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格式打印成书的方法大全

时间:2019-05-13 01:01: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word格式打印成书的方法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word格式打印成书的方法大全》。

第一篇:word格式打印成书的方法大全

陈方园的《长沙方歌手括》,网上早TXT格式,但我看了以后,发现丢失内容较多,而且标点符号没有进行校改。我照pdf格式简体版进行了校对,形成了word版。大家可以下载打印。也可另存为TXT格式,进行另外编辑打印。

我编的是A4版面,可以每页一版打印,也可每页2版打印。有些人对word使用不太熟悉,现在说明一下。具体方法如下:

每页一版单面打印:先进行版面设置,把“页码范围”改为“普通”,确定。再在插入中选择“页码(U)”,再选择“对齐方式为(A)”为“右侧”。如果改变了文字大小,用鼠标在目录中任一行点右键,出现菜单后,选“更新域(U)”,再选择“更新整个目录(E)”,这样才能保证目录中所示的页码与后面的实际页码相一致(只要改变了字体、行距等,必须做这一步工作)。然后逐面打印即可。

每页1版双面打印:先进行版面设置,把“页码范围”改为“对称页边距”,确定。再在插入中选择“页码(U)”,再选择“对齐方式为(A)”为“外侧”。如果改变了文字大小,用鼠标在目录中任一行点右键,出现菜单后,选“更新域(U)”,再选择“更新整个目录(E)”,保证目录中所示的页码与后面的实际页码相一致。同时注意:该文件的页码总数变成偶数,不是偶数的后面加一空白页。然后在“文件(F)”菜单中选“打印(P)”,注意不能点上面工具栏中的打印图标。将左下角“打印(R):”项后面的“范围中所有页面”改为“奇数页”。然后点确定开始打印。打印完后将所有纸再放进打印机(不要改变页序,注意正反面不要放错,不同的打印机不一样)。再点“文件(F)”菜单中选“打印(P)”,将左下角“打印(R)”项后面的“范围中所有页面”改为“偶数页”,同时点左下角的“选项(0)„”将“逆页序前打印(R)”前的多选方框中打构。点确定,再确定即可。(注意我使用的是HP牌子的激光打印机,不同的打印机有所不同,在打印之前先做好试验工作,另外在打第一次时不要夹进空白页,第二次打印时要防止一次进两页纸,最好用手帮助一下,如果打印机性能不好,一次带进两页纸就会前功尽弃)。

每页2版双面打印(即每张纸前后打印4页的内容,然后中间裁开,钉成32开的双面有字书):先进行版面设置,把“页码范围”改为“对称页边距”,确定。再在插入中选择“页码(U)”,再选择“对齐方式为(A)”为“外侧”。如果改变了文字大小,用鼠标在目录中任一行点右键,出现菜单后,选“更新域(U)”,再选择“更新整个目录(E)”,保证目录中所示的页码与后面的实际页码相一致。同时注意:该文件的页码总数变成4的倍数,不是4的倍数的,后面要用空白页补足。然后在“文件(F)”菜单中选“打印(P)”,注意不能点上面工具栏中的打印图标。将左下角“打印(R):”项后面的“范围中所有页面”改为“奇数页”。再把“每页的版数(H):”改为“2版”,然后点确定开始打印(此时保证左下角的“选项(0)„”中的“逆页序前打印(R)”前的多选项方框中没有打构)。打印完后将再将打印好奇数页的纸反过来,放进打印机。再点“文件(F)”菜单中选“打印(P)”,将左下角“打印(R)”项后面的“范围中所有页面”改为“偶数页”,再把“每页的版数(H):”改为“2版”,同时点左下角的“选项(0)„”将“逆页序前打印(R)”前的多选方框中打构。点确定,再确定即可。(注意事项同前)

每页2版单面打印(即每张纸打印2页的内容,然后中间裁开,钉成32开的单面有字书):先进行版面设置,把“页码范围”改为“普通”,确定。再在插入中选择“页码(U)”,再选择“对齐方式为(A)”为“右侧”。如果改变了文字大小,用鼠标在目录中任一行点右键,出现菜单后,选“更新域(U)”,再选择“更新整个目录(E)”,保证目录中所示的页码与后面的实际页码相一致。然后在“文件(F)”菜单中选“打印(P)”,注意不能点上面

