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D打印技术及产业国际国内
3D打印技术及产业国际国内
1、国际情况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3D打印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已经能够在0.01mm的单层厚度上实现600dpi的精细分辨率。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产品可以实现每小时25mm厚度的垂直速率,并可实现24位色彩的彩色打印。
目前,在全球3D打印机行业,美国3D Systems和Stratasys两家公司的产品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此外,在此领域具有较强技术实力和特色的企业/研发团队还有美国的Fab Home和Shapeways、英国的Reprap等。
3D Systems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快速成型设备开发公司。于2011年11月收购了3D打印技术的最早发明者和最初专利拥有者Z Corporation公司之后,3D Systems奠定了在3D打印领域的龙头地位。Stratasys公司2010年与传统打印行业巨头惠普公司签订了OEM合作协议,生产HP品牌的3D打印机。继2011年5月收购Solidscape公司之后,Stratasys又于2012年4月与以色列著名3D打印系统提供商Objet宣布合并。当前,国际3D打印机制造业正处于迅速的兼并与整合过程中,行业巨头正在加速崛起。
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3D打印技术已经初步形成了成功的商用模式。如在消费电子业、航空业和汽车制造业等领域,3D打印技术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较高的效率生产小批量的定制部件,完成复杂而精细的造型。另外,3D打印技术获得应用的领域是个性化消费品产业。如纽约一家创意消费品公司Quirky通过在线征集用户的设计方案,以3D打印技术制成实物产品并通过电子市场销售,每年能够推出60种创新产品,年收入达到100万美元。
2、国内情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多所高校开展了3D打印技术的自主研发。清华大学在现代成型学理论、分层实体制造、FDM工艺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科研优势;华中科技大学在分层实体制造工艺方面有优势,并已推出了HRP系列成型机和成型材料;西安交通大学自主研制了三维打印机喷头,并开发了光固化成型系统及相应成型材料,成型精度达到0.2mm;中国科技大学自行研制了八喷头组合喷射装置,有望在微制造、光电器件领域得到应用。但总体而言,国内3D打印技术研发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近年来,国内如深圳维示泰克、南京紫金立德、北京殷华、江苏敦超等企业已实现了3D打印机的整机生产和销售,这些企业共同的特点是由海外归国团队建立,规模较小,产品技术与国外厂商同类产品相比尚处于低端。目前,国产3D打印机在打印精度、打印速度、打印尺寸和软件支持等方面还难以满足商用的需求,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服务领域,我国东部发达城市已普遍有企业应用进口3D打印设备开展了商业化的快速成型服务,其服务范围涉及到模具制作、样品制作、辅助设计、文物复原等多个领域。与内地相比,我国港台地区3D打印技术引入起步较早,应用更为广泛,但港台主要着重于技术应用,而非自主
第二篇:国际国内会展产业发展历程及会展经济发展现状
会展业的诞生
自从 1850 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个展览会以来,国际会展业已经走过一个半世纪了,如今的展览会已远非昔比,不论是展会规模,还是科技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市场瞬息万变的今天,国际展览会不仅作为各国厂商的集聚地和经济贸易与科技交流的中心,更被作为重大的经济活动而令世界各国政府所重视。举办一个大型国际展览会,少则几
十、多则上百个国家或地区参加,还有成千上万家参展商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名观众,巨大的人气使许多展览会成为国际商业的亮点。2 世界会展业的发展
欧洲是世界会展业的发源地,经过150 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欧洲会展经济在国际上整体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都已经成为世界级的会展业大国。欧洲人利用展会开拓市场、扩大贸易的成功经验,正在被世界各国所效仿。利用展览会促进和扩大贸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据业内人士计算,商家日常推销的支出为展览会的8倍,比如:日常花8元钱推销一件产品,在展会上花1 元钱便可办到。由于展览会成本低、效益高,因此一直被商家所看好,展览业的发展对世界各国的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德国是世界第一号会展强国,全国拥有23 个大型展览中心。其中,超过10 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就有8 个。另外,还有5 个展出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目前,德国展览总面积达240 多万平方米,世界最大的四个展览中心,德国就占了三个。展览面积居全球之冠的汉诺威国际展览中心,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多达1500个。其中,信息展、工业博览会、机床博览会等,都数世界一流。在世界几个会展业大国中,德国会展业的实力最强,所举办的专业性的国际展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效益也最好。德国每年要举办400多个国际展会,在全世界影响较大的210 个专业性国际贸易展会中,有130 多个是在德国举办的,几乎占了三分之二,居世界领先地位。其净展出面积达690 万平方米,参展商多达17 万家,其中有48%来自国外,参观者已逾千万。在世界会展营业额最多的十大展览公司中,其中有六个是德国的。德国贸易展协会提供的统计数字表明,2000年德国贸易展的参展商增加了3%,其中外国参展商比上年增加了4.5%;2001?2002参展费用总预算约为270 亿马克,平均每个企业为43.9 万马克,比上增加了14%。2000年德国贸易展览会实际售出的展馆面积为7000万平方米,比上一年增加了3%。目前德国展览馆还在不断地扩大,可供用于展览的新增展馆面积增长了2%,大有步步为营、欲吞天下之势。
