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数学教改新探索
所谓《GX》,即录求最高课堂效益,充分发挥45分钟的作用,用最少时间使学生学到最多有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用课堂的“满负荷”来减轻师生课外负担,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完成数学过程教学,使学生在“做”中明确概念、学习方法,从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要提高课堂效益,就必须彻底改变“课上教师机械讲解,课下学生模仿做题”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课上到
课下都必须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使教师变在不完全了解学生的情况下讲解知识为学生的导学、助学和促学。其具体措施是:
1、积极前进,循环上升《GX》认为,不巩固不能前进,但不前进也可能巩固。在“前进”与“巩固”这一矛盾统一体中,“前进”是目的,“巩固”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前进”是学习的基点,根据学生实际,只要前进就应巩固。这样才能保证有较快的进度,省出较多时间。有了时间,就有了主动,就更能因材施教。传统教学中往往机械理解“循序渐进”,与“打好基幢的含义,为了“稳妥”,加大保险系数,奉行“前不清,后不接”,“不煮夹生饭”,“层层夯实”的“毕其功于一段”的教学观,在实际操作中则所内容分成若干知识点,在每个知识点上反复讲,重复练,使教学在同一处,同一水平上重复过多,停留时间较长,势必效益低下,并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GX》认为,只要理解基本事实,会基本操作,就可以前进。认识总是接“否定之否定”规律前进的。高效的教学,只能在积极前进的基础上,用循环来完善和加深认识,熟练操作,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
2、谈化形式,注重实质传统教学是按知识的逻辑顺序、先概念、性质(定理、公式)、操作步骤,再例子,最后是学生模仿解题。这是一种“理论+例子+练习”的模式,着眼点在知识本身,它与人的认识规律恰好朋友。而《GX》一般是从问题出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出相关的概念和结论,力图让学生在“做”中领悟知识,着眼点是在通过知识,发展学生智能。所谓“淡化形式”主要是指:(1)“淡化概念”。主要是针对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片面理解科学性原则,在名词、术语上孜孜以求,对概念的文字叙述字斟句酌,正、反例子么复讲,要求学生朗读、背诵等不恰当的“形式主义”而提出的。其实,概念往往带有人为因素,并非百分之百不可变动和神圣不可侵犯。概念应与知识相结合、相适应,不宜单纯在概念上下功夫。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要尽快进入实质问题,就需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理解相关概念。(2)淡化纯文字叙述。符号化本身是数学的特点之一,对意义非常明确的公式、法则,没有必要要求学生的表达与教材上的文字叙述一字不差,只要明白公式,法则的意义,能正确运用就该认可。对文字叙述不宜规范到只有一种,甚至可以允许学生自创表达形式与符号,只要明白无误都可以允许。
如果表达形式都不允许灵活,要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岂非“缘术求鱼。
(3)摒弃形式理论。追求形式的严密、完整,在教学中增加了师生不必要的负担。时间没有用在刀刃上,得不偿失。“注重实质”是指要注意适当说理,这不但是发展学生智能的需要,也是掌握知识的需要。“理”可以把知识组织联系起来,知识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掌握。
3、开门见山,适当集中课堂教学要直接了当地揭示主题,突出主要矛盾,这样才能保证有较快的进度,实现积极“前进”。如有理数教学可直接由实例引入正负数,使学生领悟有理数的加法就是“正负相消”,第一节课就可从正负数的概念进入加减运算,以后再从与学生共同运算中总结出法则。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既提高课堂效益,又克服学生不观察不动脑,按例题画葫芦做题的不良习惯。《GX》强调尽可能多的采用“整体出现,分层推进”和“集中讲,对比练”的方式,这是由“小苗到大树”的发展方式,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知识的全貌,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
4、先做后说,师生共做要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培养其能力,必须通过自身的实践。即教学中,使学生从“做”中去体会,去巩固、掌握知识,尽量减少说教式,结论式教学。
“先做后说,师生共做”是实现《GX》思想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它把学生和教师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主要功夫用在“导学、助学,促学”上。
总之,“积极前进,循环上升”从宏观上提高时间效率;“淡化形式,注重实际”为积极前进提供理论依据;“开门见山,适当集中”从技术上把时间用在刀刃上;“先做后说,师生共做”从微观上提高时间效益。
第二篇:中学数学教改的困惑与出路
中学数学教改的困惑与出路
古路中学
王历顺
长期以来,不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一切为升学服务,教师为升学而教,学生为升学而学,这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教师为应付考试随便增加课时,对学生进行超负荷的训练,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进行数学教育改革已势在必行。
近年来各地掀起了数学教改的热潮,教改成果不断出现,这是很令人鼓舞的。笔者近年来对我国数学教改的理论与实践作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和分析,发现在取得教改成果的同时,由于很多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数学教改未能全部按计划进行,以达到预期目的。在教改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有必要提请教育界人士引起重视的困惑,这些困惑不从根本上加以解决,数学教改便难以寻到走上正轨的出路。
一、数学教改的困惑
教改是教育事业的百年大计,是使中国数学教育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然而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的数学教改实践活动,却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如下一些使人感到困惑的现象。
1、忽视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目前数学教改活动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便是重视知识和解题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极为令人担忧的现象,因为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识则是学生在走向社会后通过自学来获得。所以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不仅仅只适用于语文教学。
由于受到升学率的冲击,在高、中考指挥棒的指挥下,迫于各种社会压力,目前教改实践中很多采用的是灌知识,讲题型,遨游于题海,教改老师有口难言,学生疲惫不堪。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被忽视了的问题。
