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探讨[最终版]
商学院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题目: 专业:市场营销
班级:08营本
3学号:姓名:孙奎涛
二0一0年八月二十四日
前言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市场约束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这预示着批发市场在农产品产销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强化。因此,正确地认识与分 析当前批发市场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对搞活农产品流通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日前北京召开的第25届世界批发市场联合会代表大会上,来自30多个国家的54家批发市场和国内139家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展示。这是世界批发市场联合会成立50年来首次在亚洲国家举行代表大会。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农业方面的合作越来越多。2005年外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农业项目达1058个。在越来越受到世界关注的亚洲新兴经济体面前,世界批发市场联合会以及世界最主要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也看中了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而对于中国的批发市场来说,这次以“集团军”形式与世界对话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农产品与世界市场的对接并非“首次”,农产品出口早已有之,多年来,出口额也在不断增长。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中国农产品累计出口超过300亿美元,同比增长 12.7%。然而,这些数字的背后,却饱含着中国农产品出口行业的酸甜苦辣。近年来农产品出口遭遇的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物种壁垒难以计数。这些壁垒,有很多来自贸易保护主义,还有不少与我们难以跟上或不了解国外食品安全与质量的标准有关,与我们农产品生产商、批发商、出口商等一系列供应链与世界的技术、管理水平不适应有关。
一、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现状
(一)市场规模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国“菜蓝子”工程带动下,我 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迅速发展。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00年底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发展到 5000多家,其中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已有201家,已初步形成了包括蔬菜、海水产品、肉类、花卉、果品、粮油、干杂副食、土特产品等经营品种齐全的批发网络体系,成为农产品流 通的主导力量。
(二)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我国许多地区进行新建、改建、扩建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市场的硬件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市场交易条件。
(三)市场管理和服务不断强化。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许多批发市场已不再仅仅停留 在提供交易场地、功能单一的初级阶段,开始向管理规范化、服务多功能化发展,储运、代 理、结算、质量检测和信息等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例如云南呈贡、安徽毫州、江苏苏州 等批发市场1999年增添了电子结算项目,内蒙古包头、黑龙江牡丹江等一批批发市场购置了 仪 器设备,建立了化验室,开展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消费者的好评。
(四)市场影响和辐射半径逐渐扩大。许多市场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市场影响和知名度,与全 国大市场联为一体,从区域范围走向全国大流通,特别是通过互联网和中央电视台七频道、农民日报、市场报等大众传媒发布信息,直接面向全国,一些市场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 ”的营销格局。
(五)市场投资和运作方式不断创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批发市场在市场建设和发展中,借鉴现代企业运作方式,改革产权制度,采用多渠道筹集资金方式,解决了自身发展的问题。上海曹安、江西乐平、长沙马王堆、青岛抚顺路等市场相继进行了股份改造,建立了产权 明晰、管理规范的经营机制。深圳布吉、青岛抚顺路等市场都取得了异地建设、兼并批发市 场的成功经验。
(六)我国农业信息化服务取得了新的进展。1995年农业部率先创建了中国农业信息网,到2 000年为止,已与200多个影响较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实现了计算机联网,直接和网络联接 的信息集散点现已超过3000家,采集信息的商品已达200多个品种,每天能够收集并发布上 百种农产品的价格,并提供市场供求、预测分析、产销动态等多项信息服务,对引导产销、搞活农产品流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基本形成了全国的批发市场网络,市场的面貌也有了明显 变化。但是,由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历史不长,仍处在初级阶段,与新世纪农业和 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不相适应,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从布局上看,盲目建设,缺乏统一布局。在批发市场建设上,由于政府缺乏统一规划,造成重复建设,无序竞争。如一个城市相距不远的范围内,多头管理的批发市场达七八个 之多,出现了有场无市的现象;而有些地方,则存在数量不足、有市无场的问题。据统计至1999 年6月,我国有1300家现货商品市场建成未开业,835家开业后近三年无成交额。
(二)从形式上看,重销地市场,轻产地市场建设。长期以来,我国产地批发市场基础设施 条件、经济效益较差,与销地市场相比,已明显处于发展滞后状态;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相比,更显得市场的支撑、引导作用严重不足,可以说产地市场已成为当前农产品市场体系 中最薄弱的环节。据统计,到1997年底,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总量已发展到4083个,其中城 市销地市场1727个,平均每个大中城市7个左右,农村产地市场2311个,平均每个县市区还 不到1个。
(三)从管理上看,市场管理制度不健全,条块分割严重。近几年,农产品区域化生产、专 业化分工的发展虽然促进了农产品跨区域流通,但是传统的条块分割、地区封锁、长途运输 中的乱收费仍然不时阻碍农产品的正常流通。不仅如此,政府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管理制度 和市场内部管理制度也都不健全,国家尚没有一部有关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法律法规,有些地 方采用粗放式管理,批发市场上欺行霸市、哄抬物价、强买强卖等大量违法现象时有发生。
(四)从功能上看,市场交易规模小、交易设施简陋、配套服务落后。我国大多数农产品批 发市场交易规模小,只有少数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规模大。例如,深圳市布吉农产品批发市 场经营全国27个省(市)3000多种主要农产品。1996年,深圳市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销 售额达68.8亿元,而同期全国平均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额仅为1732万元。大多数市场仍是 露天市场,有的甚至地面都没有全部硬化,市场设施不完备,仓储、制冰灯基本配套设施严 重不足,其统一结算、信息传递、价格形成、运输、保管、包装、加工、配送等各种辅助性 功能很薄弱。
(五)从网络建设上看,信息传递滞后,网络利用率低。目前提供市场信息的各种渠道,如 “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等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从总体上看,一是对于全国大市场 来说,信息量远远不够,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还不能得到信息的指导。二是信息渠道不畅通,有的到不了乡村基层,使众多的龙头企业、种植户和运销大户对农业信息网不甚了解。
三 是 信息质量不高,信息包含的要素不全、不准确。四是信息滞后,即时信息十分短缺。
三、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批发市场的布局规划。各地方政府应对批发市场进行统一规划、集中审批,尽快 改 变目前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缺乏统一规划的局面。销地批发市场应纳 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根据可能的辐射范围进行布局。产地批发市场必须采取与销地市场有 所区别的政策,由地方政府直接主持建设,并把产地市场作为农业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和公 益性事业对待。