英国虽举办过世界第一个博览会,但目前因国内展馆不多、规模不大,较有名的伦敦及伯明翰展场,总面积不过20 万平方米,规模、水平、影响都无法与德、意、法相比,也落后于西欧其他国家。上世纪六十年代,伦敦曾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外汇兑换额超过纽约、东京和巴黎之和,但后因经济衰退走了下坡路。进入九十年代,随着经济的复苏又有了生气,为缩小与周边国家的差距,伦敦不断增加投资建设展馆,欲在21 世纪东山再起,重整河山。
法国每年展览会多达300个,有近一半是在“展览之都”巴黎举办的。凡尔赛虽有40多万平方米的展场,但还是经常因展馆面积不足,将展商拒之门外。为保持世界三大展览胜地的盛名,近年来,巴黎正在抓紧改造老展场,兴建新展场,其展览总面积将翻一番,达到80 万平方米,巴黎博览会即将恢复往日的辉煌。
意大利有40 多个展场,每年办展达700 多个,是欧洲办展最多的国家之一。米兰国际展览中心早已闻名世界,共有38个展馆65万平方米展场,是世界三大展场之一。为在国际会展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米兰国际展览公司对17万平方米的老馆作了大修,投资2600亿里拉兴建了20 万平方米新馆,还修建了10.4 万屋顶停车场和3 万平方米的地面停车场,欲在21 世纪和国际会展业一争高低。
美国和加拿大会展业目前仍保持着增长势头。每年举办的展览会近万个,其净展出面积达5 亿平方英尺(约4600 万平方米),参展商120 万,观众近7500万。最著名的会展城市有拉斯维加斯、芝加哥、纽约、奥兰多、亚特兰大、新奥尔良、旧金山、波士顿和多伦多等__城市。北美的会展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办展模式和风格。近年来,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经济贸易展览会也逐步发展起来。据估计,整个拉美的会展经济总量约为20 亿美元。其中,巴西位居第一,每年办展约500 个,经营收入8 亿美元;阿根廷名列第二,每年约举办300 个展览会,产值4 亿美元;第三位是墨西哥,举办的展览会近300 个,营业额2.5亿美元。其他拉美国家的会展经济规模很小,很多国家现在仍处在起步阶段。
非洲的会展业主要集中于经济较发达的南非和埃及。南非的会展业因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及对周边国家的辐射能力,遥遥领先于整个非洲南部地区,每年举办的展览会约300 多个。
非洲北部的会展业以埃及为代表,埃及凭借其有利地理位置,近年来会展业突飞猛进,展会的规模和国际性大大提高,每年举办的大型展览会已达30 多个。首都开罗成了举办大型展 览会的好地方。除南非和埃及外,非洲其他地区的展会规模都很小,一个国家一年只能举办一二个展会,一时还成不了气候。
大洋洲会展经济发展水平稍次于欧美,但规模则小于亚洲。该地区的会展业主要集中于澳大利亚,每年举办的大型展览会有300多个,参展商超过了5 万家,观众达660 多万人次。发展势头良好。
亚洲会展业的规模和水平比拉美和非洲要高,仅次于欧美。日本、中国和中国香港地区、西亚的阿联酋和东南亚的新加坡,由于基础设施发达、市场潜力巨大,并有较高的国际开放度和有利的地理优势,分别成为该地区的展览大国。新加坡会展业70 年代中期才起步,但政府对会展业十分重视,新加坡会议展览局和新加坡贸易发展局专门负责推广会展业,加上其发达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较高水准的服务业、较高的国际开放度以及较高的英语普及率等,2000 年被国际协会联合会评为世界第五大会展城市,并连续17 年成为亚洲首选会展举办地城市。每年举办的大型展览会和大型会议达3200 多个。
同新加坡相比,同处东南亚的泰国会展经济则相去甚远,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只有几十个。随着东南亚经济逐步走出金融危机,泰国会展业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1998 年只有23个展览会,而2000 年展览会已上升到63个,会展经济总量约达1.5 亿美元。从香港旅协出版的《香港未来会议及展览目录》中可以看到,香港的国际会议展览已经排到了2008年,各种各样的展览和会议令人眼花缭乱。在中国香港特区,贸发局一年仅举__办 20 多个展览会,但不少展览会规模、知名度和排名都位居世界或亚太地区前列。如香港玩具展,其规模仅次于纽约和慕尼黑的玩具展,排名世界第三;香港服装节堪称亚洲之最;香港的钟表、珠宝展名列世界第一。3 世界会展业的发展趋势
由于各国经济实力、经济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不同,各国会展经济的发展也不平衡。
举办展览会的数量和规模,与主办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密切相关。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科技、交通、通讯、服务业水平等方面的优势,在世界会展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处于主导地位,并占有绝对的优势。欧美的德、法、意、英等工业发达国家一直在世界居领先地位,目前,各大会展国都在加紧建设国际展览城,以保其霸主地位。如德国的汉诺威及慕尼黑、美国的芝加哥、法国的巴黎等都已成为世界著名的“展览城”。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正在改变传统展览会的办展方式和办展技术,网上虚拟展览会和各种电子媒体为实物展览会插上了翅膀,给会展经济的世界整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世界会展业向专业化、国际化和集团化发展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的跨国展览集团开始把自己举办成功的品牌展览会逐渐移植到其他国家。德国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每年春秋两季在德国本土举办的国际消费品展览会(Ambiente)是国际上最负盛名的消费品展览会。前不久,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分别在中国、日本和俄罗斯举办了以Ambiente 命名的展览会。
