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律知识培训——合同法
法律知识培训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学习
培训地点:
培训时间:
培训人数:
主讲人:
培训内容:
第十三章 租赁合同
第二百一十二条 租赁合同是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第二百一十三条 租赁合同的内容包括租赁物的名称、数量、用途、租赁期限、租金及其支付期限和方式、租赁物维修等条款。
第二百一十四条 租赁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超过二十年的,超过部分无效。
租赁期间届满,当事人可以续订租赁合同,但约定的租赁期限自续订之日起不得超过二十年。
第二百一十五条 租赁期限六个月以上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的,视为不定期租赁。
第二百一十六条 出租人应当按照约定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并在租赁期间保持租赁物符合约定的用途。
第二百一十七条 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方法使用租赁物。对租赁物的使用方法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 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应当按照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第二百一十八条 承租人按照约定的方法或者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租赁物,致使租赁物受到损耗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第二百一十九条 承租人未按照约定的方法或者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租赁物,致使租赁物受到损失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并要求赔偿损失。
第二百二十条 出租人应当履行租赁物的维修义务,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百二十一条 承租人在租赁物需要维修时可以要求出租人在合理期限内维修。出租人未履行维修义务的,承租人可以自行维修,维修费用由出租人负担。因维修租赁物影响承租人使用的,应当相应减少租金或者延长租期。
第二百二十二条 承租人应当妥善保管租赁物,因保管不善造成租赁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二百二十三条 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对租赁物进行改善或者增设他物。
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对租赁物进行改善或者增设他物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
第二百二十四条 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将租赁物转租给第三人。承租人转租的,承租人与出租人之间的租赁合同继续有效,第三人对租赁物造成损失的,承租人应当赔偿损失。
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转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第二百二十五条 在租赁期间因占有、使用租赁物获得的收益,归承租人所有,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百二十六条 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租金。对支付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租赁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租赁期间届满时支付;租赁期间一年以上的,应当在每届满一年时支付,剩余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租赁期间届满时支付。
第二百二十七条 承租人无正当理由未支付或者迟延支付租金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承租人逾期不支付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二百二十八条 因第三人主张权利,致使承租人不能对租赁物使用、收益的,承租人可以要求减少租金或者不支付租金。第三人主张权利的,承租人应当及时通知出租人。
第二百二十九条 租赁物在租赁期间发生所有权变动的,不影响租赁合同的效力。
第二百三十条 出租人出卖租赁房屋的,应当在出卖之前的合理期限内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条件优先购买的权利。
第二百三十一条 因不可归责于承租人的事由,致使租赁物部分或者全部毁损、灭失的,承租人可以要求减少租金或者不支付租金;因租赁物部分或者全部毁损、灭失,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承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二百三十二条 当事人对租赁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 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视为不定期租赁。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出租人解除合同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承租人。
第二百三十三条 租赁物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的,即使承租人订立合同时明知该租赁物质量不合格,承租人仍然可以随时解除合同。
第二百三十四条 承租人在房屋租赁期间死亡的,与其生前共同居住的人可以按照原租赁合同租赁该房屋。
第二百三十五条 租赁期间届满,承租人应当返还租赁物。返还的租赁物应当符合按照约定或者租赁物的性质使用后的状态。
第二百三十六条 租赁期间届满,承租人继续使用租赁物,出租人没有提出异议的,原租赁合同继续有效,但租赁期限为不定期。
第二篇:2008法律知识培训
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
人员法律知识培训
为大力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的能力和水平,增强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防范能力.月日五龙乡党委政府组织专人对驻乡企业进行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培训。
培训班以《应对危机公司治理法律百问》、《工商行政管理法规培训教材》等法律书籍为教材,以《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公司法》、《商标法》、《广告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邀请有关专家采用授课与听众提问互动结合的方式,结合企业学法用法实际,以解决企业依法治企和应对金融危机可能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从企业管理中容易出现的法律问题着手,用身边的具体事例以案说法,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法律风险的措施和对策,帮助企业提高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同时,结合授课内容,有针对性的制作《企业学法用法试卷》,组织参训人员参加法律知识考试,向考试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
第三篇:《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法律知识问答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法律知识问答
一、劳动合同的订立
(一)用人单位依法设立的分支机构如何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答:《条例》第四条规定,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分支机构,如法人依法设立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各专业银行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等机构可以作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可以直接作为劳动合同中的用人单位。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分支机构,只能受用人单位委托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即劳动合同中的用人单位只能是设立该分支机构的单位,不能将分支机构直接列为用人单位。
(二)如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书面通知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拒绝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如何处理劳动关系?
