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化市常住人口调控管理实施办法
从化市常住人口调控管理实施办法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根据中央、省和广州市关于统筹城乡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我市常住人口调控管理实施办法。
一、目标和原则
根据户籍统计数据,目前我市农业人口仍占总人口约76%,常住人口调控政策应着力于推进我市作为广州北部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有利于推进我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使市民有效共享社会公共服务资源,促进从化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常住人口调控管理总的要求是符合城乡发展的科学规划,依照合理布局的原则,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促进人才的有序流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通过户籍管理体制的改革,逐步实行户籍人口按居住地登记的管理制度,使户籍登记能客观反映公民的居住就业状况,为政府准确行使各项管理职能奠定基础,发挥户籍管理制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户籍管理改革要从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分步骤进行,按实际居住地登记和当地需要、当地受益、当地负担的原则,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我市的综合承受能力,科学制定人口发展规划,确定人口迁移的规模和总量。采取人口准入基本条件与年度人口计划安排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建立常住人口总量控制与结构优化相结合的人口综合调控机制,实施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政策。
二、改革内容
(一)改革人口增长调控管理办法,形成人口发展规划、人口准入条件与年度人口计划相协调、平衡的机制,建立规范、统一的常住人口准入条件政策体系,实行人口准入条件与年度人口计划安排相结合的调控常住人口管理办法。全市常住人口准入条件根据人口发展规划和年度人口计划制定,由人口准入基本条件和人口准入补充条件组成。
常住人口准入基本条件是准予登记、迁入我市常住户口的拟准入人员必须达到的条件,包括拟准入人员在年龄、婚姻、文化程度、职业能力、纳税额、居住和就业情况等方面的具体政策规定,以及确定人口准入补充条件设置范围和基本项目等内容;人口准入补充条件是对人口准入基本条件的具体补充,包括连续居住、就业、缴纳社会保险与结婚的具体年限和毕业学校、专业、专业技术资格、执业资格、工种(岗位)的目录等内容。人口准入基本条件和人口准入补充条件由市发改、公安等部门会同各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报市政府批准公布实施。
(二)改革人口迁移审批制度,规范登记、核准和审批工作行为,公开办事程序及结果,增强透明度和公正性。
(三)实施有利于提高迁入人口质量和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的政策,实行各种有利于吸引人才的管理办法。
实行直接申报制度。在我市行政区域内设立的群众团体、事业单位,以及社会保险纳入我市行政区域内劳动保障部门管理的依法登记的企业,均可直接向公安部门申请本单位需要的符合我市人口准入条件的人员来我市就业入户。
实行弹性就业入户政策。本着自愿协商的原则,对在事业单位、企业、非企业单位就业的符合我市人才引进类人口准入条件的非我市常住户口人员,可实行先就业和办理暂住证,再申办入户的办法。
规范设立集体户的条件。为有利于各单位引进人才,对拥有市国土房管部门核发的房地产证或房地产权证的办公场所,并能为员工提供合法的集体住所的单位,均可向公安部门申请设立可办理市内户口迁移的集体户口。
(四)改革户籍人口存量的调控管理政策。
鼓励我市常住户口人员到外地就业、生活和学习。对到国内外其他地方就业、生活和学习的具有我市常住户口的人员(不包括具有我市的不可办理市内迁移的集体常住户口的人员),根据本人意愿,其户口可自由迁入、迁出或注销、重新登记。
规范户口市内迁移政策,减少人户分离现象。在我市行政区域内的具有我市非农业户口的居民,本着自愿和人户不分离的原则,具有结婚迁移、有合法固定住所迁移、与直系亲属共同居住迁移等合法理由的,准予户口在我市行政区域内自由迁移。
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关系到千家万户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加强领导,各有关部门及时了解有关情况,注意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保证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使常住人口调控管理各项政策发挥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积极作用。
附:从化市常住户口人口准入基本条件
从化市常住户口人口准入基本条件
一、新生婴儿登记类人员准入基本条件
同时具备以下两项条件的新生婴儿,准予登记我市农业户口或非农业户口:
(一)父母一方在我市有相对固定合法住所;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属计划内新出生的,父母亲双方或一方常住户口在我市;
2、属计划外新出生的,父母亲双方或母亲一方常住户口在我市,父母亲已接受计划外生育处理。
二、被收养人登记类人员准入基本条件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和市政府《关于解决我市居民收养弃婴(童)有关问题的通知》(从府〔2005〕75号文)执行。
三、恢复户口类人员准入基本条件
同时具备以下三项条件的恢复户口人员,准予登记迁入我市常住户口:
(一)在我市有相对固定合法住所;
(二)原具有我市常住户口;
(三)属于下列情况之一:
1、参军复退回我市;
2、到外地就读大中专、技工学校毕业、退学、休学回我市;
3、劳改释放、解除劳教或少管后回我市;
4、归国华侨、港澳同胞回我市定居;
5、到国外或国内其他地方就业、学习、生活后回我市。
四、引进类人员准入基本条件
(一)在我市有合法住所的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或中级以上资格证书(含中级)的各类专业人才和特殊技能人才,在我市办理劳动社保手续并工作和缴纳社保费二年以上的可申办入户。其本人办理入户后,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可按《规定》第六条“家庭团聚类人员准入基本条件”规定申办入户。
上述引进类人员在我市购买商品住房的,不受上述条件限制可直接申办入户。
(二)具有体育运动专长和训练发展潜质的体育苗子(年龄限制在20周岁以下),经我市体育主管部门审定后,报市政府审批申办入户(每年入户指标控制在10名内);广州市体育局等相关部门确定为广州市体育苗子培养并出具相关确认证明的,可报市政府审批申办入户(每年入户指标控制在20名内)。
(三)参加地级市及地级市以上正式体育比赛运动项目并获得地级市级比赛前三名或省级比赛前六名以上(比赛成绩为申请入户人前三年内取得),男性35周岁、女性30周岁以下的体育人才,可申办入户。
(四)政府鼓励引进文化、艺术等行业的杰出人才到从化落户,该类人才的引进经相关职能部门初审后,统一由市人事部门报市政府审批申办入户。
五、政策性安置调配类人员准入基本条件
