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加坡学习交流报告1
新加坡学习交流报告
2011年6月13日至25日,我们一行6人带着全体师生员工的嘱托前往新加坡考察学习。学习期限为两个星期,学习期间主要了解了新加坡护理教育的基本状况以及义安理工学院的教学具体情况、护理教学发展和实验室建设情况,体验了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参观了学校实验室、新加坡社区医院与陈笃生医院,对新加坡的医院护理管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学习交流开阔了思路,拓宽了视野,增加了见识,使我们受益匪浅。下面把我们在义安理工学院考察学习期间的所见所闻与广大护理同仁分享,以引发我们对我国护理教育改革的思考。
一、新加坡印象
新加坡是一个岛屿国家。地处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南端,由一个本岛和60多个小岛组成,在赤道之北136.8公里处,其本岛由东到西约42公里,总面积为682平方公里,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咽喉,是亚、澳、欧、非四洲的海上交通枢纽。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国土总面积699.4平方公里,人口约400万,土地面积狭小而人口密度很高,但有实力和活力。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不仅排在“亚洲四小龙”之首,商业服务贸易排行榜出口、进口均为全球16位。用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话说:他们已经在一代人时间内从第三世界跃升至第一世界。新加坡是一个干净的国家。那里空气特别清新,干净。新加坡三面环海,属于海洋性气候,虽然温度高,但经常下雨,所以感觉不象国内那么燥热,空气好,污染小,那里的天很蓝,整个城市象是一个大花园。
新加坡也是一个安居乐业的国家。在新加坡期间,感觉新加坡人的素质和文明程度普遍较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单纯和谐,浸透着一种儒家文化。新加坡到处体现了精细管理,到处都有微笑的服务和热情的眼神,让你有宾至如归之感。新加坡人都很谦虚,但在谦虚之外,还有一份自信、从容。在这个国度里,人与自然是和谐的,人与人也是和谐的,真正实现了一流的创业环境和人居环境。他们一方面坚持不懈地对国民进行教化,另一方面实行严刑峻法,以刑去刑。通过一系列外在的强制性的制度规范,如鞭刑、罚款、拘役等处罚,使之慢慢成为国民内心的守则,国民在遵循文明守则中得到好处后,反过来更加自觉地维护和珍爱这些守则。
二、新加坡的护理教学与管理
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生命科学院院长彭佩娴博士介绍了该院的基本情况。从中,可以窥见新加坡的护理教学与管理。
该院成立于2005年,共有2个专业:护理学与视光学。护理学每年招收500名学生,学制3年,毕业后为专科学历,生源为初中毕业生。共有教师90余名,教师包括医生、护士、药剂师、心理学专家等,均为聘用制,条件为本科以上学历,有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工作热心、具有责任心。该专业的申请、开办,是学院对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需求进行充分调查后提出的,并征求医院和政府部门的意见。企划处负责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分析未来5到10年该专业的市场需求及其他大专院校是否有类同专业,然后由咨询委员会(由企业代表、校内教授、校外资格委员会人员组成)提出意见,再由义安内部董事会通过,最后向国家教育部申请通过后招生。真正体现专业设置能服务于社会,满足社会需求。义安护理学院教学大纲的制定,首先由学院与医院共同讨论提出,交新加坡护理顾问委员会审阅,护理权威认证机构认证,并聘请国外护理专家评定,经多次反复修订方可制定而成。义安护理学院的全体教师其临床工作经验至少应超过5年,由于教师熟知临床目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以临床所需组织教学、编写讲义和制作课件。在义安护理学院,90%左右的课程只有讲义没有教材,课程内容和临床结合十分紧密。课程考核也很严谨,每门课程的理论考试出题严格,均需送到国外专家审核后才能通过。
1、“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及和谐的校园氛围身处义安理工学院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充分感受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及和谐的校园氛围。校园所有的建筑都被有盖走廊连成一体,无论你身在何处,都能顺利到达目的地,不用受日晒雨淋之苦。学院内任何地方均可免费无线上网。无论在教室、图书馆、学生休息室,还是在食堂、在走廊、在路边随处可见舒适的桌椅,桌椅旁都安装有安全插座,方便学生无线上网。学校内的各种指示标识清晰简洁。在每个角落还有可供直接饮用的洁净水源,为学生提供最贴心的服务,无不体现学院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与宽容、教师对学校的忠诚与敬业、员工与学生轻松的神态真正让人有一种家的归属。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课堂上,教师围绕态度(attitude)、技能(skills)、知识(knowledge)制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巧妙地将视觉学习、听觉学习、动觉学习有机结合,利用游戏、视频、案例等导入新课,通过项目教学、问题教学、角色扮演、学生演示、小组活动、组组评价、调查研究问题等教学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从而培
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动手能力。如急救护理综合训练,课前几天教师结合授课内容为学生布置几个要研究的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次分组方式变换,随机性强)分工合作,按要求通过课本、文献、网络搜集资料,拟定出训练所需用物、训练步骤、配合方案及评价标准。课堂上,本组同学按自订的操作标准进行操作,其他小组同学用其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在操作及评价过程后,全体学生可以为各自的结论进行公开辩论,提出不足及修改建议,教师加以补充和总结。这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义安,老师不仅是知识的讲授者,更是课堂的组织者、协调者和学生的引导者。老师不是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告诉给学生,而是想办法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主动学习。在教学中学生随时可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提出补充和质疑。这样看来,似乎整个教学活动中都是学生在做,如陈述结果、表达观点、阐述理由等等,老师好像很轻松,但实际上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老师,不仅知识面要更广更深更精,而且在每次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这样的授课形式极好地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3、重视实践教学
