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法制化构建5篇

时间:2019-05-13 01:13: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行政管理法制化构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行政管理法制化构建》。

第一篇:行政管理法制化构建

行政管理法制化构建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而行政管理法制化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只有扎实推进行政管理法制化,才能实现依法行政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

一、行政管理法制化的意义

行政管理法制化是指按照相关法规的要求,将行政管理置于法律的调整与支配下,切实保证行政活动能够依照法律进行,从而使行政行为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道路。行政法制化主要体现在法制意识的培养、行政管理组织法制化、行政管理职能法制化、行政管理程序法制化等方面。法制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核心观念,是宪政和人权保护的坚实基础。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政府的法制意识薄弱、依法行政能力欠缺,因而,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对推进整个社会的法制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依法行政是维护政府形象和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现代社会中,公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和政府有着密切的联系,政府的行政行为直接影响着公民的各种权益。依法行政不仅是一种政治理念,更是一种政治道德和社会价值。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落实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地位,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必须扎实推进依法行政。

二、我国行政管理法制化的现状

1、行政管理程序法制化滞后当前,我国的许多行政程序还没有实现法律化、规范化,许多行政行为的步骤、方式仍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野蛮执法、越权执法、滥权执法、以权压法等行政违法行为屡见不鲜,行政执法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受到了很大的质疑。这些大大降低了行政执法的效率,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此外,由于执法体制不畅、行政管理体系不完善带来了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扰民执法等许多执法问题。以食品

安全监管为例,涉及的监管部门有十几个,结果是大家都管,但是都管不好。这种重复执法不仅带来了行政执法资源的巨大浪费,还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2、行政管理执法方式落后行政管理执法方式落后集中体现在城市管理中。由于执法人员素质、执法环境与执法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城市行政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社会管理主体单一,政府是唯一的社会管理主体,社会机构、民间组织等很少参与社会管理;缺少长效管理机制,执法部门热衷于专项执法、运动式执法,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少整体考虑和长远规划,缺少长效管理机制,以致于群众满意度低、暴力抗法事件时有发生。

三、推进行政管理法制化的几点建议

1、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内容,法治不仅体现在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上,更体现在人们的法制意识、法律素养等方面。因此,推进依法行政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文化变革,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在现实中许多执法者将法律作为统治百姓的工具,执法手段简单粗暴,在民众中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为此,广大执法人员应转变执法理念,应树立服务意识、理性执法意识,将执法作为增进民众福利、促进社会和谐的一种手段。执法观念决定着行政人员的执法行为,影响着执法效果。因此,执法者应树立行政服务、民主参与、平等互动的执法理念,自觉约束自己的执法行为,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同时应在严格遵守法律的情况下,提高执法的能动性,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完美统一,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全面提高行政执法能力要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就必须高度重视执法人员素质建设。应通过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等方式,使广大执法人员树立正确的正确的金钱观、权力观、人生观,能够自觉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能自觉做到文明执法、规范执法、严格执法。同时应完善法律制定与修改的程序,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不断修改和完善法律,促进法律建设的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应建立完善的法律学习培训制度,定期对执法人员进行法律培训,以提高其法律素养。此外,还要培养执法人员的行政程序意识,使执法者

能够严格按程序执法,能够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各种合法权利,促进执法公正。推进执法组织建设也是加强行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应理顺行政管理体制。依法行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许多部门和多种利益关系,现实中因部门利益冲突而导致的推诿扯皮、重复执法、多头执法等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必须从体制上理顺各个执法主体之间的关系,建立完善的部门协调机制。此外,应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执法主体和执法责任,建立完善的执法责任制,将执法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杜绝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应建立明确的执法考核标准和奖惩办法,加强执法管理监督,强化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3、进一步完善执法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基本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但是在行政执法上还存在着许多漏洞,如行政法规中背离法律等级性,越权立法的现象普遍存在;行政法规之间相互冲突,造成执法难的现象屡见不鲜,等等。为此,应完善行政立法制度,提高行政立法质量。如在立法之前应建立科学的立法规划,并对立法项目进行充分的论证;应完善立法程序,通过调查、座谈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通过立法听证会等方式来保证立法的公平性、合理性。另外,还应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时修订过时的、不符合社会需要的各种法律法规,确保法律法规的科学性。依法治国是我党的基本治国方略,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为此,我们应深入研究行政管理法制化建设中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提高行政人员的法制意识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全面提高行政管理的法制化水平,深入推进我国的行政管理法制化建设。

