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省职业能力建设大会暨加快技工教育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大全
技工教育发展 迎来新的春天
全省职业能力建设暨加快技工教育发展
工作会议精神
2011年4月8日,全省职业能力建设大会暨加快技工教育发展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山东省副省长郭兆信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大会对获得2010年度山东省首席技师和山东省技术能手的18名代表进行了隆重表彰。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董国勋以加快推动技工教育改革发展、加速提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主题做了讲话,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一)“十一五”时期全省职业能力建设和技工教育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
截止2010年底,我省技工院校在校生总人数达到39.77万人。技工学校高中以上生源占到全部生源的38.84%,年培养高级技工约6.45万人,技工学校数量和招生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给予技术工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相同的待遇,率先由省政府规定高级技校毕业生在政策上与大专学历人员同等对待,在使用上要一视同仁。技师、高级技师分别享受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待遇。
(二)认清形势、与时俱进,办好技工教育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使每位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2009年12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省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时指出“技能型人才在推动自主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并希望技工院校同学们刻苦学习文化知识,潜心研究专业技能,努力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去年颁布实施的第一个国家和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将高技能人才作
为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必将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起到强大的推动和支持作用。
目前,我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加上正在实施的山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鲁南经济带和鲁南临港产业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等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必将使山东半岛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区域竞争优势和产业融合优势,人才需求和竞争会更加激烈,从而推动我省加快培养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掌握精湛技能和高超技艺的高技能人才。
(三)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发展
今年,我省将着手改变职业教育模式,解决技工院校教师和毕业生待遇问题,技工院校教师可以参评正高级教师职称;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学生在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时,享受大专(高职)学历同等待遇。同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教育行政部门将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和高职教育标准,尽快研究完善“双证互通”制度,选择符合条件的高职院校和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进行专科学历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互通”试点,构建技工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互通“立交桥”,实现教育公平。
2010年.我省技师学院达到20所,技工学校229所,民办职业培训机构1500多所。今年,我省将改建一批技师学院(山东冶金技术学院已获得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山东冶金技师学院),全省技工院校招生稳定在13万人,年培养高级工达到8万人以上,招收技能扶贫学生1万人;毕业生当年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
第二篇:全市干部教育培训暨党校工作会议精神
全市干部教育培训暨党校工作会议精神
汇 报 提 纲
一、会议主要精神
4月9日下午,在市委小礼堂召开了全市干部教育培训暨党校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既是全国、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全省党校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会,也是新形势下深入做好党校工作和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推进会。
会议的主要精神集中体现在李乔同志、俞凤翔同志、刘德新同志的讲话材料中。
(一)李乔同志讲话主要内容:
1、充分认识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和党校工作的重要性 抓好干部培训和党校工作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重要举措。要充分认识做好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和党校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需要我们进一步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和党校工作。
第二,推动六安发展迈大步上台阶,需要我们进一步做好干
1部教育培训和党校工作。
第三,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需要我们进一步做好干部培训和党校工作。
2、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和党校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党校是培训轮训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在整个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中,具有 不可替代的作用。抓好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任务落实,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校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党校的职能作用。”
第一,强化理论武装,发挥阵地作用;
第二,加强党性教育,发挥熔炉作用;
第三,搞好培训轮训,发挥主渠道作用;
第四,深入开展市情研究,发挥决策智囊作用;
3、切实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和党校工作的领导
干部教育培训和党校工作,都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要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改进对党校工作领导。
第一 要高度重视、摆上位置;
第二 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第三 要夯实自身、提高水平。
(二)俞凤翔同志讲话主要精神
