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快乐体育
打造快乐体育
体育本是一个来自于游戏,发展于游戏的学科,本应受到学生的喜爱。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呆板、生硬,组织形式单调就会使这种落差徒然增大。于是有些学生就会慢慢地疏远体育,上课处于被动状态,越是高年级越明显。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客观存在的“厌学”现象呢?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意识和能力呢?
下大雪的一天,看得出学生眼神是渴望上体育,喜欢在这大雪中嬉戏。随着预备铃的声音我踏入我上课的班级,同学们一看到我来了很是兴奋,用欢呼雀跃这个词一点不足为过。我这个时候我抓住了他们非常想出去与雪亲近的机会,(当然出去打雪仗我还是有目的的,打雪仗主要是增强同学们投掷的能力用打雪仗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在自然而然中学到这门技巧)这样我带领他们到了操场,到了操场分组打雪仗,而我却成了最大的“受害者”,我整个变成了一个雪人,在这个大雪纷飞寒冬,操场中听到的除了是孩子们欢乐的笑声还是欢乐的笑声……此时我是高兴的,同时我还有一丝丝成就感,本来平时枯燥的投掷课在今天打雪仗中自主的学会了,还有每一个孩子都融入了快乐的气氛中,这种气氛也感染了我,让我笑得也是那么的开心。这就是孩子们的可爱之处。
这件事虽然小但是经验往往是从小事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当你积累起一定的经验,工作才能游刃有余,所以说误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要谨记在心。还有通过打雪仗客观上也让孩子们学到了投掷的基本技巧,同学们非常感兴趣,使学生在无形中掌握了投掷技巧而且还是在欢声笑语中学到的。这也是快乐体育的一种体现吧
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为学生能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需要和情感的体验,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潜移默化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法和手段,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多的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学会探究与分析,从小传授他们“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法。并且多让学生谈感受,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我们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新课堂中的小主人。
第二篇:快乐体育
快乐体育是指教师正确运用适应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 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唤起学生自主性、能动性,使他们快乐的参加体育教学,并从中享受体育的乐趣,以得到全面、主动、充分和谐发展的体育教学过程。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典型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又称为“三段式”。即准 备部分(队列队形和准备活动)、基本部分(主教材的教与练)、结束部分(放松整理活动),运动技术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过程是以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体活动规律为主线的,它缺乏学生自我目标提出和追求的动力机制,教学环节偏重教师一方,单纯强调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方法。
2-2快乐体育的内涵 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体育教学论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认为学生只是一个需要教育的客体,只能被动地接受体育教师的教育培养,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自觉性、积极性的泯灭。失去兴趣的学习,不能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不能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学生也不会进行有效的学习。快乐体育十分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因作用,即主体作用。快乐体育理论认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从人的发展看,兴趣和动机是构成人的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基础、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均不相同,教师只有最大限度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积极地鼓励、引导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顺利施教的重要条件,是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的一种内驱力。和谐的师生关系能驱动教师满腔热情、专心致志地从事教育工作,千方百计把学生教好;同时,它不会使学生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上的障碍,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学教育影响,并对教师所教课程产生兴趣以至爱好,最终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和谐的气氛中完成,促使教学目的的实现。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方向、进度和内容,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艺,活泼、生动的形象教育和影响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目的、态度、动机、积极性、身体状况、兴趣、思维能力、情绪等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上级与下级、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神情严肃,不容置疑,学生唯唯诺诺,言听是从。快乐体育强调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双向信息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追求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传统的学校体育理论认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追求运动技能的规范,提高和增强体力,这样教育出来的儿童、少年都是成人化;成人化动作,成人化理论,成人化思想。这在竞技体育中表现尤为明显的是:国内少年和国外少年竞技能力相差无几,或过之,一旦再发展,国内少年成长速度就不如国外了。快乐体育认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是快乐体育思想的根本精神所在。快乐体育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存在着辩证关系:一方面是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发展水平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以及参与运动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充分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快乐体育过程又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帮助学生更深地挖掘从事运动项目的潜力和参与运动的乐趣。这两方面相辅相承,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促进所有学生在智力、心理素质、美育和能力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在快乐体育的思想指导下,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和能力,丰富精神生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活动本身应是快乐的有吸引力的 体育教学艺术的本质就在于促进学生乐于进行体育学习,“为深化旨在追求运动乐趣的体育学习,孩子们自发、自主的学习活动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满足孩子们的运动欲求就会产生运动的乐趣。这种欲求的水平越高,越明确,其满足后获得的喜悦也就越大。因此体育课不能是带有教师强制性的,而必须能使学生自发、自主地享受运动中的乐趣的体育课。”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新颖有趣、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起学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5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提高运动技能
