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技校生就业形式分析
当前就业形式分析
目前,广东有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近千所,虽然每年的毕业生数以十万计,但据统计,这些毕业生的就业率仍高达90%以上,远高于当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市场需求拉动职教发展 广东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一直位于国内前列,宏观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这就为省内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当前就业形势良好,每个青年人都想成就一番事业,然而成功者是少数,多数人不能如愿。是这些人没有努力?没有奋斗?不是。不少人兢兢业业,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却一事无成,为什么呢?因为人生事业的发展需要技术与方法。这种技术与方法就是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青年人成才,是青年人成才的有效方法。
社会在进步,人才济济,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现实生活中,本科生输给中职生的例子不是没有,一位招聘经理曾说过:“很多时候,学历在实践中已不是重点。如何用最小的劲做最大的事才是用人单位关心的。”可见,中职生不断“武装”自己,增加实践经验才是正道,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所以现在的我们中专生,不应该气馁,从现在开始我们为自己的人生道路规划、设计一下,从而走向成功!要想设计出好的人生规划图,第一就应该学会确定目标;
所谓确定目标就是:现在的我们即将走向社会,面临着两者选择,第一,继续就读;第二,接受学校的安排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目前,我们更应该确定自己的目标,选定自己的人生道路!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据有关部门统计数字显示,全国大学生平均一次就业率不到70%。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类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好。“找工作上技校,学技术上技校,招特工找技校”已经成为学生、学生家长和企业的共识。令人羡慕的技校就业形势与全国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技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片大好!全国平均90%以上的一次就业率足以让大学毕业生羡慕不已,更何况在许多地区,技校生的平均月薪要高于社会平均工资。
首先,国家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使企业对有技术的年轻人的需求显著增加,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经济建设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其次,技工学校按照市场需求办学,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学生积累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因此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再次,技工学校毕业生技术强,心态正。大多数技校毕业生到生产岗位后,只需要较短时间的岗位培训,即可上岗操作。更让企业满意的是,技校毕业生到生产岗位上是人尽其才,能够安心工作,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最后,企业转变了用人观念。最近几年,许多企业都转变了用人观念,一切从有利于企业的生产实际出发,尽量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技校生就业前景将越来越广
目前,我国技术工人的比例极低,特别是高级工的比例只占
3.5%,与发达国家35%的高级工比例来比较,实在是太低了。而我国要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主要还是依靠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来实现。
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技工学校高就业率和技术工人的低失业率仍将会保持下去。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优秀技术工人的需求也将越来越迫切,技校生的就业前景也将会越来越广阔!
组员:伍运龙,周春健,何泳桐,蔡志伟,郑锐鹏,杨鸿辉,张起清陈树佳
第二篇:技校生当前就业形式分析
技校生当前就业形式分析
记者从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获悉,2006年9月5日-25日将在全国主要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组织开展“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在各地区组织开展服务月期间,各地区将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目前大中专、技校毕业生的培训和就业情况如何?目前什么样的大中专、技校学生受到市场的青睐?
