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政府规章中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有关的重要内容(共5篇)

时间:2019-05-13 01:15: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部政府规章中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有关的重要内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部政府规章中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有关的重要内容》。

第一篇:三部政府规章中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有关的重要内容

三部政府规章中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有关的重要内容

在《辽宁省行政执法程序规定》中,明确了行政执法机关在调查时可以采取录音、录像的调查方式(第三十七条);当事人有权申请调取证据。行政执法机关对当事人调取证据的申请,经审查符合调取证据条件的,应当及时决定调取;不符合调取证据条件的,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日内向当事人及其代理人送达不予调取证据通知书,并说明不予调取的理由(第四十条);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可以向行政执法机关申请证据保全(第四十二条);行政执法机关告知当事人享有陈述意见的权利之日起,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有权到行政执法机关申请查阅、摘抄、复制行政执法卷宗中的证据材料(第四十四条);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前须向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书面或者口头报告并经批准。当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在事后立即报告(第五十四条);当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在24小时内补办相关手续;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在返回行政执法机关后2日内补办相关手续(第五十五条);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情况复杂的,经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法律、法规对期限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五十八条);行政执法机关逾期未作决定的,被查封的财物视为解除查封;当事人要求退还被扣押的财物的,行政执法机关应当立即退还(第五十九条)。

在《辽宁省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中,明确了行政机关应当采取发布信息、提醒、建议、引导等预防措施,防止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做出违法行为。行政机关不得采取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收集证据,并据此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第十六条);行政机关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纠正违法行为,对可能造成违法的行为不得先放任,待其既成违法事实后,实施行政处罚;不得因已实施行政处罚而放任违法行为持续存在(第十七条);行政机关依法作出金钱给付内容的行政措施,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行政机关依法加处罚款或者加收滞纳金的数额,不得超出当事人金钱给付的数额(第三十四条)。在《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中,明确了农产品批发市场、农(集)贸市场、商场(超市)、专卖店、配送中心、仓储企业等单位在农产品经营活动中未对场地及使用器械定期消毒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未查验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证明、产地证明以及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未与经营者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明确质量安全责任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第三十二条);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农产品销售企业以及其它单位销售的农产品含有国家禁止使用、明令淘汰的农药或者其他化学物质的;农药、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残留或者含有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含有的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生物毒素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腐败变质、油脂酸败的以及其他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追回已销售的农产品,对违法销售的农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予以监督销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第三十三条)。

第二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相关政策法规规章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相关政策法规规章合集

2018.05.30

目录 财政部《关于印发<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的通知》.....................................................................................3 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的通知.......................................................................................7 财政部关于印发《PPP 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行)》的通知...15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21 财政部发出 PPP 总动员—全面解读《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27 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31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47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切实做好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有关工作的通知》.............................................................53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传统基础设施领域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工作导则》的通知.....................................................59 财政部《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的通知》.........................................................................................67 关于联合公布第三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加快推动示范项目建设的通知(财金[2016]91 号)..........................................71 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74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专项债券发行指引》的通知.................................................82 财政部《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86 财政部《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89

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 PPP 业务风险管控的通知》.......93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运用 PPP 模式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有关工作的通知》.....................................................................97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增强企业债券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严格防范地方债务风险的通知》...............101 财政部《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104 文化和旅游部 财政部《关于在旅游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108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示范项目规范管理的通知》.......................................................................114

财政部《 关于印发< < 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 > 的通知 》

财预〔2014〕351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为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 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相关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 号),财政部制定了《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

财政部

2014 年 10 月 23 日

附件

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 号,以下简称《意见》),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清理甄别工作的目的,是清理存量债务,甄别政府债务,为将政府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奠定基础。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存量债务是指截至 2014 年 12 月 31 日尚未清偿完毕的债务。

第四条 清理甄别工作由地方政府统一领导、财政部门具体牵头、部门单位各负其责。

第五条 地方各级政府要结合清理甄别工作,认真甄别筛选融资平台公司存量项目,对适宜开展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

模式的项目,要大力推广 PPP 模式,达到既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并获取合理回报,又减轻政府公共财政举债压力、腾出更多资金用于重点民生项目建设的目的。

第六条 清理甄别工作按照先清理、后甄别的顺序开展。

第七条 清理工作由地方政府性债务存量的举借单位(以下简称债务单位)具体负责,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把关。债务单位应与债权人共同协商确认,根据合同逐笔核对债务明细数据。对核对无误的债务数据,债务单位要根据审计口径确定的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及地方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分类填报,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送财政部门。其中:

(一)2013 年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确定的截至 2013 年 6月 30 日的各笔债务,其截至 2014 年 12 月 31 日债务数据根据审计结果及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债务系统)统计的债务增减变化额填报。

(二)2013 年 6 月 30 日后新发生的各笔债务,其截至 2014年 12 月 31 日债务根据债务系统统计数据及审计口径填报。

第八条 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各主管部门上报的债务数据,凡与审计结果或审计口径不一致的,应退回债务单位重新核实填报。

第九条 对按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审计口径填报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存量有争议的,争议双方提出解决方案及依据,经同级审计部门出具审计意见后,报同级政府确定。

第十条 清理工作要严格按照《意见》精神,明确政府和企业的责任,企业债务不得推给政府偿还,切实做到谁借谁还、风险自担。清理后确需将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或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划转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的,按照“权责利相一致”的原则,相应的资产、收入或权利等也应一并划转。

第十一条 甄别工作由财政部门牵头负责。财政部门商有关部门对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存量债务进行逐笔甄别。其中:

(一)通过 PPP 模式转化为企业债务的,不纳入政府债务。

(二)项目没有收益、计划偿债来源主要依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甄别为一般债务。如义务教育债务。

(三)项目有一定收益、计划偿债来源依靠项目收益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专项收入、能够实现风险内部化的,甄别为专项债务。如土地储备债务。

(四)项目有一定收益但项目收益无法完全覆盖的,无法覆盖的部分列入一般债务,其他部分列入专项债务。

第十二条 地方各级政府要统计本级政府可偿债财力、可变现资产等情况,并测算政府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的债务率。凡债务率超过预警线的地区,必须做出书面说明并经政府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

第十三条 地方各级政府要全面统计锁定截至《意见》发文日(9 月 21 日)的在建项目。在建项目要优先通过 PPP 模式推进,确需政府举债建设的,要客观核算后续融资需求。

第十四条 地方各级政府要以 2013 年政府性债务审计确定的截至 2013 年 6 月 30 日融资平台公司名单为基础,结合 2013年 7 月 1 日至 2014 年 12 月 31 日本级融资平台公司增减变化情况,统计本级融资平台公司名录。

第十五条 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对本部门、本单位清理统计结果签字确认。财政部门负责人对本级政府存量债务甄别结果签字确认。政府主要负责人按财政管理级次对本地区清理甄别结果及各项统计情况签字确认。

第十六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汇总本地区清理甄别结果,由同级审计部门出具审计意见并经同级政府批准后逐级上报,省级财政部门应于 2015 年 1 月 5 日前上报财政部。各项统计情况随清理甄别结果一同报送。

第十七条 地方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政府存量债务,锁定政府一般债务、专项债务余额。各级政府要将锁定后的政府存量债务情况及时向同级人大或其常委会报告,并按照预算公开有关要求及时向社会公开。

