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所得税会计准则与实务讲解(最终版)
所得税会计准则与实务讲解
一 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哪项属于永久性差异(A)。
A.企业购买国库券的利息收入B.会计与税法上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不同而产生的差额
C.预提产品质量的担保费用D.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企业实现盈利
2.下列哪项符合税法上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D)。
A.容易误导会计使用者的会计信息要单独报告
B.或有事项、或有负债、预计负债确认为一项负债
C.在融资租赁中,承租方要对租入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D.企业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要按照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3.下列哪项不属于资产负债观的特点(D)。
A.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属性B.将资产要素的重要性放在首位
C.采用综合收益的概念D.注重可靠性
4.企业合并后,如果预计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来抵扣原未入账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影响,企业应当考虑导致该利益变为可能实现的事实和环境是否在购买日已经存在,如果这些事实和环境在购买日已经存在,企业应该进行的账务处理是(B)。
A.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B.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商誉
C.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D.借:商誉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5.甲企业2011年1月3日以3 000万元取得乙企业30%的股权,拟长期持有并施加重大影响,故采用权益法核算。投资时乙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9000万元,与其账面价值相同。乙企业2011年实现净利润1200万元,甲乙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均为25%,税法规定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免税。则甲企业应初始确认(A)。
A.应纳税暂时性差异,300万B.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00万
C.应纳税暂时性差异,75万D.可抵扣暂时性差异,75万
6.利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的缺点是(B)。
A.核算程序比较复杂B.将应交所得税等同于所得税费用
C.计算结果不准确D.使用范围受限
7.免税合并中外购商誉的计税基础是(B)。
A.商誉的初始确认金额B.0
C.合并成本-商誉初始确认金额D.商誉初始确认金额-商誉的累计摊销额
8.下列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是(C)。
A.国有企业B.私营企业C.某县的审计局D.某港商在大陆投资的一家制衣厂
9.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公式正确的是(C)。
A.所得税费用=应交税费+递延所得税负债
B.所得税费用=应交税费+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
C.所得税费用=应交税费+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D.所得税费用=应交税费-递延所得税资产
10.假如某企业因对关联方提供债务担保确认了预计负债200万元,关联方的借
款是300万,而担保方并未就该项担保收取与相应责任相关的费用。那么该企业该项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是(C)。
A.0B 300万C.200万D.500万
11.负债的计税基础等于(A)。
A.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B.账面价值-以前期间已在税前列支的金额
C.账面价值+以前期间已在税前列支的金额
D.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1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被并企业的资产负债相抵之后要按照(A)计价。
A.公允价值B.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C.历史成本D.重臵成本
13.某公司2012年由于政策性原因发生亏损2 000万元,该亏损可用于抵减以后5个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该公司预计未来5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弥补该项亏损。则该事项产生(C)。
A.暂时性差异,0B.永久性差异,0
C.暂时性差异,2000万D.永久性差异,2000万
14.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向关联企业捐赠现金要(A)利润总额中。
A.加回B.减去C.不调整D.加回一半
15.可抵扣暂时性差异(B)。
A.导致未来期间应税所得和应交所得税的增加
B.导致未来期间应税所得和应交所得税的减少
C.将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
D.前期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后期增加应纳税所得额
16.资产的计税基础等于(C)。
A.实际成本-累计折旧-减值准备
B.实际成本-累计折旧
C.资产成本-以前期间已在税前列支的金额
D.资产成本-未来期间可在税前列支的金额
17.利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法核算所得税的优点是(B)。
A.简便易行B.计算相对准确
C.使用范围广泛D.考虑了资产负债表上可能存在的差异
18.所得税费用由(C)构成。
A.应交所得税和未交所得税
B.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费用
C.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
D.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19.2012年12月31日,甲企业持有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为400万,公允价值变动为50万,适用税率30%,则甲企业应确认递延所得税(B)。
A.递延所得税资产,15万B.递延所得税负债,15万
C.递延所得税资产,0D.递延所得税负债,0
20.2011年12月20日,某企业购入一台价值80000元不需安装的设备,预计使用期限为4年,会计上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无残值。假定税法规定应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也无残值。该企业每年的利润总额均为l00000元,无其他纳税调整项目,所得税税率为30%。那么企业2013年应确认递延所得税为(D)。
A.递延所得税资产,3600元B.递延所得税负债,3600元
C.递延所得税资产,1200元D.递延所得税负债,1200元
二 多选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
21.如果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那么产生暂时性差异的原因包括(ACD)
A.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B.投资单位改变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
C.投资损益的确认D.享有被投资单位其他权益的变化
22.下列关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中,正确的是(BC)。
A.应纳税所得额=净利润+会计确认但税法不允许扣除的费用-会计确认但税法规定免税的收入
B.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扣除额(特别扣除、不得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C.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会计确认但税法不允许扣除的费用-会计确认但税法规定免税的收入
D.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
23.产生暂时性差异而不产生时间性差异的情况包括(ABCD)。
A.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没有向母公司分配全部利润
B.重估资产而在计税时不予调整
C.作为报告企业整体组成部分的国外经营主体的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以历史汇率折算
D.资产和负债的初始确认的账面金额不同于其初始计税基础
24.同时满足以下哪些条件的,企业应当将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抵销后以净额列示(AB)。
A.企业拥有以净额结算当期所得税资产及当期所得税负债的法定权利
B.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是与同一个税收部门对同一个纳税人相关,或者是对不同纳税人相关,但在未来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转回期间内,纳税人意图以净额结算当期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或是同时取得资产、清偿负债。
C.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D.企业在编制个别财务报表时
25.下列选项中符合权责发生制的有(AB)。
A.应该确认为本期的收入,无论款项是否收到,都要计入本期的收入
B.应该确认为本期的成本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支出,都要计入本期的成本费用
C.某一期间的成本和费用必须要相配比
D.企业在会计期末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26.下列不属于时间性差异的是(ACD)。
A.企业购买国库券的利息收入
B.会计与税法上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不同而产生的差额
C.企业发生的非公益性的捐赠支出
D.企业被工商局处罚缴纳的罚款
27.下列哪些会计事项不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AC)。
A.企业自行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成本加计扣除
B.期末按公允价值调增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额
C.企业合并过程中产生的商誉
D.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确认的预计负债
28.下列哪些是会计上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体现(BD)。
A.容易误导会计使用者的会计信息要单独报告
B.或有事项、或有负债、预计负债确认为一项负债
C.期末对固定资产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D.在融资租赁中,承租方要对租入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29.下列关于递延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中,正确的是(BC)。
A.递延所得税=应交税费+递延所得税负债
B.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C.递延所得税=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
D.递延所得税=应交税费+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
30.因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而产生的递延所得税,不计入所得税费用的情况包括(ABD)。
A.期末按公允价值调增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额
B.某项交易或事项按会计准则规定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由其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亦应计入所有者权益。
C.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确认的预计负债
D.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应确认递延所得税的,该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影响合并中产生的商誉或计入合并当期损益的金额。
31.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区别包括(ABCD)。
A.资产负债观侧重决策有用论,而收入费用观侧重受托责任论。
B.资产负债观注重相关性,而收入费用观注重可靠性。
C.资产负债观的计量重心是资产计价,而收入费用观的计量重心是收益确定。
D.资产负债观确认未实现损益,而收入费用观不确认未实现损益。
32.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有(BC)。
A.资产的帐面价值>计税基础B资产的帐面价值<计税基础
C.负债的帐面价值<计税基础D.负债的帐面价值>计税基础
33.因会计准则规定与所得税法规定不同,企业持有的资产可能造成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存在差异,这些资产包括(ABD)。