答:按照《条例》第五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与其终止劳动关系。但同时,也给用人单位设立了书面通知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和终止劳动关系的义务。因此,用人单位在书面通知送达时应当有劳动者的签收证据或其它可证明已经向劳动者送达书面通知的证据。
(三)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形下,用人单位应当如何处理劳动关系? 答:按照《条例》第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支付两倍工资的同时还负有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义务。如劳动者本人拒绝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但需为此支付终止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
(四)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形下,用人单位应当如何处理劳动关系?
答:按照《条例》第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仍负有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义务。
(五)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连续工作满10年的起始时间,应当从何时起算?
答:按照《条例》第九条的规定,“连续工作满十年”的起始时间自用人单位用工之日起计算,且包括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的工作年限。
(六)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要求与用人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是否必须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答:按照《条例》第十一条的规定,当劳动者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续订劳动合同时,如果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其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得拒绝。
(七)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是否适用劳动合同法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及支付经济补偿的规定?
答:按照《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地方政府及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提供的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公益性岗位,其劳动合同不适用劳动合同法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及支付经济补偿的规定。
(八)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是否可以随意约定劳动合同终止条件?
答:按照《条例》第十三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不得在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情形之外约定其他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即,劳动合同终止必须法定,不能约定。
(九)劳动合同期满,但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约定的服务期尚未到期的,劳动合同应当如何履行?
答:按照《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期满而服务期尚未到期的,劳动合同续延至服务期满。如果双方在服务期协议中对此有特别约定的,从其约定。二、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十)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否是“铁饭碗”、“终身制”?
答:按照《条例》第十九条规定了劳动合同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条件、程序,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的14种情形,进一步明确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是“铁饭碗”的事实,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符合法定条件下同样可以解除。
(十一)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选择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解除劳动合同的月工资标准如何确定? 答:按照《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额外支付的1个月工资按照劳动者本人上月工资标准确定,这里的工资属于总额的概念,既包括基本工资、还包括加班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等工资性收入。
(十二)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是否可以终止?
答:按照《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用人单位可以终止劳动合同。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法定退休年龄一般是指男满60周岁;在管理、技术岗位的女职工年满55周岁,在生产、经营、服务岗位的女职工年满50周岁。
(十三)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因任务完成而终止的,用人单位是否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答:《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了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因任务完成而终止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十四)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支付了赔偿金的,是否还支付经济补偿?计算赔偿金的年限从何时起算?
答:《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支付了赔偿金的,不再支付经济补偿。赔偿金的计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计算。
(十五)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了服务期,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是否应当支付违约金?
答:《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如果与用人单位订立了服务期协议,劳动者由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的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情形而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不承担违约责任。(十六)用人单位因劳动者过错与劳动者解除约定服务期的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是否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答:因劳动者存在《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而被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应当按照服务期协议的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十七)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标准应当如何确定?
答:《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三、劳务派遣特别规定
(十八)用工单位应当向被派遣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的义务,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用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二)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三)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四)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五)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十九)劳务派遣单位或者被派遣劳动者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是否可以依法获得经济补偿?劳务派遣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的,是否可以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执行?
