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标准下农村小学一年级课外阅读的实践
新课程标准下农村小学一年级课外阅读的实践 新课程标准实施几年来,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向课堂要效率,但是,多年来“高效低能”的语文课堂一直困扰着许多的教育一线教师,课堂上,教师讲的是口沫直飞,满头大汗,学生却听的乏味,学的浅薄,“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教学质量”一直困扰着我们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后来,教育专家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找到原因后,很多一线的语文教师便“对症下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为抓手,开始了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方式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进城务工子女,几年来,我校一直非常重视语文课外阅读,但却困难重重,一直无法走出“瓶颈”阶段,去年,我校一年级招生,设置了“小班化教学”,校领导决定,阅读教育从娃娃抓起。
下面,就是一年来,我校针对一年级开展课外阅读教育几点心得体会。
(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问题
许多进城务工人员家庭条件很差,他们工作辛苦,挣钱不多,养家糊口都很困难,更别说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经过调查,我校一年级孩子,家里只有十本以下课外书籍的竟然占到了全班的三分之二,甚至有一个学生,家里一本书都没有。有的孩子曾经向我反映,家里的书都看几十遍了,不想再看了,书籍的严重缺乏,导致孩子的阅读面受到了限制,阅读量相对不够,阅读质量当然无法保障。
我校学生普遍父母教育程度不高,因此,孩子们缺少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没有形成良好的家庭阅读习惯,许多孩子读书的热情度不高。特别,部分家长认为,阅读课外书籍就是在浪费时间,不如多做科内作业,多考几分来着实在,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二)我校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1、与名师名校加强联系,学习宝贵阅读经验
我校语文教师共九人,教学力量较为薄弱,其中大部分教师为工作不足五年的年轻教师,缺乏丰富的阅读教学的经验,虽然很多年轻教师勤奋好学,但学校阅读教学的研究一直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带头人,大家只是处于不断地摸索过程,往往不得法。学校为此非常着急。面对如此尴尬的境地,学校毅然决定“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2009年9月末,我校邀请屯溪路小学胡冬梅副校长到我校开展阅读指导课,胡校长为我校一年级学生上了一堂图画书阅读课《猜猜我有多爱你》,课后,胡校长与我校教师进行交谈,细致的向我校介绍屯溪路小学这么多年开展阅读课的方法与经验,并且为我校教师带来了许多适合开展阅读课的书籍,供我校教师参考。这一次的交流,为我校年轻教师努力开展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动力,指明了新的方向。此后,我校专门开设了阅读课,将课外阅读纳入校本课。一年级教室配置了专门的图书角,购买了一系列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每天20分钟的阅读课上,有时教师会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有时会引导学生自
主阅读,有时会让孩子将文字阅读与图画结合起来,绘出一张张精美的图画,尽量做到将阅读的形式多样化,经过一年的持续的训练,我校一年级班级学生已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学校阅读与家庭阅读相结合学生大部分的自由时间是在放学之后。家庭的读书氛围是否浓厚,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于是,我校开展了家校合作“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希望充分利用家庭资源,打造学习型家庭,为学生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2009年开学初,我校就召开了一年级家长的动员大会,向学生家长介绍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同时,邀请了我校三年级王一丁的妈妈向各位家长介绍了家庭阅读指导的方法和策略。王一丁的妈妈是我校家长委员会主任,在家庭课外阅读指导方面较有研究。10月初,我校一年级正式启动“创学活动”,学校制作了创学记录表格,我校一年级76名学生,超过三分之二的家庭积极参与到了此项活动中来,每个家庭制订了自己的阅读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学校为其提供了课外阅读图书,每天开展“亲子阅读”做好记录与反思。针对我校家长普遍教育素质不高,担心“创学活动”半途而废,2010年2月,寒假结束之前,我校葛校长带领一年级教师走入了“创学家庭”,实地考察了学生家庭阅读环境,和家长个别交流,真实了解创学过程中的问题与难题。为进一步让更多家庭参与到“创学“活动中来积累经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校对于课外阅读的研究
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我们愿为提高孩子阅读能力而一直不断的探索下去。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的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的实践
石岩九年制学校罗国华
“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品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我想,这是每个为人师的心愿。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的学段目标作了明文规定:
今年我教小学一年级语文,手里拿着新教材,对照新课程标准,看看我们班的那刚入学,什么都不懂的孩子,真的有种急在心里,无从下手的感觉。
再看看刚入学的这帮孩子:全班四十六个学生,其中有四个学生能认识一二百个字,(其中两个是重读生)其余的只认识几十个字,有的还不到十个字。问问他们家里有没有课外书,几乎没有人说家里有的,作为教师的我,如何进行新课程的教育,开展课外阅读呢?