A.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B.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C.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D.消耗性生物资产
34.存在暂时性差异,但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有(BCD)。
A.企业合并中既影响会计利润又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的事项
B.商誉的初始确认
C.在企业合并以外的其他交易中,若交易发生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由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D.与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满足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和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这两个条件。
35.2012年某企业发生如下会计事项:(1)向关联企业捐赠现金支出200万;
(2)期末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上升50万;(3)违反环保规定被罚款100万;(4)对本期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0万。则上述事项中不影响本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有(ACD)。
A.事项(1)B.事项(2)C.事项(3)D.事项(4)
36.对子公司、联营企、合营企业的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同时满足下列哪些条件的,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AD)。
A.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
B.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不是很可能转回
C.未来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有限
D.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
37.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形成差别的原因有(AC)。
A.收入、费用确认时间上的差异
B.不同的人在确认收入、费用时产生的差异
C.收入、费用计量口径上的差异
D.不同性质的企业在确认收入、费用上产生的差异
38.下列有关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原则中,正确的是(ABCD)。
A.期末企业对能够结转后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当以能够获得用于抵扣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B.有关交易或事项发生时对税前利润或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的所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作为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C.有关可抵扣差异产生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也计入所有者权益。
D.企业合并中取得的有关资产、负债产生的可抵扣差异,其所得税影响调整合并中确认的商誉或是应计入合并当期损益的金额。
39.下列哪些 不属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特点(AD)。
A.不能直接反映对未来的影响
B.注重暂时性差异,可直接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
C.能直接反映其对未来的影响,可以使企业所得税费用计算更真实
D.不能处理非时间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
40.会计上的计价基础都包括(ABCD)。
A.公允价值B.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C.历史成本D.重臵成本
三 判断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41.除利润表中列示所得税费用以外,在资产负债表中一般分别列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但不需要在附注中披露与所得税有关的信息。错
42.企业使用当期确认法对能够结转后期的尚可抵扣亏损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企业应当对五年内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否能在以后经营期内的应税利润充分转回做出判断,如果不能,企业仍可以确认。错
43.从国家的大局来看,会计目标与税法目标是一致的。对
44.基于资产负债观对所得税进行会计处理要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
45.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其计税基础等于实际成本。对
46.时间性差异会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持续进行而逆转和消失,而永久性差异却不会。对
47.会计目标与税法目标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会计的目标是保证及时、安全、完整纳税,而税法的目标是保护投资者、所有者的利益。错
48.按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由于并非因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而产生,因此不能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错
49.配比原则是在权责发生制原则基础之上派生出来的原则。对
50.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计入利润表,计入资产负债表。对
51.税法上的实现原则要求企业纳税时考虑收入是否真正实现,而不需要考虑费用是否真正实现。错
52.税法上的配比原则指的是收入和费用相配比。错
53.如果长期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后,未用到报废就出售或转让处臵了,则视为税法规定的损失实现处理,此时需要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将尚未转回的“递延税款资产”余额在资产处臵当期全部转销。对
54.时间性差异一定是暂时性差异,但暂时性差异并不都是时间性差异。对
55.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理论基础是业主权益理论。对
56.某些情况下,如果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属于企业合并,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且该项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会计准则规定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时不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资产。对
57.在资产负债观下,收益计量模式用公式表示为:收益(或亏损)=当期收入-当期费用。错
58.导致未来期间应税所得和应交所得税的增加的暂时性差异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错
59.金额较小的、零散的资产、负债、收入或费用可以合并同类项,简化核算,这反映了会计上的配比原则。错
60.在税法上,符合生产经营常规的支出指的是同一事项无论由谁管理都会发生费用支出的那些支出。对
第二篇: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会计实务(推荐)
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会计实务
第二编 房地产开发行业的特点
1.投入金额大。由于房地产项目产品的高价值性且建设开发周期较长,对资金需求量较大,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自有资金量是否充足、融资渠道是否畅通极为重要。
提示:利息支出成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一个重点。
2.建设开发周期长。房地产开发从土地取得到售后服务,期间要经过开发用地取得、规划设计、建筑施工、产品预售、竣工验收、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整个开发周期一般为3-5年。
提示:开发周期长,导致资金核算的周期长。是造成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在各个间忽高忽低的主要原因。
3.业务发展地域性强。房地产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房地产开发行业发展往往较快,产品质量、售价也都较高。
4.监管部门多。房地产开发行业的经济带动性强,社会关注度高,政府调控性强,监管部门多。整个开发环节内,政府监管部门主要有:国土局、发改局、规划局、建设局和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
提示:国税部门必须尽可能取得第三方信息,加强监管。
第三编 房地产开发的业务流程简介
第一步:开发设想与可行性研究(发改局)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开发设想是房地产开发商最关键的一项工作,从这项工作起,整个房地产项目开发就进入了状态。开发设想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市场的需要,将决定未来整个房地产项目开发的成败。这需要房地产开发商认真研究房地产市场的变化趋势,确定不同地段的发展前景,把握不同项目的市场需求状况。
开发商确定可行后,还得报发改局审批。
工作程序:
1、选定项目,签定合作意向书
2、初步确定开发方案
3、申报规划要点
4、申报、审批项目建议书
5、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6、申报、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步:申请项目用地(国土局)土地是所有建筑的基础,申请土地是房地产开发正式启动的第一步。在我国,由于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成为极为稀缺的资源,对许多开发商来说,拿到土地才是最关键的一步,有了土地就有了开发的全部条件,有土地就不愁项目赚不到钱。我国原来规定可以有划拨和出让两种获得土地的方式,划拨土地太多,冲击了正常的土地市场的运行,目前只有少数几种情况才可以获得划拨土地,绝大多数土地都是通过出让获得。但在实际上,从原土地使用者(即原来占有国有土地的国有企事业单位)获得土地却是主要方式。开发商在获得了土地使用权的规定使用年限之后,要到建设局备案,领取《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
工作程序:
(一)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
1、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2、办理建设用地委托钉桩
3、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申请
4、主管部门实地勘察
5、土地估价报告的预审
6、委托地价评估
7、办理核定地价手续
8、办理土地出让审批
9、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10、领取临时国有土地使用证
11、领取正式国有土地使用证
12、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返还
(二)集体土地的征用
1、征用集体土地用地申请
2、到拟征地所在区(县)房地局立案
3、签订征地协议
4、签订补偿安置协议
5、确定劳动力安置方案
6、区(县)房地局审核各项协议
7、市政府下文征地
8、交纳菜田基金、耕地占用税等税费
9、办理批地文件、批地图
10、办理冻结户口
11、调查户口核实劳动力
12、办理农转工工作
13、办理农转居工作
14、办理超转人员安置工作
15、地上物作价补偿工作
16、征地结案
第三步:项目设计(规划局)根据项目的规模,设计的具体工作流程也有所不同。对于规模较大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来说,一般要分成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3个具体步骤。
方案设计反映了建筑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立面造型、空间尺度、建筑结构、环境关系等方面的设计要求。初步设计在方案设计的基础上,应提出设计标准、基础形式、结构方案及各专业的设计方案。初步设计文件应该包括设计总说明书、设计图纸、主要设备与材料表、工程概算书4个部分。
施工图设计是初步设计基础上的更详细的设计,具有工程设备各构成部分的尺寸、布置和主要施工方法;并要绘制完整详细的建筑及安装祥图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工作程序:
1、开发商在进行规划及建筑设计前,向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申报规划设计条件,以获得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主要规定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控制高度、停车位个数等)。
2、开发商根据规划设计通知书,委托有规划设计资格的单位完成方案设计。持方案设计报审表、方案设计及其说明书等有关资料,报经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审查,确认符合规划要求后,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根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进行初步设计,报经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审查,确认其符合规划设计要点。
