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报特困地区扶贫开发规划有关事宜的紧急通知

时间:2019-05-13 01:2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上报特困地区扶贫开发规划有关事宜的紧急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上报特困地区扶贫开发规划有关事宜的紧急通知》。

第一篇:关于上报特困地区扶贫开发规划有关事宜的紧急通知

关于上报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

扶贫攻坚规划基础建设项目的紧急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

为了确保我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基础设施篇按时顺利完成,现将有关事宜紧急通知如下:

一要高度重视。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是关系到我县如何抓住和用好未来10年国家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机遇的大事,各乡镇务必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来对待。要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全县安全生产暨区域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安排部署,全力以赴开展工作。

二要精心编制。各乡镇要安排专人,摸清底数,找出制约瓶颈,准确把握辖区贫困状况,按照扶贫脱贫原则,围绕农田灌溉、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安全饮水、村组通电项目、乡村道路、通村通组油路、砂石路、城镇村庄规划、城镇基础建设(排水、排污等)、农田建设、流域治理、通讯信息化(通讯基站)等方面,积极与上级相关业务部门衔接,提出本辖区未来10年(2011—2020年)区域发展项目规划。

三要按时上报。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乡镇要明确时限,紧扣进度,及时完成项目规划初稿,经乡镇政府会议审定后,务于12月16日前上报县交通、水务、电力、城建、工信(通讯信息化项目)、水保等业务主管部门。

庆城县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基础设施组(代章)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三日

第二篇: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武山县交通扶贫开发规划

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武山县交通扶贫开发规划

一、武山县现状及特点

(一)武山县概况

武山县区域总面积2011平方公里,辖6镇9乡,344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总人口 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万人。

(二)自然条件及资源禀赋

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东界甘谷,西毗漳县,南邻礼县、岷县,北与陇西、通渭接壤。东西宽51.5公里,南北长59.5公里。总土地面积2011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62.01万亩,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2242.5米之间,气温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9.6°C,年平均降水量500毫米,全年无霜期196天。武山县历史悠久,资源丰富,自公元188年东汉时期始设县臵以来,开发建设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境内非金属矿储藏量大,主要有蛇纹岩(鸳鸯玉)、石灰石、大理石、花岗岩、方解石、白云石、滑石等,其中蛇纹岩储藏量达3.2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二位,石灰岩储量达15亿吨。武山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分散在渭水南北的仰韶、马家窑和齐家文化遗址多达36处,水帘洞、木梯寺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县城东北30公里处的水帘洞石窟,始建于北魏,有亚洲最大的摩崖浮雕;城东30公里处的氡碳酸钠温泉,均温39℃,50年代建成的甘肃矿泉疗养院和兰州铁路疗养院,为天水著名的旅游医疗胜地;县城南2.5公里处的老君山森林公园,面积达10平方公里;草川大草原已成为全县旅游避暑的主要景区,“四点一线”旅游区正在规划兴建。

(三)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及贫困状况 1.武山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思路

2011年,武山县生产总值达到32.4亿元,是2006年的2.3倍,年均增长12.7%;大口径财政收入1.67亿元,是2006年的2.9倍,年均增长23.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亿元,是2006年的5.8倍,年均增长42.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亿元,是2006年的2.8倍,年均增长2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1370元和3250元,是2006年的2.2倍和2倍,年均增长17.1%和14.5%。“十二五”时期,是武山县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优势、重点突破、奋力赶超的重要阶段。基于对十二五发展基础和形势的分析和判断,县委常委会经过认真研究,提出“十二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市委五届十一次、十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抢抓国家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关中一天水经济区以及省市加快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等历史机遇,以跨越式科学发展为目标,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落脚点,继续坚持“做强农业产业,壮大工业经济,激发商贸活力,培育旅游优势,提升科教水平,推进城乡一体”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交通区位和水力、矿产、旅游、人力资源优势,全力实施 “11253”区域发展战略,即打造一强县(中国西部蔬菜产业强县)、一中心(陇东南区域性物流中心)、两示范(全国蔬菜标准园创建示范县、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建设五基地(关中一天水经济区重要的蔬菜外销基地、全省优质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全省新型建材工业基地、全省旅游工艺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省品牌劳务输转基地),打造三品牌(拉梢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韭菜之乡、西北最佳温泉汤浴康体目的地),努力建设富裕武山、生态武山、和谐武山、魅力武山。

