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伤法律知识培训
工伤法律知识培训
一、工伤的定义
工伤亦称职业伤害,指职工在生产劳动中所发生的或与之相关的人身伤害,包括事故伤残和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的死亡。上下班途中的交通事故产生的伤亡和出差中的伤亡因与工作相关,亦属于工伤。
《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87卫防字60号)规定职业病的定义为“职业病系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它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
二、工伤的认定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 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三、视同工伤的情形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视同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四、不认定为工伤的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1、故意犯罪的;
2、醉酒或者吸毒的;
3、自残或者自杀的。
五、工伤申报主体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
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
六、工伤申报流程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四)工伤认定申请表填表说明:
1、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清楚。
2、申请人为用人单位的,在首页申请人处加盖单位公章。
3、受伤害部位一栏填写受伤害的具体部位。
4、诊断时间一栏,职业病者,按职业病确诊时间填写;受伤或死亡的,按初诊时间填写。
5、受伤害经过简述,应写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当时所从事的工作,受伤害的原因以及伤害部位和程度。职业病患者应写明在何单位从事何种有害作业,起止时间,确诊结果。
6、申请人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时,应当提交受伤害职工的居民身份证;医疗机构出具的职工受伤害时初诊诊断证明书,或者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职工受伤害或者诊断患职业病时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聘用合同或者其他存在劳动、人事关系的证明。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还应当分别提交相应证据:
(一)职工死亡的,提交死亡证明;
(二)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提交公安部门的证明或者其他相关证明;
(三)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提交公安部门的证明或者相关部门的证明;
(四)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提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其他相关部门的证明;
(五)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提交医疗机构的抢救证明;
(六)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提交民政部门或者其他相关部门的证明;
(七)属于因战、因公负伤致残的转业、复员军人,旧伤复发的,提交《革命伤残军人证》及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对旧伤复发的确认。
七、工伤维权步骤
八、工伤赔偿项目
(一)医疗费
1.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
2.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3.工伤职工治疗非工伤引发的疾病,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处理。
4.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以及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
(二)误工费
(停工留薪期待遇)
1.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原单位按月支付。
2.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3.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三)护理费
1.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2.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四)工伤致残后 一、一至四级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2]
2.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3.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二、五至六级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
2.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三、七至十级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2.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五)因工死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1.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2.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第二篇:2008法律知识培训
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
人员法律知识培训
为大力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的能力和水平,增强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防范能力.月日五龙乡党委政府组织专人对驻乡企业进行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培训。
培训班以《应对危机公司治理法律百问》、《工商行政管理法规培训教材》等法律书籍为教材,以《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公司法》、《商标法》、《广告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邀请有关专家采用授课与听众提问互动结合的方式,结合企业学法用法实际,以解决企业依法治企和应对金融危机可能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从企业管理中容易出现的法律问题着手,用身边的具体事例以案说法,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法律风险的措施和对策,帮助企业提高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同时,结合授课内容,有针对性的制作《企业学法用法试卷》,组织参训人员参加法律知识考试,向考试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
第三篇:2018年最新工伤认定及基本法律知识(一)
2018年最新工伤认定及基本法律知识
(一)1.在公司组织文体活动中而发生的伤害,算不算工伤?
用人单位安排或组织职工参加文体活动,应作为工作原因,故视为工伤。
2.在公司组织的旅游活动中而发生的伤害,算不算工伤?
用人单位提供福利,组织职工观光、旅游、休假等活动,一般不能作为工作原因,一般情况下不算作工伤。但如果单位强令职工观光旅游则可以视作工作原因,就要算为工伤了。
3.利用下班时间聚餐时发生的伤害,算不算伤害?
职工利用工作之名吃喝玩乐或者从事涉及领导或个人私利的活动,不能作为工作原因。
4.张三是办公室内勤,提前十分钟上班来办公室打扫卫生,不小心摔倒在地。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属于工伤。故张三的情况属于工伤。
5.某员工在下班途中,被自行车撞了,属不属于工伤?
