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博客新闻演进之路与发展前景1
博客新闻的演进之路与发展前景
摘要:博客新闻作为新兴的新闻传播形式在近几年迅速发展,并逐渐呈现主流化的趋势,成为大众传播中重要的一种表现方式。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马特·德拉吉和凯文·塞茨这两位在博客新闻的发展史中较为典型的人物,分析个人博客新闻的演进之路、产生的规模效应、以及它的未来。
关键词:个人博客新闻;连锁效应;媒介融合博客新闻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最先产生于美国。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其通过网络传播新闻的潜在价值逐步显现,现已成为新兴媒体形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新兴的传递新闻方式体现了传受双方的主体性,传统意义上的受众也可以通过博客提供新闻、发布新闻、评论新闻。在此其中,出现了少数成功的个人新闻博客,他们在发布一条条新闻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整个新闻界的历史。
一、德拉吉——新闻界头号“独行侠”
1995年,德拉吉创办个人网站,最初的“德拉吉报道”(www.xiexiebang.comN的记者前往中东采访伊拉克战争,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建立了个人博客网站(的网站,用以发表塞茨的视频报道、博客文章等。Hot Zone开创了门户网站聘用记者发展原创新闻的先河,采用多媒体报道方式结合的方式,将世界各地的冲突新闻以更为立体、鲜明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在名义上来说,HotZone不是个人博客,但其页面、内容、结构方式等都具有明显的个人博客特点。第一,几乎所有的稿件、视频、图片都是塞茨一个人的作品;第二,文字稿件是塞茨个人写的,是以博客的形式呈现的;第三,网站上的报道按时间顺序排版,与个人博客一致;第四,提供读者评论的地方、大量的新闻相关链接。从表面上看,它是个人新闻博客更为高级的形式,是主流门户网站开拓出的多媒体新闻方式,是媒体日益贴近受众品味的表现。
但个人博客到基于博客的新闻网站,是一种质的升华,这意味着它已经从个人行为成长为组织行为,从个人网站进化为门户网站的新闻媒介。
HotZone既具有个人博客的特点和魅力,又借助了雅虎这一强大网站的影响力,使得个人博客进入主流媒体。而相对于平面媒体和广播电视新闻,它创造了新的大众新闻模式,实现多媒体的深度报道。在媒介日益发展的今天,受众已经不再满足于主流新闻的单向传播以及结论话的新闻话语,这就助长了博客这种个人性、民主性、交互性的多媒体表现方式发展,以满足传统主流媒体暂时难以给予受众的需求。
四、博客新闻的未来
面对着新媒体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新闻传播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和演进,各种媒介处于不断融合中,博客新闻也日益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中。普通民众可以写博客,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传播新闻,与此同时,职业记者、编辑也利用这一形式传递消息,不断更新传统的传播方式。
“开放、共享、自由”是博客的最大魅力,在利用博客新闻这种方式之时,记者必须对博客新闻有准确的把握。首先,它是内幕新闻的发源地,揭秘性的内幕新闻能激起受众强烈的认知渴望,但它的内容往往五花八门,鱼龙混杂,这就要求专业记者有敏锐的辨别力,分清符合公众利益的、值得传播的信息。其次,从以上对德拉吉的分析中可以清楚地辨认,突发事件是博客的强势之处,这就要求博客加强对自身时效性的追求,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使其具备鲜活性,更为重要的是精细度的描写,深入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有新闻专家之处,对震惊世界的9·11事件最真实、最生动的描述,对事件最深刻的反思和讨论并不在《纽约时报》,而是存在于诸多博客之中。第三,博客是舆情的推动者,方式比较多样,可以通过对某一方面的话题、事件或人物展开争论,推动话题讨论大众化,或者可以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分析,以其权威性、专业性的名人效应征服读者。唯有以一种合理的方式认识到这些特点,并采用适当的方式加以应用,博客新闻才能将其正面效应发挥到最大。
博客新闻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于公共话语权的垄断,它为每一个普通个体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在平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每个人的声音都可能被别人听到。媒体与受众的互动使得每个人既是传播者,又是接收者。
然而,在没有传统把关人的条件下,博客极有可能成为传播不良信息的渠道。大部分的博客作者不是专业的媒体人,在写作时往往缺乏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网络的匿名性更是加剧了责任感的缺失。还有新闻内容的深度问题,除去少数专业人士的博客,大部分的博客内容多只是信息堆积,无关痛痒。因此,在尊重多种信息表达方式的同时,也要注重其社会效益的问题,树立道德自律意识。