2.武山县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布,贫困程度及主要特点 武山县有贫困人口(2300元以下收入)64089户288400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68.8%。其中收入在1096元以下的特困户14286户,69612人。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阴湿山区的龙台乡、沿安乡、杨河乡、温泉乡、榆盘乡,这些乡贫困率达到90%以上。城关、洛门贫困率最低,在50%-55%之间。

(四)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1.武山县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情况

“十一五”期间,武山县的公路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2011年底,县境内有国、省、县、乡专用公路21条490.63公里。其中国、省、县、乡道及专用道共21条490.63公里,国道1条51.2公里(G316),省道1条41.8公里(S208),高速公路1条43公里(连霍高速公路),县道7条196.99公里,乡道7条82.6公里,专用道4条95.04公里,行政村、自然村道路1373条2739.29公里。全县营运客车278辆,客座4735个,出租汽车136辆,开通农村客运线路35条,公交车58辆,每天往返县内农村各地的客运车辆达110班次,新建汽车停靠站点81个,建成武山、洛门、杨河、滩歌、四门等多个汽车站。

2.武山县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国、省道技术等级偏低,整体服务水平不高 截至2011年,武山县境内只有国道316线和省道208线的部分路段,共计93公里,为三级道路,在整个公路网中仅占18.96%,低等级路面和无路面里程占48.11%。通村公路(含通自然村道路)中等级更为低下,有相当一部分道路仅限农用三轮车通行,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路网功能的发挥和提高。

(2)公路网总里程较低、路网密度不高,通达深度不够。

近年来,武山县的农村公路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低等级公路的比重仍然很大。滞后的公路交通严重制约着全县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我县的农村公路建设任务还相当繁重。

(3)农村公路建设滞后

农村公路作为国、省道的延伸和补充。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武山县是国扶县,经济欠发达,造成农村公路的建设,尤其是山区农村公路建设严重滞后,阻碍着我县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由于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基础差,欠账多,建设资金短缺,使得大部分乡道,村道缺桥少涵,排水设施不配套,公路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差。因此,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4)农村公路养护任务艰巨

通过近几年的建设,武山县的农村公路里程大幅度增长,县、乡、村道里程2011年底达到3113.92公里(其中县道196.99公里,乡道82.6公里,专用道95.04公里,行政村、自然村道路2739.29公里)。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公路运输条件,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随之也加重了管养负担,主要表现为:一是养护资金严重短缺;二是养护里程和任务加大;三是养护体制不健全。

二、武山县交通扶贫开发总体思路及发展要求 必须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基础;必须提升运输服务效率和水平,提高运输保障能力;必须继续提高城乡基本公共运输均等化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提高交通设施抗灾和应急保障能力,保障安全便捷出行。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自然条件、发展能力、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按照“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总体要求,着重解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运输发展的瓶颈制约和突出矛盾,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提升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抗灾和应急保障能力,为贫困地区整体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人口的出行要求,创造安全、舒适、便捷的交通条件。

2、重点突出“服务经济”:强化农村公路对于农村地区资源开发、区域协调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着力打造“综合运输”:注重综合运输协调发展,使农村公路与国省干线公路密切连接,进一步实现农村运输枢纽的无缝衔接,打造综合运输体系。

4、努力保障“应急通道”:把农村公路纳入全省应急救援综合体系,努力保障救援通道畅通,全面提升农村地区应急救援效率。

5、全面服务“科学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村资源的集约利用、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有效支撑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三)发展目标