4、审查符合要点后进行施工图设计,报经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合格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四步:征地及拆迁安置(国土局)
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后,就需要进行征地及拆迁安置的工作。开发商还需要到土地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土地管理部门根据房地产开发商的土地使用权证书及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进行场地范围的实地划定。开发商只能在划定的范围内,进行征地及拆迁方案的实施工作。
工作程序
1、委托进行拆迁工作
2、办理拆迁申请
3、审批、领取拆迁许可证
4、签订房屋拆迁责任书
5、办理拆迁公告与通知
6、办理户口冻结
7、暂停办理相关事项
8、确定拆迁安置方案
9、签订拆迁补偿书面协议
10、召开拆迁动员会,进行拆迁安置
11、发放运作拆迁补偿款
12、拆迁施工现场防尘污染管理
13、移交拆迁档案资料
14、房屋拆迁纠纷的裁决
15、行政强制拆迁
第五步:筹措资金(金融机构)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商自己投入的资金就基本上花费殆尽,如何取得进一步开发所需的房地产开发资金,就成了房地产开发商最重要的工作。开发商需要制定资金使用计划,然后以此为基础确定所需要筹措的资金数量。再通过各种融资方案的选择,确定合理的融资方案。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渠道偏少,基本上是通过商业银行贷款。
第六步:建设工程招标(建设局)通过程项目招标,房地产开发商首先可以选择合适的项目承包商,以确保工程投资不超过预算、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工期达到预期目标。在确定了工程承包商后,房地产开发商还需要通过招标选择合适的监理单位,以便对工程进行建设工程监理。
工程建设招程序
1、办理招标登记、招标申请
2、招标准备
3、招标通告
4、编制招标文件并核准
5、编制招标工程标底
6、标底送审合同预算审查处确认
7、标底送市招标办核准,正式申请招标
8、投标单位资格审批
9、编制投标书并送达
10、召开招标会,勘察现场
11、召开开标会议,进行开标
12、评标、决标
13、发中标通知书
14、签订工程承包合同
15、工程承包合同的审查
第七步:工程施工(建设局)
为了确保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组织施工,国家规定必须由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在施工现场进行放线、验线,并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领取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后,才可以破土动工。在招聘监理单位之后,主要的项目工作就交由监理单位进行,开发商只控制最后的管理权,即保持对监理单位的有效监督,必要时解聘监理单位。项目施工完成后,还需要通过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持的综合竣工验收。通不过验收,就不能投放到房地产市场。
工作程序:
(一)开工手续的办理
1、办理质量监督注册登记手续
2、建设工程监理
3、办理开工统计登记
4、交纳实心黏土砖限制使用费
5、办理开工前审计
6、交纳投资方向调节税
7、领取固定资产投资许可证
8、报装施工用水、电、路
9、协调街道环卫部门
10、协调交通管理部门
11、交纳绿化建设费,签订绿化协议
12、领取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二)工程施工
13、施工场地的“三通一平”
14、施工单位进场和施工暂设
15、工程的基础、结构施工与设备安装
16、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监督
第八步:商品房预售(建设局)
房地产项目如果符合政府主管部门的预售条件,开发商就可以在进行施工的同时,进行所开发的房地产项目的预售工作。
房地产预售条件:
清远市建设局关于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规定: 预售商品房时,应当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预售人已取得房地产开发资质证书、营业执照;
(二)按照土地管理部门有关规定交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已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
(三)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并已办理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手续;
(四)已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使用时间;
(五)七层以下(含七层)的商品房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工程并封顶;七层以上的商品房项目,已完成三分之二结构工程;
(六)已在项目所在地商业银行开设商品房预售款专用帐户;
(七)预售商品房项目及其土地使用权未设定他项权;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建设部规定:
预售许可的最低规模不得小于栋,不得分层、分单元办理预售许可。商品房预售,开发企业应当与承购人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开发企业应当自签约之日起30日内,向房地产管理部门和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手续。
工作程序:
1、提交完成建设项目投资证明
2、签署预售商品房预售款监管协议
3、办理《商品房预(销)售许可证》
4、销售项目备案
5、委托中介代理机构进行销售
6、与购房者签订认购书
7、与购房者签订房地产销售合同
8、办理预售登记
9、办理转让登记
10、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手续
第九步:工程竣工验收(建设局)竣工验收条件:
工程符合下列要求方可进行竣工验收:
(一)完成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
(二)施工单位在工程完工后对工程质量进行了检查,确认工程质量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符合设计文件及合同要求,并提出工程竣工报告。工程竣工报告应经项目经理和施工单位有关负责人审核签字。
(三)对于委托监理的工程项目,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了质量评估,具有完整的监理资料,并提出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应经总监理工程监理单位有关负责人审核签字。
(四)勘察、设计单位对勘察、设计文件及施工过程中由设计单位签署的设计变更通知书进行了检查,并提出质量检查报告。质量检查报告应经该项目勘察、设计负责人和勘察、设计单位有关负责人审核签字。
(五)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
(六)有工程使用权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试验报告。
(七)建设单位已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
(八)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质量保修书。
(九)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是否符合规划设计要求进行检查,并出具认可文件。
(十)有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者准许使用文件。
(十一)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等有关部门责令整改的问题全部整改完毕。
工程竣工验收程序:
(一)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报告,申请工程竣工验收。实行监理的工程竣工报告须经总监理工程师签署意见。
(二)建设单位收到工程竣工报告后,对符合竣工验收要求的工程,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和其他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验收组,制定验收方案。
(三)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7个工作日前将验收的时间、地点及验收组名单书面通知负责监督该工程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四)建设单位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1.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分别汇报工程合同履约情况和在工程建设各个环节执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
2.审阅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工程档案资料; 3.实地查验工程质量;
4.对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设备安装质量和各管理环节等方面作出全面评价,形成经验收组人员签署的工程竣工验收意见。
参与工程竣工验收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不能形成一致意见时,应当协商提出解决的方法,等意见一致后,重新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建设单位应当自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向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步:交付使用(建设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建房[2010]53号)规定:
明确商品住房交付使用条件:
商品住房交付使用条件应包括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并在当地主管部门备案、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已建成并满足使用要求、北方地区住宅分户热计量装置安装符合设计要求、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制度已落实、商品住房质量责任承担主体已明确、前期物业管理已落实。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商品住房交付使用时,应当向购房人出示上述相关证明资料。
国家实行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制度,在房产过户时必须办理土地使用证和房产权属证。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将符合交付使用条件的房地产按期交付给买受人。对预售的商品房自交付使用之日起90日内,承购人应当持有关凭证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办理权属登记手续。
第四编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会计核算简介
第一节 会计改革历程:
第一阶段
时间:1979年至1988年 代表作:
1.1979年至1983年以前的《基本建设简易会计制度》:
2.1984年至1986年执行的《国营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
3.1987年至1988年执行修订后的《国营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
第二阶段
时间:1989年至2005年
代表作: 1989年1月1日实施的《国营城市建设综合开发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
1993年7月1日实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因为同期发布了多个行业的会计制度,合并称为分行业会计制度。
旧企业会计准则:1项基本准则16项具体会计准则。因为2006年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故上世纪90年代发布的那套会计准则也称为旧企业会计准则。
第三阶段
时间:2005年至今。代表作:
2001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5]25号),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其他企业选择执行,至2005年1月1日全部企业执行。相对于分行业会计制度而言,也称为统一企业会计制度。
2007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也称新企业会计准则)。上市公司于2007年1月1日执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目前是统一《企业会计制度》与新《企业会计准则》并行,企业选其中一种执行。
第二节 房地产开发业务主要会计科目介绍
1、无形资产
本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和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在“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企业应当按照无形资产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土地使用权的明细科目: 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了解以下科目: 1702 累计摊销
1703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原材料
本科目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本科目应当按照材料的保管地点(仓库)、材料的类别、品种和规格等进行明细核算。
3、开发成本
相当于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的融合体 多数房地产企业的本科目下设三科明细科目,如: 开发成本—**成本对象—基础设施建设费—**小区道路 开发成本—前期工程费—**成本对象—设计费 开发成本—开发间接费—水电费