第十八条 地方各级政府要及时将政府存量债务分类纳入预

算管理。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九条 财政部将各地清理甄别结果抄送审计署,各级财政部门将本级清理甄别结果抄送同级审计部门,作为今后相关审计工作重要参考。组织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核查各地报送数据,对虚增政府存量债务的,相应核减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财政部 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 指引》的通知

财金[2015]21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 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 号)、《财政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4〕76 号)和《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财金〔2014〕113 号),为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以下简称 PPP)项目实施,保障政府切实履行合同义务,有效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现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请遵照执行。

附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

财政部

2015 年 4 月 7 日 附件: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 号)、《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 号)、《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 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 号)、《财政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4〕76 号)和《财政部关于印发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财金〔2014〕113 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是指识别、测算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以下简称 PPP)项目的各项财政支出责任,科学评估项目实施对当前及今后财政支出的影响,为 PPP 项目财政管理提供依据。

第三条 开展 PPP 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是政府履行合同义务的重要保障,有利于规范 PPP 项目财政支出管理,有序推进项目实施,有效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实现 PPP 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 财政承受能力论证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坚持合理预测、公开透明、从严把关,统筹处理好当期与长远关系,严格控制 PPP 项目财政支出规模。

第五条 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的结论分为“通过论证”和“未通过论证”。“通过论证”的项目,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在编制预算和中期财政规划时,将项目财政支出责任纳入预算统筹安排。“未通过论证”的项目,则不宜采用 PPP 模式。

第六条 各级财政部门(或 PPP 中心)负责组织开展行政区域内PPP 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工作。省级财政部门负责汇总统计行政区域内的全部 PPP 项目财政支出责任,对财政预算编制、执行情况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条 财政部门(或 PPP 中心)应当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开展 PPP 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工作。必要时可通过政府采购方式聘请专业中介机构协助。

第八条 各级财政部门(或 PPP 中心)要以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结论为依据,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做好项目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营、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

第二章 责任识别

第九条 PPP 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的财政支出责任,主要包括股权投资、运营补贴、风险承担、配套投入等。

第十条 股权投资支出责任是指在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组建项目公司的情况下,政府承担的股权投资支出责任。如果社会资

本单独组建项目公司,政府不承担股权投资支出责任。

第十一条 运营补贴支出责任是指在项目运营期间,政府承担的直接付费责任。不同付费模式下,政府承担的运营补贴支出责任不同。政府付费模式下,政府承担全部运营补贴支出责任;可行性缺口补助模式下,政府承担部分运营补贴支出责任;使用者付费模式下,政府不承担运营补贴支出责任。

第十二条 风险承担支出责任是指项目实施方案中政府承担风险带来的财政或有支出责任。通常由政府承担的法律风险、政策风险、最低需求风险以及因政府方原因导致项目合同终止等突发情况,会产生财政或有支出责任。

第十三条 配套投入支出责任是指政府提供的项目配套工程等其他投入责任,通常包括土地征收和整理、建设部分项目配套措施、完成项目与现有相关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对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配套投入支出应依据项目实施方案合理确定。

第三章 支出测算

第十四条 财政部门(或 PPP 中心)应当综合考虑各类支出责任的特点、情景和发生概率等因素,对项目全生命周期内财政支出责任分别进行测算。

第十五条 股权投资支出应当依据项目资本金要求以及项目公司股权结构合理确定。股权投资支出责任中的土地等实物投入或无形资产投入,应依法进行评估,合理确定价值。计算公式为:

第十六条 运营补贴支出应当根据项目建设成本、运营成本及利润水平合理确定,并按照不同付费模式分别测算。

对政府付费模式的项目,在项目运营补贴期间,政府承担全部直接付费责任。政府每年直接付费数额包括:社会资本方承担的年均建设成本(折算成各现值)、运营成本和合理利润。计算公式为:

对可行性缺口补助模式的项目,在项目运营补贴期间,政府承担部分直接付费责任。政府每年直接付费数额包括:社会资本方承担的年均建设成本(折算成各现值)、运营成本和合理利润,再减去每年使用者付费的数额。计算公式为:

n 代表折现年数。财政运营补贴周期指财政提供运营补贴的年数。

第十七条 折现率应考虑财政补贴支出发生年份,并参照同期地方政府债券收益率合理确定。

第十八条 合理利润率应以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利率水平为基准,充分考虑可用性付费、使用量付费、绩效付费的不同情景,结合风险等因素确定。

第十九条 在计算运营补贴支出时,应当充分考虑合理利润率变化对运营补贴支出的影响。

第二十条 PPP项目实施方案中的定价和调价机制通常与消费物价指数、劳动力市场指数等因素挂钩,会影响运营补贴支出责任。在可行性缺口补助模式下,运营补贴支出责任受到使用者付费数额的影响,而使用者付费的多少因定价和调价机制而变化。在计

算运营补贴支出数额时,应当充分考虑定价和调价机制的影响。

第二十一条 风险承担支出应充分考虑各类风险出现的概率和带来的支出责任,可采用比例法、情景分析法及概率法进行测算。如果 PPP 合同约定保险赔款的第一受益人为政府,则风险承担支出应为扣除该等风险赔款金额的净额。

比例法。在各类风险支出数额和概率难以进行准确测算的情况下,可以按照项目的全部建设成本和一定时期内的运营成本的一定比例确定风险承担支出。

情景分析法。在各类风险支出数额可以进行测算、但出现概率难以确定的情况下,可针对影响风险的各类事件和变量进行“基本”、“不利”及“最坏”等情景假设,测算各类风险发生带来的风险承担支出。计算公式为:

概率法。在各类风险支出数额和发生概率均可进行测算的情况下,可将所有可变风险参数作为变量,根据概率分布函数,计算各种风险发生带来的风险承担支出。

第二十二条 配套投入支出责任应综合考虑政府将提供的其他配套投入总成本和社会资本方为此支付的费用。配套投入支出责任中的土地等实物投入或无形资产投入,应依法进行评估,合理确定价值。计算公式为:

第四章 能力评估

第二十三条 财政部门(或 PPP 中心)识别和测算单个项目的财政支出责任后,汇总全部已实施和拟实施的 PPP 项目,进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

第二十四条 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包括财政支出能力评估以及行业和领域平衡性评估。财政支出能力评估,是根据 PPP 项目预算支出责任,评估 PPP 项目实施对当前及今后财政支出的影响;行业和领域均衡性评估,是根据 PPP 模式适用的行业和领域范围,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平衡不同行业和领域 PPP 项目,防止某一行业和领域 PPP 项目过于集中。

第二十五条 每一全部 PPP 项目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应当不超过 10%。省级财政部门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定具体比例,并报财政部备案,同时对外公布。

第二十六条 鼓励列入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名单的高风险地区,采取 PPP 模式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存量债务。同时,审慎控制新建 PPP 项目规模,防止因项目实施加剧财政收支矛盾。

第二十七条 在进行财政支出能力评估时,未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数额可参照前五年相关数额的平均值及平均增长率计算,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第二十八条 “通过论证”且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实施的PPP 项目,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将其列入 PPP 项目目录,并在编制中期财政规划时,将项目财政支出责任纳入预算统筹安排。