体育教学不仅要育体,而且还要育心。社会越向前发展,对人的道德情操和适宜社会生活能力的要求也越高。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适应社会生活要求的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具有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想品德、文明修养、道德情操等。快乐体育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个性的同时,也要求运动技能在积极参与下的提高,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
2-3 快乐体育的特征。教学的指导思想上,主张以全面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教育,以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好学、育体与育心相结合,使学生能在一个师生间、学生间亲密无间、和睦融洽的环境中,锻炼身体、磨练意志、陶冶情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2 教与学的关系上,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既爱护关心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又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做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成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的观念上,强调学校体育必须是全员的体育、成功的体育、终身的体育,体育课必须情感交融和身体发展并举,体育教学结构应是融认知、情感和身体发展为一体的三维立体结构。教学方法上,主张启发式的创造教学,反对注入式的模仿教学。强调教法的灵活多样性和学法的实用有效性,提高课堂生活质量。教学组织上,要“严而不死”、“活而不乱”,既有严密的课堂纪律,又不失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并强调多向交流和教学环境的优化。体育教学应该重点提倡“有乐趣,充实的教学”,具体说就是体育教学要注意运动的乐趣,强调在技能和体力方面要有量和质的保障,为了符合这种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认识“站在学生立场上进行教学”的指导思想,必须研究学生对体育课有什么希望,选用什么样的教材和怎样进行教学。
一、创设有乐有趣的教学情景
把快乐体育带进课堂去,改变了体育教学单一对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改变了学生被动学、苦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学生上体育课,都是在教师直接设计或间接控制的情境中进行的。情境应具有诱发动机和功能。在体育课教学中将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思想教育与学生的身心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创设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景活动中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上课前布置好障碍跑的教学场地,由小木箱堆积而成的堡垒、体操棒、体操垫、跨栏架、跳绳等组成。学生对场地、器材布置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已经忍不住内心的喜悦,开始想象课的内容,迫切想尝试练习了。因此,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创设情景学习的愿望,发挥他们创造性学习,为奠定快乐体育培养良好的品质。
二、快乐体育进入课堂的优点
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强调学生愉快地进入体育学习与锻炼,还十分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去学习和创造体育运动。还要利用体育教学人际交往频率高的特点,让学生体验到老师的认同、悦纳、内伴之间友好、关心的感情。在学生完成动作后,老师的表情和鼓励性语言使学生发自内心的高兴。同伴之间的协作、帮助、尤其是在集体项目竞赛中互相切磋,共同为取胜而通力合作,同样会使他们体验到自己归属于某一集体,被同伴所接受的幸福感。如这个月是我们学校的快乐体育月,每周都安排了不同的比赛项目。在课堂上每个学生的表现都是最好的,他们积极参与、自由搭配、认真练习。比赛内容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快乐是愉快情绪的体验,而愉快情绪的建立是以学生产生需要和兴趣为前提的。
三、快乐体育教学的几种方法
1. 游戏法:快乐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游戏是学生十分兴趣的体育活动,也是体育课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把教材设计成游戏进行练习。如学习立定跳远,教师可以把立定跳远改为蛙跳接力赛,使学生在快乐游戏中提高跳跃能力。
2.比较法: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讲解动作。如学习跳山羊练习时,助跑起跳和不助跑起跳的比较效果是不一样的。
3.模拟法:只有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学起来津津津有味,感到快乐无比,才能越学越爱学、越会学,才能学得好,让学生模拟表演是学生乐而愿为的活动。体育教学要投其所好,开展教学活动。如训练学生用前脚掌先着地跑,我们可根据儿童关于模仿的特点,组织学生模拟南极企走路,模拟草原儿童骑马舞蹈表演„„学生在有趣的模拟表演中掌握了要领。失去了趣味性,快乐体育亦不复存在。
4.口诀练习法:指在授课时,根据动作的结构、特点、创意,编成顺口调或儿歌,边读边念,如在学习三步篮球上篮动作时,脚步动作的口诀“一大、二小、三高跳”,练习时边做边念,学生感兴趣,完成效果自然好。
5.激励法。在快乐体育的实践中“乐教”只是手段,“乐学”才是目的。体育教学中的耐力锻炼项目最适宜采用激励法。耐力锻炼是最单调,易疲劳的运动,假如只简单地强制性运动,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创设适合学生锻炼的场地,即:铺设垫子作“草地”,架一条有一定高度的橡皮筋作“钢丝网”,用实心球作“地雷”,用白粉划两条有一定间隔距离的横线作“水沟”或“战壕”,让学生进行爬、钻、绕、跨等动作的练习。尽管锻炼有一定的运动强度,学生累得满头大汗,可兴趣未消,磨炼了意志、强健了身心。
四、师生共同参与活动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快乐体育教学的宗旨是要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欢乐,满足其趋乐避苦的欲望,由此而产生体育兴趣。教师要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艺,活泼、生动的形象教育和影响学生,和蔼可亲的态度来感染学生,建立起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情,用“乐教”影响学生“乐学”。就如这星期的跳长绳练习,第一节课我问学生自己会组合,会不会跳,当然答案是肯定的。我也非常高兴,让学生们自由组合。可没多少时间,就有同学状说某个同学不会甩绳,某某乱跳等等诸多问题。当我随意参加了一个组,并不时的换组和学生们一起跳时,他们是那么的兴奋、认真,我也由衷的感到欣慰,终于能让孩子们在愉快中锻炼身体。第二节课起我就和学生一起练习。
“快乐”蕴含在体育之中,既是内在的,又是客观具体的,不同的运动就可以获得不同的乐趣。把快乐体育带进课堂,是每个体育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研究、探索、提炼、利用快乐的因素,使我们的课堂更富有乐趣、更富有时代感!