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消费品展览会(Ambiente China)即为法兰克福国际消费品展成员之一。Ambiente 品牌下的展览会,展品范围皆以其在法兰克福举行的旗舰展会相同,包括 餐桌及厨房用品、美容及化妆品、室内装饰及摆设、礼品及个人护理用品等。
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展会总经理石碧天小姐说:"选择上海举办这项展事,是因为上海乃中国国内最繁盛的大城市,GDP 每年有10%的增长,今年预计人均GDP将超过4000 元。上海拥有700多家百货公司和超级市场,其零售数字占全国总零售额的5%。同时,1400 万上海居民向来也是潮流及消费模式的先驱,影响着中国国内的其他城市。
实际上,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有一些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展览会,但这些展览会一般都有发达国家展览公司的参与、管理,甚至直接控制。世界会展大国欲通过国际会展业来整合世界经济的苗头已经越来越明显。随着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国际会展经济的全球化整合迟早会到来。
文章来源:文涛咨询: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国际国内时事政治(10.17-10.23)
2011年10月23日时事政治(国际)
1、据土耳其官方通讯社报道,土耳其东部凡省当地时间10月23日13时41分发生里氏7.2级地震,震源深度为5公里。土耳其坎地利天文台负责人称,地震造成1000多幢房屋损坏,死亡人数估计在500至1000人之间。地震发生地点靠近土耳其和伊朗边境。当地官员在土耳其国家电视台说,地震使当地多幢建筑物倒塌,许多居民遇难,他们现在非常需要救援队伍和帐篷。地震还使当地通信和电力供应中断。地震发生后,凡省北部地区又发生了多次余震。土耳其是地震多发国。1999年发生在土耳其西北部的两场大地震造成约1.8万人丧生。
2、日本首相野田佳彦10月23日下午在东京与法国总理菲永举行会谈。鉴于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双方汇总并发表了有关加强核能安全领域合作的共同宣言,主要内容为研究设立“国际紧急应对小组”,以便在核电站事故发生时提供支援。宣言指出,核电站事故发生后,“在核能领域实现最高水准的安全性尤为重要”,并明确指出双方将合作推进核电站周围去污工作。宣言还称,为进一步加强双边合作,两国相关人士将组建委员会。双方还确认,将携手应对欧洲债务危机。二十国集团峰会将于11月初在法国戛纳召开,鉴于此,两国首脑就稳定全球经济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2011年10月23日时事政治(国内)
1、10月23日晚,由中国道教协会、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湖南组委会承办的“国际道教论坛”在湖南省衡阳市南岳衡山隆重开幕。来自内地、港澳台地区和19个国家的道教界、政界、学界、商界等有关方面人士参加了论坛开幕式。开幕式后,举行了具有浓厚道教文化色彩的大型文艺演出。本次论坛为期3天,将于25日闭幕。论坛期间,将举行论坛大会发言、四场电视论坛和四场分论坛等活动。本次国际道教论坛是继2007年4月在西安、香港举办的国际道德经论坛之后的又一次大型国际道教文化盛会,是对国际道德经论坛的延续和深化。
2、第十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10月22日圆满落幕。本届西博会上,共签约投资项目1565个,投资金额9451.7亿元,同比增长25.6%,实现贸易成交额2527.6亿元,同比增长11.2%,投资项目签约及贸易合同成交金额均创历届西博会之最,实现了内贸与外贸、引进来与走出去、展览展示与采购洽谈三个“相结合”。来自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全国30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的参展商、采购商及各界嘉宾7.8万余人参展参会,主展场观众流量超过60万人次。本届西博会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并大大促进了区域合作互动与交流。
2011年10月22日时事政治(国内)
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月22日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出席第五届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双方委员。温家宝说,当前中日关系总体形势良好,各领域务实合作得到加深。明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双方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在政治、经济、人文、青年等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增进理解和互信,扩大共同利益,使中日友好深入人心。温家宝听取了双方委员们的发言,对一年来委员会的工作给予积极评价,希望他们用国际视野看待中日关系,坦诚交流,凝聚共识,开好本次会议,多向两国政府建言献策,更好地在各自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中方首席委员唐家璇、日方首席委员西室泰三等参加会见。
2011年10月22日时事政治(国际)