第二十九条 在 PPP 项目正式签订合同时,财政部门(或PPP 中心)应当对合同进行审核,确保合同内容与财政承受能力论证保持一致,防止因合同内容调整导致财政支出责任出现重大变化。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合同执行,及时办理支付手续,切实维护地方政府信用,保障公共服务有效供给。

第五章 信息披露

第三十条 省级财政部门应当汇总区域内的项目目录,及时向财政部报告,财政部通过统一信息平台(PPP 中心网站)发布。

第三十一条 各级财政部门(或 PPP 中心)应当通过官方网站及报刊媒体,每年定期披露当地 PPP 项目目录、项目信息及财政支出责任情况。应披露的财政支出责任信息包括:PPP 项目的财政支出责任数额及预算安排情况、财政承受能力论证考虑的主要因素和指标等。

第三十二条 项目实施后,各级财政部门(或 PPP 中心)应跟踪了解项目运营情况,包括项目使用量、成本费用、考核指标等信息,定期对外发布。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财政部门按照权责发生制会计原则,对政府在PPP 项目中的资产投入,以及与政府相关项目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并在政府财务统计、政府财务报告中反映;按照收付实现制会计原则,对 PPP 项目相关的预算收入与支出进行会计核算,并在政府决算报告中反映。

第三十四条 本指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

PPP 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工作流程图

财政部 关于印发《 PPP 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行)》的通知

财金[2015]167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以下简称 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我们立足国内实际,借鉴国际经验,制订了《PPP 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行)》。由于实践中缺乏充足的数据积累,难以形成成熟的计量模型,物有所值定量评价处于探索阶段,各地应当依据客观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展物有所值评价工作。施行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部。

财政部

2015 年 12 月 18 日

附件:

PPP 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 PPP 物有所值评价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42 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物有所值(Value for Money,VfM)评价是判断是否采用 PPP 模式代替政府传统投资运营方式提供公共服务项目的一种评价方法。

第三条 物有所值评价应遵循真实、客观、公开的原则。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拟采用 PPP 模式实施的项目,应在项目识别或准备阶段开展物有所值评价。

第五条 物有所值评价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现阶段以定性评价为主,鼓励开展定量评价。定量评价可作为项目全生命周期内风险分配、成本测算和数据收集的重要手段,以及项目决策和绩效评价的参考依据。

第六条 应统筹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论,做出物有所值评价结论。物有所值评价结论分为“通过”和“未通过”。“通过”的项目,可进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未通过”的项目,可在调整实施方案后重新评价,仍未通过的不宜采用 PPP 模式。

第七条 财政部门(或 PPP 中心)应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做好物有所值评价工作,并积极利用第三方专业机构和专家力量。

第二章 评价准备

第八条 物有所值评价资料主要包括:(初步)实施方案、项目产出说明、风险识别和分配情况、存量公共资产的历史资料、新建或改扩建项目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等。

第九条 开展物有所值评价时,项目本级财政部门(或 PPP中心)应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明确是否开展定量评价,并明确定性评价程序、指标及其权重、评分标准等基本要求。

第十条 开展物有所值定量评价时,项目本级财政部门(或PPP 中心)应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明确定量评价内容、测算指标和方法,以及定量评价结论是否作为采用 PPP 模式的决策依据。

第三章 定性评价

第十一条 定性评价指标包括全生命周期整合程度、风险识别与分配、绩效导向与鼓励创新、潜在竞争程度、政府机构能力、可融资性等六项基本评价指标。

第十二条 全生命周期整合程度指标主要考核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项目设计、投融资、建造、运营和维护等环节能否实现

长期、充分整合。

第十三条 风险识别与分配指标主要考核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各风险因素是否得到充分识别并在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进行合理分配。

第十四条 绩效导向与鼓励创新指标主要考核是否建立以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供给数量、质量和效率为导向的绩效标准和监管机制,是否落实节能环保、支持本国产业等政府采购政策,能否鼓励社会资本创新。

第十五条 潜在竞争程度指标主要考核项目内容对社会资本参与竞争的吸引力。

第十六条 政府机构能力指标主要考核政府转变职能、优化服务、依法履约、行政监管和项目执行管理等能力。

第十七条 可融资性指标主要考核项目的市场融资能力。

第十八条 项目本级财政部门(或 PPP 中心)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补充评价指标。

第十九条 补充评价指标主要是六项基本评价指标未涵盖的其他影响因素,包括项目规模大小、预期使用寿命长短、主要固定资产种类、全生命周期成本测算准确性、运营收入增长潜力、行业示范性等。

第二十条 在各项评价指标中,六项基本评价指标权重为80%,其中任一指标权重一般不超过 20%;补充评价指标权重为 20%,其中任一指标权重一般不超过 10%。

第二十一条 每项指标评分分为五个等级,即有利、较有利、一般、较不利、不利,对应分值分别为 100~81、80~61、60~41、40~21、20~0 分。项目本级财政部门(或 PPP 中心)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评分等级对每项指标制定清晰准确的评分标准。

第二十二条 定性评价专家组包括财政、资产评估、会计、金融等经济方面专家,以及行业、工程技术、项目管理和法律方面专家等。

第二十三条 项目本级财政部门(或 PPP 中心)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召开专家组会议。定性评价所需资料应于专家组会议

召开前送达专家,确保专家掌握必要信息。

第二十四条 专家组会议基本程序如下:

(一)专家在充分讨论后按评价指标逐项打分,专家打分表见附件;

(二)按照指标权重计算加权平均分,得到评分结果,形成专家组意见。

第二十五条 项目本级财政部门(或 PPP 中心)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根据专家组意见,做出定性评价结论。原则上,评分结果在 60 分(含)以上的,通过定性评价;否则,未通过定性评价。

第四章 定量评价

第二十六条 定量评价是在假定采用 PPP 模式与政府传统投资方式产出绩效相同的前提下,通过对 PPP 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政府方净成本的现值(PPP 值)与公共部门比较值(PSC 值)进行比较,判断 PPP 模式能否降低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

第二十七条 PPP 值可等同于 PPP 项目全生命周期内股权投资、运营补贴、风险承担和配套投入等各项财政支出责任的现值,参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财金〔2015〕21 号)及有关规定测算。

第二十八条 PSC 值是以下三项成本的全生命周期现值之和:

(一)参照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维护净成本;

(二)竞争性中立调整值;

(三)项目全部风险成本。

第二十九条 参照项目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为:

(一)假设政府采用现实可行的、最有效的传统投资方式实施的、与 PPP 项目产出相同的虚拟项目;

(二)最近五年内,相同或相似地区采用政府传统投资方式实施的、与 PPP 项目产出相同或非常相似的项目。

建设净成本主要包括参照项目设计、建造、升级、改造、大修等方面投入的现金以及固定资产、土地使用权等实物和无形资产的价值,并扣除参照项目全生命周期内产生的转让、租赁或处

置资产所获的收益。

运营维护净成本主要包括参照项目全生命周期内运营维护所需的原材料、设备、人工等成本,以及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运营期财务费用等,并扣除假设参照项目与 PPP 项目付费机制相同情况下能够获得的使用者付费收入等。