总结回顾十七大以来我市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开展情况,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任务,扎实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任务的落实。
(三)刘德新同志讲话分三个部分:
1、全省党校校长暨学籍管理工作座谈会精神;
强调了要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党校工作条例》、省委《若干意见》和党校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各地党校科学发展。
2、2009年全市党校工作回顾;
3、2010年党校工作部署。
二贯彻落实全市干部教育培训暨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区委党校提请区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的有关事项:
1、党校迁址新建问题
建议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党校迁址新建”筹备领导组,帮助解决和协调在迁址新建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并请区委、区政府尽快明确党校建设的资金来源,以便尽快启动党校新建工作。
2、干部教育培训问题
根据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若干
意见(皖发[2009]16号)文件要求,以及全市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制定规范我区干训计划,确保青干班、村干班、企管人员培训班等主要班次的落实。
3、领导班子建设问题
加强党校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校委会,现尚缺3名校委委员,望在干部调整时予以配齐。
4、经费问题
请区委、区政府将党校五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2010年4月20日
第三篇:2011年职业能力建设工作要点[范文]
2011年职业能力建设工作要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
发布日期: 2011-02-24
2011年,职业能力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以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人才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以下简称36号文件)、《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人社部发[2010]57号,以下简称57号文件)为重点,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深入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强化职业技能资格管理,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抓好各项基础工作,为促进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工作目标是:统筹城乡,大力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使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都有机会得到相应的职业培训;力争技工学校招生规模达到240万人(含劳动预备制培训100万人);在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行业(领域)培养5万名高级技师。
一、筹备召开好三个会议
(一)全国职业培训工作会议。贯彻落实36号文件,总结交流职业培训工作经验,部署安排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表彰第十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全国技术能手。
(二)全国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座谈会。贯彻落实全国职业培训工作会议、36号文件、57号文件等精神,部署2011年职业能力建设工作。
(三)高技能人才司局际联席会成员单位会议。总结2010年工作,研究确定2011年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要点。
二、贯彻落实36号文件
(四)制定完善配套文件,规范工作程序。研究起草贯彻落实36号文件的通知。细化完善职业培训操作办法,规范培训后技能鉴定程序方法,对贯彻落实工作提出要求。会同财政部研究制定职业培训资金补贴办法,明确职业培训资金补贴操作程序和办法,加强对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的监管。在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规范就业训练中心等职业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指导就业训练中心以及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规范发展。修订创业培训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继续组织创业培训师资选拔研修活动和农村实用人才示范性培训。
(五)加强分类指导和工作督查。组织开展企业岗前培训、创业培训等工作经验交流活动,交流推广各地典型工作经验,加强对不同地区、不同培训类型、不同培训模式的分类指导和工作推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开展职业培训工作督查,对各地政策落实和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研检查。
(六)举办全国职业培训政策业务研修活动。对全国地市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职业培训工作的干部进行全面系统的政策业务培训,提高理解、掌握和执行职业培训政策的能力。
三、贯彻落实57号文件
(七)制定配套政策文件。会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研究制定技工院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相关政策,开展技工院校教师正高级职称改革试点。研究制定技工院校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指导意见。研究制定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等三类技工院校设置标准,以及示范性技工院校的评估标准。
(八)深化教学改革。继续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开发完成5个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案和学生工作页。三季度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经验交流活动,对教学试验成果进行评估,对试验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
(九)落实好技工院校学生资助政策。会同全国技工院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办公室,进一步抓好技工院校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的落实,健全技工院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体系。完善全国技工院校电子注册和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对全国技工院校资助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十)实施好技工院校建设项目。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继续组织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会同财政部、教育部继续组织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加强技工院校基础能力建设,提升技工院校培养能力。会同相关部门适时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调研检查。
(十一)举办全国技工院校政策业务研修活动。对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技工院校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组织开展高技能人才一体化师资培训。举办技工院校校长暑期研修和全国技工院校骨干校长高级研修活动。在部分省市探索开展引进国外优秀师资的工作试点。