2、教改活动中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数学教改的参与者多是各级教研员及数学教师,在这些教研员中,很多教研员很有理论知识,但却很少进行实践活动,多数教研员通过书本方面的学习掌握了很丰富的理论知识,并且具有教改方面的能力,但通常却是“关起门来做学问”,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另一种情况是很多数学教师,由于通过多年的教改实践,总结了一些教改经验,并且有些经验具有宣传、推广的价值,但限于自身的文化素质,难以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这些教师的教改活动一直处于自发的低级阶段,且容易出现“坐井观天”,成为“狭隘的经验主义”,以致于固步自封。
此外,很多教师的教改在盲目地进行,缺乏理论的指导,结果只能是理论的模糊导致实践的盲目,没有达到教改应该达到的目的。
3、教改过程中遇难而退或浅尝辄止。
教改,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事业,有些教师缺乏对改艰巨性的认识,缺少迎战困难的精神准备,一旦遇到困难,便不再进行教改,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还有的教师缺乏事业心,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教改,正当在向纵深发展时,却浅尝辄止,悄然收兵,使本应结出硕果的教改不能深入下去。
4、教改过程中方向不明,缺乏创新或急于标新立异。
很多教师对教改的认识不足,因此在教改问题上方向不明,对于教学、教研、教改问题上不能正确处理这三者的关系。此外,有些教师缺乏创新精神,不作深入思考,便将别人的教改经验盲目地加以移植,结果只能导致失败。
在教改问题上,有些教师由于理论知识不丰富,缺乏严谨的治学精神,急于标新立异,故弄炫虚,开口便是自己的“什么法”或“什么式”等。
5、教改过程中不能坚持到底,易受外界左右。
在教改过程中,有些教师在教改上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正当他们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却被上级委任了校长、主任之类的行政职务。这样经常外出开会、学习,忙于行政事务,在业务工作上用非所学,结果两败俱伤。或者一旦取得一点成绩,便到这里作报告,那里介绍经验,最终使教改成为昙花一现。
6、对教改成果不能作科学评价。
教改不同于一般的传统教学,在教学中更着力于能力的培养,目前很多教改没能落到实处。此外,在目前对于教师教改成果的衡量,往往也局限于分数上,这样,使得有关教师对教改虽有计划却难于实施,往往名为教改实验,但迫于分数压力,又不得不违背教育规律,进行加班加点。回到以考分为标准的一般教学之中。
以上便是在教改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使人感到困惑的现象,要使教改达到预期的目的,有必要通过对以上困惑现象作些探讨,以寻求教改的出路,使数学教改得以顺利进行,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数学教改的出路
要使教改能顺利地按计划地进行,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寻求教改的出路,依笔者之见,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及业务的学习。
对教师而言,加强理论及业务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理论的模糊必然导致实践的盲目,教学中的无效劳动主要是由于理论上的偏颇所致。
首先,教师要加强哲学的学习,教改过程中要以辩证的观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其次,教师要加强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要使教改取得成功,必须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得以进行,否则便不能使教改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业务学习方面,教师要不断地加强本学科的学习,同时还应了解数学学科的最新发展与动向,这样才能与教材同步,与学生同步,与时代同步。
2、教师应加强对教学法的研讨。
要使教改取得成功,教师必须熟悉各种数学教学法及其特点,并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目前各地教改在教法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总结出了很多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笔者在《数学教师》92年第三期和《西师成人教育》92年第3期上分别撰文对国内目前影响较大的二十种数学教学法及其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和评述,可供同行参考。
3、教师必须端正思想,提高认识。
教改是教育事业的百年大计,它需要教师付出的不仅仅是一年或几年的劳动,而应当是十几年、几十年甚至是终身的求索和奋斗,教师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知难而进。同时教师教改的方向要明确,目标宜具体,要通过教改实验使学生在较少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促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以全面发展。
4、同科教师通力协作,联合攻关。
个人的时间、精力和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使教改活动能顺利地实施进行,同科教师要通力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使全体教师能参加教改,联合攻关,有利于教改向纵向深入发展,这就必须杜绝和防止文人相轻,同行相嫉妒的不良现象,老教师不要以有较强的实践经验而自居,青年教师也不要因为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而自傲。
5、有关方面为教改提供和创造条件。
教改工作是一项极为艰巨的工程,它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兴衰。因此,有关部门应多给教改工作者提供条件,积极支持教改,使教师能安心于教改,且无后顾之忧。对教改成果的鉴定,要较为客观、公正而科学地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培养情况,智力开发情况等各方面作全面而具体的考查,切忌以分数论成败。
当然,数学教改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教改工作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诸如教学观念的更新(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教学内容的全面改革(教学内容的适当增减),教改教材的合理选择(教改实验教材的编写,选择与配套),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以启发式为主,着手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教改成果的科学评价(不以分数论成败)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很多名家都作了较为深入的论述。
笔者此处只对影响教改实验中的一些不大为人注意的困惑现象作了些探讨,期望通过本文能引起教育界同行的重视。
第三篇:新教改培训总结
新教改培训总结
新教改培训即将结束了,把我个人这次培训的情况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总结。
一,培训态度的转变。起初,我个人对这次培训持怀疑观望甚至抵触的态度。教改多少年了,把许多人由黑发改成了花发,可改来改去,只落个“误尽苍生是语文”的下场。这除了语文教改本身的原因,还有外在因素。许多时候,语文教学不能按老师自己的理念,意图去操作,你得去遵守那些模式,即使是僵化的。所以老师只是被动地执行就行了,“改不改”“如何改”“改得彻底不彻底”,那就看上面怎么做了。通过这次培训,我看到了国家教改的决心和迫切,深切感受到了语文教师自身培训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国家的教改方案,最后必须落实到每个老师的肩上,如果每一个老师不转变观念,不提高自身素养,不积极主动地行动起来,教改只能是一句空话。办好教育,每个教师都有责任。我们必须克服畏难情绪,困惑与茫然,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教改。