第三十条 竞争性中立调整值主要是采用政府传统投资方式比采用 PPP 模式实施项目少支出的费用,通常包括少支出的土地费用、行政审批费用、有关税费等。

第三十一条 项目全部风险成本包括可转移给社会资本的风险承担成本和政府自留风险的承担成本,参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财金〔2015〕21 号)第二十一条及有关规定测算。

政府自留风险承担成本等同于 PPP 值中的全生命周期风险承担支出责任,两者在 PSC 值与 PPP 值比较时可对等扣除。

第三十二条 用于测算 PSC 值的折现率应与用于测算 PPP值的折现率相同,参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财金〔2015〕21 号)第十七条及有关规定测算。

第三十三条 PPP 值小于或等于 PSC 值的,认定为通过定量评价;PPP 值大于 PSC 值的,认定为未通过定量评价。

第五章 评价报告和信息披露

第三十四条 项目本级财政部门(或 PPP 中心)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在物有所值评价结论形成后,完成物有所值评价报告编制工作,报省级财政部门备案,并将报告电子版上传 PPP 综合信息平台。

第三十五条 物有所值评价报告内容包括:

(一)项目基础信息。主要包括项目概况、项目产出说明和绩效标准、PPP 运作方式、风险分配框架和付费机制等。

(二)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程序、指标及权重、评分标准、评分结果、专家组意见以及定量评价的 PSC 值、PPP值的测算依据、测算过程和结果等。

(三)评价结论,分为“通过”和“未通过”。

(四)附件。通常包括(初步)实施方案、项目产出说明、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存量公共资产的历史资料、PPP项目合同、绩效监测报告和中期评估报告等。

第三十六条 项目本级财政部门(或 PPP 中心)应在物有所值评价报告编制完成之日起 5 个工作日内,将报告的主要信息通过 PPP 综合信息平台等渠道向社会公开披露,但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信息除外。

第三十七条 在 PPP 项目合作期内和期满后,项目本级财政部门(或 PPP 中心)应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将物有所值评价报告作为项目绩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照进行统计和分析。

第三十八条 各级财政部门(或 PPP 中心)应加强物有所值评价数据库的建设,做好定性和定量评价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和报送等工作。

第三十九条 各级财政部门(或 PPP 中心)应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物有所值评价第三方专业机构和专家的监督管理,通过 PPP 综合信息平台进行信用记录、跟踪、报告和信息公布。省级财政部门应加强对全省(市、区)物有所值评价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指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 2 年。

国务院 《 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 》

国发〔2014〕43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建立“借、用、还”相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有效发挥地方政府规范举债的积极作用,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疏堵结合。修明渠、堵暗道,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融资权限,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同时,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

分清责任。明确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政府债务不得通过企业举借,企业债务不得推给政府偿还,切实做到谁借谁还、风险自担。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按约定规则依法承担相关责任。

规范管理。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严格限定政府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把地方政府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实现“借、用、还”相统一。

防范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切实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

稳步推进。加强债务管理,既要积极推进,又要谨慎稳健。在规范管理的同时,要妥善处理存量债务,确保在建项目有序推进。

二、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一)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权限。经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可以适度举借债务,市县级政府确需举借债务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代为举借。明确划清政府与企业界限,政府债务只能通过政府及其部门举借,不得通过企事业单位等举借。

(二)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地方政府举债采取政府债券方式。没有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确需政府举借一般债务的,由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融资,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确需政府举借专项债务的,由地方政府通过发行专项债券融资,以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偿还。

(三)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事先公开的收益约定规则,使投资者有长期稳定收益。投资者按照市场化原则出资,按约定规则独自或与政府共同成立特别目的公司建设和运营合作项目。投资者或特别目的公司可以通过银行贷款、企业债、项目收益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化方式举债并承担偿债责任。政府对投资者或特别目的公司按约定规则依法承担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相关责任,不承担投资者或特别目的公司的偿债责任。

(四)加强政府或有债务监管。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债务。地方政府新发生或有债务,要严格限定在依法担保的范围内,并根据担保合同依法承担相关责任。地方政府要加强对或有债务的统计分析和风险防控,做好相关监管工作。

三、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和预算管理

(一)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实行限额管理,地方政府举债不得突破批准的限额。地方政府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规模纳入限额管理,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分地区限额由财政部在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

准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内根据各地区债务风险、财力状况等因素测算并报国务院批准。

(二)严格限定地方政府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地方政府在国务院批准的分地区限额内举借债务,必须报本级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地方政府不得通过企事业单位等举借债务。地方政府举借债务要遵循市场化原则。建立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逐步完善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地方政府举借的债务,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和适度归还存量债务,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

(三)把地方政府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地方政府要将一般债务收支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将专项债务收支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中的财政补贴等支出按性质纳入相应政府预算管理。地方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将债务收支纳入部门和单位预算管理。或有债务确需地方政府或其部门、单位依法承担偿债责任的,偿债资金要纳入相应预算管理。

四、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一)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财政部根据各地区一般债务、专项债务、或有债务等情况,测算债务率、新增债务率、偿债率、逾期债务率等指标,评估各地区债务风险状况,对债务高风险地区进行风险预警。列入风险预警范围的债务高风险地区,要积极采取措施,逐步降低风险。债务风险相对较低的地区,要合理控制债务余额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二)建立债务风险应急处置机制。要硬化预算约束,防范道德风险,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各级政府要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地方政府出现偿债困难时,要通过控制项目规模、压缩公用经费、处置存量资产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偿还债务。地方政府难以自行偿还债务时,要及时上报,本级和上级政府要启动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和责任追究机制,切实化解债务风险,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严肃财经纪律。建立对违法违规融资和违规使用政府

性债务资金的惩罚机制,加大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在预算之外违法违规举借债务,不得以支持公益性事业发展名义举借债务用于经常性支出或楼堂馆所建设,不得挪用债务资金或改变既定资金用途;对企业的注资、财政补贴等行为必须依法合规,不得违法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债务以任何方式提供担保;不得违规干预金融机构等正常经营活动,不得强制金融机构等提供政府性融资。地方政府要进一步规范土地出让管理,坚决制止违法违规出让土地及融资行为。

五、完善配套制度

(一)完善债务报告和公开制度。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统计报告制度,加快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全面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情况。对于中央出台的重大政策措施如棚户区改造等形成的政府性债务,应当单独统计、单独核算、单独检查、单独考核。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公开制度,加强政府信用体系建设。各地区要定期向社会公开政府性债务及其项目建设情况,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二)建立考核问责机制。把政府性债务作为一个硬指标纳入政绩考核。明确责任落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要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负责任。强化教育和考核,纠正不正确的政绩导向。对脱离实际过度举债、违法违规举债或担保、违规使用债务资金、恶意逃废债务等行为,要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三)强化债权人约束。金融机构等不得违法违规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资,不得要求地方政府违法违规提供担保。金融机构等购买地方政府债券要符合监管规定,向属于政府或有债务举借主体的企业法人等提供融资要严格规范信贷管理,切实加强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金融机构等违法违规提供政府性融资的,应自行承担相应损失,并按照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责任。

六、妥善处理存量债务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

(一)抓紧将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以 2013 年政府性债

务审计结果为基础,结合审计后债务增减变化情况,经债权人与债务人共同协商确认,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存量进行甄别。对地方政府及其部门举借的债务,相应纳入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对企事业单位举借的债务,凡属于政府应当偿还的债务,相应纳入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地方政府将甄别后的政府存量债务逐级汇总上报国务院批准后,分类纳入预算管理。纳入预算管理的债务原有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偿债资金要按照预算管理要求规范管理。