(一)在我市有合法住所,符合各级政府关于军队转业干部来我市安置政策规定的军队转业干部,准予其本人及配偶、未成年子女登记、迁入我市非农业户口;
(二)在我市有合法住所,符合各级政府关于军队复员干部、退伍义务兵和转业士官来我市安置政策规定的,准予其本人登记迁入我市非农业户口;
(三)在我市有合法住所,符合各级政府关于军队干部家属随军来我市政策规定的随军家属,准予其迁入我市非农业户口;
(四)在我市有合法住所,符合各级政府关于军队离退休干部来我市管理政策规定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准予其本人及随迁家属登记、迁入我市非农业户口;
(五)各级政府文件明确规定由我市安置的其他人员,准予登记、迁入我市非农业户口。
六、家庭团聚类人员准入基本条件
(一)夫妻投靠申请入户条件:具备以下两项条件的投靠配偶人员,准予其迁入我市常住户口:
1、配偶在我市有合法住所;
2、配偶具有我市常住人口户口。
(二)老年人来我市投靠子女申请入户条件:凡户口在外地的老人,男性年龄超过60周岁、女性年龄超过55周岁,其子女中的常住户口有一人在我市,且具有合法住所。
(三)未成年小孩投靠父母申请入户条件:
1、在我市有合法住所:
2、父母双方或一方是我市常住户口;
3、申请人年龄未满18周岁。
七、纳税类人员准入基本条件
(一)个人纳税类人员准入基本条件:
同时具备以下三项条件的非我市常住户口人员,准予其本人及配偶、未成年子女迁入我市非农业户口:
1、在我市有合法住所;
2、在我市连续居住、就业和缴纳社会保险的年限达到5年以上;
3、在我市5年内个人累计缴纳个人所得税达到10万元以上。
(二)企业纳税类人员准入基本条件:
在我市注册纳税的企业,按其年纳税总额(由税务部门出具相关证明)计200万—500万元(含200万元)可申办一个非农业户口,500万—1000万元(含500万元)可申办两个非农业户口,1000万—2000万元(含1000万元)可申办三个非农业户口,2000万元以上(含2000万元)可申办四个非农业户口。入户指标在纳税的次年使用,未使用的不能结转下一年度。
企业申办户口人员需在我市有相对固定住所,在申办企业工作并在我市缴纳社保费一年以上。
八、投资类人员准入基本条件
非我市户籍的外来投资者在我市设立生产经营或研发机构开展生产经营研发活动,按其实际投资额计200万—500万元人民币(含200万元)可申办一个非农业户口,500万—1000万元人民币(含500万元)可申办两个非农业户口,1000万—2000万元人民币(含1000万元)可申办三个非农业户口,如投资较大对我市产业发展有明显带动作用的投资者可向市政府申请办理三个以上的非农业户口(最多不超过五个)。申办入户人应是投资者直系亲属或在职员工(附有关员工证明材料)。
九、在我市生产经营企业工作的非从化籍员工获得从化市级以上(含我市)优秀外来工荣誉称号的,其本人可申办我市非农业户口。
十、购房入户人员准入基本条件
(一)我市常住农业户口人员在我市购买商品住房的产权者及其直系亲属可以申请办理非农业户口。
(二)非本市户籍人员在本市购买商品住房申办入户的基本条件:
1、所购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权在2009年12月31日前获得;
2、在2011年12月31日前购房;
3、同时符合以上两个条件的购房入户指标为:70—95平方米可申办一个非农业户口;95—144平方米可申办两个非农业户口;144平方米以上可申办三个非农业户口;申办入户者需为房屋所有权人或其直系亲属(在本办法颁布实施前已购买商品住房的入户指标为:60—80平方米可申办一个非农业户口;80—120平方米可申办两个非农业户口;120平方米以上可申办三个非农业户口)。
4、购房者在享受其入户指标办理有关入户手续后三年内,本人无违法犯罪行为的,可为其直系亲属办理“家庭团聚类”入户。
十一、办理不可在市内迁移的集体常住户口类人员的准入基本条件。
对同时具备下列四项条件的学生,准予其迁入学校的学生集体非农业户口:
(一)在我市有合法住所;
(二)在我市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招收的属于全日制普通学历教育的非广东省常住户口学生;
(三)有市级以上教育部门的招生计划;
(四)经市级以上招生部门办理录取手续。
十二、我市农业人口在我市城镇自建住房有合法产权证明的,本人及其直系亲属可申请我市非农户口。
十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员,接受计划生育处理后才能申请入户。
十四、本准入条件所指的合法住所,包括本人或直系亲属共同拥有房地产权、已领取或暂未领取市国土房管部门核发的《房地产证》或《房地产权证》的住所(暂未领取证件要提供有效购房合同书);政府或用人单位(学校)安排的可居住一年以上的住所,本人居住的有合法产权或本人租住的经国土房管部门审核的合法出租房屋。
十五、本准入条件所指的具有我市常住户口人员,包括具有我市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不包括具有我市学生集体非农业户口的在校学生及毕业后暂未将户口从学生集体非农业户口中迁离的人员。
十六、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原《从化市常住人口调控管理暂行规定》(从府〔2003〕28号文)同时废止。
十七、本《办法》由市发改局负责解释。
第二篇:从化市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
从府〔2006〕76号(关于印发从化市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的通知)
发表时间:2006-12-30 10:30:37 来源: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
《从化市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从化市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
为加强我市辖区内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维护水上交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广东省乡(镇)运输船舶安全管理规定》、《广州市小型客运船舶运输管理办法》等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责任制度。
一、责任原则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便群众、依法管理”的原则,保障内河交通安全、有序、畅通。实行以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场负责制为核心,以市交通局管理为重点,以市安监局、市公安局等执法监督为保证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体制。
二、适用范围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是指对辖区内船舶(镇运输船舶和镇非运输船舶)、渡船、自用船等船舶、渡口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
三、市交通局职责
市交通局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水上交通行业安全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草拟《从化市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从化市船舶安全应急预案》报市政府发布,并组织实施。
(二)指导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场建立、健全《镇(街道办事处)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镇(街道办事处)场船舶安全应急预案》,并督促其落实。