在整个课程设置中,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很大,理论教学与临床实习为1:1。而且随着专业教学的深入,临床实习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第一学年实习10周,第二学年实习11周,第三学年实习24周,三年在医院时间为45周。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由学校老师或医院内专门的带教老师进行临床带教,确保实习内容的完成。临床见习带教老师与学生比例为1:15,临床实习带教老师为医院护士,需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护理理论课程与护理技能操作课紧密结合,如在理论讲授糖尿病后,与之相关的护理操作血糖监测就在护理技能实验课上开展。而且,在进行技能考核时,虽然也是以操作为主,但不看重学生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而是
4、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该院于2010年6月让每位学生都拥有并使用掌上电脑(iPOD Touch),学校将教学内容与考核表、专业英语词汇、各种方言的发音等存于电脑,并通过iPOD进行网上教学与临床实习教学管理。使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查阅知识更加方便,沟通能力进一步加强。临床实习带教老师通过iPOD填写学生的表现和考核情况,学校教师看iPOD就可以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方便了教学管理。
5、灵活的学生管理
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爱好广泛,如游泳、参与社会活动和各种社会服务工作,并给予海外提高的机会,如去贫困国家进行健康服务,在国外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外出探险娱乐等。义安学生在校三年中,学生至少有一次出国社会实践机会,通过社会服务来培养、锻炼创新能力,让学生体验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满足多元护理文化服务的需求。学校对学生的三个期望为:出勤率>80%,如小于80%则不能参加考试;要有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按时完成学业。三年内对学生的三个要求为:具有优异的学业,建立自己的个性,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对实习生的要求为:学会交流,保证病人的安全是最重要的,获取病人的信任。
三、新加坡的医院管理 学习期间,义安理工护理学院彭院长还给我们介绍了新加坡的临床护理政策,并带我们参观了陈笃生医院和新加坡社区医院。
陈笃生医院是新加坡最大的综合性医院之一,该院环境优美,设备齐全。候诊室配有电视,免费提供各类书报、疾病宣传手册。各辅助科室标志醒目,就诊秩序井然。医院内还设有超市、发廊、餐饮部等以满足病人日常生活所需。病房按需设A(1~2床1间)、B(4床1间)、C(6床1间)三个等级,床位数在16~46之间。全院设护理部主任1人,主任助理3人,护理教育官员3人。每个病区设护士长1~2人,负责全面病房管理;注册护士8~10人,负责所管病人的出入院、书写及评估护理病历、执行医嘱;助理护士及护理员6~8人,协助注册护士完成所管病人的基础和生活护理;各类人员等级分明,严禁越级行使职责。医院从病房结构到用物设施处处体现人性化,既考虑到病人可以得到很好的护理服务,同时也考虑到护士人员工作的方便性。病房采用三角形设计,护理站处于三角形的中心,护士在护理站可以很方便地观察到每一个病人。病人的药品也放在三角形内,护士取药很方便。药品采用计算机管理,护士必须写对病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药品名称剂量才能开启药品柜。药品有药剂人员及时补充,每个病房抢救设备一应俱全。医院内送饭送用物由机器人传送,可以送到指定的楼层及指定的病房。节省了护士的时间,护士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在病房护理病人,但每个护士都必须熟悉计算机的使用。
第二篇:新加坡考察学习报告
体制规划引领,环境活动育人
——有感于新加坡的基础教育
株洲市三中 孟祥忠
2010年11月20日,株洲市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培训班一行23人,在钟局长的带领下,肩负着领导的殷殷期待和教育的神圣使命,赴新加坡进行了为期20天的考察学习。能得到如此系统、精致而高效的培训,我们深感幸福。学习归来,在新加坡的所见所闻、从专家报告中所得到的大量信息,激发我们联系株洲实际,深刻思考、认真研讨。从中所得到的深刻感悟,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提升了我们的认知水平、思考深度和管理能力。通过聆听专家报告、参观名校校园、小组研讨交流,我们收获丰厚。尤其是新加坡的基础教育环境、教育体制、课程设置、活动育人以及规划引领,一如新加坡街头秀美婆娑的雨树风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撷取其中几个方面,略谈自己的印象、感悟与思考。
一、规则和谐的教育环境
新加坡的发展历史,注定了其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特点。其三百多万公 民和永久居民,主要由华人、印度人、马来人以及欧亚其他族群组成。大家按一定比例混居在公共组屋区,相居为邻,和谐共处。无论是在宾馆和街头的餐厅subway,还是在新加坡河畔炫彩灯光下的酒吧排挡,各种肤色的人群在一起友好分享美食和音乐。放眼望去,满目皆是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
和谐源自规则。仅以交通治安情况为例论证。让我们感叹的是街头见不到 一个警察,无论交通警察还是治安警察。而大街小巷见不到交通堵塞,见不到城市“牛皮癣”,见不到纠纷人群。无论人与车,闯红灯事件发生的概率为零。若是没有设置红绿灯的小路路口,一定是车让人先过。整洁有序、谦谦君子式的和谐环境,本身就是一种优质的教育资源。
规则与和谐源自严格的管理,更源自国民教育的成功。在政府极度重视教育的新加坡,在如此规则与和谐的教育环境中,教育自然又得到了充分的健康发展。教育与环境的相互效应,可见一斑。
和谐的教育环境不仅体现在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投入,更体现在政府高度重视营造健康社会环境和平安宁静的校园周边环境。在新加坡,电视和报纸都由政府统一严格管理。电视里看不到暴力、色情等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内容,大街小巷更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八卦小报。那里的空气是纯净的,孩子成长的环境也是纯净的。
和谐的教育环境还体现在大众与媒体对教育的理性关注上。对学校的教育教 学质量,自然是高度关注的,甚至对小六联考成绩排行榜都进行连番轰炸报道。但是,对学生补课、补习之类的话题,社会认为那是很正常的应考行为,不会干预。
和谐的教育环境也体现在学校建筑设计上。新加坡的学校都不追求奢华,更不盲目攀比。在考虑美观、大方的前提下,尽量考虑适用性,达到物尽其用。在校园里,我们见不到一个雄伟的体育馆,而是大小不一的操场和体育设施。每栋楼房的底楼基本上都是用柱子架空,便于学生活动和行走不被日晒雨淋。走廊上方外沿都装有遮雨板,无论下多大雨,走廊上都没有积水。校园内凡有车站的地方,都修建有阳光棚长廊抵达公寓、教学楼或办公楼。很多学校把钢琴安放在休息室、走廊等地方,便于任何学生随时弹奏;中学和大学教学楼的走廊上,都设有桌椅,供学生休息聊天或看书学习。
二、人尽其才的办学体制
新加坡不仅重视“精英教育”,也重视“大众教育”,力求人尽其才,人人成才。
新加坡的小学至中学与国内一样,沿用6+6学制,共12年。但具体结构上与我们的差别很大。一是采取不断的分流,力求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分流制度”主要有三次:第一次分流是在小学四年级结束之后,通过考试,将学生分层编班学习,最好的学生进入“高才班”。第二次分流是在小学毕业时,通过全国小六会考,成绩优秀的进入特选中学(中学即为我国的初中),良好的进入快捷中学,其余的进入普通中学(包括普通学术班和普通工艺班)。第三次分流是在中学毕业后,学生参加普通水准考试,形成三级分流:一是初级学院(高中)和大学预科班,学制为二年;二是理工学院,学制是三年;三是工艺教育学院,学制也是三年。