尽量要求企业在“开发成本”下设明细科目中,有一级科目是与备案的成本对象名称保持一致,以方便核对账目。
4、预收账款
本科目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预收的款项。本科目应按购货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向购货单位预收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销售实现时,按实现的收入借记本科目,按实现的营业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购货单位补付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退回多付的款项,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向购货单位预收的款项;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应由购货单位补付的款项。
尽量要求企业按“购房人+备案成本对象”的形式设立明细科目核算。
5、预付账款 本科目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预付款项情况不多的,也可以不设置本科目,将预付的款项直接记入“应付账款”科目的借方。
本科目应当按照供应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6、开发产品
相当于工业企业的“产成品”
本科目核算商品房竣工验收时,按实际成本,借记“开发产品”科目,贷记“开发成本”科目。
期末,应结转对外转让、销售开发产品的实际成本,结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开发产品”科目。
尽量要求企业按备案成本对象设立明细科目。
7、营业税金及附加
本科目核算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
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在“管理费用”等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企业按规定计算确定的与经营活动相关的税费,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等科目。
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第三节 主要业务的会计分录
1、购入土地使用权时
借: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地块
贷:银行存款
注意重置成本问题,主要是注意企业是否将以前取得的成本较低的土地使用权(或主要资产),不按历史成本入账,而按重置成本(或其他计量方式)入账,但又未做纳税调整。
重置成本:是指企业重新取得与其所拥有的某项资产相同或与其功能相当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会计计量属性
新基本准则第四十三条规定: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企业会计制度第11条规定,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本制度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2、土地使用权的摊销 借:管理费用
贷:累计摊销—无形资产摊销—**地块土地使用权
如果企业不计提,或者购入土地使用权时,直接记入了“开发成本”,可以不怎么理会他。
3、出售土地使用权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借:主营业务成本
累计摊销—无形资产摊销—**地块土地使用权
贷: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地块
4、土地使用权投入开发
借:开发成本—**成本对象—土地使用费—土地买价
累计摊销—无形资产摊销—**地块土地使用权
贷: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地块
5、购入原材料
借:原材料—**材料
贷:银行存款
6、原材料投入开发
借:开发成本—**成本对象—建筑安装工程费—材料费
贷:原料料—**材料
7、预付工程款
借:预付账款—**施工单位
贷:银行存款
8、按工程进度结算工程款
借:开发成本—**成本对象—建筑安装工程费—施工费
贷:预付账款—**施工单位 注意甲方供料的问题。
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投资过程中,为了有效防止施工方购买残次原料用于施工,从而影响项目质量,房地产开发企业(甲方)与施工方(乙方)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案。一是由甲方指定主材供应方、材料型号等,乙方购买后用于甲方的开发项目,这种方式俗称“包工包料”,一般不会影响到开发双方的会计处理,也不影响涉税业务。二是由甲方直接购买主材,分期分批向乙方供应,这种方式俗称“包工不包料”或是“包工不包主料”,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正常情况下,甲方将外购的主材直接记入开发成本,再将乙方开业的工程劳务费记入开发成本。这是正当的。
但由于地税局向乙方征收建筑工程营业税,是按包含主材在内的项目总工程开支征收的,故乙方无论是包工包料,还是包工不包料,交纳营业税时计征的基础是一样的,乙方也就可能开具了包料的发票给甲方,如果甲方不扣除已入账的主材部分,而是按全额记账,就会造成主材金额重复记账,虚增了开发成本。
建筑安装成本是否偏高,市局在税收管理指引中设定了预警值,可以参考使用,(预警值是以清远市区2010年为测算标准,已有点偏高了,相对县来说,相对以前来说,则更是偏高,因此,使用时要注意参考当地的成本价。)如果偏高,要注意核实是否存在甲方供料问题,或是故意虚大建筑安装费等问题。
9、发生费用,如利息支出 借:财务费用 借:开发成本—开发间接费—利息支出
贷:应付利息—**银行
(注:借款费用要分资本支出或费用支出,注要以下规定:
国税发[2009]31号第21条规定,企业为建造开发产品借入资金而发生的符合税收规定的借款费用,可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归集和分配,其中属于财务费用性质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在税前扣除。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用指南》规定,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存货,主要包括企业(房地产开发)开发的用于对外出售的房地产开发产品、企业制造的用于对外出售的大型机械设备等。这类存货通常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建造或者生产过程,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这就是说,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企业为开发房地产而借入资金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房地产完工前,应计入有关房地产的开发成本,在房地产完工后,应计入财务费用,千万不要把已在开发成本列支的借款费用再从财务费用中重复税前扣除。)
10、收取购房意向金或订金时,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客户
(注:如果没有签订销售合同,所得税处理暂不确认收入。)
31号文第六规定:企业通过正式签订《房地产销售合同》或《房地产预售合同》所取得的收入,应确认为销售收入的实现,……
11、预售商品房时
借:银行存款(收取的首期款)
其他应付款—**客户(意向金转预售款)
贷:预收账款—**客户(**成本对象)
12、收到银行拨付的按揭贷款 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客户(**成本对象)(注意要全额,不能扣除按揭保证金)
31号文第十九条规定:企业采取银行按揭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凡约定企业为购买方的按揭贷款提供担保的,其销售开发产品时向银行提供的保证金(担保金)不得从销售收入中减除,也不得作为费用在当期税前扣除,但实际发生损失时可据实扣除。
13、完工结算
企业所得税的完工时间与企业财务的竣工时间往往不同,故企业所得税规定的完工时点到了,企业财务往往是什么都不做。
财务收入确认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06)》
第四条 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一)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二)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
(三)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四)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五)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31号文规定的完工条件:
(一)开发产品竣工证明材料已报房地产管理部门备案。
(二)开发产品已开始投入使用。(国税函2010-201号有规定)
(三)开发产品已取得了初始产权证明。
商品房是一套一套的交付给客户的,财务上的收入也可能(不一定)是一套一套的确认收入,但税收规定的完工是对备案的整个成本对象而言的(有些争议)。成本对象中只要有一套房交付使用了,整个成本对象就进入完工结算程序了。
所以说,税收确认完工时,会计财务上可能什么都不处理,但税收规定进入了结算程序:
1、选定已完工的成本对象的计税成本核算终止日;(第35条)
2、归集终止日前的计税成本,计算此前销售收入(预售收入)的实际毛利额;(第9条)
3、将实际毛利额与预计毛利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完工)的应纳税所得额。(第9条)
14、企业确认收入
借:预收账款—**客户(**成本对象)
贷:主营业务收入—商品房销售
15、结转成本(1)预提成本:
借:开发成本—**成本对象—建筑安装工程费—施工费
贷:其他应付款(或预提费用)—**单位(注:新准则没有“预提费用”科目)(2)结转商品房成本
借:开发产品—**成本对象
贷:开发成本—**成本对象—**(3)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商品房销售
贷:开发产品—**成本对象
期末,收入与成本均转入“本年利润”,同时,当期的期间费用也转入“本年利润”。
16、营业税金及附加(1)计提时: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 —应交营业税
—应交城建税
—应交教育费附加(2)期末结转: 借:本年利润
贷:营业税金及附加(3)缴交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
—应交营业税
—应交城建税
—应交教育费附加
贷:银行存款 部分企业预售时只做第(3)个分录,第(1)(2)项待财务确认收入时才做,这导致了纳税申报表的填写方法不一致。
17、企业所得税处理(1)每月预缴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附的凭证中,须注明本月预缴的所得税的计算明细。)(2)汇算清缴时: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汇算清缴时,是补税还是退税?就根据“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科目余额在借方还是在贷方而定,借方余额表示要办理退税,贷方余额表示要补税。但要注意是当的,不要把新1-5月预缴的混进去了。实在搞不清,就设个三级科目,“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年”(纯属个人意见,没见过)
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不是不能办理多缴退税,多缴退税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当年分月预缴时多交了,汇缴时可以办理分月预缴时多交的税;二是以前汇缴时搞错数据了,实事求是地改正数据后重新办理以前的汇算清缴,可以补税或退税。第三种情况是土地增值税造成的(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29号)
(3)所得税债务法调整
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或: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科目转入“本年利润”
这个调整跟我们计算交纳所得税关系不大,这是企业计缴了所得税后,应列入那一年的利润而已,是经营业绩的问题,可以不理他。
**思考的问题:
某一房地产开发企业,适用的预计计税毛利率为25%。
2008年开工建设,当年全部预售,共收到预售款10000万元,缴纳营业税金及附加750万元,当年发生可扣除的期间费用250万元。
当年汇算清缴数据为:
计税毛利额=10000×25%=2500(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2500-250-750=1500(万元)应纳所得税=1500×25%=375(万元)
2009年,当年没有收入。开发产品当年完工,企业选定当年12月31日为该成本对象计税成本核算终止日。完工结算时,可扣除的计税成本为7800万元,当年发生可扣除的期间费用200万元。
当年汇算清缴数据为:
实际毛利额=10000-7800=2200(万元)毛利额调整额=2200-2500=-300(万元)纳税调整后所得=-300-200=-50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0(万元)
2010年,当年没有收入。企业投入300万元用于该项目的园林绿化等后期建设,当年发生可扣除的期间费用100万元。
当年汇算清缴数据为:
纳税调整后所得=-300-100=-40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0(万元)
问题:2009年和2010年,纳税调整后所得均为负数,能不能从2008年缴交的375万元中办理多缴退税?
答案:不能。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第54条:“……企业应当自终了之日起五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
在本题中也可以看出:如果预计计税毛利率制定得不合理,会造成企业的实际应交所得税的不合理,如果毛利率低,预售汇算的所得税就少,但在完工可以补交;如果预计计税毛利率高,预售汇算的所得税就多,但在完工不可以退税,只是加大了亏损额,在以后的其他盈利项目中弥补。这点要求密切注意我市企业毛利情况,尽量争取每年调整一次,贴近实际毛利率。
第五编 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的主要法律法规