答:《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因此,《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的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执行。同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适用于劳务派遣单位,即: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第四篇:保安法律知识培训
一、保安相关的法律:
(一)、国家大法:宪法
(二)、基本法:
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合同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
(三)、行政法律、条例或地方规章:
治安管理处罚法、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信访条例、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
三、保安法律素质的基本要求:
(一)、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依法办事,才能为公司提供良好的服务。
1、法律至上:
法律是社会最重要的行为规范,全体公民要确立和坚定法律信仰,增强法律至上观念,严格依法办事,自觉接受法律制度的约束,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2、人权保障观念: 人身自由及信仰自由权。
3、依法服务观念:
以法律为准绳,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来行使管理职能,依法做好保平安的工作。
(二)、熟练掌握法律知识:只有掌握必要的法律基础理论和法律、法规、才能正确理解法律精神,做到依法办事。
1、熟练掌握法学基础理论;
2、熟练掌握宪法的基本内容:弄清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了解把握宪法的基本知识,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而有利于增强保安的权利义务意识,提高法制观念。
3、熟练掌握与保安服务业相关的法律、法规:
(1)刑法:保安应掌握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法律知识,充分运用刑法赋予的权利打击犯罪、伸张正义;有助于保安增强守法意识,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不使自己闯入禁区。
(2)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保安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必需要掌握的,可以让保安懂得什么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怎样处罚
(3)基他法律:消防法、交通法、民法、保密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
4、熟练掌握其他地方性法规: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
(三)、严格做到依法办事:有法律意识,而未付绪行动、未体现在实践中,那也是空谈。
1、自觉守法不违纪乱法:支持合法的行为,制止违法行为,不可因个人私利纵容或庇护违法者;
2、勇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
(四)、培养坚强的法律意志:坚强法制意识,坚守原则,坚决抵制人情、利益的诱惑
四、保安的工作性质:
1、依法从事社会安全防范工作,并为公司提供各种服务的专业人员;
2、是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主力军,是一支重要的辅助力量;
3、配合公安机关从事预防犯罪、预防治安事故和进行社会化的安全防范;
4、它属于社会化安全防范组织的一种,但不具有执法人员的身份。
五、保安的工作职责:
1、执行守护等安全防范任务;
2、按国家和行业标准,执行设计、安装、保养、维护安全技术设施和保安装置等保安技术服务;
3、对发生在执勤区域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治安灾害事故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及时报告当地公安机关,并保护案发现场,协助公安机关维护案发现场的秩序;
4、落实防火、防盗、防爆炸、防破坏等治安防范措施,发现执勤区域内的治安隐患,立即报告,并予以处置;
5、抓获、扭送现行违法犯罪人员;
6、检查、监督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六、保安的工作权限:
原则:保安不是执法人员,它的权限不能超出一般公民的权限
1、对现行的违法犯罪人员,有权抓获并扭送至公安机关,但无权实施拘留、关押、审讯、没收财产及罚款的权力;
2、对发生在护卫区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治安灾害事故发生的现场有保护现场的权力,要保全证据、维护秩序以及提供情况,但无勘察现场的权力;
3、按照规定制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车辆进入保护区内的权力;
对出入护卫区的人员、车辆及其所携带、装载的物品、有按内部规定进行验证、检查的权力;
4、按照规定进行安全检查、制定有关规章制度,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的权力;
5、保安在执勤过程中,有遇违法人员不服制止、甚至行凶、报复,可采取正当防卫的权力;
6、有宣传法制,做好防范工作,落实防范措施,发现不安全因素,并及时整改的权力;
7、对有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行为的人,有制止、劝阻和批评教育的权力,但无治安处罚的权力;
8、对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有制止的权力;
9、对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有报告公安机关的权力,但无侦察、扣押、搜身的权力;
七、保安不得行使的权力或行为:
根据公安部的有关规定,保安不得有以下权力,否则构成越权:
1、剥夺、限制员工人身自由;
2、搜查他人身体或者扣押他人的合法证件、合法财产;
3、辱骂、殴打他人或唆使殴打他人;
4、私自为他人提供保安服务;
5、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
6、为服务单位追索各类债务或暴力解决劳务纠纷;