(三)负责宣传并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开展水上交通安全知识培训,对受训人员进行考试、发证。
(四)负责建立辖区内乡镇船舶、渡船、自用船等船舶的档案;负责对辖区内自用农船的登记造册、发证和安全管理工作。
(五)负责落实本市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机构、人员、职责和经费;并督促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场具体落实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机构、人员、职责和经费。
(六)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检查,督促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场落实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防止水上交通事故发生。
(七)协助市安监局、市公安局依法履行水上交通安全相关职责。
四、市安监局职责
负责辖区内水上交通安全生产综合监督。
五、市财政局职责
负责落实辖区内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经费。
六、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场职责
(一)宣传并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
(二)制定并落实《镇(街道办事处)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镇(街道办事处)场船舶安全应急预案》。
(三)具体落实本辖区内负责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机构、人员、职责和经费。
(四)组织辖区内船员(渡工)、船主及工作人员的有关培训、考证工作。
(五)加强辖区内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每季度开展1次以上水上交通安全检查,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防止事故发生;加强辖区内船舶、自用船的管理,建立各类船舶管理档案。
(六)指导各村(社区、居委)工区建立、健全《村(社区、居委)工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村(社区、居委)工区船舶安全应急预案》,并督促其落实。
(七)协助各职能部门依法履行水上交通安全相关职责。
七、村(社区、居委)工区职责
(一)宣传并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对船主(驾驶员)进行水上交通安全教育,杜绝非法搭客和无证驾驶行为,防止事故发生。
(二)制订并落实《村(社区、居委)工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村(社区、居委)工区船舶安全应急预案》。
(三)负责自用船船主(操作员)的建档、管理。组织辖区内船员(渡工)、船主及工作人员的有关培训、考证工作。
(四)协助各职能部门依法履行水上交通安全相关职责。
八、船主(船舶所有人、经营人)职责
(一)执行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有关法律、法规,遵守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无证驾驶,不超载滥载,不违法载运易燃、易爆及其它危险品,不非法搭客;加强船舶保养和安全性能检查,遵章守法航行,确保航行安全。
(二)按规定建立、完善内部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加强内部安全生产管理。
(三)配合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依法履行水上交通安全相关职责。
九、责任制落实
(一)市交通局主要领导为水上交通行业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局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局组织镇(街道)场与市政府签订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责任状,督促镇(街道)场、村(社区、居委)工区落实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人员、管理制度、管理经费;建立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责任追究制度,每年组织开展1次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考核;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开展水上交通安全监督检查;在运输繁忙水域、气候恶劣季节和交通高峰期间,加强对维护交通安全的组织监控。
(二)市交通局(会同市安监局、市公安局)切实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的行业管理,认真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市安监局应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纠正违规生产行为,消除安全隐患;市财政局应确保经费保障;市交通局依法查处渡运违章行为,及时调查处理渡口渡船交通事故;各相关街道加强对水上交通安全进行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指定部门具体负责辖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并具体落实人员、职责和经费。
(四)村长为第一责任人,村应指定1名安全员负责本村范围内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村安全员为直接责任人。
(五)船主(船舶所有人、经营人)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依法承担民事和刑事等法律责任。
第三篇:2010年从化市应急管理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
从府办〔2011〕4号(关于印发《2010年从化市应急管理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的通知)
发表时间:2011-03-05 17:40:00 来源: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副局以上单位:
《2010年从化市应急管理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七日
2010年从化市应急管理工作总结
及2011年工作计划