进入特选中学的学生,可以不用参加普通水准考试,而直接“乘坐直通车”,升入初级学院。这种升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回避普通水准考试的压力和束缚,极大地给学生自主选修辅助活动课程的空间,充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初级学院的学生如果跟不上班,可以转入理工学院或ITE;如果理工学院毕业生成绩冒尖的,也可申请读大学,入学者可直接进入大学二年级;工艺教育学院的学生成绩优秀者,也可以申请读理工学院。真可谓“管道互通”。
在参观考察南洋理工学院和ITE中,我们都对其精美的校园建筑和现代设施惊叹不已。其规划的精致和设施的齐备,丝毫不亚于南洋理工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据ITE的老师们介绍,学生们在被分流到工艺教育学院之初,可能有失落感。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置身于如此美丽的校园、得到如此精美的培训与教 育、感受到光明的未来前景之后,取代学生们最初失落心情的,是阳光与自信,是期待与努力。
新加坡职普合流、双轨统一的教育制度无疑顺应了职普一体化的世界性潮流。各级各类学校的“管道”互通,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人尽其才。
从新加坡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知道,教育体制的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和“产出效益”的重要举措。新加坡通过多次的分流制度,实施灵活互通的学制,使学生进人适合自己能力的学校和班级学习,让每个人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现,深刻、充分而又人性化地落实了“因材施教”,提高了教育的整体质量与“产出效益”。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依然存在一定的学生流失向题,而学习成绩差、跟不上班、面对竞争压力而信心丢失从而流失辍学的中小学生最为严重。这就需要我们改革基础教育体制,从单一走向多元,让学生享受教育和成长的快乐,提升自己学习的价值。
再之,新加坡分别在小学毕业、初中毕业和高中毕业时实施分流制度,也减轻了学生参与后续竞争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避免了学生在就业和升学选择上的非理性竞争。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能力,因材施教,有效减少学生的流失;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层层分流,节省国家的教育资源,培养社会精英人才和具备一定技能的劳动者,为资源贫乏的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撑。
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健全灵活的办学机制和分流选拔体制,建立普职高一体化教育体系,创设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最好的个人和优秀的公民”。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在小学和初中就近入学的基础上,在初二以后,实施规范严谨的分流,然后实行分层教学,对优秀学生架设“高中名校直通车”,尽早实施初高中教学衔接,充分利用初中课程较为浅显、学业较为轻松的时间,及早拓展,“让优秀学生吃好吃饱”,使优秀学生得到充分高效的培养,从而使优秀学生“走向尖端”,脱颖而出;二是在株洲逐步实行普及高中,加大高中教育中职业教育的比例,将职业教育内容渗透到普通教育中,如切实开设通用技术课等;三是加大对株洲初中和高中各学段1-2所名校的建设,加大对优秀学生的集中培养力度,让优秀的学生得到个性舒展、充分高效的培养;四是加强薄弱学校的扶持和建设,从硬件软件、师资队伍等多个方面加强其与名校的渗透、共享与对接,提升其办学实力,完善对学校的“多元评价”和“分类评价”机制,不断提升各级各类学校师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使株洲出现“名校有品牌,普校有特色,株洲无弱校”的发展局面;五是大力拓宽职高学生的继续教育或提升教育渠道,在转学、升学、证书、待遇等方面保证职教与普教的沟通衔接、管道互通、灵活转换。
三、世界视野的活动课程
新加坡十分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引进,“以人取胜”意识特别强,普遍认为只有培养普遍优秀的人才才是国家迅速崛起并长盛不衰的关键。新加坡实施的是精英教育,绝不是培养只重视学科考试分数的书呆子,而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无论小学还是中学,都能够妥善处理学业“核心课程”与活动“辅助课程”的关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正是我们应该思考和借鉴的。能兼顾繁重的学业考试与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将两者较好地予以调和,育人理念的作用固然不可或缺,制度的制约与驱动才能真正保障。在南洋小学、南华中学,我们都亲身感受到了制度对辅助活动课程的有力保障。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当然素质会更全面、公民意识会更强烈、社会责任感更强,将来能更加适应新的形势,成为优秀的国民。
新加坡的教育制度是在原英国教育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与完善的,因此它与英国等西方国家教育体制和理念相近。比如,新加坡将对学生“德智体群美”的培养作为其教育目标。这虽然与我国倡导的教育内容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充分体现了其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workteam)”素养的重视。另一方面,由于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70%的国家,所以它的教育又具有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在华侨中学校园文化的营造上,充分体现了新加坡人崇尚中国古文化内容和实质,例如:校园内到处帖着中国名人名言,同时这种吸收了东西方文化的精华的教育,东西交融,兼容并举,从而新加坡的教育具备世界视野,非常成功,自成一体。
新加坡学校的辅助课程很丰富。不仅开设多种艺术体育(琴棋书画、运动武术)活动课程,而且非常注重围绕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责任感和组织能力开发设置课程。
1、培养服务国家责任使命的课程。在参观学校过程中,让我们格外关注的是很多学校所设立的“制服团队”。所谓的制服团队,是学校与新加坡各制服机构(警察、军人等)共同合作,为学生设立的特别团体。进入制服团队的学生,要在学习“核心课程”之余,接受标准军事化训练,步操、拉练、射击、救援、野外生存等,并且参与社会很多与制服团体有关的公益活动,去军队或者警察部队实习。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坚强、勇敢、克服困难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更为学校形成良好风气、培养学生严格遵守纪律和自律的品格打下基础。
2.培养世界视野领袖精英的课程。在我们所参观的新加坡的多所学校中,都设立了学生领袖培养机构。这是专门针对学校中一些精英份子、学生领袖开设的机构。进入学生领袖培养计划的学生,将会有比普通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学习一些更高层次的课程,参加国际考察、资格考试等,以提高领袖团体的领导能力、4 组织能力、知识眼界、气度胆识。这些课程的开设,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和荣誉感。“学生领袖”能感觉到自己的荣誉和责任,从而更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与学业,也对学校的事务更加尽心尽力。未进入学生领袖机构的学生,也能更加努力地去争取这样的一份荣誉和机会。
3.培养个性发展实践能力的课程。