工具栏中的打印图标。将左下角“打印(R):”项后面的“范围中所有页面”改为“范围中所有页面”。再把“每页的版数(H):”改为“2版”,然后点确定开始打印(此时保证左下角的“选项(0)„”中的“逆页序前打印(R)”前的多选项方框中没有打构)。再确定即可。

每页4版单面打印(即每张纸打印4页的内容,然后中间裁开,钉成单面有字的64开的小册子,可随身携带):先进行版面设置,把“页码范围”改为“普通”,确定。再在插入中选择“页码(U)”,再选择“对齐方式为(A)”为“右侧”。设置好文字的大小、行距等,用鼠标在目录中任一行点右键,出现菜单后,选“更新域(U)”,再选择“更新整个目录(E)”,保证目录中所示的页码与后面的实际页码相一致。然后在“文件(F)”菜单中选“打印(P)”,注意不能点上面工具栏中的打印图标。将左下角“打印(R):”项后面的“范围中所有页面”改为“范围中所有页面”。再把“每页的版数(H):”改为“4版”,然后点确定开始打印(此时保证左下角的“选项(0)„”中的“逆页序前打印(R)”前的多选项方框中没有打构)。

每页4版双面打印(即每张纸打印8页的内容,然后中间裁开,钉成双面有字的64开的小册子,可随身携带),这个打印较为复杂,要打印机支持才行。如用HP激光打印机,具体办法如下:先进行版面设置,把“页码范围”改为“对称页边距”,确定。再在插入中选择“页码(U)”,再选择“对齐方式为(A)”为“外侧”。设置好文字的大小(要大一点)、行距等,用鼠标在目录中任一行点右键,出现菜单后,选“更新域(U)”,再选择“更新整个目录(E)”,保证目录中所示的页码与后面的实际页码相一致。然后在“文件(F)”菜单中选“打印(P)”,注意不能点上面工具栏中的打印图标。将左下角“打印(R):”项后面的“范围中所有页面”改为“奇数页”。再把“每页的版数(H):”改为“4版”,然后点确定开始打印(此时保证左下角的“选项(0)„”中的“逆页序前打印(R)”前的多选项方框中没有打构)。然后将打印好的纸的页序全部重新颠倒过来,即先将打有1、3、5、7页的纸放在第一张(最上面,字超下),把打有9、11、13、15的纸放为第二张(字超下),依次类推。也就是就下一次打印是先打2、4、6、8页,不是逆页序(当然也不能选择逆页序打印了)。打排好序的纸重新放进打印机。点打印,将左下角“打印(R):”项后面的“范围中所有页面”改为“偶数页”。再把“每页的版数(H):”改为“1版”,再选择右上角的“属性(P)”,从里面选择,每页打印4页,且选择顺序与实际页的类型相一致,即页码是1后面对应的是页码2,页码是3页后面对应的页码是4„„。开始打印即可。注意事项同前。不同找印机自己摸索吧。

有问题联系QQ:3867128622或nylnylnyl@sohu.com

关于PDF格式32开的书打印方法(每页2版双面打印)基本差不多,第一次打印:子集选“奇数页”、页面缩放方式选“每张纸上放置多页”、每面打印页数选“2”、页序选“横向”(“逆页序打印”前不能打构),注意,打印范围要选1到4的倍数。如1到8,或1到200等,不能选1到198。有时由于PDF格式中,实际扫描的图象的奇偶页,与PDF的奇偶数不对应,为了选打实际之奇数页,打印时,可能需要选择某偶数开始,以4的倍数结束。如4到7,或8到207。原则是选择X到Y。x、y的关系是Y-X+1能被4整除。(电子版pdf格式可能不存在以上问题)