完善县域公路网主骨架,提高道路等级和通行能力,实现所有县道和乡道达到三级以上标准,主要的通村公路实现联网,并实施改造铺油或硬化,“十二五”期间完成建制村通油路(水泥路)85%的建设目标,“十三五”期间建制村通油路(水泥路)的建设达到100%。基本完成县道和乡道的危旧桥梁加固维修改造,完善县、乡、村道桥梁,基本解决有路无桥的问题。

四、主要任务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1、对外通道。根据武山县域经济实际,以国家高速公路及普通国道建设为重点,加快武山对外通道建设,优化对外通道布局,全面提高对外通道运输能力。

2、区内干线。加快县域公路网络建设,以省级高速公路、普通省道及重要县道建设为重点,打通省际、县际断头路,完善区内路网布局及等级结构,加强区内交通联系。

3、农村公路。在农村公路路网规划工作中,我们坚持立足长远,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全面提高全县道路网络化水平。坚持做到“三个优先”:即优先建设受益面广、受益人口多、带动作用大、社会经济效益明显的道路,优先建设连接干线、支线公路的联网道路,优先改造已开通客运班线的道路,“四个结合”:一是公路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打破乡镇、村组地域界限,形成与主干线相匹配、上下衔接、四通八达、完善优化的公路交通网络。二是公路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优先解决省、市、县列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整村推进项目村,农业、林业产业示范区,重点农田保护区的道路问题,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发展。三是公路建设与农村客运发展相结合。坚持“车头向下”的原则,争取公路修到哪里,班车就通到哪里,着力解决群众出行难、坐车难的问题。四是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按照先急后缓,先通后畅的原则,优先发展旅游路、扶贫路、产业路、联网路。

4、客货运输场站。加快县域客货运输场站(点)建设,要依托国家和省级枢纽,加快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尽快形成以县级客运站为龙头、以乡镇客运站为重点,以建制村停靠站或招呼站为辅助,层次化、高效率的农村客运网络;同时,根据农业生产物资运输时段性强,农产品及时、保鲜要求高等特点,加快发展农村物流,构建农村货运网络,确保农产品物资流通渠道畅通。

(二)提升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

1.客运服务。统筹城乡客运发展,重点推进建制村通班 车工程。“十二五”期间新建乡镇客运站6个,建制村停靠站或招呼站120个。“十三五”期间新建乡镇客运站4个,建制村停靠站或招呼站137个。2.货运及物流服务。构建公路货物运输网络,大力发展 农村物流。“十二五”期间新建三级以上物流园区3个,农村物流节点18个。“十三五”期间新建三级以上物流园区4个,农村物流节点17个。

(三)增强抵抗灾害和应急保障的能力

一是改善基础设施,增强抵抗灾害的能力,重点突出实 施安保工程、危桥加固、灾害防治,努力提高交通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和安全水平;二是增强应急保障能力,完善公共信息平台,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完善应急指挥平台,提高应急指挥能力,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动员能力,完善应急保障措施,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各级政府、部门对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视和支持。各级政府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加大宣传《公路法》和公路建设行业管理有关法规的力度,推行目标责任管理,步步落实,奖优罚劣。

(二)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积极争取中央投资补助,以交通运输部“五年千亿元规划”为契机,将争取国家补助作为跨越式发展农村公路的重要资金来源,并积极吸收社会资金投入,探索多方面资金筹资渠道,满足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需要,严格遵循“一事一议”政策,坚持“民需民建”的原则,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损害农民利益。

(三)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随着《公路法》的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逐步走向法制化,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国家颁布的公路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适合当地实际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责任,使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积极改善和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运行机制。随着农村公路的发展,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任务更加繁重,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机构,加大养护经费投入力度,将农村公路的养护经费纳入县、乡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公路养护资金来源渠道。村级公路的养护经费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筹集。