企业更喜欢一技傍身的学生
近年来,大中专、高职招生人数逐渐增加,增幅明显。从1998年到2004年底,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高职高专教育招生数从54万人增长到237万人,在校生数从117万人增长到596万人。截至2004年12月底,全年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3.34%,未就业率为6.66%。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4月16日提供的数据表明,2003年全国技工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0%。其中,北京市技校学生的平均就业率,连续几年都保持在95%以上。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加上去年仍未就业的100万人,大学生就业困难重重。与此相反,中职技校近年来持续升温,90%以上的就业率让毕业生不用为“饭碗”发愁,职业教育也迎来了发展契机。考大学还是上职校,让许多人在理想与现实中寻找平衡点。
中华英才网人才研究中心人力资源专家郑啸告诉记者:“技术人才目前在市场上走俏。近年来,随着大学扩招,大学生的人数逐渐成倍增长,市场需求量远远小于人才供给量,大学生就业一直不容乐观,有报道就业率在80%~90%以上,实际远远没有达到。但是人才市场很多岗位却处于空缺。很多中专、技校毕业生掌握一门技术,让他们在社会上很快可以找到立足之地。而相比中专、技校毕业生高达90%以上的就业率,大学生就业非常尴尬。”一般说来,学历是找工作时需要具备的一个条件,但不少企业往往喜欢有一门技术的毕业生,而一部分大中专、技校毕业生正好迎合了市场的需要,而在校的这类学生还应该从某些方面加强。中专、技校生加强应用能力、应用技术的学习,因为中专、技校培养的是应用型、实践型的人才,而在目前大的就业环境下,这类人才非常缺乏,因此中专、技校生加强这些方面的锻炼,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冷门专业被捂热
有数据显示,2004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10个专业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护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酒店管理。一些在校生告诉记者,目前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一些热门专业,如市场营销类、经营管理类、机械制造类、服务类、化工印染类、办公文秘类、计算机类、电子类、建筑房产类、技工类。在专业上,学生们受欢迎的专业和就业率高的专业有明显的差距。
业内专家分析,像鸟类研究、鱼类研究、水文水资源这样的专业,在以前和现在都是冷门专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像此类关系到生态环境方面的专业将越来越受重视,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量也将越来越多。而灯光管理、景观绿化、环境艺术设计等,这些岗位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方向。此类人才需求刚开始可能只在一些发达地区出现,对大多数地区还显得很冷,但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些专业肯定会被不断捂热。
本科生PK技校生 职场无优势
昨日上午,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统一部署,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广州市劳动力市场中心市场举办“广州市大中专技校毕业生技能岗位对接专场招聘会”,招聘现场的气氛热烈,人气很旺。招聘会从上午9:30开始,不到9点在招聘会门口就已聚集了许多前来应聘者,不少人买了表格在门口的阶梯上填了起来。记者随即采访了几名边走边看的求职者,发现其中除了应届大中专技校毕业生之外,还有一些初高中毕业生、许多毕业几年的学生以及社会青年,甚至出现了本科毕业生的身影。小苏是广州市本地人,今年7月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的动物科学专业,由于专业较偏,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目前还在积极地寻找工作中,所以连面向大中专技校毕业生的招聘会也不放过。小苏说,自己不再执着于专业对口的工作,但用人单位普遍反映不需要本科这么高的学历,但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她不得不考虑“转型”,也不得不“委身屈尊”地来与大中专生竞争。
尚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中职、技校生,只要对工作不挑不拣,找一份工作其实一点都不难。”劳动力市场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智诚向记者表示,针对时下企业重视技能的用人特色来说,拥有高学历的本专科大学生在职场上并不具有优势。据广州市劳动力市场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智诚介绍,从目前广州的劳动力需求情况看来,基本仍是供需两旺但存在结构性缺工的问题。但只要今年尚未就业的学生们对岗位、薪酬待遇不挑不拣,很快劳动保障部门就能帮他们找到工作岗位。而往往给他们联系了工作,学生们总会产生曲才的想法,最终放弃了这些就业的机会。
就业难”是个假命题
“大学生就业难”,似乎已沉淀为职场的心理定势。然而如果抹去某些现象性的东西,“大学生就业难”不但与社会人才需求状况不相吻合,也难以解释大学生中就业者占了绝大多数这一简单事实。“就业难”只是个假命题。
在某种意义上,我国已形成为“文凭社会”,这种状况相信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比起中专、技校和高中生,大学生在就业上无疑得天独厚,如果他们也是“就业难”,低学历者岂不是只有回家吃救济?更别说国家为了大学生就业,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和促进措施。
当然,大学生就业也并非没有难处,最大的“难”,看来莫过于岗位的不合和薪酬过低,所以充其量只能叫做“理想就业难”。劳动部门“不挑不拣总有工作”,也不大符合实际,就是农民进城,也不会见啥干啥,问题是挑拣到什么程度。笔者以为,大学生的“就业难”,主要出在“不当挑拣”上。
“不当挑拣”有三,一是执着于“投资回报”,十年寒窗投入不少,薪酬不能低于“产出”的某一底线。二是骄子情结,视“低端”工种为屈才。三是养优处尊心理,不愿做“辛苦工”。心态浮躁如此,就业岂有不难之理。这反映他们对人生和社会的复杂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和“苦践”的准备。
当前就业形势良好,每个青年人都想成就一番事业,然而成功者是少数,多数人不能如愿。是这些人没有努力?没有奋斗?不是。不少人兢兢业业,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却一事无成,为什么呢?因为人生事业的发展需要技术与方法。这种技术与方法就是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青年人成才,是青年人成才的有效方法。
