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安全执法监察工作的难点及建议
当前安全执法监察工作的难点及建议
发布时间:2008-03-11 15:59:45来源:中国安全生产网作者:刘 鹏 徐常龙
安全生产工作看似生产经营领域的专项活动,实际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加强现场执法监察,加大执法力度,从被动监管转向主动监察,从事后处理转向事前预防,才能及时消除隐患,将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把加强安全执法监察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法规、条例不断出台,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好转。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法律法规不配套、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法律意识还不强等问题,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在较长时间内还面临着一些难点问题。
一、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中的难点
1、配套法规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强。《安全生产法》出台已经六年,看起来我们执法人员权力很大,但由于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一些事项有法律依据但是没有处罚原则和标准,令执法者在实际操作中无所适从。这给安监执法的工作力度造成一定影响。
2、安全监管职能有交叉,协调难度大。目前,机构改革还未完全到位,一些政府职能还未理顺,执法队伍比较庞杂,建设部门、消防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都具有一定的安全监管职能,对同一行政相对人的多个安全执法机构的存在,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职能重叠。对一些违法行为,不同的执法部门相互争权,竞相处罚;而对另一些违法行为,由于执法风险大、利益小,各执法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协调起来难度很大,很容易在某些方面造成监管缺位。很多应当查处的问题移交后没有回音,很可能是不了了之。同时,一些部门出于某种原因,执法不严格,面对隐患不深究,整改措施不敦促,轻易下达检查合格的结论,往往给我们安监部门的执法设置了障碍。
5、企业从业人员素质低,安全意识淡薄。从业人员素质低是导致执法难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一些企业处于发展初期,原始资本积累刚刚起步,企业规模小,设备设施比较落后,主要负责人和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比较低,安全工作只是跟着感觉走,凭经验办事,安全意识极其淡薄,根本谈不上安全管理。他们对国家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么根本不知道,要么了解不深入,对相关标准也是糊里糊涂。由于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的淡薄,他们有的对执法人员指出的隐患往往置之不理,更谈不上整改措施的落实。
二、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的几点建议
1、尽快制定配套法规,保障《安全生产法》的有效实施。健全的法治是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必由之路,最直接和有效的战略是对企业实施强制性的执法监督,尤其
是对风险程度高、事故隐患突出的行业的严格检查和严肃处理。这一切,必须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作支撑。
2、充分发挥安监部门综合管理职能,开展联合执法工作。安监部门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对于一些目前同一行政相对人归属多个职能部门交叉监管的情况,在现实执法监察工作中,一要充分发挥安监部门综合管理作用,对行业主管部门进行指导和监督,保证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规范其执法行为,保证执法到位;二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职能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彼此之间常沟通情况、交流经验,研究问题,以提高监管执法水平,针对一些安全问题突出的行业、企业和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联合组织集中的或专项的安全检查执法活动,对违法者实施行政处罚,保证治理到位,整改到位。三是密切与公安、检察、法院、监察、国土资源、工商管理等部门的联系,取得各方的工作配合和支持,使各方面形成合力,逐步建立起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的安全监察与多方监管相结合的新体制。
3、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加大执法力度。在现实监察中,对不易引发安全事故,后果比较轻微的一般隐患,主要以说服教育和引导企业整改为主,凡是不整改或者拖延整改容易引发安全事故,造成职工伤害和财产损失的隐患,责令企业限期整改,逾期不改者,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采取停产停业的严厉措施,何时达标何时恢复生产经营,对安全隐患不整改的企业负责人要让其失面子、丢票子、挪位子,决不姑息。同时,积极与法院沟通协调,建立畅通的安全生产案件强制执行的渠道,确保有关处理及时到位,一旦有擅自开工经营或者拖延、拒不交纳罚款的事项,立即转交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保证安全生产执法的权威性和威慑力。