四、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十二)落实《人才规划纲要》,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启动高级技师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三大项目。
(十三)制定国家高级技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适应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产业调整和振兴的需要,落实好5万名急需紧缺高级技师培养任务分解和资金落实工作。
(十四)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制定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标准和评估标准,提出实施方案,并率先在十大振兴产业领域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行业(领域)启动基地建设工作。
(十五)启动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工作。组织制定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实施办法,并选择部分行业、地方启动试点工作。(十六)探索开展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工作。会同有关司局研究制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办法,在部分行业(企业)开展试点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两类人才通用的基本评价要素。
五、做好技能竞赛工作
(十七)加强职业技能竞赛统筹管理。完善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制度、政策措施和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各种奖励表彰办法,统一各类竞赛工作标准和程序。
(十八)组织开展2011年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系列活动。统筹安排好国家级一、二类竞赛项目,组织开展2011年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和总结会。指导协调省级、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工作。(十九)积极做好参加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的相关工作。确定参加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项目和集训基地,选拔和培训参赛选手、技术专家和裁判员、翻译等人员,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实施培训,力争首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取得好成绩。对世界技能竞赛标准和国内竞赛标准进行比对研究,学习借鉴国际经验,推进国内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为积极扩大参与国际竞赛活动打好基础。
六、职业技能资格管理
(二十)加强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贯彻落实《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指导意见》,制定试点企业管理办法,指导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完善评价方式和内容,健全工作程序,规范工作流程。
(二十一)规范职业院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加强院校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管理,研究起草规范职业院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通知,引导和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开发职业院校职业技能鉴定管理系统,完善质量管理办法,做好院校毕业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二十二)强化社会化鉴定的监督管理。加大指导力度,加强质量督导,促进社会化鉴定规范开展。切实做好职业培训后技能鉴定工作,落实鉴定补贴政策。研究提出有效措施,理顺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体制。规范职业资格设置,完善职业技能鉴定考务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组织开展好2011年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工作。(二十三)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加强职业技能鉴定所(站)的设立审批和监督管理。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所(站)质量管理评估工作,评选示范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健全全国职业技能鉴定咨询和质量投诉举报系统,加大职业技能鉴定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构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长效机制。(二十四)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工作健康发展。结合机关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设置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研究探索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办法。
(二十五)严格职业资格证书核发管理。进一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核发管理办法。以季度统计数据为依据,按照鉴定工作的需要,统筹做好职业资格证书申领、验印、核发等工作。
七、加强基础建设工作
(二十六)加快法规制度建设。会同国务院法制办等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条例》(草案)尽快出台。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着手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规定》修订工作。研究制定《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完善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奖励制度。
(二十七)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的指导,健全修订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完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手册》、《大典修订工作平台操作说明》等技术文件,贯彻落实《大典修订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协调行业部门完成职业分类及职业描述等工作。
(二十八)加强职业能力工作调研和理论研究。切实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职业培训、技工院校等项工作调研。开展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企业办技工学校改革发展问题、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体制机制等相关课题研究。
(二十九)加快信息系统建设。组织开发全国职业培训信息统计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对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的动态管理和对参训人员的实名制管理。做好技工院校统计、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和高级技工学校评审、技师学院备案等工作。研究探索通过网络教学、远程培训等培训模式开展技工院校师资培训等,促进优质教育培训资源普及共享。完善职业技能标准开发体系,加快题库开发和题库网络建设。加快职业资格证书查询系统建设,做好职业资格证书信息采集、整理和分析工作,加快行业(企业)职业资格证书查询联网工作。扩大职业技能鉴定在线考务管理系统应用范围,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季度统计分析工作。