1、北大西洋理事会10月21日在北约布鲁塞尔总部召开特别会议,初步决定北约将于10月31日结束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北大西洋理事会将在未来几天内做出停止军事行动的正式决定。同时,北约将与联合国和利比亚“国家过渡委员会”就此进行密切协商。
2、第六十六届联合国大会10月21日经过9轮不记名投票,选举摩洛哥、多哥、巴基斯坦和危地马拉4国为2012至2013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第五个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当天没有结果,投票将于24日继续进行。
2011年10月21日时事政治(国内)
1、10月21日上午,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博览会开幕。今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友好交流年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1周年。本届博览会作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重要内容,将集中展现中国—东盟不断扩大交流合作的丰硕成果,重点主题是“环保合作”,将举办中国—东盟环保合作论坛,同时围绕环保、质检、金融、科技、药品安全、森林、大众体育、文化产业、出版、人口与发展等领域,举行10多个高层论坛和国际会议。2003年10月8日,温家宝总理在第七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倡议,每年在中国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得到东盟各国领导人的一致赞同。2004年,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8年来,博览会常办常新,硕果累累,搭建了中国和东盟友好交流、经贸合作和深化友谊的重要平台,造福了各国企业和人民,形成了中国—东盟“南宁渠道”,已成为具有强大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国际性经贸盛会,成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发展的助推器,成为中国与东盟友好合作的象征。
2011年10月21日时事政治(国际)
1、美国总统奥巴马10月21日发表讲话,宣布持续近9年的伊拉克战争即将结束,所有美军将于今年年底前全部撤出伊拉克。当前美国在伊拉克驻军约4.4万人,按照美伊两国2008年签署的驻军地位协定,美军应于今年年底前全部撤出伊拉克。美方本来希望在伊拉克继续驻留3000至5000名美军士兵,但由于伊方拒绝给予驻留美军司法豁免权,迫使美方决定撤回所有美军。
2、法国巴黎时间10月21日12时30分,俄罗斯“联盟”运载火箭携带的欧洲伽利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首批两颗卫星从法属圭亚那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标志着欧洲人向拥有自己的智能卫星定位系统又迈进了一步。
2011年10月20日时事政治(国内)
1、纪念人民军工创建80周年大会10月20日上午在北京召开。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致信祝贺人民军工创建80周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对人民军工创建80周年分别作出批示。1931年10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江西省兴国县官田村建立“中央军委兵工厂”,揭开了人民军工发展史的第一页。经过80年的奋斗,人民军工由土法制造枪炮弹药发展到自主研发尖端武器装备,由单一兵器工业发展成为覆盖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军工电子等行业、领域的现代化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2011年10月20日时事政治(国际)
1、10月20日,韩国联合参谋本部表示,为提高军队的陆海空联合作战能力,韩国军方将从10月27日至11月4日在韩国全境进行由陆海空军和海军陆战队参加的三军联合“护国演习”。此次军演旨在增强陆海空三军的协同作战能力,重点是应对朝鲜发起局部挑衅和全面战争的能力。
2、美国国务卿克林顿10月20日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与阿总统卡尔扎伊举行记者会时向巴基斯坦提出严厉警告,称现在已到了巴基斯坦决定是帮助还是阻碍美国打击恐怖组织的时候了。在访阿的行程结束之后,克林顿将赴巴,与巴政府和军方领导人会面,并向巴传递美国对阿巴边界地区“打、谈、建”结合的战略。
2011年10月19日时事政治(国内)
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2、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10月19日主持召开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部门负责人会议,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并就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作出部署。
2011年10月19日时事政治(国际)
1、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10月18日宣布,将西班牙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两级,从Aa2降至A1,同时,西班牙的评级展望被定为负面。至此,在11天内,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惠誉、标普和穆迪均下调了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穆迪认为,西班牙国内经济增长乏力,实现减赤目标存在困难。穆迪预测,2012年西班牙经济将仅增长1%,而此前的预测为1.8%。该信用评级机构还认为,西班牙经济在未来几年内将维持低速增长。此外,穆迪再次质疑西班牙地方政府获取融资和削减赤字率的能力。