。第二次打印:子集选“偶数页”、“逆页序打印”前打构、页面缩放方式选“每张纸上放置多页”、每面打印页数选“2”、页序选“逆页序横向”。打印范围与第一次要同。

第二篇:关于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

关于《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

转贴自: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

长期以来,学术界公认《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本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些学者不满足于“元末明初“的笼统提法,对《演义》的成书年代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提出了五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1.“成书于宋代乃至以前”说。持此观点者主要是周邨。他在《〈三国演义〉非明清小说》(载《群众论丛》1980年第3期)一文中,就江夏汤宾尹校正的《全像通俗三国志传》提出了三条论据:(1)该书在《玉泉山关公显圣》一节中有“迄至圣朝,赠号义勇武安王“一句,而关羽封赠义勇武安王是在北宋宣和五年(1123),因而此句“只能是宋人说三分的口吻”。(2)该书“记有相当多的关索生平活动及其业绩“,而“关索其人其事,辗转说唱流传时代,应早在北宋初,也可能更早于北宋初年,在唐五代间。而这也可能是《三国演义》成书远及的时代。”(3)该书的地理释义共14条,计17处,其中15处可以推断为宋人记宋代地名;其中也有2处是明初的地名,但这可能是传抄、传刻过程中后来加上的。此说完全忽视了《三国演义》吸取元代《三国志平话》和元杂剧三国戏内容的明显事实,难以成立,因而至今无人赞同。

2.“成书于元代中后期“说。持此说者以章培恒、袁世硕为代表。章培恒在《〈三国志通俗演义〉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4月)第三部分,根据书中小字注中提到的“今地名”进行考证,指出:“这些注中所说的‘今时’何地,除了偶有误用宋代地名者外,都系元代地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曾将建康改为集庆,江陵改为中兴,潭州改为天临;“然而,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却仍然把建康、江陵、潭州作为‘今地名’,而不把集庆、中兴、天临作为‘今地名’,这是否可以理解为该书写作时还没有集庆、中兴、天临这样的‘今地名’呢?”文章由此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似当写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之前“,其时,罗贯中当在三十岁以上。袁世硕在《明嘉靖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乃元人罗贯中原作》一文中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元代中后期,约为十四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其主要论据是:(1)书中共引用330余首诗来品评人物,收束情节,这“与宋元间的平话是很近似的”。书中所引诗词,“不署姓名的泛称,多用‘后人’、‘史官’,‘唐贤’一词用了一

次,‘宋贤’一词用过十多次,却不见‘元贤’一类字眼。这可以视为元人的口吻,表明作者为元人。“而署名作者基本上是唐宋人,也表明《演义》作者为元人。(2)书中小字注所提到的“今地名”,除了几个笔误之外,“其余的可以说是全与元代之行政区名称相符“。其中,江陵、建康、潭州均为元天历二年(1329)以前的旧地名。“据此,有理由将作注的时间断为这年之前。如果考虑到人们在一段时间里仍习惯于用旧地名,那么将作注时间往后推几年、十几年,是可以的……所以,我们可以将作注的时间断为元代的中后期,约为十四世纪的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而书中的注绝大多数出自作者之手,因此,《三国志通俗演义》即应成书于这一时期。不久以前,杜贵晨发表《〈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及今本改定年代小考》(载《中华文化论坛》1999年第2期),为“成书于元代中后期“说提供了新的论据。他发现,明初瞿佑的《归田诗话》卷下《吊白门》则在引述南宋陈刚中的《白门诗》和元末明初张思廉的《缚虎行》时,有“布骂曰:‘此大耳儿叵奈不记辕门射戟时也’”一语,而张思廉的《南飞鸟》诗中则有“白门东楼追赤兔“一句,二者既非来自《三国志》、《后汉书》等史籍,又非来自《三国志平话》,而是出自《三国志通俗演义》。再参酌章培恒、袁世硕二先生的意见,他认为《三国志通?⒆谥林稳辏?323)至元文宗天历辏?329)之间,即泰定三年(1326)前后。