(二)探索组建企业化的批发市场。组建企业化的批发市场,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 而使企业能够成为自我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产权组织。崛起于80年代后 期的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该公司以组建和经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 主线,着眼于大市场与大流通的“大而专”的经营目标,已经发展为一个集农产品生产、加 工、包装、储藏、运输以及现货批发、拍卖、直销、配送、进出口贸易等多功能纵向一体化 的营运体系,率先实现了三大创新(企业办市场、企业管市场、市场企业化)、五大功能
(产 品集散、价格发现、信息传递、运销服务、产地带动)、三大对接(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对接、农户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对接、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的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崭新模 式,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提供了重要的启迪。
(三)加强我国批发市场的法规体系建设。国家应尽快颁布有关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法律或行 政法规,确定企业化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法律地位,规范其组织行为,促进这一特殊的流通 型龙头企业健康发展。同时,要不断完善农产品流通的宏观调控体系,强化经济手段作用,在市场投资、贷款、税收、管理费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并给予适当的优惠。
(四)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功能。完善市场配套设施、改善市场服务,是提高 市场建设、管理水平和市场营运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应积极支持批发市场开展电子统一 结算、组织开展农药残留和产品质量检测试点、引导农产品的分级分类包装和销售、发挥信 息网络的服务功能作用,以提升市场档次、改善市场形象。
(五)鼓励交易方式的变革与创新,稳妥推行拍卖制、销售代理制、配送制和电子商务。农 产品交易方式的创新,可以大大节省买卖双方的交易费用,并有利于建立比较稳定的产销联系。
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之下,我国农业得到大力发展,农业批发市场也相对的繁荣起来,但也存在许多弊端。我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国“三农问题”也会得到解决。
第二篇:改革以来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改革以来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黎东升1,刘大集1,2 ,祁春节
2(1.湖北农学院经济贸易系 湖北荆州 430025;2.华中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作为WTO正式成员,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将更多地来自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领域。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导向和约束作用不断加强。这就要求作为流动枢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能在农业市场化和产业化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促进作用。在考察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变迁和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批发市场;变迁;现状;对策
社会再生产分为生产、分配、交换(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作为加工业和工业的基础的农业的再生产,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农产品流通也不同于一般商品流通。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告别短缺经济时代,传统农产品已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供过于求,以至出现了卖难现象。我国成为WTO正式成员后,面临国外农产品进口的冲击。因此,加快农产品流通对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批发市场,如何变革和发展,以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结构调整,值得思考。1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历史演进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我国交易制度创新的产物,是随着农业的商品化、市场化和专业化发展应运而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由1986年的892家、成交额28.35亿元,发展到1999年的4249家、成交额2715.01亿元,其发展经历了民间自发形成到政府部门的引导和规范的过程.在批发市场发展的基础上,还有选择性地试办了部分期货市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见表1)。
1.1自发萌芽阶段(1978~1984)
改革初期,政府在构建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同时,主要农产品虽仍由政府统购统销,但调整并提高了购销价格,并适当地削减购销的品种和数量,逐步放开农产品集贸市场。政策的实施刺激了农产品集贸市场的恢复。数量有限的专业户和不同地区的价格差异,诱发了农产品贩运和流通,从而诞生了首批非主要农产品的批发市场。从全国整体考察,由于国家政策限制,无论就市场数目和交易的品种、数量、金额以及价格的放开程度而言,均处于萌芽状态。这一时期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虽未触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但为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初步基础。
1.2较快发展阶段(1985~1991)
从1985年开始,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全面启动。1985年国家宣布废止业已实施30余年的农产品统派购政策。统购统销的种类和规模进一步下降,统购统销方式被合同订购和议价销售所取代,市场调节的种类和规模进一步扩大,从而形成了农产品流通的”双轨制”。自由产销的新兴批发市场取代国营、合作社商业批发网络而成为主要流通渠道。无论就市场数目和交易的品种、数量、金额以及价格的放开程度而论,除极少数个别产品(如粮食、棉花)外,发展速度都较快,初步形成批发市场的雏形。“双轨制”在相当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从而拉开了农产品流通市场化改革的序幕,并为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市场化奠定了更进一步基础。
1.3快速过热发展阶段(1992~1995)
1992年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农产品流动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全面启动。改革的核心是“并轨”。除粮食、棉花等极少数农产品外,其他农产品的购销都基本实现了由市场调节的新体制。在这一阶段,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逐步从购销方式的改革转向市场体系的构造。针对1988年以来我国出现的连续几年的通货膨胀,国家提倡“菜篮子”工程,很多地方政府出台“谁投资谁受益”政策,批发市场尤其是销售地批发市场的建设出现盲目发展的局面。* 湖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2002B00006)
1.4规范化发展阶段(1996~现在)
1996年前后,一些长期供应紧张的少数传统农产品由供不应求逐渐变为供求基本平衡、进而供过于求。随着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过剩的品种日益增多,最终形成传统农产品全面性的供过于求。由于流通体制未理顺和渠道不畅,农产品过剩激发了地方保护主义蔓延。人为的市场封锁和分割,严重阻碍了批发市场的健康发展。为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批发市场进行规范化和整顿,以促进批发市场规范化发展。
表1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情况
1市场年 份
数目
比上年增长率%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892 1095 1224 1313 1340 1509 1858 2081 2471 3517 3844 4038 4243 4249
--22.8 11.8 7.3 2.1 12.6 23.1 12.0 18.7 42.3 9.3 5.0 5.1 0.1
累计平均--22.8 17.1 13.8 10.7 11.1 13.0 12.9 13.6 16.5 15.7 14.7 13.9 12.8
阶段平均11.123.64.8
28.35 50.34 70.59 95.28 115.79 153.09 223.57 347.32 682.09 1422.41 1906.04 2333.40 2869.33 2715.01
--77.6 40.2 34.9 21.6 32.2 46.0 55.4 96.4 108.5 34.0 22.4 23.0-5.4平均增长率%
成交额 亿元
比上年增率%
长
累计平均--77.6 57.8 49.8 42.2 40.1 41.1 43.0 48.8 54.5 52.3 49.3 46.9 42.0