总之,媒介融合是无法避免的趋势,但这并不会改变“内容为王”的基本理念。媒介融合使得信息传播方式发生重大改变,优化传统媒体的传播效果,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但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有不少媒体出现了重形式轻内容的趋势,认为只要做视频、登图片就可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媒介融合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所有的手段只能围绕一个目标进行使用和改进,即受众需求。在这一点上,博客新闻也要引起高度重视,没有内容的信息和媒体,没有抓住受众需求的信息和媒体,即使采用再先进的网络技术,也难以获得受众的认可和赞同,因此,“内容为王”的论断并没有过时。可以预见的是,媒介融合并不是谁取代谁的简单问题,而是一个谁重视时代需要,谁重视受众需求,谁就可能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占据主动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史梁,吕艳.草根记者与“DIY”新闻——由美国总统大选看博客新闻[J],域外观察,2005,2
[2]高庆华.博客新闻的角色定位与传统媒体的应对策略[J],业务研究,2008,(3)
[3]林敏.从凯文·塞茨案例看博客新闻的演进[J],新媒体,2007,(3)
[4]闵大洪.草根媒体:传播格局中的新力量,军事记者,2009,(10)
[5]李鹏.博客杂志带来杂志2.0时代,传媒周刊,2008,(10)
[6]李玉梅.浅析博客写作特点,新闻爱好者,2008,(3下)
[7]董淼.从网络走向纸质的博客新闻——以我国第一本纸质博客新闻杂志《博客天下》为例,网络传播,2009,(6下)
[8]高钢.谁是未来新闻的报道者——维基技术的本质及对新闻报道的影响,国际新闻界,2008,(6)
第二篇:博客与教学
摘要: 博客的私有化、低门槛化、个性化以及便于管理与查阅的优点使得利用博客进行教育与学习成为可能。本文从博客的概念、博客对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学博客的建立、教学博客在建立中存在的问题等四方面介绍了博客在教学中的应用,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博客 教学博客 教育者 学习者
一、“博客”的概念
博客是一种满足“五零”条件(零编辑、零技术、零体制、零成本、零形式)而实现的“零进入壁垒”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
《网络翻译家》对博客(blogger)的概念解释为: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到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还有一些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
博客是个性化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通过它可以将工作、爱好和学习有机结合,把日常得到、看到和想到的思想精华及时积累起来,并在交流和共享中达到思想的碰撞。作为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它传播的不仅是情绪,更包括大量的智慧、意见和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博客的出现和繁荣,真正凸显了网络的知识价值,标志着互联网发展开始步入更高的阶段。
二、博客对教学理念的影响
博客的私有化、低门槛化、个性化以及便于管理与查阅的优点使得博客可以让一个普通人随意写下自己看到、听到或者想到的信息。对于教育者和学习者而言,博客的平民化使得利用博客进行教育与学习成为可能。
(一)有利于转变课堂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讲授者,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是教学的客体。教学策略主要围绕如何教而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利用“博客”,师生关系将发生转变,学生自己上网搜索知识,是学习的主体。
(二)有利于转变教学过程
“博客”信息丰富,学生自己能够获取知识,教学活动就从教师的讲授活动转变为人机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有了表现自我的时间与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积极投入到知识求解和问题探究中,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将迸发出学生思维中崭新的思想火花。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设计教学程序,选择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寻找线索解决问题。
(三)有利于改变教学组织形式
利用“博客”,学生的学习形式主要是个别学习、在线交流、小组讨论,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就由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变为面向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和面向知识运用的实践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三、教学博客的建立
(一)教育者的博客
教育者的博客是教师的电子备课本,是教师教学过程的重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同时又可以是教学反思的工具。在倡导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学博客不能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应当从学生的心理特点角度出发,尊重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运用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以及求知欲,注重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内在的思维和情感的自我体验,让学生在社会和网络相结合的环境中主动、交互地学习,注重学习创造性以及主体性人格的培养。因此教育者在对教学博客进行建立时,应当全面考虑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一个体现知识性、教育性、研究性、娱乐性、交互性于一体的博客。以文字、多媒体、超链接等多种方式将教育教学内容在博客上呈现,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给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的平台。