第二篇:论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合法制化

论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合法制化

行政管理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行政管理在广义上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狭义上指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又称为公共行政。公共行政是近代社会的产物,它自身发展的目标追求就是法制化、民主化和科学化。

一、法制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公共行政现代化的标志 自从有了国家以来,就有了行政管理的问题。但是,在传统社会,行政管理是服务于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是政治统治的手段。所以,这是阶级的行政和统治的行政。行政管理的主体所代表的是统治的阶级意志,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是这种行政管理的实质所在。从行政管理的功能和表现形式来看,这种行政管理直接实施着对整个社会的统治和压迫,因而我们把这种类型的行政管理称作统治行政。

统治行政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利益,并根据这种利益实现的要求来维护社会秩序。由于统治行政是建立在欺骗、不平等和暴力强制的基础上的,所以他的基本特征是人治、专制和权力运行的主观随意性。首先,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行政行为突出了行政长官的个人意志。其次,因为人治的行政管理突出了长官意志,而这种长官意志又必然会导向个人专断,作为个人专断总和的行 1

政管理也就必然是专制的。再次,贯穿着长官意志的人治和专制又必然会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滥用权力,从而使行政权力的运行具有主观随意性的特征。

与人治的、专制的和权力运行主观随意性的统治行政不同,近代社会成长起来的公共行政把法制化、民主化和科学化作为行政体系自身建设的目标。首先,公共行政突出社会的公共意志,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而公共意志和公共利益是不可能稳定地为个人所意识到和代表的,他必须通过法律规定和制度设置来加以确定,尽管行政行为需要由作为行政人员的人来承担,但行政行为应当发生于法律制度的框架下,并以根据法律制度为基础的行政体制和行政程序为基本依据。这就是公共行政的法制化,而针对具体的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来说,则称作为依法行政。其次,既然公共行政代表社会公共意志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没有因为阶级的、集团的、甚至个人的意志和利益追求而需要向公众隐瞒的因素,那么就应当揭开公共政策制定和行政管理过程的神秘面纱,就应该广泛地接受公众参与、监督公共政策的制定和行政管理的过程,也就是应当实现政务公开,以求普遍的公正。这也就是公共行政民主化的追求。再次,公共行政还要求行政管理的科学化,不仅是行政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的科学化,即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科学技术手段运用于行政管理过程之中,特别是广泛地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同时要求行政体制的设置、组织结构的设计都应当是理性的科学的,权力运行应当

是客观的。而最为主要的是行政人员普遍的科学观念的建立,依据科学的原则从事行政活动。总之,法制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现代公共行政的标志,尽管从公共行政发展的现实来看,走向法制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毕竟公共行政的公共性这一根本性质决定了他把法制化、民主化和科学化作为他不懈的追求。也就是说,公共行政在何种意义上告别了人治、专制和权力运行的主观随意性,也就在何种意义上实现了行政管理的现代化。

二、法制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互动

公共行政现代的发展之所以走入了政治与行政二分的歧途,是由于对公共行政的定位出现了问题,即把公共行政定位在单纯的社会管理角色上,他在极力与传统的统治行政相区别时所构建起来的是管理行政的模式。我们知道,传统的统治行政是政治与行政的一体化,行政从属于政治,是政治的日常执行领域。近代的公共行政模式设计看到了政治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因而试图把公共行政塑造成一个远离政治的、纯粹的和从事社会管理的专门领域。既然与政治相分离,他就可以回避法制化、民主化的问题,而致力于追求公共行政的科学化。在本质上,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科学追求与人文追求之间的矛盾,而对于公共行政来说则是把科学化的追求与法制化和民主化的追求割裂了开来,使公共行政成为一种片面的管理行政模式。