以前条例中,只有机动车事故才视为工伤,但现在改为非机动车发生的交通事故,也可视为工伤。但此案例中,是否属于工伤还要看具体情况:
(1)若此交通事故非因员工本人主要责任,则可视为工伤。(2)若此交通事故,员工本人为主要责任的,则不可视为工伤。
6.在异地出差,被抢劫袭击造成伤害,属不属于工伤?
若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比如去讨债,被债务人袭击,则属于工伤。若非因工伤原因受到的伤害,视情况,可不属于工伤。
7.若当事人认为属于工伤,而用人单位不属于工伤,这种情况如何决断?、由用人单位举证说明不属于工伤,然后由相关部门最终决断。
8.某劳动者下班后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和其他同事在单位门口的饭馆吃完饭才回家,结果在
路上发生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而受到伤亡,是否属于工伤?
法律没有也不能强求劳动者必须在自己家里吃饭,没有也不能强求劳动者先回家后吃饭。所以,劳动者在单位附近吃完饭后再回家,是劳动者的权利,并没有不妥之处,故应是工伤。当然,如果说这名劳动者如果是下班后去参加娱乐活动(比如唱歌打麻将)或者吃饭时间过长,随后再回家,则可以认为事故发生时不是“合理时间”,就不属于工伤了。9.若某员工在应该上班的时间,没到公司上班,属于旷工,在旷工期间结果出现交通事故,是否属于工伤?
工作时间是从法律制度层面上讲,而不是从实际行为效果层面上讲。这一日该员工上班时间即使聊天耍牌打游戏不干活或者甚至没有上班而旷工了,那对于张三而言,该日仍然属于工作时间。同样,只要在法律及单位制度上的工作日的工作时间段,不管职工是在做什么,都不能否认这一日属于该职工的工作时间范畴。故仍属于工作。
10.若员工发生工伤,谁负责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11.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及时向社保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有什么后果?
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全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12.某员工发生工伤,用人单位提交认定申请与当事人或其家属提交申请,提交时限是否一样?
不一样,自事故发生后,用人单位须在30天内提交申请,而当事人或其家属可在一年内提交申请,均是有效。
13.公司能辞退受过工伤的员工吗?
劳动法规定,职工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或者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员工受了工伤,公司是不能随便辞退员工的。除非员工具有严重违法公司的规章制度等情形。若公司因为员工受工伤辞退的,公司需要给经济付补偿及一次性就业补助金。
14.判定工伤后,用人单位承担哪些费用?
(一)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
(二)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
(三)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15.用人单位给予离职的受过工伤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是什么?
以其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统筹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2016年青岛市社平工资:4476元,最近几年按照每年400元的幅度增长),给予当事人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为:七级20个月、八级16个月、九级12个月、十级8个月的社平工资。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上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全额支付;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每减少1年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递减20%。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年的按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全额的10%支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者按规定办理了退休手续的,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16.若用人单位没有给工伤员工交纳社保,则会承担什么后果?
参加工伤保险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
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17.什么是停工留薪期?
停工留薪期是指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薪水、福利、保险等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一般不会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再延长的时间不得超过12个月。
18.受工伤人员的护理费用由谁承担?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19.护理费用标准如何确定?
对于已经评定等级且需要护理的情况,由社保基金承担的护理费用有规定: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但对于停职留薪期内的,由用人单位承担的护理费用标准,没有具体规定。
20.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由谁承担?
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以及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
21.工伤医疗费由谁承担?