(二)积极降低存量债务利息负担。对甄别后纳入预算管理的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各地区可申请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以降低利息负担,优化期限结构,腾出更多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建设。

(三)妥善偿还存量债务。处置到期存量债务要遵循市场规则,减少行政干预。对项目自身运营收入能够按时还本付息的债务,应继续通过项目收入偿还。对项目自身运营收入不足以还本付息的债务,可以通过依法注入优质资产、加强经营管理、加大改革力度等措施,提高项目盈利能力,增强偿债能力。地方政府应指导和督促有关债务举借单位加强财务管理、拓宽偿债资金渠道、统筹安排偿债资金。对确需地方政府偿还的债务,地方政府要切实履行偿债责任,必要时可以处置政府资产偿还债务。对确需地方政府履行担保或救助责任的债务,地方政府要切实依法履行协议约定,作出妥善安排。有关债务举借单位和连带责任人要按照协议认真落实偿债责任,明确偿债时限,按时还本付息,不得单方面改变原有债权债务关系,不得转嫁偿债责任和逃废债务。对确已形成损失的存量债务,债权人应按照商业化原则承担相应责任和损失。

(四)确保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地方政府要统筹各类资金,优先保障在建项目续建和收尾。对使用债务资金的在建项目,原贷款银行等要重新进行审核,凡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项目,要继续按协议提供贷款,推进项目建设;对在建项目确实没有其他建设资金来源的,应主要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和地方政府债券解决后续融资。

七、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地方政府要切实担负起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的责任,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政府主要负责人要作为第一责任人,认真抓好政策落实。要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协调机制,统筹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财政部门作为地方政府性债务归口管理部门,要完善债务管理制度,充实债务管理力量,做好债务规模控制、债券发行、预算管理、统计分析和风险监控等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政府投资计划管理和项目审批,从严审批债务风险较高地区的新开工项目;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正确引导,制止金融机构等违法违规提供融资;审计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监督,促进完善债务管理制度,防范风险,规范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全面做好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各项工作,确保政策贯彻落实到位。

国务院

2014 年 9 月 21 日

财政部发出 PPP 总动员— 全面解读《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金(2014)76 号)

财政部近日发出《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充分认识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的重要意义,积极稳妥做好项目示范工作,切实有效履行财政管理职能,加强组织和能力建设,尽快形成有利于促进 PPP 发展的制度体系。

通知指出,立足国内实践,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国家确定的重大经济改革任务,对于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构建现代财政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首先要做好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明确适用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项目类型、采购程序、融资管理、项目监管、绩效评价等事宜。

为了积极稳妥做好项目示范工作,财政部要求,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向本级政府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大力宣传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理念和方法,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平等协商、风险分担、互利共赢的原则,科学评估公共服务需求,探索运用规范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新建或改造一批基础设施项目。财政部将统筹考虑项目成熟度、可示范程度等因素,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批以“使用者付费”为基础的项目进行示范,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提炼、完善制度体系。

通知明确,适宜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项目,具有价格调整机制相对灵活、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投资规模相对较大、需求长期稳定等特点。各级财政部门要重点关注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如城市供水、供暖、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28

保障性安居工程、地下综合管廊、轨道交通、医疗和养老服务设施等,优先选择收费定价机制透明、有稳定现金流的项目。

财政部将通过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库为地方提供参考案例。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财政部将在项目论证、交易结构设计、采购和选择合作伙伴、融资安排、合同管理、运营监管、绩效评价等工作环节,为地方财政部门提供全方位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撑。

在完善项目支持政策方面,财政部将积极研究利用现有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渠道,对示范项目提供资本投入支持。同时,积极引入信誉好、有实力的运营商参与示范项目建设和运营。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为示范项目提供融资、保险等金融服务。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可以结合自身财力状况,因地制宜地给予示范项目前期费用补贴、资本补助等多种形式的资金支持。在与社会资本协商确定项目财政支出责任时,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对各种形式的资金支持给予统筹,综合考虑项目风险等因素合理确定资金支持方式和力度,切实考虑社会资本合理收益。

通知强调,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对财政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认识,勇于担当,认真做好相关财政管理工作。

一是着力提高财政管理能力。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探索项目采购、预算管理、收费定价调整机制、绩效评价等有效管理方式,规范项目运作,实现中长期可持...

第三篇: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市州工商局长座谈会精神,总结上半年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研究部署下半年的重点工作。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全系统干部职工在市局党委的团结和带领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紧紧咬定省局提出的“六个五”的工作目标,勇于解放思想,勇于迎难而上,勇于改革创新,在把握好大局、履行好职能、发展好事业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一)坚持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主题,把握大局,有力地推动了工商工作实践。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深入。以“实行直通车服务,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题,围绕“三个是什么”和“七个有没有”,全面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通过抓组织领导、抓活动载体、抓职能到位、抓机制建设、抓思想教育,圆满完成了学习培训、专题调研、征求意见、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召开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结对共建等“规定动作”,8个方面的“自选动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系统干部形成了一系列思想共识。

—— “工商转型落实年”有效推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系统绝大多数干部职工经过短暂的迷茫之后,思想观念就得到了及时调整。“五个转向”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五项机制”正逐步建立。各分局按照“一室一站两队”或“一室两队”的模式,完成了内设机构的调整,并全面实行“五定”管理,即定区域、定人员、定任务、定职责、定奖惩。全面落实《片区责任制市场巡查办法》和菜单式巡查记录,建立市场巡查网格图和重点行业监督岗,网格化监管制度得到落实。按照基层分局“四个一”和“八查一考”、机关“六清八要”的要求,指导基层分局长和机关科长掌握工作方法,适应工作转型。将省局“六个五”的工作内容逐一进行细化、量化,并与各项工作有机融合与统一,制定出台了《2009重点工作考核细则》,得到省局的充分肯定。马湾、皂市、渔薪、岳口、石河、城西、专业、横林等分局管理规范,工作秩序好,队伍士气高;九真、马湾、汪场、横林、石河分局严格执行绩效考核,奖优惩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员积极性。

——执法环境明显改善。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对工商工作的认知度、认可度提高,对工商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大;工商部门与政府其他各部门的关系日益融洽,执法合力逐步形成;各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对工商部门的执法与服务满意度日益提升,管理与反管理的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工商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给予了充分肯定。上半年,系统没有出现一例行政复议改处和行政败诉的案件。

(二)坚持以新“三定”方案为指针,履行职能,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稳定和社会和谐。

——积极探索了“五个延伸”。制订了《天门市土地流转合同示范文本》,横林分局积极跟镇政府汇报,开展该文本的推广工作。专业分局办理了2起合同案件,皂市分局办理了2起房地产领域无照经营案件。

(三)坚持以“打基础管长远”为目的,发展事业,为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市局党委班子实行业务工作报告、通报制度和层级负责制,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下基层解释津补贴政策、转型工作的落实和专项整治的检查督导等方面起到了带头作用,确保了大局稳定和职能到位。马湾、皂市分局靠班子成员的表率作用和人格魅力,盘活了队伍,凝聚了人心。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政府财务管理工作总结报告