3.“成书于元末”说。陈铁民在《〈三国演义〉成书年代考》(载《文学遗产增刊十五辑》,中华书局1983年9月第1版)中认为: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无疑是今存最早、最接近原著面貌的刻本,利用其注释来考证《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是可靠的。根据嘉靖本注释中有评论和异文校记,以及有不少错误等情况判断,这些注释不大可能为罗贯中自作,而是《演义》的抄阅者和刊刻者零星写下,逐步积累起来的,其中有的作于元末,有的作于明初。既然有的注释作于元末,那么《演义》的成书年代自然也应在元末;即使根据一些作于明代洪武初年的注释,也可推知《演义》成书应在元末,因为只有在《演义》写成并流传之后,才有可能出现《演义》的注释。周兆新在《〈三国志演义〉成书于何时》(载其主编之《三国演义丛考》一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7月第1版)中指出:联辉堂本《三国志传》中有“圣朝封赠(关羽)为义勇武安王“一语,汤宾尹本《三国志传》亦有相似语句,两本在提到“圣朝”之前,均曾提到“宋朝“,二者对举,可见“圣朝”不可能指宋朝;而明初洪武至永乐年间均无封赠关羽之事,可见“圣朝“也不可能指明朝。这样,它只能指元朝。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曾加封关羽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4.“成书于明初“说。持此说者较多,如欧阳健在《试论〈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一文(载《三国演义研究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中认为:周楞伽、王利器先生根据元代理学家赵偕的《赵宝峰先生集》卷首的《门人祭宝峰先生文》等材料,认为罗贯中即门人名单中的罗本,这是可信的,按照门人之间“序齿”的通例,可以推算罗贯中的生年约在1315—1318年,卒年约在1385—1388年;再根据对《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小字注所谓“今地名“的分析,可以判断:《三国志通俗演义》可能是罗贯中于明初开笔,其第十二卷的写作时间不早于洪武三年(1370),全书初稿的完成当在1371年之后。其时,罗贯中在五十五岁左右,其知识和阅历都足以胜任《演义》的写作。任昭坤在《从兵器辨〈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载《贵州文史丛刊》1986年第1期)中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里叙述描写的火器,绝大多数在明初才创制,或才有那个名称,这证明《通俗演义》成书于明初。《通俗演义》描述的火器,使用者都是孔明,可见在作者心目中,只有孔明那样智慧过人的人才能创制使用先进火器,这说明作者所处时代是以冷兵器为主的,这也与明初的兵器实际状况相吻合。

5.“成书于明中叶”说。张国光在《〈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中叶辨》(载《社会科学研究》1983年第4期,亦收入《三国演义研究集》)中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以《三国志平话》为基础的,现存的《三国志平话》刊于元代至治年间(1321—1323),代表了当时讲史话本的最高水平,然而篇幅只有约8万字,文笔相当粗糙、简陋;而《三国志通俗演义》篇幅约80万字,是《平话》的十倍,其描写手法已接近成熟,因此,其诞生不能不远在《平话》之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第一个成熟的《三国演义》版本,它不是元末明初人罗贯中的作品,而是明代中后期的书商为了抬高其声价而托名罗贯中的,为此书作序的庸愚子(蒋大器)很可能就是它的作者。九十年代以来,张志合的《从〈花关索传〉和〈义勇辞金〉杂剧看〈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载《河南大学学报》1990年第5期),李伟实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明中叶弘治初

年》(载《吉林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也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明代中叶。

面对上述诸说,沈伯俊提出:要确定《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对作者的生平及其创作经历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尽管一些学者对罗贯中是否元代理学家赵宝峰的门人罗本、罗贯中与张士诚的关系、罗贯中与施耐庵的关系等问题作了积极的探考,但因资料不足,见解歧异,尚难遽尔断定《演义》成书的确切年代。第二,确认作品的原本或者最接近原本的版本。上述诸说,大都把嘉靖元年本《三国志通俗演义》视为最接近原本面貌的版本,甚至径直把它当作原本,在此基础上立论。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嘉靖元年本乃是一个加工较多的整理本,而明代诸本《三国志传》才更接近罗贯中原作的面貌(详下)。这样,以往论述的可靠性就不得不打一个相当大的折扣。第三,对作品(包括注文)进行全面而细致的研究。有的学者通过对书中小字注所提到的“今地名“来考证《演义》的成书年代,这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但是,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必须证明小字注均出自作者之手,否则,其价值就要大打折扣(按:陈铁民已经指出小字注并非出自罗贯中之手,王长友在《武汉师院学报》1983年第2期发表《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小字注是作者手笔吗?》1994年第6期发表《〈三国演义〉中的小字注非一人一时所加》文,也指出“罗贯中决不可能就是嘉靖本的原作者,当然也决不会是其小注的作者。”这些小字注也不是出自某一时某一人之手,而是伴随着《三国演义》的成书和流传过程而存在的。);其二,对小字注的考察,应当与对作品各个方面的研究结合起来,才能获得可靠的结论,而以前对此所作的努力还很不够。结合以上各种因素,目前比较稳妥的说法仍然是:《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而成于明初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校理本三国演义〉前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2月第1版)。

第三篇:《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

《三国演义》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中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小说的产生,有它自己的历史过程。

从李商隐的《骄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来看,至迟在晚唐时三国故事已在民间流传。宋代通过艺人的表演说唱,三国故事更为流行。