2011年10月18日时事政治(国内)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重要讲话。全会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会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2、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闭幕后,中宣部在京召开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对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出具体安排。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为标志,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全力以赴做好工作,推动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
2011年10月18日时事政治(国际)
1、10月18日,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等地成了欢乐的海洋,成千上万的巴勒斯坦人聚集在一起,欢迎被以色列囚禁的同胞返回家园。当天,共有包括27名女囚犯在内的477名巴勒斯坦在押犯获得自由;同时,被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关押5年之久的以色列士兵沙利特也被释放。自此,巴以双方根据此前达成的协议顺利完成第一阶段的交换在押人员计划。
2011年10月17日时事政治(国内)
1、10月17日是国际消除贫困日,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回良玉出席开幕式并代表中国政府致辞。他强调,改善民生、消除贫困是中国政府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主要目标,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加大资金投入和统筹协调力度,集中实施一批贫困人口直接受益的民生工程,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贡献。
2011年10月17日时事政治(国际)
1、韩国总统李明博10月17日发表广播讲话表示,韩美同盟关系已经发展成了多元的、全方位的同盟关系;韩美同盟已经超越朝鲜半岛,正在向着共同应对全球问题的全球同盟关系发展。不过,韩国国内专家认为,韩美同盟关系并没有发生实质变化,对于两国推动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不应赋予太多政治意义。
2、俄罗斯外交部10月17日在官方网站发表声明说,以色列在所占巴勒斯坦领土上建设定居点有可能对国际社会重启巴以和谈的努力带来消极影响。声明呼吁以色列政府停止继续在所占巴勒斯坦领土上扩建犹太人定居点,放弃任何要提前决定耶路撒冷地位与未来巴勒斯坦国家边境的企图,认为一切都需要在巴以双方的谈判中进行确认。声明强调,以色列当局想要在所占巴勒斯坦领土上建设定居点以及将其合法化的打算是完全与在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中以色列方面所应承担的责任相违背的。
第四篇:国际国内形式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深入发展,中国迎来了许多重大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国际安全形势。当前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是:
1.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威胁,美国虽然和我国相隔万里,然而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未来的走向面临的最强烈挑战依然来自美国。
2.日本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威胁。
3.印度对我国安全的严重威胁。
4.朝鲜核危机对我国安全的直接影响。
5.南海多国对我南沙群岛的现实侵占。2013年中国周边海洋环境仍然不会平静。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后,提出“重返亚太战略”,但在美国内整体经济形势持续低迷的前提下,军事力量重返就成为了奥巴马的必然选择。在新的任期内,美方将对其“重返亚太战略”做出调整,针对中国周边海洋争端执行“西软东硬”方针。所谓“西软”,是指美国将在南海争端中退居“二线”,鼓动菲律宾、越南等国挑起争端,美方“从旁策应”。所谓“东硬”,是指美国在钓鱼岛争端中将更加强调美日军事同盟的“基础性作用”,在美国亚太防务圈中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其根本目的在于将既有的“蓝水战略”升级为以掌握他国沿岸制海权为中心的“棕水战略”,未来美国将更加强调“前沿威慑+海上控制+力量投送”模式的运用。
日本民主党获得政权后,希望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海洋地理优势在亚太大国地缘角逐中对自己的角色予以重新定位,这种膨胀了的企图心是其对钓鱼岛进行“国有化”处理的根源之一。自民党政府上台后,日本方面并没有借此修正“国有化”的严重错误,反而依然以前任民主党政府的相关政策作为其行为的基础。日本方面不仅进一步美化其侵略历史,否定二战后国际秩序,谋求突破“和平宪法”的相关规定,做“普通国家”,而且在钓鱼岛周边寻求外围突破,逐步推行“北攻南守”的策略,在东海北部海域将争端“扩大化”,屡次以莫须有原因抓扣我方渔民,加强对其单方面声称的“东海中间线”的维护,企图通过否定我国冲绳海槽划界主张来转移我方注意力;在东海南部将钓鱼岛争端“升级化”,企图建立“海上保安厅力量+国境警备队+离岛沿岸监视部队”梯级保卫程序来应对我国日益强化的海洋维权活动。