政府财务管理工作总结报告

范文一

20XX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财政厅的精心指导下,全市各级财政部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强大动力,主动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围绕市委、市政府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做大总量、加快集聚 的发展战略,自我加压,奋力进取,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挖潜堵漏,增收节支,不断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财政收支规模、财政管理水平再上新的台阶,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进位赶超、跨越发展。

(一)认真组织收入,收入规模不断壮大。

针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坚持以优化结构、提升质量为重点,狠抓组织收入。

一是做好收入预测分析。

结合我市税源现状和特点,按季度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各地重点税源进行调查,对财政收入增减因素进行分析,对下阶段财政收入情况进行预测,摸清重点税源,抓住薄弱环节,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二是及时分解目标任务。

及时将 20**年市本级财政部门收入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局内相关科室和有关单位,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确保市

本级财政部门收入目 标任务圆满完成。

同时加强对各县(市、区)财政部门组织收入工作的指导。

三是加强财政收入调度。

每季度召开一次财税调度会和财税库横向联席会,认真分析经济财政形势,加大对重点税源的监控,提高财政收入征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针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挖潜增收的对策和建议。

得益于全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项目建设的大力推进,全市财政收入一直保持高位运行、强劲增长的良好态势。

收入规模突破 100 亿元大关。

1-11 月,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 100 亿元大关,完成 1099462 万元,增长 36%。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 721935 万元,增长 37.7%;全市税收收入完成 851156 万元,增长 32%。

增幅保持高位运行。

1-11 月 全市财政总收入增幅达到 36.0%,列全省各设区市第 4 位,比全省平均增幅高出 2 个百分点。

而且连续 7 个月 的累计增幅保持在 40%以上,为历年增幅之最。县级赶超势头强劲。

从增幅看,1-11 月,各县(市、区)财政总收入增幅均在 30%以上,XX 区、XX 县、XX 县的增幅均在 40%以上,最高的 XX 区高达 49.3%。

从总量看,有十个县超过了 5 亿元,其中 XX 县、XX 县、XX 县突破 10 亿元大关,分别达到 12.58 亿、10.34 亿和 10.22 亿元。

(二)发挥杠杆作用,支持发展力度加大。

紧紧围绕发展大局,综合运用政策工具手段,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是支持企业转型升级。

积极利用财政杠杆效应,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延伸产业链,促进持续快速发展。

争取上级财政 6795 万元资金,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和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工业企业发展奖补和企业技改贷款贴息补助。

筹措安排资金 4647 万元,支持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利用财政信用担保平台,为 24 家中小企业提供 2.9 亿元贷款担保。

落实惠企减负政策,仅市财政为再生资源企业办理增值税退税达 9299 万元。

二是支持工业园区发展。

进一步完善了井开区财政管理体制,对井开区内企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的各项税费收入,以及县(市、区)在井开区内异地办厂企业的各项税费实行 属地管理,统一由井开区征管。安排专项资金,鼓励外贸企业扩大出口;落实招商引资企业 两免三减半、出口创汇贴息补贴等政策,支持各地工业园区做大做强。

三是保障中心城区重点城建项目资金需求。

克服金融危机对市域经济影响,坚持以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为服务重点,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打造政银企合作平台,年内共筹集建设资金 10 亿元,其中后河改造二期项目贷款 3 亿元、电池厂地块农民安置房 7 亿元。同时,践行 不唯减、不唯增、只唯实 的政府投资评审理念,充分运用专

业技术手段,为政府投资重点工程项目概算、预(结)算、决算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审减了不合理资金,保障了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截止到 11 月 底,共审核重点工程项目 890 批次,审核资金 23.72 亿元,为财政节资 4.13 亿元,审减率达到 17.4%。

四是支持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积极争取和安排 8 亿多财政资金,支持商贸流通和生猪、粮食生产;争取和安排资金 158347 万元,支持水利、交通、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省财政地方政府债券转贷资金 2.3 亿元,加快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

(三)优化支出结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11 月,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 1641140 万元,增长 28%。

一是确保法定支出 增长。

今年市级财政预算安排教育支出 7306.4 万元,同比增长 39.4%;科技支出 20xx.7 万元,同比增长 60.8%;支农支出 7931.4 万元,同比增长 24.7%,均达到了法定增长的要求。

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进一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确保民生工程配套资金落实到位。

全年市级财政预算安排就业再就业、城乡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市低保、移民扶贫、义务教育等民生工程支出达 11251.1 万元,增长 35.5%。

三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增加教育投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予以优先保障。

20xx 年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教育经费 7306.4 万元,比上年预算新增 2065.2 万元,增长 39.4%,比一般预算支出增幅高 10.9 个百分点。

四是确保机构正常运转。

考虑从 20xx 年起已执行新的差旅费、会议费标准,以及水电费、燃油费价格上涨,今年市级适当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标准,确保了行政事业机关高效运转。

五是确保阳光津贴提标政策落实到位。

省委、省政府决定从 20xx 年 7 月 1 日起增加公务员津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

为此,我局认真制定津补贴提标方案,按市本级 600 元/人、月 的提标标准积极筹措资金,现在已经基本到位。

同时,指导各县(市、区)做好此项工作。

(四)夯实 三农 基础,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创新财政支农机制,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一是加大财政支农投入。

20xx 年汇总全市各级人大批准通过的财政安排支农支出预算达 112545.1 万元,增长 20 %,确保了年初预算超过法定增长。

此外,还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年内共争取上级财政支农专项资金 10.3 亿元,增长 20.2%。

优秀市财政局工作总结优秀市财政局工作总结。

二是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全市共发放农资综合直补 58774 万元、石油价格改革补贴 14811 万元、良种补贴 15239 万元、农机购置

补贴 7095 万元、退耕还林粮食折现补贴 4726.9 万元、家电下乡补贴 9126 万元、汽车下乡补贴 5625.55 万元、汽车以旧换新补贴 2319 万元。

此外,还争取上级财政 3.5 亿元资金,认真落实财政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惠农政策。

三是支持现代农业发展。

争取 14 个中央财政现代农业项目,项目数占全省的 13%,资金总额达 4310 万元,支持我市水稻、水产、油茶、井冈蜜柚四大产业发展。此外,市本级预算安排 1100 万元扶持 一大四小 造林建设。

四是开展 一事一议 财政奖补试点。

新增遂川、万安纳入试点县,试点县增加到 10 个。

全年共整合各类资金 7645 万元,在 380 个行政村开展村级公益事业试点,财政奖补项目达 624 个,完工项目 382 个,受益群众达 46.45 万人。

(五)深化各项改革,提升科学理财水平。

一是推进部门预算编制改革。

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内容,完善定员定额标准,应用预算编制软件,提高部门预算编制效率。

同时在 13 个县(市、区)及井开区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并全部实现了使用专业软件进行编制。

二是全面实施市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第五次扩面工作于年底全面铺开,将市直党委机关、市政府直管单位及其他应纳未纳入的全额拨款

单位全部纳入改革范围,顺利实现了 改革单位横向到边 的工作目标,扩面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单位由原来的 105 个增加到 183 个。

在各县(市、区)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和会计核算相结合的国库支付改革。

此外,在 XX 县成功试点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从 20xx 年 1 月 1 日起在全市所有乡镇推行。