新加坡的学校除了开设大型讲学课以外,还特别重视小型研讨课。大型讲学课注重知识传授和掌握,小型研讨课班额较小,着重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和探究实践能力。教师桌椅被围绕在中心,以方便学生自由研究讨论课题。
新加坡学校的考试试题知识面广,涉及范围大,有时几乎不考教材内容,需要学生有较为宽广的阅读面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创意能力等综合能力。因此,“专题作业”这一形式能够较好地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锻炼和发展的机会,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专题作业”与国内目前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推崇的“综合实践活动”及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有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是,在新加坡每个学科都有专题作业,涉及的面很广泛,而且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学的主题。每个学生在高考时,都有一门必考科目,就是“项目研究”。这是发挥学生创造力、查寻能力、实际行动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一门考试。这有些类似于我们的研究性学习,主张学生自主探究一个问题,并通过努力自己解决得出结论和创新。只是新加坡学校把这样的学习,做得更系统和成熟。
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阶段,也早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实践与探索,甚至在小学阶段就有《试论二次大战》这样宏观视野的论文作业。新加坡十分注意吸纳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跟上世界教育的崭新潮流,以此来推进本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因此新加坡学校借鉴了西方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的特点,注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合作精神。
目前我国的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还是课程的设置与开发。课程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改,为“培养国家精英”而改,为“培养高素质国民”而改,为“提升学生能力、应对社会需求、力求人尽其才”而改。
四、规划引领的教师成长
新加坡中小学教师的规划管理和绩效管理制度是完善的,在执行中也是高效的。从几所参观的学校来看,教师规划和绩效管理制度的实施,有效地调动、激励与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工作主动性。在这种规划领路、注重过程、重考核更重引领的教师发展考评体制下,教师们发展方向明确,整改措施得力,工作认 5 真高效,在专业成长上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
每位教师都对应一个直接负责的学科主任或级部主任。每个主任大约负责分管6至10名教师。在年初,每个教师会根据学校的战略目标所分级分解的工作任务,制定出本自己的发展规划、绩效目标以及工作措施。校长、主任等管理成员则通过随机听课、抽查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作业本,征求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意见等方式了解教师平时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表现,然后在学年中和学年末分两次通过校长主持的主任专题会议来确定教师等级评价,最后由校长或副校长填写教师工作鉴定与评估表格。评价的结果对教师的发展、提级和年终“花红”影响深远。在评估过程中,所有“考评官”对“下属官员”进行定期指导和反馈谈话,每年在年中和年尾均要召开指导下属工作的评估反思会。并结合年初的个人发展规划,进行“一对一”式的谈话,及时告知其工作表现情况及改进意见,以利于教师及时改进自己的工作。
对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新加坡也力求人尽其才、充分发展。在对教师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也很注重对教师个人潜能进行发展评价,即对员工的未来发展潜能进行评估和鉴定,即所谓的CEP评估。
在这个评估中,学校着重对教师的工作表现、职业管理的潜质进行评估。尤其是在“职业管理”方面,细化为工作能力、长远发展可能性、工作潜能、主要职位的可能性、高级专业潜能、职业发展推荐等六项内容,对教师的未来发展走向进行定量定性考评。
学校领导通过安排其教学任务、行政工作和其它工作,对其进行观察、考察和评价,评估该教师能力表现等级与现任工作所需能力等级的关系。表现等级分五等:远超过、大多数领域超过、有些领域超过、持平、或无法达到。持平是基本合格表现等级。评价该教师职业管理能力内容丰富:在哪个发展管道可能达到的最高工作能力等级?最适合的发展管道?在最适合的发展管道中所能达到的最高职务等级、职位等级?针对被考评人的综合评价,写出其短期和长期的可能从事的发展趋向推荐评语,并附上推荐或不推荐的理由评语。对被评为无法达到现任等级的教师,领导要写出评价报告,并书面通知本人。本人认可后,再经相关上级领导认可,记入其表现评价中。被评为无法达到现任等级的教师的报告还需要校长或督导的认可。与我们对老师的年终考核定级相比,新加坡的做法更重视对教师的过程引领和未来发展。
通过评估,如果该教师有很大发展的潜能,则予以重点培养。对于主任、副校长、校长以及中级、高级教师的提升和聘任,也主要是通过此项制度并参照日常考核成绩进行。如果教师在这项评估中的成绩不好,则只能在原有的位置继续工作,不能晋升为高一级职务。
新加坡基础教育绩效管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符合新加坡的国情,体现了追求效率最大化的治国理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教师与教育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与腾飞提供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这样的评估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规划引领成长,评估激活潜力。能最大限度实现目标与提升效率的政策,就是最优的绩效管理政策。
新加坡在四十年时间里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以“文明的国民、先进的体制、花园的城市”著称,享有“东亚现代文明典范”之美誉。快速崛起的奥秘何在?关键有两点:发展教育和开发人力资源。新加坡立足国情,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正面临着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型,需要广泛借鉴世界各国的发展成果。新加坡的基础教育给了我们丰富而深刻的启示。
教育本身就是一项需要我们不断完善、不断探索,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创新进取的精神去推进的事业。唯有如此,我们株洲教育才能不断迈进,才能科学发展。无论是新加坡的基础教育,还是我们株洲的基础教育,其实都有各自的亮点和特色。2010年的株洲教育已经实现了跨越发展,形象刷新!不断开阔视野,不断内化提升,坚持深化改革,坚持科学创新,株洲教育就会不断提质,走在时代的前沿。
此次新加坡考察,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催动我们感悟思考,促进我们不断完善学校发展规划和管理工作思路,在“城区基础教育三年攻坚”和“教育强市五年行动”中敢于担当,为株洲教育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让我们共同祝愿,株洲教育的明天更美好!