阶段平均40.174.617.5317.8 459.7 576.7 725.3 864.1 1014.5 1203.3 1669.0 2760.4 4044.4 4958.4 5778.6 6762.5 6389.8
--44.7 25.5 25.8 19.1 17.4 18.6 38.7 65.4 46.5 22.6 16.5 17.0-5.5
平均增长率%
平均每市成交额万元
比上年增率%
长
平均增长率% 累计平均--44.7 34.7 31.7 28.4 26.1 24.8 26.7 31.0 32.7 31.6 30.2 29.0 25.6
26.141.312.1 阶段平均
1资料来源:《中国工商管理年鉴》历年各卷;1993年以前数据引自徐柏园、李蓉《农产品批发市场研究》第14页,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8月第一版。表中各增长率指标由笔者计算。平均增长率指标中的“累计平均”增长率的计算以1986年的数据为基期。
2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交易规模过小,批零兼营,流通效率低,规模不经济
造成平均每市成交额过小的原因有三:一是地区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滞后;二是地方保护主义的局部利益导致市场分割而盲目无序扩建、新建批发市场,造成过度竞争;三是农户生产经营规模过小。由于农产品加工增值转换率低,批零差价没有适当拉开,批零兼营,缺乏现代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运作规范和高效性。
2.2经营设施简陋,交易手段落后,不符合国际惯例
绝大多数批发市场的经营设施简陋且不配套,尤其缺乏储藏、保鲜设施。交易方式以即期现货交易为主,大多采用一对一的对手交易。拍卖成交甚少,远期合约交易更少。仓单交易仅限于期货市场且非常有限。由于有关期货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农产品期货市场交易风险事故频出,国家于1994年和1998年两次进行治理整顿,期货品种大为减少,农产品期货市场日益萎缩。因此,必须探索规范且符合国际惯例的交易方式。2.3经营管理理念滞后,服务功能单一
批发市场管理者的“管理就是服务”经营理念淡薄,缺乏品牌观念。规范化的现代批发市场应
具有物质集散、价格生成、信息发布、标准化建设、服务引导、产品促销、产业带动等七大功能。我国目前的服务功能仍停留在大集贸市场的初级阶段。即使引进诸如运输、银行、保险等服务机构,但并不具备较为完善的配套功能。根本原因还是农业专业化和产业化程度低,不能形成达到规模经济要求的有效需求。
2.4地区布局不合理,缺乏科学论证和统一规划
主要表现在东部与西部、产地批发市场与销地批发市场的建设布局差异上。2.5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滞后,信息传播渠道不畅
由于信息网络隶属于不同的地区和部门,资源不能共享,远远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作为全国最大的农产品信息网络的农业部信息网存在的明显缺陷有二:一是信息的采集面不广,大量的信息收集不上来;二是信息的传播渠道不畅。2.6经营服务价值链和产业链有待加长
由于经营观念滞后,大部分批发市场的经营管理仍停留在初级阶段,未将经营服务的链条向批发市场的两头延伸,未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导致农产品的加工转换增值率低,经营效益低。
3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加强农产品流通领域特别是农产品批发市场法律体系建设
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成功的历史经验(如日本),并结合我国批发市场发展现状和特点,尽快制定既适合我国国情又向国际惯例过度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法》,对批发市场的规划布局、开办、规模、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职能、软硬件设施、交易者限制条件、交易规则、批发市场的公益性等作出明确规定,将市场建设纳入法制化发展轨道。根据市场发展的日臻成熟,及时修订和完善各项法规。批发市场实行企业化运作。将销地批发市场建设纳入城市总体建设规划,根据可能的辐射范围、物流量大小与交通等基础设施进行科学论证、合理布局;对产地批发市场,必须采取与销地批发市场有所区别的政策,应由地方政府直接主持建设,并将其作为农业的主要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从政策上予以扶持。加强对交易主体交易行为的管理,使市场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3.2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原则,对批发市场进行股份制改造,从而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产权组织。只有明晰的产权,才能实现产权的保障,激励和促成交易的功能。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创建的“布吉模式”——即运作“企业办市场”进行组织创新;推行“企业管市场”进行管理创新;推进“市场企业化”进行制度创新等方面值得借鉴并加以完善。3.3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构建农产品经纪人制度,提高农户入市的组织化程度
培育和塑造成熟的市场主体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关键。首先,要使农户尽快成长为成熟的市场主体,使其生产经营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其次,发展市场中介组织,提高农户参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重点发展属于农民自己的能真正代表和保护农民的利益并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的流通组织(如农产品联合销售社、农民协会等)参与市场竞争。同时,构建农产品经纪人制度。政府要在政治上鼓励、政策上扶持、资金上优惠,加强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再次,进一步深化与“三农”有密切联系的农村供销合作社体制改革,加快其产权制度的改革和经营机制的转变,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产权明晰的企业实体,增强其与农民利益的联系程度,使其在农产品流通中真正成为代表农民进入市场的代理人,发挥其为“三农”服务的中介、桥梁作用,并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只有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才能提高农民在市场中的谈判地位和实力,从根本上克服分散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从而保护农民利益并降低交易成本。3.4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和市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功能
完善市场配套设施,改善市场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功能,推进农产品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是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水平、管理水平和营运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应加快市场的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应该在市场内建立农产品的化肥农药残留检验和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同时,在软件设施方面,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建立信息化的交易系统,采用先进的电脑系统进行管理和运作,实现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的互联互通以及各市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形成高度集成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络,发展网上农产品在线拍卖、订货和其他交易服务。要注意采取措施,确保信息的客观、准确、权威,并且不断完善农产品分级整理、加工包装、质量检验、结算服务、委托购销、代理储运、信息提供、代办保险等配套服务功能。3.5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
参照国际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有利于WTO框架下农业和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国家推广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首段,也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组织现代化农业生产规范以及规范市场的技术标准。农业标准化体系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政府制定食品安全、工作条件、动植物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相关标准和政策法规;二是行业组织或独立机构制定大部分技术、生产、加工、质量等标准;三是农产品质量分级、包装等标准大多由拍卖市场、出口商或批发商根据产品特性及消费者需求制定。只有建立在标准化体系基础之上的市场信息,才具有可比性、客观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可以采取两步走的方法:先制定过度性标准试行。待时机成熟,再制定和实施符合WTO规则的农业标准化体系。3.6创新交易方式,实行拍卖交易,大力发展远期远程合约交易