4、组建各级执法监察队伍,形成执法监察合力。一是尽快在县(区)、乡组建执法监察大队、中队,形成执法监察网络,人员、装备配置到位,保证必要的执法监察工作条件。二是按照管、监分离的原则,将执法监察职能剥离出来,由各级监察部门行使执法监察职权,保证监察队伍的执法独立性。具有独立执法职能的安全监察网络,比较容易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的发展。三是要把安监部门的权力和责任统一起来。安全
监管既是工贸、矿山、危化、烟花爆竹行业的安全主管,也代表政府对消防、道路、建筑、特种压力容器等行业实施综合监管,要把这两方面职责结合起来。从体制上加强自上而下“统”的力度。无论是服装、设备、人员还是执法、监察、协调,安监部门的上下级之间必须形成统一、一致、协调的工作格局。
5、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增强企业安全意识。改善安全生产形势,破解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难题,还需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高生产经营单位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一是大力开展各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在保证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的同时,特别要加强对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情况的检查监督,保证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实施到位,以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二是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新闻媒体、安监部门及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安全法制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和部门监督作用,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形成大力宣传安全法制,弘扬尊章守法的社会氛围。使企业自觉按照法律办事,从业人员能够自觉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三是大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媒体舆论的引导和政府的指导,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落实固化“以人为本,规章至尊”的安全理念,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文化素质,激励先进,鞭挞落后,使安全生产成为绝大多数企业的自觉行动。
第二篇: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难点和建议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难点和建议。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城市管理基础条件薄弱,制约行政执法工作。城市管理工作重要,但是立法重视程度不高,我省城市管理方面只有市政和市容两个地方性法规,户外广告和绿化等方面至今是空缺,建议我省加强城市管理方面立法工作,完善相关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城市管理执法队伍规模是仅次于公安,执法队伍未统一执法服装,造成一种不正规外在形象,建议我省统一城管执法服装。执法队员福利待遇低,我市几个县区执法人员编制未解决,城管执法队员常年超负荷工作,工资福利待遇与其工作强度明显不符合,长久以往将会严重挫伤城管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队伍的稳定,建议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城管事业建设,提高城管福利
待遇。
(二)执法手段不足,执法保障不力,城管依法治理举步维艰。目前城管行政执法局执行的法律法规没有赋予执法部门查封、扣押、扣缴证件等行政强制措施权,仅集中了行政处罚权,却没有集中相关部门的行政强制措施权,城管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缺少强有力的执法保障手段,致使作出的处罚决定因没有必要的保障手段而显失力度。执法力度难以与工商、公安交通等执法部门毗及。在纠正当事人的市容违法行为时,经常遭暴力抗法较多,妨碍公务行为不能得到有力查处,执法行为不得不终止。几年来我局系统共有20多名执法被违法行为人殴打
致伤。
(三)外部执法环境不优,影响城市管理工作进一步拓展。城市管理社会知晓度不高,一些群众对城管工作不理解、不配合,影响了城管执法的效率。如城管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时,经常有少数围观群众,出于“同情弱者”的简单心理,乱“打抱不平”,不分青红皂白,乱起哄、喝倒彩,甚至无根据地指责城管执法人员欺负老百姓等,在社会中造成对城管执法部门的负面影响。市容环境一有问题,就断定是城管执法部门管理执法不到位,一旦加大了执法力度,又批评城管执法部门不人性化执法,致使城管执法工作在忍辱负重中如履薄冰,艰难跋涉。
(四)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层次不一,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工作范围广,反复性大,执法人员整天都忙于管理、执法,就连正常的休息都无法保障,系统地学习培训条件有限,这些问题值得我们重视,也是今后
改进工作的重点。
一是推行“数字城管”。
今年将完善城管指挥系统和信息监控工程,与公安部门监控资源实现共享。加快推进普陀城区“数字城管”建设,提前一年实现市区范围内城市管理数字化目标。争取市、区两级数字城管系统共联和资源共享。建立全市城管基础台帐管理系统,做到信息实时更新、快速查询、动态管理、互联互通。