2010年12月30日,于临风书斋
第三篇:新加坡考察学习报告
新加坡考察学习报告
2012年7月22日-27日,我有幸参加了长寿区政府组织的新加坡招商引资考察学习培训班。在短短的几天学习培训中,先后认真聆听了新加坡国情与治国理念、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经验、协作招商与分类招商等专题讲座,实地参观考察了新加坡纬壹科技园、裕廊工业园、石化岛等。这次学习培训时间虽短,但感触颇深、受益匪浅。现结合我区当前招商引资实际,将本次学习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第一、坚持对外开放,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
新加坡是一个赤道国家,人口不足500万,国土面积约710平方公里,是一个多元民族国家,实行国会民主制的共和国。新加坡虽小,但新加坡人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新加坡1965年脱离马拉西亚,正式成为独立国家。四十多年来,这个连水都要从马来西亚进口的国家,敢于背水一战,克服了没有自然资源,国内市场小等不利因素,采取“走工业化道路”的经济发展路线,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举成为东南亚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运输中心和国际贸易中转战,世界电子产品重要制造中心和第三大炼油中心。这些成绩的取得,要归功于新加坡政府坚持对外开放和锐意创新的发展态度。第二、加大招商引资,形成招商引资合力。
新加坡由独立之初的人多地少、资源匮乏发展成为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成功的招商引资是其经济腾飞的重要推动力。新加坡招商引资的基本思想是:强有力的政
府推动;积极超前的规划;求新求变的思想;双赢思想;亲商爱商、客户第一的思想。40多年来,新加坡根据本国每一个时期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经济发展招商策略,成功地引进了一大批跨国公司,极大地提升了新加坡的经济整体实力和发展速度。据统计,目前已有4000家区域总部设在新加坡,7000家跨国企业在新加坡投资,外资企业已构成新加坡经济的重要基石。这些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依靠新加坡在吸引外资方面建立的招商模式,即坚持政府主导—设立专门机构—建立良好环境—设立经济园区—突出重点目标。这种模式集聚了新加坡所有的有利因素,所有部门通力合作,形成了强大的招商引资合力。
实践证明,发展靠投入,投入靠项目,项目靠招商。招商引资是实现工业化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重要举措和必由之路。
结合我区实际,当前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抓认识,更新观念。新加坡的经验告诉我们,招商引资对经济的推动力十分巨大,我们要进一步牢固树立招商引资是实现我区经济腾飞的唯一选择的观点,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终始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来抓。
二是抓规划,制定科学的招商引资规划。新加坡政府针对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和需要都制定了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招商引资战略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进行,使其招商引资有序发展,从而带动了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当前,应针对我区发展现状,结合打造“三地一中心”目标,制定一个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招商引资战略规划。特别是在招商引资的方向选择上,目标一定要明确,不能出现偏差,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使引进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我区经济发展。
三是抓环境,营造优良、高效的服务环境。一是从重视硬环境向重视软环境转变;二是从重政策优惠向重其他综合因素转变。包括当地配套产业、人力资源、完善公平开放的环境、政府效率、企业能力等;三是为企业量身定做投资方案,帮企业计算土地生产力,优势定位,做到企业来投资找不到不来的理由,为企业着想,找到与其他地方不能提供的优势,用心去感动企业。
四、抓人才,打造专业招商引资队伍。培养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招商引资人才,着力解决不作为、乱作为、不会作为的问题。通过院校培训和专家讲座,提升招商人员的招商知识、专业知识、语言知识,真正使招商人员做到“有知识、有观点、问不倒、无差错”。最后,我们要学习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官员那种勤奋敬业、务实高效、锲而不舍的精神和理念,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效率、充满激情的招商团队。
长寿现代农业园区 吴雷波
二○一二年八月一日
第四篇:新加坡交流感想
新加坡交流感想
时间总是飞快,短短的十天真是有些难以置信的消失得飞快,奇怪的是,现在坐在电脑前整理过去半个月发生的种种,满脑子留下的只剩下了这趟旅行的愉快回忆,心理学家说人的记忆是会间接性遗忘的,也许如此吧,但是真的,我的异国之旅确实给即将到来的“洪水猛兽”般的高三释放了不少压力,沉积了不少动力。
很久以前就听说了“花园城市”的美名,我想新加坡的确对得起这样的美称,街道也许并不华丽但却清洁美观大方,城市也许并不人潮涌动但却是充满人气朝气,这样简洁美观的城市,让人行走其中也多了几分舒坦的感觉。这样的简约而不简单的城市风格颠覆了我对新加坡本来的臆想。没有多么华美漂亮的雕栏玉砌,没有繁荣拖沓的霓虹装点,只几只街道上蹦跳的小鸟,白色的欧式小楼,井然有序的交通秩序,已经把新加坡郊区的那份恬静摆在了人们眼前。一个国家并不大,驱车要不了几个小时即可横穿整个城市,从闲适的郊区到热闹的市中心不过是个几句闲聊的功夫,转眼间,现代化气息浓厚的市中心就映入眼帘,忽然,原本的那份轻松自然的乡村印象被干练快速的城市文化代替,映着阳光的玻璃幕墙告诉我们,一座飞速发展的海上城市就应该如此朝气蓬勃。这座多文化交融的国家自然不应被钢筋水泥完全覆盖,一墙之隔的印度教寺庙与佛教寺庙,代表印度风情的小印度和具有中国气息的牛车水,把更多的人文气息融入了一个靠中转贸易发展起来的国家之中。
对新加坡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其便利的交通系统,不得不承认,新加坡政府对于交通与城市规划的理念的确值得我们借鉴。在新加坡,出行可选择的交通方式多种多样,且价格可以让人接受,除了我们日常生活见多了的出租、公交,MRT捷运加LRT轻轨的交通系统大概是最令人赞赏的创意,这种环绕整个城市的交通网络井然有序,简便快捷,在几年的运行中,已经有了一整套有效的管理方式,从售票到运行,基本除了进MRT站需要管理人员,基本已经完全交付了自动化,多条线路纵横整个城市,每一个来新加坡的人都可以轻松上手,我在用第二次时,还手把手的教了一个老外如何使用售票机器。新加坡地方小,马路四通八达,拐弯抹角,但是新加坡司机的素质很令人赞赏,与中国恰恰相反,新加坡车辆谦让的态度让人十分称赞,在很多地方完全没有红绿灯与交警,交通依然井然有序,至少在短短的十几天里我还没有见过塞车或者车祸的状况。有一整套完善的交通系统及国民素质的保证,新加坡的交通不得不令人拍手称赞。
在新加坡,所有人的感受是根本不像出国,因为随处都可以听见的汉语让我们倍感亲切,街道上的汉语招牌,餐厅中的汉语菜单,甚至在大街上碰到只会讲汉语不会说英语的老伯,如果不是因为街上如此少的人流量,还以为只是到广东上海转了一圈。新加坡是移民城市,来自中国南方的早期的劳工,马来西亚以及印度人,南亚的移民构成了新加坡最早期的市民,发展至今,种族之间交融和平发展基本良好。这座城市良好的治安,以及清洁的环境,取决于其严格的法规,鞭刑以及重度的罚款这些严厉的惩戒措施是新加坡社会环境基本稳定的很重要因素,多年以来,这种严格的法规为整个国家奠定了一个良好的环境风貌。以至于现在,以我们的角度看来,有些法律法规甚至已经失去了执行力,但城市依然秩序井然。
