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文论复习与考试

时间:2019-05-13 01:2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列文论复习与考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列文论复习与考试》。

第一篇:马列文论复习与考试

马列文论复习与考试

一、填空题

1、中国美学四大派:

主观派——高尔泰、吕荧

客观派——蔡仪

主客观统一派——朱光潜

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实践派)——李泽厚

2的异化、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以及人与人的异化。

3、3M指的是——马克思、毛泽东与马尔库塞。

4、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祖先”的是:卢卡奇。

5、中国实践美学诞生的标志是:1956年李泽厚的《论美感、美和艺术——兼论朱光潜唯心主义美学思想》问世。

6会美和艺术美。

78、“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提出者是:蔡元培。

9、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鲍姆嘉登的《美学》(1750年出版),他因此被誉为“美学之父”

10、康德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11、席勒提出的“三种冲动”——动。

12、弗洛伊德提出的三种原则——本我(libido快乐原则)、自我(ego现实原则)、超我(superego道德原则)

13、《红与黑》体现的是本我与自我的冲突;《麦克白》体现的是本我与超我的冲突。

14感。

15、生命美学的代表人物是:潘知常

16、后实践美学的代表人物是:杨春时

17、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德里达

18化》(1938年);本雅明关于文化研究的著名论著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6年)

19尔。

20、《否定辩证法》的作者是:阿多诺

21、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阿恩海姆

22起来的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及知识分子服务。

2324、《单向度的人》一书的作者是:马尔库塞

25、《审美之维》一书的作者是:马尔库塞

26、《快感:文化与政治》一书的作者是:杰姆逊

28。

29、20世纪的三部“反乌托邦”小说——赫胥黎《美丽新世界》、奥威尔《1984》、扎米亚京《我们》

30、李泽厚认为:“‘乐感文化与实用理性’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

二、名词解释题

1、启蒙辩证法:在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启蒙”与“神话”相对。在早期的人类历史中,人类因无法征服和支配自然,把能力范围之外的一切都归因于神的力量。而启蒙精神则是人类对自然的控制,但是在这种精神中滋生的技术却把启蒙推向极端,最终走向了它的反面。也就是说,启蒙把人从自然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但是现在又使人的内在自然受制于技术,作为一种大众启蒙的欺骗,文化工业变成了新的“神话”,这就是启蒙的辩证法。

2、批判理论:广义的批判理论指的是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狭义的批判理论指的是以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及哈贝马斯等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尽管广义与狭义存在着区别,但是都认为:“一种批判理论都是以其所有的形式,为减少支配和增添自由的社会研究提供描述的和规范的基础。”

3、光晕(光韵):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本雅明在其著作《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在一定距离之外但感觉上如此贴近之物的独一无二的显现,它是传统艺术的灵魂。(本雅明认为复制技术用众多的摹本代替了独一无二的“本真”,艺术品的光晕凋谢和消失了,对此他颇为感伤。)

4、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成员多来自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本雅明与哈贝马斯。它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中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流派。该派的理论观点可以概括地称为 “批判的社会理论”,他们自认为继承了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但他们也认为马克思主义有许多需要修改的地方,并具体地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黑格尔的辩证法、存在主义的某些观点来整合马克思主义。

5、伯明翰学派:伯明翰大学文化研究与社会学系的前身是被国际公认为文化研究发源地的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enter for 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简称CCCS),与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 School)鼎立而被称为伯明翰学派

(Birmingham School)。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大众文化及与大众文化密切相关的大众日常生活,分析和批评的对象广泛涉及电视、电影、广播、报刊、广告、畅销书、儿童漫画、流行歌曲,乃至室内装修、休闲方式等。在这些众多而分散的研究内容中,大众媒介始终是其研究焦点,尤其是对电视的研究极为关注。

6、文化工业:文化工业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西奥多·阿多诺及马克斯·霍克海默等人提出的概念,用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下大众文化的商品化及标准化。这个概念是阿多诺的哲学理论的中心,它首次出现于《启蒙辩证法》(1948年)。在这部著作中阿多诺称文化工业是从上向下“有意识地结合其消费者”。这部著作标志着批判理论早期的结束。

7、席勒式:这是马克思在《致斐迪南·拉萨尔》的一封信中所提出来的概念,所谓“席勒式”主要是指在作品中缺少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只追求抽象的时代精

神,以致人物变成了这种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这里既有对席勒戏剧缺点的揭示,更有对拉萨尔的这种缺点恶性发展的批评。马克思所维护的是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规律,反对的是唯心主义的观念化的倾向。

8、莎士比亚化:这是马克思在《致斐迪南·拉萨尔》的一封信中所提出来的概念,是针对拉萨尔艺术创作上的主观唯心主义倾向提出来的。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指借鉴莎士比亚的创作经验,通过文学作品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人物塑造上,坚持个性化,反对类型化。

9、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达到鼎盛,是西方学术界的热点和主流。它是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也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批判和继承,是在批判和反省西方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文化思潮,其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德里达、福柯、詹姆逊、哈贝马斯等。

10、工具理性:又叫“目的理性”,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指的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

11、价值理性: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指的是通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举止的——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阐释的——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不管是否取得成就。

三、分析

1、广义概念的“实践”与狭义概念的“实践”分别指的是什么?李泽厚提出的“实践”概念指的是什么?

答:广义概念的“实践”(praxis)指的是人们的一切活动,它包括:物质生产实践这一狭义概念、精神实践(宗教、道德、审美)、哈贝马斯提出的交往实践(符号、语言活动)、福柯提出的快感实践(身体、欲望的活动)及虚拟实践(赛博空间中人的活动)

狭义概念的“实践”(practice)指的是物质生产实践。

李泽厚提出的“实践”概念则是指“使用——制造工具”这一狭义概念。

2、阿多诺与本雅明对于大众文化(文化工业)的态度如何?

答:阿多诺认为,“就艺术同社会中现存的需求相适应而言,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为利润而运作的商业。”大众对于艺术的需求确实被满足,“但却是剥夺了人们人权的虚假的满足”。技术复制的艺术并没有使大众能够主动地参与其中,成为真正大众的艺术,反而为其统治。因此阿多诺更倾向于从自律的艺术,不是古典的,而是现代主义先锋派的艺术中寻求对于文化工业的挑战,对于社会一体化的揭露和一些否定性的表达。

本雅明一方面对传统艺术“依依不舍”,另一方面又支持和肯定文化工业生产出来的现代艺术。他认为“艺术作品的机械复制性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把艺术品从它对礼仪的依附中解放出来”,“它改变了大众对艺术的关系,这种关系从最落后的状态,例如面对毕加索的作品,一举变成了最进步的状态,例如面对卓别林的作品”。

四、论述(略)

考试内容:

第一讲《巴黎手稿》

第二讲《审美教育书简》

第三讲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

第四讲后现代主义

第五讲启蒙辩证法

第六讲文化研究

第七讲实践美学

第八讲《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注:加粗部分表示考题命中率极高。

主观题部分(包括分析题与论述题)见仁见智,只要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不要离题万里即可。具体的,可以参看笔记以及参考资料。

祝大家考试顺利!

第二篇:西方文论复习(范文)

西方文论

1,柏拉图的模仿论:《理想国》:理性主义的“模仿说”——理念至上的哲学思量,即绝对的真理。提出“诗如画”的命题,对诗不齿,“一个秩序有定的理想国,有充分的理由对诗人关上大门。”但敬神的诗和歌颂名人的诗可以进入理想国。他强调诗是影子的影子(即不真实,是谎言的),与真理是隔层的。同时强调“将诗人驱逐出理想国是一个权宜之计,要是哪一天诗人肯改邪归正,随时欢迎回来。”——即诗人要遵循他理想国的统治—哲学家的法则。(也是其道德标准的意愿)。其诗学思想:“为迷狂说”,代表作《伊安篇》。迷狂的诗不同于模仿的诗。迷狂是言神之言,即代神而言。可以说是代表西方非理性主义诗学的一个渊源。2,柏拉图的迷狂说:

3,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的文艺观:开启注重经验主义层面的哲学传统。思想体系;“形式”哲学,(其“形式”即是柏拉图的理念),但他反对柏拉图把理念抽绎出来高架在个别之上的做法,而肯定形式就存在于事物之中。《诗学》:核心议题之一为模仿正名。表现:①肯的模仿是人的天性②强调模仿具有普遍性。诗正是通过必然的认知逻辑和可能的想象虚构,在个别的形象中表述出深层的规律性的东西。提出诗人应该避免用自己的身份来说话。判定诗的题材在于叙写行动的人,“高尚的 人模仿高尚的行为”,反之亦然。《诗学》的主要框架是悲剧结构的探讨。悲剧是以行动为形式因(《物理学》提出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说明行动是悲剧的灵魂。他把悲剧分六个成分: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歌曲。其中情节最重要。他解释,悲剧是行动的模仿,行动势必涉及人物,而人物必然具有性格和思想。所以依次看,行动的模仿是情节。情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悲剧模仿的不是人,而是行动和人生。诚然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品格,但是他的幸与不幸,都是取决于行动。“净化说”:净化可以视为悲剧的最终效果。以“卡塔西斯”(即原词)作净化解,那么悲剧的最后目的便是借情节以引起怜悯和恐惧之情,而使之两种情感得到净化。它意味着悲剧的最终目的,要在观众那里得到最后的完成。