(一)税收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主席令第63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1号)
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业务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31号)
5、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预缴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299号)
6、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21号)
7、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产品完工条件确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201号)
(二)其他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主席令第28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主席令第72号)
3、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48号)
4、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建设部令88号)
5、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31号)
6、广东省商品房预售管理条例
(三)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的主要文件:2009—31号文 法源: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本条例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31号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属于另有规定的情况。因此,房地产企业的收入与成本不太适用权责发生制,多处体现的是收付实现制。
计税收入确认,基本上以签定的合同为准,以实际收到款项为准。(第6条)计税成本的扣除,完工前,以核定的成本率(1-计税毛利率)为准;完工结算时,以实际已发生的,加上允许预提的为准(第32条);完工结算后,以实际发生的为准。(第12条、第34条)
营业税金及附加的扣除,以实际发生的为准。(第12条)期间费用的扣除,以实际发生的为准。(第12条)(以上的“实际发生”,须取得合法凭证。)注意:计税成本存在一个“核算终止日”,(第35条)。也就是说,企业可以选定“核算终止日”,而不规定是当年的12月31日。企业从其利益角度出发,往往选择在第二年的4月末至5月上中旬。但文件中未规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等也依据“核算终止日”进行完工结算,因此,后三者仍按《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三条执行:“企业所得税按纳税计算。纳税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第六编 税收管理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一节 结算与清算
(一)企业所得税完工结算
房地产企业完工结算,文件说的是某个开发产品(成本对象)符合完工条件后,企业应及时结算其计税成本并计算此前销售收入的实际毛利额,同时将其实际毛利额与其对应的预计毛利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企业本项目与其他项目合并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但应认识到:一般情况下,完工结算时,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也是不完整的,此时的“实际毛利额”也不是对应开发产品的“真实毛利额”。
举例:
【例】甲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的某楼盘于2009年全部预售,预售款20000万元,楼盘已于2009年10月完工并全部交付入住,土地等项目成本6000万元,已取得发票;出包工程合同总金额为8000万元,2009年12月31日前已取得的发票金额为5000万元,2010年4月取得的发票金额为1000万元。甲公司2009年12月31日按照合同造价预提了3000万元,年终结转后开发成本无余额。
计税成本核算以2010年5月1日为终止日,企业的计税成本包括:
1.2009年12月31日前已取得的发票11000万元; 2.2010年4月取得的发票1000万元;
3.不超过出包合同总额10%的预提成本800万元;
企业的销售成本当为14000万元,(6000+5000+3000)企业的计税成本当为12800万元,(6000+5000+1000+800)。
财务毛利额=(20000-14000)÷20000=30% 实际毛利额=(20000-12800)÷20000=36% 真实毛利额=(20000-12000-X)÷20000=Y%
企业所得税完工结算的本质内容是:将原来预计计税成本调整为至核算终止日为止的实际计税成本,进而计算出毛利额调整额。
理解:
1、商品房预售时,税收规定已确认为销售收入,但销售成本无法确认,就暂估了一个预计计税成本(计税成本率=1-计税毛利率)作为税前扣除,再扣除符合规定的期间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等项目后,就是预售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
2、在项目(成本对象)完工后,开展完工结算的本质内容,就是将预售产品的原预计计税成本调整为符合规定的计税成本,并将两个计税成本之间的差额调整入完工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
预计计税成本>实际计税成本的,调增完工的应纳税所得额; 预计计税成本<实际计税成本的,调减完工的应纳税所得额。
(二)企业所得税清算 企业所得税清算,实际上是企业清算时企业所得税的处理,是指企业在不再持续经营,发生结束自身业务、处置资产、偿还债务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剩余财产等经济行为时,对清算所得、清算所得税、股息分配等事项的处理。
房地产企业某个项目完工时只须办理成本对象完工结算,不须办理项目所得税完工清算,实际上也不存在某个项目的企业所得税清算业务。通俗所讲的完工清算,是指企业所得税完工结算或者是土地增值税清算。
实务操作中,企业所得税无法按项目进行清算的。由于一个企业的期间费用(特别是管理费用)是不按经营项目或开发项目分开核算的,如果一个企业同时开发多个项目,或是混业经营(如既开发房地产,又经营百货公司),管理费用就难以分清(你能说总经理的工资是按什么比例在不同项目之间分配吗?),因此,项目的应纳税所得是无法计算出来的。关键问题是法律法规没有授权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分项目核算期间费用。
(三)两者的主要区别
1、条件不同: 完工结算条件:除土地开发之外,房地产企业的其他开发产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准备开展完工结算:
(1)开发产品竣工证明材料已报房地产管理部门备案。(2)开发产品已开始投入使用。
(3)开发产品已取得了初始产权证明。
所得税清算条件:下列企业应进行清算的所得税处理:(1)按《公司法》、《企业破产法》等规定需要进行清算的企业;(2)企业重组中需要按清算处理的企业。
2、业务不同:
企业所得税完工结算包括以下内容:(1)选择确定计税成本核算的终止日(2)计算预售收入的实际毛利额
(3)将其实际毛利额与其对应的预计毛利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清算的所得税处理包括以下内容:
(1)全部资产均应按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2)确认债权清理、债务清偿的所得或损失;
(3)改变持续经营核算原则,对预提或待摊性质的费用进行处理;(4)依法弥补亏损,确定清算所得;(5)计算并缴纳清算所得税;
(6)确定可向股东分配的剩余财产、应付股息等。
注:清算所得的概念
《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十一条规定:清算所得,是指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者交易价格减除资产净值、清算费用以及相关税费等后的余额。
完工结算后,再投入的成本和费用,怎么处理? 可以在发生当期扣除。31号文的第28条规定。计税成本核算的程序:
1、发生的支出,判断是期间费用还是开发成本,作以下分录: 属期间费用的,借:管理费用(等)
贷:银行存款 期末:
借:本年利润
贷:管理费用(等)这就扣除了。
属开发成本的,借:开发成本—开发间接费—
贷:银行存款
2、合理归集后,分配至已完工成本对象、在建成本对象和未建成本对象 借:开发成本—**成本对象—
贷:开发成本—开发间接费
属于已完工成本对象的,继续做以下分录: 借:开发产品—**成本对象
贷:开发成本—**成本对象—
3、由已完工成本对象负担的,按已销开发产品、未销开发产品和固定资产进行分配
属已销开发产品的,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开发产品—**成本对象 这也扣除了。
属已转固定资产的,借:固定资产—**资产
贷:开发产品—**成本对象
进入了固定资产,等着计提折旧进成本扣除了。
属未销开发产品的,不用做分录。
仍然留在开发产品,等着出售后再扣除。
第七编 2011年3号文件的主要内容
1、统一确定预计计税毛利率
原来市局授权各县局按每一企业每一项目核定毛利率,效果不好。一是工作量大,二是难以核实,各地也是统一确定一个毛利率,企业填写的数据不支持税务局核定的毛利率,公正点说,基层税务人员也难以核实数据。
部分地方仍按预计利润率办理预缴税款,甚至是汇缴税款。
以前已核定了利润率或计税毛利率的,可以继续执行到完工结算,但建议调整为市局统一规定的毛利率。
如果继续执行原毛利率的,在《成本对象完工报告表
(一)》中第12栏要按原核定的毛利率填写。如果调整的话,可以按原预售收入×(新毛利率—原毛利率或利润率),统一作为今年某一个月份(最好是汇缴前)的预缴税款,原来未扣除的期间费用和营业税金等可一起计算扣除。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合理的方法,这由各地自行根据实际情况解决。这个问题不宜拖了,特别是仍在使用利润率的地方,一定尽快处理。
对于部分地方,预缴时采用利润率、汇缴时采用毛利率的,一定要实事求是地妥善处理好。
用利润率计算税款,可不可以扣除期间费用??一直争论不休,我市一般理解是不允许扣除,因为15%的利润率,如果扣除期间费用和税金等,可能已经无税可交了。上级的文件也一直不说清楚。但从“毛利”变为“利润”,文字的变化,就让人感到应该有不一样的地方。我认为税总当时也是想不让扣除的,但实务操作中做不到。问题还是出在多项目经营或混业经营上。以上已经说了,没有特别规定,一个企业的期间费用是不会按不同项目来划分的,作为一个整体,它已经在企业的其他项目利润(或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中扣除了,在非预售收入的正常业务核算中全部扣除了,我们怎么不让其扣除?怎么划分出不允许扣除额?可见,税总的2008-299号文并不理想。税总在2008年末的时候应该很清楚这一问题了,他在回答纳税人咨询的时候,承认了是可以扣除的,但税总不直接废除该文,直至2009-31号第9条才把它实际废掉了。
2、企业会计处理办法的备案
备案的目的是对企业收取意向金、预售商品房、营业税金及附加、以及完工结转收入等会计处理办法有所了解,税收管理员必须清楚知道,这一企业在以上事项上,在什么条件下做了什么分录。如营业税金及附加,要知道企业在缴交时做了什么分录,在计算缴交的当期利润时是否已经扣除了,还是在以后再扣除,这关系到纳税申报表的填写。
到现在为止,未办理备案的或备案资料中不清晰的,要督促企业在今年汇缴前重新办理备案。
3、成本对象的备案
这是31号文的要求,成本对象是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的直接对象。对于以前备案的资料中未明确成本对象的,要补办备案手续。
成本对象划分越细,对企业应该是有利的,但过细了,会增加企业财务核算工作量。这是企业自行选择的,企业备案后,应尽量要求企业在“开发成本”科目中设立一级明细科目用来分别核算不同成本对象的成本。
4、完工产品的结算
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当年达到完工条件的,当汇算清缴时,一定要求企业提供完工结算资料。否则按31号文的35条处理。税务机关核定计税成本时,核算终止日确定为完工当年的12月31日,计税成本按实际发生的符合扣除规定的成本计算(意思是不计算3项预提费用)。
5、纳税申报表的填写
这次统一了纳税申报表的填写,主要思路是:
一、不增加附加表,因为附加表格不规范,数据也进不了CTAIS,难以开展数据分析。因此只能对申报表格的一些栏次做些调整。
二、对可调可不调的尽量不调,如预售收入,税收规定是确认了收入的,但在预缴申报表时仍按规定只填写会计确认的收入,故还是规定不填;但在申报表时,如果不填写收入,将会导致业务招待费、广告费等难以填写,所以只好做了调整。
三、相应的,企业预售收入的营业税金及附加,会计计算利润时可能未计提也未扣除,但税收规定在预售时扣除,故也只能作了调整。
四、由于主表的数据不能直接更改,只能通过填写附表来体现主表的修改,故文件中的数据填写,是通过填写()内的附表来实现数据的填写的。用“加增”和“减除”的意义是原栏次数据的基础上“加上”或“减去”要处理的数额。
五、完工结算时,由于预售收入不填入“营业收入”栏,而是分拆出来填写到了“纳税调整增加额”,(这样的目的是防止虚大计算业务招待费、广告费的营业收入栏),故预售收入对应的“开发成本”也应填入“营业成本”。这样就计算出了“实际毛利额”。
第三篇:继续教育试题(企业所得税纳税实务与会计处理)
判断题:
1、目前,我国企业所得税实行的税率是比例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相结合的税率形式。[题号:Qhx007979] A、对 B、错 您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目前,我国企业所得税实行的税率是比例税率。
2、资本弱化的特点是企业注册资本与负债的比例不合理,注册资本太多。[题号:Qhx007989] A、对 B、错 您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资本弱化的特点是企业注册资本与负债的比例不合理,注册资本太少。
3、新企业所得税法和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继续采用内、外资有别的企业所得税法律规范体系。[题号:Qhx007966] A、对 B、错 您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新企业所得税法和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颁布标着我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律规范的最终统一。
