学生遇到的困难后所采取的方法。
3、公园里准备在一块圆形花坛空地上铺草坪,要计算这块草坪的面积,你认为应该测量出
圆形的直径,半径这一组数据?还是测出这圆形一圈的长度即周长这一组数据? 目的:让学生面对新的问题,思考如何去解决,从而使学生感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
(二)访谈(随机抽取10名学生)
1、老师出示两个图形,长方形和圆形,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圆形的直径是
4厘米,你能很快说出长方形和圆形的面积那个大一些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的? 目的:调研学生对所学知识经验,以及遇到问题后所采取的方法。
2、在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中,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遇到困难时你愿意采取什么
方法解决困难(看书自学、询问他人、教师讲解、小组讨论、自己探索)?
目的:调研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点。
学生调研分析情况
(一问卷调查(全班35名学生)
4、1、我们每个同学准备的两个图形一个圆形、一个长方形,把你手中的长方形和圆形的信息提供给大家:
第五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
课题:比的应用——按比分配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9页例2和“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第1-4题。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理解按比分的意义,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入新课
(一)热身运动
1、修一段路,已经修的米数与剩下的米数的比是4 ∶5。
可以把已修的米数看作()份,剩下的就有()份。这段路共有()份 已经修的是剩下(),剩下的是已修的(),已经修的占这段路的(),剩下的占这段路的()。
2、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播种60公顷大豆和40公顷玉米。大豆和玉米的播种面积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多少?
大豆占()份,玉米占()份,它们一共有()份。大豆占总面积的(),玉米占总面积的()。出示主题
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二、教授新课
1、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 ∶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
师:题目要分配什么?(100公顷的地)按照什么分配?
(播种面积的比是3 ∶2)
100公顷的地 100公顷
大豆 玉米
(1)总面积平均分成的份数:3+2=5(2)播种大豆的面积: 100×(3)播种玉米的面积:100×
3=60(公顷)5检验:(1)60+40=100
2=40(公顷)5答:播种大豆60公顷,玉米40公顷 3+2=5
100÷5 =20(公顷)
×3=60(公顷)×2=40(公顷)出示教材49页例二
1:4表示什么意思?从中得到那些信息? ① 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是1:4 ② 浓缩液的体积是水的(2)60:40=3:2 41③
3、浓缩液的体积是稀释液的5
④ 水的体积是稀释液的51 14学生尝试解决集体汇报订正
方法一 把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
方法二 浓缩液占总体积的每份是:500÷(1+4)=100(ml)
浓缩液有:500× 浓缩液有:100×1=100(ml)
水
有:100×4=400(ml)
水有:500× 答: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为100 ml,400 ml。=100(ml)14
4=400(ml)14
三、巩固练习
1、一种铝铜合金是按铝和铜的重量3:2合制而成的,现在有这种合金10千克。合金中铝有多少千克?
2、做一做的1、2题
四、小
结
今天我们应用比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
:已知总数量和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量是多少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是: 先求总份数,在求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用总量乘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求出各部分量
五、作业:练习十二第1-4题。
六、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按比分配
方法一 把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
方法二 浓缩液占总体积的 每份是:500÷(1+4)=100(ml)
浓缩液有:500× 浓缩液有:100×1=100(ml)
水
有:100×4=400(ml)
水有:500× 答: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为100 ml,400 ml。
课后反思
按比例分配是生产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在这一节课中我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按比分配的合理性理解什么是按比分配。按比分配是一种分配思想在生活、生产中是很常见的已学过的平均分其实是按比分配的一种特例。教学中要通过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在生活、生产中常常要把一个数量按照数量的多少来分配感悟“按比分配”存在的价值。以生活实际例子入手,让学生思考由于学生面临的是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学习材料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于是激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能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按比分配方案的合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源自生活。其次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新=100(ml)144
=400(ml)14知形成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研究性学习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充分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能得到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多向思维的发展凸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