若医疗费用在“工伤保险三人目录”范围内费用,则社保基金承担;若超出此范围的费用,医疗机构向参保单位或工伤职工、家属收取。
即超出范围的费用,没有明确由谁承担,由员工与公司协调解决。
第四篇:保安法律知识培训
一、保安相关的法律:
(一)、国家大法:宪法
(二)、基本法:
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合同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
(三)、行政法律、条例或地方规章:
治安管理处罚法、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信访条例、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
三、保安法律素质的基本要求:
(一)、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依法办事,才能为公司提供良好的服务。
1、法律至上:
法律是社会最重要的行为规范,全体公民要确立和坚定法律信仰,增强法律至上观念,严格依法办事,自觉接受法律制度的约束,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2、人权保障观念: 人身自由及信仰自由权。
3、依法服务观念:
以法律为准绳,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来行使管理职能,依法做好保平安的工作。
(二)、熟练掌握法律知识:只有掌握必要的法律基础理论和法律、法规、才能正确理解法律精神,做到依法办事。
1、熟练掌握法学基础理论;
2、熟练掌握宪法的基本内容:弄清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了解把握宪法的基本知识,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而有利于增强保安的权利义务意识,提高法制观念。
3、熟练掌握与保安服务业相关的法律、法规:
(1)刑法:保安应掌握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法律知识,充分运用刑法赋予的权利打击犯罪、伸张正义;有助于保安增强守法意识,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不使自己闯入禁区。
(2)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保安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必需要掌握的,可以让保安懂得什么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怎样处罚
(3)基他法律:消防法、交通法、民法、保密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
4、熟练掌握其他地方性法规: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
(三)、严格做到依法办事:有法律意识,而未付绪行动、未体现在实践中,那也是空谈。
1、自觉守法不违纪乱法:支持合法的行为,制止违法行为,不可因个人私利纵容或庇护违法者;
2、勇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
(四)、培养坚强的法律意志:坚强法制意识,坚守原则,坚决抵制人情、利益的诱惑
四、保安的工作性质:
1、依法从事社会安全防范工作,并为公司提供各种服务的专业人员;
2、是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主力军,是一支重要的辅助力量;
3、配合公安机关从事预防犯罪、预防治安事故和进行社会化的安全防范;
4、它属于社会化安全防范组织的一种,但不具有执法人员的身份。
五、保安的工作职责:
1、执行守护等安全防范任务;
2、按国家和行业标准,执行设计、安装、保养、维护安全技术设施和保安装置等保安技术服务;
3、对发生在执勤区域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治安灾害事故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及时报告当地公安机关,并保护案发现场,协助公安机关维护案发现场的秩序;
4、落实防火、防盗、防爆炸、防破坏等治安防范措施,发现执勤区域内的治安隐患,立即报告,并予以处置;
5、抓获、扭送现行违法犯罪人员;
6、检查、监督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六、保安的工作权限:
原则:保安不是执法人员,它的权限不能超出一般公民的权限
1、对现行的违法犯罪人员,有权抓获并扭送至公安机关,但无权实施拘留、关押、审讯、没收财产及罚款的权力;
2、对发生在护卫区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治安灾害事故发生的现场有保护现场的权力,要保全证据、维护秩序以及提供情况,但无勘察现场的权力;
3、按照规定制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车辆进入保护区内的权力;
对出入护卫区的人员、车辆及其所携带、装载的物品、有按内部规定进行验证、检查的权力;
4、按照规定进行安全检查、制定有关规章制度,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的权力;
5、保安在执勤过程中,有遇违法人员不服制止、甚至行凶、报复,可采取正当防卫的权力;
6、有宣传法制,做好防范工作,落实防范措施,发现不安全因素,并及时整改的权力;
7、对有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行为的人,有制止、劝阻和批评教育的权力,但无治安处罚的权力;
8、对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有制止的权力;
9、对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有报告公安机关的权力,但无侦察、扣押、搜身的权力;
七、保安不得行使的权力或行为:
根据公安部的有关规定,保安不得有以下权力,否则构成越权:
1、剥夺、限制员工人身自由;
2、搜查他人身体或者扣押他人的合法证件、合法财产;
3、辱骂、殴打他人或唆使殴打他人;
4、私自为他人提供保安服务;
5、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
6、为服务单位追索各类债务或暴力解决劳务纠纷;
7、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八、保安相关法律----刑法:
1、刑法的任务和基本原则;
2、犯罪的概念和特征、犯罪构成的条件;