印度近年来在海洋战略方面进一步强调建设“蓝水海军”,实现从“区域性威慑”向“远洋控制”的跨越,并将南海列为印度的“次要利益区”。为此,印度不断推行其“东进”南海的战略,一方面试图减轻其在陆地边界争端中的压力,另一方面则通过给中国制造“马六甲困局”来应对其臆造的“霍尔木兹困局”,以实现其国家利益的横向扩展。
进入21世纪后,韩国在海洋战略方面一直表现出一种积极灵活的特点,根据自身大国环抱的形势,积极推行大国平衡策略,致力于构建多边地区级海洋合作机制。但在韩日独岛(日方称竹岛)争端激化、特别是朝韩延坪岛炮战后,韩国方面对其海洋战略做出大范围调整,开始逐步从“务虚”向“务实”迈进。一方面,进一步强化韩国海洋警察厅的职能,突出海上层级安全的效应;另一方面,进一步树立建设大海军目标,强化其海洋安全保障力量的建设。
俄罗斯近年来强化了在全球海洋的话语权和存在力。根据《2020年前俄罗斯海洋学说》,俄罗斯将其国家海洋政策的主要方向定为:大西洋、北极、太平洋、里海、印度洋方向。其中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方向的主要任务除了保护并扩大渔业捕捞权利及海上航行权利之外,其战略重点在于不断增强俄罗斯在相关海域的定期存在。由此,处于太平洋、印度洋两大洋交界地带的南海,也成为俄罗斯的重要战略关注点,因此,俄方在近期与某些东南亚国家展开一系列海洋安全及资源开发领域的合作,并且这种合作关系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还将持续下去。”(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地缘政治复杂
中国路上边境线2.2万公里长,有14个邻国,1.8万公里的海岸线,6个临海国家。这些都是先天的地理位置决定的。这样的地理位置也使中国的地缘政治非常的复杂。如此多的国家,面对不同的发展状况,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宗教信仰、意识形态。处理好了将是一比丰富的政治资源,处理不好则会成为安全的隐患、制约民族发展的因素。这么多的国家,我不打算一一进行分析,因为这样显得单调、乏味。我将对几个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每一个问题都是多个国家相联系的多方博弈。
一,东北亚局势
朝鲜半岛的问题
美日韩VS中朝(俄)
朝韩矛盾 是冷战格局的遗留物,朝鲜和韩国都有统一对方的意愿,但由于领土紧挨加上大国干涉使得军事途径不得实现。体制上差异也将导致朝鲜半岛的统一会带来剧烈的震荡和短期的阵痛。朝鲜的卫星发射和核试验作为一种特有的地区现象将持续下去。
中日矛盾 由二战期间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遗留下来的民族历史情感矛盾演化为领土争端。钓鱼岛事件使得双方的领土争端一度达到白热化。钓鱼岛事件可以成为中日国际博弈的分水岭,为什么这么说。可以这么说,在之前的国际争端中,我们还是奉行韬光养晦、息事宁人,全心全意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的状态。在钓鱼岛问题上,我们一直也比较被动,限于自身实力的不足,日本在这一海域对中国形成一种优势。而且,实际上这一区域在日本的控制的之中。日本仰仗着美日安保条约,凡是出现冲突,总是一副咄咄逼人的姿态。钓鱼岛事件之初,也是这么一种状态。日本的态度很强硬,而中国在较以往强烈的语气中更多的还是严正交涉。可是,随着事态的发展,我们渐渐占据主动。因为这次中国懂得借助朋友的力量。随着梅德韦杰夫以总统身份访问北方四岛这一倾情演出,日本开始意识到自己陷入了被动之中。北方四岛在战后一直被俄罗斯占领,但是日本从没放弃过对这一区域的领土主张,但也只能是主张。而且,涉及岛屿争端时,除了美国,日本很难得到其它力量的支持。韩国因为独岛的问题肯定不会支持日本的。所以,日本也意识到自己在钓鱼岛问题上占不了什么便宜,同时,最为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领导人也深知得罪了中国人民对自己也没什么好处,所以在多方压力下,这一问题又归于平静。
朝韩与日本的矛盾 民族历史情感的冲突 韩国与日本关于独岛归属问题的纠纷。
中美矛盾 见下
最后形成了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平衡暂时难以打破。关键在于最具决定力的中美矛盾。
二,南海问题
南海的战略价值 国家航道的重要性——对于韩日而言(能源要道),这也是韩日愿意介入南海问题的原因之一。
南海丰富的渔业资源 旅游资源 储量丰富的油气资源是中国与越南、菲律宾南海对峙的关键点
领海主权归属问题
历史主权主张同海洋公约的冲突
实质是中国海军实力不足和海洋观念落后造成的 针对这两点问题,我们一直在努力,所以暂时用外交途径缓和南海紧张局势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中越矛盾 虽都是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是核心利益的不同导致了双方的对立
中菲矛盾 典型的抱大腿捞油水。菲律宾深知自身实力和中国不是一个档次。但是有美国撑腰,趁着南海的乱局狠狠捞一笔,现在是最好的时机。(换位思考一下,这就是所谓的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因为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壮大,等中国崛起后,菲律宾也就失去了谈判对峙的资本。现在,中国的海军实力不足以控制住离大陆这么远的岛屿区域 所以,菲律宾就要在这里闹,反正美国会提供支持,没准中国会妥协一下,然后分到三分两亩地也保不准,那就赚到了)对付菲律宾我们要有信心,对于这个靠出口保姆过活的国家,我们不必恼火得丧失了理智,我们应该看到,这是美国一手掌控的。美国在菲律宾的驻军更是助长了菲律宾的气焰。菲律宾一直试图制造出中国仗着自身不断增长的实力以大欺小的假象。我们不能短视得上了他的当,给反华势力叫嚣“中国威胁论”的机会。但是,很矛盾的是,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看到南海主权问题被菲律宾弄得如此被动,我们有一种一打而后快的冲动。我们现在也具备了对菲律宾的单方面的不对称优势。可是,这也正是美国希望我们做的,这样,美国大兵就会干涉,日韩等国家也会在美国的怂恿下干涉南海问题。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复杂化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我们一直主张南海问题是双边问题。所以,中国应该设套逼菲律宾来谈判,一定要他来谈判,尽量让这个问题缓和,南海局势的缓和长期而言对我们是有利的。