六、附表

武山县交通发展主要指标表(见附表1);主要建设项目(见附表2-5);

第三篇:秦巴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政策思考

秦巴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政策思考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2年02月29日 00:00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夏汛鸽

秦巴地区“连片特困”依然具有如下特点:传统农业产业在萎缩,青壮年劳动力严重匮乏,增收渠道少难度大,贫困导因,大多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估计整个秦巴连片特困地区贫困人口占农业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扶贫开发依然任重道远,不应有任何懈怠。

秦巴连片特困地区位于川、渝、陕、甘、鄂、豫六省市交界处,涉及75个区县,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400万,其中农业人口约2900万。东西走向的秦岭、大巴山横亘境内,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水流贯其间,处在温带与亚热带的交接地带。由于地理上的完整性和自然生态条件的一致性,这里成为我国气候、植被、矿藏和物种的重要区界与交汇场所,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工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广阔的前景,是一个有巨大潜在优势的待开发区域。秦巴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目前也是我国新确定的14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

2011年8月间,以全国工商联在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定点扶贫的长期实践为基础,中共中央统战部光彩事业指导中心、全国工商联扶贫部和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联合对秦巴连片特困地区相关省市进行了调研。

“十二五”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从全局看,减贫尤其是解决我国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所以,从形式上看,本次调研尽管依然关注扶贫开发的老问题,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了其新的内涵。本次调研产生的相关政策思考,实际上涉及到我国如何从全局上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实现真正意义上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扶贫开发依然任重道远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简称《纲要》)实施以来,秦巴地区扶贫开发取得了新的成就。这一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探索并正在继续探索有中国特色、符合本地实际的扶贫开发道路。

同时不必讳言,秦巴地区“连片特困”依然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传统农业产业在萎缩,种植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缩减,农民对养殖业积极性不高,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低,特别是耕地闲置或撂荒现象日益突出。二是青壮年劳动力严重匮乏,几乎每家的壮劳力都外出打工,未出去的大多是失去劳动能力的病残者或没有劳动能力的智障者。三是增收渠道少难度大,由于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知识和技能,外出打工主要集中在建筑、矿山、砖厂、拆卸、搬运等劳动强度大和工时长的行业,工资低、欠薪多、讨薪难;务农收入,增收难度越来越大。粮价扣除种子、化肥、农药、薄膜、抽水等成本后,农民没什么钱赚。四是贫困导因,大多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里有人因生大病或主要劳动力去世等大变故,或家有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智障人,则陷入贫困并很难靠开发扶贫实现脱贫,需要长期依靠民政救济和慈善关怀。

目前,提高扶贫标准是注重差异性现状分析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本次调研所实地了解的一些地方,大多实际上已程度不同地制定或测定了新的扶贫标准,其中至少还有占农业人口14%左右的农民为贫困人口,个别地方贫困人口占农业人口1/3左右。国家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扶贫标准,无疑对扶贫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估计整个秦巴连片特困地区贫困人口占农业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扶贫开发依然任重道远,不应有任何懈怠。

实施有差异的扶贫措施

结合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实际,为实现《纲要》既定的奋斗目标:一是要继续增加投入。包括农户企业化转型,产业市场化对接;加大技能培训力度,突破产业化发展瓶颈;以“打包”方式实现特色产业“捆绑”发展;落实大项目,促进连片大开发成为产业大开发;继续鼓励和促进民营企业、尤其是大中型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盘活特困区域存量资产,整合连片扶贫资源,激发农村金融活力;优化当地产业与区域性产业衔接,加大国家金融对相关产业支持力度。

二是要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作为优先扶贫地带。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贫困乡村给予重点扶持;应对“搬迁移民”、“生态移民”予以细分,从长计议鼓励外出受教育、务工的青年人不再返回不宜居住的贫瘠地区,实现自然淘汰性质的“自然移民”或“智力移民”。应采取具体措施提高农民素质并合理解释其应承担的责任;应采取具体措施提高“村村通路”的实际成效。