3、正当防卫的概念、成立条件、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4、紧急避险的概念和实行条件;
5、刑罚的目的和种类;
6、刑法分则中规定的犯罪种类;
八、保安相关法律----刑法: 第一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走私罪、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金融诈骗罪、危害税收征管罪、侵犯知识产权罪、扰乱市场秩序罪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扰乱公共秩序罪、妨害司法罪、妨害国(边)境管理罪、妨害文物管理罪、危害公共卫生罪、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
第七章 危害国防利益罪
第八章 贪污贿赂罪
第九章 渎职罪
第十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
八、保安相关法律----正当防卫:
第二十条 【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特殊防卫】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有五个:
(一)须有不法侵害行为,且不法侵害必须是实际存在的,这是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
(二)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这是正当防卫成立的时间条件,意指不法侵害已经开始,尚未结束。
(三)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行,这是正当防卫成立的对象条件。
(四)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财产或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才能施以正当防卫,这是正当防卫的主观要件,即防卫目的的正当性。
(五)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这是正当防卫成立的限度条件。正当防卫实为违法犯罪的以下四种情况:
1、防卫挑拨。正当防卫成立的实质在于防卫目的的正义性。如果行为人为达到某种目的,以挑拨、寻衅等手段,故意激怒、诱惑他人向自己实施侵害,尔后借口“防卫”,造成他人伤亡的则是防卫挑拨,不是正当防卫。
2、相互斗欧。只要形成相互斗欧,双方的行为就都是违法的,任何一方都不是正当防卫。任何一方给对方造成了损害的,都要负法律责任。
3、“大义灭亲”。“大义灭亲”是指秉公执法、为维护正义而不惜牺牲亲属的私情,也就是对亲属的犯罪同样依法处理。但是在实践中,有的对“大义灭亲”理解为可以把亲属中的违法犯罪分子私自处死是不允许的,是破坏国家法制的。“大义灭亲”同样不是正当防卫行为。但是,如果,如果亲属正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时,同这种违法犯罪做斗争则是正当防卫行为。
4、为保护非法利益而实行的还击行为。“由于其不具有防卫的目的的正当性,因而也不是正当防卫行为”。
八、保安相关法律----治安管理处罚法:
1、违反治安行为的类型:
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他人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物、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违反消防管理、违反交通管理、违反户口或居民身份证管理,共8类73项;
2、其中卖淫嫖娼、种植毒品原生植物罂粟、赌博和制作、复制、出售出租或传播淫秽物品四项行为,情节轻微的属治安管理处罚的范围,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公共秩序: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教育科研秩序、群众生活秩序。
八、保安相关法律----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 保安的禁止行为
第三十条 保安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搜查他人身体或者侮辱、殴打他人;
(二)扣押、没收他人证件、财物;
(三)阻碍依法执行公务;
(四)参与追索债务、采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手段处置纠纷;
(五)删改或者扩散保安服务中形成的监控影像资料、报警记录;
(六)侵犯个人隐私或者泄露在保安服务中获知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以及客户单位明确要求保密的信息;
(七)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其他行为。
第五篇:法律知识培训讲稿
“科技之冬”职工培训法律知识宣讲稿
2014年2月10日
一、违法行为:
下面我先介绍一下哪些行为是违法的:
一是扰乱公共秩序。比如在公共场所辱骂他人,大声起哄,甚至打架斗殴,引起围观,造成堵塞,影响极坏,严重扰乱了公共秩序。例如:谎报警情扰乱的是公共秩序,可能引起公众恐慌。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机关办理案件,扰乱的是社会管理秩序。向110报假案,可能导致公安机关出警、处警或者采取其他紧急措施的,属谎报案情。
二是妨害公共安全。像非法携带管制刀具就属于这类。什么是管制刀具?它是指国家主管部门依法对生产、销售、使用实行强制管理的部分刀具,包括匕首、刮刀、弹簧刀、单刀、尖刀等。因为这些刀具容易成为坏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因此要实行管制。那什么是非法携带呢?它是指携带上面所提到的这些管制刀具进入车站、机场、校园、公园等场所和乘坐轮船、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面提到的这些刀具,只要是个人持有,就属于违法。所以,我们应当不玩、不买、不带、不保存管制刀具。
此外,如果损坏、移动一些交通标志,或者是携带烟花爆竹之类的容燃容爆品乘坐交通工具等行为也是妨害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
三是侵犯他人人身权利。每个人都有神圣的人身权利。是不可侵犯的。谁侵犯,谁就要负责任。如果你辱骂他人或者私自乱拆别人的信件、电报,非法限制他人的人身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