4,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解释 5,贺拉斯的《诗艺》的理论:《诗艺》秉承亚里士多德思想。

一、合式法则,即尊重规则。

1、反对诗的随意虚构,诗必须切近真实。

2、恰如其分的表现诗中描写的人物:类型说的描述;剧中人物语言要与他的身份遭遇相符合;诗人必须有生活经验和真实感情,特别是倡导寓教于乐,体现文学的教育作用。

二、天才和艺术:不赞成诗为迷狂说;正确的思考是好诗的起源所在;艺术模仿生活;与柏拉图的诗如画思想比较,贺拉斯认为诗可以有多种类式,同样的阅读也可以有多种方式,而并非具有同样的审美效果。▲文艺观:(1)诗歌应讲求“合式”,要合情合理,人物的语言应和他的身份相符,人物年龄应与他的心理和行为方式相符合。(2)创作要借鉴传统,要效仿希腊范例。(3)要尊重天才、理智和感情。(4)提出“寓教于乐”。文艺应能够指示人生,寓教于乐,给人以益处和乐趣。这些文艺观共同体现贺的古典主义思想倾向 6,贺拉斯的类型说和定性说 7,贺拉斯的合式论

8,奥古斯丁的文艺观:教父思想,《上帝之城》《忏悔录》,《论基督教教义》。

一、文学的罪责:

1、新柏拉图主义,把诗人驱除出理想国是民智之举,能起到扶正社会风气的作用,文学的道德作用得到强调。

2、语言问题,文学的做大祸害是 不敬神明而为世俗的洪流所驾驭。

3、继承了柏以道德标准为唯一标准的文学评价传统,认为文学偏离理性刺激情欲。

二、论符号:

1、区分了事物和符号:把符号定位在指意功能上,显示了符号最一般的特征;语言以言指物事符号,事物也可以指物,也是符号;这里强调的以物指物的符号功能并不涉及每一件日常事物。

2、符号的特征:人言及事物是指事物本身不超越本身之外的意指,言及符号必须超越符号本身。

9,托马斯·阿圭那的文论:基督教神学家(与亚里士多德思想相近):《神学大全》隐喻的权利:圣经应该用隐喻,用隐喻可以让更多的人理解,隐喻产生再现,人从中得到快感。经为寓意说:每一个词都有字面义和精神义两个方面,精神义又分为寓言义、道德义、神秘义,即四义。神圣的历史既是真实又是符号、既有字面义又有精神义,而世俗历史只是真实不是符号,只有字面义没有精神义。10,托马斯·阿圭那的四义说:基督教神学家(与亚里士多德思想相近):《神学大全》隐喻的权利:圣经应该用隐喻,用隐喻可以让更多的人理解,隐喻产生再现,人从中得到快感。经为寓意说:每一个词都有字面义和精神义两个方面,精神义又分为寓言义、道德义、神秘义,即四义。神圣的历史既是真实又是符号、既有字面义又有精神义,而世俗历史只是真实不是符号,只有字面义没有精神义。11,达芬奇的诗画比较 12,达芬奇的镜子说 13,卡斯特尔维屈罗的文论:修正发扬并反驳了亚的思想,意大利 《诠释》、《亚里士多德〈诗学〉诠释》。诗的特性和目的:与历史和科学比较诗是想象的艺术,偏重于创造性的模仿;诗不同于历史:历史是推理的语言,合逻辑的语言,诗语言是韵律形象化的语言,诗是创造性的模仿,是想象的虚构;诗不应采用科学技术的题材,接近现代看法是一个创见;诗的目的在于娱乐平民大众,题材应该是通俗化平民化大众化的。悲剧理论:

1、三一律即情节时间地点一致。

2、悲剧人物的性格和动作不可分割,把行动是否性格看做是悲剧成功与否的关键。

3、悲剧行动及其产生的根源,产生于处在困境或不幸中的悲剧性人物的心灵搏斗,悲剧行动与悲剧人物的利害关系紧密相关。

4、悲剧的目的是给人以快感及娱乐,而不是实用及教益。

5、悲剧的快感,从怜悯和恐惧来的快感是真正的快感。14,锡德尼的文论:基督教神学家(与亚里士多德思想相近):《神学大全》隐喻的权利:圣经应该用隐喻,用隐喻可以让更多的人理解,隐喻产生再现,人从中得到快感。经为寓意说:每一个词都有字面义和精神义两个方面,精神义又分为寓言义、道德义、神秘义,即四义。神圣的历史既是真实又是符号、既有字面义又有精神义,而世俗历史只是真实不是符号,只有字面义没有精神义。者不是说谎者,虚构是诗人自由想象下的自由创造;诗人通过虚构表达善意能达到怡情和教诲的双重目的,其作用比哲学家和史学家效果更好;诗明白易懂,适用范围广,更具感染力 15,什么是新古典主义? 16,启蒙运动 17,布瓦罗的《诗的艺术》的文论:

1、推崇理性观念,追求理性就是追求善。

2、艺术的使命是传达真理的教化而不是其他。

3、艺术创作上处理题材要以理性为宗旨,写作时智慧思考的结果而非迷狂。

4、同时重视情感对艺术创造的意义和价值。

5、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内容对形式起统帅作用,但形式美也有其独立价值。

6、自然也是理性。

二、三一律和语言问题。古今之争,是崇古派和厚今派围绕三一律是否被采用展开 18,莱辛的诗画理论 19,莱辛的《汉堡剧评》的诗画理想 20,康德的文艺思想:《判断力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

一、哲学体系:

1、二元论和不可知论,强调认识的主体性,忽视了物质世界对于精神世界的决定作用,是唯心主义认识论。

2、审美判断和美的特点:审美判断完全不关系功利目的,是无利害关系的自由快感,即美的无功利性;审美判断不凭借概念而是普遍令人愉快,即美的无概念的普遍有效性;无目的性;无概念必然令人愉快性。

二、美的艺术:

1、艺术是自由的游戏,用排除法论证。

2、美的艺术包含审美判断的特点:美的艺术具有形式上的合目的性;美的艺术具有无目的性的合目的性;美的艺术具有无利害关系的自由愉快性;美的艺术具有无概念的普遍性。

三、天才与审美意向:

1、天才的四个特点:独创性 典范性 自然醒 仅限于美的艺术。

2、想象力与悟性的自由活动就产生艺术的灵魂;想象力受理解力的约束,可就他的审美内涵来说又是无系无缚自由的,可以给理解力提供素材;想象力和理解力相结合自由协调,就产生了审美活动。

3、审美意象有以下特点:灌注生气;直觉形象;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是理性观念的感性形象;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有限与无限的统一,言有尽而意无穷。21,康德的游戏说(名解)22,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1794,《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1795-1796 23,谈谈你对《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认识理论

答:人性处在不同的状态由此产生了朴素的诗和感伤的诗即人处在自然状态时就会产生朴素的诗人、创作朴素的诗,而当人处在文明状态时就会产生感伤的诗人、创作感伤的诗。

2、朴素的诗人和感伤的诗人的区别就是古代诗人和近代诗人的区别:朴素的诗人模仿现实,与现实有单一关系,具有感觉真实和谐有限的优越性,引导人们回归到生活;感伤诗则表现理想,与现实有双重关系,具有表现向往之情紧张无限的优越性,引导人们隐逸逃避生活走向恬静。朴素诗和感伤诗之间的对立是最早阐明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文学的区别。: 24,谈黑格尔对艺术的类型是怎么划分的?

答:黑格尔的艺术类型观是以“美的理念的感性显现”为核心和发展线索的。他以理念与感性显现形式的统一与否,将艺术分为象征的、古典的、浪漫的三种类型和阶段。象征型是艺术的开端,这一阶段感性形式压倒了精神内容,它经历了不自觉地、崇高的到自觉地象征的艺术三阶段;古典型阶段中,理念找到了自己的感性形象,艺术进入了古典时期才算真正的艺术时期,比如雕刻艺术。浪漫型艺术的精神性最强,突破了感性形式的束缚,突出了主体的精神特征。这三门艺术都以主体性为原则,偏重于表现主体的内心世界的精神生活,遵循精神性由低到高、由弱到强的分类原则。25,浪漫主义产生的背景、内涵、基本特征 26,华兹华斯的诗论

答:英国,湖畔派。《抒情歌谣集》

1、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诗人是有感而发,心动于中然后见于诗,感情强烈本身需要自然而然入诗。

2、诗的语言和题材主张到乡野田园中汲取灵感。题材上主张采用日常的事件和情景,描写农村的田园生活;语言风格上主张用乡村中日常生活的语言,即发展民歌的艺术传统,认为乡村语言是一种更纯朴和有力的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都很单纯而不矫揉造作。

3、写诗所需要的能力:观察和描绘的能力;感受性即感知能力;沉思,等待感情冷静下来的过程;想象和幻想,华兹华斯特别重视,认为其特点是创造;虚构,凭借虚构能力诗人可以观察所提供的材料来塑造人物 27,柯勒律治的诗论 28,雪莱的诗论

答:英国《无神论的必然性》《麦布女王》文论观点在《诗辩》中体现。

1、诗是想象的表现、生活的映像、时代的精神、民族觉醒的先驱和战斗的号角。特别突出了诗永远具有时代精神,突出诗和民族解放斗争的密切联系。

2、给诗人崇高的地位,是典型的以诗为宗教以诗为先知的浪漫主义思想。

3、充分肯定诗的社会作用,肯定诗有伦理教育作用,但雪莱同样肯定诗的审美娱乐功能。诗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三种作用:一是给人以真的知识,二是给人以善的信念,三是给人以审美享受。类似于贺拉斯寓教于乐的思想。

4、重视诗语言的音乐性。强调诗的音乐性和不可翻译性 29,什么叫现实主义,它的总特征是什么?