二、语文课程理念的转变。在此之前,如何让学生高考拿高分,是语文教学的唯一目标。学生必须没完没了去做试卷,一次又一次地参加考试,老师则忙于监考,阅卷,试卷讲评。效果当然显著,学生不会握钢笔,不会写笔顺,不会写请假条,不会读课文,不知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区别何在,可一考试,成绩还是给整出来了,甚至上课玩手机的,谈恋爱的,呼呼大睡醒不来的也会常常拿高分,而认真学习的,成绩怎么也上不去,弄得老师很无奈。通过这次培训,我对高中语文教学有了全新的理念。高中语文课程必须既体现出高中教育的共同价值,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又体现语文教育的独特价值。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血神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的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
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全面的语文素养,再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需要。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丶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生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
四、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造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穿这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知和审美创造能力。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名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高中语文课程从语文的功能和人的主要行为取向出发,围绕应用、审美、探究三个方面加强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课程有必要对学生的应用能力,以适应现代生活和自我需要;要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注重科学之间知识和技能的联系、迁移和整合。在高中语文课程建设中,为有效的提高语文的应用能力,必须考虑如下两个方面;一是课程类容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的联系、,包括当前的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可能出现的基本需要;二是课程实施途径,要注重设计与开展应用性强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作业、练习,作文等堂课、主渠道,有一时的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作风。语文课程是学生受到审美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高中语文课程必要突出这方面的教育功能。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可以受到语言、书写艺术、作品形象、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美的熏陶。在语文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地审美意识,时时注意把实用目标,科学规律和审美要求结合起来,提高学习,工作,生活的质量。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十分重视探究学习意识的培养。探究能力是创新的基石,创新能力不仅是国家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成长的内在需要。这就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长期以来习惯了的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增
强探究兴趣,养成探究意识和习惯。探究学习是开放性的,它注重的不仅是问题的答案而且还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课程实施过程中组织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等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质疑意识,设计解决问题方案,求证解决方法等。
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性选择相统一的原则。高中语文教学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需求,是每一个学生都完成所规定的内容,都达到所规定的课程目标这就是共通性和基础性;同时注意学生个性的差异,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的差异以及语文学习基础的差异。面对不同兴趣,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就要注意多样性和选择性。
六、教育改革是动态的,持久的过程,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需要。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有探究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充满信心,坚定不移地向前走。
第四篇:新教改培训总结
新教改培训总结
语文组李卫华
经过新课程培训,我对我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深该的反思,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经过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初中语文新课程的大致内容。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初中语文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课程教学中的身份和地位,在新课程中,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同时要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教学中,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织交流、全班交流等。教学中的引导者,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指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是一种激励,当学生退却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是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控教学方