三是要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力度。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实验区(基地),探索水资源保护区生态补偿体制机制,研究秦岭与巴山特殊地质地貌生态养护体系,鼓励民营企业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四是要通过政策支持和部门协作保障扶贫开发的实际社会效果。探索基层工商联(商会)组织在社会扶贫开发中的体制创新,以民间善款撬动更多民间资本,创新民间融资积极的社会影响。

同时适时采取若干有差异的具体措施:

(一)制定国家级产业综合发展规划。应把消除连片特困地区贫困作为事关全国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予以考虑。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协调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内部次区域及比邻周边省市,编制秦巴地区国家级产业综合发展专项规划,通过“顶层设计”优先布局、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应当具体区分上述次区域及比邻周边省市的特殊情况部署相关专项规划,例如在水资源保护地有限度地规划旅游业和相关农业项目;在由于特殊原因不宜开展招商引资的区域,积极探讨规划特种养殖业大项目(如大鲵繁养基地或富硒茶产业基地等),促使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各地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互利协作,促进产业发展、资源开发等方面互惠共赢,形成宽领域、全方位的产业集群效应,实现多边共同发展。

(二)取消各类建设项目地方财政配套要求。要树立举全国之力破解连片特困地区贫困难题的重要理念。建议国家通过特别税或特殊资金投入支持加大此类地区减贫力度;建议凡中央财政列支在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各类建设项目,一律取消对地方财政(尤其是县财政)的配套要求。针对现行新村建设、通村公路、移民搬迁、沼气、水利项目等项目补助标准与实际成本相差太大和补助标准不一致情况,应大幅提高现有补助标准,争取逐年增加。同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上缴中央税金返还比例。中央和省级财政要继续加大对该地区境内(次级)连片特困区域基础设施、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等的财政补贴标准,加大支持城乡统筹发展力度。

(三)酌情减免贷款还本付息规定。建议酌情减免秦巴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农户因抵御各类自然灾害形成的贷款还本付息规定。对于各类自然灾害使贫困农民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贫困农户由此产生的贷款减灾需求,应当酌情分析界定,科学合理制定具体减免办法。同时,要继续积极探索建立相应信贷扶贫体制,增加国家扶贫贴息贷款力度,提高贴息标准。尤其应加大对境内(次级)连片特困区域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扶持一批骨干民营企业,带动当地脱贫致富。为此要积极探索建立相关贷款担保公司,减少民营企业的借贷风险。国家应帮助建立秦巴连片特困地区扶贫信贷基金,专项用于境内(次级)连片特困区域扶贫。

(四)合理提高小额扶贫信贷额度。建议对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境内所有连片特困扶贫开发重点县,提高其小额扶贫贷款下达指标,提高互助资金项目每村财政扶贫资金补助额度,提高农村贫困户产业发展直补到户资金的户均水平。支持产业发展的互助资金项目,提高千人以上村项目资金标准。鼓励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继续把茶叶、生猪和市场前景好的农副产品作为发展重点。继续推行“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探索建立秦巴地区农村市场商品流通补偿基金,完善农产品(5.12,-0.03,-0.58%)价格补贴机制。

(五)落实生态补偿政策。建议国家在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全境,尤其是境内(次级)连片特困区域适度延长退耕还林补助期限。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天保工程”森林管护面通常面积宽、战线长、任务重。一方面林区管护基础设施设备陈旧,加之近年物价上涨等诸多因素,造成森林管护经费逐年增多;另一方面国家目前下拨的“天保资金”,是按2000年水平编制的“计划资金”,属“静态投资”,多年来一直未增加资金。为此,可考虑按有关地方性森林法规,将过去“天保工程”结余的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费调整作为森林管护费;同时,中央层面应针对秦巴连片特困地区森林管护实际情况拨付专项经费,并采取切实步骤开展生物多样性生态补偿机制实验,包括逐步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实验区(基地),以及水资源保护区生态补偿体制机制创新实践。