根据《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时已出现了“说三分”的专家霍四究。又据《东坡志林》载,王彭尝云:“徐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故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宋代民间说三国故事已经表现出“尊刘贬曹”的鲜明倾向。

宋元时代三国故事更被大量地搬上舞台。《宋史·范纯礼传》及南宋姜白石《观灯口号》等诗歌中都有演出三国戏的记载。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至少有《三战吕布》、《赤壁鏖兵》、《隔江斗智》等三十多种,在这些剧本中,继续表现了“尊刘贬曹”的倾向。

三国故事流传既有那么长的历史,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平话小说,可能很早就产生了。

但今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部《三国志平话》是元代至治年间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

这书是民间传说中三国故事的写定本。它分上中下三卷,每卷都分上下两栏,上栏图相,下栏正文。从评话的内容和结构看,已粗具《三国演义》的规模。不仅拥刘反曹的倾向极为鲜明,而且刘、关、张等人都富有草莽英雄气息,张飞的形象最活跃、最有生气,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也写得很突出。全书内容大半是不同于正史的附会和传说,像司马仲相断狱的因果报应故事,张飞殴打常侍段珪、杀定州太守,以及刘、关、张太行山落草等,情节都很离奇。而且描写粗枝大叶,文词鄙陋不通,人名地名也多谬误,似乎还是未经文人润色的民间艺人作品。

从上述的记载和残留的作品看,可知从晚唐到元末,在民间流行的三国故事,愈来愈丰富。为《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罗贯中在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又运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他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了这部影响深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第四篇:《千字文》成书背景及其历史影响

《千字文》是中国早期的蒙学课本,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下面是关于《千字文》成书背景及其历史影响的内容,欢迎阅读!

一、成书背景与过程:

中国很早就出现了专门用于启蒙的识字课本,秦代出现的有《苍颉篇》、《爰历篇》,汉代则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贾鲂的《滂喜篇》、蔡邕的《劝学篇》、史游的《急就章》,三国时代有《埤苍》、《广苍》、《始学篇》等,这些作品中只有《急就章》对后世产生了影响,其余影响不大。《急就章》虽然是《苍颉篇》之后较突出的小学之书,但由于流传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其权威性到南北朝时已大不如前,而这一时期出现的一些启蒙读物如《庭诰》、《诂幼》之类,可读性有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千字文》问世了。

据李倬《尚书故实》载:南朝时期,梁武帝肖衍(502—549)为了教诸王书法,让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每个字一张纸,然后把这些无次序的拓片交给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梁武帝命周兴嗣将这一千字编成有意义的句子,“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周兴嗣竟一夜之间编成了有内容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这就是流传至21世纪已1400多年的《千字文》。

二、作者简介:

周兴嗣(470─521),字思纂,祖籍陈郡项(今河南沈丘县),其先人于西晋永嘉南渡时迁徙到江南姑孰(今安徽当涂)。十三岁开始到齐的京师建康(今南京)游学,十几年后,精通了各种纪事文章的写法。游学时,他曾在姑苏(今江苏苏州)一家旅店住宿,夜里听见有人对他说:“你才学盖世,不久就会结识到尊贵的大臣,最后被圣明的君主重用。”可是一直到声音消失,他也没能听出说话人在哪。

隆昌年(494)中,齐侍中谢朏任吴兴(今浙江湖州)太守。谢朏厌恶与士人交往,却喜欢和周兴嗣在一块谈论文史。任职期满,他在朝廷极力推荐周兴嗣的才学。本州举荐秀才出任公职,周兴嗣于是被推举为桂阳(今湖南省桂阳县)郡丞(郡守的副职)。郡守王嵘,平时就欣赏周兴嗣的文才,待他很好。

公元502年,萧衍代齐建梁,周兴嗣上奏《休平赋》,文章非常优美,受到萧衍重视,聘用他任“安成王国”侍郎,就在梁都的华林园当值。其年,河南献来一匹会随着音乐跳舞的马(儛马),萧衍命周兴嗣与待诏张率等人作赋歌颂。赋成,萧衍评定周兴嗣的最好,升周兴嗣为员外散骑侍郎。