二是解决民生难题。
制定临时摊点管理办法,确保道路畅通和街面整洁。根据群众实际需要,启动和开辟闲置市场和社区市场,在二三类街区不影响交通的地段确定临时摊位,增加市场容量,督促流动摊贩进点规范经营。集中废品收购、洗车行业、餐饮经营、机械修理、铝合金及大理石加工等经营场所。
三是把握舆论导向。
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介,扩大《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知晓度,提高城市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增强维护市容和环境卫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深入开展城管执法服务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的“四进”活动和执法志愿者活动,加大城管法律宣传力度,实现群管群治。
第三篇:当前我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难点问题(范文)
当前我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难点问题
(一)执法环境还不够优。
一是群众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群众法律意识较以前有了提高,知道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常有群众通过信访、电话举报等方式检举揭发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但某些群众一旦牵涉到自己的违法行为时,就百般阻挠。有的对国土部门下达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不闻不问,仍然我行我素,拒不停止违法行为,甚至抓紧时间抢修;有的不配合国土部门的工作,造成执法人员调查取证难;有的态度恶劣,公开谩骂、侮辱执法人员。
二是个别基层领导干部认识存在偏差。个别基层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处理好依法办事与发展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一味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注重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认为虽然违反了土地法,但只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了,就功大于过。在造成违法现实后,往往给国土管理部门的正常执法活动设置障碍,替违法违纪者开脱,不同意给予处分或处理。还有个别基层领导干部对辖区内的违法行为视而不见,放任不管,不主动向国土部门报告情况,甚至包庇纵容、从中谋利。
三是执法阻力大、干预大。国土资源执法工作很容易受人际关系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因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往往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在自己熟悉的区域内执法,熟人朋友很多,往往一个违法案件刚刚下达行政处罚告知书,甚至是在调查取证阶段,各种“关系”、“招呼”就来了。
(二)国土资源违法呈现反弹趋势。
一是农民违法占用耕地案件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主要是国土资源部门的涉农收费(包括耕地开垦费、耕地复垦费等)取消之后,农村村民建房只收取少量的工本费、服务费等。占用耕地与占用未利用地建房,国土资源部门在收费上基本相同。许多群众错误的认为,占用耕地建房收费减少了,国土资源部门在保护耕地上也放松了。再加上个别农民违法建房没有得到及时严肃处理,形成恶性攀比。
二是乡(镇)政府及领导违法、村干部违法数量上升。个别乡(镇)党委政府热衷于招商引资,搞政绩工程,往往以引进项目为由,直接从农民手里非法征地;有的以租用代替征用,搞非法的“以租代征”;有的任意处置国有土地资产,为追求短期的经济发展,不惜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另外,有部分的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以调整产业结构为借口,自己参与或暗中支持村民占用耕地甚至基本农田发展养殖业,往往误导一片村民竞相效仿,侵占了大量的耕地。
三是非法转让集体土地违法案件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城市市区的高房价和征收集体土地高费用,是集体土地非法入市的客观诱因。为躲避办理出让手续,违法用地单位往往与集体土地所有者私下签订转让协议,不到国土部门办理用地手续,导致非法转让集体土地违法行为发生。
(三)执法保障不足。
由于现在地方财政实行预算包干,能真正用到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上的费用是相当有限的;再加上每年部、省都安排了许多执法专项行动以及其他不可预见的执法监察工作,使执法监察经费更是囊中羞涩,有的执法监察机构连日常运转都难以为继。在这种只能维持日常运转的情形下,更谈不上配备和更新执法监察车辆、电脑、摄象机、数码相机等现代化高科技的执法办案装备。
(四)执法手段还不够硬。
一是对违法行为制止难。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三条的规定,国土资源部门对土地违法行为有制止权,但缺乏实施强制执行的有效手段。对于正在实施的土地违法行为,国土执法监察人员只能是现场宣传教育,明确责任,交待后果,并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如果违法者不听制止,仍然继续其违法行为,国土执法监察部门没有相应的措施和办法,只能是看着其继续违法,直至违章建筑形成。国土执法监察人员只能按法定程序落实处罚措施,再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时效性不强,与及时制止、拆除相矛盾,使得国土资源的执法活动相当被动。