其实,政治与行政的客观联系是无法割裂的,政治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并不是行政回避政治的理由,反而应当提出改造政治的要求。也就是说,只要政治是阶级的政治,是服务于阶级利益的政治,是统治和压迫的工具,那么政治就必然是复杂的和不稳定的。一旦政治回复到公共性的基点上,坚定地维护公共利益,在一切政治活动中贯穿为公众服务的宗旨,那么政治就会变得简单化了,而且也会随着社会利益追求多元化而愈益稳定。所以,公共行政并不是在脱离政治之后才会拥有公共性,反而需要在政治发展中来获得自己的公共性。总之,公共行政是从属于政治的,政治的性质决定着公共行政的性质,只有当政治完全成为一个公共的领域,才会出现名副其实的公共行政。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说公共行政的法制化、民主化和科学化首先是一项政治演进过程。只有当政治及其一切从属于政治的领域都在其公共性的基点上走向法制和民主,才会出现公共行政的法制化、民主化和科学化。由此可见,公共行政的法制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政治总体上的现代化运动。法制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处于综合统一和动态平衡中的,任何一个方面的实现都是以其他方面的实现为其前提的。公共行政的法制化必须是在公共行政的体系建设上和行政行为的发生过程中贯穿着法制精神,而不是用日益增长的规章、规定等等行政立法来造就法制化的假象;不是用法规条例来约束和限制行政行为,而是用法制精神为行政行为的扩张拓展空间;不是用缜密的法律规定去涵盖住行政体系和行政行为的一切方

面,去编织行政体系的结构和框架,而是把法的精神转化为行政人员的内在行为规范。也就是说,法制化不应停留在形式上.而应是法的精神的张扬。真正的法的精神是公共意志,代表和体现着公共利益,是一个社会中的一切理性健全的成员都希望自觉建立、遵守和维护的精神,他与阶级统治和压迫条件下的法是不同的。当然,在阶级统治和压迫的条件下,也有法的存在,但这种法是徒具形式的法,是缺乏法的精神的,因为他作为阶级统治和压迫的工具,是阶级意志和阶级利益的体现,无论统治阶级怎样试图把本阶级的意志冒充为法的精神,也不可能得到整个社会的自觉遵守和维护,反而,一旦可能,就会破坏法的规定,如果法为了维护自己不受破坏的话,就需要作出进一步的规定,如此反复,而使法演化为一种外在的强制性的规范体系。作为一种外在于人的强制性的规范体系而存在,这一点本身就证明他是没有自己的可以为社会普遍接受的精神的。

传统的统治行政是不存在科学化的问题的,近代以来的管理行政却包含着科学化的追求。但是,管理行政的科学化仅仅是形式上的科学化,是所谓“由天才设计而由傻瓜执行”的科学化。所以,由于管理行政忽视了行政主体的作用,他无论对行政体系作出多么科学的设计也不可能真正实现行政的科学化,反而在政府规模膨胀、行政成本增加和行政效率递减中走向了科学化的悖论。服务行政由于贯穿了法的精神,由于具有民主的性质,因而能够充分调动行政体系内外的一切科学创新因素,从而促进公共