引导——插上远航的风帆
学生刚进入校门,什么也不懂,教师也不可操之过急,须慢慢熏陶,渐渐引导。
1、我先根据教材引导学生学好拼音,利用学会的拼音多认字。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边学边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朗读、接触汉字。主要是读读儿歌,猜猜谜语,诗歌朗诵等,比较浅显易懂,学生容易理解。
2、在学好教材的同时,我有意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认字的欲望,为以后的阅读作好准备。主要是讲精彩的故事给他们听,有时出几个《十万个为什么》的问题考考他们,为学生打开通向知识大门的钥匙,培养他们看书的欲望。
书源——课外阅读的保证
学生想看书,却没书可看,为此,我也动了不少的脑筋。
1、利用家长会向家长说明当前教育形势,要求家长能对孩子进行合理的教育投资,多买些课外书籍,供孩子看,并以家庭作业的形式,要求孩子在家能看半小时左右的书。
2、在班级里开展“献出一本书来,共享更多的书”的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拿出一两本课外书来,充实班级里的图书角,使每个学生能看到更多的课外书。第一学期拼音学好后,班级里大大小小总共有五十本左右的书籍,刚好供学生每人一本。
所幸的是:学校里全面开展课外阅读,老师向学生捐了200元左右的课外书,真是如鱼得水。
这学期通过一个假期,所有学生带来的课外书全部更新,书的质量和数量都上了一个档次,为此,也增加了我开展工作的信心,至少,我感受到家长是支持的。
3、教师向学校图书室定期借阅图书,为学生不断补充书源,使学生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
指导——阅读方法、习惯、兴趣的培养
学生有了书,他们也愿意去翻翻,去看看,有几个人已能长时间地静下来看课外书了,可总有那么几个人,一节课下来,书换了好几本,却没看到些什么,为此,我也想了不少的办法。
1、看书得从认字开始,为了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字,我让他们每人制作一只“识字袋”,贴在墙上。要求学生把课外学会的字,(可以是报纸上,食品袋上,包装袋上剪下来的,也可以是课外书里看来的)放在识字袋里,教师定期检查,并用多媒体展示给大家看,请收集来的学生读给大家听,并让他教大家怎么读,这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外学习生字的积极性。
2、在阅读课时,我发现有些同学看书特别认真,我就及时进行了表扬。还对那些特别喜欢看课外书的学生,进行了奖赏:允许他们把学校里的课外书带回家去看,这也调动了一部分学生看书的积极性。
3、对那些屁股坐不牢,不怎么要看书的调皮学生,我在每节阅读课之前,总是先挑几本书,讲几个故事给他们听。当下课的时候,总有学生很高兴地来跟我说:老师,你刚才讲的故事我在那本书里看到过了。那我的目的也达到了。
4、我发现,让一年级这么小的学生,持之以恒地每天看书,坚持下去确实很难。有时我发现他们看课外书,只是应付时间,其实什么也没看进去。这时,我就调整方法,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如:摘录新学会的字,越多越好,并在多媒体中展示给大家看,请他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这时,他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了起来。(或摘录好的词语和句子)。有时布置一个任务,让大家准备一个故事,要讲给大家听的,他们就会很认真地去准备。当然,老师也不能说过了就算了,还得真的来一次讲故事比赛,评出故事大王才行。现在,我每周安排学生回家讲故事给家长听,或给家长猜谜语,或读古诗、诗歌等,与家长配合,促使学生有目的地看书。为了学生那份求知欲,教师真的要变些花样才行。
实践——学以致用,享受成功的喜悦
学以致用是很重要的,如何让学生尝试课外学习的快乐?教师要抓住时机。这学期,学到《古诗两首》时,一首是《春晓》,一首是《村居》,我发现这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而且现在正是春天这个美好的季节。我就趁机布置了一个回家作业,要求搜集有关春天的诗歌。同学们回家后,有的在《唐诗三百首》里找,有的在另外的教科书里找,有的去问爸爸妈妈,热情比较高。到了第二天一数,起码有几十首。于是,我就让他们把古诗抄在纸上,在墙上贴出来。我还把其中的十首打印出来,让学生背诵,还开展了一个诗歌朗诵会,评出了背古诗最多的学生,我发现学生对自己找来的古诗背得特有劲。阅读课时,那几本有关古诗的书,一下子变成了畅销书。这一次使我和我的学生共享了成功的喜悦。
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学生看课外书已经有了量的保证,但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广泛、自主的阅读,达到质的提高,还有待不断地实践。
工作在继续,我也在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实践,希望我和我的学生能始终保持那份学习的热情,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追求。
第三篇:新课程标准下的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新课程标准下的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改革
摘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思想理念上要重视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兴趣和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和能力,学会尊重关爱他人,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态度。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就要善于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更注重口头评价,教师要随时对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加以纠正,对学生的活动要加以评价鼓励,对有关的知识要加以渗透,教师的评价是全方位的,不能局限于技能评价的圈子里,这些都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口头评价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面临着翻天覆地的巨大变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颁布对当今教育和教育者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新课程标准是针对我国传统课程的“偏、难、繁、旧”的弊端,结合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编写的,它强调了课程的先进性、时代性,教师与学生之间角色的改变,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性、开放性和新型教学媒体的支持。虽然现在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较多,但对于农村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的变革还有诸多局限性,新课程标准体现出来的“城市化”思想教育内容较为明显。针对于农村阶段义务教育在新课程标准下的现状浅谈一下几点:
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各个年龄阶段有分别设置了年龄段的目标与内容。着重推荐优秀诗文篇目以供学生增加积累,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阅读量,增长课外知识。
小学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他们与各国青少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还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学习英语能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学习英语能够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储备能力,也能为他们未来更好地适应世
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奠定基础。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的理解语言和得体的使用语言;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面对教育目标的重要改革,在新的教育观念的指引下,要求我们扩展优质教育资源,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特别是扩大和建设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同时为我们转变教学观念指明了新的道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解决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教师教学课堂模式中的得与失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思想理念上要重视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兴趣和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和能力,学会尊重关爱他人,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态度。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就要善于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更注重口头评价,教师要随时对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加以纠正,对学生的活动要加以评价鼓励,对有关的知识要加以渗透,教师的评价是全方位的,不能局限于技能评价的圈子里,这些都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口头评价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新的课程评价理念要求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一定要本着为师生发展服务的原则,既要关注教师对课堂教学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价,同时,才可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使改进教学沿着正确的方面发展。但是,在内心的教学模式下也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矛盾,由于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这也就在教师的讲解上大大进行了缩短,注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实践巩固,低年级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初入学的学生也出现了学习没有合理的安排。如:在幼儿园升入小学的时期,一年级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角色转变,幼小衔接在农村又不够相对重视,从而出现了学生在课堂上不能积极的参与教师的教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教师也出现困惑,讲的时间短,学生练习又不够深入,基础的不牢固对以后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教学前,我们要本着一切教学设计、一切标准和教师的一切劳动都是为学生学有所得、有所发展服务的,如果违背这一点,再完美的课也是无价值的,对师生来说都只能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新课程强调,教学与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结果,交流彼此的情感。现代教师应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向“平等师生”,要在师生间建立起民主、融洽的合作关系。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学生不再是迫从者,师生处于“双主体”的同等地位。新课程对历史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仅仅把自己当作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促进学生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个性和谐、健康发展是教师最具时代性的角色特征。历史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当实现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历史教师必须“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教学