二是对违法案件执行难。根据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行政处罚法的程序规定,一般的土地违法案件查处起来少则二、三个月,多则半年一年才能结案。时间一长,自然给土地违法案件的执行带来难度,违法建筑基本上已建成。特别是需要强制执行的案件,必须依法申请人民法院执行。但实际上人民法院对已经建成的房屋是否进行强制拆也面临两难境地。
二、几点建议
我们知道,要解决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上述难点问题,应当在完善法制、理顺体制、健全机制上下功夫,而这些工作非一日之功。因此,我们建议目前扎实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不断推进国土资源法制完善、体制理顺、机制健全,从根本上解决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难点问题。
(一)建立健全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机制。
一是重点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土资源管理的大政方针,以及省国土资源厅和市委、市政府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明确相关部门在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中的职责和各级政府以及村民委员会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责任,强化干部群众的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
二是重点宣传与基层干部群众生产生活和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国土资源国情、省情、市情、县情和法律法规知识,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水平,增强广大干部依法依规处理与国土资源相关的各项工作的能力。
三是重点宣传典型案例,通过剖析,认清经常发生的各种违反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行为的严重危害,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自觉坚守耕地保护红线。
(二)建立健全土地违法预防机制。
一是在国土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实行“全员监管”、“全程监管”,建立健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划拨、出让结果、矿权设立和审批等向社会公示制度,接受全社会监督。
二是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整合各类举报信息资源,进一步拓宽违法行为的发现渠道,建立多渠道违法信息统一登记和查询分析制度。
三是建立健全乡(镇)、村执法监察信息员、协管员制度,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执法监察网络。要根据当地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和违法行为发生的形势和特点,合理划分巡查区域,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巡查责任,严格纵向监督,进一步完善落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及时发现违法行为。
四是结合国土资源审批、供应、使用和监管业务系统和数据库,形成统一的信息监管平台,建立网络信息监管制度,进行国土资源利用动态监管。
(三)建立健全国土资源违法查处机制。
一是完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报告机制。各地国土部门对本地的国土资源违法态势、违法数据统计分析情况和因受到阻力和干扰等难以制止的违法行为以及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违法违规问题,必须及时向本级政府和上级国土部门报告。
二是加强案件督办力度,对不按照上级政府和国土部门的要求及时查处交办案件的,要通过责令当面汇报、派员实地督办、在一定范围内书面通报督办和在新闻媒体上披露公开挂牌督办等方式进行督办。建立完善国土资源违法公开曝光制度和违法记录通报公示制度,将典型违法案件曝光工作制度化、定期化。
三是建立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部门联动机制,建立相关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合力,共同遏制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和协作监管的国土资源执法共同监管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工作制度、信息情况通报制度、案件调查相互协助配合制度、案件移送工作制度。
(四)建立国土资源执法监管责任追究机制。
健全和落实案件查处责任制,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办案机构负责人和承办人员分级负责的案件查处工作责任制,把案件查处工作纳入国土资源管理的考核内容,并作为评价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及其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和依据,建立完善国土资源执法监管责任追究机制。
第四篇:当前反垄断执法的难点及对策
当前反垄断执法的难点及对策
日前,国家工商总局专案组对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广州、XX分公司同时进行反垄断突击检查,并很快立案查处。同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也不断向中外企业开出高额罚单,我国反垄断执法常态化引发公众关注:当前反垄断工作的热点和难点在哪,如何铲除垄断经营的土壤?