(二)学习者的博客
学习者的博客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体现,它详细地记录了学习者自我学习、思考的过程。利用博客学生不仅可以记录学习过程中的思想火花,写下学习的心得体会,同时博客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互联网所具备的所有优势。充足的网络学习资源,比如网易博客的在线书架、网址档案,可以让学生们将互联网中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作为学习资源保存,随时查阅;交互式的学习方式,比如网易博客的圈子、好友,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博客给学生们提供了在共同志向和追求的博友中展现自我和相互交流的平台;丰富多彩的模板,使学习变得不再枯燥,博客的易编辑性、易管理性、多媒体性、可共享性使学习者在学习中感受着乐趣。
四、教学博客建立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博客的兴起给传统的教学方式注入了新的生机,教学博客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博客与教学的整合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比如:国内教师的信息素养还普遍缺少;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很多时候还只是停留在“低认知水平,简单技术操作”的现象上;网络学习氛围如何形成,如何减少网络娱乐性对教学的影响;如何引导学生用好博客,引导学生自主性地学习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探讨解决的问题。
第三篇:邓拓的新闻之路
邓拓的新闻之路
————论一位与名族共患难的文化战士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几年,新闻事业,各项新闻法规的出台以及党对新闻事业发展和新闻工作提出了“联系实际,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指导方针。但是由于抗战时期的新闻体制仍旧沿用,同历史上“左”的影响深厚,中国新闻界最根本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媒体迎合政治需要,丧失了自己独立思考能力和发表独立见解的原则,使得党和人民的利益被损害,不少报人收到批判。
邓拓,一名新闻工作者和政论家,福建闽侯人,1938年担任晋察冀边区任《抗战报》社长兼主编,后任新华通讯社晋察冀总分社社长等职,遵循马克思主义,被称为是“与民族共患难的伟大文化战士”。后因被毛泽东说是“书生办报”和“死人办报”而不得被迫辞职,最后喊冤自杀而死。
在1956年到1957年间,毛泽东和刘少奇等人关于国家经济建设的诸多问题上有严重的分歧,毛泽东在撰写《事情正在起变化》后的第三天在卧室召见刘少奇、周恩来、胡乔木等人专门谈论新闻的阶级性问题,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在未来将确立领导地位,相对应的形成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而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立足点是新闻有阶级性和党派性,无产阶级新闻学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基础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无论哪一种报纸,都纳入国家计划,都要服从无产阶级利益,都要接受共产党的领导。
由于毛泽东和刘少奇等人的意见不合,作为《人民日报》的总编辑邓拓卷入其中,左右为难。刘少奇所主张的“反对保守主义和反对冒进主义”要求中央宣传部发表社论,先后在经过了陆定
一、胡乔木、刘少奇三人修改后送往毛泽东审阅,而结果是阅稿后批了三个字:“不看了”。邓拓左右为难,最后决定由原来老五号为新五号,在6月20号头版显著位置刊登。后因此视,毛泽东在1958年1月的南宁会议上严厉指责1956年反冒进是错误的,《人民日报》“6.20”社论有原则错误,至此邓拓也被毛泽东批判为“书生办报”。后又因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题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报告,《人民日报》由于未接指示,故没有宣传,更没有发表社论。同样,在双百方针开始后,《人民日报》依然没有动静,让毛泽东很不满意。被毛泽东批判为“死人办报”。
邓拓是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在这样一个艰难的时期他还出版了《毛泽东选集》,邓拓在“编者的话”中鲜明地指出:“过去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了我们,要保证中国革命的胜利,全党同志必须彻底地团结在毛泽东思想之下。”但是因多次未能领会毛泽东政治部署之意而遭到训斥,尽管这样他勇敢地挥笔解剖社会问题,顽强地为人民利益鼓与呼,坚持自己独立的见解并坚持,我深深地感受领略了他作为“与民族共患难的伟大文化战士”的风采。
12级广播电视新闻学班祖玲欢
第四篇:素质信息化建设郑州中学校园博客之路
郑州中学校园博客之路
如今网络社交平台层出不穷其中博客、微博等产品得到广大人们的喜爱,这些平台汇聚了社会各年龄段各专业领域的人,通过这些平台人们在这学习、交流、闲谈、宣泄等等。可是在这些汇聚了大量人气的平台这也恰好被商家利用谋取利益,各种广告及互粉现象数以万计。面对学生和老师更需要一个纤尘不染的绿色学习交流平台。