拍卖是指以公开竞价的方式,将特定的物品或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拍卖能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价格,提高经营效率,节约交易成本和体现社会供求关系。远期合约和期货交易都具有发现未来价格、回避价格风险的独特功能。鉴于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合作经济组织不发达、利用期货交易回避风险较困难的现实,发展远期远程合约交易尤为重要,鲜货农产品和具有特殊需要的农产品更应普遍采用。稳步发展期货交易对于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远期远程合约交易方式的发展、推进国有粮食及棉花等企业的更为深入而彻底的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关键和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完善有关期货监管法律法规制度。同时,充分利用国家农业部的农产品信息网和国际互联网开展电子拍卖、网上在线交易等方式的电子商务服务。3.7试行会员制,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一是对申请入市交易的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生产经营贩运大户、中介组织、经纪人等,由批发市场的管理机构(如交易委员会)进行资格审查认定,发展成为批发市场会员。会员按市场管理的有关规定入市登记,才能进行交易(非会员一律不准入市交易);二是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制度。对入市的农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对信誉好的会员,可以发放免检证;对销售严重不合格产品的会员,提出黄牌警告并给予销毁产品和一定罚金处罚;对多次销售不合格产品的会员,取消会员资格,并且将检测实施结果在市场公告栏定期张榜公告。3.8强化政府宏观调控与指导,建立和完善政府农产品风险基金制度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社会效益高、企业效益低,具有社会公益事业性质和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政府应给予政策扶持。因为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农产品市场流通活动的风险性特别高,农产品的产与销、供与求之间往往不一致,由此引起一系列价格波动和市场风险。政府应在新时期的公共财政制度下建立和完善政府农产品风险基金制度,并在运用该基金时,通过规范和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增强和提升制度约束力,使政府农场品风险基金制度发挥其调节市场波动、促进农业生产和结构调整、发展农产品市场特别是批发市场应有的作用。3.9延伸批发市场企业经营服务价值链和产业链,拓展批发市场内涵和外延
不断加强软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不仅提供集散场所,而且开展农产品包装、储藏、运输以及信息传递、代理结算等功能的配套服务,并进一步建立生产基地和加工配送中心,开
办连锁经营网点,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面对作为WTO成员所带来的新机遇和挑战,批发市场应不失时机地全方位拓展自身的业务:一是向农村延伸,发展产供销一体化经营。通过与农民联合兴办商品基地,发展“订单农业”,稳定掌握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农产品货源。也可通过土地流转途径,以租赁方式经营农场或者成片土地发展种植与养殖实业,以实现其经营的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二是在开发先进的现代物流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农副产品配送中心,与大型连锁超市、仓储式商场和便利店等现代商业业态实行联合,为其配送商品;或者批发市场企业组织自己发展连锁超市,以扩大商品流通规模,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三是积极发展仓储和加工业,实现产品的保鲜和加工增值;四是积极开拓进取,利用中国作为WTO成员的契机,通过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接轨的“平台”,有效实现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的有机结合,拓展农产品国际贸易,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农产品流通问题。这样可促进我国具有竞争力的优质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并吸引国外土地集约化程度高的价廉质优的农产品进入中国,从而实现农场品批发市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3.10以资本运作方式实现低成本的规模扩张,塑造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企业品牌
根据WTO规则,作为成员国的我国,农产品市场将逐步全面开放,对外国公司实行国民待遇。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应该在健全管理制度、营造竞争有序的公平交易环境、提升管理层次、运作手段全面现代化的基础上,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购并产业关联性强、资产状况优良的批发企业,以较少的存量资本与外部资本进行整合,从而形成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乃至建立全国性的巨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企业集团,塑造农产品批发市场企业的品牌,实现超常规发展,从而为迎接外国农产品大量进入我国和跨国公司进入我国抢夺农产品的市场份额的新挑战作好充分准备。参考文献:
[1]李泽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农村经济,2002,(6):36--42 [2]毕家美.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与发展方向[J].中国农村经济,2001,(12):37--
41[3]周颖,井森.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2001,(10):38--39 [4]陈少群,江华.“布吉模式”应对入世挑战创新探析[J].南方农村,2002,(2):18--20 [5]温思美,罗必良.论中国农产品市场的组织制度创新[J].学术研究,2001,(1):42--46 [6]王秀杰.我国农产品交易方式的比较和选择[J].中国农村观察,2001,(5):14--21
The Changes, Status Quo and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 ofChina’sProduceWholesaleMarketplacesLiu Daji1,2,Li Dongsheng1,Qi Chunjie2
(1.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Trade,Hubei Agricultural College, Jingzhou, Hubei 434025, China; 2.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Trade,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0, China)
Abstract:As an official member country of WTO, the challenges that China’s agriculture has to face will increasingly come from produce processing and distribution industries.The guidance and restraint on agriculture from the market will progressively strengthen.It is required that the produce wholesale marketplaces play a critically accelerating role as the distributive pivot in the process of market orientation and industrilization of agriculture.The further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after the probe into the changes and status quo of the produce wholesale marketplaces were put forward.Key words:produce wholesale marketplaces;changes;status quo;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联系:
电话:***(黎东升)
E-MAIL:dongsli@x263.net
第三篇: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现状
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现状、特点和发展方向
一、基本现状
目前,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约4300家,其中产地市场1500家左右,销地市场2500家左右;2006年,中国交易额亿元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达到1497家比2005年增加了272家,其中,交易额亿元以上农产品综合市场811家,亿元以上专业批发市场686家。亿元以上专业市场中粮油、干鲜果品、水产品、蔬菜、肉食禽蛋、土畜产品、花卉等专业市场所占比重分别为12.5%、17.3%、16.0%、33.2%、12.1%、6.7%、2.2%。已初步形成了产地市场、销地市场、集散市场统筹发展、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互补互进的市场格局,以大中城市为核心,遍布城乡,多层次、多门类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