答:现实主义的总特征:主张客观的真实性,主张按生活的本来面貌,真实的反映生活;追求主客观统一的典型性,要求作家、艺术家在客观真实的前提下,经过选择概括,创造主观客观,个性共性相统一的典型形象;坚持社会的批判性。要求作家、艺术家把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最高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尺度,对资本主义现实关系进行批判;富于人道主义色彩,现实主要要求把人当做人来如实描写,同时也走向人性化的极端。30,什么叫实证主义?

答: 31,什么叫自然主义(时代、国家、背景、主要内容)32,如何认识泰纳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说对文学形成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33,泰纳的特征说——文艺本质论 34,左拉自然主义的实验方法 35,什么叫唯美主义?内涵、总特征 36,什么叫象征主义? 37,马拉美的象征诗论

第三篇:古代文论复习

一、填空

1分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即语言要崇尚自然,以自然为美,不要修饰。

2《诗大序》还发展了儒家的政治教化论,提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诗教”观。3王充强调“实诚”,反对“虚妄” 4皎然,最早探究诗歌意境

5“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的诗论是一种比较纯粹的儒家实用理论。6《二十四诗品》是司空图论诗歌意境风格的著名作品。7黄庭坚最著名的观点是:点铁成金、夺胎换骨。8严羽论诗的基本方法是“以禅喻诗,以悟论诗”。

9严羽发现了诗与别的文学形式不同的文体特点,他把这种特点叫做“兴趣” 10即景会心P27 11李渔提出“结构第一”:立主脑、解头绪;密针线;脱窠臼。12《人间词话》对古代文论史上发展历时最长、内涵最丰富的意境论作了全面的总结和发展。13“诗缘情”与“诗言志”,在古代文论史上前后相继,各标一帜的态势形成。

14如果把“形象”和“意象”这两个基本概念加以比较,则前者重在对物象的模拟(象物)而后者重在物象的审美概括。

15古代文论把创作过程的这个起始环节,称为“感物”。16“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二十四诗品·含蓄》)是描述诗歌意境风格的含蓄。17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开了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以诗论诗的风格。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即语言要崇尚自然,以自然为美,不要修饰。2《诗大序》还发展了儒家的,提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观。3王充强调,反对。4,最早探究诗歌意境

5“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的诗论是一种理论。6是司空图论诗歌意境风格的著名作品。7黄庭坚最著名的观点是 8严羽论诗的基本方法是

9严羽发现了诗与别的文学形式不同的文体特点,他把这种特点叫做。10即景会心P27 11李渔提出“结构第一”:。

12对古代文论史上发展历时最长、内涵最丰富的作了全面的总结和发展。13与,在古代文论史上前后相继,各标一帜的态势形成。

14如果把“形象”和“意象”这两个基本概念加以比较,则前者重在对物象的(象物)而后者重在物象的。

15古代文论把创作过程的这个起始环节,称为。16“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二十四诗品•含蓄》)是描述的。17杜甫的开了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的风格。

二、名词解释

5分4题

1兴观群怨

这是孔子对文学的社会功能的概括。在《论语·阳货》篇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在这里提出了“兴观群怨”说。兴是诗能引起人的艺术想象,能振奋感发人的意志;观是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现实的作用,能看到世风的盛衰得失;群是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感情,达到和谐,起到团结人的作用;怨是诗歌可以干预现实,批判黑暗的社会和不良的政治。诗歌的四种功用,即感染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讽刺作用。

2发愤著书

这是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出的关于创作动机产生的结果的观点。历述韩非、屈原等人的事迹,总结了《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由于身处环境艰险困厄,理想怀抱不能实现,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往往发愤著书,发泄愤懑,寄托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3以意逆志

这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中提出的如何正确理解文学作品的观点。所谓“以意逆志”,“意”指文章表面形式的文字或言辞,“言”指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意图。孟子要求读诗、写诗,不能拘泥于文学作品总的个别文字的表面意义,而应当根据全篇,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4、文气说

这是曹丕在《典论》中提出的关于作家风格的理论。气指作家先天的性格、气质、才性等方面的特点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文气说强调作品应体现作家的独特个性,要求作家必须有鲜明的个性风格。

5、诗缘情而绮靡

这是陆机对诗歌审美特征的概括。他在《文赋》篇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因此提出了“诗缘情”说。指诗歌是为抒发情感而创作,形式上要绮靡华丽,开启了中国古代文论重视情感的传统,强调诗歌的审美特征,性质上具有开一代风气的重大意义,与“诗言志”说在古代文论史上形成各标一帜的态势。

6、气盛言宜

这是韩愈在《答李翊说》中提出的创作主张。韩愈特别重视作家精神力量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强调作家的道德学问修养。他说“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也尤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意思是作家的道德修养境界高,在发言、表述时,无论用词长短或声调高下,均能得宜。

7、别材、别趣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关于诗歌审美特征的概括。别材是从创作主体上讲的,指的是诗人进行诗歌创作的特别才能,如审美直觉能力、艺术想象能力等。别趣是就诗歌的审美特征而言,诗歌必须有特别的审美趣味,如美的形象,感发人的意志,激动人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审美趣味。

1兴观群怨 2发愤著书 3以意逆志

4、文气说

5、诗缘情而绮靡

6、气盛言宜

7、别材、别趣

三、简答 8分

1辨析“兴感”“兴寄”“兴象”“兴趣”四者概念?

(1)“兴”本身是古代诗学当中内涵比较丰富的概念。最早起源于孔子提出的“诗,可以兴”,“兴”是启发和感染人。在《毛诗序》中“赋、比、兴”,又把“兴”总结为诗歌的表现手法,“兴”是起头、引起。后来发展出一系列与“兴”有关的概念。(2)“兴感”,诗人因物生感、起情。指诗人被外部的情景物象中所引发的情思、感慨。(3)“兴寄”,由陈子昂提出。“兴”是作为表现手法的比兴,“寄”是寄托。“兴寄”指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对人生和社会问题强烈关注和由此激发起热烈情感的寄托。(4)“兴象”,由殷璠提出。指诗中描绘的情景物象所蕴含着深远的情感意蕴以及读者阅读时通过想象联想,感受到得更为深远的情韵。(5)“兴趣”,由严羽提出。指诗歌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特别的审美情趣,这种兴趣是诗通过艺术直觉和通过“妙悟”的方式所创造出来的。

2庄子对“言”和“意”的关系的看法?

(1)庄子对“言”和“意”的关系的看法,从而提出了“言不尽意”、“得意忘言”。(2)“言不尽意”是从发表言论、著书立说的创作者的视角,庄子认为语言文字只能表达人们思维内容的象征性符号而已,是暗示人们去领会“意”的工具。当人的语言在表达丰富复杂的心意时,不能够完全表达。“得意忘言”是从言论的接受者,作品的读者的视角,庄子认为读者大可不必太看重“言”,言的目的在“得意”,但言本省并非意。它是不能尽意的,只是起一种暗示、象征的作用。应该把“言”当作获得“意”的工具。领悟到“意”,就超越语言。不要拘泥文字的表面意义,而要探寻文字以外真正的意味。

3司马迁“发愤著书”的内涵及对后世的影响?

(1)这是司马迁提出的观点关于创作动机产生的结果。他在《报任安书》中提出了“发愤著书”说。历述韩非、屈原等人的事迹,总结了《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由于身处环境艰险困厄,理想怀抱不能实现,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往往发愤著书,发泄愤懑,寄托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2)司马迁由于受到迫害、屈辱,愤懑之情无法排解,于是发愤著《史记》,表彰正义,鞭挞黑暗,寄托感情,在总结历史事实和司马迁自己创作经历的基础上提出“发愤著书”说。“发愤著书”说对后来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都有很大的影响。

4、陆机关于物、意、文三者关系?