(三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运用多种新闻媒介和形式,抓住全国职业培训工作会、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技工院校招生宣传周等关键节点,重点宣传职业培训政策、技工院校改革、高技能人才培养,积极倡导技能立业、岗位成才的社会风尚,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四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加快改革发展步伐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不断强化执政意识,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执政能力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深化执政理念,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完善执政方略,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谋划现代化建设;不断健全执政体制,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改进执政方式,大力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打牢执政理政的坚实根基;不断丰富执政理论,增强执政理论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在不断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向全党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对于重庆市而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事关重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我们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更好地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求真务实,开拓奋进,不断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强化执政意识,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执政能力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执政党在履行执政使命、巩固执政地位的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政治责任感,集中体现为广大党员的执政意识。执政意识的强弱,是执政党能否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关键因素。从重庆市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看,应着重强化几种意识:一是强化执政的自觉意识,尤其是一些普通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应着力克服“执政与己无关”的思想,自觉履行执政职责,宣传好、执行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维护党的执政形象。二是强化执政的使命意识,始终以加快重庆改革发展为己任,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实现重庆新的振兴。三是强化执政的为民意识,时刻想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必须用来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四是强化执政的忧患意识,积极适应党的历史方位发生的根本性转变,努力克服自身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等问题,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不断深化执政理念,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任何一个成功的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都有其鲜明的执政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正确执政理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使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得到了新的升华。我们应从重庆的实际出发,更加自觉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牢牢把握“科学”二字,始终突出“发展”主题。应切实解决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妥善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以及改革发展稳定等重大关系,加快重庆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根据各区域的不同特点和优势,加强统筹协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大城市带大农村战略,下大功夫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努力繁荣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倡导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认真解决城乡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建设“平安重庆”,保持社会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完善执政方略,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谋划现代化建设正确的执政方略是执好政的前提。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从自身的工作实际出发,坚持并不断完善执政方略:一是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坚持“三步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把中央提出的一系列大政方针贯彻落实到重庆改革发展的各项实践之中。二是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继续坚持直辖以来确定的富民兴渝、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三步走”的战略步骤,进一步实施好科教兴渝、人才强市、依法治市等重大战略,认真落实好参与西部大开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等重要部署,加快重庆改革发展的步伐。三是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和完善发展战略,及时制定新的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不断健全执政体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解决好通过什么样的制度和体制机制执政的问题,是我们党执好政和长期执政的根本保证。我们应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健全执政体制,保证党的大政方针和重庆市各项工作部署的顺利贯彻落实。一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支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畅通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使各项立法、决策、监督、选举和任免等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二是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大力加强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健全有关重大问题决策前协商、重大情况通报会、双月座谈会、市委领导联系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知名人士等制度;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三是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决策制度。