2010年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广州市应急办的指导帮助下,在各部门、镇街、园区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紧紧围绕“平安亚运”、“和谐亚运”和维护社会平稳运行的总体目标开展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狠抓“一案三制”、“一网五库”的建设,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综合能力水平不断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年共编写《突发事件信息专报》30期,《值班要情快报》65期(其中《值班要情快报(亚运专刊)》37期,《突发事件信息专报(亚运专刊)》2期);市政府总值班室平均每天接打电话及收发传真30多个,全年共10950多个,平均每月900多个;发送各类会议通知450多个,以短信形式报送各类信息6500多条;共收到公安快报382份、电话报告360多起,天气信息报告80多份、其他单位报告60多份,广州应急办等单位传真90多份, 发表文章10多篇。
一、2010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基本情况
2010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 加强组织机构和应急队伍的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率,深入开展应急演练,全面编制应急预案,大力做好宣教培训和应急保障,加快建设政府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全力做好亚运马术项目应急保障工作,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重点抓好了以下工作: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应急管理工作
加强应急管理,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一是凭借“亚运东风”,将防灾减灾和提高安全保障能力等应急管理工作列入重要的工作议程,实现了“平安亚运”、“和谐亚运”的目标。二是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特别是涉亚风险隐患排查整改等工作。2010年10月23日下午,黄河鸿书记在刘宗静副市长的陪同下来到市应急办检查工作,认真听取了刘宗静副市长和应急办潘耀东主任的工作汇报,仔细的查看有关资料,特别是对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的编制、演练情况、应急培训等方面作了重要指示。梁建清市长多次对应急管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将涉亚突发事件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整改工作情况批转各分管副市长,要求抓好落实。刘宗静副市长就做好涉亚突发事件风险控制预案编制等应急准备工作等问题,要求市应急办将工作落到实处,制订好涉亚应急预案汇编。三是加大应急管理财政投入,2010年投入二百多万元建设市应急指挥平台。
(二)全力做好 201O年亚运会马术项目应急保障
1、扎实做好涉亚突发事件风险控制工作。今年3月以来,开展了涉亚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工作,重点排查与亚运会直接相关的安全、交通、环境、旅游、卫生、治安、亚运场馆运行等11个方面的突发事件风险隐患,共排查隐患点179个,其中自然灾害类隐患点45个,事故灾难类隐患点49个,公共卫生事件类隐患点20个,社会安全事件类隐患点65个。针对排查出的隐患点,各系统、各单位积极进行整改。同时,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的原则,及时开展涉亚风险分析研判,主动防范各类突发事件。
2、积极做好涉亚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一是编制《亚运会从化市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总体预案》。构建统一、规范、科学、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明确应对突发事件的责任主体、处置要求,以及资源保障措施,维护社会稳定。二是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如编制了从化市防洪、干旱灾害、防御寒冷冰冻灾害、价格异动事件、突发环境事件、核与辐射事故、劳动保障突发事件、城市供水突发事件、粮食突发事件等一系列40多种专项应急预案。三是结合涉亚风险评估成果,有针对性的编制涉亚应急预案,确保“一风险一预案”、“一场馆一预案”、“一区域一预案”。如马术场周边森林防火应急预案、马术场馆和场馆各业务口的应急预案,以及各镇街、园区、林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一系列涉亚应急预案。
3、加强赛前涉亚应急演练工作。一是顺利完成马术场馆测试赛,检验了场馆的运行情况及各项应急预案。二是举行亚运会从化市运动员分村消防综合应急演练,提高了各联动单位涉亚应急救援的实战能力。三是各级各部门根据职责共开展专项应急演练60多场(次)。四是市应急办积极参加指导20多场(次)涉亚应急演练工作。各部门及各镇街通过演练及时发现问题,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4、认真做好亚运期间应急服务保障工作。一是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依托市公安消防大队组建成立了从化市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同时积极推进镇街、园区、学校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以及防汛抗旱、森林消防、气象灾害、地质灾害、重大动物疫情、卫生应急等专业队伍建设。二是加强宣传,提高市民风险意识。从化电视台、今日从化等媒体开展了亚运期间相关风险知识的宣传,提高了市民的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三是加强应急保障准备工作。对应急物资进行了归类汇总,全面掌握了应急物资的分布,对突发事件应急物资的调用起到积极作用。四是扎实做好气象服务工作。从亚运工作准备以来,每天提供和发布《马术场馆气象服务专报》,并从第38期起发布中英文版《马术场馆气象服务专报》,针对火炬传递活动发布了《火炬传递气象服务专报》,亚运马术比赛期间,向从化赛区总指挥部和马术场馆共发布了“广州2010年亚运会马术气象服务专报”107期。
5、加强亚运期间综合信息报送和应急值守工作。一是强化市政府总值班室职能,组建了亚运应急保障联合值班室。二是抓好信息报送,落实亚运会期间零报告制度。在亚运会期间市直部门、镇街、园区都严格落实了24小时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实现了值守工作“纵向到底”,确保了信息及时准确传递,自11月1日至12月20日,各信息报送单位都在每日下午17时前,按照“每天一报,有情况及时报和零报告制度”准时向从化市亚运应急保障联合值班室(设在市政府总值班室)报告了前一日城市运行和突发事件处置综合情况。期间,共编辑《值班要情快报(亚运专刊)》37期,《突发事件信息专报(亚运专刊)》2期。三是从11月1日零时至12月20日零时,全面启动了应急机制。
(三)迅速协调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发生突发事件马上进行分析研判,立即协调公安、维稳、信访、属地政府等相关单位迅速介入处理,全年迅速协调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如京珠高速鳌头镇棋杆小坑村鳌头收费站入口路段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鳌头棋杆广州市庆福摩托车有限公司的品牌承包商重庆卫平科技有限公司因经营不善引发不稳定因素事件、太平镇群体性胃肠炎事件、吕田镇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导致一人死亡引发不稳定因素事件等30多件。