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中具有重要地位。2006年,中国亿元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总额约为9300亿元人民币,约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占农业生产总值的37%,对确保中国农产品供应,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国经由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的农产品比重高70%以上,并且这一比例仍在继续升高;在中国大中城市中,经由批发市场提供的农产品比例约占80%,以北京、深圳、上海、成都为例,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2006年交易额约为150亿元人民币,其供应的蔬菜占北京地区总和的60%以上;深圳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2006年交易额约为160亿元人民币,其经营的水果、蔬菜、粮油、副食品分别占深圳市居民消费总量的90%、85%、50%、30%以上;上海、成都地区农产品批发交易总额约分别占到城市农产品消费总额的75%、80%以上。
二、主要特点
当前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仍处于功能变革完善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呈现以下特点:
(一)行业在成长中逐渐走向规范化。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和行业协会的培育引导下,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逐渐走向规范化。市场布局更加合理,初步形成分区域、分层次、分类别的市场体系;行业标准法规体系逐渐建立健全;实施了第三方体系认证;以点带面推动标准化市场建设。
(二)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入全面升级改造时期。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过二十年的高速发展,基础设施已经趋于陈旧不能适用现今的发展形势。为适应市场竞争和食品安全的需要,国家政策对加强市场管理规范的全面展开,使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普遍进入升级改造期,目前亿元以上交易额的市场已经全部进行了升级改造。
(三)检验检测和信息提供等服务能力得到增强。随着近年来国务院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重视,原国内贸易局、农业部、发改委曾先后对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备检测设备和信息化设备提供了资金和国债贴息支持。据相关报告显示,2006年56.1%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有质量检验检测室,比2000年的0.4%大幅提高了55.7个百分点;2005年,建有电子屏幕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占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总数的21.36%。
(四)民营资本比例上升。2000年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中,民营资本所占比例不足25%,2006年这一比例攀升至40%左右。尤其是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近5年民营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大幅增长,超过当地批发市场总数的50%。
(五)股份制改造发展步伐加快。大型市场加快了收购兼并的步伐,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股份制的比例从2000年的13%,上升到近40%。一些大型批发市场,充分利用地方的有利政策,大力整合优势资源,加快行业收购、兼并步伐。如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以前仅收购了南昌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一家企业,2007年已达到17家。
三、发展方向
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在食品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在相当时间内不会动摇。农产品流通贯穿食品供应链的始末,是农业产业化的先导性力量,是保证农产品顺畅供应的先决性因素。
中国目前有2.3亿农户,400万不同类型的食品生产者,1万多家肉类屠宰加工企业,每天将中国各地各种农产品送到4300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交易,近1000家农产品运输企业为其提供运输服务。农产品在流通中形成比较完整的供应链条,包括农产品的保鲜、加工、运输、贮藏、产地批发、销地批发、配送、零售等环节,其中农产品批发市场是这个链条的中心环节,是商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承担着中国农产品集中分散和价格形成功能。
在一些发达国家,生鲜超市也是主要的农产品流通渠道。近年来,中国生鲜超市发展迅速,目前已经达到2700多家,它们的扩大,不仅没有影响到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相反又进一步巩固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地位。据2004年和2005年对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调查显示,城市超市生鲜农产品的采购成为近年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原因主要是近年来农产品批发市场提高了附加值服务,健全了农产品的分拣、包装、配送等功能,解决了超市进货必须标准化、规格化的矛盾,这进一步确立了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供应链中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因此,我们必须确保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向第三代批发市场方向推进。
(一)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将带动农产品物流快速发展
目前,中国农产品物流水平和物流机构还很不健全,正处于从传统物流服务向现代物流服务摸索、转换阶段,多数农产品物流仍停留在简单装卸和干线运输的层次上,低水平的物流现状带来了中国农产品的大量损耗和浪费以及物流成本的快速上升。以果品为例,果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率在25%—30%之间。建立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体系是提高中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必经之路。目前中国还无法大规模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模集散,大多农产品物流中心都是建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内,依靠市场发展起来的。中国的国情决定了这种带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将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国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方向,农产品批发市场将成为带动中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将推动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
中国地域广袤,物种丰富,为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提供了大量的品种选择以及可靠的产量保障。加入WTO后,中国加快了农业产业开放步伐,利用资源优势,扩大农产品对外贸易。2006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630.2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2.88%。其中,大豆、棉花和植物油是中国主要的粮油进口品种,2006年3项累计进口3868.9万吨,总额接近农产品进口总额的49%。果蔬、水畜产品在农产品贸易中占重要地位,2006年果蔬出口1102.9万吨;水畜产品出口130.9亿美元。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国外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以泰国香米为例,中国已成为泰国香米最大的进口国之一,进
口量占泰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每年从泰国进口优质香米25万吨左右。
在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中,经由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贸易份额仍然不高,约为200亿人民币,占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的6%左右。中国少数大型批发市场经营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但单个市场的贸易规模较大,仅湛江霞山水产品批发市场全年出口对虾的贸易额就达到20亿人民币,可见经由批发市场的农产品贸易发展潜力巨大。