(1)陆机指出文学创作中“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问题,意是作者在构思中所形成的具体内容;物是作者思维活动中的对象;文是用语言文字写成的文章、作品本身。(2)由物到意是创作的发生,由意到文是创作的构思和表现。“意不称物”和“文不逮意”是创作过程中两个重要问题。陆机认为“意不称物”指构思内容常常不能正确反映思维活动的对象,“文不逮意”指言辞不能充分表现思维过程中所构成的具体内容。

(3)进一步论述三者关系,指出文章不能充分表明思维中主题情意和创作对象吻合,应巧妙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把自己心中具体生动的“意”完美的表达出来,即文思表达出来,做到质文并茂,追求物、意、文三者的有机统一。

5、司空图关于意境论创造的理论

从对意象的要求说起,意象形成意境,没有意象就没有意境。意象首先指出诗歌对具体情景物象的描写要真实、自然、不空泛,所包含的意蕴要含蓄深远,有无穷意味而不直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四点:

(1)诗歌意境创造应该虚实相生。如“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符合“象外之象”说。(2)诗歌意境要表现生命活力,具有动态美感。如“生气还出,不著死灰”。(3)意境重在传神,形神兼备,不露行迹,自然真实,无人工矫揉造作之弊端。

(4)提出“味外之旨,韵外之至”要求诗歌意境创造有启发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在人阅读,感受作品时感到丰富的意蕴。、6、“别材”、“别趣”的内涵

(1)“别材”“别趣”是严羽诗学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涉及到诗歌与学问、道理的关系问题。是严羽针对江西诗派“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不良倾向提出的。(2)“别材”是从创作主体上讲的,指的是诗人进行诗歌创作的特别才能,如审美直觉能力、艺术想象能力等。主要体现在“妙悟”上,他以韩愈、孟浩然作比较说明妙悟不同于学力、不是有学问能力就能写出好诗来的。“别材”针对以学问为诗。(3)“别趣”是就诗歌的审美特征而言,诗歌必须有特别的审美趣味,如美的形象,感发人的意志,激动人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审美趣味。“别趣”针对以议论为诗。

1辨析“兴感”“兴寄”“兴象”“兴趣”四者概念? 2庄子对“言”和“意”的关系的看法?

3司马迁“发愤著书”的内涵及对后世的影响?

4、陆机关于物、意、文三者关系?

5、司空图关于意境论创造的理论

6、“别材”、“别趣”的内涵

四、论述

1评述孔子的文艺思想?

(1)强调“诗教”,其基本观点,是肯定文艺的社会作用,强调文艺应该为人的道德修养,为国家的政治教化服务,并且也能很好地服务。“尽善尽美”说,这一美学观成为孔子以“诗教”为中心的文学理论批评的基本出发点。

(2)针对文学的社会作用提出了“兴观群怨”说。这是孔子对文学的社会作用的概括。他在《论语•阳货》篇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在这里提出了“兴观群怨”说。兴是诗能引起人的艺术想象,能振奋感发人的意志;观是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现实的作用,能看到世风的盛衰得失;群是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感情,达到和谐,起到团结人的作用;怨是诗歌可以干预现实,批判黑暗的社会和不良的政治。诗歌的四种作用,即感染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讽刺作用。

(3)针对文学批评提出了“思无邪”的标准。在《论语》篇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在这里提出了“思无邪”说。这“思无邪”本是《诗经》中的话,它原本只是对牧马人在放牧时神情专注的样子的描写,孔子把这句话借用过来,赋予了它新的意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即文学作品表达感情要适度,要欢乐而不放纵,哀怨而不过度悲伤。不要“过”与“不及”的毛病,这就是提倡、赞扬中和之美。这些说明“思无邪”的要求诗歌表达的内容及情感要合乎礼教,思想纯正。

(4)针对艺术上的追求提出了“中和之美”说,它是“文质彬彬”说的具体化。从美学思想上说,“文质彬彬”说,又可以是“中和之美”说的美学要求。

(5)针对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提出了“文质彬彬”说。在《论语》篇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在这里提出了“文质彬彬”说。孔子强调君子的内在修养与外在的仪表要和谐,这样才是完美的。孔子对君子提出的文质彬彬的要求,实际上也是对于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关系的要求,即内容与形式要和谐,内在朴质和外在文采相协调。2钟嵘的“滋味”说及其对后世诗歌的贡献?

(1)钟嵘在《诗品》中提出“滋味说”。滋味,原指味觉上的综合快感,后来引申为审美快感。嵇康所谓的“口不尽味,乐不极音”,将“味”同艺术鉴赏联系起来。

(2)钟嵘的《诗品》第一个将“滋味”当作诗歌的审美标准。认为“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这个“滋味”就是诗歌的美感带给人的美好享受,说的是诗歌作品中蕴蓄着深厚动人的感情,能够引起读者的激动、联想和咀嚼回味。钟嵘视“滋味”为诗歌审美属性的根本体现,并以五言诗为其品评的对象,这是由钟嵘所处时代的文学意识和创作趋向所决定的。

(3)钟嵘还指出诗歌创作所达到的最高造诣和境界是“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祥切”使味之者无极,问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突出了诗歌的形象性特征和艺术感染力。“滋味”说是钟嵘论诗歌的主要内容之一。钟嵘以“滋味”评诗,对文学审美属性的认识具有突破意义。钟嵘的“滋味”是文学审美本质的别一说法,这个着眼点,后来成为人们强调文学审美本质的准绳。钟嵘“滋味”说开启了唐代司空图的“韵味”说,宋代苏轼的“至味论”和宋代严羽《沧浪诗话》中的诗歌理论,也深深影响到清代王士禛的“神韵”说和王国维等人的诗歌意境理论。

1评述孔子的文艺思想?

2钟嵘的“滋味”说及其对后世诗歌的贡献?

五、阅读理解

刘勰《神思》

《知音》

1这段主要论述什么内容?(或问题)2翻译几句话

3你对刘勰的“神思”如何理解?你对刘勰“欣赏、认识”如何理解 P193《神思》 题目一

1原文: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2段落翻译:古人曾说:“有的人身在江湖,心神却系念着朝廷。”这里说的就是精神上的活动。作家写作时的构思,他的精神活动也是无边无际的。所以当作家静静地思考的时候,他可以联想到千年之前;而在他的容颜隐隐地有所变化的时候,他已观察到万里之外去了。作家在吟哦推敲之中,就像听到了珠玉般悦耳的声音;当他注目凝思,眼前就出现了风云般变幻的景色:这就是构思的效果啊!由此可见,构思的妙处,是在使作家的精神与物象融会贯通。精神蕴藏在内心,却为人的情志和气质所支配;外物接触到作者的耳目,主要是靠优美的语言来表达。如果语言运用得好,那么事物的形貌就可完全刻划出来;若是支配精神的关键有了阻塞,那么精神就不能集中了。

3论述内容:这段文字的开头就对“想象”下了定义。这个定义明确提出,想象是一种由此及彼,不受时空限制的艺术思维活动。接着描述了想象运行的情状。论述了想象超越时空限制的特点,指出了想象的基础只能是客观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或具体物象。最后论述了文学想象活动受到主观思想感情的支配,语言是文学想象活动的制动之主。他认为感情是想象的“关键”。总体来说,这段文字阐述了艺术想象中,物、情、辞的三者关系。

4(课)理解:刘勰认为“神思”的活动无所不到,可以不受到具体环境的限制,超越时间和空间,具有无比广阔的活动范围,而且在整个“神思”活动的过程中,文学家的思维活动始终都是和客观物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同时,这种活动又是和作家的感情之波澜起伏联系在一起。1原文: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2段落翻译:在作家开始构思时,无数的意念都涌上心头;作家要对这些抽象的意念给以具体的形态,把尚未定形的事物都精雕细刻起来。作家一想到登山,脑中便充满着山的秀色;一想到观海,心里便洋溢着海的奇景。不管作者才华的多少,他的构思都可以随着流风浮云而任意驰骋。

3论述内容:感情使作者在想象活动中与自己缩写的对象契合无间,每一个表象都浸透了作者的感情,并直接规定着表象材料的选择、改造。在想象展开之时,各种充满情意的表象联翩而至,难以按规定的成法来写作,这就要随感情的激流,而将它们进行分析综合,最终使它们趋于明朗。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注于客观物象,情满意溢的表象通过想象的组合改造,“无形”就化作了具象。

4(课)理解:当“神思方运”之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对艺术想象活动的特点作了非常形象的描绘和相当深刻的概括,即“神与物游”,作为创作主体的心灵与作为创作客体的物的融合统一。P195《知音》 题目一

1原文: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行,则优劣见矣。

2段落翻译:只有弹过千百个曲调的人才能懂得音乐,看过千百口宝剑的人才能懂得武器。所以全面评价作品的方法,就是必须广泛地观察。看了高峰就更明白小山,到过大海就更知道小沟。在或轻或重上没有私心,在或爱或憎上没有偏见:这样就能和秤一样公平,和镜子一样清楚了。因此,要查考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先从六个方面去观察:第一是看作品采用什么体裁,第二是看作品的遣词造句,第三是看作品对前人的继承与自己的创新,第四是看作品中表现的不同手法,第五是看作品用典的意义,第六是看作品的音节。这种观察的方法如能实行,那么,作品的好坏就可以看出来了。

3论述内容:这段文字提出了文学鉴赏论和文学批评论。首先,鉴赏主体要能“博观”,来积累丰富的学识,才能提高鉴赏能力: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见多识广,自然成为知音。只有通过高峰和小山、大海和小沟的相互对比,获得全面理解、观察,才能做到博观,才能通晓,从而达到对审美客体的“圆照”。其次,要做好文学批评,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从客观上看,文学作品本身比较抽象而复杂多变;从主观上看,评论家又见识有限而各有偏好,所以难于做得恰当。根据这种特点和困难,还提出了做好文学批评的方法:主要是批评者应博见广闻,以增强其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排除私见偏爱,以求客观公正地评价作品;并提出“六观”,即从体裁的安排、辞句的运用、继承与革新、表达的奇正、典故的运用、音节的处理等六个方面着手,考察其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这六个方面能否恰当地为内容服务。

4(课)理解:1阅读、欣赏作品要多读,从量变到质变,要多积累,多实践,达到这一过程,提高鉴赏能力。2有比较、对照,才能有更好的鉴别,同时没有私心、偏爱。3用“六观”的方法来鉴赏优劣。题目二

1原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夫志在山水,琴表其情,况形之笔端,理将焉匿?