(六)适当减免大中专学生学费。建议国家加大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大中专生资助力度。可考虑适当减免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大中专毕业,尤其是特别困难(如家住高寒、土石山区)的大中专生学费。应在务实调查基础上,逐步改变目前下达资助计划的办法,创造条件实现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大中专生资助“全覆盖”。同时也可考虑,对秦巴山区境内(次级)连片特困区域内的高考学生降分录取。应在分批试点基础上,对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全境实行学前班、小学、初中和高中免费教育,延长义务教育时间。此外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动员各方力量兴建扶贫职教中心,普遍推行扶贫“9+X”教育,通过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的培训,更好地促进劳务扶贫,解决贫困人口增收难问题。

(七)适时调整和加大社会帮扶力度。建议国家下达刚性指标,继续整合在秦巴连片特困地区的对口帮扶、对口援建相关政策,在整个“十二五”乃至“十三五”期间,继续对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尤其是重灾贫困地区)实行对口帮扶政策。同时,动员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发展,继续深化结对帮扶,重点发展长效增收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适当调整税率,使企业增值税税率控制在适当水平以内,调动企业参与扶贫攻坚战的积极性。应探索通过市场机制动员社会资源,建立秦巴地区产业投资基金一类的金融机构。

(八)妥善解决有关遗留问题。应具体分析和研究,如何在目前已原则确定的秦巴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名录基础上,实现动态管理、解决“合理的遗留问题”。

(九)创新跨区域扶贫体制。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我国开发扶贫主战场的关键词是“连片”,其战略成败与否的关键之一在于“连”。为有效推进秦巴连片特困地区跨省市区域协作,应积极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努力构建以机场、铁路、高速公路、航运“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实现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快捷畅通。在三峡库区已建成奉节-巫山-巫溪“小金三角”、三峡大坝-巫山-神农架“大金三角”旅游精品环线基础上,应考虑积极推动渝东北、陕南、鄂西区域生态文化旅游联盟。还应在更广泛的视角下考虑通过构建西安-重庆-成都“大西三角经济带”,统筹协调目前已有的“秦巴山区扶贫开发示范区”、“秦巴经济走廊”等建言,以及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合理要素,积极探索研究突破区划障碍的战略举措,制定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统一规则,消除市场壁垒,实现生产要素、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培育秦巴连片特困地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应考虑建立秦巴连片特困地区省市、区县定期联席会议,实行轮值主席制度,定期协调解决区域扶贫协作中的重大问题。

(十)探索建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委托代理机制。从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战略高度出发,应积极促进我国连片特困地区地方政府自发自主构建跨区域协作机制,同时中央政府宜采取“积极不干预”政策。应考虑为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在目前已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开辟新的“改革实验区”,为培养锻炼党政高级干部创造新的“人才开发区”。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从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的意义上讲,中央政府在解决“老少边穷”地区的贫困问题上应当发挥更大作用,承担起财政投入的全部责任,与地方政府形成委托代理关系,完成好这些地区的扶贫工作。

第四篇:秦巴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政策思考

秦巴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政策思考

夏汛鸽

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基本情况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实施以来,秦巴地区扶贫开发取得了新的成就。这一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但秦巴地区“连片特困”依然存在:一是传统农业萎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缩减,农民对养殖业积极性不高,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低,耕地闲置或撂荒现象突出。二是青壮年劳动力严重匮乏,几乎每家的壮劳力都外出打工。三是由于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知识和技能,外出打工者主要集中在建筑、矿山、砖厂、拆卸、搬运等劳动强度大和工时长的行业,工资低、欠薪多、讨薪难;并且,粮价扣除种子、化肥、农药、薄膜、抽水等成本后,农民基本没赚钱,务农增收难度越来越大。四是贫困导因大多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并很难靠开发扶贫实现脱贫,需要长期依靠民政救济和慈善关怀。