小学快乐体育教学初探
摘 要 随着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树立,为了全面改革现行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通过引入快乐体育的教学思想,经实践证明快乐体育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一种有益模式,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关键词 小学体育 快乐体育 教学模式 前 言
改革之前的体育教学尤其对小学生而言,因其过于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认为体育工作就是竞技比赛和达标,在教学上按专项训练的要求进行教学,重视少数体育尖子生的培养,忽视大多数学生的体育学习。这种过多和过高的技术要求,令本来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因趣味性太少,而提不起激情,严密的组织和统一的要求,更使学生望而生畏,绝对的评价法,又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改革这种教学模式已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在借鉴国内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我们组织开展了快乐体育教学模式。
1、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1.1 2002年6月,我参加了由福建省教育厅组织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育与健康》学科培训。我意识到要改革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观念,为此,回到学校后在征得学校领导同意后,又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新课程,并率先在自己所教班级,偿试快乐体育的教学。
1.2 场地设施是快乐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我校去年新建实验楼落成,学校正计划把旧教学楼拆除建运动场,经过努力一个200米跑道的简易田径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场内还建有一个标准篮球场,为了实施快乐体育教学活动,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充实,设计布置了多个项目设施,以便于突出趣味性、多样性和教育性等特点。使学校的场地设施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为开展快乐体育教学活动提供基本条件。
2、改革课堂教学 2.1 改造教学内容
为了实施快乐体育教学,我们把传统的教材内容进行校本化、儿童化、趣味化改造,简化教材的技术结构,主要包括简化规则和降低技术要求,例如,我把小学高年级的蹲踞式跳远的技术简化成,直线跑→单脚跳→向上蹲→双脚落,规则则简化成,起跳板改成起跳区,即从起跳点量到落地最近点。让学生活动时不受过多的限制。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同时还要注意内容的科学性,增设学生喜爱的、趣味性浓厚的游戏、竞赛等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快乐。2.2 改善教学环境
几个由小木箱堆积而成的堡垒,里面放了很多垒球,8—10米处有几块投掷靶树立着,而另一块则是由体操棒、体操垫、跨栏架、跳绳组成的综合素质训练的场地。这样的场地、器材的设计从开始排队的那一刻起,学生就已经忍不住内心的喜悦,开始想象课的内容,迫切想尝试练习了。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例如,让学生带上自制的小哑铃(矿泉水瓶装上半瓶小砂石),在音乐的伴奏下跟老师做哑铃操,学生一定会感到轻松自然,其乐融融。快乐是愉快情绪的体验,而愉快情绪的建立是以学生产生需要和兴趣为前提的。所以场地、器材安排的合理,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保证。2.3 改革教学方法
在开展快乐体育教学中,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艺术性的再创造、再加工,并灵活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去发现,去探索,从而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例如采用情景法、游戏法、设疑法、目标学习法、讨论法、竞赛法、直观演示法等多种体现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教学方法引入体育课堂教学中来。
体育教学法要着眼于师生双方的行为合作,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注意精讲让学生多练,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脑体并用,鼓励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个性,总之只要有肋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有肋于学生学会学习和锻炼,都是教师要采用的教学方法。2.4 改变评价方法 对学生的评价要采用主客观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由单一内容评价向多元内容评价转变。做到评价不仅仅局限于运动技能,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意识、情绪状态、合作精神、意志品质等因素。还要考虑到学生生长发育个体差异等情况。对教师则从教师对快乐体育课程目标的理解,学生对你所教体育课的兴趣、喜欢、参与活动的程度以及教师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3、激活课外体育
3.1 改变单一的课间操
全校学生除了学会学校统一的广播操外,各班再学一套特色操,每天根据音乐的不同,交替做广播操和特色操,由于特色操,各班都不一定相同,学生兴趣很高,也大大提高了课间操的锻炼效果。3.2 开放课外活动
自开展快乐体育教学以来,我校课外活动改变原来那种要求学生统一行动、整齐划一,不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做法。而是对体育活动课充分放开,尊重学生自己兴趣爱好,重视学生参与性、娱乐性、合作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自带体育器材,体育教师和班主任都要求到场指导和组织,课外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学生们不仅身心得到锻炼,个性也得到充分的发展。3.3 运动会向体育节转轨
在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校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正逐步向体育节过度,比赛内容除田径以外增设了体现趣味性、娱乐性、创造性、表演性和健身性等项目,学生的参与人数也由一班几个田径尖子生,增加到几十人,真正成为学生的节日。3.4 拓展家庭体育
学生在学校,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毕竟是很有限的,而学生的节假日时间却很多,为了引导学生利用好这块时间,开展好家庭体育活动,我们正偿试结合《全民健身纲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制定学生家庭体育活动计划,供学生参考,体育教师把自己所教学生,该年龄段的身体形态、机能指标印发给每一个学生,要求带回去给家长,并要求家长,对照标准,帮助自己的子女完成练习任务,例如有的学生因肥胖耐力素质很差,就建议家长安排时间带子女去远足、登山等。为了了解学生家庭体育任务完成情况和锻炼效果,要求家长把子女家庭练习情况及效果反馈给教师。
4、结论
我校开展快乐体育教学活动,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有明显的提高,随着学生对体育知识需求的日益提高,对体育教师的再学习与科研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乐体育将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快乐体育是一种适合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好模式,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也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直得推广。
(2)快乐体育有利于培养师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使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了很多,所以建议学校领导要加强管理,防止个别不负责任的教师,把快乐体育变成“放羊式”教学。(3)快乐体育不能理解为学生只要在嘻嘻哈哈中上好体育课,只要学生高兴就行,而是能让学生在吃苦耐劳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4)快乐体育促进了全民健身的开展,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参考文献:
〔1〕 沈 斌 小学快乐体育教学 广州 体育学刊,2002.3 〔2〕 钟启泉 体育教学展望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如何在体育课中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个性 创新能力
素质是一种靠分析来评价的概念,对它而言,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讲相应的素质。如各种行为的综合表现是素质,它与体质、气质、性格等同时形成人格的基础。它分为身体素质和精神素质。精神素质又被分为智力素质、感情性素质、意志性素质三大种类。素质教育是面向二十一世纪,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所提出的一项具体的,迫切的,务实的教育举措。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体育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论述:
一、正确认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