(四)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
1、完善应急管理体制。一是进一步健全市、镇(街)、村(企)三级工作网络,落实好市级专项应急预案主管部门、镇街、园区应急管理机构和专(兼)职人员,完善工作制度,相应建立组织机构。完善了统一指挥、协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联动体系,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预防为主、应对有力,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工作局面。二是市政府定期研究应急管理工作的新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及时解决问题,做到了思想重视、组织落实、责任明确、措施到位,有效掌握了应对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主动权。同时,严格实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了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2、健全应急管理机制。一是健全预测预警机制。各镇街、园区及各有关部门都能按照职责分工和工作范围,建立和完善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把灾害与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告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市政府总值班室、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值班制度建设;充分发挥了基层信息报告员的作用,确保了信息畅通,实现了值守工作“纵向到底”。三是针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存在的问题,明确要求,落实责任,理顺了信息报送渠道。按照《广州市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情况通报办法》要求,认真落实了 24小时值班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坚持做到零报告制度,杜绝了迟报、漏报、瞒报、谎报事件的发生。四是健全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切实加强了部门之间、镇街、园区之间、部门与镇街、园区之间的纵向和横向的配合协调,建立健全应急处置的联动机制,明确了各方职责,一旦有事,能够确保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事不乱,共同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
(五)提高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管理水平
1、做好专项应急预案的编制。一是结合机构改革及职能调整,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市级专项应急预案。3月30日印发了《关于做好2010年全市专项应急预案及专项应急预案操作手册编制工作的通知》(从府办〔2010〕40号)。二是为更好地促进全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加快各专项应急预案的编制,提高各专项应急预案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急预案的作用,市应急办在4月20日召集全市各专项应急预案及专项应急预案操作手册的编制人员举行培训班,对编制预案中遇到的问题和疑问进行了解答。通过举行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编制各专项应急预案的效率, 目前已编制(修订)了《关于从化市干旱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从府〔2010〕15号)、《关于印发从化市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的通知》(从府〔2010〕26号)、《关于印发从化市粮食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的通知》(从府〔2010〕37号)等20多个专项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三是全市各镇街、各部门严格按照“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分级编制应急预案,建立了“统一指挥、分工明确、协调一致,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
2、深化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全面总结2009年全市应急演练活动经验的基础上,3月17日印发了关于转发广州市《转发省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应急办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的通知》的通知(从府办〔2010〕30号)。按照国务院应急办应急演练操作指南的要求,全市各类应急演练都能在规范和指导下有序开展。
3、完善企业应急管理。加强了重点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的督查工作,完善了重大活动应急预案备案机制。据初步统计,我市辖区内共有628家生产性企业,其中有4家非煤矿山企业、74家危化品企业、19家建筑施工企业、1家烟花爆竹批发企业、1家电力企业、8家冶金有色企业、137家工商贸企业、370家其它企业。全年已编制各类应急预案538个(其中综合预案99个、专项预案439个)。2010年,我市共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152次。其中,开展从化市重大危险源事故场外区域应急救援演练1次、各类型安全应急救援综合演练74次(其中:57次现场,17次桌面),各类型安全应急救援专项演练79次(其中:47次现场,32次桌面)。目前,我市有关危化品企业共建立了34支义务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共有志愿救护队人员226人。
(六)做好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1、加快应急平台建设进度。重点推进了市政府综合应急指挥平台1 期工程建设,目前应急指挥大厅已完成建设。
2、加强应急平台数据库建设。以“一网五库”为基础,统一数据报送标准,加强了相关人员培训,及时充实、更新了应急平台数据库。