向,照顾差异,师与生之间的交流,有认知的交流,有情感的交流,通过语言进行交流,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2、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初中语文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体把握初中语文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初中语文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初中语文新课程。整体把握初中物理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语文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不可一味地讲解,一味地记忆。只有这样课才能达到有效教学。
3、经过这一个阶段的初中语文新课程培训,我感觉到对于一个初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
张感。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4、通过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从近几年的考试题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试题,追根求源,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根”;试题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组装,通过这种组装,题目就给人一种新颖、陌生感。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目标: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新课改工作工作是无止境,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它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先进经验。我会满腔热情的投入到新教改的工作中,不断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2009年7月23日
第五篇:新教改工作经验交流发言稿
仵楼乡实验小学 教学改革经验交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行们:
本学期,我们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相应实施措施,积极稳妥地开展教改工作:以全力打造高效集体备课、高质量导学案为目的,以实效的课堂模式改革为重点,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教学目标去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今天我就我们学校新教改的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严格落实责任制。
1、领导包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时间参与其中,适时监督和评价,确保集体备课质量。
2、审核领导要严格把关,确保导学案质量。
(二)、建立课改示范教师机制。为使课改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并且有一个质的飞跃,学校实行课改示范教师机制。学校的教改工作将以此为突破口,通过多种形式帮助教改示范教师尽快成长,使各种课型导学案的编写及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特色,以此带动教改全面实效进行。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导学案;我们以个案为先导,以集体研讨为主导,全面建设高效集体备课。新学期,我校将以教师个案为先导,在集体备课中,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深钻细研教材,广泛搜集有关的教学资料,对本章节的内容有全面整体的把握,进而找出各个知识要点及主要问题,明确知识点,整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形成个案;然后组织低、中、高年级组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最终形成高质量导学案:能让学生从导学案中看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便于提前预习;对重点地方要设计典型性例题,对难点地方要自然突破化解,拓展延伸;由相关知识和主要问题生发出一系列与之相关的问题,在导学案中要精心设计,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举一反三,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同时,学生易错地方有意识的变换方式加强训练。
(四)、建立灵活的评价方式和教改课堂反思制度。
学生评价方式灵活多样:口头提问、书面回答、板演、背诵、复述、表演、点评、小测试等。
教改反思是确保教学改革顺利推进的主要辅助手段,对于整体的学校教学改革工作和个体的教师课改都有着其他手段无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在新学期我们规定课改教师每周至少写一篇教学反思,字数不能低于300字,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必须紧扣教学改革的过程,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既有理论,又有实例。
(五)、本学期,学校把教改重点放在四、六年级作为课改主要年级,推行榜样制,带动其他年级行动起来。安排教改年级教师分期分批到教改先进学校进行集中整体强化学习,以便从根本上转变理念,学习教改先进做法并加以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
1、措施:
①、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对教学改革工作的领导;
②、加强理论学习,分为学校集中学习和学科组、各科组分层学习教改理论。
③、本校优秀教师教改讲座;
④、领导小组对课改年级的导学案进行审查,指导反复修改,形成最优化的导学案;
⑤、领导小组深入四、六年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精心雕刻,反复听评课,切实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点评,加快课改课的成型;
⑥、对成型的课改课不断完善并在全校执教公开课,做好传帮带和自我完善,逐步提高推广。
2、目标: 通过半年的学习探索和完善,打造以个案为先导,以集体研究为主导的高效集体备课,各种类型的导学案编写科学规范,创设“小组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由以听为主的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的主动学习转变。形成学校特色,整体提升教改水平。
(六)、尝试改革对学生的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学期,在课改年级尝试对学生采取成绩制与等级制双轨运行的评价制度,音、体、美、信息技术、阅读课与写字课采用等级制,其它科目采用成绩制;推行鼓励性评语,并将鼓励性评语推广到课堂教学和学生作业评改中;增设特长评价。初步构建“分数+评语+特长”的学生评价模式,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客观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评价能力和自信心。
(七)、在课改年级教室增添黑板,彻底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增强趣味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总之,教学改革决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进行持之以恒的探索,更需要全体教师集思广议、通力合作。在今后的教改工作中,我们实验小学将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勇于探索,求实为本;授人以渔,能力为本;发展为要,以人为本,努力开创教学改革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