简单的说应付考试的教育为应试教育,具体到体育课应该是指单纯为“体育考核”、“体育达标”、“体育中招考试”及按照落后的教学模式教学,分数把关等现象。它的最终结果是从分数上论成败,注重分数的高低,忽略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应试教育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表现在,一方面不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管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状况如何,过分依赖教学大纲,一路教下去,一路考下去。走马观花,只看分数,不看学习的实际能力,;另一方面根据考试规定的狭窄范围,为追求高分,不得不进行强化练习。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模式的陈旧;学生成材过程的教育成功总的评价体系不够科学;教育过程中,层层只看分数,层层只关心分数。使得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人人把分数放在第一。学校之间比分数,教师之间比分数,学生之间比分数,甚至出现了用钱买分数的现象。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削减不相关学科的时间,忽视体育或非法占用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中学生每天不少于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使得学生长期坐在教室里,没有时间去活动,更不敢去活动。长期以来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严重失调。随着学生活动时间的减少,近视率的提高,个性的丧失和创新能力的下降,人们都猛然抬头呼唤素质教育。体育课中的素质教育应该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激发学生的潜能。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参考大纲,根据地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的添加、削减或置换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要从集体化、统一化、规范化中解脱出来,采取多方位、多层次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天真活泼的从事体育项目的学习和身体的锻炼:保护他们的个性,挖掘他们的潜能,尤其是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确定体育课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标向 个性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个性从原始概念上讲,它应当是强调与众不同,有特色的,有独自性和个别性的身体素质与精神素质的综合。是在教学过程中不依赖教师一方实施个别化指导就具备的素质。在体育课中要培养学生自我信赖和独立自尊的信念,另一方面要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协调融洽精神,这是个性的两重性。对个性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正处在探索阶段,要给予师生广阔的创作空间,同时要注意不要无限制的自由放任。在个性教育的同时,应扬长避短,主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与整体协调、融洽、合作的自我意识。通过自我能力的培养,达到在教师指导下创造出一个主动、愉悦、快乐、身体和精神愿意接受、主动反省自我、教育自我的学习环境。比如:
1. 多元化的学习,扩大学生的选择,以求自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能力。如在同一个班级里同时进行几个项目的学习,让学生分类选择,教师分别指导,进行情趣教学。深圳有一些中学采取了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得到了学生的赞同,家长的支持,社会的认可。2. 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除一些比较危险的项目(田径中的投掷项目,单、双杠,武术中的剑、棍等)之外,其他项目的教学,都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学习练习,而后老师再加以指导。在学生相互指导,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没动脑筋或方法不对,学习兴趣怏然,确又不能成功之时,教师抓住时机纠正不对之处,正确示范,给学生留下最深的印象和最佳的学习效果。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由填充式的学习向求知式的学习转变。从情趣上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互助性,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3、给予健康的个性和创新意识空间,逐步创建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个性发展,能力培养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个性展示和动作创新。研究、引导、认可、鼓励他们的动作创新。例:在一次俯卧式跳高的体育课教学中,美国一位体育教师,突然发现他的一位学生不遵守纪律,跳出了背越式动作。他没有批评学生,而是鼓励他继续跳,结果发现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跳高动作——背越式。正是因为这个动作的出现,人类才一次又一次创造了跳高的奇迹。
三、改变观念、接受新的信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目前的体育课,是从前苏联的军事体操发展而来。它有古老的起源,传统的模式。它落后于经济市场的步伐,严重置后于改革开放和与世界接轨的需要。由于古老而又落后的评价体系,目前仍然没有完全改变,人们打破旧模式,创建新模式的力度有所保留,因此在教学中将学生“格式化”的现象,仍然存在。这样的教学,由于观念没有改变,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对学生进行“格式化”,不仅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活动时间,而且间接的阻止了学生围绕所学的内容,自主学习、自主练习、开动脑筋、发挥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现。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激情,教师也觉得辛苦。直到下课的钟声响起后,学生的精神才放松——欢腾起来,流露出他们天真活泼的个性。因此,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在参考教材内容的情况下,重视兴趣,保护激情。不仅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锻炼,而且要鼓励他们相互帮助和相互交流。同时引导和保护他们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实现。准许参考大纲,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部分改动。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全面的、科学的、多元化的、多层次的和比较灵活的教学目标。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中,保护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对某一两个体育项目的偏爱。大胆引导和支持他们的心中所爱,为国民素质的强健和终身体育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从“以我为中心”中解脱出来,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总的要求下,让每一个学生都自动起来,激发他们的潜在能量,创建以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要多参观学习,捕捉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做到敢于接受新的信息、敢于试验、敢于创新、敢于同多年存放在脑中旧的教学模式做斗争,探索出一个欢快、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
四、不断探索、逐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学生的体格是否强健,身心是否健康,体育知识是否丰富,运动技能是否达到一般掌握,个性是否得到发展,创新能力是否能够得到实现,是否有偏爱的体育项目,该项目进展的如何,是否有终身体育锻炼激情、兴趣和能力等应作为体育课实际效果的评述依据。教学的实际效果是课堂的核心,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评估,是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成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制定评价体系的科学依据。
浅析体育教学的必经之路----“快乐体育教学”
一、快乐体育教学的内涵
快乐体育教学是以情感教学为导向,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是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立足尊重学生的体育运动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乐趣,并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快乐的、有吸引力的。快乐体育教学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它是建立终身体育意识的基础,是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整个体育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的,是对当前体育教学中某些僵死、被动以及缺少乐趣的反思。快乐体育的产生是对传统的师生观、教学观、理性观的变革。
快乐体育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是:以情感教学理论为基础。教育论认为情感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是人格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体育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自觉、主动为前提才有可能取得成效。
快乐体育教学的特点是:(1)主张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体育,从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教、乐学,育体和育心相结合。体现“以生为本”、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2)主张教学活动是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3)主张采用启发式的创新教学方法,强调教法的多样性和学法的实效性。(4)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教学环境的优化。
二、快乐体育教学的优越性