社会在进步,人才济济,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现实生活中,本科生输给中职生的例子不是没有,一位招聘经理曾说过:“很多时候,学历在实践中已不是重点。如何用最小的劲做最大的事才是用人单位关心的。”可见,中职生不断“武装”自己,增加实践经验才是正道,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所以现在的我们中专生,不应该气馁,从现在开始我们为自己的人生道路规划、设计一下,从而走向成功!要想设计出好的人生规划图,第一就应该学会确定目标;
所谓确定目标就是:现在的我们即将走向社会,面临着两者选择,第一,继续就读;第二,接受学校的安排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目前,我们更应该确定自己的目标,选定自己的人生道路!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据有关部门统计数字显示,全国大学生平均一次就业率不到70%。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类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好。“找工作上技校,学技术上技校,招特工找技校”已经成为学生、学生家长和企业的共识。令人羡慕的技校就业形势与全国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技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片大好!全国平均90%以上的一次就业率足以让大学毕业生羡慕不已,更何况在许多地区,技校生的平均月薪要高于社会平均工资。
首先,国家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使企业对有技术的年轻人的需求显著增加,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经济建设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其次,技工学校按照市场需求办学,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学生积累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因此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再次,技工学校毕业生技术强,心态正。大多数技校毕业生到生产岗位后,只需要较短时间的岗位培训,即可上岗操作。更让企业满意的是,技校毕业生到生产岗位上是人尽其才,能够安心工作,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最后,企业转变了用人观念。最近几年,许多企业都转变了用人观念,一切从有利于企业的生产实际出发,尽量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技校生就业前景将越来越广
目前,我国技术工人的比例极低,特别是高级工的比例只占3.5%,与发达国家35%的高级工比例来比较,实在是太低了。而我国要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主要还是依靠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来实现。
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技工学校高就业率和技术工人的低失业率仍将会保持下去。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优秀技术工人的需求也将越来越迫切,技校生的就业前景也将会越来越广阔!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形式分析[范文模版]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式分析
英本081傅群燕04号
【摘要】: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是幸运的,因为生长在这个盛世年华,有更广阔的天地让其施展抱负,但是机遇往往是与竞争和挑战是并存的。每个大学生都将面对越来越快的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竞争压力。竞争,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展示了社会的活力;竞争就是优胜劣汰。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毕业生眼高手低,大都不能找到四级理想的工作,成为了在家坐吃空山的傍老族。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就业形势 竞争
【正文】:
一、根据相关资料,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一下几个特点:
1.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有关资料表明,从2001年至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413万,是扩招前的4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相信这也是社会公认的。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现在的大学生们的薪酬期望值普遍下降,有的甚至开到只有800元,但这毕竟只是少部分,仍有大部分毕业生的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不成,低不就。”中的“低不就”。
4.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 经济原因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尽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减缓。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 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
3. 自身原因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
4.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3大原因之外,还有许多各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大学生就业问题,如性别问题,相关资料表明,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低6.4%。还有,城乡区别问题。据报道,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
三、当代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难问题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既然知道了原因,那就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1.政府方面