新加坡的不愧为一座旅游城市,圣淘沙优美的海边风景,东海岸的海鲜美食,各种标志性的鱼尾狮建筑,豪华的滨海酒店,一座座巨大的赌场,设计新颖的现代建筑,购物商场遍布全城,其中不乏欧洲各大奢侈品商店,来自中国、日本、马来西亚、韩国、印度等亚洲的各色特色美食都汇集在了新加坡,除此之外,新加坡还承办了F1这种世界顶级赛事。从人文景观到自然风光,从便捷的交通到舒适的住宿,从高级餐厅到小吃摊,从特大商场到百货小街,可以说是一应俱全,这样完善的旅游锁链让新加坡旅游业成为了除中转贸易之外另一大经济收入面。
既然是来交流学习的,自然要对新加坡的教育多提提了,在海星中学的几日参与其课堂的学习中,我对新加坡的教育模式大概有了了解。新加坡的学校氛围很好,无论从严格的校风校纪,到学生的活动组织,不仅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事情都是有学生一手操办的,老师很少插手,这极大的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他们秉承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leader的理念。在海星中学,每一个学生不叫student而叫marist(海星中学英文名为MARIST STELA HIGH SCHOOL,学生就用学校的名字来命名),这样独特的学生叫法让学生们有了极强的学校归属感,学校就是一个大家庭,而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员,有义务去建设学校。新加坡的教育采用东西方教育结合式的方法,课堂采用20到35人左右的中小班,课堂气氛比较随意,松散。教授方式以以课本为纲式的灌输式教学搭配启发式教学,教授的课程内容在学科知识上与中国学校大致相同,但是划分较为细致,根据其学生的水平及爱好有适应性,其考察硬性知识的方式同样也为考试,但考试内容相对中国考试较为简单,综合性较少,这点,在新加坡留学的中国学生深有体会。考察学生以成绩为主,综合素质为辅。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会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情况,尽管已经最大限度的实行因材施教,但还是会导致部分学生如果基础差则跟不上课堂的情况。
我想对新加坡的汉语教育多说几句,新加坡的汉语教学以阅读、古诗文、成语、基本汉语语法、日常汉语使用为主要内容,学校聘请的来自中国大陆的老师的汉语修养也十分优秀,新加坡校方在小学直到初中四年级一直开设汉语的教学,在中四之后有学生自行选择是否继续选修华语课程,给一个新加坡孩子提供如此长时间的华语普及式的教学,让我们作为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感到很自豪,但是这种华语教学其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华语老师使用的依然是比较硬性枯燥的教学方式,比如古诗文教学,不去对古诗文本身作以深刻的了解,而是让学生背诵其课后的讲解以在考试中规范作答,这种方式是很有争议的,作为一个非汉语母语国家的人,这种教学是否能让其真正感受到汉语的魅力呢?在对上高级华文的学生的交流中,我得到的信息是很多学生觉得华语课有些乏味,无聊。这大概对汉语的发展是不利的。
教学新加坡政府采用奖学金政策吸引外国优秀学生在新加坡接受教育,然后让其为新加坡政府服务的方式来发展建设新加坡。但是由此延伸出的问题:外国奖学金得主在新加坡学校普遍强势,我所在班级中,36人中的13位中国学生班级排名在前15名,新加坡本地学生在班级学习中很难发挥,这让我对新加坡政府的这种政策感到质疑,奖学金政策并不是一个完全的长远之计,也许新加坡的环境会吸引很多学生留下,但是新加坡本土的学生失去的社会机会是难以估量的,而且据我的了解,很多来新加坡学习的学生,他们只是想把新加坡作为一个跳板,从而达到一个到国外更好发展的机会。这套政策真的对新加坡国家发展很有帮助么?
我们离开的时候,新加坡正在举办第一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很高兴看到了中国选手在其中的出色表现,新加坡能举办这样世界性的运动会,让我们也更认识到了其国家的实力。短短的十天,我们看到了新加坡的魅力所在,感受到了一股清新的海上风潮,就一如站在新加坡的海边,迎面吹来的风是不带一点海腥味的,这座快速发展的海上花园,将会成为这次旅行的每一个同学的美好记忆!
第五篇:新加坡考察学习报告(黄)
新加坡经济奇迹的做法和启示
来到新加坡,到处郁郁葱葱的绿色映入眼帘,这绿色不仅布满了市区街道,也点缀着各式建筑物,城市干净得几乎纤尘不染。每一栋建筑、每一座桥梁、每一处休憩椅都是一件值得欣赏的艺术品。我赞叹这个城市的优美环境和精心设计,也感叹这个城市的规划有序,虽然土地面积小却不会让人觉得狭窄压抑,更惊叹这个资源匮乏、面积仅有712平方公里、人口仅有5百万的国家,每年却能创造出2200多亿美元的财富,人均GDP高达43800多美元。在这短短的半个月学习中,我深深感到他是一个法制的国度、诚信的国度、创业的国度。
一、新加坡的优势
(一)法制的优势
在新加坡大街上基本上看不见警察,但无论是你在人群拥挤的旅游点游玩,还是在商业街上溜达,甚至在夜色下迷路,你不必为财产或人生的安全而紧张、焦虑;也看不见随地乱扔垃圾、乱吐痰、乱拥挤的现象。这一切与其说是社会治安好、人民素质高,不如说是法制严明、管理到位。
新加坡是一个典型的法制国家。一是强调立法完善。服兵役、罢工程序、规划细节、不准乱扔垃圾、上厕所后要冲水等都会载入法律法规;二是司法独立。司法机关不属于政府,公务员不参政,执政党由议会选举,议会由人民选举,力求民主,司法公正;三是执法严明。严禁借口风俗和民族文化而违规犯法,至今仍保留有鞭刑,对于恶劣犯法,绝对执行死刑,例如贩毒分子无论贩多少量的毒品,一律执行死刑。
正是这样高度法制,警察无需上路巡逻扰民,却能保证出警快捷,节省了大量社会管理成本,保证了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为投资者和创业者提供了安定的创业环境。
(二)诚信的优势
据了解,新加坡很少有伪造学历、仿冒产品、为少缴税而谎报个人收入等不良事件发生。我想,这不仅是法制严明的结果,也是正确树立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要求人人讲诚信的结果。
人们惧怕触犯法律法规而受到严厉的惩罚,而在新加坡,除了专业人士,没有其他人专门研读学习法律条款,且法律也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健全完善的,现实中总有一些法律空白。但新加坡人法制意识强,社会风尚好。很明显,讲诚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法律的不足。起码的是非观、宗教的引导促使人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做有损道德的事,不会游走在法律边缘。新加坡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很出色,可以说,诚信制度做出了巨大贡献。人人讲诚信无疑会降低社会核查管理成本,也会给投资者和旅游者信任的基石。
(三)创业的优势
我们回想新加坡20世纪60年代初被迫独立的悲惨状况,更加惊叹今天新加坡这个弹丸之国的惊世能量。它缺乏石油的天然资源,石油化工却是它的支柱产业,石油化工基地投资额超过235亿美元,年产值约500亿美元,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它缺乏水资源,却有全球最大的晶片生产基地,供应全球50%的晶片。新加坡正在用不可思议的方式改造着世界,影响着我们。
新加坡不到20年能成长为亚洲四小龙,今天成功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靠的是什么?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投资和技术,汇聚这么多优秀的企业和人才?勤劳务实的人民、廉洁高效的政府、出色的领袖、杰出的人才、稳定的政治、优惠的政策、亲商的环境、花园式城市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解释。
1、强烈的危机感和使命感
新加坡常年有一千多万人口,其中五百多万常住人口主要是华族、马来族、印度族和其它民族,其它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暂住和旅游的人,可谓种族繁杂,但新加坡人都有一 1