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倡导从情感入手,在发展体力的同时进行知识、情意并重的人格教育。改变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灌输,学生机械学习的教学方法,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启发式的教法与发现式的学法。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
1、快乐体育教学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体育教学论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认为学生只是一个需要教育的客体,只能被动地接受体育教师的教育培养,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自觉性、积极性的泯灭。失去兴趣的学习,不能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不能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学生也不会进行有效的学习。快乐体育十分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因作用,即主体作用。快乐体育理论认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从人的发展看,兴趣和动机是构成人的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基础、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均不相同,教师只有最大限度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积极地鼓励、引导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快乐体育在教学方法上,给学生思考问题和进行独立创造留有余地,强调教学的综合性、多样性和学法的实效性,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单纯灌输、学生机械重复的教法,侧重于采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运动动机有实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与锻炼中,体验体育的乐趣,同时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运用运动锻炼身体、增加体质的方法。在教学组织上,以“活泼、自由、愉快”为主调,教材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以及技术语言的运用上要考虑趣味性的因素;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环境的优化,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和兴趣;引导学生增加体育意识和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2、快乐体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可以为人活动提供动力,他是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无意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这种兴趣,会给学习带来很大帮助。在体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当学生对练习感兴趣时,会表现出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听教师的讲解,认真仔细观看教师的示范动作。当教师布置练习时,他们会一丝不苟、认真刻苦,勇敢顽强地完成。当对学生某些练习不敢兴趣时,上课时会出现心不在焉,做教师布置的练习时,会出现不在乎、随便、马虎。这样经常延误练习时间,而且影响完成动作质量,应当注意的是还会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伤害事故。例如:在练习站立式起跑接加速时,由于大部分学生认为枯燥、乏味、简单、易学,学习态度不认真,在跑道上练习时就出现动作衔接不自然,脚底打滑,甚至用力过猛摔倒在跑道上,手、脚挫伤。
新颖的事物易引起兴趣,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过浅,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教材内容过深,会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符合本人能力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学生在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在同一活动中,常因能力上的差异而造成不同的结果,致使学生产生兴趣的程度不一。具体案例:如教师进行跳马教学,(学生看到“跳马”又高又大就产生恐惧感,特别是女生更为明显。)单元的前半部分,教师先采用过人背山羊、不同高度的人背山羊。学生自由结伴、相互合作、轮流练习,充分体现支撑跳跃的乐趣;随后逐渐进入跳马教学阶段,学习中让学生自定目标,并向各自的目标挑战,体验运动学习的乐趣;单元的后半部分,教师组织学习小组间的比赛,采用自己最好的动作作为得分的相对评价方法,各小组内自定比赛的策略,互相帮助,争取胜利。
3、快乐体育中的情景创设有助于课堂教学
布置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与上课场地,创设一种适宜的自然情景,她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感受,在怡然自乐的情感中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场地、设备、器材的新颖别致的选择与布置,使学生感到教学场地的优美、新鲜、一进入这样的教学场地,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就提高,活动欲望增加,有跃跃欲试之感,一上课就能积极投入。
4、快乐体育教学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
游戏教学是快乐体育教学的一部分,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组织形式有趣,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能结合课的主题使每一体育课、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动作技术,锻炼身体,提高素质。学生都具有活泼、好动、好胜和积极上进的心理特征。如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能启发调动他们学习锻炼的积极性,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适当贯穿带有竞赛性的游戏项目来配合教学,就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练习动作的兴趣,使他们在紧张活跃的竞赛中提高练习次数,巩固技术动作,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如:耐久跑2分钟25米往返跑就可以运用“追逐跑”、“螺旋形跑”、“S形跑”等游戏进行耐久跑的练习。既激发学生能积极进行锻炼,又能达到耐久跑的要求,使学生不觉得累和讨厌。以上的游戏完毕进行便步走,走成圆圈,再进行一个“马兰花”的游戏,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结束部分的整理运动,用一个唱歌游戏来代替,既可以达到放松的目的,又能使学生最终都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三、实施快乐体育的基本途径:
1、情感先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体育教师作为教育者和组织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厌恶、愤怒、恐惧、悲伤、忧郁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加强这门教学艺术的修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成长上。可见情感是维系和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和桥梁,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因此,只有师生情感融洽,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学其道”。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随之直接感染着每个学生。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水平,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觉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达到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
2、创新教法,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活学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有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不断改革创新教法,寻求更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法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又要新颖有趣、易难适度、富于变化,使教学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乐学、活学。如在准备运动中,运用简单轻松的游戏或器械操等作为课的开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从而使学生尽快进入到运动状态之中。又如在基本部分的练习中,可采用游戏、竞赛、学生自主选择练习方法等方式进行,使练习的形式多样化,学生活学巧练,达到自我锻练、自我体验乐趣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各自优势和特长,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结束部分的放松整理运动,可引用韵律操或舞蹈等形式进行,让师生在优美的旋律中跳起来、舞起来、笑起来,并在欢快的气氛中调节肌体、放松身心。使学生在欢乐、团结、成功的喜悦中结束课堂教学。这样,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学生进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能够享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这样的体育课才是名符其实的快乐体育课。
3、因材施教,分层递进,让学生学有所得。