一、当前反垄断执法的热点
1、“三龙治水” 不断发力 与其他国家由一个机构裁定反垄断行为的制度设计不同,在我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反垄断执法工作。其中,商务部反垄断局主要负责经营者集中的调查,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督与反垄断局主要负责与价格有关的反垄断执法,而滥用市场竞争执法行为等违法行为山由国家工商总局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局管。近年来,三部委反垄断执法不断发力,其中,XX年曾被业内称为“反垄断元年”,执法部门创造了至少三个“首次”。一是首开天价罚单。XX年7月初,国家发改委对多家奶粉企业启动了反垄断调查,并开出6.7亿元罚单,随后各品牌纷纷降价。二是首张针对外企的罚单。三星、LG等六家境外企业被发改委开出价格垄断罚单,总金额达3.53亿元人民币。三是首例纵向垄断案宣判。XX年8 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宣判,强生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强生医疗器材有限公司限制“最低转售价格”构成“垄断”,被判赔偿经销商53万元。今年,反垄断执法再掀高潮,数家国际知名行业巨头在我国受到反垄断调查。日前,国家发改委对日本住友等八家零部件企业价格垄断行为依法处罚8.3196亿元,对日本精工等四家轴承企业价格垄断行为依法处罚4.0344亿元,合计罚款12.354亿元,处罚额度创下新高。
2、工商执法,渐入深水区 自工商机关立案调查第一件垄断案件即江苏连云港混凝土垄断协议案到现在,国家工商总局立案查处3件,授权省级工商局立案36件,共39件,其中外资案件只有2件,即由国家工商总局立案调查的微软、利乐涉嫌垄断案。现已结案15件,中止调查1件。查办案件类型覆盖了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3类行为。其中涉及行业协会组织、实施垄断协议问题较多。而查处又多以民生领域为重点,涉及竞争性与垄断性行业,包括建筑材料、保险、电信、二手车交易、旅游、特种器材、公共事业等行业。XX年7月5日,国家工商总局宣布,对包装行业巨头瑞典利乐公司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进行调查。今年又根据企业举报反映的微软公司存在对其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相关信息没有完全公开造成的兼容性问题、搭售、文件验证等问题,涉嫌违反《反垄断法》进行了立案调查,引起了广泛关注。
二、目前反垄断执法的难点
1、违法手段日趋隐蔽。XX年实施的《反垄断法》规定,垄断行为有三种:一是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先前查处的进口奶粉、黄金垄断案属于此;二是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如国家工商总局对瑞典利乐公司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正式立案;三是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涉及的外资公司不少都是国际知名行业巨头,受消费者关注度高,而国内的垄断经营也日趋隐蔽,一些行业协会暗箱操作。如XX年国家工商总局公布了12起垄断案件,其中9起就与行业协会有关,成为垄断重要的“推手”之一。有的利用行业协会以强恃弱,串通行业内“龙头会员”对价格、产量等达成一致;有的以大控小,进行“饥饿营销”,通过总代理销售政策控制经销商价格;还有的通过独霸进货渠道,不仅控制价格,还违规搭售捆绑销售,让市场畸形发展。
2、违法行为调查取证难。面对花样变幻的垄断行为,监管部门面临着取证难、人手少的困境。当前获得证据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举报人提供的;二是经营者为了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主动向执法机构提供的;三是执法机构调查获取的。从几年来的执法实践看,案件查处的难点主要在于如何获取充分的证据。经营者实施垄断行为一般都比较隐蔽,而且也会有意识地规避甚至阻挠调,如何获得证据并查实是案件查处的关键。据了解,国家发改委在查处三星等企业垄 断案时曾调查花费了六年,证据的提取难度很大,不仅需要精心准备,还要利用持续的反垄断调查压力和宽大政策,迫使企业前来自首。这一过程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耗费大量时间,用于搜集线索、外围摸底、调查取证、数据对比、经济分析、固定证据、接受自认、案件审理、实施处罚,增加了办案的难度。