2段落翻译:文学创作是作家的内心有所活动,然后才表现在作品之中;文学批评却是先看作品的文辞,然后再深入到作家的内心。从末流追溯到根源,即使隐微的也可以变得显豁。对年代久远的作者,固然不能见面,但读了他的作品,也就可以看到作者的心情了。难道担心作品太深奥吗?只恐怕自己见解太浅薄罢了。弹琴的人如果内心想到山和水,尚可在琴声中表达出自己的心情,何况文章既用笔写出来,其中的道理怎能隐藏? 3论述内容:这段文字提出文学批评的基本原理:“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说明文学批评虽有一定困难,但正确地理解作品和评价作品是完全可能的。最后强调批评者必须深入仔细地玩味作品,才能领会作品的微妙,欣赏作品的芬芳。4理解:批评和鉴赏。

1原文: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1原文: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1原文: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行,则优劣见矣。

1原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夫志在山水,琴表其情,况形之笔端,理将焉匿?

第四篇:政治考试马列系列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就本质来说,就是依据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研究和回答中国革命、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寻求和不断开拓由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4.毛泽东思想科学含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5.毛泽东思想历史进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形成)——遵义会议到党的七大(走向成熟)——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发展)

6毛泽东思想的三个基本方面:

1)实事求是(本质要求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统一,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出发点、精髓所在,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总结,是实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

3)独立自主(坚持走自己的路坚定不移的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7.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8.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9.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意义:

1)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2.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1)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关于发展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思想战略

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

第五篇:西方文论考试重点

古代文学

1、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文学、古罗马文学、早期基督教文学

2、两希文化:希腊文化和希伯莱文化

3、古希腊神话主要内容:神的故事、英雄传说

4、神的故事:神的产生、谱系、活动、创造

5、老神谱:第一代神(克奥斯CHAOS、该亚GAEA);第二代神(乌拉诺斯URANUS、克洛诺斯CRONUS);

第三代神(宙斯ZEUS等);第四代神(雅典娜ATHENA等)

6、新神谱:奥林匹斯OLYMPUS十二天神

天神宙斯 Zeus Jupiter 天后赫拉 Hera Juno 海神波赛东 Poseidon Neptune 男战神阿瑞斯 Ares Mars 太阳神阿波罗 Apollo Apollo 月亮神阿尔特宓斯 Artemis Diana 智慧女神、女战神雅典娜 Athena Minerva 神使赫尔墨斯 Hermes Mercury 火神、工匠之神赫淮斯托斯 Hephaestus Vulcan 爱神阿芙洛狄特 Aphrodite Venus 谷物女神得墨特尔 Demeter Ceres 幽冥神哈得斯 Hades Pluto

7、古希腊英雄传说四大系统:俄狄浦斯、阿伽门农、赫拉克勒斯、伊阿宋

8、荷马史诗的基本内容及主题:伊利亚特(英雄主义与集体主义)、奥德塞(人的苦难,人生的艰厄)

9、古希腊戏剧:悲剧之父——埃斯库洛斯、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

10、古希腊悲剧的代表人物: 埃斯库罗斯《普罗米修斯三部曲》、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得斯“舞台上的哲学家”《美狄亚》

11、古希腊悲剧四部分:开场白、进场曲、对辞、退场

12、古希腊戏剧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

13、春季祭祀:悲剧 秋季祭祀:喜剧

14、古罗马文学包括三个时期:共和时期、黄金时期、白银时期

15、古罗马文学三杰:奥维德、贺拉斯、维吉尔

16、圣经文学包括:神话(创世纪Genesis、伊甸园the garden of Eden、诺亚方舟Noah's ark、巴别塔The Tower of Babel)、传说、史诗(摩西史诗)

17、原罪:亚当、夏娃偷吃了分辨善恶树的果子,产生了“自我”,第一次人违背了上帝的命令,因犯下了必须经世代救赎的罪:即“原罪”,意为原始的与生俱来的罪。

中世纪文学

1、中世纪四种主要文学类型:教会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城市文学

2、但丁《神曲》结构: 地狱Hell、炼狱Purgatory、天堂Paradise

3、《神曲》采取的手法:梦幻、寓意、象征

文艺复兴文学

1、人文主义的多重涵意:人本、人文、人道 人文主义的核心:人性论

2、莎士比亚三大时期:前期“历史剧和喜剧为主”(亨利四世)、中期“悲剧”(四大悲剧)、后期“传奇剧”(暴风雨)

3、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

4、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

5、福斯塔夫式背景:福斯塔夫上与太子关系亲密,下与强盗、流氓、妓女为伍,活动于三教九流人物之中,由此构成了“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在这里,有各阶级、各阶层人物的动态,有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从而为戏剧矛盾冲突的展开提供了具有丰富、真实的社会内容的社会背景。换言之,福斯塔夫背景就是典型环境

6、文艺复兴代表人物:

意大利:薄伽丘《十日谈》 彼得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法国:拉伯雷《巨人传》 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英国:莎士比亚

十七世纪文学

1、两种文学思潮: 巴洛克(班扬《天堂历程》、弥尔顿《失乐园》《复乐园》)古典主义(莫里哀《伪君子》、《悭吝人》)三一律:时间、地点、情节的单一(整一)

十八世纪文学

1、英国启蒙运动代表人物: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诞生)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菲尔丁《汤姆·琼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最高成就)

2、法国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启蒙主义三巨人-----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新爱洛伊丝》、《忏悔录》

3、德国狂飙运动:(强调文学的民族性,崇拜“天才”,要求个性解放,接受卢梭“返回自然”的主张)运动中心:斯特拉斯堡;领袖和理论家:赫尔德尔;

主要成员: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席勒、瓦格纳。

十九世纪文学

1、十九世纪文学包括: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后期非主潮文学

2、各国19世纪浪漫主义的发展概况:

德国:施莱格尔兄弟、海涅 英国:湖畔诗人、拜伦、雪莱 法国:夏多布里昂、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俄国:普希金

3、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人物:

司汤达《红与黑》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狄更斯《双城记》 果戈理与“自然派”《死魂灵》 陀斯陀耶夫斯基《罪与罚》、《卡拉玛佐夫兄弟》

4、十九世纪后期欧洲文学: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

5、法国:莫泊桑(批判现实主义《漂亮朋友》、《羊脂球》)

左拉(批判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领袖《萌芽》《娜娜》)英国:哈代批判现实主义,“英国小说家中的最伟大的悲剧大师”,“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德伯家的苔丝》)北欧:易卜生(“现代戏剧之父”《玩偶之家》)俄国:托尔斯泰(批判现实主义《复活》)

现代主义文学

1、现代主义文学包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

2、现代文学的构成:叔本化的唯意志论、尼采的权力意志、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论

3、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异化主体现:自然与人、社会与人、人和人、人与自我的异化

4、前期象征主义 :波特莱尔 “象征派的宪章” 《恶之华(花)》《应和》 兰波《元音》

后期象征主义:艾略特 《荒原》

5、表现主义代表作家及作品:斯特林堡《鬼魂奏鸣曲》、恰佩克《万能机器人》、尤金·奥尼尔《天边外》、《毛猿》

6、卡夫卡作品:三部长篇:《美国》、《审判》、《城堡》 短篇:《变形记》、《地洞》、《饥饿艺术家》

7、意识流小说特征:流动性、混杂性、淡化作者主权,取消作者的插入或转述

8、意识流代表作家作品:伍尔芙《墙上的斑点》、《达罗威夫人》、《到灯塔去》,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乔伊斯《尤利西斯》

9、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加缪:《局外人》、《鼠疫》、《西绪弗斯神话—论荒谬》

萨特:《恶心》、《禁闭》、《死无葬身之地》、《地狱就是他人》(“他人即地狱”,独幕剧)

10、荒诞派戏剧哲学基础:存在主义(人生无意义,人类的悲剧是注定的)

11、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作品:尤金·尤涅斯库《秃头歌女》、《犀牛》 萨缪尔·贝克特 《等待戈多》

12、黑色幽默哲学基础:存在主义(世界的荒谬)

13、黑色幽默代表作家: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古希腊神话的特点】

1、人本主义色彩:希腊神话的神与人同形同性,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与东方神话,神至高无上,冷若冰霜的形象截然不同。比如天后赫拉以嫉妒为名,常常会迫害与宙斯偷情的人间女子和其他女神和她们与宙斯的孩子,比如工匠之神赫怀斯托斯。