行政科学化。也就是说,公共行政的科学化不仅需要有着科学的行政体系、行政体制、行政组织结构的设计和行政行为规范的建立,不仅需要有着科学的方法和引进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而且需要行政人员有着充分的科学观念。公共行政的法制化和民主化为行政人员科学观念的树立提供了广泛的支持,使行政人员自觉地按照科学的原则去执行行政使命和承担行政责任。同时,公共行政的法制化和民主化也为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提供了健全的保障机制,使公共行政中的一切不科学的因素都能够得到及时的发现和纠正,促使一切缺乏科学观念的行政人员自觉地改变自己。当然,公共行政的科学化不仅是其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必然结果,而且公共行政的科学化也会进一步促进法制化和民主化的进程,并为法制化和民主化提供科学支持。总之,公共行政的法制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统一进程,任何一个方面的实现都以其他方面的实现为前提。

第三篇:法制化视角下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法制化视角下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内容摘要]行政管理体制的法制化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就十分注重的问题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其不足主要体现在行政组织法规不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法规不完备、行政管理程序法制化滞后以及国家公务员的法律素质有待提升等层面。在新一轮的行政体制改革中应努力对这些方面予以改进。只有如此才能使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法制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已经逐步展开但改革成效往往并不尽如人意。此种情况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改革中法制化建设的不配套与不完善则。正是由于此方面的不足导致行政管理中难以真正使政府成为服务型与责任型的政府而人治因素也成为制约行政管理绩效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从法制化视角出发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法制化建设必然性的及其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法制化建设的不足及其改进路径等层面予以分析以期对新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关问题的研究贡献自己的一得之见。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加强法制化建设的必然性 我国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极为注重法制化建设。所谓的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法制化是指国家在宪法的基础上制定完备的行政管理法律规范把整个行政管理体系置于法律的调整和支配状态并保证在实际行政活动中得到严格的遵守和执行使行政活动沿着公众期望的方向即民主政治的目标健康发展和有效运行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性。我国之所以对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法制化问题十分关注主要源于两方面原因 一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依法行政就是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必须由法律授权并依据法律的规定。

它要求公务员在法律规范的要求和束缚下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下按照公正、合理、合法的原则从事公务活动使得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依法行政是现代政府行使职权的基本准则。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切实保障公民权利”[1]。为保障人民民主必须要“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2]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此过程中各行政部门的领导干部必须要依法决策进行行政工作把行政管理纳入法制的轨道依法行政。只有如此才能尽可能避免行政错误确保整个行政环境的良好运行更有助于推进依法治国的实现。因此说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二行政管理体制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改革必须依法推进 行政管理体制属于广义上的政治体制但又具有独立性。在政治体制改革尚未全面启动的情况下行政改革的政策空间主要集中在法律制度层面上。只有坚持法制先行改革才可能取得宪法上的正当性。同时行政改革旨在清除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改革措施的强度与行政法治约束行政的程度相当。凡是需要作为行政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长期保留下来的改革措施一般应当在行政法中加以规定。在过去我国所进行的多次行政体制改革之所以不成功或“得而复失”的重要教训就是不重视法治主要就是在改革过程中没有将相关层面的更新或变革以法令章程的形式制度化以至于在改革的高潮过后一些弊端会再现。正因如此在今后的行政体制改革中要需要加强法制化建设不仅将行政组织的机构、职能、编制等通过法律或行政法规来确定而且逐步制定国务院各部门组织法或条例和省、市、县、乡镇政府的组织法使之改革的成果在法律层面得到充分的体现改革由此也必然会取得进一步的成功。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法制化建设的加强 自1978年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 6 次较大的改革 [3]。尽管每次改革的背景不同目标和任务不同但每次改革时都对如何依法行政、加强法制化建设的问题予以高度重视逐步加强行政管理的法制化建设。一普法宣传和执法工作加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强了普法宣传和执法工作