中美矛盾 见下
随着海疆的观念深入人心,海军实力的不断发展。中国拖得起,但是维护主权的坚定决心一定要显示出来。
三,印巴及藏南问题
印巴矛盾由来已久,主要是宗教矛盾和领土矛盾
穆斯林与印度教徒的冲突是印度历史带来的问题。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辉煌的历史,当然印度人也是有大国情怀的。在公元前三世界,阿育王作为一代贤明的君主建立了印度史上最为强盛的孔雀王朝。在公元十一世纪左右,印度受到了伊斯兰游牧民族的侵略而宣告灭亡。从此,印度就有两种宗教势力的较量。统治阶级信仰的是伊斯兰教,但是考虑到人口庞大且根深蒂固的印度教势力。统治者没有选择强行推广自身的宗教信念。而且,印度教的种姓思想对于统治者而言是喜闻乐见的。这种类似于我们古代九品中正制讲究出身的制度有效的维持着社会的稳定。看一眼今天的印度,你就会发现,印度教残留的思想使那些饥寒交迫的人们看着社会巨大的贫富差距却能将富贵置之度外。但是随着后来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以及一些带有反印度教思想的君主的出现,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也日益激烈。所以,在印度独立时,考虑到宗教因素,就有了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而英国人则很好得在南亚布下一个局——(克什米尔)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巴也没能跳出这个局。但是,印度与巴基斯坦实力的不断倾斜,也造就了中巴深厚的友谊以及中印关系的紧张。同时,深陷1962年的耻辱之中,印度也一直将中国视为假想敌和竞争对手。
中国和巴基斯坦的亲密关系。中国与印度关于藏南问题的争议——麦克马洪线
印度不能算是一个威胁,确是一个不稳定因素,这个邻居不友好。
四,中东问题
中东战争的历史 巴以冲突为主线到伊朗问题
巴以冲突的关键是对同一块土地提出的排他性的主权要求。而造成这一关键矛盾的幕后人又是英国。(1917年的贝尔福宣言)
纵观历次中共战争,很难看到伊朗的身影。但是,70年代伊朗的宗教领袖兼国家元首却高调声称要让以色列从地球上消失。这一行为的主要目的是在中东不可回避的犹太与伊斯兰冲突之间表态。真实用意是领导阿拉伯人与以色列人之间的对决,以达到成为中东地区大国的目的。伊朗是有大国情结的,在其历史上,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波斯。作为曾经颇具影响力的地区大国,伊朗人一直想要重塑这种地位,寻找回这种大国情怀。而自身储量丰富的油气资源和战略意义重大的地理位置,也为其目的提供了可能。
所以,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判断,即使伊朗拥有了核武器,也不会真的就将其投放到以色列,哈梅内伊清楚这一行为无异于自取灭亡。但是拥有核武器可以打破中东地区唯一拥有核武的以色列的独大地位,对阿拉伯民族情感上也是一种极大的振奋。更有利于加强其自身的国际地位,在国家较量中也拥有了多一份的实力。
但是,这对于以色列而言,却是赤裸裸的威胁。每天想像着悬于头顶的核弹头,也是绝对让人寝食难安。而且,伊朗拥有核武器之后,对于以色列的威信也是一种打击。犹太人好不容易抬起头来很可能又要被打压下去。所以,我们看到了以色列积极的向美国示意,要求斩除掉伊朗这颗对于双方共同的毒瘤。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问美国煞有其事+语重心长的鞭策着奥巴马。可是,眼下奥巴马有更为紧迫的任务——带领民主党连任。所以,美国不会轻易对伊朗动手。那么以色列为什么一定要拉美国一起呢?其实就单边军事实力而言,以色列不输伊朗。以色列的军事实力还是很不错的。和中国一样拥有独立自主研发和生产的三代机技术保证了空军的实力,世界一流的第四代坦克技术可以在中东的陆上称霸,加上非常规的核武器。以色列可以摧毁掉伊朗的核设施,双方爆发正面交火也不处下风。但是,以色列真要出手,那就不是两家的事了,这就是阿拉伯人民与犹太人的决战了。到时等候者的是从叙利亚、约旦、埃及各个方向射来的无休止的火箭弹。而犹太人很可能再度被赶出地中海西海岸。所以,在这问题上需要美国的支持。现在美国控制着阿拉伯伊斯兰世界中的逊尼派势力。但也正是这点,以色列的死活已经不是上个世界中东战争爆发以来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核心利益了。当时,中东是英法的地盘,美国通过支持犹太人富国成功介入中东局势。尔后,渐渐掌控了以沙特为首的逊尼派国家。所以,这次美国不会单单因为以色列而大打出手。美国有一千个理由动武,但绝不是为了保障以色列的安危。美国在中东地区有重大的战略意图,而伊朗的强势是对美国的挑战。可是,美国不能像对伊拉克一样的对伊朗大举进攻。因为,伊朗找来了帮手——中俄,中国是主要的支持者。一旦美国动手,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美国可以快速的催毁伊朗的核设施,并攻占德黑兰。但是,不同的是,美国大兵面对的不是伊拉克平坦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而是伊朗的高原地形,这样的地形对机械化的部队是不利的,同时,高原地形可以为躲避空军的轰炸寻找到较为安全的躲避处。更为关键的是,伊朗是一个完全的什叶派国家。在哈梅内伊的号召下,伊朗人民将对美国发动圣战,在自杀性袭击下,将会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而这时,美国国内的反战势力就又有的忙了。同时,加上中国的支持后,不但可以在后勤保障、军火以及生活物资上提供支持。还能在联合国发起谴责美国侵略行径的舆论效应。美国选择进攻而没有攻下伊朗,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那么美国在中东的头把交椅也就可以换人。这将直接导致世界格局的重新洗牌。所以,这就是中国的利益所在。中国支持伊朗,间接得支持伊朗的核武器研制,实质上是通过这样一种非常规的途径打破美国主导的旧格局。同时,中国也显示出参与世界能源战略要地竞争的姿态。(中国的高铁技术不断发展,并且不断出口到其它国家。从长远的战略来看,中国是希望通过高铁连接中国与中东地区,把握住能源安全的主动权。因为海上的能源要道都被美国控制着。)现在正直美国总统大选和中国领导人换届的关键之年,中美双方都不希望出什么大动作,但是,2013年肯定会是一个热点,中东依旧是个火药桶。