2、想象力极强:希腊神话中,放映了希腊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知识,并且想象力极为丰富。比如对于四季的变化,神话中的解释是谷物女神得墨特尔和女儿一年的情感变化,导致的季节的更替,运用想象解释自然现象,表现出了超凡的想象力。她被父亲吞入肚中,却可以在父亲的头颅中生长,最后在神斧的帮助下,从父亲的头颅中横空出世,这是想象了极强;

3、故事性、形象性强:希腊神话每个神的故事,或者每个英雄的传说,都非常的完整,和成体系,比如英雄传说伊阿宋智取金羊毛的故事,从开始,伊阿宋的身世,到取羊毛的过程,以及后来和美狄亚的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丰满,英雄勇猛机智,女神貌美性格丰富。宙斯、波塞冬被刻画成有王者威严的有须男子,阿波罗则为一美少年。女性神祗则个个丰腴饱满,体态婀娜,光彩照人,如:赫拉为雍容华贵之美妇,得墨忒耳为端庄慈祥的母亲,阿尔忒弥斯为冷艳的猎装少女,雅典娜是位高大美丽善作巧艺的女神,阿佛洛狄特则代表了女性美的极致,丰满而性感

4、哲理性强:在希腊神话中,哲理的表现无处不在。再比如潘多拉打开了盒子,释放了一切苦难,但是希望留在了盒子底,这样预示着再多的苦难,还有希望在。再比如作为一个智慧女神,她被视为智慧和理性的化身,而她的从头颅中诞生的奇特来历也让人对此感到信服,反映出原始初民对于智慧的理解和把握,这是哲理性极强。

5、明显的家族色彩:在希腊神话中,众神的排布有明显的杂交和血缘家庭的痕迹,比如奥林匹斯十二天神中,天神宙斯和天后赫拉之前是姐弟,后来成为夫妻,宙斯的兄弟波塞冬是海神,哈迪斯是冥王,他的子女分管天上人间,阿弗洛狄特是爱神,阿基琉斯是战神,雅典娜是智慧女神等。【希腊文化理解】

1、古希腊温馨反映了欧洲从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社会的现实生活,特别体现了古代世界人们对战争和和平、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古希腊时代显赫的英雄行为和社会历史的重大变迁在文学作品中深刻体现,成为了整个西方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2、古希腊文学神人都具有自由奔放

3、独立不羁、狂欢取乐、享受个体意识,在困难面前又是艰苦卓绝、百折不饶的精神,他们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发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培养了自我意识和个体精神。

4、古希腊文学正式描写人对现苦价值的追寻,人与命运的矛盾和抗争中展现了人性的活泼美丽。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和自由观念是古希腊文学的基本精神,也成为了西方文学与文化的基本内核。【古希伯来文化—圣经文学】

1、反映了欧洲从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社会的现实生活,除了少数以为,都充斥着一种犹太教思想,并赋予民族爱国思想。此外还体现了人本主义宗教性。

2、特点: A.开放的、有创造性的民族。B.在艰苦中磨练出坚强一种和韧性的战斗精神。C.宗教意思浓厚,民族凝聚力极强。

3、总体特征:A.宗教性 B.民族性 C.悲剧性 D.民间性 E.浪漫性

【但丁——《神曲》】

地狱(Hell):九层,漏斗形,越往下越少,所犯的罪最大,九层是叛国买主,是但丁最痛恨的人 炼狱(Purgatory):分为骄、妒、怒、贪、惰、食、色七种罪恶亡魂。

天堂(Paradise):九重,生前为善者,九重天以上天府,上帝和幸福灵魂居住。神曲的思想内涵:

① ② ③ ④ 展现了但丁个人生活和精神探索过程。

具有关于佛咯伦萨城、关于意大利民族的历史、现实、未来、内涵的探索过程。具有中世纪宗教世界观的明显烙印。

象征内涵:A.《Hell》中集中对封建教会各种罪恶、对僧侣阶级的贪婪、腐败进行揭露。B.对豪强贵族、贪官污吏揭露。C.对新兴资产阶级贪婪、重利盘剥高利贷者揭露。⑤ 其进步性还体现在对中世纪蒙昧主义批判和对文化只是及人的才能智慧歌颂。

艺术成就:

1、伟大想象力,百科全书似的广博。在《地狱》中人物塑造都有血有肉(贪婪教皇、专横强暴君主)

2、结构巧妙而平整

3、梦幻、寓意、象征手法。

4、中世纪“教”的神秘观念。(批判教皇僧侣是为了维护教会纯洁、神秘)。

5、是意大利语写就的,有利于民族语言统一。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他是一个非常复杂矛盾的人物。

1、他的显著特点是脱离现实、耽于幻想法。他满脑子都是骑士小说里描写的那套古怪的东西,到处都有魔法、巨人、妖怪。同时他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所向往的理想和他所奉行的原则并不全是骑士制度的产物,其中也包含着人文主义的内容。如他憎恨奴役压迫,特别看重自由,他把锄奸救苦、除暴安良看作自己的天职。他酷爱自由和公正,敢于为主持社会正义而忘我斗争。

2、他性格了另一个特点是他的盲目行为。他办事不讲实际,单枪匹马地乱砍乱杀,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敌人,他都毫不怯懦,而且从来也不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因此,堂吉诃德形象的巨大概括力,使他成为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典型之一。

性格双重性:

1、喜剧因素:由于受到骑士小说的迫害,他终日脱离实际,把维护主正义,消除消除世间的不平当做自己的天职。见义勇为之生死于度外。善良的动机,由于方法不对(把风车当巨人,把羊群当军队)而得到相反效果,使他成为一个夸张性的喜剧角色。

1、悲剧因素:堂吉诃德的形象,反映了作者人道主义思想。堂吉诃德不单是一个喜剧角色,他坚信骑士道,可以看出这个人物全身透露对理想的忠诚,为理想而承受种种艰难和困苦,主管他又是一个带悲剧的人物。

2、不涉及到骑士道,他又是一个既有渊博学识、为理想而奋斗的战士。对社会的批评,对战争、法律、道德文学艺术的看法都具有远见卓识,他身上闪耀着人文主义理性光辉,脑子里都是人文之一理想,手上却拿着中世纪长矛。如此极端的矛盾集中在他身上,使堂吉诃德这个人物既丰富又复杂。

3、他咋一看荒诞不经,实则隐藏了对西班牙现实关系的深刻理解和概括,讽刺夸张手法,结合现实与理想,表达塞万提斯对时代的见解。

《堂吉诃德》的艺术成就: 《堂吉诃德》在欧洲小说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总结了中世纪以来长篇叙事作品的成就,又为近代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欧洲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堂吉诃德》摧毁了骑士文学,同时它又继承了骑士文学的成就,吸收了流浪汉小说、英雄史诗等其他方面的成就,创造了新型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2、《堂吉诃德》描写生活极其广泛,但它不像流浪汉小说那样随着主人公的足迹,到一个地方写一个地方,而是注意环境的选择和典型概括。

3、小说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是用夸张和反复的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莎士比亚】

人文主义在英国的表现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历史剧和喜剧为主(亨利四世)为历史剧、喜剧和诗歌创作时期。亲年时期的莎士比亚怀抱人文主义的思想,对社会、人生及其人类的前景的态度都是乐观的。这是的创作基调是浪漫、激越、明朗的。《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无事生非》等。莎士比亚在这一时期还创作了一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个时期:悲剧(四大悲剧)

悲剧写的是人文主义理想与丑恶现实的矛盾以及理想的幻灭,其基调是现实的、悲愤的和沉郁的,剧中强烈的批评精神表现了莎士比亚对文艺复兴个性解放带来的社会后果的深刻反思。麦克白艺术特色:非现实主义艺术手法、黑暗阴沉的舞台、神奇的敲门声、杰出的语言艺术 第三个时期:传奇剧(暴风雨)

这是他创作的完全,虽然并不放弃人文主义的信念,但是却沉湎于超现实、宗教式的思考把人文主义的理想寄托于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变现出虚无的、宗教和悠远的风格。主要作品有《辛白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他还和别人合作完成了自己最后一部历史剧《亨利八世》 莎士比亚艺术成就:

1、莎士比亚的戏剧和诗歌创作,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

2、莎士比亚戏剧通过丰富、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现实生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

如:《哈姆雷特》中三条复仇情节交织在一起,彼此相互联系、相互衬托,故事发生在丹麦却暗含着英国本身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

3、莎士比亚对欧洲戏剧发展的贡献,还在于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有很大成就。善于在人物对比中突出主人公性格。丰富的人文形象的不朽典型性塑造。

如:《哈姆雷特》中雷欧提斯为报私仇利用民众对王室的不满登高一呼,群众都涌向王宫,他与哈姆雷特的行为对比之下显得不折手段、鲁莽幼稚。《哈姆雷特》中还运用了“独白”手法揭示人物内心活动,丰富人物性格。“生存还是毁灭”的独白反映了哈姆雷特对人生的思考,烦恼、失望、苦闷和彷徨都得到揭露。