三是推进收支完全脱钩改革。

将执收执罚部门收支完全脱钩改革在各县(市、区)全面推开,有效遏制了乱收费、乱罚款的行为。

四是 金财工程 建设稳步推进。

集中 12 月 份一个月 的时间,建设财政系统应用支撑大平台,从 20xx 年 1 月 1 日起实现市、县(区)、乡镇全部上线正式运行,届时财政内部、预算单位、上下级财政信息资源将实现共享和有效融合。五是完善惠农补贴 一卡通 支付改革机制。

通过加强部门沟通,完善基础台账,坚持月 报制度,强化督促检查,进一步完善财政惠农补贴资金 一卡通 发放机制。

全年通过 一卡通 发放的涉农资金达 17 亿元,资金发放率和项目发放率一直走在全省前列。

六是扩大政府采购规模。

大力推广电子化政府采购,拓宽政府采购范围,采购范围从起的货物类扩大到货物、工程和服务类。同时将民政救灾、医疗卫生、义务教育、三农、园林绿化、装饰修缮工程等政府投资项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预计全年全市政府采购预算达 4.1 亿元,实际采购金额达 3.6 亿元,节约资金 4961 万元,节约率达 12.1%。

(六)强化资金监管,推进绩效财政建设。

树立大财政监督的理念,推进监督关口前移,强化事前和事中监督,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促进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一是健全财政资金安全制度。以市政府办的名义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市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的暂行办法》 和《关于加强市本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规定》,从制度上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杜绝财政资金安全隐患。

二是开展财政资金核查。

开展内部监督检查 XX 县(市、区)交叉检查,对民生资金的账实相符、拨付依据和审批程序等情况进行全面核查。

大力清理整顿财政专户。

撤销、归并无效账户和相同性质账户,共撤并财政专户 555 个,保留财政专户 1407 个。

三是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对教育及科技口九个单位及三所中专学校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利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平台,将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征管情况及国家助学金管理使用情况一并纳入,实行综合检查。

全年共查出发现违规问题金额 2024.09 万元,处理处罚单位 61 户,其中:

关于加强全市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的暂行办法》 和《关于加强市本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规定》,从制度上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杜绝财政资金安全隐患。

二是开展财政资金核查。

开展内部监督检查 XX 县(市、区)交叉检查,对民生资金的账实相符、拨付依据和审批程序等情况进行全面核查。

大力清理整顿财政专户。

撤销、归并无效账户和相同性质账户,共撤并财政专户 555 个,保留财政专户 1407 个。

三是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对教育及科技口九个单位及三所中专学校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利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平台,将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征管情况及国家助学金管理使用情况一并纳入,实行综合检查。

全年共查出发现违规问题金额 2024.09 万元,处理处罚单位 61 户,其中》,因推行时间较晚,该软件的全功能使用是从今年以来正式启用的,虽然该软件实用性强,但具体使用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使用问题,为了尽快解决好网络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我科具体工作人员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查找问题,解决了该软件和《预算执行分析》、《财政总决算软件》 等在具体实际使用中出现的复杂情况,保证了日常具体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顺利完成了 xx 年财政决算报表工作 xx 年的决算报表工作面临新的情况,编制方法和要求前所未有,工作量十分浩大,通过精心准备,刻苦努力,国库科全体同志分工协作,加班加点,挑灯夜战,做到审核编制报表工作与日常收支拨款业务工作两不误,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等不利因素,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报表编制上报任务。

四、加强了内外部工作的联系 在分管领导的主持下,我科就化解我区农村义务教育 普九 债务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组织教育部门和与此有关的行财科、综改办进行了座谈交流学习。

通过学习,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消除了认识上的误区,为今后我区落实此项工作做好准备,打下基础。

参与教育系统财务培训班,就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资金管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行深入宣传。

五、理顺管理,规范国库业务操作 为适应当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整合了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使得国库工作的职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实现了预算内外资金的统一管理,从会计核算体系到会计信息的综合反馈达到有机统一。

六、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 1、继续搞好 财政工资统一发放 工作,工资统发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一个方面。

目前为止,纳入工资统发的部门 58 个,以银行卡的方式累计直接支付工资 30248.68 万元,涉及我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区直各部门单位 13644 人。此项工作是财政国库管理精细化管理的具体体现,在全市范围看,我区的工资统发程度是最高的,目前为止,没有出现工作差错,是与具体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密切相关的。值得注意的是,空饷 问题的出现是与人事管理不到位等复杂背景相关的,不是财政工资统发后出现的负面影响。

2、进一步落实好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款、农村贫困学生半寄宿制经费 的资金管理。

今年以来,我科通过直接支付到农村中小学校的保障机制经费和生活补助累计达到 5612.57 万元,杜绝了专项资金的截留挪用。把中央要求落实的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落实下来,促进了我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七、其他方面的工作 国库工作具体事务较多,办理时限强,我科全体同志在完成本质工作的前提下,还完成了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主要的是:

预算执行分析》、《财政总决算软件》 等在具体实际使用中出现的复杂情况,保证了日常具体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顺利完成了 xx 年财政决算报表工作 xx 年的决算报表工作面临新的情况,编制方法和要求前所未有,工作量十分浩大,通过精心准备,刻苦努力,国库科全体同志分工协作,加班加点,挑灯夜战,做到审核编制报表工作与日常收支拨款业务工作两不误,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等不利因素,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报表编制上报任务。

四、加强了内外部工作的联系 在分管领导的主持下,我科就化解我区农村义务教育 普九 债务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组织教育部门和与此有关的行财科、综改办进行了座谈交流学习。

通过学习,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消除了认识上的误区,为今后我区落实此项工作做好准备,打下基础。

参与教育系统财务培训班,就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资金管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行深入宣传。

五、理顺管理,规范国库业务操作 为适应当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整合了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使得国库工作的职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实现了预算内外资金的统一管理,从会计核算体系到会计信息的综合反馈达到有机统一。

七、其他方面的工作 国库工作具体事务较多,办理时限强,我科全体同志在完成本质工作的前提下,还完成了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主要的是》 下发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及区直各部门单位,巩固了小金库清理检查成果,加强了我区银行账户管理工作。

2、参加了财政信息公开、四项制度 落实的有关准备工作及研究,拟定了国库科四项制度实施意见,国库科办事指南等文字材料,完成了上级关于汶川地震对我区经济运行财政收支影响调查报告。

3、汶川地震后,我科接待了单位的对救灾捐款涉及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咨询,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研究具体操作事宜,并形成正式文件通知下发各单位办理。

4、认真研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涉及国库业务的相关问题,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提出有关意见建议。

5、参加了全区财政清理吃 空饷 检查工作。

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主要问题还是国库集中支付试点推广工作扩面。

通过一年多的试点,第一批试点单位虽然启动,但试点单位的财务规模小,资金量少,一些改革过程中的新问题可能暂时没有显现出来。因此,我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指导思想还是应该确定在 积极稳妥,稳步推进 上,需要联系资金清算的有关各方进行相关协议的签订,开通人民银行、代理银行和财政国库三方的联网,建立网络平台。

九、明年工作的计划及措施 1、加强业务技能,提高管理水平。

逐步推广《预算执行软件》在我局内部主要业务科室中的网络使用。

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2、深入基层单位,通过调研分析,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把国库集中支付试点面过大一些,争取区直单位试点面达到 30%。