4、税收抵免中当年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可以在以后五个内,用每抵免限额抵免当年应抵税额后的余额进行抵补。[题号:Qhx007991] A、对 B、错 您的回答:A正确答案:A
5、企业对外投资期间,投资资产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扣除。[题号:Qhx007974] A、对 B、错 您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企业对外投资期间,投资资产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单选题:
1、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利息收入按照()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题号:Qhx008007] A、实际收到债务人支付利息 B、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 C、会计准则《收入》规定 D、预交企业所得税 您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利息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2、中国居民企业股东证明其控制的外国企业不属于受控外国企业的条件中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题号:Qhx008016] A、设立在国家税务总局指定的非低税率国家(地区)B、主要取得积极经营活动所得 C、主要取得投资活动所得
D、利润总额低于500万元人民币 您的回答:C
正确答案:C 题目解析:中国居民企业股东能够提供资料证明其控制的外国企业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可免于将外国企业不作分配或减少分配的利润计入居民企业股东的当期所得:设立在国家税务总局指定的非低税率国家(地区);主要取得积极经营活动所得;(正常经营活动而不仅仅是投资);利润总额低于500万元人民币。
3、下列关于关联关系的判断,错误的是()。[题号:Qhx008002] A、公司直接持有B公司30%的股份,A公司和B公司属于关联企业
B、A公司持有B公司50%的股份,B公司持有C公司40%的股份,则A公司和C公司不具有关联关系
C、A公司实收资本为300万元,A公司从B公司(非金融机构)借入200万元款项从事生产经营,A公司和B公司属于关联企业
D、A公司对B公司的生产经营、交易具有实质控制,A公司和B公司属于关联企业 您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关联方,是指与企业有下列关联关系之一的企业、其他组织或者个人:(1)在资金、经营、购销等方面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控制关系;(2)直接或者间接地同为第三者控制;(3)在利益上具有相关联的其他关系。选项“A公司持有B公司50%的股份,B公司持有C公司40%的股份,则A公司和C公司不具有关联关系”中A公司对C公司间接控股达到20%,在资金上存在直接或间接控制关系。
4、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工资总额的()内,准予扣除。[题号:Qhx008008] A、2% B、3% C、4% D、5% 您的回答:D
正确答案:D 题目解析: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准予扣除(工资总额的5%)。
5、国外税收抵免,主要指以下哪种税收()。[题号:Qhx008019] A、所得税 B、财产税 C、增值税 D、消费税 您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只有所得税享受税收抵免,外国财产税、增值税和消费税不能取得国外税收抵免,除非在税收协定约定,但可以扣除。
多选题:
1、以下属于免税收入的是()。[题号:Qhx008037] 查看答案
A、国债利息收入
B、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C、中国居民企业从外国企业获得的股息、红利 D、居民企业之间的利息收入 您的回答:AB
正确答案:AB 题目解析:以下属于免税收入: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2、下列纳税人不需要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有()。[题号:Qhx008033] 查看答案
A、个体工商户 B、个人独资企业 C、合伙企业 D、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回答:ABC
正确答案:ABC 题目解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
3、在进行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时,影响“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计量的有()。[题号:Qhx008035] 查看答案
A、应纳税所得额 B、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C、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D、应纳所得税额 您的回答:BC
正确答案:BC 题目解析: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存在差异,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会计允许确认的费用,但是税法不允许确认,则,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4、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的有()。[题号:Qhx008030] 查看答案
A、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 B、企业所得税税款 C、税收滞纳金
D、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您的回答:ABCD
正确答案:ABCD 题目解析: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企业所得税税款;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行政处罚);税法规定以外的捐赠支出;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不符合国务院财税主管部门规定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支出);如存货跌价准备等。
5、按照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准予扣除。[题号:Qhx008028] 查看答案
A、基本养老保险费 B、基本医疗保险费 C、失业保险费 D、工伤保险费 您的回答:ABCD
正确答案:ABCD 题目解析:按照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五险一金”,即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准予扣除。
第四篇: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实务讲解
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实务讲解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这一块,主要谈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做好合作社会计核算工作的意义。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账簿的设置。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核算的特殊要求。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核算要注意的六个会计科目。
一、做好合作社会计核算工作的意义
(一)是创建示范合作社的需要。
合肥市农委《关于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百家示范工程的实施意见》(合农〔2008〕31号)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四有八规范”的标准。
“四有”即:
1、有组织制度。1)、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在县级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注册资金5万以上;农民专业协会依法经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注册登记,有效运转一年以上;2)、有完善的组织章程并按照章程运作,实行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制度,理事会、监事会制度健全,组织活动正常;3)、有明晰的产权结构、独立的会计核算体系和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独立设立财务;4)、有较完善的组织档案(包括会议记录、活动记录、合作协议、财务凭证等)。
2、有合作手段。1)、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必要的办公设施和名称标志牌;2)、有一定的资金、技术、设备以及土地、建筑物等经营要素;3)、与成员在市场信息、生产管理、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等方面有具体的、稳定的服务关系和合作内容。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建立成员帐户,有成员入股资金,股本结构和分配方式比较合理,重大事项决策民主。
3、有较大规模。1)、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要达到200户以上,其中农民成员占80%以上,年销售额50万元以上;农民专业协会成员数要达到100户以上,其中农民成员占80%以上,有一项或数项实质性内容的指导和服务;2)、以土地入股的合作组织,入股农户100户以上,入股土地面积200亩以上,保底收益每亩500元以上;3)、有统一的产品注册商标、获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三品”认证或品牌认证、有统一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4、有明显效益。1)、与成员签定服务合同或承诺无偿、低偿服务,实行订单或保护价收购,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实施“一村一品”、开展社会化服务、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2)、实行盈余返还,建立健全积累机制,合作社成员人均纯收入比非成员高出20%以上。
“八规范”即:
1、规范章程制度。章程应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业部示范章程,本着精简、实用、有效的原则,结合实际,由全体成员讨论确定。章程的正式文本要全体成员共同签名或盖章。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岗位职责、生产管理、收购营销、财务会计等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2、规范股权结构。合作社成员必须按章程规定认购股金,向社员签发股权证,作为盈余分配的依据。从事生产的农民成员持有的股份必须占50%以上,单个成员持有的股份最多不超过20%,防止一股独大。
3、规范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社员代表大会依《章程》规定行使职权;理事会要严格执行社员(代表)大会的决议,做好日常工作,保障合作组织正常运行;监事会要监督理事会执行社员(代表)大会决议和日常工作情况。合作组织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设置相应的内部管理机构,并建立岗位责任制。合作组织可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聘请专业人才进入理事会或内部管理班子,从事本社的生产经营活动。
4、规范民主管理。定期召开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重大事项应由合作组织社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社员(代表)大会实行一人一票制,出资额或者与本社交易量(额)较大的成员可以享有附加表决票,但不得超过本社成员基本表决票的20%。真实记录每个投票人的票数和具体意见。
5、规范财务管理。合作社要按照财政部制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为每个成员设立成员账户,记载该成员的出资额、公积金份额、与本社的交易量(额);国家财政扶持资金和他人捐赠资金,要平均量化到各成员帐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其成员的交易、与利用其提供服务的非成员的交易,应当分别核算;合作社定期进行财务公开,每年进行内部审计,并向成员(代表)大会报告审计结果;财务人员应实行持证上岗,会计和出纳不得相互兼任,正副理事长、监事长不得担任本社的财会人员。
6、规范盈余分配。合作社盈余按章程规定提取公积金和比例,并按规定用途使用。所提公积金必须按章程规定量化为每个成员的份额;提取公积金后的盈余,应按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成员,返还总额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剩余部分以成员账户内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按比例分配给本社成员。
7、规范经营服务。合作社要充分发挥组织功能,建立完善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农业投入品的采购和供应。根据生产经营和社员的需要,统一组织采购、供应农业投入品,实行规模采购,努力减少社员的生产成本;统一生产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培训服务。按照生产质量安全要求,制订、实施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逐步建立产品质量追溯、检测监督等制度。向社员提供生产技术和经营信息等,统一技术指导和培训;统一品牌、包装和销售。积极开拓市场,努力提高统一销售社员产品的份额;统一产品和基地的认证认定。统一认证认定无公害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地方名牌、著(知)名商标等,提升产品品牌和档次。