种强烈的危机感和使命感,倡导“活到老,工作到老”。当初,有着不同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人们聚集到新加坡,开国领袖李光耀面对严峻形势,充满了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为民族的融合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也的确让全民意识到面对困境,大家必须有同甘共苦、团结协作、改革创新的精神,必须通过非比寻常的努力,才能摆脱困境,求生存,求发展。直到今天,新加坡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全民依然追求务实为本。
2、高效的政府
新加坡政府以廉洁高效著称。在强调公务员要有奉献精神的同时,严刑峻法、高薪养廉进一步将反贪反腐落到了实处。在新加坡,反贪机构拥有至上权威,贪污调查局局长和副局长由总理提名,总统任命,直属总理办公室,并对总理负责。新加坡一级政府的管理体制,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加上发达的电子政务,大大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政府信奉以事实说话、以诚信立名,从多方面高度关注和认真解决老百姓的基本民生问题,并确保公共资源是用于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不仅负责居民住宅建设,还开办超市。让我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必要调节手段。我们的授课老师也总是骄傲地说新加坡政府务实,有前瞻性,创意好。
20世纪60年代,在众多国家紧闭国门之时,新加坡政府决定打开国门,积极引进外资来发展工业,走工业化道路,观念可谓超前。而且执行力强,说到做到,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才进行招商引资。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在新加坡的产业发展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从编制产业规划到落实产业规划,从制订产业扶持政策到落实产业扶持政策,从规划产业园区到建设产业园区,从招商引资到为企业一站式服务,处处都是经济发展局的身影。他们在招商引资时总是信心十足地说:“我们为你们准备好了稳定的电、干净的水、快速的网络、便宜的电话、合适的人才。”裕廊化工岛面积3000公顷,聚集了95家能源与化学业企业,投资超过230亿美元,从规划到建成只用了35年,比原计划的60年提前了25年,进度超前40%以上。政府的高效有目共睹。
新加坡政府把“人民安居”作为国家稳定的基本前提,全面贯彻落实“居者有其屋”计划,负责组屋的建设、售卖、管理和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在新加坡,购买组屋可以享受住房公积金贷款和房款优惠等措施,组屋的价格大致相当于私人有地住房价格的1/4,一般大学毕业生工作3-5年就可以买房。组屋制度确保了新加坡低收入人群都有房可住,实现了80%以上的居民居住在政府组屋,通过“有产”,实现了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政府也负责维修保养组屋,组屋的外墙每7年左右就会重刷一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组屋还在居住使用,除了设计有些落后外,一点也不破旧。组屋社区配套完善,人性化特点突出,每个社区配有游乐场、免费公交、超市、食阁、银行服务和遮阳避雨长廊,特别是遮阳避雨长廊真正延伸到家门口,让人们雨天串门和上街时不带雨具也不会被淋湿。
新加坡政府开办超市,起到了平衡消费品物价的重要功能。他们通过有形和无形的手来杜绝买空卖空、垄断和哄抬物价等行为,绝不让投机者伤害大众的利益。
政府早年看到工业转型、自动化程度提高势必引起失业率上升,便决定加大服务业的发展。近年来,服务业的发展对新加坡的经济贡献突出。“可出口的服务业”便是新加坡政府提出来的好创意,他们认为新加坡是一个旅游城市,“国际病人”是一个无限大的市场,发展医疗保健服务既可以增加旅游服务内容,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又可以促进游客多消费,帮助新加坡人就业,为新加坡增加收入。新加坡政府还抓住国外许多人想到新加坡培训学习的机会,大力发展教育服务业。甚至大胆决策,在新加坡黄金地段建设了超豪华赌场,实行特色管理,提升新加坡国际化城市地位和吸引游客的能力。
3、高质的教育
新加坡一直非常重视教育,认为小国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必须有较高的人力资源素质,实施精英治国和人才兴国的战略。李光耀在谈到新加坡成功的要素时说到“一批有干劲,愿意付出代价又接受良好教育,并且训练有素的人口”。新加坡既非常注重本国精英人才的培
养教育,也非常注重引进国外人才。
新加坡的教育颇有特色。这样的小国却有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学院等三所全球著名高校,特别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在全球大学排名中名列前茅。新加坡的教育制度推行精英化,将学生从小学毕业就按优劣分流。政府挑选最优秀的学生派往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深造,并规定学习目标和为祖国服务最低年限,让优秀的人才可以接受最好的教育,并培养他们成为社会精英来服务和管理国家。同时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推行灵活和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为多数人提供很多选择,让他们有机会学习到自己未来所需的各种技能。
人才是新加坡招商引资的一大优势,他们不仅培养了精英管理人才,也培养了大量的高技能劳工队伍。在招商引资时,政府经常按企业的要求量身定做,不仅为企业培养高技能劳工队伍、专项人才,还帮助企业引进国外人才,为引进人才打造卓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二、我们的差距
看到新加坡的优势,我们的差距就显得尤为明显:
(一)我国的法制不够健全
尽管我国早已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基本方略载入了国家的根本法。我国的法制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一是立法不够完善。“有法可依”是走向法制国家的第一步,但我国目前的法律不够完备、精细,在这种容易出现“权大于法”的国度里,又很难用司法自由裁量权和类推法来弥补法律的空白。有的立法可操作性差,有的立法未能维护多数人的权益,有些法律法规互相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可见我国的立法任重道远。二是司法不独立。我国的司法往往受到来自外界的人情、权势、威胁等因素的干预,无法做到公正廉明,严重影响了法制的权威性。三是执法不严。一方面,法规对有些违法犯罪的惩罚力度偏轻;另一方面,执法时讲人情,做不到严厉处罚,达不到惩小戒大的效果。
(二)诚信缺乏,道德退步
“老人摔倒无人敢扶,导致老人死去”的社会现象说明了什么?简单地说,是社会道德退步,深层次分析一下,而是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人们对政府和司法机构缺乏信任。
在当今社会,若有人扶了这位老人,他的行为很可能得不到感谢、赞扬、鼓励,可能被老人及家属误会是他撞倒的,若老人在他的帮扶下还是去世了,他甚至还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而且,我国现在有大量人群生活在远离亲人,为生计奔波的环境里,而他们得到的关怀和帮助主要来自于亲人,在他觉得陌生的这种环境里,难免显得冷漠,很多事不敢作、不敢为。
这也表明我国缺乏建设诚信体系和道德体系的有效行动,人的诚信度下降,政府和司法机构有必要正确的引导,鼓励好人好事,严惩损人利己行为,不仅提高自身的公信力,也帮助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树立良好社会风尚。
(三)缺乏创新创业氛围
良好制度和诚信的缺乏已给我们的创业投资环境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在这种大环境里,我们东湖高新区与发达城市相比,创新创业的文化和氛围更是缺乏。我们常听人说:“在商界,湖北人就是不如长三角、珠三角及江浙一代的人开化,观念不行。”这里面的意思显然蕴含着:缺乏冒险精神、创新精神、创业精神。