梁天监七年(508年),梁武帝用南京城内自己在三桥的旧居,改建为光宅寺,命周兴嗣与陆倕各写一篇寺碑碑文。碑文完成后,梁武帝只使用了周兴嗣的作品。自此以后,著名的《铜表铭》、《栅塘碣》、《北伐檄》以及《次韵王羲之书千字》等,梁武帝都只要周兴嗣一人去完成。每成一篇,都会受到梁武帝的称赞和财物赏赐。九年(510),任新安郡丞,任满后,重任员外散骑侍郎,协助编撰国史。十二年(513),升任给事中,继续为皇室撰写文稿。

周兴嗣的双手常年患有风疽(湿疹)病,升任“给事中”后,又染上了疬疾,这是一种不好医治的流行疫病,结果左眼失明。梁武帝萧衍抚摸着他的手,感叹地说:“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当场又亲笔抄写了一份专治风疽病的秘方,赐给周兴嗣。可见梁武帝对周兴嗣何等爱惜。

与萧衍同为“竟陵八友”中人、时任萧衍记室(相当于秘书长)的任昉,也很喜爱周兴嗣的才华,经常对别人说:“周兴嗣如果没病,十天内就能当上御史中丞”。

梁普通二年(521),周兴嗣病故。生前撰皇帝实录、皇德记、起居注、职仪等百余卷,又作有文集十卷,(《梁书》及《两唐书志》)传于世。但流传最广、最久远的,则是《千字文》。

三、内容简要:

《千字文》原名《次韵王羲之书千字》。乃四言长诗,首尾连贯,音韵谐美。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头,“谓语助者,焉哉乎也”结尾。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前后贯通,内容有条不紊的介绍了天文、自然、修身养性、人伦道德、地理、历史、农耕、祭祀、园艺、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它那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使得众多童蒙读物都无法望其项背。

由汪啸尹纂辑、孙谦益参注的《千字文释义》将《千字文》分为四个部分,他们称之为四章。

从第一句“天地玄黄”开始,至第三十六句“赖及万方”为第一部分。从天地开辟讲起。有了天地,就有了日月、星辰、云雨、霜雾和四时寒暑的变化;也就有了孕生于大地的金玉、铁器(剑)、珍宝、果品、菜蔬,以及江河湖海,飞鸟游鱼;天地之间也就出现了人和时代的变迁。在此,《千字文》讲述了人类的早期历史和商汤、周武王时盛世的表现,即文中所说的“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树,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从第三十七句“盖此身发”开始,至第一百零二句“好爵自縻”为第二部分。重在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也就是修身工夫。指出人要孝亲,珍惜父母传给的身体,“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做人要“知过必改”,讲信用,保持纯真本色,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及以下四句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接着文中对忠、孝和人的言谈举止、交友、保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自第一百零三句“都邑华夏”起,至第一百六十二句“岩岫杳冥”为第三部分。讲述与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此章首言京城形胜,极力描绘都邑的壮丽,“宫殿盘郁,楼观飞惊”。京城之中汇集了丰富的典籍和大批的英才,“既集坟典,亦聚群英”,这是第三部分的第二层意思,重在叙述上层社会的豪华生活和他们的文治武功。这部分最后描述了国家疆域的广阔和风景的秀美:“九州禹迹,百郡秦并……旷远绵邈,岩岫杳冥。”

自第一百六十三句“治本于农”起,至第二百四十八句“愚蒙等诮”为第四部分。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园生活,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对民间温馨的人情向往之至。汪啸尹、孙谦益的《千字文释义》认为这部分是讲“君子治家处身之道”,其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显得牵强,所以不加采用。

最后还有两句“谓语助者,焉哉乎也”,没有特别含义,将其单列出来。

《千字文》在内容上熔各种知识于一炉,并通篇贯穿以统一的思想,脉络清晰,语言洗练。它的长处后来为《三字经》所吸取。

四、《千字文》在国内外的重大影响

千字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是中国早期的蒙学课本,由于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是启蒙和教育儿童的最佳读物,也是一部生动优秀的小百科。《千字文》流传了1400多年。这表明,它既是一部流传广泛的童蒙读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人不但把它当作一部启蒙教材来读,而且作为学习书法的范本。著名的有智永和尚、怀素、宋徽宗、赵孟頫、文征明等。他们的作品流传很广,书体与风格各异,可谓千字千姿,影响也很大,促进了《千字文》在民间的传播,也提高了《千字文》的知名度,并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和《三字经》、《百家姓》合称“三百千”。