8、规范档案管理。建立合作组织工作档案,将组织成员情况、章程文本、相关制度、会议记录、财务收支、经营服务活动等全部资料,进行分门别类整理,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二)是解决当前合作社会计核算不规范问题的需要。
当前合作社会计核算不规范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筹集资金未入账。有些合作社在筹集股本金时没有向社员开收据,会计账面不能反映出社员在合作社中所占的股份比例。有些合作社理事长另办有公司,合作社在向其公司借款时不开发票,没能在会计账中核算,合作社债务资金得不到真实反映。
2、原始凭证不规范。许多合作社在购买生产资料时未取得对方单位出具的正式发票;合作社存在着大量的自制原始凭证,有家合作社在基建工程完工后自制一张原始凭证,没有购买材料的发票及清单,工程造价的真实性不强。有些原始凭证没有经手人签字,有些原始凭证没有财务审批人审批。
3、账簿设置不完整。有些合作社只设有总账,没有明细账。如有家合作社的股金账户只有总账没有明细账,从会计账中看不出有多少社员,每个社员交纳多少股金。有些合作社没有将销售非社员产品业务单独进行核算,会计账不能反映合作社销售的真实情况。
4、科目使用不准确。有些合作社会计在核算中会计科目使用不准确,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如有些会计不会使用“内部往来”科目,把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的经济往来记入应收款、应付款账户中。有些会计核算简单化,把合作社的费用都记入经营支出。
5、收益分配制度不完善。严格按照《合作社法》规定对社员进行收益分配,合作社的收益分配方案必须经过社员(代表)大会批准,按交易量(额)返还比例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百分之六十。
鉴于以上情况,为了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会计工作,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财政部于2007年12月发布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账簿的设置。
农民专业合作社账簿设置和企业基本相似。设立以下三种账簿:
1、总帐(总账的格式采用三栏式,外表形式一般应采用订本式账簿。)
2、明细账(明细账的格式主要有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和多栏式,合作社应根据财产物资管理的需要选择明细账的格式。)
3、日记账(根据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各单位应设置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以便逐日核算和监督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入、付出和结存情况。)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核算的特殊要求。(有三点特殊要求)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会计记账方法和企业一样也采用借贷记账法。但是,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成员构成、业务往来、盈余分配和公积金量化等财务活动方面有其独特性。
(一)合作社与成员和非成员的交易分别核算制度。
1、以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是合作社区别于其他经济组织的根本特征。比如一个草莓合作社,它成立的主要目的是销售成员生产的草莓,而一个草莓公司的成立目的是通过销售草莓赚钱,为了赚钱可以销售任何人的草莓。
2、将合作社与成员和非成员的交易分别核算也是为了向成员返还盈余的需要。《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合作社可分配盈余应当按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返还总额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百分之六十。返还的依据是成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额)比例。在确定比例时,首先要确定所有成员与合作社交易量(额),然后才能计算出每个成员所占的比例。
3、将合作社与成员和非成员的交易分别核算,也是合作社为成员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由于合作社是成员之间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因此成员与合作社交易时的价格、交易方式往往与非成员不同。将两类交易分别核算也是合作社正常经营的需要。比如成员购买成产资料时的价格要低于非成员,只有这两类交易分开核算,才能更准确地反映合作社的经济活动。
(二)设立成员账户制度
1、成员账户的概念及核算内容
成员账户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用来记录与合作社交易情况以及在合作社中所拥有份额的会计账户,也是确定成员参与合作社盈余分配、财产分配的重要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每个成员设立单独账户进行核算,可以很清晰反映出该成员对本社的出资,量化为该成员的国家级份额以及该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情况。《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成员账户主要记载三项内容:一是记录成员出资情况;二是记录成员与合作社交易情况;三是记录成员的国家级变化情况。
2、成员账户的主要作用
(1)通过成员账户,可以分别核算成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额),为成员参与盈余分配提供依据。
(2)通过成员账户,可以分别核算成员的出资额和公积金变化情况,为成员承担责任提供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五条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以其账户内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为限对农民合作社承担责任。在合作社因各种原因解散清算时,成员如何分担合作社的债务,都需要根据其成员账户的记载情况确定。
(3)通过成员账户,可以为处理成员退社时的财务问题提供依据。
(三)、特殊的盈余分配制度
盈余分配是农民做好合作社财务会计工作的核心。对于合作社而言,其盈余的形成既有成员出资的贡献,也有成员与合作社之间交易的贡献,因此,盈余分配的关键,是要合理确定按交易量(额)返还与按照出资额分配的界限。具体的盈余公积核算在会计科目中再说。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核算要注意的六个会计科目。
根据我个人对农民合作社财务会计的体会,我觉得在核算时要特别关注以下六个会计科目。
(一)、“应收款”科目:和企业会计的“应收款项”科目相似。
合作社的应收款项划分为两类:一是合作社与外部单位和个人发生的应收及暂付款项,为外部应收款,以“应收款”科目核算;二是合作社与所属单位和社员发生的应收及暂付款项,为内部应收款,以“成员往来”科目核算。先说一下外部应收款项核算
外部应收款项是指合作社与外部单位和外部个人发生的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合作社外部应收款项通过“应收款”账户进行会计核算。该账户借方登记合作社应收及暂付外部单位和个人的各种款项,贷方登记已经收回的或已转销的应收及暂付款项,余额在借方,反映尚未收回的应收款项。
在“应收款”科目下,应按不同的外部单位和个人设置明细账,详细反映各种应收款项的情况。
【例】禽业合作社销售一批鸡蛋到某超市,成本20000元,售价23000元,货款尚未收到。会计分录为两笔:一是应收款增加,经营收入增加;另外结转成本,经营支出增加,产品物资减少,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款一某超市 23000 贷:经营收入 23000 同时清算成本
借:经营支出 20000 贷:产品物资一鸡蛋 20000
(二)“成员往来”科目,企业会计中没有这个科目。
内部应收款项是指合作社与社员发生的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合作社内部应收款项通过“成员往来”账户进行核算。“成员往来”是一个双重性质的账户,凡是合作社与所属单位和社员发生的经济往来业务,都通过本账户进行会计核算。也就是说,它既核算合作社与所属单位和社员发生的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业务,也核算各种应付及暂收款项业务。该账户借方登记合作社与所属单位和社员发生的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和偿还的各种应付及暂收款项,贷方登记合作社与所属单位和社员发生的各种应付及暂收款项和收回的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该账户各明细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反映合作社所属单位和社员尚欠合作社的款项总额,各明细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反映合作社尚欠所属单位和社员的款项总额。
为详细反映成员往来业务情况,合作社应按社员设置“成员往来”明细账户,进行明细核算。各明细账户年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应在资产负债表的“应收款项”项目内反映,各明细账户年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应在资产负债表的“应付款项”项目内反映。
有关成员往来业务核算举例如下:
【例】某生猪合作社向社员张华按协议提供饲料10吨,成本14000元,售价14500元,价款暂未收到。
销售商品是合作社正常经营活动,该业务同时导致经营收入增加,同时应收款(成员往来借方)增加。
会计分录为:
借:成员往来一张华 14500 贷:经营收入 14500 同时结转成本
借:经营成本 14000 贷:产品物资 14000 【例】社员李湘向合作社借款20000元,用于周转,合作社从银行转账支付,会计分录为:
借:成员往来一李湘 2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 【例】年终,按成员大会决议,社员张华在合作社盈余分配时,按交易额比例可分12000元,按股本分配可分8000元。
借:盈余分配一未分配盈余 20000 贷:应付盈余返还一张华 12000 应付剩余盈余一张华 8000 将所有成员账户应收、应付款项转入成员往来科目。
借:应付盈余返还一华丰 12000 贷:应付剩余盈余一华丰 8000
(三)“产品物资”科目
合作社出入库的材料、商品、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以及验收入库的农产品,通过“产品物资”账户进行核算。包装物如果使用频繁、数量大,也可增设为一级科目。该账户借方登记外购、自制生产、委托加工完成、盘盈等原因而增加的物资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发出、领用、对外销售、盘亏、毁损等原因而减少的物资的实际成本,余额在借方,反映期末产品物资的实际成本。
【例】某蜂业合作社为加工蜂蜜,购进辅助材料一批,发票注明价款5000元,货款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会计分录为:
借:产品物资——材料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例】大米加工合作社接受社员以稻谷作为入社投资,双方协议作价5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产品物资——材料5000 贷:股金 5000
特别说一下商品核算(看课堂情况决定是否忽略)
商品是指合作社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以及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1.从事商品流通合作社商品物资的核算
合作社在商品到达验收入库后,按商品进价,借记“产品物资”,贷记“应付款”、“成员往来”、“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发出商品后,结转成本,借记“经营支出”,贷记“产品物资”科目。
【例】养鸡合作社到社员李义家收购山鸡一批,价格2000元,价款尚未支付。会计分录为:
借:产品物资——山鸡2000 贷:成员往来——李义2 000、同月,这批山鸡实现对外销售,计2200元,款存银行。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2200 贷:经营收入 2200 结转发出商品成本:
借:经营支出 2000 贷:产品物资 2000 2.加工型合作社商品物资的核算
从事加工生产的合作社,其商品物资主要指产成品。生产完成验收入库的产成品,按实际成本,借记“产品物资”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等科目。合作社在销售产成品并结转成本时,借记“经营支出”,贷记“产品物资”科目。
【例】蜂业合作社的生产车间将蜂蜜加工成饮料,当月共加工饮料10000箱,实际单位成本72元,共计720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产品物资 720000 贷:生产成本 720000 同月,上例实现对外销售5000箱,每箱售价120元,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600000 贷:经营收入600000 月底,结转发出商品的成本:
借:经营支出 360000
(四)、“股金”科目,与企业会计中的“实收资本”相似。
成员出资要用到这个科目。股金是合作社成员实际投入合作社的各种资产的价值。它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也是合作社成员分享权益和承担义务的依据。
为了反映投资人实际投入的股金以及股金的增减变化情况。应设置“股金”账户,该账户属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贷方登记实际收到的股金金额以及用资本公积转增的股金数额,借方登记按规定程序减少的股金数额。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合作社实际拥有的股金总额。该账户应按合作社成员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核算。1.合作社收到成员以货币资金投入的股金,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科目,按成员应享有合作社注册资本的份额计算的金额,贷记本科目,按两者之间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科目。