使公民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如1989年颁布的《行政诉讼法》中规定“民”可告“官”的权利1994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对国家赔偿的构成、范围、方式和计算标准作了规定使公民可通过诉讼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二行政管理立法建设加快 在十五大上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并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而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在此种新形势下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之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有关健全国家机构组织制度、惩治腐败、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以及其他一系列法律如环境保护法、教育法、体育法、国籍法、统计法、科技进步法等行政管理法律并且随着公务员制度的实行国务院颁发和施行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到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以依法行政为主导、体现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法制化模式国家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文化生活的主要方面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三行政管理法制化建设再次被关注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法制化建设问题再次被关注。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其改革方向是要“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为此必须要积极探索“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4]其实质就是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建立一个服务型、责任型、法治型相结合的高效政府。由此开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再次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而在改革中加强法制化建设也成为重要内容之一。

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法制化建设的不足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涉及到行政组织、行政职权、行政人员等层面的问题而在具体的法制化建设中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中虽然每次的法制化建设都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仍存有一定的不足。一行政组织法规不完善

对行政组织依法进行是行政管理体制法治化的基础只有行政机关及相应行政组织的设立具备了法律基础依照法律来存在、发展及取消其相应的人员配备也因此而合理、合法由此才能够谈得上行政法治化的建设也才有可能建立完善的法治社会。然而从我国组织立法来看行政组织的立法体系极不完善。具体表现在相关的行政组织立法更多注重对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予以强调而对于一些具体问题的本身其规定往往不甚明晰。目前我国行政机关的设置、地位、职责、权限等主要由宪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加以规定。《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实际还不是一个单行的法律而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的一章而存在的只有十五条。我国行政机关的设置及其权力配置是没有相应的组织法来规范的。同时在国务院组织法、地方政府的组织法中对于组织机构的设立、职责权限、基本准则、调整程序等都缺乏明确规定。此种问题的存在最终导致在行政管理的实际运行中各具体行政执法部门权能分配交叉失当职责界限不明互相交叉重叠、争权夺利常常相互扯皮造成管理对象的无所适从由此影响了法治的权威败坏了法治的形象。二行政执法监督法规不完备 在一个法治社会行政机关也必须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其行为也必须受到监督对于不当与违法的行政行为也必须予以控制和制裁使之承当法律责任。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法律规定的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使之避免受到国家权力的侵犯和损害。同时如果行政执法领域不全面、系统地贯彻执行则再好的法律也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要保障在执法领域完整地落实执法的指导思想则不能忽视监督的作用。这里的监督不限于行政系统内部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也不限于行政系统外部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而更重要的是行政的相对人因行政机关滥用职权使其自身的职权受到侵害时依法定程序提起的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对行政机关妥善行使职权的监督。目前我国仅有事后的救济提供保障而执法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很少。现阶段也仅限于行政系统内特设的专门监督有《行政监察法》和《审计法》。法律监督机制并没贯彻到每一个法律法规中往往失之于对监督主体的方式、程序和具体责任形式的欠明确的规定。大多数法律法规对行政权行使的范围、权力的法律控制手段、法律责任的具体形式都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三行政管理程序法制化滞后 现代行政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实现权力行使过程的程序化。所谓的行政管理程序化就是要将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的各种行政行为存在或实现的方式步骤、方法、时间和顺序用制度固定下来。这是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系统化、法治化的必由之路是对公共权力的产生、行使实施监督、制约的最好手段。通过公共权力行使的程序化实现公共权力运行状态的公开化、开放化、有序化以保障达到更高的效能、更佳的目的、更大的适应性。此种程序化得事先必须要有法律法规作保障。依法行政不仅要依一般实体法律行政还必须依一般程序法律行政否则依法行政也就徒有其名。合理的程序的规则可以确保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处事客观公正、平衡。通过程序法律、法规的引导、规范和保障能使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达到平衡。我国在已关注到行政程序的重要性着手逐步将行政程序纳入法制的轨道先后制定颁布了《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行政复议法》、《立法法》等单行的行政立法、执法、司法方面的程序法律。特别是《行政处罚法》是一部包含较完备程序内容的程序法。但总体来看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行政程序还没有法律化行政行为的步骤、方式、时限等缺乏必要的规范、制度有关于行政权行使不得侵犯或损害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的程序性规定较少。结果执法中常会出现随意、野蛮、暗箱操作、越权、滥权、以权压法、以情枉法等行政违法、不当行为影响行政权行使的合法性、合理性、民主性和效率性。四国家公务员的法律素质有待提升 行政管理是由人来进行的人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行政管理的水平。作为政府管理的主体国家公务员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因为他们既是各项法规和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又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者和推进者。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队伍才有可能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而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则是其法律素质的提升。一方面公务员在国家行政管理中的强势地位要求对他们的职权予以关注。因为行政组织一旦成立即享有法定的职权掌握大量的可控资源并据此拥有了可以直接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权利予以直接干预的强制权力。如果不对这样的权力予以重视甚至放纵用权者任意行使权力不仅会使权力本身发生异变还会造成行政事务的紊乱。另一方面依法行政主要是依靠广大公务人员来推动的。因此广大公务人员培养强烈的法律意识自觉地依法办事是依法行政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增强其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才能确保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法制化建设的改进路径 针对上述不足新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应进一步加强法制化建设笔者以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积极改进和完善。一积极完善行政组织的立法 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要重视行政组织法的作用主要是必须要有创新精神针对变化了的实际情况修订一些不合时宜的立法丰富、发展和创设新的有意义的条款。具体看就是应当完善、充实现有的国务院组织法、地方政府的组织法要明确规定国务院及地方各级政府组成机构的设立、职责权限、基本准则、调整程序等并且增加有关权限划分、组织调整程序、领导体制方面的具体内容。通过这种加强行政立法体系的建设迈出在行政立法建设方面坚实的一步使行政组织立法体系更具民主化、科学化和实用性这与新时期要确立行政管理体制“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改革方向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二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法规的制定与完善 一方面行政管理在强调系统内的专门监督、上下级监督以及横向相关部门的监督之外还要强调广大人民群众这种更广泛的无处不在的监督并且不断地、有意识地强化他们的监督观念迅速有效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大力完善行政救济制度。制定行政复议法修改行政诉讼法拓宽救济范围和途径要修改国家赔偿法确保公