健全重要问题和重大事项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和法律咨询制度,坚持同群众利益相关的重大事项实行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不断丰富和完善群众参与决策的形式。四是坚持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全市深入开展政务、厂务和村务公开,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各项民主权利。不断改进执政方式,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一是努力掌握重庆市改革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大力推进科学执政,坚持以科学思想、科学制度、科学方法指导和推动各项工作。紧密结合重庆的特殊市情,继续抓住整合行政资源、理顺市和区县的关系、提高区县领导综合素质、强化区县管理职能等关键环节,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探索行政管理新路子,努力使新兴直辖市的管理体制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高效。二是大力推进民主执政,着力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规范决策程序,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发表意见和参与决策的机会。不仅在进行重大决策时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而且在执行决策中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保证决策的正确贯彻执行。三是大力推进依法执政,进一步实施依法治市,切实提高立法质量,尽快完善适应重庆特殊市情的地方法规;不断完善行政执法机制和方式,建设法治政府;支持各级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切实增强司法工作的透明度,确保司法公正。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打牢执政理政的坚实根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就是夯实党执政的思想基础、经济基础、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等。基础越牢,根基越稳,党的执政地位就越巩固。应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下功夫做好强化执政基础的工作。在巩固思想文化基础方面,始终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体党员、教育广大群众,坚持用“红岩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的斗志,积极发掘和利用巴渝文化、抗战文化和三峡文化的丰富资源,努力打造体现先进文化要求和时代精神、具有重庆特色的优秀文化。在巩固经济基础方面,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增强重庆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在巩固阶级基础方面,始终坚持党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性质,重点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壮大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同时,积极把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引到党内来。在巩固群众基础方面,始终坚持为人民执政和依靠人民执政的思想,切实做到真诚爱民、真心为民、真正靠民,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好群众反映的征地拆迁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防止矛盾激化;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利益,尤其要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着力解决下岗职工、城镇困难群众、农村贫困人口、三峡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努力在全市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把不同阶层、不同群体都凝聚起来,共同投身于富民兴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不断丰富执政理论,增强执政理论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实践的过程,也是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的过程。我们应紧密结合重庆实际,切实加强党的执政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研究、提炼重庆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经验,为党的执政理论宝库提供丰富素材和有益成果。重庆作为一个具有特殊市情的新兴直辖市,在执政理论研究和执政实践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优势。我们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方面的有益实践,与坚持和完善党的执政方略是直接相连的;我们积极探索适应特殊市情的行政管理新路子方面的经验,对于党的执政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成功推进三峡百万大移民的壮举,为我们党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等等。当前,应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搞好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重庆市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五篇:XX年全市教育工作总结表彰暨XX年能力作风建设大会讲话稿
XX年全市教育工作总结表彰暨XX年能力作风建设大会讲话稿
同志们:
新春伊始,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教育工作总结表彰暨能力作风建设会议,这是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暨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大会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会议,也是我市教育事业总结XX、谋划XX的务实会议,更是实现“十三五”我市教育事业发展良好开局的先导会议。
过去的一年,是奋斗的一年,也是丰收的一年。一是教育质量有新突破。高考是检验普通教育质量的一次大考,XX年,我们十分可喜的看到,小高考达4A人数、高考普通类本二以上达线人数增幅均位居XX各县市区之首。这一成绩非常不易,市委、市政府对此是充分肯定的。二是教育投入有新突破。持续推进义务教育改薄工作,三垛小学建成并投入使用,一批新校区建设也在推进之中。教师工资改革全面落实,特别是编外幼师人均增资近1.5万元。去年我市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拨款同比XX年增长14个百分点。三是素质教育有新突破。一年来,邮城学子先后有40余人次荣获国家和省级各类竞赛奖项;五运会上,多所学校合力,圆满完成了开幕式团体操表演任务,充分展现出我市中小学生良好的知识素养和精神风貌,受到省、市领导好评。四是作风建设有新突破。XX年教育系统大力弘扬“崇文尚德、求实创新”的XX精神,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能力作风建设成绩斐然,在正月初七全市经济工作暨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大会上,市教育局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市级机关能力作风建设标兵单位。