实施有差异的扶贫措施

结合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实际,应适时采取若干有差异的具体措施:

(一)制定国家级产业综合发展规划。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协调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内部次区域及比邻周边省市,编制秦巴地区国家级产业综合发展专项规划,通过“顶层设计”优先布局、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具体区分上述次区域及比邻周边省市的特殊情况部署相关专项规划,例如在水资源保护地有限度地规划旅游业和相关农业项目;在由于特殊原因不宜开展招商引资的区域,积极探讨规划特种养殖业大项目(如大鲵繁养基地或富硒茶产业基地等),促使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各地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互利协作。

(二)取消各类建设项目地方财政配套要求。建议国家通过特别税或特殊资金投入支持加大此类地区减贫力度;建议凡中央财政列支在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各类建设项目,一律取消对地方财政(尤其是县财政)的配套要求。针对现行新村建设、通村公路、移民搬迁、沼气、水利项目等项目补助标准与实际成本相差太大和补助标准不一致情况,大幅提高现有补助标准,争取逐年增加。同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上缴中央税金返还比例。中央和省级财政要继续加大对该地区境内(次级)连片特困区域基础设施、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等的财政补贴标准。

(三)酌情减免贷款还本付息规定。对于各类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冰雹等气象灾害,岩崩、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使贫困农民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贫困农户由此产生的贷款减灾需求,应酌情分析界定,科学合理制定具体减免办法。同时,积极探索建立相应信贷扶贫体制,加大国家扶贫贴息贷款力度,提高贴息标准。尤其应加大对境内(次级)连片特困区域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扶持一批骨干民营企业。为此要积极探索建立相关贷款担保公司,减少民营企业的借贷风险。帮助建立秦巴连片特困地区扶贫信贷基金,专项用于境内(次级)连片特困区域扶贫。

(四)合理提高小额扶贫信贷额度。建议对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境内所有连片特困扶贫开发重点县,提高其小额扶贫贷款下达指标,提高互助资金项目每村财政扶贫资金补助额度,提高农村贫困户产业发展直补到户资金的户均水平。支持产业发展的互助资金项目,提高千人以上村项目资金标准。

(五)落实生态补偿政策。建议国家在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全境,尤其是境内(次级)连片特困区域适度延长退耕还林补助期限。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天保工程”森林管护区基础设施设备陈旧,加之近年物价上涨,森林管护经费逐年增多;另一方面国家下拨的“天保资金”,是按2000年水平编制的 “计划资金”,多年来一直未增加。为此,可考虑按有关地方性森林法规,将过去“天保工程”结余的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费调整作为森林管护费;同时,中央层面应针对秦巴连片特困地区森林管护实际情况拨付专项经费,并采取切实步骤开展生物多样性生态补偿机制实验,包括逐步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实验区(基地),以及水资源保护区生态补偿体制机制创新实践。

(六)适当减免大中专学生学费,尤其是特别困难(如家住高寒、土石山区)的大中专生学费。在务实调查基础上,逐步改变目前下达资助计划的办法,创造条件实现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大中专生资助 “全覆盖”。同时也可考虑,对秦巴山区境内(次级)连片特困区域内的高考学生降分录取。应在分批试点基础上,对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全境实行学前班、小学、初中和高中免费教育,延长义务教育时间。此外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动员各方力量兴建扶贫职教中心,普遍推行扶贫“9+X”教育,通过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的培训,更好地促进劳务扶贫。

(七)适时调整和加大社会帮扶力度。

建议国家下达刚性指标,继续整合在秦巴连片特困地区的对口帮扶、对口援建相关政策。同时,动员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发展。靠优惠政策而不是行政命令激励企业对扶贫工作的投入,应按企业对贫困地区扶助额度的一定比例进行税费减免。适当调整税率,使企业增值税税率控制在适当水平以内。探索通过市场机制动员社会资源,建立如秦巴地区产业投资基金一类的金融机构。