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受侵害的权益得到及时恢复。三大力推进行政程序法的完善与制定 一方面对于具体行政程序还缺乏必要的规范、制度问题积极着手予以完善另一方面更要适应世界各国行政程序立法的趋势加快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的步伐。在深入分析不同类型行政行为的不同程序规则的基础上科学地设定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设定实施行政行为的最低程序标准确保行政行为的公正、快捷。四着力提升国家公务员的法律素质 为提升国家公务员的法律素质一方面增强公务员的法制意识。要使公务员明确认知行政权虽大但绝不允许大于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和法律行政权所及的范围虽广但绝不允许超出宪法和法律的范围。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任何权力都是人民通过法律赋予的并受法律的约束。坚定不移地树立法律至上的权威牢固地树立起法治观念以此排除一切干扰。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践锻炼和培训两条途径不断培养和强化政府公务员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提高公务员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能力。此外确保公务员熟悉相关法律。国家公务员不仅要学习法律基础知识更要掌握与自己业务有关的法律特别是要熟悉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有关法规例如《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条例》、《行政诉讼法》、《公务员暂行条例》只有如此才能明确自己的职权和义务严格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通过上述改进措施的施行在新一轮的行政体制改革中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因为这些措施的推行不仅使行政管理体制中的关键一环行政管理人员方面的问题可以得到良好的解决使各级国家公务员明确自己为谁服务、如何服务的问题由此可以真正把我国政府真正建设成为服务型政府同时可以使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一些积极成果通过法律固定下来从而为我国行政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奠定基础。参考文献 [1]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人民日报》2009年9月12日第一版。[2] 这6次改革分别是11982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主要是为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现干部年轻化。改革中开始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精简了各级领导班子加快了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步伐。21988 年的政府机构改革首次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这一命题。31993 年的政府机构改革首次提出政府机构改革的目的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41998 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要消除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改革中撤销了几乎所有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52003 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为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62008 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目的是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消除体制性障碍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参见————