因材施教,分层递进,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快乐体育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当中,确实存在着运动水平和从事体育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差异。教师只有最大限度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一刀切”教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容易造成部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 “吃不饱”和部分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因材施教和分层递进的方法进行教学。具体方法是:将学生按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强弱不同分为男女A、B、C各三个小组,根据学生技能的差异分别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练习要求,实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如在跨栏跑的练习中,不同小组的学生所跨的栏高和栏距都各不相同,技能强、速度快的学生调高栏高和增加栏距,满足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技能稍差、速度稍慢的学生降低栏高和缩短栏距,让他们也都能在三步过栏。又如在200M跑的练习中,要求学生按A、B、C三组的顺序分别在第五、三、一跑道上跑。再如在400M跑的练习中,要求学生按A、B、C组的顺序分别在第三、二、一跑道上跑。这样,让素质好、技能强的学生跑外道增加距离和难度,提高要求;让体质和技能稍差的学生跑内道缩短距离,降低要求,使大家几乎同时完成练习任务。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自身能够完成的练习内容。同时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施展才能的空间,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学有所得并获得更多的成功感。
4、教学内容搭配得当,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众所周知,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激起求知欲,对符合本人运动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因此,教材内容的搭配要适合学生的年级水平的特点。教材难度过小,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难度过大,会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同一活动中,常因学生的素质和技能上的差异而造成不同的结果,致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的程度不一。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密切的联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富有游戏性和竞赛性的教材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单调乏味的教材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学生上球类课时,学习兴趣远远超过其它项目,而这项运动对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弹跳、速度、力量等各项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以及团结协作精神等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材内容的搭配、分析教材和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考虑的以下四点:(1)教材内容的搭配,要以大纲为主,结合本校实际,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同时强调教材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创新有趣性。(2)从教材的选择到挖掘教材的内涵,不只考虑具体教材的动作本身,而是考虑教材背后所具有的特性和内涵。充分挖掘体育教材所特有的教育功能、社会功能、美育功能、娱乐功能等,强调教材与个体需要、社会需要相结合。(3)教材分析,充分认识和理解教材纵向衔接、横向联系和知识的系统性、层次性。(4)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建立在对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和具体实际的基础上,强调合理性、具体性、可操作性。
事实证明: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是以最佳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喜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是体育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成功教育的必经之路。
第三篇:快乐体育
快乐体育主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思考问题和独立创造留有余地。学生的学习包括三个阶段:运动的初步体验(尝试)——向新的学习目标挑战(学习)——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创新)。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了快乐,如何谈得上全面提高学生得身体素质,他们不愿意每天的跑步练习,每节课的篮球运球,他们需要新颖、实用、有挑战性的教材。所以教师只有积极不断地更新教学手段,常教常新,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练习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终身教育应贯穿于人的一生,而高校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课教学应该作为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应进一步更新观念,形成比较完善的学生健康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与体育实践能力,同时,高校体育应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平台,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各个方面加快改革和创新,树立“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让学生通过高校体育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成为具有健康体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生命在于运动。对于在大学体育课中开设保健课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体育运动本身在于防病治病强身健体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太极拳是我国传统保健体育项目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既是一种合乎生理和心理原理的体育运动,又是一种防治疾病、陶冶情操的健身手段。太极拳的锻炼强调意识、动作、呼吸三者同时协调运作,在强身的同时也锻炼了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是一种全面的养生锻炼。因此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少数体弱和残疾学生防治疾病的心理需求不容忽视,开展保健课教学以满足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需求。大学生体育课学习的良好动机是学好体育理论和技能的动力,它将直接影响到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动机的成因,循循善诱地强化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转变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价值观,学习体育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和玩的痛快”,要把单纯的兴趣升华到更高层次的终身体育,并确立学习和锻炼的目标,提高体育课学习的动机。高校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习心理学,潜心研究教法,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 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科学的调控和有效的激励,创造出一个最佳的教学环境
第四篇:打造“底气”,快乐作文
打造“底气”,快乐作文
现在很多学生对作文有畏惧心理,感觉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每次作文都是搜肠刮肚、东拼西凑,其根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生活的积累、语言的积累和写作情感的积累。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作文时 “底气十足”,不再犯难呢?
一、要勤于观察体验,积蓄作文素材
人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对学生而言,缺少的不是具体的生活,而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如果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细致的观察和了解,就去写作无疑是很难的。只有通过亲身接触、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写作时才能言之有物、有事可写、有话可说,写出的作文才会内容丰富、真实生动。因此,教师要努力拓展学生的生活面,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留心观察,仔细体验。学生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亲身经历的事情多了,写作材料也就会多起来,作文时就不愁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了。例如,跳皮筋、踢足球、放风筝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都是同学们经常参加的活动,每次活动中都洋溢着欢声笑语。如果此时此刻,能让学生认真观察同学们的动作、表情,体会同学们的喜悦心情,并把观察和体会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时他们怎能无话可说,写出的作文又怎能不具体、不真实呢?