3、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网络体系日趋完备。全市国土、水务(三防)、农业、卫生、畜牧、环保、气象等单位监测系统建设不断加强,监测网络日趋完善,突发事件预测预警机制逐步健全,一些自然灾害的预警机制已开始实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七)进一步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1、继续深化应急管理“四个一”工程建设。在“四个一”示范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四个一”示范单位经验,全面提升基层应急管理水平。太平镇政府、江埔街联星社区、鳌头中学和广州从化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在“四个一”工程建设方面,起到了以点带面,推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2、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09〕 123 号),4月9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通知》(从府办〔2010〕52号)。2010年9月28日在市公安消防大队举行了市综合应急救援大队揭牌仪式,各镇(街)充分发挥了消防专职队、治安联防队员、民兵、预备役人员、保安员、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员等的作用,建设了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强化了基层应急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了应急能力。
(八)深入开展应急知识科普宣教培训工作
1、创新科普宣教形式。在创新宣教的基础上制作应急知识宣传短片,通过从化电视台“政务之窗”栏目和《今日从化》开设专栏,宣传应急常识,在市政府门户网站设立了“应急管理”专栏,由专人负责管理,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镇(街)、社区和乡村充分利用活动室、文化站、文化广场以及宣传栏等场所,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应急知识普及教育,提高了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全面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工作。与市委组织部、团市委及相关应急专项指挥机构合作,做好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应急志愿者、信息报告员的分类培训工作。根据黄河鸿书记指示精神,2010年10月27日,市委、市政府在流溪影剧院举行“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应急处变能力领导干部培训班”。邀请了广东省和广州市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专家、中山大学廖为建教授讲课。参加这次培训的领导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领导班子成员;市法院院长、市检察院检察长;各镇街、园区、林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市直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从化赛区总指挥部各指挥中心、各专项指挥组、马术场馆团队负责人和各业务口负责人;市应急委成员单位非市属单位主要负责人。
(九)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1、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为进一步摸清全市应急物资储备底数,科学确定储备品种和规模,纳入市政府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实行动态管理,建立高效调运机制,12月16日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市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通知》(从府办〔2010〕185号),强化了重要应急物资的生产供应、调拨、配送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迅速把各种资源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危机应对和防范工作当中。
2、加大应急设施建设力度。专门成立了“103仓库人口疏散基地管理办公室”,“广州越秀从化田心人口疏散基地”于8月份正式挂牌成立,基本具备了人口疏散基地的条件,更好地发挥平时和战时的功能。不断推进全国防灾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街口街府前社区、城郊街北星社区和江埔街联星社区获得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荣誉称号。
(十)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各镇街、各部门的应急管理人员基本上都还是兼职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培训和实际应急工作经验,从而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应急管理工作;二是各种应急预案的编制虽然已完成,但还不够细致,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加强演练;三是应急救援的基础条件薄弱,急救物资和装备不足,特别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较差,应急救援能力有待提高;四是全市各部门的应急资源仍需进一步加强整合,应急管理工作的经费和设备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五是应急救援的社会认知程度不高,群众防灾减灾的知识和技能贫乏;六是各类应急抢险救援队伍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总结弘扬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应急管理的宝贵经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应急知识科普宣教培训工作,充分发挥政府综合应急平台的作用,加快推进各种应急设施建设,完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应急工作水平,全面提高我市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1、制定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结合我市“十二五”规划和上级部门有关要求,抓紧编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全力以赴组织实施。
2、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成立应急管理专家组,建立健全专家决策咨询制度;进一步完善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镇街、园区、社区(村)应急管理机构工作制度。
3、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对突发事件危险源、危险区域的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完善动态监控机制;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突发事件会商评估分析会,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见性和前瞻性。