因此亚州教育网(简称:亚教网)为郑州中学搭建了这样得一个教育博客平台,教育博客是一种博客式的个人网站,是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与学生利用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的博客(blog)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等),促进教师学生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记录教师与学生个人成长轨迹。
教育博客将不仅仅局限于目前的现状,由于教育系统信息化平台的发展应用,尤其是根据教育部的十二五规划,众多教育博客教育网站将融入整体的教育云平台当中,以学校教育社区为现有的教育网、校园网升级,为无网站的学校提供新一代教育网、校园网、班级网,同时将大量的教育博客,变成整体云平台的一部分,必然成为其升级和新建的最佳选择,亚洲教育网素质教育云平台是国内首个实现三网合一的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跨平台使用并且手机短信支持联通、电信、移动全网覆盖。而未来的教育博客将是这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将成为这一系统当中重要的交流部分。
第五篇:新闻类主持人发展前景
新闻类主持人发展前景
作者:蒯丽蓓 单位:长沙广播电视台
新闻类节目主持人的分类我国的新闻节目大致可划分为四类:消息类、现场报道类、访谈类、评论类,在不同的节目类型中,主持人充当的角色、所起的作用不同,因此在具体表现上也有所区别。消息类节目的主持。传统的消息类节目,即以播报新闻信息为主的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播音员在节目中一般只对稿件负责,不参加前期的选择和编辑工作,不对新闻进行评论。随着新闻的不断改革,消息类节目的形式日趋多元,播音员也逐渐演变成为“主播”。主播可以从个人的角度发声,成为节目的代言人。主播通过参与编辑和采访,对信息的新闻价值有更准确深入的把握,使节目传播更为完整和灵活。央视二套的《第一时间》就是这种模式。从播音员到主播,最明显的转变就是个性化的树立,这意味着主持人自身的个性解放甚至张扬。就表达风格来说,为了贴近观众,普遍采取了相对更随和亲切的语态,例如“说新闻”的方式。
现场报道类节目的主持。现场报道是目前我们在新闻节目中经常看到的一种播报形式,如王家岭煤矿透水事件、玉树地震等报道中,都可以看到播报人在新闻事件现场向观众播报,对人物、环境、气氛、进程进行最真实的传达,让观众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这种报道方式是最能发挥电视传播优势的。主持人现场报道,大大增强了节目的时效性和感召力。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栏目的发展,主持人现场报
道的能力逐渐成熟,在一些重大的新闻事件中,现场报道已成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突发性事件中,主持人是节目的具体引导者,他的话语、身影直接左右着人们的视线。现场报道节目要求主持人能够快速、准确、清晰地表达,并使表达与画面互补,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新闻访谈节目的主持。新闻访谈又分为人物新闻访谈和事件新闻访谈。人物新闻访谈是指以访谈者为主体,带有新闻性的访谈,这些被访者往往都是新闻人物。如央视的《东方之子》节目,采访的人物基本上都具有新闻性。在 2006 年 4 月的节目中,访谈人物有刚获得香港金像奖的周迅、“爱心歌手”丛飞的亲友、刚选为杭州市平民英雄的环保卫士韦东英等等。在这类访谈中,新闻性就只是一个采访由头,而真正构成节目主体的是他们的人生经历。事件新闻访谈则是出于对事件本身的关注,人是次要的。如 2002 年 12 月初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在全国公映,获得了中国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商业成功,央视《经济半小时》立即对张艺谋进行了专访。虽然张艺谋本身是热点人物,但是专访主要围绕《英雄》的整个商业事件展开。其他的事件新闻访谈节目还有央视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
新闻评论节目的主持。评论历来都被看作是新闻媒体的旗帜,它代表国家、政府的利益,反映媒体的思想、观点和倾向,具有较强的舆论引导作用。新闻评论类节目将新闻的客观性和评论的导向性有机结合在一起,使舆论导向更加鲜明。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评论主持人,必须强化思维能力,就事说理,对新近发生的事情进行分析评述,从
而准确鲜明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目前这一特点还是体现在一些记者型主持人身上。央视新闻频道的《新闻 1+1》栏目,就是以主持人白岩松和董倩互相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新闻评论,这样可以使主持人形成更好的思想碰撞,迸发出更多思想火花。
新闻类节目主持人的未来发展新闻观念和意识的转变。未来的新闻节目在内容上要进一步凸显真实性、时效性、重要性、权威性。主播对内容的选择和把握权限将大大加强,主持人应该具备编辑和记者的思想和行动力,能够了解时事、理解事件本质、抓住问题关键、凸显自己的思想和表达。新闻节目的发展将使新闻访谈、新闻评论的比例进一步增加,主持人对内容的掌控能力及新闻评论员的评述能力将决定节目的质量与深度。主持内容层面的拓展。未来新闻的内容层面不仅表现在面对最广大受众的公众新闻,一些面对“客厅”的“小众”新闻也将更多地走上电视,如目前央视新闻频道每天的 24 小时新闻滚动播报,对各个地区的社区新闻的报道,还有一些以民生新闻为主的新闻节目,大众化的内容意味着主持人有了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主持人年龄逐渐偏大。就主持人的年龄取向来说,像《焦点访谈》《东方时空》这样的公共频道或大台节目,更需要主持人对新闻有极强的理解力和把握力,所以年纪较大的主持人因其丰富的生活阅历而形成的思想深刻、见解独到的观点将更受欢迎。