回顾XX,成绩的取得,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优先发展密切相关,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尊重规律,科学的谋划,但更主要的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向同志们过去一年付出的辛劳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表示热烈的祝贺!
刚才,XX同志代表市教育局做了工作总结和部署,切合实际,重点突出,措施明晰,我完全赞同。借此机会,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要认清新形势
XX年是我市高效课堂建设攻坚年,攻坚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此,我们要有三个清醒的认识。
首先,要深刻领悟上级要求。质量是学校的安身立命线,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都强调“提高教育质量”。总书记指出,要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李克强总理要求,“十三五”期间要把教育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力争有新的突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袁贵仁部长强调,现在我们要把时间、精力和资源更多地用在内涵建设上,实实在在地把质量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主题,实现教育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XX年8月10日,韩书记率四套班子领导专题召开全市高职中校长座谈会,既是对我们XX年教育工作,特别是高考成绩的肯定,同时也是向我们全市教育工作者提要求、压担子、传压力。我们必须把要求转化为动力,不断提升质量,保持教育发展的良好态势。
其次,要清醒认识社会期待。“百年大计,教育为本。”XX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我们的教育既是影响着“千家万户”的重要民生工程,也是关系到“千秋万代”的城市战略工程,决定着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富强。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人口素质的综合提高,教育的发展与人民群众对教育新期待新要求之间的矛盾继续凸显。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期待,教育如何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我们唯有按照总书记关于“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高人力资本素质”的要求,把提高教育质量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公平为基本要求,以实实在在的措施和成绩,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第三,要准确把握当前现状。XX年,我市普通类本二以上达线人数增幅位居XX第一,这是一个让人欢欣鼓舞的成绩,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结果。然而,成绩有目共睹,问题和不足也客观存在,普通类本二以上达线总数还未达XX市平均水平,拔尖人才培养的总量偏少,教育质量提升和拔尖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的资源供给还存在短缺,教师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度还不高,义务教育在质量链中的支撑作用还待进一步发挥;同时高中教育的办学品质还需进一步提高,质量提升长效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等。全省各地都在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强化教育质量,提升教育质态。对我们来讲,可谓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主线、生命线,这样的意识不能有丝毫的动摇。
二、要谋划新格局
身为教育人,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既要做好教育份内的工作,也要有教育人的大视野、大智慧。
首先,要以人民满意为基点。教育是在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座各位都是各个学校各个部位教育工作的决策者,任何决策都必须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刻把学生利益放在首位,要“无条件爱每一个孩子”,要把家长的需求、社会的需求放在重要位置,作为我们教育决策的重要依据,最终把“办人民满意教育”落到实处。
其次,要提升队伍强支点。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优化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不断壮大名特优教师、优秀管理干部团队,这是实现XX教育内涵发展的根本。要重点抓好校长队伍的提升。校长是一校之魂。一个优秀的校长首先要懂教育,力争成为教育专家,在业务方面要有话语权,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校长成名成家,在专业成长上更进一步;校长要善谋划,要做学校发展的总设计师;要干实事,有良好的行政执行力,不能光说得好,更要干得好;要聚人心,运用自己个人的魅力和领导的艺术,带好团队,引领大家向着共同的目标和愿景迈进。要突出抓好教师队伍的提升。XX教育的师资队伍是强的,但这几年名优教师,尤其是特级教师的数量、结构增速不快,XX年XX教育必须在省特、市特的培养、引进上有所突破,让更多的优秀老师加快专业成长步伐,成为我们XX教育的顶梁柱,成为质量提升的领航人。
第三.要强化宣传树亮点。教育不仅要守得住寂寞,还要学会宣传,要善于争取社会对教育的理解和支持。所以,教育局、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教育宣传工作,一方面要培树典型,宣传亮点,让教育正面的声音放大;另一方面要善于甄别真伪、引导舆论。现在教育面临的发展环境与10年前已经大不一样了,要“把握宣传话语权,打好新闻主动仗”,有效放大XX教育的品牌影响力,做到“有声音、有地位、有亮点”。
三、要营造新气象
还有两天就要正式开学了。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开学工作千头万绪,但是我们要统筹推进、合理安排,这里我要强调两条底线。
首先,要守好校园安全的底线。安全在党委政府序列考核中属于“一票否决”项目,学校也不例外。各位校长、园长要认真履行好学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把安全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要严查严防,绝不能有丝毫懈怠。开学前,各校要专题研究部署安全工作,要与各科室、各班级、各科任老师层层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压力传递到位。要按照省市相关规定,抓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开学前要联合相关部门,对校车的车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校车行驶的线路进行一次全面勘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督促做好整改工作,切实上好“开学安全第一课”。
其次,要守住廉洁从教的底线。XX对于师德教育,对廉洁从教一直抓得很严,我希望大家要坚守这个底线。请校长们、园长们,特别是一把手校长要警钟长鸣,不能越雷池一步,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目的,都不能触碰“八项规定”的底线,特别是在食堂管理、代办费收取等方面一定要严格遵守规范,严格接受家长们的监督,绝对不能在这些方面出任何的差错。请大家要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教育负责!
同志们,谈教育千言万语,看教育千差万别,办教育千辛万苦,发展教育更要千方百计。在新的一年,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下同心,团结协作,奋发有为,永不懈怠,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XX”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