4、深化应急管理法制建设。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积极推进各项配套制度建设。
(二)提高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管理水平
1、继续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工作。按照国务院应急办应急演练操作指南的要求,加强对全市各类应急演练的规范和指导,着力推广应急预案桌面演练和“双盲”演练,提高应急预案的演练率。
2、加强对重点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的督查工作。
3、加强重大活动的应急管理,完善重大活动应急预案备案机制。
(三)加强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和应用
1、加强应急平台建设和应用。根据省、广州市的有关要求,市政府综合应急指挥平台1期工程2011年前实现与省、广州市有关部门应急平台互联互通;结合实际继续完善市政府综合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
2、加强应急平台数据库建设。统一数据报送标准,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及时充实、更新应急平台数据库。
3、建立应急平台管理制度。根据省、广州市应急平台管理制度出台情况,研究制订符合我市实际的应急平台管理制度。
(四)提高值守和信息报送水平
1、加强值班室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镇街、园区、社区(村)、各部门值班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总值班室的设置;严格落实镇街、园区、居(村)委会专人24小时值班制度。
2、提升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水平。继续拓宽信息渠道,提高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时效。加强研判,提高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质量。
(五)进一步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1、继续深化应急管理“五个一”工程建设。深入推广“五个一”示范单位经验,全面提升基层应急管理水平;积极推进第二批应急管理“五个一”工程示范单位评审、挂牌;打造一至二个省级应急管理示范单位。
2、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市综合应急救援大队的力量,继续完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细化管理制度、落实装备投入、狠抓队伍培训,提高队伍的综合救援能力;加强对镇街、园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指导;开展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与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联合培训、联合演练,提高合成应急、协同应急能力;强化基层应急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应急能力。
(六)深入开展应急知识科普宣教培训工作
1、创新科普宣教形式。继续通过从化电视台“政务之窗”栏目和《今日从化》开设专栏,宣传应急常识,市政府门户网站设立 “应急管理”专栏由专人负责管理,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着力打造应急管理网络的宣传阵地。镇(街)、社区和乡村要充分利用活动室、文化站、文化广场以及宣传栏等场所,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应急知识普及教育,提高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全面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工作。与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团市委等部门合作,做好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应急志愿者、信息报告员、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等的分类培训工作,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
(七)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1、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按照《关于加强我市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通知》(从府办〔2010〕 185 号)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全市应急物资储备情况,建立全市应急物资信息库和应急物资、技术装备提供部门(企业、单位)的联系制度和信息库,并纳入市政府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实行动态管理,建立高效调运机制。
2、加大应急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突发事件监测设施、设备的投入,完善监测网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媒介和技术手段,扩大预警信息覆盖范围;根据省、广州市的有关文件精神,制订我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指导意见,依托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馆等公共设施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完善相关设施,落实责任单位专门管理。
(八)加强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建设
要建立由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以及综合管理等领域专家学者和实践经验丰富的行政管理人员组成的应急管理专家组,积极参与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对,提出对策建议。各有关部门可根据需要,建立相关领域的应急专家队伍。提高服务水平,为应急管理专家参与应急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完善应急管理专家参与我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机制。根据上级部门要求,筹建市应急管理学会。
(九)完善应急管理工作目标考核、督查