二、要进行广泛阅读,丰富语言积累
要写好作文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如果语言贫乏,作文时就会
出现冥思苦想也找不到一句恰当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的情况,这正是我们常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语言的积累是十分重要的。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经过大量的阅读实践就能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正说明了这个道理。
课本中选编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美文。这些文章或是结构清晰,或是语言优美,或是构思独特,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和习作都有广泛的指导作用。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每篇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情感美和布局谋篇的独具匠心。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生动句子、精彩片段,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除课内阅读外,还要搞好课外阅读,做到博览群书,并写读书笔记,积累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好词佳句就会信手拈来,自然可以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语言生动、表达准确也就不再是难事了。
三、要消除畏惧心理,树立习作信心
有些学生对作文存在畏惧心理,把作文看成是望而却步的“龙门”和“天梯”,这与对作文的理解存在偏差有关。其实,小学生作文与艺术创作是两回事。我们作文就是练习,是习作,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因此,教师必须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情绪,树立起他们写好作文的信心,让学生放开胆子去写。作文时,要求学生所写内容应贴近生活,要尽可能写自己熟悉的、有
亲身体验的人、事、景、物,并告诉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不仅易于动笔,而且写出来的作文内容才不会空洞,才会充满活力。
总之,多看、多想、多读、多写是打开作文之门的金钥匙。只要抓好积累这个关键,学生就能走出惧怕作文的困境,走进习作的乐园。
第五篇:打造快乐课堂 践行
打造快乐课堂 践行“轻负高质”教育
【内容摘要】课堂,承载着师生的生命律动。让课堂洋溢欢乐,充满笑声,应该成为师生共同追求的生活。快乐课堂正是满足了这种需要,让学生乐学、会学、能坚持学,从而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理想,师生收获教育的幸福。本文提出了构建以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内涵的快乐课堂,认为趣味盎然、自主合作、贴近生活、关注情感、重视活动、充满艺术是快乐课堂的基本内涵。并重点指出了打造快乐课堂的三大策略:有趣——快乐课堂的基础;自主——快乐课堂的核心;成功——快乐课堂的根本。
【关键词】快乐课堂 有趣 自主 成功
教育教学活动发生在师生之间,师生双边活动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牛鼻子”,是实践“轻负担高质量”教育的核心基地。没有课堂的彻底革命,“轻负高质”教育必定是一句空话。那么,如何通过课堂实现“轻负高质”的教育理想呢?我认为,必须以打造快乐课堂为依托,建立以快乐为特征的课堂文化,快乐课堂文化才是推进“轻负高质”教育的智慧。
所谓快乐,是指因某种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愉悦的情绪状态。学习应该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快乐课堂,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方式,愉快完成学习任务为目的,让师生在自由和谐的环境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发展的空间。它以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内涵,以有趣、自主、成功为课堂文化,并具体表现为目标全面化,内容建构化,方法多样化,手段现代化,评价人本化。
一、快乐课堂的基本内涵
1、快乐课堂是趣味盎然的课堂。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师要善于挖掘学习材料本身的趣味性,将知识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新颖奇特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2、快乐课堂是学生自主的课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自我构建的过程,不是教师的强行填充与灌输。教师要努力将自己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通过组织、引导、激励和评价,带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过程。
3、快乐课堂是贴近生活的课堂。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尚处于发展过程之中,需要感性材料作为支撑,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则是学生学习的兴趣之源。教师在课堂上应力求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从生活中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用生活材料为课堂教学服务。
4、快乐课堂是关注情感的课堂。有快乐课堂里,师生之间有的是平等对话和协商、友爱交流和合作,没有钳制和压抑、责骂与呵斥,应总是洋溢着动人的真情。
5、快乐课堂是重视活动的课堂。快乐课堂上,教师不应陶醉于个人精彩的表演与展示,而应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听一听、看一看、议一议、试一试、尝一尝、练一练、摸一摸、想一想、演一演等多种活动方式,经历学习过程,强化学习记忆。同时,教师要能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知识与能力状况变换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以活动贯穿整个课堂,使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6、快乐课堂是充满艺术的课堂。快乐课堂立足课堂却又不囿于课堂,基于教材却不为之所困。在快乐课堂里,总有引人入胜的导语、余音袅袅的结语、渐入佳境的层次、一线串珠的设计、跌宕起伏的情节、娓娓动听的讲解、亲切从容的教态和恰到好处的评价。
二、快乐课堂的打造策略
(一)有趣——快乐课堂的基础
对学生而言,学习是一种外加的负担,学习行为的生成与维持需要外力的帮助,更需内在动力。内在动力表现于外就是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望,强烈的求知欲和明确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不竭的推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这一观点的注解。
有趣,它应包括兴趣和趣味: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是所有活动的粘合剂。一方面是学生对学习感兴趣,热爱学习。明白学习的近期、中期、远期的目的是什么。要将追求成绩和智慧作为近期目的,追求成功作为中期目的,追求幸福作为远期及终生的目的。明白了目的,就会有“苦中乐”的快乐感。另一方面是学习活动有趣味,学生对课堂、科目、教师感兴趣。这是一个双边或多边作用才能达到的效果。教师乐教、会教、趣教,学生才会乐学、会学、趣学。
1、创设活动情境。快乐课堂离不开快乐活动,快乐活动是学生获得快乐感受的源泉。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活动为主体。课堂上的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探究发现的平台,为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象前人一样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干,课堂里学生“活”起来,“动”起来,他们的认知结构也得到不断发展,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获得学习快感。
2、创设竞争情境。教学中引用竞争机智,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让学生在竞争中体验成功,感受学习的乐趣所在。
3、创设生活情境。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把教学内容生活化,是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的重要前提。正所谓:“书本不是学生的世界,世界才是学生的书本。”我们的课堂必须与生活建立一种必然的联系,让学生觉得学习也是一种生活,是很快乐的,学生才会天天快乐,才会眷恋课堂。