3、反垄断专业人才培养亟需加强。反垄断执法是一种非常复杂而又极具专业性、技术性的执法活动,与欧美国家比,我国反垄断部门成立时间较短,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匮乏,经费也相对紧张。目前,我国的三家反垄断行政机构,专门从事反垄断执法人员加起来不足百人。而美国有两个与反垄断有关的机构,加起来大约有两千多人,财政预算大约有4亿美元。人手不足又要处理如此多而且复杂的反垄断事务,有时会力不从心。对许多行业存在的垄断问题,也只能挑选相对重大或紧迫的问题优先处理。在这次国家工商总局专案组对美国微软公司的反垄断调查中,XX、上海等四地工商部门同时行动,不仅需要业务精通的专业人才,亟需规范执法行为、统一执法尺度。
三、不断铲除限制竞争行为土壤
1、顶层设计,破除限制竞争的枷锁 今年8月3日,国家工商总局宣布10月起将停止汽车总经销商备案,预示着存在了近十年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将退出历史舞台。XX年起实施的《办法》规定,汽车品牌经销商开展连锁经营必须先取得汽车生产商授权,而要想 成为某一品牌的“代理商”,就一定要满足生产厂家所规定的诸多条件。虽然一些经销商本身是独立法人,但却需获得厂商授权后才能到工商部门登记获取经营资格,迫使经销商不得不严重依赖汽车供应商,后者不仅掌控了销售权,而利用权利催生了一些市场怪象。一是销售商被迫压库。随着近几年汽车市场增速的大幅放缓,不少生产商为在年终盘点时有个漂亮的“成绩单”,便要求经销商拼命压库,不仅占用了经销商的大量资金,短期内无法销售出的汽车还增加了许多无谓的损耗。二是销售商在市场定价上少有话语权。受品牌授权的影响,以往汽车经销商只能经授权后销售单一品牌,在汽车销售的品牌、数量上受制于生产厂家,特别是开展品牌市场促销上缺乏自主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开拓和竞争。”。三是品牌汽车的配件维修价格虚高。由交通部颁布、XX年8月1日起施行的《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曾规定,“机动车生产厂家在新车型投放市场后一个月内,有义务向社会公布其维修技术资料和工时定额”;“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将原厂配件、副厂配件和修复配件分别标识,明码标价,供用户选择”,但这些规定在实际操作中也没能执行。同时在汽车维修服务市场,也因为汽车厂商只向4S店提供原厂配件、维修信息,而导致一面是4S店价高宰客、一面是第三方维修商良莠不齐的现象。随着新政的出台,单一品牌4S模式的优势亦会丧失,未来将会有不少“汽车 大卖场”和“汽车超市”出现。为了能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同店各品牌产品之间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对消费者来说,在同一卖场可以选择多种品牌车型,性价比将更直观,有利于理性消费。
2、宽恕在先,鼓励经营者自查自纠 我国《反垄断法》第四十六条第二款对宽恕政策作了原则规定,经营者主动向反垄断执法机构报告达成垄断协议的有关情况并提供重要证据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对经营者的处罚。作为反垄断执法机构,通过制订实施具体、确定、透明的反垄断规定,并充分宣传贯彻好,可以及时发现案源,从而有效打击反垄断行为。在日前国家发改委开出反垄断最大罚单中,12家日企被罚12.35亿元,同时根据法律宽恕原则,对第一家主动报告达成垄断协议有关情况并提供重要证据的企业免除处罚。对第二家主动报告达成垄断协议有关情况并提供重要证据的企业分别予以减轻处罚。应该说,充分利用好法律的宽恕原则,一定程度上鼓励垄断者内部瓦解,积极主动向执法机构报告违法行为。执法部门根据经营者主动报告的时间顺序、相关证据的重要程度及配合调查的情况,决定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并以此为契机,督促经营者在规定的时间内采取具体措施主动纠正违法行为,使垄断行为及时得到发现和制止,有利于及时保护消费者权益,减少诉讼案件、节约行政成本。
四、加大反垄断执法力度