三、我们的出路
本次考察学习给了我莫大的启示。目睹我国的失业率、通胀率、贫富差距等指标接近或越过国际警戒线,社会表现出日益尖锐的矛盾,我深深感到我国已站在一个急需改革的十字路口。我国要发挥资源优势,改善体制机制,健全法制,树立讲诚信的社会风气,建立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努力赶超发达国家。东湖高新区不仅要为建立这种大环境贡献力量,更要为自身谋发展找出路,打造更好的小环境。
(一)确立以工业发展支撑服务业发展的思路
目前,东湖高新区的规划面积518平方公里,人口约40万,大部分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借鉴新加坡的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经验,我认为我们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走工业化道路,实现农村到城市的转变,农民到市民的转变。
服务业的发展已成为新加坡、北京中关村等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必要领域,各地区正在大势抢占服务业的发展空间。东湖高新区也要紧抓机遇发展服务业,将服务业一方面用于本地工业生产配套,居民生活配套,另一方面用于外来人员(旅游、求学、打工等)生活配套。目前,武汉不是一个国际旅游城市,东湖高新区管理范围内的学校也有限,发展服务业还得量体裁衣,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体量,逐步发展。工业经济要加紧发展,加强积累,早日达到区富民富,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
(二)坚持执行科学规划
首先,东湖高新区要严格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的编制程序、执行程序。其次,严格按照程序编制规划,保证规划的科学性。空间上保持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产业上发展有前景的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提高单位土地产出和投入产出比。再次,严格执行规划,保证概念规划至少五十年不变,总规至少二十年不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有必要作少量规划调整之处,严格按照程序,定期调整修订。同时,强力保障区域规划建设和每个企业的规划建设符合总规。
(三)改善投资创业环境,加强招商引资
新加坡经济腾飞的要素之一是成功的招商引资,新加坡共有45个工业园区,占地6600公顷,450万平方米预建标准厂房,7000家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除了较强的国家经济竞争力、廉洁高效的政府、高技能劳工队伍之外,他们还认为生产成本相对低、优惠的投资条件、政治稳定、基础设施完善、东西文化优点兼备、外来人才荟萃是他们招商引资的突出优势。
很显然,我们要成功招商引资就必须发挥既有优势,打造新的优势,搞好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一是要完善基础设施,按照区域功能规划提前作好准备,预埋好各种管网,建设好基础设施,并在工业园区或周边建设生活配套区,提前作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准备,让招商引资项目随时能落地开工。二是要强化政府服务职能,转变政府工作作风,灌输“敬商、亲商、护商、暖商”理念,制定并落实一批有利于投资创业的政策,尽快把东湖高新区建设成效率最高、政策最优、收费最少、配套最全、服务最好的区域。面对竞争激烈的招商引资现状,我们必须改善环境,甚至付出较大的代价,才能让东湖高新区成为大企业进行战略运作的长期基地。
面对我们日益稀缺的资源条件,借鉴新加坡的招商引资经验,我们在招商引资上更应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新加坡的产业发展经历了从劳动力密集型,到技能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再到知识密集型这5个阶段。分析东湖高新区的现状,我们应该跨越劳动力密集型,适当保留技能密集型,转由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冲刺。坚决不引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项目,把土地利用率高、附加值高的前沿科技作为重点引进对象。着力引进传统产业中最复杂的生产工艺及程序、新兴产业的核心产品及技术、战略公司的重要部门等,将价值链中最关键环节引入高新区。
(四)注重引进和培养人才
东湖高新区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3551”人才计划是我们近年推出的引进外来人才的重要举措。我们要继续推出更综合的措施来引进外来人才,对国外的科技人才和经济管理人才,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引进和聘用,并为他们打造卓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让他们宾至如归、落地生根,更好地融入高新区。
除了引进外来人才,我们还要注重本地人才的培养。一是加强治理管理型人才的培养,搞好高新区政府和企业的干部队伍建设。二是加强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可以联合高校,挑选优秀人才进行培养,为东湖高新区的研究院所、本地企业及引进企业输送人才。三是加强高
技能劳工的培养。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创办职业学校,加强职校的建设和管理,针对科技发展前沿和企业需求,培养大批量的高技能劳工队伍;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员工终身参加学习和技能培训。
在培养和引进人才之后,要注重人才激励措施,调动人才积极性。无论公务员还是企业员工,其招聘、晋升和奖惩,都有一套严格的考核制度,保证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用优厚的待遇激励他们施展才干。
(五)培植善于创新的精神和文化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索洛的开创性工作显示,技术进步才是生产力和经济增长的最终源泉。对于任何一个经济体来说,创新都是唯一一条被证实的、可长期发展的道路。正如《商业周刊》的评论说:“在经济低迷的背景下,经济学家、商界领袖以及政坛人物开始一致认为,创新是美国跳出现在的经济深渊最好的——或许也是唯一的——一条出路。”
东湖高新区提出“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文化宣言,试图建立高增长型创业模式,也一直鼓励自主创新,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要继续培植我们的文化和制度,鼓励大家勇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面对创新创业失败采取一种独特态度,引导创业者把失败的创业经历不断地进行建设性总结和利用,然后再尝试;而不是让他们长久忍受非难,并将其边缘化。使高新区成为创新创业的乐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培育精细做事的精神和文化
大家熟知,德国人和日本人做事精细,我们看了新加坡的城市街道,也禁不住赞叹他们的精细。日本花了20多年才将他们的产品印象由廉价转变为精细。当今,中国的产品给世人的印象依然是廉价。我们急需转变这种印象,逐步培育精细文化,树立中国光谷高质、高知、高技术的国际印象。
新加坡发展的模式和经验带给我们很多启示,但有它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社会的基础,有着它自身的国情和环境,不可照抄照搬。因此,应该全面地辩证地看待新加坡经验,寻找一条适合我们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