过程中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参与式、探究式、体验式等多种方式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引导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从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的新型关系。
三、师生角色的变化
和西方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专家享受学术声誉相比,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程度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中小学教师职业至今没有被广泛视为一种专门职业。尤为不幸的是,传统角色观念的影响,一些中小学教师自己也未将自己视为“专业化技术人员”,没有把自己的职业视为“专业”。新课程的实施呼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
传统教学中,教师以权威自居,发号施令,社会、家庭、学校又强迫学生屈从,因而学生进行的是一种非自发性的、得不到的自我满足的学习活动。同时,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迫使教师追求学生的升学率、考试分数,这导致教师追求的不是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是一部分学生的考试分数。与此相对应,学生也看重的是教师的工具价值而非精神价值,时常把教师当做求取升学机会或者功名利率的资本的跳板。师生之间相互利用,公平、民主、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荡然无存。
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普遍认识到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教师在彰显自己主体性的同时需要尊重并有意识地提升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性。此外,在摒除了应试教育分数至上的消极评价观的影响下,师生之间应是一种生命体与生命体之间相互促进、合作共享的融洽关系。教师在与每一个学生而不是一部分学生交往的过程中,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另一方面,也领悟了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欢乐以及对自身生命成长的本体意义,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
四、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自身的素质能力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而教师素养的高低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课程的诸多新问题需要教师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应由“教书匠”向创新型教师发展转变。它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教师,要不断寻找发展自我的道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教师有四项基本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5月。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5月。
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5月。
4、张辉《新课程的教学改革》,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5、杨润勇《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示范与方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年11月。
第四篇:新课程标准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实践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实践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音乐教学要充满个性特色,教学效果要显著有效,创新改革成为每个音乐教师的必要手段,如何在音乐课前、课时、课后做到创新,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新课程的独特魅力,笔者从创之有意,培养创新意识;创之有形,运用创新方法;创之有声,开拓创新形式;创之有思,加强创新反思四个方面浅谈了一点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创新 音乐教学 意形 声思
“创新”,是现代社会不再陌生的话题。在我国小学音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线教师,我深刻认识到创造性教学是21世纪教育的热门话题,已成为国际教育新的课题。每当面对一个个充满时代气息的孩子,我想教学创新是必要且必须的,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下面,笔者就这个话题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创之有“意”,培养创新意识
所谓“意”,即意识,是指音乐教师在设计教案、展开教学时,时刻培养并保持一种创新意识,让教学各方面受益。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这样说:“兴趣是一条通向欢乐和光明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一成不变的课堂势必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教师需要创新,学生更需要创新,那么在学习中就需要时时刻刻培养一种创新意识。