主线——中美关系
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下中美关系这一主线,在东北亚,南海,中东地区都可以看到中美之间的幕后博弈。现在,单独分析下中美关系。
经济博弈主基调
美元霸权——石油美元地位——日元与欧元的惨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
二战后,美国在自身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的帮助下,建立起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美元霸权体系,在上个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美元霸权的地位与世界上最具战略价值的能源——石油联系到了一起。我们姑且称之为石油美元的地位。其表现是国际贸易之间采用的美元结算制度。但是,这个体系也受到过冲击,从上个世纪日元到这个世纪初的欧元。但是,日元和欧元的下场都挺惨。。广场协议后到1991年日本经济泡沫破灭,日本经济就像喝了迷魂汤一样一蹶不振,而日元也丧失了挑战美元的资格。欧元在这个世纪初对美元发动了猛烈的攻势。但是无奈,那些欧元区国家的财务弱点美国太清楚了,在美国的经济利器——三大评级机构的协助下,欧元区深陷主权债务危机,而欧元的前景也变得黯淡。为什么美国要维护美元的霸权地位。因为有太大的利益。只要有美元的地位在,美国就掌握了影响世界经济的一把工具。美联储可以通过印钞机的持续工作来偿还国际债务,这就是变相的赖账。同时,就08年的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量化宽松(QE)政策还成功的输出了通胀,中国老板姓的通货膨胀的痛苦一把要记在美国头上。所以,中国想要打破美元的独霸地位。但是,这事要慢慢来,第一步就是要使人民币国家化,我们要争取IMF的份额,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美国贸易体系——世行 IMF WTO 中国在这种体系下的适应,并渐渐发展占据了一定地位。引来美国称中国是作弊者,汇率操纵论 中国威胁论 非市场经济地位
二战后美国建立起了美元霸权地位,同时还有以美国为主导的贸易体系。在这一体系中,获利最大的是美国,就这就不多做分析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在这样的国际贸易体系下不断壮大。这让美国感到不舒服了,便称中国是汇率操纵国,而且不承认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称中国人作弊,要施加各种制裁以及贸易壁垒。关于汇率操纵国的争论,我们在05年汇改以来实行的的确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是这对中国而言是有必要的,是维护社会经济平稳运行所需要的。关于非市场经济地位,只是美国不愿给以中国自由国际贸易中的更多好处,不过,中国制造也确实冲击了美国的制造业,导致了美国大量的工作岗位的外迁。这些因为中国制造而事业或被迫降低了生活水平的蓝领工人是最讨厌中国的一群人。所以,就不奇怪为什么每次总统大选候选人都高调反华,这不过是为了争取蓝领工人手里的选票罢了。这种贸易体系下,中美双方的贸易纠纷自然不断,并且只会常态化下去,但是有一点是双方应该达成的共识,就是不能打贸易战,这是两伤的选择。
政治:全球化趋势和区域一体化趋势
在区域一体化中,中国不甘被排斥,积极发挥影响力。——东盟自由贸易协定 美国试图加以遏制。推TPP
军事:我们应该正视PLA与美国大兵之间的差距,尤其在海空军实力。同时,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态度,我们不搞军备竞赛,军事实力是建立在经济实力上的,所以,经济发展不能松懈。但是,也不是说国防不重要,国防实力作为我们发展的保障力量。国防与经济要共同发展,美国借助自身强大的海军实力,充当世界警察,悍然干涉南海纠纷,与越菲一道企图将南海问题国际化。
第五篇: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
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
国际政治经济形势:
1、美国依然是世界头号政治、经济、军事强国,其政治、经济、军事影响力遍布世界各个角落。
2、俄罗斯目前仍然在逐步恢复元气,但由于元气大伤,在经济、军事领域已远远落后于美国。
3、中国仍旧在快速的崛起,我昨天才读到一篇关于中国经济的预测报告(理论经济学),如果中国经济每年以7.5%的速度继续增长,美国经济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那么最迟到2022年中国将取代美国坐上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宝座。经济增长的同时,中国也在利用自身财富的增长扩大软实力,尤其是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影响力。
4、欧盟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凸显出成员国过多且实力层次不齐的弱点。个别成员国经济危机需要由欧盟联合应对,使得欧盟无太多精力在国际政经上有大作为。
5、印度实力崛起很快,对军事力量的追求极为心切,一方面是由于背后的中国这个庞然大物带来的威胁感,另一方面也是印度急于想跻身世界级强国行列。
6、中东,依然是变数最多的地区,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油气资源。美国万里迢迢跑去中东“传播民主”,俄罗斯和中国在中东也有自己的算盘,伊朗核问题旷日持久,以色列依然对巴勒斯坦采取封锁甚至不人道的打压措施。伊拉克战后政局是否稳定等等。国内政治经济形势:
1、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房产论
3、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
4、深化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
5、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6、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