【例】根据合作社和某外单位签订的投资协议,该单位向合作社投资25000元,款存银行。协议约定入股份额占合作社股份的20%,合作社原有股金60000元。
该单位投入到合作社的资金25000元中,能够作为股金入账的数额是:60000x20%/(1—20%)=15000元,其余的10000元,只能作为股金溢价,记入“资本公积”账户。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25 000 贷:股金一法人股金 15 000 资本公积 10 000 2.合作社收到成员投资入股的非货币资产,按投资评估价格或各方确认的价值,借记“产品物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按成员应享有合作社注册资本的份额计算的金额,贷记本科目,按两者之间的差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科目。
【例】合作社收到成员投入材料一批。评估确认价13000元。
借:产品物资一X_X材料13 000 贷:股金一个人股金 13 000 3.合作社按照法定程序减少注册资本或成员退股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产品物资”等科目,并在有关明细账及备查簿中详细记录股金发生的变动情况。
【例】合作社付给某农户退股5000元。其中:库存现金支付1000元,从开户行存款支付4000元。
借:股金一个人股金 5 000 贷:现金 1 000 银行存款 4 000 【例】合作社退出成员投入的材料一批,评估确认价3000元。
借:股金一个人股金 3 000 贷:产品物资一XX材料 3 000
(五)、“专项基金”科目,企业会计中没有这个科目。
专项基金是合作社通过国家财政直接补助转入和他人捐赠形成的专用基金。1.合作社使用国家财政直接补助资金取得固定资产、农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时,按实际使用国家财政直接补助资金的数额,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例】合作社使用国家财政专项补助50000元建成水果保鲜库房一间,全部支出总计50000元,工程验收完成交付使用。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50 000 贷:在建工程 50 000 借:专项应付款 50 000 贷:专项基金 50 000 2.合作社实际收到他人捐赠的货币资金时,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例】合作社收到县农业局干部职工捐赠现金8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库存现金8 000 贷:专项基金8 000 3.合作社收到他人捐赠的非货币资产时,按照所附发票记载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借记“固定资产”、“产品物资”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无所附发票的,按照经过批准的评估价值,借记“固定资产”、“产品物资”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例】合作社收到兴旺集团捐赠水果分离机一台,发票价12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水果分离机 12 000 贷:专项基金——捐赠资金 12 000
(六)、“盈余分配”科目。下面重点介绍这个科目。
前面讲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在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后的当年盈余,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分配盈余。可分配盈余按照下列规定返还或者分配给成员,具体分配办法按照章程规定或者经成员大会决议确定:(一)按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返还总额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百分之六十;(二)按前项规定返还后的剩余部分,以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以及本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成员的份额,按比例分配给本社成员。1.盈余分配的要求
合作社的盈余分配,是指把当年已经确定的盈余总额连同以前的未分配盈余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合理分配。盈余分配是合作社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国家、集体、成员及所有者等各方面的利益,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因此,合作社必须严格遵守财务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搞好盈余分配工作。
合作社在进行盈余分配前,首先应编制盈余分配方案,方案应详细规定各分配项目及其分配比例。盈余分配方案必须经合作社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其次,应做好分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清理有关财产,结清有关账目,以保证分配及时兑现,确保分配工作的顺利完成。2.盈余分配的顺序
合作社的可供分配的盈余,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分配:(1)弥补上年亏损。主要是弥补上年亏损额。
(2)提取盈余公积。盈余公积用于发展生产、转增资本,或者用于弥补亏损。(3)提取应付盈余返还。盈余返还部分是指在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后可供当年成员分配的盈余。主要按成员交易量(额)进行盈余返利的比例不得低于60%。
(4)提取剩余盈余返还。扣除上述各项后的盈余可按“成员出资”、“公积金份额”、“形成财产的财政补助资金量化份额”、“捐赠财产量化份额”合计数为成员应享有的“剩余盈余返还金额”量化到成员进行分配。3.盈余分配的核算 为了反映和监督盈余的分配情况,合作社应设置“盈余分配”账户,核算合作社当年盈余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后的结存余额。本科目设置“各项分配”和“未分配盈余”两个二级科目。合作社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时,借记“盈余公积”科目。贷记本科目(未分配盈余)。按规定提取公积金时,借记本科目(各项分配),贷记“盈余公积”科目。按交易量(额)向成员返还盈余时,借记本科目(各项分配),贷记“应付盈余返还”科目。按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以及本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成员的份额,按比例分配剩余盈余时借记本科目(各项分配),贷记“应付剩余盈余”科目。
年终,合作社应将全年实现的盈余总额,自“本年盈余”科目转入本科目,借记“本年盈余”科目,贷记本科目(未分配盈余),如为净亏损,则作相反会计分录。同时,将本科目下的“各项分配”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本科目“未分配盈余”明细科目,借记本科目(未分配盈余),贷记本科目(各项分配)。终了,本科目的“各项分配”明细科目应无余额,“未分配盈余”明细科目的贷方余额表示未分配的盈余,借方余额表示未弥补的亏损。
【例】合作社用盈余分配弥补上年亏损30000元。
用盈余分配弥补上年亏损,会减少盈余分配数额,增加盈余公积,因此应借记“盈余分配一未分配盈余”账户,贷记“盈余公积”账户。会计分录为:
借:盈余分配一未分配盈余 30 000 贷:盈余公积 30 000 【例】合作社本实现盈余12000元,根据经批准的盈余分配方案,按本年盈余的5%提取公积金。提取盈余公积后,当年可分配盈余的70%按成员与本社交易额比例返还给成员,其余部分根据成员账户记录的成员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以及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财产按比例分配给全体成员。(1)结转本年盈余时:
借:本年盈余 12 000 贷:盈余分配一未分配盈余 12 000(2)提取盈余公积时,按规定比例计算出提取金额12000x5%=600(元)借:盈余分配一各项分配一提取盈余公积 600 贷:盈余公积 600(3)按成员与本社交易额比例返还盈余时,根据成员账户记录的成员与本社交易额比例,分别计算出返还给每个成员的金额和总额(12000-600)x70%=7980(元)借:盈余分配一各项分配一盈余返还 7 980 贷:应付盈余返还一×成员 7 980(4)分配剩余盈余时,根据成员账户记录的成员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以及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成员的份额。按比例分别计算出分配给每个成员的金额和总额12000-600-7980=-3420(元)借:盈余分配一各项分配一分配剩余盈余 3 420 贷:应付剩余盈余一×成员 3 420(5)结转各项分配时:
借:盈余分配一未分配盈余 12 000 贷:盈余分配一各项分配 12 000
第五篇:会计理论学习与会计实务
会计理论学习与会计实务
摘要:会计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操作性很强,我们目前接触更多的是理论知识,但对真正的会计流程并没有清晰的认识,所以必须与会计实务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本学科。
关键词:会计理论;会计实务;关系
一、会计理论学习的意义及重要性
会计是一门知识性很强的学科,专业性很强,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正确的会计理论指导,面对会计实务时也就无法下手。加强会计理论的学习不能忽视。会计作为一门管理学科,理论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正确认知会计职能。
(1)理论作为规律的普遍适用性
在不同的会计发展时期,会计的处理方法也是不同的,会计是在不断发展完善的,会计准则的变化是十分频繁的,但理论知识作为其中的规律性的东西却是不变的,理论知识的丰富储备可以使我们更快的理解变更的会计准则,会计理论学习也有助于我们真正领会会计法规定制的缘由更能理解法规的实质。并且在很多情况下,理论转化为实践是需要一个过程。提前做好理论上的准备,实际应用时才可做到胸有成竹
(2)对会计工作进行总结评价
会计理论的学习可以对会计实务总结和对会计实务进行评价。从合理的会计实务中提炼出理论成份同时可以加深对会计实务的认识。通过会计理论研究的总结评价,不仅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水平,而且也有利于会计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也能更好地体现会计的管理功能。提高会计的时效性和预测性。
二,加强会计实务学习的重要性
理论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实务操作就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强大的理论也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体现其作用,会计实务操作才是我们工作后的重点内容。只有加强我们的实务处理能力才能使我们的理论知识得以利用,做到理论指导实践。
(1)会计学科是与实际工作联系很紧密的一个学科,实际
工作是很琐碎和细致的,接触到实务后我们能更准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能使我们意识到需要加强在哪些方面的学习。有助于提高我们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躬行。”一个报表的完
成,中间有很多琐碎的过程,需要我们耐心和细致。一次次的实践也可以加强我们对业务的熟悉程度,也能更快的适应工作。在完成一整套会计流程是也有利
于培养我们的会计意识,使我们真正意识到我们会计人员的真正工作是什么样的,是怎么工作的。减少我们实际工作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也能增加我们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密切了课堂教育和实际工作的关系。
三.在做会计实务时遇到的问题及心得体会
在拿到题的时候我一直是无从下手的,我可以做出会计分录,但是我不确定我做的是否正确,因为这不是一道练习题,错了影响不大,分录错了,以后改正起来就会很麻烦,在平时学习中,面对一个个分录后者在看一个报表时也能理解,但第一次自己试着把从一个个的分录到最后完成几个报表,我很没有信心,不是特别清楚这个流程,也不知怎么才能把报表画出来,不过还好我们的报表是打印好的,减少了一部分难度。分录做出来之后,开始做T性账户,因为不熟练,我在面对写左还是写右的时候出了很多错误,有不细心的失误也有的是因为不理解。在最后的几个报表填制方面多次手忙脚乱。在试算平衡表上,因为在数字方面粗心大意或者填错导致了多次试算不平衡的问题。在资产负债表中,科目种类繁多,细心填制保证不出错很重要,但是很多时候考虑不全面该加上的没有加上,该减去的未减去,导致数字出错,利润表式一个相对简单的表格,填制起来没遇到什么较大问
题。
总体来说,因为对整个会计流程的不了解,以及知识的零散性导致我此次作业中多次不知道如何下手整合。以前学习的知识没有形成一个系统,而是一个个单独的知识块,很多报表上的东西不知道根据什么填写,但看看书又明明是讲过的,离开了书本,有时候又不知道该怎么计算,在平常的而学习中,我没有很好的把知识系统起来,而只是一个漏洞百出的网,只有大方向的框架而不了解具体,在实际处理会计问题时焦头烂额。
四.以后的学习方向及自我提高
(1)加强学校课程学习
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时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学习的时候深入进去,不能仅仅满足于看的懂,要努力是自己能够做得出。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在学习过程中,要时刻在心中构造出一个知识网并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真正理解这些知识是在哪里用的,做什么时候用的,知道该用在哪里才能在实际中知道怎么用。
(2)培养会计意识
我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会计技能,不断能够提高我自身的会计意识,学会用会计的眼光看问题处理问题。另外要阅读一些会计方面的书籍,更好地理解会计工作,及时的了解会计的变化发展,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目标,早日培养出自己的专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