唐朝以后,《千字文》这种形式也被人们广泛地加以采用和学习,出现了一大批以《千字文》为名的作品,如唐朝僧人义净编纂了《梵语千字文》,宋人胡寅著有《叙古千字文》,元人夏太和有《性理千字文》;明人卓人月有《千字大人颂》,吕裁之有《吕氏千字文》,清人吴省兰有《恭庆皇上七旬万寿千字文》,太平天国有《御制千字诏》等等。这些所谓的《千字文》内容各异,但都以《千字文》为名,足见《千字文》影响之大。

宋代真宗时,编成了一部4359卷的《道藏》,分装在400多函中,每一函都按《千字文》的顺序编号,起于“天地玄黄”的“天”字,终于“宫”字,所以人称这部《道藏》为《大宋天宫道藏》。

千字文曾作为许多国家的汉字初级读本。此读本传入朝鲜半岛的年代已不可考。这本书与佛教的一起传入,被认为是汉字应用于朝鲜语言的推动力量。汉字一直是朝鲜唯一的文字,直到世宗大王于15世纪发布训民正音(Hangul)。不管怎样,即使朝鲜文字发明后,大多数的朝鲜学者仍然继续使用汉字一直到20世纪早期。

千字文被用来教授儿童习字始于1583年,即李朝宣祖命令韩濩(Han Ho;1544—1605)将其刻成木版印刷之后。韩濩《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千字文里的从“天”到“水”的44个字被逐一记录在了“常平通宝”的背面(朝鲜王朝时代朝鲜的铜钱)。

千字文以其特有的形式展现汉字,对每一个汉字来说,文字既体现其含义(训),也体现声音(音)。虽然朝鲜语言历经演变,词汇相对应的训(saegim)在每一个版本里保持不变。当然同样成书于16世纪的光州版和韩石峰版千字文对个别汉字的解释有些许不同。韩石峰版与光州版训的变化大体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定义更加宽泛或者每个单独汉字的语义范围发生改变。先前的定义被同义字取代,以及,部分词条的语音发生改变。

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岀朝鲜本国语对“汉字语”的取代。基本上,很少有词汇涵义被认为是16世纪以前的,因为它们可能是朝鲜本国语词汇的化石留存或者受到全罗道方言的影响。

一千多年来,千字文曾被用来习字及练习书法。由于千字文字字不同,且流传广泛,故深受东亚各国书法家的青睐。《宣和书谱》记载,北宋内府收藏智永真迹二十三件,《千字文》便占十五件之多。

中国书法家智永(隋)、褚遂良(唐)、孙过庭(唐)、张旭(唐)、怀素(唐)、米元章(北宋)、高宗(南宋)、赵子昂(元)、文征明(明)皆有著名的《千字文》书法作品。敦煌出土文书中也有《千字文》手本习字断片,可见最迟至7世纪利用《千字文》练习汉字书法已较普及。

日本书法家卷菱湖(江户)、市河米庵(江户)、贯名菘翁(江户)、日下部鸣鹤(明治)、小野鹅堂(明治)的《千字文》书法作品也很有名。

第五篇:司马迁的游历与《史记》成书过程

司马迁的游历与《史记》成书

一、司马迁的游历经历

司马迁的游历经历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年轻时的自主游历。二是司马迁担任太史令一职后,跟随武帝巡游的游历经历。

《太史公自序》中说“„„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於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

从这一段话看出司马迁二十岁开始游历,足迹遍布江淮、齐鲁,更奉命出征巴、蜀,滇南。直到司马谈去世,他的自主游历生活才结束。

至于司马迁随驾巡游的经历,《太史公自序》中没有特别说明,但《史记孝武本纪》中仍记载有:“太史公曰:余从巡祭天地诸神名山川而封禅焉。入寿宫侍祠神语,究观方士祠官之言,於是退而论次自古以来用事於鬼神者,具见其表里。后有君子,得以览焉。至若俎豆珪币之详,献酬之礼,则有司存焉。”

可见,司马迁任太史令后跟随皇上出巡,祭祀天地众神和名山大川,参加过封禅大典。回来后依次论述自古以来祭祀鬼神的活动,并把这些活动的里外情形原原本本地展现出来。

二、司马迁的游历经历对他著《史记》一书的影响

我认为游历经历对司马迁成《史记》主要有两方面的影响:

1、丰富了修史所必备的地理、民俗、人文知识,史书内容真实可信。例如,《史记淮阴侯列传》:“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