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第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同时减轻能扩大就业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税负,大力支持和发展我国的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第四,加强社会保障制度
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五,健全市场法制建设维护企业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努力规范就业市场;最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2.社会方面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首先,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第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基本上可以通过以下三步来完成:第一步初选。按照岗位要求,考核硬性指标。如年龄、文化程度、经验等,要查户口本、身份证、毕业证及相应能证明经验能力的成果和有关获奖证明等,确定初步合格的人选。第二步考试。包括口试、笔试、实际操作等形式,主要考核相关业务能力。第三步复试。经过双方面谈,做出录用决定,主要是考核受聘者的需要层次与岗位对受聘者的满足程度是否相符,最后录取合适者。
3.大学生方面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第四篇:我国当前反腐倡廉形式分析
我国当前反腐倡廉形式分析
班级:中文系11文秘(1)班
姓名:鲁丁瑜 学号:201101031022 摘要:科学分析和判断我国当前反腐倡廉形势,对我国的反腐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反腐工作得以正确开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可以更好地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我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我国的反腐倡廉提出了鲜明的立场,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问题;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政府廉洁、政治清明。
主题词:反腐 倡廉 形式 网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我国的发展依旧存在一些影响发展的问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同时腐败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反腐关系到我国长足稳定的发展和人民基本利益得以保障的根本。随着当前国际形式的不断发展,腐败的形式也逐步多样化,因此反腐工作的方式也需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网络出现后,民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网络反腐的成为了反腐新的形式。我认为我国的反腐工作应该从国内和国外两大形式体下进行分析,在新时的历史背景下我国国内的反腐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1、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反腐倡廉带来新挑战。一是网络反腐带来的新挑战。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在舆论监督方面显现出了越来越大的威力。一些党员干部的腐败现象,有的显露于网络,有的因网络的关注而使得事件更加接近真相。不断壮大的网络监督已经成为网民表达诉求的一个重要方式,如何利用网络信息反腐给纪检监察机关带来了新挑战。二是利用高科技手段作案带来的新挑战。一些具有大学学历甚至硕士、博士学历的腐败分子利用电脑等高科技手段作案,呈现出智能化作案倾向,给查处工作增加难度,对纪检监察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
2、体制环境、执纪环境、社会环境不优等问题给反腐倡廉带来新挑战。纪检监察体制不顺的问题在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给纪检监察机关全面履行党章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责带来新挑战。各种社会关系和人情关系网交织,特别是领导、亲戚朋友给办案人员施加压力,办案的难度和风险增大。
3、不断严格的办案要求与办案难的现实形成反差给反腐倡廉带来新挑战。一是“两规”难问题日益显现。取证难等问题进一步突出。二是违纪违法行为越来越隐蔽。一些腐败分子为了规避查处,更多地披着合法的外衣或者利用正当的渠道进行违纪违法活动,其敛财方式由直接转向间接,由现货交易转向期货交易,由有形转向无形。三是案件线索严重匮乏越来越成为办案工作的瓶颈问题。信访举报在揭露深层次腐败问题方面已逐步呈现出局限性,案件线索排查机制亟待完善。
4、人民群众对腐败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给反腐倡廉带来新挑战。新华社的民意调查显示,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是反腐败问题,而不是经济问题,这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形成强烈反差。这说明,人民群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地希望党和政府坚决有力地惩治腐败,反腐倡廉工作的任何一个细节都会被群众拿到放大镜下来观察,这将给反腐倡廉建设带来更大的压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带来更新的挑战。
5、随着世界各国的沟通和交往日益密切,各国来往也更为便利,在这样背景下也应该注重与国外的反腐相互沟通、相互合作。近年来我国有一种新的腐败以“裸官”的形式出现,这样的腐败形式相对以前的腐败形式更令人堪忧,“裸官”各种不利影响中最直接的一个就是会造成我国资源的直接流失,在“牺牲我一人幸福我全家”思想的影响下容易增加腐败的发生率。因此,我们更应该注意与国际的联合,有力的打击我国的腐败势力。但是我们还是要看清在未来几年我国反腐倡廉的总趋势是好的,是不断发展的,腐败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将会有所减少,但降幅不会很大。今后几年,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特别是按照中央的要求,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反腐倡廉的体制机制制度将进一步完善,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将会进一步铲除,腐败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将会有所减少,违纪违法案件总量今后几年将会有所下降。