1、健全考核体系。根据省、广州市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出台情况,研究制订《从化市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将镇街、园区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考核范围。
2、强化应急管理督查。结合应急管理目标考核要求,加大应急管理工作督查力度,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加强值守检查,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抽查方式,对各镇街、园区、各有关单位值守工作进行督查,确保值守到位、信息畅通。
(十)加强应急管理合作交流
1、加强与周边区(县)的合作交流。适时组织应急管理人员队伍,到周边区(县)交流学习应急管理经验。
2、建立与相邻区(县)应急联动合作机制。按照就近救援、相互支援、资源共享、协同应对的原则,建立从化与相邻区(县)的应急联动合作机制,进一步提高预防突发事件应急的水平,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共同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保安管理实施办法
保安工作实施细则
一、目的:为规范人员、物品、车辆进出厂区,规范保安人员的工作职责,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进去厂区的人员、车辆、物品的管理工作。
三、定义
2.1人员出入:凡隶属本公司人员、委外协作厂商及来宾来访的出入管理均遵照本办法执行; 2.2车辆出入:凡涉及本公司人员车辆、非本公司车辆进出的管理均遵照本办法执行; 2.3物品出入:凡出(入)公司的成品、半成品、材料、边脚料、机具、机器设备及生产、生活器具等所有的物品的管理均遵照本办法执行。
四、人员出入管理 4.1本公司人员
(1)本公司人员进出必须着厂服(转正员工),佩带厂牌。(2)上班时间因公务离开公司者,一律须凭“出入证”通行。
(3)上班、下班、迟到、早退或请假者,均须打卡并在保安室进行登记后方可出入,请假者须凭“请假单”通行。
(4)员工出入公司生产办公区限在上班时间内。节假日或下班后,除值班、加班或经公司领导特别核准的员工,一律禁止进入公司生产区域。4.2非本公司人员 4.2.1来客登记
(1)来客来访时,保安须第一时间主动礼貌询问来客事由,请访客登记受访人姓名、来访事由;来访人有受访人电话的则在保安室拨打电话,经受访人同意后保安放行;若来访人无内部人员电话,则保安须私下电话联系受访人,告知来访人姓名和事由,并询问是否同意来访人进入,若不同意来访人进入则保安委婉拒绝来访人(可以说受访人目前不在公司内,在外面)。
(2)若同意来访人进入公司,则保安发给《来宾证》要求挂在胸前并登录《来宾登记簿》一式两份,一份保安留档,另一份经受访人签字离开公司时退还值班保安,保安登记离开时间。4.2.2公务来客
(1)若来客为政府部门办事,则保安主动礼貌询问是哪个部门、来访事由后第一时间打电话到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处,告知来访部门,具体来访事由。原则上要求政府部门来访到二楼人力资源部。
(2)外协厂商、供应商等访客进入公司,应依照3.2.1的会客登记规定登记。4.3注意事项
(1)保安应做好访客进出所携带物品的查核工作,严禁携带危险物品进公司。(2)会客时应注意礼貌用语,不得泄漏公司机密。
(3)来访找员工私事的一律不得进入公司,可在保安室会客;来访找人力资源部、研发部等
办公室部门必须告知受访部门的具体位置,特别强调不得进入生产区域、化验室、研发区域等地,离开时必须由受访部门负责人签字,保安查验签字真实性。(4)严禁保险、推销人员或小商贩进入厂内。
(5)保安要第一时间告知来访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域、化验室、研发区域。
五、车辆出入管理
5.1本公司员工的车辆应停在公司指定的停车区域内。5.2装货车辆出厂
(1)载有物品的货车出厂,保安凭物品所属部门主管核准的《放行单》方可放行,查验签字真实性。
5.3来访人员的车辆
(1)来访人员的车辆原则上不允许进入厂区内,特殊情况应征得被访人同意后在保安室登记《来宾车辆登记簿》,保安指引来访人车辆停放在办公楼大门口道路一侧,不允许驶入生产区域内。5.4注意事项
(1)车辆进厂必须登记好来访人的手机号码以便于特殊情况时及时联络;(2)原则上不允许外来车辆进入厂区,可停放在厂区门口的空地上
六、物品出入管理 6.1公司物品
(1)公司物品出厂,须凭有关单位填写、部门主管签核后的《物品放行单》。保安应对实际物品与《物品放行单》记载的物品进行核实,如与放行单上物品不符合,则第一时间通知人力资源部并不予放行。6.2非公司物品
(1)工程承包商、设备外修厂商及其他业务往来的厂商或个人携带的工具、机器、物品等,应于进厂时先到门卫室登记,出厂时保安必须根据登记的物品进行核对,无误后放行。
七、安全检查
(1)保安每个月必须对厂区内的所有的消防设施和灭火器进行一次点检,点检记录填写在点检卡上,并将失效的消防设施(含灭火器)报给人力资源部。
(2)保安每日交接班时,必须对厂区内进行一次巡视(含厂区公共区域、办公楼,厨房,车间内由生产部自行负责),巡视记录填写在《厂区巡视记录表》上,巡视内容:可疑人员立即盘查报警并第一时间通知人力资源部;发现火灾等安全隐患第一时间通知人力资源部;消防设施安全通道指示灯是否有效等做好登记,对存在的安全隐患第二天通知人力资源部。(3)保安每日晚上对办公楼区域要进行一次巡查,对走廊、卫生间没有关灯的必须关闭,对办公室空调没有关的登记记录并第二天报给人力资源部。
八、附则:此管理办法最终解释权归人力资源部。
第五篇:信息员管理实施办法
管 理 实 施 办 法
为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按照公司发展战略的要求,公司各业务部门和基层单位正逐步配备计算机及附属设备,最终形成公司内部局域网,并与集团公司局域网连接。
为加强各部门计算机及附属设备的管理,充分发挥计算机在管理和技术工作中的作用,并为下一步联网后开展工作做准备,公司准备建立信息联络员制度,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1、各使用计算机部门选派一名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最好有一定计算机知识基础)的同志作为信息联络员。
2、信息联络员受部门领导,协助部门领导全权管理本部门的计算机设备,确定本部门计算机的合法用户和工作内容,闲杂无关人等不得随意使用计算机。对本部门计算机使用中出现的一切软、硬件故障,负责向公司管理维护人员做出详细说明。
3、防止计算机病毒侵扰和破坏是信息联络员的重要职责,未经病毒检验的外来硬盘等存储介质不得直接在计算机上使用。一经发现机器有异常表现,立即进行检查,发现病毒及时清除,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4、信息联络员及时参加公司计算机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与会议,负责执行公司或上级部门的有关通知与规定。
5、信息联络员与本部门领导共同制定本部门计算机应用开展规划,并将需求清楚、明白、详尽地以书面形式提供给公司软件开发部门。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负责解释软件开发人员的询问。帮助本部门其他同志开展计算机应用工作。
6、信息联络员负责提供本部门(将来)在局域网(公司内网)、外网上发布的主页内容,以便网络管理员开展工作。
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信息联络员制度是公司顺利开展计算机应用工作,管好、用好计算机的重要措施。此外,各拥有计算机部门还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在醒目处张贴明示。
2001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