在备课时,我常常针对各个年级不同年龄特点,去尝试想象采用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而产生的效果。在课堂上也常常会出现一些始料不及的“节外生枝”和“意外事件”。学生对音乐持不同的感受,因此常会有突发出现的不和谐“音符”,打乱老师原本设计的教学流程。“创新”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当“意外事件”出现时,我觉得适时的点拨,能把“节外生枝”变成最佳的教育契机,能让“意外”成为悠然不尽,余味无穷的宝贵资源,课堂也因创造而更加真实精彩。例如,我在《我是少年阿凡提》的教学设计时,在备课时给出了很大的空间,给自己,更给予学生。期望在课堂上每个学生给我不同的惊喜,每个班级给我不同的灵感,时刻培养创新意识。在参与律动来熟悉音乐时,孩子们想出来的伴奏手法比我想的更新颖更有趣,可以想到轻击学生凳用作伴奏乐器,还可以甩动身上的拉链作为伴奏乐器。我完全被他们所感动,当然肯定并接受他们创新的好主意,给学生自主的同时也促进课堂为之更精彩。由此可见任何精彩的音乐课都不是完全在课前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从心与心的缝隙中,从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生长出来的。因此,培养创新意识是教学的前提。随机应变,面对始料不及的情况及时灵活地调整课前设计的教学流程,“以学定教”这正是音乐课的教学魅力所在。
二、创之有“形”,运用创新方法
所谓“形”,是指音乐教师在实际操作教案过程中,采用各种各样创新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更生动更精彩。英国教育家卡尔强调“一名教师,你首要的紧迫任务就是去创造一种吸引力”。创造学生感兴趣的和教学内容相联系的音乐元素,不但能活跃气氛,增加课堂情趣,而且能让学生们身临其境,教学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创设音乐形象。我在教学《音乐小屋》的时候,演唱《大风车》的主题曲进入角色,一整节课扮演了一个音乐形象──主持人“月亮姐姐”,让学生在月亮姐姐的带领下畅游动画城,学唱歌曲,学生得到了由衷的快乐。还有我在教学《金孔雀轻轻跳》时,用“傣乡飞来了一只美丽的金孔雀要和我们一起唱歌跳舞”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贯穿整堂课,用金孔雀来表扬和激励。还听过其他老师例如“小记者”、“导游”等各种音乐形象,这些形象非常适合孩子们的口味,它让学习快乐而轻松,为创新打造一个雏形,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创设音乐情境。我教学《我是少年阿凡提》,在新授歌曲前,设计了一个“了解新疆风土人情”的环节,从中创设一个美丽新疆的音乐情境,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听一听、跳一跳的方式让孩子们从多方面了解感受新疆并从中获得知识,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觉得“美”、“香”、“甜”„„这样的音乐情境其实更让教师陶醉,孩子们是这个时候最美的一道风景。还有我在教授《金孔雀轻轻跳》这课时,从傣族音乐导入,引出从傣乡飞来的金孔雀。让学生想象金孔雀在干什么?学生跟着音乐自由发挥,有的表演喝水,有的表演舞蹈,有的几个人一起表演游戏„„气氛一下子轻松和活跃起来了,对音乐和歌曲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学生在创新的音乐情境中加深了体悟,构成了学生整体感悟的音乐教育的动人乐章。“豁然开朗”、“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等这种美好的境界就在我们的音乐课堂里孕育成长。再次,创设学习环境。曾经看过这样一个让我记忆深刻的一个例子,《海》这一课,当时天气闷热,课前,教师故意把电风扇关掉,看到学生们一个个没精打彩地走进教室时,她却非常兴奋地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海边去玩一玩,请你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于是她便轻轻地播放音乐《海》,抒情地说:“大海湛蓝湛蓝的,一望无际,我们坐在一只只小船上,太阳公公暖暖地照耀着我们,一只只小鱼也向我们招手„„。”当她说到“微风轻轻地吹到我们脸上”的时候,教师便轻轻地把电风扇打开,使学生们都能感觉到微微的“海风”,享受于这美妙的音乐之中,效果尤其特别。我们平时常常会在课前布置一些与今天课堂有关的小道具小乐器,还会用不同的座位摆放来激发兴趣,这也是创设学习环境。情境教学是音乐教师的“精妙”手段,它的作用与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我们要主动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让学生们能在这片蓝蓝的天空中自由翱翔,何乐而不“行”呢?
三、创之有“声”,开拓创新形式
所谓“声”,是指音乐教师在收获教学成果时,适时适量、恰到好处地开拓各种表演形式,产生一定的音乐教学反响。一堂好的音乐课并不仅仅是一节课40分钟,一周两节课,它带进生活,渗透学习,充满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在课上,教师们常常利用一些有趣的环节让学生们自由发挥其长处、锻炼其胆量;在课后,又开拓各种新颖的音乐形式,放飞孩子们的音乐梦想和音乐畅想。例如:音乐会、音乐表演、音乐小品、音乐小报、音乐剧、制作音乐道具、自制音乐乐器等,创编中学生的智慧正在催放,情感正在碰撞,视界正在敞亮,不仅能锻炼孩子们的创新能力,还能增强孩子们的音乐表现能力。这样的音乐创新教学才能掷地有声。
首先,编创音乐歌词。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常常在课堂上进行歌词改编,为了让学生熟悉旋律,培养学生的编创能力,要是引导有方,这个环节学生会很有兴趣的。我在教学《音乐小屋》中编创的就是用“百宝箱”中的其它乐器声改编“叮咚”声,而在《我是少年阿凡提》中是用“谁乱倒垃圾,谁随地吐痰,谁要伤害小动物,我可对他不客气”等歌词来改编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了,觉得这是自己创作出来的,心里有点小小的自豪,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这时,他们唱歌的表情根本不要老师提醒,一个个苹果似的笑脸早已展现在我的眼前!这就是创新的魅力啊!