1、从民生领域取得突破。《反垄断法》已实施六年了,作为工商部门,要继续关注民生领域和社会热点,以查办重大案件为突破口,整合执法资源,集中力量查处损害公平竞争秩序和消费者权益的重大案件并及时公布。在查办垄断案件的同时,要推进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案件的查处工作,加强对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有效监督。在对一般经营者进行监管的同时,积极做好对公用企业、跨国公司的监管工作,特别要加强对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行业、公用行业的监管。要发挥工商部门触角广、网络全的整体优势,通过授权办案,充分调动地方反垄断执法的积极性,要畅通举报渠道,密切关注舆情,拓宽案件来源,努力实现办理一个案件,教育一批企业,引导和规范一个行业的目的。
2、从严罚走向严管。琼斯•鲁道夫曾说过,垄断者提供的只是平淡的生活、低劣的质量以及不文明的服务。从此前饱受诟病的汽车行业,到不断受罚的奶粉、酒类企业,都足以佐证。据了解,被国家发改委处罚的12家日本零部件企业事后均提出了整改措施,包括对公司全体成员进行反垄断培训、采取实际行动消除过去违法行为的后果并惠及消费者。但处罚后的监管更为重要。对消费者来说,希望通过反垄断执法,一些商品畸形的价格能够回归本质,一些霸王条款可以及时纠正,一些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得到制止。只有相关部门联合起来,加强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加强对相关产品生产、销售、售后等多个环节的动态监管,才能让市场有序竞争。
3、从队伍建设夯实执法根基。据了解,国家工商总局正研究拟订工商机关在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执法相关规定,争取年底前出台。同时结合案件查办,制定完善垄断案件办案文书、举报材料的受理、核查与立案、案件保密和公布等制度,夯实垄断案件查办的制度基础。要不断完善垄断案件指导、沟通、协作机制,特别对已授权垄断案件,国家工商总局抓好指导协调,解决各地执法中遇到的问题,做到统一执法市标准、统一执法尺度。让人欣喜的是,自XX年以来,国家工商总局连续3年举办了全国工商系统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专家型人才培训班,邀请包括美国、欧盟专家在内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就反垄断法律理论和执法实践同工商执法干部进行深入研讨交流。各省工商机关也把《反垄断法》培训纳入工作计划。努力培养了一批反垄断执法专家人才,打造业务精、素质高的执法队伍。日前,在一家门户网站针对国家工商总局立案查处微软公司一案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高达81.4%的网民支持对微软公司展开反垄断调查;80.2%的网民认为微软在华存在垄断行为。这充分表明,随着工商等部门反垄断行动向纵深发展,反垄断执法正逐步“与国际接轨”,既拿曾自恃“超国民待遇”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国外知名企业开刀,又力斩暗度陈仓限制行业竞争的国内行业协会,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切实维护市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第五篇:安全监察执法工作几点注意事情
安全监察执法工作几点注意事项
各中队:
现将日常监察执法工作几点注意事项汇总如下,请在以后工作中完善:
1、每月20日前报月工作计划时,在月报表中要注明下月主要工作计划,并上报本月工作主要开展情况,同时上报安全监察执法工作报表(新发)。
2、行政处罚案卷电子档(立案、处罚告知(听证告知)、处罚审批表、处罚决定书、结案审批表等要报齐),纸质案卷尽早报综合股审查。
3、处罚案由为“未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违反条款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第八条第二款;案由如果是“未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各项制度”的,则适用条款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第四条第一款。
4、事前处罚告知书、决定书编号(目前我局事前处罚告知书编号张安监行罚告字;决定书编号张安监行罚字;听证告知书编号为张安监行罚听告字)
5、处罚对象为生产经营单位的,在送达告知书、决定书时,告知书及决定书送达回执上要加盖单位公章(单位无公章的则由负责人签收)
综合股
2013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