利用批发市场平台,打破原来的传统农产品贸易模式,建立市场与国外进出口商对接的新型贸易模式将是中国未来农产品贸易经营模式的发展方向之一。农产品批发市场将以其巨大的产品吞吐量、丰富的产品种类、完善的加工、包装、贮藏、物流功能成为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新宠,在推动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将进一步发挥对食品安全的保障作用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所共同关注的话题。为进一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今后农产品批发市场将进一步发挥对食品安全的保障作用,通过进一步实施协议准入、索证索票、经销商管理、购销台帐、不合格产品退市等质量安全保障制度,加强对检验检测设施的标准化完善,提高市场检验检测人员的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来提高市场对食品安全的监控能力。
(四)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将加强市场“品牌”建设
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企业,应该具有强烈的“品牌”意识。今后市场将不断强化企业“品牌”意识,结合自身优势,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完善食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积极开展服务创新,以“安全食品、优质服务”打造市场品牌形象,吸引来自国内外的采购,提高市场竞争力。国内市场之间将加强交流,积极开展产地与销地市场间合作,探索中国特色的品牌发展之路。
第四篇:谈山西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策略
谈山西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策略
发布时间:2011-7-26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王丽荣
内容摘要:山西省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营销的主渠道,在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农业发展,保障城市供应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山西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农产品 批发市场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指专门为农产品批发提供交易的场所和条件,并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的组织机构。它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农产品批发市场提供的服务主要是农产品交易的场所和条件;农产品批发市场不是批发商品流通的主体,不从事商品买卖,而是为批发商品流通买卖的双方提供服务;农产品批发市场是非营利性的公益组织,一般以批发交易主体为主,由同业工会出面集资兴办、运营和管理的。
其主要功能有:商品集散功能。批发市场可以吸引和汇集各地的农产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其交易过程,然后再把农产品发散到各地。价格形成功能。由于它具有较大范围内聚集农产品的功能,所反映的是大范围内的生产力水平和供求关系,因而形成的价格具有权威性。供求调节功能。较集贸市场而言,农产品批发市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以作为供需均衡的纽带和流通的“蓄水池”。信息中心的功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具有公开、完整、真实和及时的特点,可起到信息中心的作用。交易结算功能。交易结算的功能在于保证成交商品的价值最终的实现。而通过银行介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则增加了交易结算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农产品批发市场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交易种类划分,农产品批发市场一般可分为专业批发市场和综合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是指进入市场的只是一种或一类商品,如蔬菜批发市场、肉类批发市场、粮食批发市场、皮毛批发市场、中药材批发市场、木材批发市场、水产品批发市场等。综合批发市场是指同一市场交易多种农产品。
按市场所处的位置划分,农产品批发市场可分为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地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是指在农产品生产地建立的市场,销地批发市场是在农产品消费量较大的地区建立的市场。按市场主持者的职能划分,农产品批发市场可分为服务型市场和经营服务型市场。服务型市场的主持者主要是提供交易场所,进行业务咨询,提供信息,提供生活安排、行政监督的各项服务,不搞自营业务。经营服务型批发市场除了具有上述服务型市场所具有的功能之外,还从事议购、议购代销、代销、代储、代运等业务。
山西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发展现状
山西省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营销的主渠道,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发展和壮大起来的:
在原有农贸市场和集贸市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兴建和发展起来。截至2004年11月,山西省已建成农产品批发市场184个,年成交量987.9万吨,成交额达106.5亿元。
近两年,山西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以建立部、省级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为切入点,建立和完善残留检测和信息采集发布制度,实行市场准入,并与全国市场信息联网,为客户和农民提供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行情信息,正确指导农业结构的调整。如新绛县蔬菜批发市场的建设,使全县形成了蔬菜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格局,全县蔬菜播种面积由上世纪80年代末的5000多亩发展到30万亩,总产量由1500万公斤增加到12亿公斤,同时还带动了本县20万亩苹果、露地油桃、大棚油桃和庭院香菇的发展,全县财政收入三分之一来自蔬菜产业,蔬菜种植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渠道。另外,太原、运城、长治等地还相继开通了本市范围内的“绿色通道”,组织各类农展会,促进了本地农产品的流通,解决了农民活动半径小、信息不灵、决策盲目、运输困难等问题。
存在的问题
山西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农业发展,保障城市供应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大型批发市场少,交易规模小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省有农产品批发市场184个,但年成交额超过10亿元的只有2家,年成交额在1亿元以上的也不过9家,大部分年成交额在千万元左右。从全国范围来看,深圳布吉蔬菜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120亿元,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年交易额也高达100多亿元,而山西省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太原市桥西综合批发市场,年成交额仅达到13.6亿元,其次是山西长治紫坊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12亿元)、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格富达农产品批发市场(7亿元左右)、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振华蔬菜批发市场(6亿元左右)。市场交易规模偏小,一方面造成交易成本的总体增加,另一方面也使批发市场的信息导向功能和辐射功能不能有效地发挥。
批零兼营普遍,交易手段落后 目前,山西省纯粹意义上的批发市场为数不多,一般是批零兼营。许多批发市场长期停留在出租铺位的简单物业管理层次上,严重缺乏现代批发市场应有的规范与效率。交易手段落后,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基本是以传统的现货、对手交易为主,全省184个批发市场,95%以上是一对一的对手交易。采用拍卖、网络交易等现代化交易方式的很少,远期合同交易更少。由于批发市场以现货交易为主,因此,其产生出来的价格信号普遍不具备应有的良好导向功能,相反,还经常产生某些消极的作用。根据蛛网理论,农民生产决策依上期价格而定,但交易价格却取决于本期供求状况,生产决策和产品上市间存在一定时差。而这个时差往往会给农业生产经营者造成很大的风险。在缺乏科学分析下,批发市场现货价格甚至还是农产品“买难”和“卖难”周期性循环出现的重要诱因。
服务功能不足,服务意识不强 批发市场作为一种组织形态的市场,市场的提供方应该在组织商品流通方面提供较好的服务,不但要为买卖双方提供好的交易场所,而且还应该为买卖双方提供相关的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在发达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通常提供停车、储存、包装加工场地等服务设施和具有商品分级整理、加工包装、质量验证、结算、委托购销、代理储运、信息提供、代办保险、生活服务等配套功能。而我省农产品批发市场服务设施普遍不足,服务功能单
一。很多市场只是提供集中交易的场地而已,稍好一点的配有一定仓储设施,供客商存放货物周转之用。调查结果显示,批发市场内经营户在货物运输方面大部分以自运为主,经营户认为运输环节费用高是影响正常经营的主要问题。而从目前批发市场的竞争来看,批发市场能否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已成为影响批发市场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因素之一。