范文二 做实财政 蛋糕,壮大实力,始终是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省厅及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今年,我局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始终坚持 依法理财,优质服务,以人为本,创新争先 的工作方针,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大力组织财政收入,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切实强化监督稽查,财政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积极培植财源,做实财政 蛋糕,着力打造发展财政 我局上下主动应对经济和财税形势变化,牢固确立责任意识和目标必成意识,在继续培植壮大地方财源的同时,切实抓好收入征管工作,努力保持财政收入稳定较快增长。

在培植财源方面,做到了 四突出 》、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残疾人就业等重大政策调整的宣传工作,主动把企业急需的政策信息送上门,帮助企业向上争取项目 和政策扶持,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财政贡献率高的企业加快发展。

突出财政资金扶持。

综合并灵活运用预算、贴息、转移支付、奖励、补助等政策工具,整合财源建设资金,集中财力支持企业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引导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税收增长。

突出财政体制作用。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经济开发区发展的目标要求,根据部分乡镇区划调整后的实际情况,重新调整完善经济开发区财政体制,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切实增强其快速发展动力,努力打造地方财源积蓄区,不断提高开发区对财政的贡献份额。

在培植财源的同时,我局在收入征管方面做到了 四注重 :

注重完善征管机制。

加强与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联合协作,坚持每月 定期例会制度,强化纳税网上申报、纳税评估和税收稽查工作,定期清理税收优惠政策,严格福利企业退税管理,严格控制税收减免行为,坚持依法治税,应收尽收。

注重财政收入结构。

坚持税费并举,抓大不放小,严格依率计征,既保证税收收入足额征收,也保证非税收入征足征齐,既抓好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共享税种的征管,更注重抓好营业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契税等地方税种的入库,不

断优化收入结构,努力提高收入质量。

注重税源调查。

围绕《企业所得税法》 实施对全市经济财政的影响,进行广泛调查,认真分析情况,健全税源台账,加强对新办企业、餐饮服务业、高收入群体、销售不动产及房屋租赁业管理,堵塞税收流失漏洞。

注重考核奖惩。

建立健全增收奖励机制,修订完善专项考核办法,加大力度,按月 考核,季度兑现,落实了 以月 保季、以季保年 工作措施。

二、优化支出结构,强化支出管理,着力打造和谐财政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政府财力的进一步增强,今年,我市不断加大对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力度。

一是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始终坚持 三个高于 的原则,今年累计拨付资金 17796 万元,支持高效规模农业发展,支持 金桥工程、农村危桥、小型水利等重点工程建设,支持泰黄清水输水二期工程建设,支持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

继续支持农村 五件实事 工程,拨付资金 2630 万元,推进新农村试点村和先行村建设,建设农村公路 200 公里,新建改建农村桥梁 200 座,疏浚河道 1026 条,建设农村户用沼气 2100 户,改造户厕 15000 座,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是支持社会事业发展。

拨付资金 50710 万元,大力支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支持职教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多方筹措资金,扎实开展义务教育债务化解

工作,促进义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拨付社会保障专项资金 4213 万元,扩大了保障范围,提高了保障水平,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重度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推进重点优抚对象医保制度改革,建立城乡居民 低保 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拨付 300 万元配套资金,加强农村卫生机构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

三是支持城市开发建设。

积极筹集资金,重点支持北城区改造、新区道路、污水收集管网铺设、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和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等重点工程建设,努力打造生态环境,加快宜居城市建设步伐。

三、加大民生投入,发展公共财政,着力打造民生财政 今年,我局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妥善安排财力,进一步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十七大提出的 五有 目标。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切实做到 学有所教。

积极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提高了各级各类学校公用经费标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

认真执行国家 两免一补 和助学金资助政策,扩大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覆盖面,提高了补助标准。

二是大力促进就业,努力实现 劳有所得。

认真贯彻《就业促进法》,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好就业再就业税费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职业培训补贴等财税政策,拨付资金 250 万元,重点帮助解决好双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和被征地农民等困难人员就业问题。

三是支持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保障 病有所医。

坚持公共卫生公益性质,按照人均不低于 8 元和 10 元的标准建立农村和城市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保证居民免费享受政策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继续实施大病救助制度,拨付资金 200 多万元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政府补助标准,参合农民实际补偿比例超 40%。

四是实施养老保险,加快推进 老有所养。

拨付资金 1500 万元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同时做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加大老年福利院、老年公寓、老年康复院等服务设施建设建设力度,全市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 68%。

五是重视廉租房建设,着力推进 住有所居。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积极实施安居工程,低保 家庭和低收入困难群众住房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深化财政改革,创新管理机制,着力打造透明财政 一是深化部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进一步巩固扩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成果,完善基本支出标准体系、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标准和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开前门堵后门。

进一步细化政府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强

化滚动管理,建立责任制度,硬化预算约束。

全面实行综合财政预算,将部门所有收支逐步纳入部门预算,实现预算内外资金、单位自有资金、政府性基金的真正统筹管理。

二是深化财政集中支付改革。

继续推行并完善公务卡结算方式,今年新增公务卡结算单位 17 家,新办个人公务卡 425 份,到目前为止,全市所有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均实行公务卡结算,共安装单位财务转账 pos 机 196 台,发放单位公务卡 202 张,发放个人公务卡 6881张,累计支付金额 1.81 亿元。

三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完善了协议供货制度,建立供货商廉政准入制度和定期考核制度,实行优胜劣汰,聘请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作为政府采购行风监督员,确保政府采购质量优、价格低、服务好。

四是深化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

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 要求,完善了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体系,目前已有 213 家单位实行了 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 的全新征收模式,累计发入《江苏省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 428420 份,缴入财政专户资金达 26573 万元。

五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改革。

探索建立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新机制,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意见》、《泰兴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试行)》、《泰兴市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房屋出租管理细则》 等三个规范性文件,确保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五、加强监督检查,坚持依法理财,着力打造法治财政 一方面初步建立动态监督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实现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动态查询和监控。另一方面突出财政监督重点,抓住财政管理中的难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对《企业所得税法》、耕地占用税、个人所得税等重大财税政策执行情况,重点行业税收征管质量、重要非税收入缴纳情况,三农、社保、教育、卫生、生态保护等关系民生的重大支出情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信息质量以及政府工程项目、财政供养人员、项目补助、规范津补贴等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建立了举报制度,加大了处罚力度。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运行和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些矛盾和不足:

一是受收入结构、财政体制和激励政策等因素影响,市本级可支配财力与财政收入不能同步长,而公共财政支出刚性增强,收支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二是社会保障的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标准不断提高,财政保障的能力还很脆弱,难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三是部分乡镇财政还比较困难,化解历史债务的压力较大,防范财政风险的责任重大;四是财政管理改革仍需继续深化;五是财政队伍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扎实做好学习、培训工作及财政文化建设。

等等,针对这些

问题和不足,我们认真研究解决的措施,确保财政健康平稳运行,为全市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政府规章立法建议项目征集表

-1-附件:

政府规章立法建议项目征集表

联系人

联系方式

2021 年政府规章立法建议项目 制定的规章名称

建议立项的主要理由

下载三部政府规章中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有关的重要内容(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部政府规章中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有关的重要内容(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