4、莎士比亚戏剧艺术成熟的标志是《哈姆雷特》。

如:《哈姆雷特》中悲剧人物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他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当他决心为父报仇、拯救国家的时候,他认识到时代的混乱让“生存还是毁灭”变成了一个问题,因此他虽然有行动的决心却不知道如何行动,思虑过多而造成行动延宕,使得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上升为时代的悲剧。

5、莎士比亚戏剧不仅情节交错复杂,还将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结合在一起,这种“崇高和被吓、可怕和可笑、英雄和丑角的奇妙的混合”成为莎士比亚戏剧特点之一。

6、莎士比亚是语言大师,他的语言丰富富于形象性,善于运用比喻、隐喻等形象化的语言。同是一个哈姆雷特,装疯时的语言与平时的都有所不同。7独特的创作手法和技巧。

哈姆雷特的“延宕”

理解:意为拖延,在戏剧中他指在尖锐和紧张的气氛中,作者利用矛盾各方各种条件和因素以及副线上某一情节或穿插性场面,使冲突的尖锐性和情节的紧张性,加强了观众的期待心理。1)从气质禀性方面分析,认为哈姆雷特生性弱,或者意志薄弱。

歌德:“一个禀性优美、纯洁、高尚而有道德的人物,却没有作为英雄所必具的魄力,垮倒在他既不能担当又不能抛弃的重负之下;一切责任在他都是神圣的———这太难了。” 2)从剧作中人物的行为表现角度分析,认为过多的沉思损害了行动。哈姆莱特是勇敢的,也不是怕死的;但是他由于敏感而犹豫不定,由于思考而拖延,精力全花费在做决定上,反而失去了行动的力量。

3)从人物的内在心理角度分析,认为哈姆雷特是因为情绪忧郁而延宕。

别林斯基:哈姆雷特“正经历精神发展过程的中间的、或分裂矛盾的阶段”

4)角色与使命之间的距离造就了人物性格的延宕。

彼得·乌尔:“哈姆雷特与复仇者角色之间有一种距离(gap),历史传统所规定的复仇者的角色与任务过于严峻,不容易充当和执行。莎士比亚要写的就是这种矛盾状态”。5)环境险恶、理想幻灭使他延宕。

6)延宕是自我中心主义的表现。

7)延宕是他对旧式流血复仇行为本能地抵触表现。黑格尔:“哈姆莱特所怀疑的,不是他应该做什么,而是他要如何去做好它。”

8)延宕是精神失常的表现。

9)延宕是俄狄浦斯情结在作梗。10)延宕是哈姆雷特惧当国王的心理反应 实质——人文主义的悲剧

社会学层面,封建邪恶势力过于强大;孤军奋战,不屑发动团结群众; 哲学层面,对人类本体之恶的认知;

艺术层面,反思人文主义思想的不足,包括人文主义个性解放的过度;人文主义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及其主题 《李尔王》:世态炎凉中真情的悲剧,是一出富有道德伦理意义的伟大悲剧,通过展示“善”、“恶”的实质提出人类命运、人生意义、价值观、社会不平等根本性的问题。《奥赛罗》:妒忌猜疑导致的悲剧,听信手下伊阿古的谗言,嫉妒压倒理智把自己的妻子掐死,自己最后在悔恨中自杀。

《麦克白》:没有节制的野心导致的悲剧

1、政治主题:通过麦克白的悲剧批判野心和权欲给个人、国家和人民造成的灾难,表达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的社会理想:反对暴政和个人野心的恶性膨胀,期望国家统一、人民生活在和平与安全之中。

2、道德主题。作者着重刻画人物的内心冲突,借人物内心之冲突来阐发一种道德观念。通过主人公的自我否定表明了伦理道德的善恶斗争不是解决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好方法,重要的是情感的克制。《哈姆雷特》:优柔寡断导致的悲剧

【《浮士德》思想内涵及艺术成就及形象分析】

【思想内涵】

歌德赋予浮士德这个人物的使命就是解决人自身的矛盾,以及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整个诗剧分为五个部分来揭示这两个矛盾。《浮士德》巨大的思想价值在于,表现人类社会特别是精神世界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演进形式;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宣扬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通过浮士德宣扬肯定向善的精神;浮士德探索的悲剧性;浮士德的社会、阶级的意义和超越时代、阶级的意义。

1、学者生涯:通过浮士德走出中世纪书斋,投入实践,摆脱精神束缚。批判中世纪经院哲学和封建意识形态,反应知识分子的苦闷与追求。

2、爱情生活:通过浮士德和玛甘泪俩本身个性的差别,但受墨菲斯特的诱惑还是坠入爱河,最后导致悲剧的故事来批判和控诉封建势力与个性解放的冲突,反应德国社会的沉闷和市民觉醒与软弱。

3、政治生活:写浮士德到罗马帝国宫廷服务,企图有所作为,但以失败告终。反映了资产阶级对封建王朝的反抗及其妥协性、软弱性。也否定了“开明君主”救世与封建王朝统治的路线。

4、艺术生活:写浮士德幻游希腊神话世界,与美女海伦(古典美的象征)结合,他们的儿子在探索世界中不幸身死,海伦悲痛欲绝,也随之消逝。这一悲剧说明,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错误观点,然为能以艺术(古典美)改变现实。

5、改造自然:写浮士德带领人们在国王赏赐的一块封地上用劳动开辟了万亩良田,创建了一个人间乐园,征服大自然的成功实际上是对启蒙运动的经验总结和回顾。肯定了时间,开创新世界的意义。最后浮士德说出那句话死去,反应了个体的满足来自于为人类幸福的共同事业。【艺术成就】

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杰作。《浮士德》中的人物和事件,坏境,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想象色彩,但又都有其现实主义的基础和意义。两者有机结合,构成复杂的社会现实,表达歌德的思想。

2、矛盾和对比的艺术手法。《浮士德》中重要的艺术手法---矛盾和对比。歌德通过把浮士德和墨菲斯特作为一正一反的人物,以墨菲斯特的否定精神和浮士德的追求精神对比,展现其辩证关系,深刻的反映出人自身的矛盾,以及理想和社会现实的矛盾。

3、浓厚的抒情色彩和辛辣的讽刺。《浮士德》中,用独白等形式,强烈的抒发主人公心中的矛盾,也借墨菲斯特的嘴讥讽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繁琐和刻板。不仅使人物形象鲜明,而且深化主题。

4、丰富多变的诗歌艺术表现形式。《浮士德》作为诗剧,其中融合了丰富的表现手段,各种诗体几乎无所不包。【形象分析】

浮士德: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着探索者的形象。在他从中世纪的精神束缚中走出来,摆脱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无论是在人间或在天上,没一样可满足他的心肠”,始终向上向善。这些便构成性格上最鲜明的特征。

墨菲斯特:作为与浮士德对立的角色,他主观作恶,客观作善,是对浮士德形象的补充。他对于浮士德探索人生的过程,客观上起着推动作用:他把浮士德引入尘世,主要目的是要诱惑浮士德堕落,实际上却帮助他摆脱了阴暗的书斋,投身社会实践;他多次诱惑浮士德作恶,客观上却使浮士德从错误和挫折中猛醒,向更高的境界迈进。

【雨果《巴黎圣母院》及其文学主张】

文学主张:

文学主张:

1、艺术必须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雨果坚决主张抛弃古典主义的桎梏。

2、对照原则:“万物皆处于复合状态,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

3、高度理想化和强烈夸张的观点,倡导奇特、壮丽、奔放的风格和绚烂鲜明的色彩。《巴黎圣母院》

对照原则:艺术上,典型体现了浪漫主义美丑对照的原则。加西莫多身份低贱、相貌丑陋,但内心高贵优美,是“善”的化身,富于正义感,感情热烈纯洁。克洛德外貌庄严堂皇、身份高贵,而内心猥琐,是“恶的化身”,宗教恶势力的代表,他道貌岸然,内心阴险毒辣,一手造成了艾斯梅拉尔达的悲剧。女主角艾斯梅拉尔达是“美”的化生,她纯洁善良,酷爱自由,热情豪爽。

1、小说富于浪漫主义色彩,情节紧张,变幻莫测,戏剧性很强

2、借古喻今,反应人民群众对封建专制的斗争,文中巴黎流浪汉和乞丐对圣母院的攻打,象征着人民群众对教会和国王权利的反抗,具有时代意义。

3、人道主义精神,作者揭露中世纪教会和贵族统治阶级的罪恶,以极大的同情心描写了巴黎最下层人民、流浪者和乞丐。

【雨果《悲惨世界》及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强调主观情感,个人感情的抒发。

2、重视民间文学的挖掘和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喜用诗歌、历史小说为主要体裁。

3、重视抒情性,推崇想象力。

4、追求自由,热爱自然。

5、主要艺术效果:异国情调与忧郁感伤的情调;对比夸张手法运用(对比原则);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6、主张回到中世纪。

《悲惨世界》思想内涵

1、集中体现以“博爱”,为中心的人道主义思想。(PL:米里哀罪恶不能惩罚解决而是宽恕)