[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第四篇:管理更加法制化

1.管理更加法制化。地铁交通管理的法制化期初不完善。现在,很多地铁交通实行法制化管理以保障地铁持续、稳定和高效的运行。地铁交通的全面法制化管理是地铁交通发展的重要趋势。

2.抓紧立法制章,保障建设资金

城市地铁交通是一种社会公益性的事业,它的效益主要体现在地铁交通的外部,如地铁交通建设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等方面。根据这一特点,地铁交通建设还应以政府投入力主,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采用这种模式。因此,政府宜知道具体的法规,明确规定国家和地方承担投入比例,以及保障城市地铁交通建设资金来源的其他规定。通过立法,制定法规,保障城市地铁交通发展具有稳定资金来源。

第五篇:公开法制化

新华网北京12月10日电(记者李亚杰、张琴)2006年政务公开调研成果显示,全国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已经建立政务公开管理制度。15个副省级城市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据了解,全国各地各部门已普遍建立政务公开基本制度,有的还建立了政务公开考核评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制度建设成绩斐然,主动公开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据统计,中央有36个部委制发了政务公开规范性文件。北京、湖南、贵州、沈阳、南京、济南、大连等地建立了政务公开考核办法;广东、重庆、沈阳等建立了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

据介绍,这些制度明确了政务公开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对公开内容、程序、形式、监督、考核进行了规定,有力地促进了政务公开规范有序地开展。

在主动公开实践中,各地各部门创造了许多新的有效做法,既保障政务公开的有序规范发展,又推动了行政管理创新和政府自身能力建设。比如,大部分县、地(市)级政府按照方便群众办事、便于群众知情,利于群众监督的原则,结合行政审批改革,创办了各具特色的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对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的行政事项,实现了统一受理,限时办结,透明运行,统一回复,简化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

另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政务公开信息化以其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等特点,为主动公开形式拓展了渠道。

据了解,全国大多数地方和部门高度重视本单位政务公开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更新改版,整合信息资源,加强统一管理,突出政务公开和窗口服务,加强与社会公众的交流互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下载行政管理法制化构建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行政管理法制化构建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机构编制法制化

    论文关健词:机构编制法制化 论文摘要:机构编制管理法制化建设是实现“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法定化”目标的重要保证。本文简单回顾了我国机构编制管理的立法历程,对今后一个时......

    推进“五个上水平” 构建法制化管理体系(精选多篇)

    推进“五个上水平”构建法制化管理体系 根据国家局提出的‚卷烟上水平‛发展战略,市局法规工作围绕‚推进‘五个上水平’,实现法规工作新发展‛的工作思路,确立了深入贯彻落实......

    浅析公务员管理法制化

    目 录 内容摘要„„„„„„„„„„„„„„„„„„„„„„„„„„„„„„„1 正文„„„„„„„„„„„„„„„„„„„„„„„„„„„„„„„1——6 序论 „„......

    服务型政府法制化

    法理学学期论文 2010级法硕(非法学) 姓名:谭娜 学号:100312148 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应加强行政法律制度建设 摘要:明确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行政法律制度建设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

    浅析公务员管理法制化

    浅析公务员制度法制化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的治国方略,政府的一切社会活动和行为也应纳入法制的轨道。依法治国表现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层面,其中对国家公务员推......

    加强农业行政管理,构建和谐农资市场

    加强农业行政管理,构建和谐农资市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就是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的目的归结到人的生活本身,从而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

    如何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行政管理新体制

    从2003年开始,成都市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总体战略的指导下,主要围绕着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全面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以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管理体制为目标,稳步......

    浅析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制化

    浅析新闻舆论监督法治化的思考【摘 要】在新闻舆论监督日趋重要的今天,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一直处于不成熟的阶段,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多多,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得不去思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