近年来我国的反腐形式向多样化、全民化趋势发展其中网络反腐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使一些腐败案件得到了及时的查处和披露,网络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威力已经崭露头角,势不可挡,网络反腐已经走进了实践领域和研究领域。纪检监察机关通过互联网设置廉政网站、廉政信箱、信访举报、效能投诉、反腐谏言等专栏,网民自主选择本人文帖所要投向的板块,工作人员定期收集网络信访举报件,并明确时限向信访人员作出受理反馈。这种模式拓宽了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使得腐败行为的揭露、检举、曝光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有效的保护了举报人。传统的批评、检举、揭发、控告、示威、聚众上访等反腐手段,有明确的法律保障且审理机制完善,因此依然是现今反腐的中坚力量,但因传统手段涉及群众少,纪检监察机关信息披露不够及时透明,致使民众知情权无法得以保障,造成案件积压,甚至冤假错案,其效果并不理想,网络反腐的出现,恰好弥补了以上不足。一是受众率高。目前中国上网人数快速增长,2010年年底达到4.57亿,其中宽带上网人数4.50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二是方便快捷。网络能够全天候地播报即时信息,民众坐在电脑前便可方便快捷地了解这些消息并自由地加以评论。网络系统的完善化、精细化给予网民多种渠道搜集证据和信息,让全社会以最快的速度得知反腐的进度。三是隐蔽性强。传统的反腐手段往往需要检举人与被检举人面对面对质,面对面地提意见或质疑,有时会碍于情面、尴尬难堪而有所保留。网络以其匿名性解决了民众的心理负担,坐在家中,打开电脑,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便可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检举不法腐败行为。四是传播迅速。传统的反腐手段涉及群众少,个别民众的只言片语可能会遭到相关部门的冷落不予处理。事件一旦放在网上,民众通过粘贴、转载相关信息就扩大了事件的波及范围。民众自由地发表评论,及时、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巨大的舆论势头,促使相关部门提高处理案件的积极性与透明度。但 我国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发布的法律很多,但民间网络反腐依然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持。所以我们应将法律与现实相结合不断完善我国的反腐制度,将实践与反腐倡廉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此不断推进我国进一步发展与稳定。
党的十八大指出近年来在面对各项重大问题时广大党员不畏艰险、勇挑重担、冲在前面,在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极大的提高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号召力。同时,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变化的新形式下,更加突出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其中就提到面临腐败和消极反腐的危险,这严重的影响党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实现。所谓廉洁政治,就是不以公权谋私利的政治,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本质是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不以权谋私。具体来说,建设廉洁政治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要做到干部清正,保证党员干部作风优良、廉洁从政;二是要做到政府清廉,促使党政机关廉洁自守、公共权力规范运行;三是要做到政治清明,促进政治文明充分发展,努力建成一个政通人和、安定有序、明礼诚信、公平公正的政治环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目标,也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盼。
参考文献:《十八大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 2012.11
第五篇:2012年大学生就业形式分析
2012年大学生就业形式分析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原因 对策
第一部分
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以2006—2007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例,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07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日前启动。据统计,201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80万人,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达到280万,2005年将超过300万,2012年达到68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4.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调查显示,非常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学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机构。”这说明大学职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5.社会壁垒,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然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痛苦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必须调动多种力量,做出多方努力。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2.高校的改革。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另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第二部分
2012年毕业生将达到700万左右。将如何解决这些技术劳动力的就业?未来几年里,还有哪些缺口专业?热门专业有哪些?高等院校作为人才输出机构,未来专业设置应该如何规划呢?