7、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八、保安相关法律----刑法:
1、刑法的任务和基本原则;
2、犯罪的概念和特征、犯罪构成的条件;
3、正当防卫的概念、成立条件、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4、紧急避险的概念和实行条件;
5、刑罚的目的和种类;
6、刑法分则中规定的犯罪种类;
八、保安相关法律----刑法: 第一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走私罪、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金融诈骗罪、危害税收征管罪、侵犯知识产权罪、扰乱市场秩序罪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扰乱公共秩序罪、妨害司法罪、妨害国(边)境管理罪、妨害文物管理罪、危害公共卫生罪、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
第七章 危害国防利益罪
第八章 贪污贿赂罪
第九章 渎职罪
第十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
八、保安相关法律----正当防卫:
第二十条 【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特殊防卫】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有五个:
(一)须有不法侵害行为,且不法侵害必须是实际存在的,这是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
(二)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这是正当防卫成立的时间条件,意指不法侵害已经开始,尚未结束。
(三)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行,这是正当防卫成立的对象条件。
(四)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财产或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才能施以正当防卫,这是正当防卫的主观要件,即防卫目的的正当性。
(五)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这是正当防卫成立的限度条件。正当防卫实为违法犯罪的以下四种情况:
1、防卫挑拨。正当防卫成立的实质在于防卫目的的正义性。如果行为人为达到某种目的,以挑拨、寻衅等手段,故意激怒、诱惑他人向自己实施侵害,尔后借口“防卫”,造成他人伤亡的则是防卫挑拨,不是正当防卫。
2、相互斗欧。只要形成相互斗欧,双方的行为就都是违法的,任何一方都不是正当防卫。任何一方给对方造成了损害的,都要负法律责任。
3、“大义灭亲”。“大义灭亲”是指秉公执法、为维护正义而不惜牺牲亲属的私情,也就是对亲属的犯罪同样依法处理。但是在实践中,有的对“大义灭亲”理解为可以把亲属中的违法犯罪分子私自处死是不允许的,是破坏国家法制的。“大义灭亲”同样不是正当防卫行为。但是,如果,如果亲属正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时,同这种违法犯罪做斗争则是正当防卫行为。
4、为保护非法利益而实行的还击行为。“由于其不具有防卫的目的的正当性,因而也不是正当防卫行为”。
八、保安相关法律----治安管理处罚法:
1、违反治安行为的类型:
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他人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物、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违反消防管理、违反交通管理、违反户口或居民身份证管理,共8类73项;
2、其中卖淫嫖娼、种植毒品原生植物罂粟、赌博和制作、复制、出售出租或传播淫秽物品四项行为,情节轻微的属治安管理处罚的范围,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公共秩序: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教育科研秩序、群众生活秩序。
八、保安相关法律----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 保安的禁止行为
第三十条 保安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搜查他人身体或者侮辱、殴打他人;
(二)扣押、没收他人证件、财物;
(三)阻碍依法执行公务;
(四)参与追索债务、采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手段处置纠纷;
(五)删改或者扩散保安服务中形成的监控影像资料、报警记录;
(六)侵犯个人隐私或者泄露在保安服务中获知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以及客户单位明确要求保密的信息;
(七)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其他行为。
第五篇:法律知识培训讲稿
“科技之冬”职工培训法律知识宣讲稿
2014年2月10日
一、违法行为:
下面我先介绍一下哪些行为是违法的:
一是扰乱公共秩序。比如在公共场所辱骂他人,大声起哄,甚至打架斗殴,引起围观,造成堵塞,影响极坏,严重扰乱了公共秩序。例如:谎报警情扰乱的是公共秩序,可能引起公众恐慌。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机关办理案件,扰乱的是社会管理秩序。向110报假案,可能导致公安机关出警、处警或者采取其他紧急措施的,属谎报案情。
二是妨害公共安全。像非法携带管制刀具就属于这类。什么是管制刀具?它是指国家主管部门依法对生产、销售、使用实行强制管理的部分刀具,包括匕首、刮刀、弹簧刀、单刀、尖刀等。因为这些刀具容易成为坏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因此要实行管制。那什么是非法携带呢?它是指携带上面所提到的这些管制刀具进入车站、机场、校园、公园等场所和乘坐轮船、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面提到的这些刀具,只要是个人持有,就属于违法。所以,我们应当不玩、不买、不带、不保存管制刀具。
此外,如果损坏、移动一些交通标志,或者是携带烟花爆竹之类的容燃容爆品乘坐交通工具等行为也是妨害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
三是侵犯他人人身权利。每个人都有神圣的人身权利。是不可侵犯的。谁侵犯,谁就要负责任。如果你辱骂他人或者私自乱拆别人的信件、电报,非法限制他人的人身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