其次,编创表演形式。音乐课相对于其它的课有独到之处,因为它可以出现很多表演形式,渗透着更多音乐元素和艺术美学元素,所以更能创新。我在教授《金孔雀轻轻跳》的二度编创环节中,我把孩子们分为歌唱队、舞蹈队、伴奏队进行了歌曲表演唱,正准备在高潮中结束时,舞蹈队的孩子们轻轻在我耳边说:“周老师,我们还想跳,我们还有更好的动作。”这时的孩子们无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成为了一只美丽的金孔雀,听不到下课铃声,都在那儿热情投入地舞蹈,这样的场面能不让我为之感动,为之惊喜吗?还有在教授《音乐小屋》的欣赏乐曲《单簧管波尔卡》时,孩子们温馨的笑脸、即兴的全班舞蹈可谓是老师们常说的“活而不乱”,这无不时时刻刻体现着音乐的无限感染力。教师若能敏感地捕捉住其中有价值的因素,通过富于智慧的教学策略,重构教学,定会生长出较之“知识”更具再生力的因素,何乐而不“动”呢?
再次,编创评价语言。评价语言对于现在的新时代学生来说也是一门语言艺术,太多太少太平凡都得不到很好的效果,除了“你真棒!”“你的声音真好听!”“你听得真仔细!”等等,就是“XX︱XXX”拍手表扬。我尝试着用一些不一样的办法,班级唱歌声音特别好的,我们就叫他“金嗓子”;跳舞好的,我们便称之为“舞蹈王子”、“舞蹈公主”„„学生们都为自己拥有独特的光荣称号而感到高兴,感到自豪。每一节音乐课后我会评选一个“音乐今日之星”,成为今天音乐课上璀璨的小明星来表扬。我在教学《我是少年阿凡提》时,还用新疆好玩的语言“亚克西”代表表扬来鼓励他们参与音乐活动,学生觉得非常新鲜,学习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教学效果意想不到。这样简单的语言艺术,只要我们花一点点时间,学生的成就感就会在音乐课堂上开花结果,何乐而不“说”呢?
四、创之有“思”,加强创新反思。
所谓“思”,即反思,是指音乐教师对自己的课堂预设与实际操作中的差异产生的不足,进行反省和思考,有利于今后的进步和发展。课后创新反思是属于教师最好的机会,它拥有最充足的时间,最丰富的实践,最想说最想改的时候。最常见的方式是教师的课堂小结或者课后随笔。课堂小结或者课后随笔往往能够最迅速地使教师获取反馈信息,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成功和不足之处,研究产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以后改进和优化的方向。要创新反思,教师可以把课堂上新的教学方法写下来反思,也可以进行教研活动和其他老师交流解决疑问、改进教学方法。教师也可以编写教学案例,还可以观摩他人课堂教学和案例来进行创新反思。课后的创新反思,对课堂教学有着尤其重要的位置,让我们在编创的同时做到“若有所思”,让音乐课后的教学反思焕发出特有的迷人的魅力,使我们的音乐课堂生趣盎然,充满活力。近几年,我就自己开的几堂公开课进行反思后,写下了教学案例,好的可以和其他老师分享,不足的就用来作为自己改进的方向。积少成多,我想经验就是这样慢慢积累下来的吧。总之,在新课程指导下,我们还要创之有色,创之有情,创之有效,使我们的教学充满特色,张扬个性,传达情感,放飞梦想,有效地配合并传达新课程的理念。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在生动有趣的音乐天空里;让我们穿上创作的彩衣,畅游在五彩缤纷的音乐海洋中吧!