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5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而2012年需求量将会更大。此项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一、就业发展趋势
第一产业:2010年农业科技人才需求可能达到几百万人,但是相关人才供给有限,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数据,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10年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2012年将达到300万。
第二产业: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10年,人才缺口数字最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仅仅为一种表象。之所以看到困难和大学生个体表现差异有关。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专长,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技术人才的评判标准,能否符合社会需求;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差异。我国的基层和中西部地区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大学生能否重视这些就业机会。学好一门外语让你受益匪浅,著名的麦肯锡公司预测:在未来五年内,既有技术背景又有良好的语言能力的人才将有很大需求。我国将大量需求善用外语沟通的高端技术人才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在职的中年技术人员缺乏语言优势,在校大学生虽然能通过四、六级考试,但是普遍缺乏流利的外语会话能力,这也是高端人才缺乏国际竞争力的薄弱环节。综观国外,美国的挑战者公司预测美国将来就业状况也提到了外语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美国国际型大公司今后都需要会外国语言的人才,这样才能派往世界其他各国工作,才能实现企业国际化运作。其首席行政官预计只会说英语的人将无法申请更不可能得到类似工作机会。因此,鼓励高校开展双语教育势在必行,外语教学不能停留在应试教育取得书面高分上。特别是研究型高校要加强外语教学,把培养目标放在让学生能流利说好一门外语,外语语种并不限定为英语,但要达到流利对话程度。热门专业预测 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5中国人才报告》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将大量需要如下人才: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国际贸易人才;律师人才;核电、航天工业、制造业专业方向。在前不久进行的浙大06级毕业生校园招聘会上,仅仅中广核一家单位就招聘了40多名学生,其他不少单位都表示相关学生有多少就要多少,这些专业的学生明显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目前,我国核电发电仅占总发电量的2%,估计6年以后有望达到4%,但是国外已经大量利用核电发电,比如法国该比例已经达到75%以上。试想,如果我国未来要达到30-40%核电发电比例,每一个核电站需要1000人为计,这样计算出来的人才需求量非常可观。据悉,像中广核这样的企业将向应聘者提供大量的国内外培训机会,在试用期间月薪就可达八千,一旦核电企业增加,相应的骨干技术人才就会得到很快的升迁,个人发展有相当前景。
制造业发展不容忽视。目前,我国出口产品以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从发展的眼光看,把“世界车间”打造成“世界工厂”势在必行。制造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高端研发人员、管理人员,这些都是研究型大学培养人才的方向。选修外语女生是男生的2.5倍,研究生女生也多于男生。根据2002年调查,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女生数量占总人数的43.95%,理工科背景的女生比例更低一些,以浙大为例,2004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女生人数占33%左右。但是相对于男生,女生在应聘和继续深造上受到一些歧视,用人单位和导师往往更喜欢男生,造成了一些女性大学生就业困难引发自信不足。从国际化背景看,女性就业其实更有优势。以美国的状况来看,目前美国女性白领已经大大增加,女性获得大学学位的比例已经超过男生,女生在大学中选修外语的比例比男生高2.5倍,读硕士的比例也很高。据预测,在2012年以前,美国60%的大学毕业生将是女性。女生具有自己的优势。首先,在大学阶段女生学习勤奋成绩并不比男生差。以浙大为例,2005届毕业生中本科保送研究生或者考入研究生的女生比例高于男生近10个百分点。目前进入企业中管层,必须达到硕士以上学历。从这个百分比来看,女生的机会相当多。其次,从外语学习来看,女生的优势也非常明显。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这样的女生就业前景就比较好。因此除了专业教育外,加强女生的外语教育也是帮助其就业的工具之一。首先,加强以实用为目的外语教学和培训训练,其次,加强开展小语种的外语选修课程。再次,利用英语周、英语月;面向学生的部分文本用双语或者仅用英语;对校园内的一些名牌和标识采用双语等,致力创设浓厚的外语学习氛围。
二、就业发展形式
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才报告》预计,2010年,第二产业人才缺口将达1220万人,而第三产业人才缺口预计达325万人。
1、护理学就业前景看好,据卫生部统计,2015年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2、民航业人才缺口24万。以目前国际民航水平计算,未来20年我国至少需要民航类人才24万人。
3、精算师将成高端人才目前,我国仅有百余名精算师,我国未来5年急需5000名精算人才。但目前每年高校精算专业的毕业生仅仅几十人。
4、汽车服务人才全面紧缺汽车业在我国是重点产业之一。有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研发人才缺口50万人,维修人才缺口80万人。未来5年汽车人才全面紧缺,包括汽车研发人才、汽车营销人才、维修人才、管理人才等。