《史记魏世家》:“太史公曰:吾适故大梁之墟,墟中人曰:“秦之破梁,引河沟而灌大梁,三月城坏,王请降,遂灭魏。”

《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史公曰:吾适齐,自泰山属之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阔达多匿知,其天性也。” 又,《史记五帝本纪》:“„„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

因为司马迁到过淮阴,并亲自看过韩信母亲的坟冢,所以韩信之志与众异的结论才令人可信。又因为他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的切身经

历,才能将各地不同的故事传说与古籍比较,选择其中雅正者编次评论写为篇首,如此等等,使文章读来理据充实、内容可信。

2、行万里路不仅是知识材料的扩展积淀,更重要的是将书本与实践结合,开拓了人的胸襟和眼界。

《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其中本纪、列传最为重要。司马迁立传的,上有皇亲贵胄下有市井平民,不看功绩不论成败,这种眼光在人人平等的现代真不算什么,不过考虑当时的环境就确实是不容易。

一个人的知识仅限于书本是枯涩无味的,凡是有生活有经历的人必定有过人的见识。无论是遍游天下还是遭受宫刑,后人都只是片面的揣测然后长篇大论一番。天下谁都没有玩过,宫刑更没有经历过,有时候连我都痛恨自己言之凿凿的词语。何必呢?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事情非要掰成两半,其实司马迁走南经北对写《史记》的关系不就两方面嘛,一个是材料积累,一个眼界见识。生活经历对写作的影响对谁不都是这两方面嘛„„

明代文学家李贽在其《童心说》中称:“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所谓“童心”即是“绝假纯真”。言为心声,唯真才善,唯真才美。

正 司马迁《报任安书》,说他写《史记》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近年,史学界的同志们就“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颇有所论列,对“成一家之言”谈论的还比较少。有的学者以创纪传体来称道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创纪传体可以说是“成一家之言”的一端,似尚未能尽其意。“成一家之言”,是在史学领域里第一次提出了“家”的概念。司马迁的工作,他自认为是继《春秋》以后的有关工作,是以史学成家的。事实上也是如此。“家”,本来是一个政治概念、经济概念和社会组织单位的概念。把“家”运用到学术领域里,称学术流派为“家”,是经过相当长的过程的。《荀子·非十二子篇》: “纵情性,安恣睢,禽兽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它嚣、魏车也。”忍情性,綦溪利跂,苟以分异人为高,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陈仲、史鰌

下载word格式打印成书的方法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word格式打印成书的方法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千字文》成书背景及其历史影响[优秀范文5篇]

    《千字文》是中国早期的蒙学课本,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下面是关于《千字文》成书背景及其历史影响的内容,欢迎阅读!一、成书背景与过程:中国很......

    《广东新语》成书时间考辨论文(最终五篇)

    【内容提要】明清之际人屈大均著有《广东新语》一书,其成书年代史无明文,近人有推测为康熙十七年者。此说实不准确,该书卷28《怪语》部分,记有康熙十九年发生的事情,可见其成书的......

    尚明轩:新版《孙中山全集》的成书及其创新(精选5篇)

    尚明轩:新版《孙中山全集》的成书及其创新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又是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家。尽管他己辞世90年了,但其巨大影响至今仍存。他博大精深的思......

    史记约成书于前104年至前91年

    史记《史记》约成书于前104年至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

    广东新语成书时间考辨的论文[精选多篇]

     【内容提要】明清之际人屈大均著有《广东新语》一书,其成书年代史无明文,近人有推测为康熙十七年者。此说实不准确,该书卷28《怪语》部分,记有康熙十九年发生的事情,可见......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之成书考论文[精选合集]

    摘 要:陶宗仪创作的《南村辍耕录》是受到陶氏家学的影响、随着他生活的不断积累而渐渐形成的,它的成书时间不似陶宗仪友人孙作序中所言是历经十年,而是最迟从元至正四年(1344)就......

    袁成书记在乌鲁木齐市地税局科所长培训班上的讲话

    袁成书记在乌鲁木齐市地税局科所长培训班上的讲话同志们:首先,我代表市局党组向新一轮竞聘上岗的科所长同志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和良好的祝愿。根据市局党组的工作部署,我们计划在......

    方法探讨

    审计方法探讨 审计是综合性经济监督部门。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责离不开先进的审计技术与手段,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