第五篇: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英语课程 英语教学 教学情境
伴随课改同步的新课程标准尤其倡导小学英语课堂注重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以大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任务型教学途径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实践空间,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它对各种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包容性,适合多种活动类型和组织形式。因此,在英语课的课改实践中,我反复实践,反复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设计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尤其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他们的学习动机大部分是因为喜欢做某件事或者说对这件事有兴趣。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积极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所以,我们要组织富有成效的活动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学习思维,让他们能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更好地完成任务,运用任务。比如在讲小学英语第三册第二课时,我设制了这样的情境:1.时间:新学期伊始。2.地点:校园。3.人物:詹妮、丹尼、史蒂文及一个自定人物
4、事情:认识新朋友。设制了这个情境后,我先让小组讨论在这个情境地中可能会出现哪些对话,然后小组成员再分角色把这些对话表演出来。经过讨论,几乎所有小组都能把本课一些重要的句子包含在对话中,如“What's your name?”“ What's her\his name? ”“ How are you?”等,多数小组能够加入 “ This is____.Nice to meet you.”有些还加入了 “How old are you?”“ Are you ready for school?”“ Let's play together”等原对话中没有的内容,使设制出相应的情境,这些情境与发生在学生自己身边的事情非常贴近,使学生感觉真切。自然,易于接受。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并能产生“学以致用”的成功感,从而就形成了一个“感兴趣――爱学――学得好――更感受兴趣――更爱学――学得更好”的良性循环。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推行生活化教学
人如果脱离了生活,就学不会语言。教师要把课堂变成一个浓缩的社会,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学会生活、学会体味人生。首先营造具有充分英语文化氛围的环境空间。要注意教室环境的布置要突出英语化。比如用英语书写班风贴于黑板上面;教室后面的黑板报和评比栏的标题甚至部分简单的内容均用英文书写;课程表的内容也全用英文来书写;在教室建立一个英语角,摆放英文读物并轮期更换;也可将教室内的所有物品贴上英文标签,等等。在日常谈话中要尽量多的使用英语。同时提醒学生在用英语交谈时要符合英语国家的正常习惯及注意与中文习惯的不同之处。比如:见面时以谈论天起开始“It’s warm today.How are you?”用以代替我们中国人习惯的“你吃过饭了吗?”或者“要去哪里啊?”其次可按生活的要求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有关课堂设计,将桌一拼在一起,让教室留下足够的活动空间,这样教师便于坐在孩子们中间讲知识。如果定期改变课桌椅的摆放,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不断地将课桌椅摆成半环形、圆环形、长条形……这样便于师生在教学中交流。如在教“Shopping”这一对话时,课前先让学生观察生活百态,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表演才能,把耳闻目睹的生活情景表演出来。学生个个情绪高涨,把态度恶劣、耐心细致的服务员,胆战心惊、蛮不讲理的顾客,都惟妙惟肖地表演出来。学生虽年幼,却对社会已有了敏锐的洞察力,他们在表演中逐渐形成了对事物的正确评判标准。
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随着现代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越来越多的英语老师喜欢运用英语组织教学过程,以便于更好的用全英文与学生进行交流。但是,我们的学生都是刚刚开始接触英语,既不会说一口漂亮的英语,也无法理解为什么要在不同的时间或情形中使用不同的语调;而且他们的词汇和表达能力也被限制。这些种种困难使得我们在英语课堂上用全英文交流难以实现。此时,依据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实际的情况,使用多媒体技术是非常必要的。英语电教手段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把抽象的材料形象化,运用电教优势将学习材料化难为易,突破重点难点,利用声、色、形、景来强化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并建立起信息联系,从而诱发大脑迅速反应,加强记忆过程,提高记忆效率,达到缩短教学时间,增大教学信息容量的目的。例如在教学“on,in,under,near”等介词时,我借助了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首先,我先设计一个漂亮的房间,房间里有chair、bed等家具,还有toy car、ball等一些实物,一个小男孩推门进来找东西,配音“Where is my toy car?”引导学生回答“I t’s on the bed.” “Where is my ball?” “It’s under the chair.”随着鼠标的点击,玩具车、皮球等随即出现在床子上、椅子下,清晰的卡通画面加上充满童趣的标准美式发音,学生兴趣一下子被提了起来,最后学生能轻松自如地掌握了介词及其具体使用情境。
总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使英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听说能力大大提高,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空前高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东瑞.提高英语口语的方法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9).[2]马琼.提高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流途径探析[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