5、微电子高端技术人才有统计数字显示,北京市对该专业的需求比较旺盛,从职位看,每月需求量有200多个。可以说,微电子专业属于人才缺口比较大的专业之一。
6、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随着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未来的城乡规划将统筹,给大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7、物流类物流领域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对行业内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8、动漫设计目前,动漫正成为中国一项热门行业,而动漫也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
9、房地产经营与评估房地产业还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对行业内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10、现代医药类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国一项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潜在的战略性产业。
三、就业发展方向
我认为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式下,二线城市就业机会越来越多,人才供给却越来越少。
首先,就业几近饱和的一线城市仍然是许多高校毕业生的首选就业地点,他们宁愿“漂在”一线城市等待机会,也不愿意去二三线城市发展;另一方面,许多新兴二三线城市缺乏人才的状况却并未得到根本改善,甚至已经成为阻碍这些城市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若不妥善应对,不但将使本已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还可能影响我国区域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事实上,二三线城市蕴藏着大量的就业机会,正成长为新的就业增长区。我国二线城市的劳动力需求已经超过了一线城市,即二线城市比一线城市具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与此对应的是,在人才供给数量上二线城市却仍然少于一线城市。万宝盛华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一线城市的求职总人数约为3593万人,二线城市的求职总人数约为3290万人。虽然人才需求已经大于一线城市,但二线城市的人才供给量却依然小于一线城市。
中国就业研究所公布的就业竞争指数也印证了这一结论。2009年,我国二线城市的就业竞争指数为0.90,一线城市的就业竞争指数为0.99。就业竞争指数越低,该地区的就业竞争强度越小,即相比于一线城市,当下二线城市的就业竞争程度明显较低。
再次,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所以,我认为当前二线城市的就业环境总体上要好于一线城市。相比于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人才供给却越来越少,就业竞争不太激烈,雇佣前景越来越好。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有投资,就会有风险存在,对于大学生来说,高等教育是一项有较大风险的投资活动;投资成本高,成本不确定。作为投资主体应当有较强的风险意识,要努力采取多种措施,来降低投资风险,确保投资能获得较好的收益。根据自身实际经济状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投资方式,在供求市场上,已经成为了买方市场,努力提高自身人力资本的质量,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站住脚步,找到属于自己的工作。大学生就业面临着种种问题与考验,歧视问题也很严重,尤其是女生,受到性别歧视,年龄和户籍歧视相对好些。
自古以来,女性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方面的条件似乎都不如男性优越,女性职场的的局限性也确实存在。家庭、生育这些因素是女性在职场乃至人生中都不可避免的过程。而这些因素也恰好成为了用人单位拒绝录用女性的理由。甚至有些用人单位在录用女大学生时公然表示:“你来我们单位可以,但3年内不许结婚,5年内不许生孩子。”
除了传统的社会分工和落后的性别观念,影响女性就业发展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女性生育期高劳动成本等等。而女大学生就业难也导致每年女大学生考研比例高于男生,许多高校出现“阴盛阳衰”的局面。考研也成为女生逃避就业的一种方式,可是就算一路考到博士,仍然对就业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甚至造成女大学生“赢在考试输在就业”的现状。
另外,女大学生在职业取向上也存在着刻板的现象。许多女生在自身意识上为自己划定的职业圈子远远小于男性的职业范畴,这不仅限制了自己的职业选择空间,客观上也对就业中的性别歧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实际上,女生细致、耐心、亲和力、相对稳定的特质,都是其职场优势,如果正确认识自己、摆正心态、展现自己,职场的发展道路完全可以超越性别的限定,女性社会半边天的地位也将得到稳固。其实目前来看,二线城市就业机会越来越多,人才供给却越来越少。很多大学生宁愿一线城市等待机会,也不愿意去二三线城市发展,二三线城市蕴藏着大量的就业机会,正成长为新的就业增长区。我国二线城市的劳动力需求已经超过了一线城市,即二线城市比一线城市具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从各方面考虑,去二三线城市工作,可以避免很多问题。
第五部分
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六部分
参考文献: [1]胡修池,刘子婷.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2]陈岩松,赵瑞君.大学生就业指导[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3]王潍海,腾玉成,张宏.大学生择业指南[M].北京:海潮出版社,1989.[4]2004年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社会环境影响下的个人择业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