市场交易者的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较低 由于山西省大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在原集贸市场基础上形成的,大量的个体农户、中间商及零售商都可自由进入市场,他们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缺乏专门的经营知识,且大都不具备法人资格,在业务经营上存在着明显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交易主体分散,单位交易费用过高,无法通过交易次数的集约化和商品储存的集中化来实现规模经济和节约交易费用。目前,我省农产品批发市场上缺乏代表农民整体利益的中介组织,入场交易的卖方多为农户自主形成的联合体,这样的联合体缺乏组织,谈判地位弱。这主要是因为农民分散从事农业生产,很少与购买方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签订购销契约,从而使形成的真正利益共同体少之又少。同时,农民作为交易一方,数量大大超过了中间商业组织,不可能充分掌握整个农产品流通市场的信息,对当地市场的供求信息了解也是集中在过去和当前,不可能对价格的走势有明确的判断,从而使自身讨价还价的能力削弱,往往只能被动接受运销商提出的价格,使得农产品流通中的风险大多都转嫁到农民身上。区域经济-[飞诺网FENO.CN]完善山西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对策建议
完善市场内部秩序
由于大多数批发市场是由集贸市场演变而来的,往往缺乏有效的交易管理机制,因此要加快完善批发市场的相关立法,完善市场准入制度,规范交易行为,切实保障市场交易的公开,公平和公正,维护交易双方的利益。目前我省个体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关键在于缺乏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合作组织。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大力发展农产品生产者利益的合作组织是批发市场制度完善的可靠保证。日本的农协、美国和欧共体的销售合作社都是在组织农产品集中进入批发市场的环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一段时间,培育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大型农民合作组织是农产品市场组织建设的重点。另外,大型承销商的培育也是批发市场发展中健康活力的体现。随着交易主体的培育,要逐渐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准入制度。
逐步引入拍卖交易机制
农产品实行拍卖制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起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交易方式,它具有透明度高、信息集中、价格合理、交易规范、成交迅速等优点,也比较适合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方向。因此,我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可以逐步引入拍卖机制。首先要加快拍卖交易的硬件建设。为了保证交易效率,需要具有一定规模的交易大厅,成熟稳定的电子化交易系统,以及其他的设备如仓库、冷藏库等。其次要规范拍卖交易程序。完善拍卖交易制度以及其他配套制度,为农产品拍卖交易提供制度基础。最后要完善货款结算和信息机能的强化,实现“四流”顺畅。信息流、物流、商流和资金流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农产品批发市场上及时、准确而全面的信息发布,是引导农产品大批量迅速集散的基础,而完备、安全的结帐、转帐等金融服务体系,又有力地保障了物流的顺畅。
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为现代批发市场,不仅取决于其组织形式与交易方式创新,还需要
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加以支撑。因此,建立起与现代农产品流通方式相适应的配套服务体系显得非常重要,如金融结算体系、商品检测体系、物流配送体系、加工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等。目前从整体来看,批发市场信息的数量不足,许多地方的农业生产得不到信息的指导;信息质量差,信息包含的要素不全、不准确、不及时;信息传播渠道不畅;因此,要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网络化建设,实现信息共享,完善信息服务功能,有效地发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价格导向功能和辐射功能。同时,由于农产品具有鲜活、易耗、不易久存的特点,对运输和储存设施要求很高,需要快速周转,与之配套的物流设施建设必须超前。
政府应给予大力扶持
农产品批发市场除少数盈利水平较高外,大多数市场盈利能力欠佳,难以支撑市场软硬件等服务设施的更新改造,新建或对现有市场实施改造、扩建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据了解,日本在中央批发市场建设中,政府补贴占总投资的40%左右,其余部分通过发行地方债券、银行贷款解决;而建设地方批发市场,国家补贴1/3,都道府县再补贴1/3。因此,政府在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硬件建设、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信息收集传输建设等方面应给予积极扶持。
参考文献:
1.祝合良.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基本思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
2.杨建华,刘文剑.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研究.广东合作经济,2005
3.廖艳华,蔡根女.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新疆农垦经济,2005
第五篇: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论文关键词:
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发展
论文摘要:
湖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丰富的农业资源使得湖南省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自200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市场的深化开放虽为湖南省农产品的出口开辟了新的空间,但也对其国际竞争力带来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找出影响湖南省农产品出口的因素,由此提出加强湖南省农产品出口发展的建议,对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有一定帮助。
一、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基本情况
湖南省自然资源丰裕,农业资源十分充足。辽阔的土地适合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的种植;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也具有相当大的优势,林业和畜牧业发展相当迅速,一些特色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这些都是湖南省农产品出口的优势。近些年来,湖南省通过各种国际和国内农产品交易会或展销会,积极宣传,树立了农业大省的形象,正积极地向农业强省迈进。
(一)湖南良好的产业基础
1、自然环境优越。湖南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总人口6732万人,农业人口5077万人,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750万亩,丘岗山地2.56亿亩,河湖水面2043万亩,是“七山一水两分田”内陆农业省份。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带,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资源充裕,开发利用潜力很大。宜农荒地总量在全国居第11位,种子植物资源约占全国1/7,人均水资源是全国的1.5倍。
2、资源禀赋匹配。湖南无论是从气候、生物、土壤、水等自然资源来说,还是从农村劳动力等社会经济资源来说,都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农业大省。2007年,全省农业总产值2604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种植业产值1194亿元,增长4.1%;畜牧业产值1045亿元,增长3.8%;渔业产值179亿元,增长8.0%;林业产值144亿元,增长9.1%。
3、农业基础厚实。近年来,湖南农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增,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目前湖南主要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粮食产量居全国第7位,稻谷产量居全国第1位,苎麻产量居全国第1位,茶叶产量居全国第2位,柑桔产量居全国第3位;畜牧业和养殖业产量也位居全国前列;水产品生产的天然条件较好,鱼类资源种类繁多。
总之,湖南在只占全国3.2%的耕地上产出了占全国6%的粮食、8%的棉花、13%的柑桔、6%的油茶籽、11%的猪肉、8%的淡水产品,不仅为本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而且为确保全国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出口创汇作出了巨大贡献,已具备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坚实产业基础。