(二)自主——快乐课堂的核心
让学生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学生会学习了,掌握了本领,那才是快乐的。因此,在课堂上,作为教师,要“做毛泽东,把打战权还给学生”,“做张艺谋,让学生表达、表演、表现”。让学生能够“自主着”,延续学生的自主性。具体说,学生的自主学习要素有以下五个方面:
1、民主平等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先决条件。
真正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自主着”。为此,教师要学会“让”: 一要有想“让”的和气:做一个民主的老师。把“老师的真心放在学生手心”。让课堂成为抒发学生热情、彰显学生个性的教学场所,让学生有话说,有不同的话说,有不同的话有不同思想地说。
二要有善“让”的灵气:做一个智慧的老师。课堂永远是一个“万花筒”,精彩纷呈但又让人捉摸不定。教师“让”出来了,但要有“点石成金”的智慧,将学生学习的“结点”点化成美丽的教育资源。
三要有会“让”的朝气:做一个有个性的老师。课堂是个性集中营,教育要培养有个性的人。有个性的学生必须由有个性的老师来培养。一个有个性的老师,反映在教学上是强调个人的发挥空间,学生的自主才会完美地展现出来。因此,教师要自己研究自己,持续追问自己理念的根由、实践行为的依据及教学创新的可能。
四要有敢“让”的勇气:做一个专业的老师。让学生能够“自主着”,光有一颗红心还不够,不必须要有前沿的专业思想,应对学生的“刁难”,敢于接受学生的挑战。
当我们老师“让”出讲台,变为学生的舞台,课堂将成为学生的天下,这样的课堂成为了师生共同的快乐源泉,学生的学习是快乐的。
2、鼓励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
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是自主学习的第一个环节,其目的是吸引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鼓励学生参与,就是要打破过去禁锢学生的做法,给他们更多机会和条件,让他们自主学习。因此,解放学生是快乐课堂的基本信念之一。陶行知针对旧教育的弊端,提出要“解放儿童的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去做;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去实践;解放儿童的眼,让他们去看;解放儿童的耳,让他们去听;解放儿童的口,让他们去说。”这些观点对现实课堂教学改革仍有价值。
解放学生,就是“解除束缚,释放潜能”。从当前情况看,解放学生主要做到:给学生自主空间和时间,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搭建利于学习与实践的舞台,让他们主动学习,尽情展示,充分发展。
3、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立足点。
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新知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探究不是无目的的,而是在教师指导,引导下实现的。探究是一系列学习行为的集合体,是在具体学习目标指引下,朝着既定认知任务,全身心参与的实践活动。因此,自主课堂必须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组织、指导作用,课堂上的探究活动是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不是放任自流的课堂。
4、讨论交流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保障。
“学习共同体”的特点就在于每个成员必须容入其中,每个成员有自己的认知任务,从事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活动中各自的收获不同,讨论交流可以增进认知的活化和完整,交流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产生思想交锋,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生成,改造,丰富,完善。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不是旁观者,而是与学生一样参与其中,及时引导,点拨。
5、表述体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推动力。
表述体验是认知活动反思,交流,总结后对自我探究活动过程的回味,对感受的体悟与表达。成功的快乐,失误的懊恼,这一切留在心田,表述之后与同伴共享。
上述五个方面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构架,包含的意义十分丰富,在具体的教学情境里它们应有不同组合与编排,由此可以衍生出许多变化方式与形态,组成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群。
(三)成功——快乐课堂的根本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成功”情境,让每个学生在顺境中体验快乐,在逆境探索中感悟成功,事实上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感,没有什么东西能比成功更能激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
快乐课堂是快乐情感的体验过程。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在认知活动尚未真正开始或在进行中产生的心理感官的愉悦,激趣和自主正是让学生产生这种快乐体验;二是在认知活动完成时所产生的情感愉悦,它是知识信息与情感因素高度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深层次的精神愉悦。这便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成功体验。课堂上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有很多的收获,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学生肯定觉得是快乐的,这又将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课堂上的成功,最基本的就是让学生把题目做对。教师应抓住时机,帮助学生回忆成功的过程,帮助学生总结成功的归因,帮助学生认识成功的分量,从而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在课堂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创设不同情境,让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体验成功的乐趣。
1、用小目标引导学生一步步成功。
在课堂教学中,要以一个低目标来引导学生成功。我们不能要求学生人人都成为非常优秀的学生,而是以进步作为奋斗目标,让学生一步步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让学生意识到:只要努力,其实成功并不遥远,台阶的高低与登顶的结果没多大关系,不怕台阶低,搭一个小的台阶,让大家都能成功,积小胜为大成。
2、尊重个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不同的学生,只有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才能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为学生个体的发展留下必要的空间,不能用统一的模式来要求所有的学生,让具有不同水平和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放手让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现自己的建构过程,并且让学生展示多种思维过程。可以说,正是这种关注个性体验的努力,为每个孩子编织了学习的成功之梦。
让每名同学展现成功,体验成功的愉悦,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这经常受学生基础、知识内容、教师授课技巧等多种因素影响,但是我们经常去做就可以形成授课习惯。
3、在竞争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堂中,根据学生好胜、好强特点,要开展各种比赛、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参与 的兴趣,并从竞争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4、激励,以成功体验引发新成功。
教师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赞扬,懂得用巧妙的眼光欣赏自己的学生。在他们困难的时候给予鼓励,在他们回答问题后,走到他的面前摸一摸他的脑袋,学生的课堂练习本上一颗颗闪耀的星星,激励孩子们努力向自己的目标奋进;教室里光荣榜上,每个小组都进行着激烈的竞争,自评口头作业本上,一句句鼓励自己的话语又成为孩子树立自信的法宝。激励,让学生保持着学习的热情:一次不行,还有下次;这方面不行,还有别的方面。留给孩子们渴望成功、追求进步的机会和空间。
课堂,承载着师生的生命律动。让课堂洋溢欢乐,充满有情味的笑声,应该成为师生共同追求的生活。快乐课堂正是满足了这种需要,是让学生乐学、会学、能坚持学的课堂,是一个用心育人、全面质量的课堂,收获的是“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最终收获的是教育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