(八)妥善解决有关遗留问题。有些无论从历史渊源(如行政管理体制变迁)延续,还是从地缘地质架构(如同属秦巴山脉)关联来看,都本应纳入秦巴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区)名录的地方(如重庆市万州区、开县以及广元市的利州区),却被“一刀切”在名录之外。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依然在于要正确树立“差异性扶贫政策”理念,从“经济增长极”的客观规律出发,寻求统筹综合发展秦巴连片特困区域经济的“集合解”。

(九)创新跨区域扶贫体制。积极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努力构建以机场、铁路、高速公路、航运“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实现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快捷畅通。还应在更广泛的视角下考虑通过构建西安—重庆—成都“大西三角经济带”,统筹协调目前已有的“秦巴山区扶贫开发示范区”、“秦巴经济走廊”等建言,以及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合理要素,积极探索研究突破区划障碍的战略举措。应考虑建立秦巴连片特困地区省市、区县定期联席会议,实行轮值主席制度,定期协调解决区域扶贫协作中的重大问题。

(十)探索建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委托代理机制。积极促进我国连片特困地区地方政府自发自主构建跨区域协作机制,同时中央政府宜采取“积极不干预”政策。考虑开辟新的“改革实验区”,为培养锻炼党政高级干部创造新的 “人才开发区”。

(作者单位: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

文章来源:中国改革论坛

第五篇:关于上报特困教师

关于2012年二郎坪镇贫困教师公示

年终将至,为了给特困教师送去温暖,接教体局通知对今年励耕计划中上报的教师除上级补助的1万元之外,再补助2000元。另外在上报励耕计划教师名单的基础上再上报1名贫困教师名单,补助2000元。

经过中心校研究,评审小组投票产生,我镇2012年贫困教师:胡九云。

2012年二郎坪镇贫困教师评审小组

组 长:薛建军 副组长:李志海 张国庆 成 员:蒋龙钦

张振芳

马大伟

张艳东

康振克

二郎坪镇中心学校

2013-01-15

下载关于上报特困地区扶贫开发规划有关事宜的紧急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上报特困地区扶贫开发规划有关事宜的紧急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宝鸡突破西山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探索新路子

    宝鸡突破西山 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探索新路子 近年来,宝鸡市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模式,把贫困面积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生存环境最差的陈仓区西部山区(简称......

    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座谈会

    近平在贵州调研期间专门主持召开这次涉及武陵山、乌蒙山、滇桂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座谈会。会前,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与会的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分别到贵州毕节市的......

    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精选五篇)

    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 和扶贫开发的几点建议 永寿县甘井镇 甘井镇位于永寿县城西约7.5公里,总面积68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68个村民小组,4367户,17576人。总耕地......

    贵州省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

    贵州省“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 贵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3月 前 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贵州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

    2010-2012年扶贫开发规划

    区劳动就业管理局 2010—2012年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工作方案 2010年是新一轮三年扶贫开发的起始年,为推进扶贫计划开发规划,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富余劳......

    农村扶贫开发推进规划

    县桥自弯乡**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2011-2012年)第一章基本情况及贫困现状分析一、基本情况**位于**县城西北方,距县城22公里,距桥自湾乡集镇2公里,有12个村民小组,常驻农户261户,1......

    帮扶村扶贫开发规划方案

    帮扶村扶贫开发规划方案为进一步落实中共蕉岭县委、蕉岭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实施意见》(蕉委发[2009]20号)文件精神。创新扶贫方式,增强......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扶贫开发 “十二五”规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扶贫开发 “十二五”规划 日期:2012-05-08 来源:广西扶贫信息网 作者: 阅读:2093次 字体:大 中 小 努力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