(二)推进湖南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条件
对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作出全面清晰判断,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当前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湖南面临着许多难得的发展条件和机遇。
优势之一: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历史经验表明,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危机必将催促经济新政的出台,必将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给基础产业带来良好发展机遇。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由财政货币双紧缩,转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有效缓解涉农企业融资难题;强农惠农政策对粮食、生猪、油料等主产区予以倾斜,湖南农业生产及农
产品加工业发展将获得更大政策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导致资金流、人才流加速,将为湖南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聚集各类生产要素带来更多机会。
优势之二:有丰富的原料资源。湖南素有“鱼米之乡”和“湖广熟,天下足”之美誉,水稻、生猪、茶叶、淡水产品等农产品在全国占有十分重要地位。2008年,全省粮食总产量2970万吨,约占全国的6%,其中稻谷产量居全国首位;出栏生猪4800多万头,约占全国总量的11%,居全国第二位;优质水产品产量200多万吨,居全国第五位;茶叶、油料、棉花、蔬菜等农产品产量也都居全国前列,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
优势之三:有优越的区位条件。湖南紧邻粤港澳,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随着“9+2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更加紧密,以及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配套改革试验区”战略实施,湖南可以优先承接沿海省份产业转移,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发展提供先进理念、资金、项目和技术支持。同时,全省已基本形成覆盖面大、通达性强的立体交通网络,物流方便,信息灵敏,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提供了交通便利。
优势之四:有强大的科技支撑。省内农业科研院所众多,食品工业教学、科研、开发技术力量雄厚。近几年,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先后承担了国家攻关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48高新技术引进项目。省农科院拥有包括著名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内的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64人。这些优势为湖南农业现代化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优势之五: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加工潜力来看,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值大多在3-5∶1,全国为1:1,湖南仅为0.7:1。如果全省农产品加工比重提高到全国平均水平,产值可增加1000亿元以上;若达到国内发达省份水平,产值可增加4000亿元以上;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达到发达国家加工水平,产值可增加一万亿元以上,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影响湖南省农产品出口的因素
1.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
湖南省是农业大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资源丰富,品种繁多。而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是湖南省出口的骨干产品,但湖南省现有的出口基地很多都没有加工项目,出口的大多是初级产品,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较少。因此,现阶段湖南省对高附加值、精深加工农产品的出口仍有待发展。不合理的农产品出口结构不仅制约着绿色农产品出口的进一步扩大,也直接影响着农产品出口效益的提高。
2.主要粮食产品出口竞争能力弱
由于湖南省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不高,农业科技储备不足,再加上投入不足,在良种培植推广、产品保鲜、冷冻、包装等方面的技术还比较落后,以致出口的农产品有的不能完全达到国际标准,产品质量较低,已经严重制约了湖南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国外生产的一些质优价廉的农产品对湖南省农产品出口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压力。与此同时,由于出口的农产品大多是初级产品,出口的商品成本相对较高,这样也就失去了在价格上的竞争力。
三、加强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建议
1.重点扶植龙头企业
发展农产品贸易必须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创建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提高出口农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首先,依托龙头企业品牌效应开拓特色绿色农产品市场。在进一步巩固唐人神、加加集团公司、临武鸭、克明面业、明园蜂业、湖南粮食集团、天龙米业、盐津铺子、亚林食品、金浩茶油、金健米业攸县香干、永兴冰糖橙等这些现有品牌优势的同时,不
断开发和培育新的品牌,增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其次,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及标准化建设,规避贸易壁垒。推行农业标准化,是适应当今国际农产品贸易发展的现实选择,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钥匙,是培育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农产品只有符合进口国的质量、安全、生态、卫生标准,才能顺利进入其市场,获得农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2.发展食品产业,加强对港澳出口
湖南省应充分利用原产地农产品资源,坚持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农副产品转化程度和精深加工比重,重点发展大豆制品和玉米、水稻、等粮食加工以及肉类制品,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健全以有机食品、绿色特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为主导的新型食品工业体系,加快发展边境地区的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
加强对港澳的边境贸易,进一步开发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的边境贸易及非洲国家的市场。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及亚热带地区,水果蔬菜产量丰富,品种齐全,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价格有竞争优势,在港澳地区有较为固定的消费者群体。而近几年不少中国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中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形成一批农产品名牌,完全有能力、有条件进一步开发马来西亚、菲律宾市场。马来西亚、菲律宾在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中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具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3.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政府应增大资金支持力度,促进绿色农产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增加绿色农产品科研项目和资金投入力度,从资金、项目、奖励机制等多渠道支持科技人员进行有关绿色农产品方面的研究,搞好湖南省绿色农产品的开发工作。要全面推动普通农产品生产向安全、优质的绿色品牌方向发展,将省农业科学院等农业科研部门纳入绿色农产品开发、技术支持、质量管理体系,尤其是要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督检验保证体系,保证绿色农产品质量,全力打造湖南省生态农业大省、绿色农产品强省的优质农产品品牌,促进湖南省农业和农产品出口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陈君,安静.湖南省经济发展潜力分析[J].统计与咨询,2008,(4).[2]翟涛,周慧秋.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问题分析[J].农业经济,2008,(3).[3]孟蝶,韦恒.湖南省农产品国际市场营销现状及对策分析[J].湖南对外经贸,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