2、从《巴黎圣母院》到《悲惨世界》人道主义思想已经从对天主教黑暗势力和封建统治者揭露,发展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道德和法律批判。

3、社会需要迫切解决的三个问题:“贫困使男人潦倒,饥饿使女人堕落,黑暗是儿童羸弱”。

4、小说的感染力还在于他对共和主义英雄反抗菲利普斯王朝斗争的生动描写。

5、在《悲》中以极大的艺术力量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下层人民受苦受难的悲惨遭遇以及资产阶级法律与人民为敌的本质。【《罪与罚》——陀氏作品中的宗教问题】

俄国东正教思想笃信原罪理论,并且认为人的得救需要得到上帝的恩典。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观点主要体现在道德和情感两个方面。

1、道德上,他认为宗教彼岸世界的审判构成了此岸世界的道德约束力。人性上具有的自省意识和自我批判让人具有了更真诚的道德感。

在小说《罪与罚》中,男主角拉斯科尔尼科夫具有双重人格,一方面他相信世界上的人分为“平凡的人”和“不凡的人”,为了证明自己是“不凡的人”,杀死了放高利贷的女房东,表现出盲信“超人”理论的罪恶,一方面拉斯柯尼科夫亲自践行自己的理论之后,却始终无法逃脱出良心对他的控诉,日以继夜的精神负担令他濒临崩溃,在索尼娅的影响下,选择了借助流放和宗教赎自己肉体和心灵的罪恶。

2、情感上,陀氏相信人在忏悔中有受虐的快感,以及人逃避现实苦难的办法就是到宗教的虚幻世界中寻找慰藉和解脱。

在小说中,那个想代拉斯柯尔尼科夫受过的米科尔卡就是出于这样的动机而声称老太婆是自己杀的。无罪的人替人赎罪, 自愿受苦, 这就是俄罗斯文化观念中圣徒的行为和圣徒精神的体现, 拯救自身的惟一道路。而最后,拉斯柯尔尼科夫选择了信仰的皈依,在宗教的虚拟世界中,寻找慰藉。

卡夫卡【表现主义特点】

自始至终贯穿着社会批判的主题,是一种暴露文学;作品的基调是悲观和令人压抑的,笼罩着神秘的、梦魇般的气氛;主人公几乎都是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而且都是一些受欺压、受凌辱的弱者。

1、主张突破表象而直接表现主观真实:卡夫卡在叙事方法上,把具体事物虚幻化使之成为一种气氛,或者是感受。以此来代替直接表现客观事物。比如小说《地洞》,是写了一直人化的小动物的内心感受,表现小动物的恐惧心理和生存环境的一种孤独和非理性。小说中的那只小动物,实际上不知道惧怕的是什么,而那种受威胁的气氛却一直笼罩着它,总是逃不掉内心的不安,知道最后因为一种莫名的压力毁掉了自己建造的地洞。

2、不重视具体性,而追求抽象性:卡夫卡在叙事模式上,故事总是不交代前因后果,怪诞的事情非常频繁,并且不理由。比如在《变形记》中,格里高利为什么会变成突然变成甲壳虫,没有交代,他的家人,对于他的变化,为什么坦然接受,也没有交代。但是就是在这种不具体的情节下,用男主人公的突变,来表现人被社会异化的主题,追求隐喻和象征的效果,比如《审判》中,莫名其妙的机构给了K莫名的审判,而这种抽象的审判也正是抽象化了的制度,K最后死于不明的外在力量更为可怕,沦为制度的牺牲者。

3、文学手法怪诞,情节离奇,背景混乱或模糊,结构缺少逻辑联系。卡夫卡在文学手法上,多以主角的直叙来表现强烈的内心活动。意象构筑上,也多用隐喻和象征。在《城堡》中,主人公K是个奇特的人,在当别人要求证明身份的时候,以土地测量员自居,这一点细节,实际上是用隐喻的手法表达,现在社会,人类异化后,找不到自我归属,急需要为自己找到身份依据和证明,仿佛才能确定自己活在世上。小说情节零散,K莫名的受到来自城堡的奖励和惩罚,以及对于城堡本身,也是作为国家机器权力的象征而存在,都是以现实主义情节表现表现主义的目的而设立。

荷马史诗的思想特征

(1)真实反映古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社会风貌,有助于了解当时的社会组织、政治制度、部落战争、生产劳动、航海冒险、体育竞赛、宗教仪式、殡葬习俗、家庭生活等。(“荷马教育了希腊人”(柏拉图《理想国》)

(2)通过对英雄形象的描写表现了古希腊个体本位的英雄观念,肯定人的价值。(负面:个人主义——“阿基琉斯之踵”)

(3)对众神的描写体现了古希腊人古朴的哲学观和人文意识

(4)通过描写人与命运的冲突,表现古希腊文学和文化中的悲剧意识(5)表达出永不放弃、以拼搏追求生存意义的乐观精神

阿基琉斯:人生短暂,但与其无为终老,宁可以死亡换取荣耀。埃阿斯: “哦,父亲宙斯,把阿卡亚人的儿子们拉出迷雾吧!让阳光照射,使我们重见天日!把我们杀死吧,杀死在灿烂的阳光里,如果此时此刻,毁灭我们能使你欢悦!” 奥德修斯:永不放弃,以智慧积极抗争,百折不回。

2、比较荷马史诗中三大英雄的性格特征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典型。所谓英雄,首先就是体魄强健、武艺高强、英勇善战,再就是对部落集体具有高度责任感。荷马歌颂的英雄即是如此。(1)勇猛、率真、重视个人荣誉的阿基琉斯(原始英雄)(2)理智、忠诚、有责任感的赫克托耳(成熟的悲剧英雄)(3)足智多谋、勇敢坚毅的奥德修斯(智慧型英雄+奴隶主)

3、请举出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的代表作品及其在戏剧艺术上的成就。

(1)埃斯库罗斯《俄瑞斯忒亚》三部曲 《普罗米修斯》三部曲 《波斯人》、《七将攻忒拜》、《祈援人》

艺术成就:增加了第二名演员,使对话成为戏剧的主要成分。创造舞台背景,使演员面具初步定型化。被誉为“悲剧之父”

(2)索福克勒斯《埃阿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

艺术成就:他在悲剧中加入了第三个演员,加强了戏剧动作和对话,使对话在戏剧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使歌队成为戏剧整体组成部分,并打破“三部曲”形式,使之变成三个独立剧。善于人物性格刻画,描写重心从神转向人,塑造崇高的悲剧英雄。(3)欧里庇得斯 《美狄亚》《希波吕托斯》、《安德洛玛刻》、《特洛伊妇女》、《海伦》、艺术成就:关注女性,采用写实手法,使悲剧现实主义化,反映陷于危机中的雅典社会

擅长刻画人物心理,特别是女性心理。塑造大量女性形象。

《俄狄浦斯王》的艺术成就

(1)激烈的悲剧冲突:命运——自由意志(2)崇高的悲剧性格:抗争、勇于承担

(3)强烈的悲剧效果:无辜者遭毁灭,悲壮而震撼的审美性

(4)复杂巧妙的结构: 回顾式 “发现”突转事与愿违的巧合 弃婴-杀父-娶母-追凶-自惩

《俄狄浦斯王》的认识价值和伦理意义

新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俄狄浦斯成为古代乱伦罪恶的替罪羊,被塑造成为维护新的 伦理道德原则和制度而勇于承受最大苦难的英雄人物)③ 人类由野蛮走向文明艰难历程的痛苦回忆

下载马列文论复习与考试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列文论复习与考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外国文学、古代文论复习大纲

    外国文学史复习大纲 主要作品=====记忆①主要情节内容②作品结构【伊利亚特】【奥德赛】 【美狄亚】【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神曲】【失乐园】 【源氏物语】 【浮士......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复习要点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讲先秦一、填空题1.孔子、孟子2.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3.《论语·......

    形势与政策考试复习

    形势与政策考试重点 一、中国外交四字方针:亲诚惠容四个着力:a.着力维护周边和平稳定大局b.着力深化互利共赢格局c.着力推进区域安全合作d.着力加强对周边国家的宣传工作、公......

    中国政府与政治 考试复习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地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全国人......

    精神分析理论与文本分析(西方文论)

    精神分析理论与文本分析 精神分析理论可以说是最早的系统揭示人类心理及行为的心理学体系,弗洛伊德本人说过,精神分析代表了对人类自尊的第三次打击。第一次打击是哥白尼论证......

    军事理论考试论文论未来战争(共5则)

    军事理论考试论文 未来战争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未来战争的主要战场及陆、海、空、天军在未来战争中的影响并有所侧重,同时以美日军力为例进行了说明,适当参考了网上资源。......

    2011工程项目策划与管理考试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工程项目 2、建筑物 3、构筑物 4、建设项目投资额 5、新增生产能力 6、施工项目管理规划 7、施工项目经理责任制 8、施工项目进度控制 9、施工项目直接成本......

    工程项目策划与管理考试复习

    一、名词解释 二、填空题平时课堂上讲过的知识点,回顾基本知识点。 三、判断题平时课堂上讲过的知识点,回顾基本知识点。 四、简答题 课后习题原题 五、案例分析题 (一)案例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